藏族舞蹈基本体态与动律

合集下载

藏族舞蹈基本体态与元素动律教案

藏族舞蹈基本体态与元素动律教案
教学方法
以“口传身教”为主要授课方式。教师示范动作,从单一元素------短句-----组合逐一示范、讲解。
教 具

教学过程:
内容:A.屈伸动律组合
B.屈伸拖、靠、撩步组合
C.颤撩步、颤拖步组合
D.顿颤动律组合
要求:上身随重心移动而晃动,上肢随上身的晃动形成动作和造型一环扣一环的运动规律,训练上下身协调配合的整体感,进而表现出优美感。
课 型
新授课、复习课
课 时
24节
教学重点
以膝盖的颤动律为训练重点,使膝部上有连续不断,小而快的弹性颤动。
教学难点
在身体微含的体态下,膝关节保持松弛而富有弹性;脚膝部分能准确的控制节奏及音乐节拍。
教学方法
以“口传身教”为主要授课方式。教师示范动作,从单一元素------短句-----组合逐一示范、讲解。
课 时
12节
教学重点
两臂松弛自如,无论是平步、撩步或靠步都强调膝部的柔韧和连绵不断的屈伸,应游刃有余地体现重拍向上的动律特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把握好藏族舞“弦子”中的“坐懈胯”的动态、动律、动势特征
教学方法
以“口传身教”为主要授课方式。教师示范动作,从单一元素------短句-----组合逐一示范、讲解。
过程:以体态与元素动律开始-----短句----组合方式,循序渐进的进行单一练习到综合练习。
方法:以“口传身教”为主要授课方式。教师示范动作,从单一元素------短句-----组合逐一示范、讲解。
课后思考与练习:
复习课上所学内容。
教学后记:
学生应多加练习上肢与下肢的协调练习。
课题名称
藏族舞蹈谐(弦子)部分的训练与组合
方法:以“口传身教”为主要授课方式。教师示范动作,从单一元素------短句-----组合逐一示范、讲解。

人教版-体育-四年级下册-藏族民间舞基本体态与动律及训练组合

人教版-体育-四年级下册-藏族民间舞基本体态与动律及训练组合
第二步
(30分)
讲授新的课程内容:学习藏族舞体态与动律。
通过教授藏族体态的形成原由,对体态和动律进行示范以及指导学生进行体态与颤膝和屈伸动律的练习。
认真聆听老师教授内容,结合老师的示范,并进行练习突破重点与难点。
体态与动律的学习与巩固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从单一的动作训练到协调解决动律学习的难点。
第三步
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回顾,回答教师的问题。
回顾课程内容以及组合的训练能有效的加深动律体态规范深入记忆。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56个)
生:······
师:下面大家来听一首音乐,听听它会使你联想到是什么?音乐中描写的是哪一个民族?(播放音乐《坐上了火车去拉萨》)。
学生进行讨论
1×8 2点方向,仰身后靠,单臂(右)摆袖,节奏两拍一动。
1×8动作同上1 X 8,节奏一拍一动。
结束(巴扎嘿)右踏步,单臂(右)摆袖
(将学生分成小组练习,面向全体指导,再针对个别学生动作不到位、不规范进行个别指导纠正。选出动作掌握较好的小组进行展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教师做出点评。)
3.小结
(1)回顾本节课体态动律内容。
(2)在学习藏族体态中应注意俯身前倾不能驼背。
(3)动律练习中颤膝膝部连续不断的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屈伸动律手臂不能僵硬,膝部要连绵不断柔韧的屈伸。
4.作业内容
课后加强练习巩固体态动律与组合,达到能够独立完成训练组合。
1×8颤膝,重拍向下,一拍一动。第8拍左
拧胯,双膝伸,重拍向上。
1×8颤膝,重拍向下,一拍一动。第8拍右
拧胯,双膝伸,重拍向上。
1×8颤膝,重拍向下,一拍一动。
左单靠步,两拍一动。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时间:2011-01-24 11:30来源:未知作者:多多点击: 717次1.上肢动作类 (1)齐眉晃手: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曲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

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

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

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1.上肢动作类(1)齐眉晃手: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曲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

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

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

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双手流动。

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手: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

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

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

(4)前后摆手: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度摆动,手腕主动。

(5)横向摆手: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

(6)平面摆手: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水平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

