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许可技术报告编制大纲
行业型、流域型、综合型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报告编制大纲

行业型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报告编制大纲1总论1.1背景依据阐述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效果评估的重要性、必要性及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
1.2工作过程描述评估工作评估时间、总体目标、阶段目标、质量控制情况。
1.3主要结论概括性描述标准实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情况。
2行业基本情况结合被评估标准的编制说明,概述行业基本情况。
包括:2.1行业概况(1)行业规模现状,包括产能和年产量、年总产值(占全国工业年总产值的比例)、企业数量、企业规模等;(2)行业内企业地理分布,以表、图形式说明企业在各省、流域、区域等的分布状况;(3)行业主要产品状况;(4)行业发展预测;(5)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2.2行业主要生产工艺及产污分析(1)行业采用的生产原料、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流程;(2)生产过程中的排污节点、污水排放方式;(3)排放污染物种类,包括排放量较大的污染物,具有行业特征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毒有机物、环境激素类物、持久性有机物等。
(4)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3国外同类排放标准对比结合被评估标准的编制说明,从污染物项目、排放限值、监管与实施方法等方面给出被评估标准与国外相关排放标准的对比分析。
4标准执行情况4.1监管部门为标准实施所做的工作及存在的问题。
(1)相关环境管理政策法规发布情况;(2)是否按照标准要求对排污单位进行监督性检查;(3)是否针对排污单位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2排污单位的排污行为是否符合排污标准。
5评估结果描述标准实施效果分类评估和综合评估的最终得分,依据分值分别确定分类评估和综合评估的结果和等级。
6评估结论根据对标准实施效果的分类评估和综合评估,对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给出评估意见。
7对策与建议结合评估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标准修改意见。
8附录图表综合型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报告编制大纲1总论1.1背景依据阐述综合型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效果评估的重要性、必要性及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
排污许可核发评估技术报告

排污许可核发评估技术报告排污许可核发评估技术报告是指根据排污许可证核发申请的要求,对企业排放的污染物进行评估和分析,以便确定是否符合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的要求,并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和建议。
下面将从报告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排污许可核发评估技术报告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环境污染的防治,确保企业的排放活动符合环境法规的要求。
通过对企业的排放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环境污染问题,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排污许可核发评估技术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污染物排放情况评估:对企业的排放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测量,包括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排放量和排放途径等方面的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对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
2. 环境风险评估:通过对企业周边环境的调查和分析,评估企业的排污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
主要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等方面的环境风险评估。
通过这些评估结果,可以确定企业排放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进而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
3. 排污危害评估:对企业的排污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危害进行评估,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等方面的排污危害评估。
通过对这些评估结果的分析,可以确定企业的排污活动可能对环境带来的危害程度,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4. 改善措施和建议:在对企业的排污情况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提出改善措施和建议,包括技术改造、管理措施和监测手段等方面的建议。
