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井游记对比阅读答案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2013年广东省东莞市语文中考) - .doc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2013年广东省东莞市语文中考)-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袁宏道①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②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③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欲出不得/得之心而寓之酒也B.未百步辄返/造饮辄尽,期在必醉C.于时冰皮始解/学而时习之D.麦田浅鬣寸许/遂许先帝以驱驰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8.第①段写城中的余寒景象,有什么作用?(3分)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通过对水光山色、柳条麦田的描写,以及对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等情态的描绘,勾勒出一幅满井春色图。
B.作者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万物复苏的特点,如“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春回大地时柳枝初展的神韵。
c.“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等画面合为一组镜头,写出了游人络绎不绝的盛况。
D.这篇游记,采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最后一段则以议论作结,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志趣。
6. B.未百步辄返/造饮辄尽,期在必醉7. (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满井游记》《小石潭记》比较阅读及答案

《满井游记》《小石潭记》比较阅读及答案《满井游记》《小石潭记》比较阅读及答案阅读甲乙两文,完成5-9题。
(16分)(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披风,麦田浅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而歌者,红装而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幽。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 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2分)⑴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⑵其岸势犬牙差互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⑴鳞浪层层鳞⑵泉而茗者茗⑶日光下澈澈⑷悄幽7. 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潭西南而望溪深而鱼肥B.夫不能以游堕事以其境过清C.然徒步则汗出背然,胡不已乎D.其岸势犬牙差互其如土石何8. 译下列句子。
(5分)⑴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之间皆有喜气。
(3分)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分)9. 甲乙两文在写景方面有什么共同点?两文作者观景后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3分)参考答案:5.(2分)①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②其岸势/犬牙差互6.(4分)⑴像鱼鳞一样⑵喝茶⑶穿过,透⑷深7.(2分)B8.(5分)⑴凡是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浮到水面戏水的鱼,都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羽毛和鱼鳞鱼之间都散发着喜悦的气息。
29《 满井游记》对比阅读1参考答案

29《满井游记》对比阅读1参考答案一、【乙文译文】虎丘离城约六七里路,这座山没有高峻的山峰与幽深的峡谷,只不过因为靠近城市,因此奏着音乐的游船,没有一天不到那儿去。
凡是有月亮的夜晚,开花季节的早晨,下雪天的黄昏,游人来往穿梭,犹如织布一样,而以中秋最为繁盛热闹。
每到这一天,全城闭户,携手并肩而来。
士大夫乡绅、大家妇女,下至小户人家,全都涂脂抹粉,鲜衣美服,重重叠叠地铺设席毡,将酒肴摆在路边,从千人石一直到山门,如梳齿鱼鳞般密集相连。
檀板聚积如小山,樽罍似云霞般倾泻,远远望去,犹如成群的大雁栖落在平坦的沙滩,彩霞铺满江面,电闪雷鸣,无法具体描绘它的形状。
刚开始陈设席位时,唱歌的人成百上千,声音如团聚在一起的蚊子,没法分辨识认。
等到分队安排,争相以歌喉比高低;雅乐和俗乐各各陈献后,美和丑自然区别开了。
不多时,摇头顿脚按节拍而歌的,只不过几十个人而已。
一会儿,明月升到天空,月光照在石上犹如洁白的绢绸,所有粗俗的歌乐,不再发出声响,跟随着唱和的,只有三四群人。
一支箫,一寸管,一人慢慢地打着歌板唱着,管乐伴着歌喉,声音清脆嘹亮,使听的人深受感动。
答案:1.A. 梳掠B.猛,强有力C.有D.大约(2分)2.B(2分)3.(1)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
(2)过了会儿摇头、跺脚的人,就有了数十个(2分。
直译或意译均可,酌情评分)4.(1)春(初春之、早春之)自然游人聚饮斗歌(意对即可。
若只扣住“聚饮”或“赛歌”一个元素不得分)(3分。
每空1分)(2)答案示例:①面:“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
”点:“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②面:“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点:“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无得而状。
”③面:“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点一:“分曹部置,……才三四辈。
【高中文言文阅读】《满井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比较阅读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满井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比较阅读答案阅读用以下文字回答问题11-15。