2.踢踏类(1)第一基本步,2/4(中速)两拍完成。

准备:面对1方向,小八字位,双膝自然直立,髋关节放松,气息下沉,上身微前倾,视正前方,双手置于身旁两侧自然下垂。

Da:双膝微屈。

腿直的同时小吸起左腿,右前掌抬起。

1一:右膝下沉,脚掌打地(冈打)。

Da一2:保持颤膝原地踏步,左,右,左接反面。

手:髋前交替划手,四拍内右、左各完成一次外划。

(2)第二基本步,2/4(中速),四拍完成。

准备:同第一基本步。

1—2:同第一基本步。

3—4:保持颤膝原地踏步,右、右、左、右。

可稍向右移动。

手:外划斜展(亦可做髋前交替外划手)。

1—2:右手髋前外划,左手慢起八二。

3—4:左手划至8方向小臂上举,右手旁展,再原路回来。

简述藏族民间舞体态的基本特征

简述藏族民间舞体态的基本特征

简述藏族民间舞体态的基本特征
藏族民间舞体态的基本特征是线条流畅、柔和,姿态优美,具有气韵和神韵,以舒展、开放为主要表现手法,形象和谐,具有浓郁的藏族风情和特色。

藏族舞蹈中常见的手势包括伸手、握手、摆手等,身体动作主要是婉转、回旋、舞蹈动感,步法多为起落缓慢的散步、游走式的舞步和扭转身躯式的转身。

藏族舞蹈常以经典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生活场景等为题材,形式多样,既有群舞,也有独舞,其舞姿特点丰富多彩,让观众倍感神往。

大学藏族舞蹈屈伸动律教案

大学藏族舞蹈屈伸动律教案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对象:大学舞蹈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藏族舞蹈屈伸动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通过实践练习,使学生掌握藏族舞蹈屈伸动律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协调性和表现力,提高舞蹈表演水平。

教学内容:一、藏族舞蹈屈伸动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 介绍藏族舞蹈屈伸动律的定义和作用。

2. 分析藏族舞蹈屈伸动律的特点,如连续性、弹性、节奏性等。

二、藏族舞蹈屈伸动律的基本动作和技巧1. 手形:长袖状态和握袖状态。

2. 脚位:自然位、丁字靠步、旁点靠步。

3. 手位:扶膀、单背袖、旁展单背袖。

4. 体态:保持身体挺拔,注重腰部和肩膀的运用。

5. 动律:原地屈伸、平步屈伸等。

三、实践练习1. 原地屈伸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原地屈伸动作的练习,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2. 平步屈伸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平步屈伸动作的练习,注意身体重心的转移和脚步的稳健。

3. 屈伸组合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屈伸组合动作的练习,注意动作的协调性和表现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简要介绍藏族舞蹈屈伸动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藏族舞蹈屈伸动律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并结合示范动作进行讲解。

3. 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原地屈伸动作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1. 复习:复习上一课时的原地屈伸动作,巩固学习成果。

2. 讲解:讲解平步屈伸动作,并示范动作要领。

3. 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平步屈伸动作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1. 复习:复习上一课时的平步屈伸动作,巩固学习成果。

2. 讲解:讲解手形、脚位、手位等动作,并示范动作要领。

3. 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手形、脚位、手位等动作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四课时:1. 复习:复习上一课时的手形、脚位、手位等动作,巩固学习成果。

2. 组合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屈伸组合动作的练习,注意动作的协调性和表现力。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教学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教学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教学藏族舞蹈是中国民族舞蹈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浓郁的藏族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通过身体的舞动来表达藏族人民的生活、祈福、崇拜等情感和意义。

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包括手臂动作、腿部动作、身体动作等,下面就逐一为大家介绍。

