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商城统一接口平台灰度环境测试指南

合集下载

中国移动CM-IMS MGCF及IM-MGW设备测试规范v1.3.0(clean)

中国移动CM-IMS MGCF及IM-MGW设备测试规范v1.3.0(clean)

中 国 移 动 通 信 企 业 标 准 QB-╳╳-╳╳╳-╳╳╳╳ China Mobile CM-IMS Test Specification - MGCF&IM-MGW 版本号:1.2.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 ╳╳╳╳-╳╳-╳╳发布 ╳╳╳╳-╳╳-╳╳实施中国移动C M -I M S M G C F 及I M -M G W 设备测试规范目录前言 (IV)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3.1缩略语 (2)3.2接口标识 (3)4测试环境及说明 (3)4.1测试环境配置 (3)5设备功能测试 (4)5.1与基于ISUP的CS域的基本呼叫互通 (4)5.1.1呼叫建立 (4)5.1.1.1IMS始呼(要求Precondition) (4)5.1.1.2IMS始呼(不要求Precondition) (7)5.1.1.3PSTN/PLMN始呼(要求Precondition) (9)5.1.1.4PSTN/PLMN始呼(不要求Precondition) (13)5.1.2呼叫释放 (17)5.1.2.1呼叫建立后IMS发起呼叫释放 (17)5.1.2.2呼叫建立后PSTN/PLMN发起呼叫释放 (18)5.1.2.3IM-MGW发起的呼叫释放 (19)5.1.3异常处理 (20)5.1.3.1被叫忙 (20)5.1.3.2被叫未注册 (24)5.1.3.3被叫无应答 (28)5.1.3.4被叫不可及 (31)5.1.3.5被叫为空号 (36)5.1.3.6呼叫早释放 (38)5.1.3.7被叫拒接 (41)5.1.3.8IMS始发到PSTN/PLMN的视频呼叫回落语音 (45)5.1.3.9PLMN始发到IMS的基本视频呼叫失败 (46)5.1.3.10IMS侧发起语音通话切换为视频通话被拒绝 (47)5.1.3.11电路管理 (48)5.1.3.12IM-MGW承载建立失败 (49)5.1.4补充业务 (51)5.1.4.1呼叫保持和恢复 (51)5.1.4.2呼叫等待 (53)5.1.4.3呼叫前转 (56)5.1.4.4主叫号码显示和主叫号码显示限制 (59)5.1.5号码分析与处理 (60)5.1.5.1IMS始呼到本网PLMN手机用户 (60)5.1.5.2IMS始呼到它网PLMN手机用户 (60)5.1.5.3IMS始呼到它网PSTN固话用户 (61)5.1.5.4PSTN/PLMN始呼到IMS用户 (61)5.2与基于BICC的CS域的基本呼叫互通 (62)5.2.1呼叫建立 (62)5.2.1.1IMS始呼(要求Precondition) (62)5.2.1.2IMS始呼(不要求Precondition) (66)5.2.1.3PSTN/PLMN始呼(要求Precondition) (68)5.2.1.4PSTN/PLMN始呼(不要求Precondition) (72)5.2.2呼叫释放 (76)5.2.2.1呼叫建立后IMS发起呼叫释放 (76)5.2.2.2呼叫建立后PSTN/PLMN发起呼叫释放 (77)5.2.2.3IM-MGW发起的呼叫释放 (78)5.2.3异常处理 (79)5.2.3.1被叫忙 (79)5.2.3.2被叫未注册 (83)5.2.3.3被叫无应答 (87)5.2.3.4被叫不可及 (90)5.2.3.5被叫为空号 (94)5.2.3.6呼叫早释放 (96)5.2.3.7被叫拒接 (99)5.2.3.8IMS始发到PSTN/PLMN的视频呼叫回落语音 (103)5.2.3.9PLMN始发到IMS的基本视频呼叫失败 (104)5.2.3.10IMS侧发起语音通话切换为视频通话被拒绝 (105)5.2.3.11电路管理 (106)5.2.3.12IM-MGW承载建立失败 (107)5.2.4补充业务 (109)5.2.4.1呼叫保持和恢复 (109)5.2.4.2呼叫等待 (110)5.2.4.3呼叫前转 (113)5.2.4.4主叫号码显示和主叫号码显示限制 (116)5.2.5号码分析与处理 (118)5.2.5.1IMS始呼到本网PLMN手机用户 (118)5.2.5.2IMS始呼到2G/3G接入的V oLTE用户 (118)5.2.5.3IMS始呼到它网PLMN手机用户 (119)5.2.5.4IMS始呼到它网PSTN固话用户 (119)5.2.5.5PSTN/PLMN始呼到IMS用户 (120)5.2.5.6本网PLMN始呼到本网已签约被叫一号通业务的PLMN用户 (120)5.2.6DTMF处理 (121)5.2.6.1带内DTMF信号转带外处理 (121)5.2.6.2带外DTMF信号转带内处理 (122)5.2.7传真功能 (123)5.2.7.1IMS始呼到PSTN的低速传真 (123)5.2.7.2IMS始呼到PSTN的高速传真 (124)5.2.7.3PSTN始呼到IMS的低速传真 (126)5.2.7.4PSTN始呼到IMS的高速传真 (127)5.3关口局功能 (128)5.3.1被叫有CAMEL签约 (128)5.3.2被叫无CAMEL签约 (129)5.3.3被叫激活无条件前转(CFU) (130)5.3.4被叫激活不可及前转(CFNRc) (130)5.3.5被叫激活呼入闭锁业务(BAIC) (131)5.4IM-MGW管理(可选) (132)5.4.1IM-MGW注册 (132)5.4.2MGCF对IM-MGW的审计 (132)5.4.3IM-MGW上报异常事件 (133)5.5网管测试 (133)6编制历史 (133)前言本标准依据ITU-T和3GPP制定的相关标准,结合有关国内标准和中国移动其他企业标准,基于中国移动CM-IMS总体技术要求、VoLTE总体技术要求和实际需求而拟定,充分考虑了网络的平滑演进能力,为中国移动CM-IMS技术试验、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提供技术依据。