(13分)[a]燕地很冷,花节过后,剩下的寒冷仍然很厉害。
当风结冰时,沙子就会飞走。
不要走出房间。
每次你在风中驰骋,你都会不假思索地返回。
在22日的一个小小的和平时刻,与几个朋友一起阅读下面的课文,并回答问题11-15。
(13分)【甲】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二二日,当天气稍微平静的时候,他和几个朋友离开东芝去了满井。
高高的柳树堤岸用土膏略微湿润。
当你看着空旷的空间,它就像一只天鹅从笼子里跳下来。
在冰层开始时,波浪的颜色突然变亮,鳞片和波浪分层,底部清晰,像镜子一样晶莹剔透,冷光突然从盒子里出来。
山被细雪冲刷。
它们像拭子一样美丽。
它们像漂亮女孩的脸一样美丽,而且它们在一个圆面包的开头被扫过。
柳条会很舒服,但斗篷会很柔软,麦田会很浅。
虽然游客并不富裕,但总有人从春天喝茶,从山脊唱歌,穿红色衣服。
虽然风仍然很大,但走路时却流汗。
所有暴露在沙滩上、啜饮着海浪鳞片的鸟儿都悠闲而满足。
有毛的鳞片和鬣狗之间有欢乐。
人们知道郊区的田野外没有泉水,城市居民也不知道。
(节选自《满井游记》)[b] 西湖最繁华,春意盎然。
一天的繁荣是早晨的烟雾和傍晚的薄雾。
今年春天下了很多雪。
梅花是寒冷带来的。
它是用杏子和桃子做成的,特别壮观。
石缝的数目是剩下的几个字:傅金武、钟梅在园、张功夫、玉照堂,所以事情也急着去看他们。
当我爱上桃花时,我不忍去。
从断桥到湖边的苏迪地区,绿色的烟雾和红色的雾气弥漫了20多英里。
吹着歌的是风,粉红色的汗水是雨,罗湾比堤岸上的草更繁荣。
它非常华丽。
(节选自《晚游六桥待月记》)11.解释下列句子中带下划线的单词。
(2分)(1)柔梢披风披:(2)落石数为余言编号:1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呷浪之鳞a、渔民很不一样(陶渊明的桃花园)b.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c、宴乐之乐(欧阳修《醉翁亭记》)d.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袁宏道《满井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明朝袁宏道的《满井游记》,回答问题。
完成小题。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①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②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注)①堕事:耽误公事。
②恶wū:怎么。
12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廿二日天稍.和(_______)⑵若.脱笼之鹄(_______)⑶麦田浅鬣寸许.(_______)⑷呷浪之鳞.(_______)127.与“余之游将自此始”的“自”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公亦以此自.矜《卖油翁》B.自.富阳至桐庐《与朱元思书》C.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D.自.非亭午夜分《三峡》128.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两处)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129.翻译下列句子。
①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130.文章画线句子“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案】126.(1)略微、稍微(2)好像(3)上下、左右(4)代鱼127.B128.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129.①(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曾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②只是少有我们两个这样的人罢了。
130.表现了作者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寄情于山川草木的人生态度。
【古诗文阅读】《满井游记》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古诗文阅读】《满井游记》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文言文阅读。
阅读《满井游记》一文(节选),完成14~18题。
(共12分)二二日,当天气稍微平静的时候,他和几个朋友离开东芝去了满井。
高高的柳树堤岸用土膏略微湿润。
当你看着空旷的空间,它就像一只天鹅从笼子里跳下来。
在冰层开始时,波浪的颜色突然变亮,鳞片和波浪分层,底部清晰,像镜子一样晶莹剔透,冷光突然从盒子里出来。
山被细雪冲刷。
它们像拭子一样美丽。
它们像漂亮女孩的脸一样美丽,而且它们在一个圆面包的开头被扫过。
柳树会舒服,软尖斗篷,麦田土狼寸许浅。
虽然游客并不富裕,但那些喝着春天的酒的人,?总有一个穿红衣服的歌手。
虽然风很大,但你步行时却在流汗。
所有暴露在沙滩上、啜饮着海浪鳞片的鸟儿都悠闲而满足。
有毛的鳞片和鬣狗之间有欢乐。
人们知道郊区的田野外没有泉水,城市居民也不知道。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4.解释下列句子中添加单词的含义。
(2分)①廿二日天稍和()② 春茶()③柳条将舒未舒()④ 啜饮波的规模()15.从文段中找出与下列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
(2分)① 如果你把笼子拿下来②娟然如拭16.将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译文:17.《晶晶如镜,冷光初出》一文中描述的风景特点是(2分)(用你自己的话总结)。
18.选文最后一段作者说自己“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间”。
“潇”意为“潇洒无牵挂”,你觉得文章中有哪些地方能体现作者的“潇然”呢?试作分析。
(3分)广西桂林市初中毕业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4① 温暖的② 喝茶③ 伸展④ 鱼(每个话题0.5分,共2分)15.①“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毛羽鳞鬣之间”;“郊田之外”;“山石草木之间”(1分,任答一例即可)② “水晶般的镜子”;“悠闲”;“草与石之间”(1例)16.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必(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罢了(“始”、“未始”、“城居者”、“知”翻译正确2分,整体表达流畅1分,共3分)。