一、手臂动作1. 卷手:双手自然下垂,然后向前转动,同时用力收紧手指,手掌成半握状,仿佛在卷绵羊尾巴。

2. 輪手:双手从前往后分别向外旋转,旋转的同时手指微微分开,像是在画一道圆。

3. 抖手:双手张开,手指放松,然后轻轻抖动。

4. 提膀子:双手从低处抬起,向上托举至两侧肩膀平齐,手肘微微弯曲。

5. 悔过手:双手合十,微微抬起,然后自上而下,虚拟洗手的动作。

二、腿部动作1. 送步:腿部向前迈出一小步,然后再收回到原位。

2. 跳步:腿部一跃而起,身体稍微向后倾斜,然后再回到原位。

3. 弯腿:膝盖微微弯曲,将腿部向一侧弯曲,然后再舒展回到原位。

4. 踢腿:腿部向前踢出一脚,然后再回到原位。

三、身体动作1. 前身:上身向前倾,头部与腿部保持一条直线,并且身体需要保持平衡。

2. 后仰:上身向后仰,头部与腿部保持一条直线,并且身体需要保持平衡。

3. 侧身:身体向一侧弯曲,上身与腿部呈一条弧线,手臂可以随意挥舞。

以上是藏族舞蹈的一些基本动作,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动作,具体的学习需要在专业的舞蹈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学习藏族舞蹈除了掌握基本动作外,还需要注重舞蹈的技巧和表演力的提升。

此外,对于藏族舞蹈的学习者来说,了解藏族的文化和历史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舞蹈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练习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的发展,通过反复的练习,将动作融入到肌肉记忆中,形成规范的舞姿和流畅的动作。

此外,还可以通过观看藏族舞蹈的表演、参加相关的培训班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舞蹈水平。

总之,藏族舞蹈是一门独特而美妙的艺术形式,学习和掌握基本动作是成为一名合格藏族舞蹈者的必经之路。

希望通过以上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对藏族舞蹈有所了解,进而对其产生更多的兴趣和热爱。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介绍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介绍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介绍藏族舞蹈基本动作介绍篇1① 基本步伐②手形③脚位基本步伐——弦子步伐① 平步② 拖步③ 三步一撩④ 二步踢撩⑤ 单靠步⑥ 连靠步⑦ 长靠步锅庄踢踏1.自然位“自然位”是指人在生活中的自然站姿,位置相当于“正步位”和“小八字位”之间,脚尖不靠拢,两脚尖分开不大。

2.扶胯五指自然合拢,双手掌心扶在腰胯两侧,肘与身体平行。

这是藏族舞蹈的一种特殊叉腰姿势。

3.小颤“自然位”,双膝比较松弛地上、下屈伸。

是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律。

4.退踏步“踢踏舞步”。

站“自然位”,身体轻松自然。

(以右脚为例)右脚前半脚掌向后踏一步,左脚原地轻踏一步,右脚再向前重踏一步,重心仍在左脚。

三步均应踏地有声,前两步较最后一步略轻些。

“退”和“踏”中间,间隔一脚距离。

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1、齐眉晃手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

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

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

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规范和要领:一手摇动,另一手弯曲手腕,用手掌擦拭,通过上弧形成上弧由侧向内的流动。

单手皮瓣也常见于腰部和腹部前部。

3、髋前划手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

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

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

4、前后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

5、横向摆手规格及要领:两只手垂在身旁,多为单手侧身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伴随。

6、平面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水平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

藏族舞蹈下肢动作类踢踏类(一)、颤踏动律训练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1、碎踏规范与要领:双脚双脚交替踏步,双膝颤抖,踏步节奏相等。

可进、退、转体。

动作短句: 2/4 中速准备:身体向一个方向,基本姿势,双手垂向侧面。

1-8:(右始)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进。

藏族舞蹈的三大动律特征

藏族舞蹈的三大动律特征

藏族舞蹈的三大动律特征其一是柔(柔韧)。

体现在肢体运动中的头、肩、臂、腰之间的自然摆动,优美流畅。

舞者用身体的韵律表达思想感情,体现神韵之美。

其二是屈(屈伸)。

连绵柔韧的屈伸,呈现的速度、力度和幅度不同。

下肢的屈与伸是把握节奏的关键,在全脚着地的基础上,随着身体的懈和摆,依靠膝部和腕部的力量,和着音乐的节奏上下起伏,胯部随之轻轻地左右摆动。

如藏族舞蹈的“三步一撩”动作,节奏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下肢“屈”与“伸”的动作。

第三是颤(颤动)。

在肢体动律训练中,着重要求在膝部上有连续不断的或是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

在藏族舞蹈中,没有了内在的“颤”,就无从找到其中的韵味所在。

柔、屈、颤是藏族舞蹈内在的风韵,形成了藏族民间舞蹈“无屈不成动,欲动必先屈”的动作规律。

同时肢体动作与节奏配合也十分重要,重拍是脚步轻快的向上提起,而不是用力的向下跺脚,在提起的同时加上身体自然的摇摆,膝部随之微微的颤动。

舞者要体味气息在身体中流动,肢体动作和气息在节奏中恰到好处的融合。

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分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种基本步伐。