通过这些改善措施和建议的实施,可以实现企业排放活动的合规性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在进行排污许可核发评估技术报告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数据收集和整理:通过实地调查和监测等手段,收集和整理企业的排放数据和环境风险数据。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才能为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2. 数据分析和模拟: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模拟计算,得出各项评估指标的结果。
生态环境部发布排污单位台账及许可证执行报告技术规范

其 中专 家鉴 定 组 由浙 江 大 学 材 料 学 院 院 长 韩 高 荣教 授 ,广东 省 建 筑材 料 行业 协 会 创 会会 长 、首 席专 家吴 一岳 高工 ,中 国建筑 玻璃 与 工业 玻璃 协会 会 长 陈 国庆 教 授级高 工 ,武 汉理 工 大学 玻璃 科学 与 技术 研 究
(中国质量 新 闻 网)
南玻集 团 “高透过 率高耐候 一陛减反射 太 阳能玻璃”性 能指标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月 1日,中 国建 筑 材 料 联 合 会 和广 东 省建 筑 材 料 行 业 协 会 在东 莞 市 联 合 组 织 召 开 了 由东 莞 南 玻 太 阳 能 玻 璃 有 限公 司 完 成 的 “高 透 过 率 高 耐候 性 减 反 射 太 阳 能 玻璃 ”科 技 成果 及 新 产 品 鉴 定 会 。 与 会 专 家一 致认 为 ,该项 目成 果 生产 的新 产 品玻璃 主要 性 能 指标 达 到 国际先进 水平 。
本标准适用 于《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 管理 名 录 (2017年 版)》中无行 业排 污 许可 证技 术 规 范 的排 污单 位 ,主要 包 括 以下 4类 :
1、部分 未 列入 标 准制 定计 划 行业 (如卫 生 材料 及 医 药用 品制 造工 业 和汽 车 、摩 托 车修 理业 等);
排污许可评估报告编写大纲

河北省排污许可技术报告编制大纲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制二〇一五年目录1 总论 (1)1.1前言 (1)1.2编制依据 (1)2 排污单位现状 (2)2.1地理位置及周边关系 (2)2.2环境功能区划 (2)2.3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2)2.4环评相关文件执行情况 (3)2.5总量控制要求 (6)2.6环境管理实施情况 (6)2.7排污口设置和自动监测设备运行情况 (6)2.8排污单位生产状况 (6)2.9污染源及治理措施分析 (8)3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情况 (9)3.1重点污染物排放量核算 (9)3.2其它污染物排放情况 (12)4 影响排污总量变化的因素分析 (12)4.1原辅料的变化 (12)4.2能源消耗的变化 (12)4.3 产能的变化 (12)4.4工艺的变化 (12)4.5污染治理措施优化 (12)4.6排放标准的变化 (13)4.7总量控制要求 (13)4.8 其它影响排污量因素变化 (13)5污染物申请排放量和执行标准 (13)5.1参考排放量核算 (13)5.1.1采用行业绩效值计算 (14)5.1.2采用排放标准计算 (14)5.2排污单位重点污染物初始排污权核定值和环评审批总量 (14)5.3重点污染物申请排放量 (15)5.4排污单位执行标准 (16)6污染物排放量确认方法 (17)6.1废水污染物排放量确认方法 (18)6.1.1采用废水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 (18)6.1.2采用排污系数法 (18)6.1.3采用实测法 (19)6.2废气污染物排放量确认方法 (19)6.2.1采用废气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 (19)6.2.2物料衡算法 (19)6.2.3采用排污系数法 (19)6.2.4采用实测法 (20)7 结论 (20)技术报告的格式 (21)1 总论1.1前言介绍排污单位的名称、行业类别、建成投运时间、地理位置、历史发展沿革等基本情况。
通过对排污单位进行现状调查,分析排污单位是否符合发证条件,核算国家、地方明确控制的重点污染物申请排放量,并给出排放量的确认方法便于企业自查自控和环保部门日常监管。
污水处理厂排污许可技术报告

污水处理厂排污许可技术报告一、引言污水处理厂是为了保护环境、净化水体而建设的重要设施。
为了确保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符合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需要进行排污许可技术报告的编写。
本报告旨在详细描述污水处理厂的排污许可技术要求,以确保污水处理厂的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二、污水处理工艺描述1. 污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收集系统应包括污水管网、截污井、泵站等设施,确保将污水收集到处理厂。
2. 初级处理:初级处理主要包括格栅、沉砂池和沉淀池等设施,用于去除大颗粒物和悬浮物。
3. 生化处理:生化处理是污水处理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等工艺,用于去除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4. 深度处理:深度处理主要包括过滤、消毒和除磷等工艺,用于进一步去除悬浮物和杀灭细菌,确保出水质量达标。
5. 污泥处理:污泥处理主要包括浓缩、脱水和处置等工艺,用于处理生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
三、排污许可技术要求1. 出水水质要求: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包括悬浮物、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等指标。
2. 设备运行要求:污水处理厂的设备应按照设计要求运行,确保处理效果稳定可靠。