《满井游记》语文阅读及答案

《满井游记》语文阅读及答案阅读《满井游记》一文(节选),完成14~18题。
(共12分)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假设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那么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① 廿二日天稍和( )② 泉而茗者( )③ 柳条将舒未舒( )④ 呷浪之鳞( )2.从文段中找出与以下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
(2分)① 假设脱笼之鹄② 娟然如拭3.将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3分)译文:1. 文中“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形容的景物是,其特点是 (2分)(用自己的话概括)。
2. 选文最后一段作者说自己“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间”。
“潇”意为“潇洒无牵挂”,你觉得文章中有哪些地方能表达作者的“潇然”呢?试作分析。
(3分)1.① 暖和② 喝茶③ 舒展④ 鱼(每题0.5分,共2分)2.①“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毛羽鳞鬣之间”;“郊田之外”;“山石草木之间”(1分,任答一例即可)② “晶晶然如镜”;“悠然自得”;“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1分,任答一例即可)3.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必(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罢了( “始”、“未始”、“城居者”、“知”翻译正确2分,整体表达流畅1分,共3分)。
4.水(春水)(1分) 冻水初解的清澈(1分)(共2分)4.找到相应内容(1分),分析如何表达(2分)。
[古诗文阅读]《满井游记》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精品文档】
![[古诗文阅读]《满井游记》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d66003e011ca300a6c390af.png)
[古诗文阅读]《满井游记》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注:本文经过精心编辑,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疑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古诗文阅读]《满井游记》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
阅读《满井游记》一文(节选),完成14~18题。
(共12分)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6题。
(20分)
(甲)满井游记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乙)湖心亭看雪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4分)
(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2)是日,更定矣
(3)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4)泉而茗者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4分)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与“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中的“之”的释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B、局促一室之内
C、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D、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4、这两篇写景散文在写法上都运用了白描,试从两文中各找一例赏析。
(4分)
5、甲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的特点。
乙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
的特点;(2分)
6、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
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4分)
答案:1、(1)客居(2)这(3)起(4)汲泉水2.(1)别说相公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
(2)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尝没有春天,可城里居住的人却不知道啊。
3.B 4、甲文如“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用极为简练的笔法写出天气转暖,湖冰消融的情景,令人精神一振。
又如“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简练又鲜明的写出柳条初展的神韵。
乙文:如“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里运用了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和神5、甲:万物复苏、乍暖还寒乙:凝静清绝(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6.答案要点:甲文(1)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情怀。
(2)表现作者淡泊名利,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3)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个性的张扬。
乙文(1)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
(2)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3)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