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成“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

藏族舞蹈非常强调脚、膝、腰、胸、手、肩、头、眼的配合及统一运用,这种精髓和规律构成了整个藏族舞蹈的神韵所在。

其舞蹈技巧:辗转、刨腿转、踢腿转、果谐转、跨腿转、跳跨转、推磨转、蹲转、跪转、掖转、正反转、扭腰正反转、拧身反跨转、点步翻身、踏步翻身、点转、平转、小蹦子、死人蹦子、躺身大蹦子、平转虎跳以及跨腿跳、吸腿跳、盖腿跳、撩腿跳、蹭步跨腿跳、兔子跳、猫跳等等。

藏族舞蹈中除上述共有的主要特点外,在动律上还普遍存在着最基本的“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辗转”、“四步回转”的共同规律。

在这种共同规律的基础上,产生出种种不同的变化,再加上手势的运作、腰身的韵律、音乐的区别而构成不同的舞蹈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颤动要均匀而有弹性,重拍向下,强调放松膝关节、手臂自然随动,使颤动自如、灵活。
3、合音乐练习
通过音乐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藏族舞蹈风格,使体态特点与动律特点能更好表现出来。
四、布置作业
1、练习藏族民间舞蹈体态与动律
2、观瞧藏族舞蹈音像资料
五、小结
(1)教师示范讲解
a、颤膝:藏族舞蹈动律特征,膝部连续不断的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或连绵不断柔韧的屈伸。踢踏主要就是小而快的颤动,弦子以连绵不断的屈伸为主。
问题:为什么“膝部会有连续不断的颤” 生答:„„
总结形成原因:高原生活环境恶劣,山路崎岖,为减轻自体力负担。
b、左右晃身:
c、前后晃身:
(3)学生练习
周次
课次
课题
藏族舞基本体与与动律
教学
目标
1、了解藏族舞蹈基本特点及种类
2、初步掌握藏族舞蹈基本体态与基本动律
主要
教学
内容
1、藏族舞基本概念
2、基本体态概念及基本体态
3、动律的概念及动律;颤膝、左右晃身、前后晃身
教学
重点
1、含胸曲背体态的动作要领
2、膝部均匀有弹性的颤动
教学
难点
1、膝部的放松与柔韧
2、步伐与重心移动的配合
藏族民间舞蹈分为自娱性与表演性两种,主要有四种形式。
一就是堆谐,也称“踢踏舞”;
二就是谐,子称“弦子”;
三就是果谐,围着圆圈歌舞之意;
四就是卓,也称为“锅庄”。
藏族舞蹈的基本特点就是:下身动作流动而多变化,上身动作随动,手臂较松弛感附随而动,形成自如悠然的舞蹈风格。要体现藏族民间舞蹈韵味与特点应对其生活、历史、宗教有所了解,准确地掌握其基本体态与基本动律,才能较好表现。
教学
方法
讲解、示范
作业
课后练习、网上观瞧藏族舞蹈视频
后记
学生基本了解各类概念并熟悉动作
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点名
二、藏族舞蹈简介
本学期开始学习民族民间舞蹈,藏族分布在青藏高原等地区,就是一个能歌善舞蹈的民族,藏族民间歌舞艺术的特点就是:歌与舞的联系十分密切,歌中有舞,舞中有歌。
三、基本体态与动律练习
1、 藏族基本体态
(1)教师示范讲解
含胸曲背、双臂自然下垂,重心略前倾,坐懈胯。
问题:为什么藏族舞会有“上身松弛、略前倾”这样的特点? 生答:„„
老师补充:西藏在解放前就是农奴制,农奴除负担一定的实物与货币地租,还要承担各种极其繁重的劳役,世代被束缚于庄园领地之上,领主可以将农奴随意馈赠、转让或交换,并使用各种私刑,以防止其反抗与逃亡,她们的生活非常的艰苦。
总结形成原因:农奴制;农奴饱受压迫;地位卑微;虔诚的宗教信仰。
(2)学生练习
含胸曲背注意不做成驼背,坐懈胯不使人重心太低,胯要踢踏舞基本动作的学习。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藏族踢踏舞,也就就是堆谐。它的主要特点就是脚踏音乐节奏,配合上身的松弛随动,载歌载舞。而藏族人民的服装衣有长袖、脚蹬长靴,所以在跳舞的时候,会舞动长袖、踏地为节来烘托热烈的舞蹈气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