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和维护,及时处理故障。
3. 污泥处理要求:污泥处理应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包括污泥的浓缩、脱水和处置。
污泥处置应选择合适的方式,如焚烧、填埋或农用处置等。
4. 运营管理要求:污水处理厂应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制度,包括运行记录、设备维护、应急预案等,确保设施安全运行。
5. 监测和报告要求:污水处理厂应定期进行出水和污泥的监测,编制监测报告,并及时向环境保护部门上报。
四、环境影响评价为了评估污水处理厂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噪音、气味、污水排放对水体的影响、污泥处置对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等。
评价结果将用于优化污水处理工艺和改善环境管理措施。
五、风险管理措施为了降低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的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污水处理厂排污许可技术报告

污水处理厂排污许可技术报告一、引言污水处理厂是为了净化和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而建立的设施。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民的健康,污水处理厂需要获得排污许可证。
本报告旨在详细描述污水处理厂排污许可的技术要求和报告内容。
二、技术要求1. 污水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厂应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如生物处理工艺、化学处理工艺等,以确保对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净化。
2. 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的要求。
对于不同类型的污水,应有相应的排放标准,如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SS(悬浮物)等。
3. 设备和设施:污水处理厂应配备先进的设备和设施,如曝气系统、沉淀池、过滤系统等,以确保污水的有效处理和净化。
4. 运营管理:污水处理厂应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制度,包括定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维护设备、记录运行数据等,以确保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三、报告内容1. 污水处理工艺:报告应详细描述污水处理厂所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工艺流程、设备配置、操作参数等。
2. 设备和设施:报告应列出污水处理厂所配备的设备和设施清单,并对其性能参数进行详细说明。
3. 排放标准:报告应列出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要求,并说明如何监测和控制排放水质。
4. 运营管理:报告应描述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制度,包括设备运行情况的监测、维护计划、运行数据记录等。
5. 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应对污水处理厂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包括噪音、气味、废水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
6. 应急预案:报告应包括污水处理厂的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的发生,保障环境和人民的安全。
7. 监测与报告:报告应描述污水处理厂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包括定期监测水质、编制排污报告等。
四、结论污水处理厂排污许可技术报告是确保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和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重要文件。
通过详细描述污水处理工艺、设备和设施、排放标准、运营管理等内容,可以确保污水处理厂获得排污许可证。
同时,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制定应急预案,可以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
排污许可证技术方案

排污许可证技术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人口的增加,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我国提出了严格的排污管理制度,并实施排污许可制度。
排污许可证是指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与批准后,允许企业在一定条件下排放一定的污染物的合法证明。
本文将针对排污许可证技术方案进行探讨。
二、排污许可证技术方案的重要性1. 规范行业排污行为:排污许可证技术方案要求企业详细制定技术措施,以达到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标,强化了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规范企业的排污行为。
2. 促进技术创新:排污许可证技术方案鼓励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通过引入新的技术设备和工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提升企业形象:持有排污许可证的企业代表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企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三、排污许可证技术方案编制原则1. 合法合规原则:排污许可证技术方案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环境法律法规,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更加严格的技术标准。
2. 全面性原则:技术方案要全面考虑企业排污环节的各个方面,包括工艺流程、设备运行、废水处理等。
3. 可行性原则:技术方案应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确保企业能够实施并达到规定的排污要求。
四、排污许可证技术方案编制步骤1. 对企业进行调研和评估,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排污情况以及现有的环境保护设施。
2. 分析并评估企业的排污风险,确定排污物种类、排放浓度和排放量。
3. 制定排污物减排目标,确定可行的技术措施,包括改进工艺、改进设备、提高废水处理效果等。
4. 编制详细的技术流程图,包括每个环节的处理方法、处理设备和处理效果。
5. 对所制定的技术措施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确保在合理的成本范围内实施。
6. 编制技术方案报告,包括企业的基本信息、环境状况、技术措施、成本分析等,以向相关部门提交审核。
五、技术方案实施与监控1. 技术方案实施时应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监控体系。
污水处理厂排污许可技术报告

污水处理厂排污许可技术报告一、引言污水处理厂是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而建设的重要设施。
为了确保污水处理厂的排放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需要编写污水处理厂排污许可技术报告。
本报告旨在详细描述污水处理厂的排污情况,包括处理工艺、排放标准、监测方法等。
二、污水处理工艺1. 污水收集与初级处理:污水通过管道系统收集到处理厂,经过格栅除杂、沉砂池沉淀等初级处理工艺去除大部分悬浮物和沉积物。
2. 生物处理:初级处理后的污水进入生物反应器,通过生物膜附着、好氧/厌氧处理等工艺,去除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3. 深度处理:经过生物处理的污水进一步进行深度处理,采用活性炭吸附、膜过滤等工艺去除微量有机物和微生物。
4. 消毒:经过深度处理的污水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包括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等。
三、排放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应符合以下要求:1. 悬浮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X mg/L。
2. 生化需氧量(BOD):排放浓度不得超过X mg/L。
3. 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浓度不得超过X mg/L。
4. 氨氮:排放浓度不得超过X mg/L。
5. 总氮:排放浓度不得超过X mg/L。
6. 总磷:排放浓度不得超过X mg/L。
7. pH值:排放范围应在X至X之间。
四、监测方法为了确保排放符合标准,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1. 采样:按照规定的采样点和采样频次,采集污水样品。
2. 分析:采集的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悬浮物、BOD、COD、氨氮、总氮、总磷等指标的分析。
3. 数据处理:根据分析结果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浓度,并与排放标准进行比较。
4. 报告编制:根据监测结果编制监测报告,包括监测数据、分析方法、结果评价等内容。
五、污水处理厂改进措施为了提高污水处理效果,我们计划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更新设备:对老化的设备进行更新,提升处理效率和稳定性。
2. 工艺优化:通过改进工艺流程,提高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的去除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排污许可技术报告编制大纲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制二〇一五年目录1 总论 (1)1.1前言 (1)1.2编制依据 (1)2 排污单位现状 (2)2.1地理位置及周边关系 (2)2.2环境功能区划 (2)2.3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2)2.4环评相关文件执行情况 (3)2.5总量控制要求 (6)2.6环境管理实施情况 (6)2.7排污口设置和自动监测设备运行情况 (6)2.8排污单位生产状况 (6)2.9污染源及治理措施分析 (8)3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情况 (9)3.1重点污染物排放量核算 (9)3.2其它污染物排放情况 (12)4 影响排污总量变化的因素分析 (12)4.1原辅料的变化 (12)4.2能源消耗的变化 (12)4.3 产能的变化 (12)4.4工艺的变化 (12)4.5污染治理措施优化 (12)4.6排放标准的变化 (13)4.7总量控制要求 (13)4.8 其它影响排污量因素变化 (13)5污染物申请排放量和执行标准 (13)5.1参考排放量核算 (13)5.1.1采用行业绩效值计算 (14)5.1.2采用排放标准计算 (14)5.2排污单位重点污染物初始排污权核定值和环评审批总量 (14)5.3重点污染物申请排放量 (15)5.4排污单位执行标准 (16)6污染物排放量确认方法 (17)6.1废水污染物排放量确认方法 (18)6.1.1采用废水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 (18)6.1.2采用排污系数法 (18)6.1.3采用实测法 (18)6.2废气污染物排放量确认方法 (19)6.2.1采用废气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 (19)6.2.2物料衡算法 (19)6.2.3采用排污系数法 (19)6.2.4采用实测法 (20)7 结论 (20)技术报告的格式 (21)1 总论1.1前言介绍排污单位的名称、行业类别、建成投运时间、地理位置、历史发展沿革等基本情况。
通过对排污单位进行现状调查,分析排污单位是否符合发证条件,核算国家、地方明确控制的重点污染物申请排放量,并给出排放量的确认方法便于企业自查自控和环保部门日常监管。
1.2编制依据1.2.1依据文件列明与排污许可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部门规范性文件等清单。
1.2.2技术资料列明与排污许可相关的环评及批复、验收文件或备案文件等资料,以及与排污许可相关的规划、产业政策、环境功能区划、《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产排污系数手册》等相关技术资料清单。
1.2.3执行标准列明上一持证周期废水、废气污染源排放的各类污染物执行的标准清单,并列表进行详细说明。
注:污染源污染物包括执行标准中所有因子2 排污单位现状2.1地理位置及周边关系列明排污单位所在地理位置(城区、园区等)、周边关系以及周围环境敏感点的情况。
若位于规划园区范围内,还应说明排污单位供热、供水、燃气、污水处理等辅助设施与园区基础设施的关系。
2.2环境功能区划明确排污单位所在区域大气、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析是否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是否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
2.3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从产能、工艺、主要生产设备、产品等方面逐一分析排污单位是否符合产业政策。
表2-1 产能产业政策执行情况2.4环评相关文件执行情况2.4.1环评、批复、验收或备案情况结合上节的主要生产设备,介绍排污单位环评文件的编制、批复、验收或备案的情况,涉及有多个项目环评的,要列表分别说明。
2.8.2工艺分析分析排污单位主要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的工艺水平,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对比,从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的角度分析工艺改进的潜力。
列出排污单位的工艺流程和产污节点,用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图表示排污单位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并附加排污节点汇总表。
必要时可加文字描述。
2.8.3水平衡分析调查排污单位上一持证周期每年用水、排水情况,附水平衡图,水平衡图应包括新水用量、回用水量、串级用水量、循环水量、损失水量、排水量等,并计算循环水利用率。
2.8.4其它排污单位还要调查以下基本信息:集中式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水量、实际处理水量、主要处理工艺、出水水质、污水处理级别、汇水区面积、排水去向、受纳水体名称、受纳水体功能区划、再生水利用量等;医疗机构:医院等级、病房数、床位数、年门诊量、排水去向等基本信息;餐饮业:等级、餐位数、经营面积、基准灶头数、对应灶头总发热功率、对应排气罩灶面总投影面积、排水去向等;畜禽养殖业:养殖种类、养殖规模、实际存栏量、出栏量、清粪方式、粪污处理系统建设、有机肥厂的建设、消纳土地的情况、外排废水的排水去向等基本信息。
2.9污染源及治理措施分析2.9.1污染源及治理设施运行情况调查废水、废气污染源及配套的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
对每一个污染源的每一套治理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并列表说明。
2.9.2 治污水平及潜力分析分析排污单位污染源治理设施的现状水平,与国内同行业同类污染源先进治理措施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该行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要求,分析污染治理设施治理能力提升的潜力和污染物总量减排的空间。
3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情况通过几种方法核算废水、废气污染物排放量,结合既有的环境统计数据,了解排污单位上一持证周期内每年的重点污染物排放量和其它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3.1重点污染物排放量核算“十二五”期间,国家、本省规定的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为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 X)。
核算污染物排放量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即产排污系数法、物料衡算法、在线监测数据。
根据现状调查的年原料消耗量、产品产量、能源消耗量、用水排水量、生产工艺水平、治理设施治理水平以及运行情况,分别采用以上方法核算排污单位上一持证周期每年重点污染物排放量。
有多个排放口的要分别核算,然后合计整个排污单位的排放量。
4.1原辅料的变化部分行业排污单位原辅材料的成分直接影响重点污染物的排放量。
定量分析因原辅材料变化导致的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
4.2能源消耗的变化消耗的能源种类和能源成分的变化会影响重点污染物的排放量。
定量分析因能源种类和能源成分的变化导致的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
4.3 产能的变化定量分析产能的变化引起的重点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
4.4工艺的变化生产工艺、设备的优化从源头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
定量分析生产工艺、设备的优化导致的重点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
4.5污染治理措施优化排污单位自行和国家、地方对排污单位要求改进污染治理措施,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引起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
定量分析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导致的重点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
4.6排放标准的变化国家、地方或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更新,或者排污单位按照国家、本省要求执行严于国家、地方或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直接影响排污单位重点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的变化,定量分析排污单位执行新排放标准时的排放量。
4.7总量控制要求根据省、市、县(区)对本辖区总量控制要求的变化情况和排污单位总量控制要求,定量分析排污单位申请排污总量的变化。
4.8 其它影响排污量因素变化定量或定性分析排污单位的排污量受其它因素影响的变化。
5污染物申请排放量和执行标准根据排污单位上一持证周期的重点污染物排放量、各种因素导致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综合考虑参考排放量、排污单位的环评审批总量控制指标、初始排污权核定值,确定下一发证周期排污单位最终申请的重点污染物年排放量。
申请量不得超过排污单位的初始排污权核定值、环评审批总量控制指标,不得超过采用排放标准、行业绩效值计算的排放量。
明确排污单位下一持证周期执行的标准及污染物标准限值。
5.1参考排放量核算为了保证排污单位申请排放量的合理性,并为环保部门许可排放量提供参考,可采用行业绩效值及排放标准值计算排污单位上一持证周期每年的排放量作为参考排放量。
5.1.1采用行业绩效值计算已制定重点污染物排放绩效值的行业按照绩效值直接计算污染物参考排放量。
5.1.2采用排放标准计算5.3重点污染物申请排放量根据排污单位上一持证周期的重点污染物排放量、各种因素可能导致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综合考虑参考排放量,以及排污单位的环评审批总量控制指标、初始排污权核定值,确定下一发证周期排污单位最终申请的重点污染物年排放量。
如果排污许可期限在一年以上,根据第四章预测的影响注:①污染源污染物包括执行标准中所有因子②年度为时间段,是从发证日期开始到排污许可证有效期结束,如果下一持证期内有新标准的执行,则要多表分别列明。
6污染物排放量确认方法国家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无论哪个制度的有效执行,均需要一个排污单位和环境管理部门共同认定、符合环保要求的污染物排放量确认方法,随时方便的确认污染物排放量。
排污单位随时自查自控污染物排放量,环保管理部门随时有效监管,许可的排放量才能起到总量控制的作用。
否则排污许可管理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排污单位要根据排污情况和申请的排放量,研究得出一个适合自身的污染物排放量确认方法,同时要建立原辅材料消耗、产品产量、能源消耗、手工监测数据、治理设施运行(包括脱硫、脱硝药剂的使用量、污水处理药剂的使用量等)台账,便于排污单位自查自控,预防超许可排污情况的发生,也便于环境管理部门的日常监管。
6.1废水污染物排放量确认方法6.1.1采用废水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对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测装置的排污单位,废水污染物在线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判别和污染物的计算要根据《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实行)》(HJ/T356-2007)执行。
此方法应具备以下条件:核实其自动监测装置是否经过验收,数据是否按时进行比对,确认自动监测数据是否合法有效。
排污单位必须加强在线监测监控设施的运行和维护管理,建立健全定期比对监测、定期校准维护、设施故障预防等制度,确保在线监测数据准确性和有效性;加强化验室的监测频次,确保全年数据准确、完整。
6.1.2采用排污系数法未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测装置的行业,根据实际产品产量,结合污染源普查的产排污系数、总量减排核查核算的排放系数及规定的相关行业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相应治理技术的削减效率等确认排放量。
排污单位根据实际排污情况,积极统计各年排污数据,不断校核产排污系数,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排污系数。
6.1.3采用实测法未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并不能采用排污系数法核查的,排污单位应当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监测(检测)机构进行监测,核算重点污染物排放量。
监测要求可参照《“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等相关文件。
6.2废气污染物排放量确认方法6.2.1采用废气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对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测装置的行业,采用自动监测装置的流量数据和污染物排放浓度数据核定排放量。
此方法应具备以下条件:核实其自动监测装置是否经过验收,数据是否按时进行比对,确认自动监测数据是否合法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