USSD业务测试规范(0602)

USSD业务测试规范(0602)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非结构化补充业务数据业务测试规范T e s t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o f U S S D S e r v i c e s版本号: 1.0.0(报批稿)╳╳╳╳-╳╳-╳╳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前言本规范主要是参考了USSD相关设备技术规定,并依据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USSD业务门户总体技术要求》以及我国网络的实际业务和功能需要而制定的。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研发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非结构化补充业务数据业务测试规范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USSD业务总体技术要求【2】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USSD精品营销门户业务规范【3】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USSD电子商务门户业务规范【4】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USSD设备规范【5】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USSD应用接口协议【6】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USSD业务门户总体技术要求【7】中国移动移动数据业务管理平台接口规范【8】中国移动移动数据业务管理平台设备规范3 符号和缩略语DSMP Data Service Management Platform 数据业务管理平台MISC Mobile Information Service Center 移动信息服务中心BOSS: Business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 业务运营支撑系统USSD Unstructured Supplementary Service Data 非结构化补充业务数据USSDC USSD Center USSD中心UAP USSD Application Protocol USSD应用协议ISMG Internet Short Message Gateway 互联网短消息网关SMPP Short Message Peer to Peer 短消息点对点协议CMPP China Mobile Peer to Peer protocol 中国移动点对点协议SMSC Short Message Service Center 短消息中心SP Service Provider 服务提供商WWW World Wide Web 万维网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4 测试方法4.1 测试结构测试结构如图1所示。

中国移动统一DPI设备技术规范标准-LTE信令采集解析服务器接口规范标准v2.0.9-LTE各接口XDR规范标准

中国移动统一DPI设备技术规范标准-LTE信令采集解析服务器接口规范标准v2.0.9-LTE各接口XDR规范标准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统一D P I设备技术规范-L T E信令采集解析服务器接口规范T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o f D e e p P a c k e tI n s p e c t i o n E q u i p m e n t f o r C M C C(L T E S i g n a l l i n g C o l l e c t i o n S e r v e r I n t e r f a c eP a r t)版本号:2.0.9╳╳╳╳-╳╳-╳╳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4 接口在网络中的位置 (6)5 LTE接口XDR数据构成方式 (8)5.1. XDR编号与上报要求 (8)6 Uu接口XDR数据结构 (9)6.1. 公共信息 (9)6.2. Uu接口信息 (11)6.3. Uu接口Keyword 1字段定义 (15)6.4. Uu接口事件流程开始/结束标识 (17)7 X2接口XDR数据结构 (17)7.1. 公共信息 (17)7.2. X2接口信息 (17)7.3. X2接口事件流程开始/结束标识 (23)8 UE_MR XDR数据结构 (23)8.1. 公共信息 (23)8.2. UE_MR信息 (23)9 Cell_MR XDR数据结构 (27)9.1. 公共信息 (27)9.2. Cell_MR信息 (27)10 S1-MME接口XDR数据结构 (28)10.1. 公共信息 (28)10.2. S1-MME接口信息 (28)10.3. S1-MME接口Keyword 1字段定义 (38)10.4. S1-MME接口Keyword 2字段定义 (40)10.5. S1-MME接口事件流程开始/结束标识 (47)11 S1-U接口XDR数据结构 (47)12 S6a 接口XDR数据结构 (47)12.1. 公共信息 (47)12.2. S6a接口信息 (48)13 S10、S11接口XDR数据结构 (50)13.1. 公共信息 (50)13.2. S10、S11接口信息 (50)14 S5/S8-C接口XDR数据结构 (57)14.1. 公共信息 (57)14.2. S5/S8-C接口信息 (57)15 SGs接口XDR数据结构 (61)15.1. 公共信息 (61)15.2. SGs接口信息 (62)16 Gn-C接口XDR数据结构 (65)16.1. 公共信息 (65)16.2. Gn-C接口信息 (65)17 基于XDR的原始码流上报 (68)17.1. 原始码流上报功能 (68)17.2. 基于XDR上报原始码流的格式 (68)17.3. 按帧封装的原始码流要求 (69)17.3.1. 通用包头格式 (70)17.3.2. 专用包头格式 (71)17.3.3. 原始数据 (71)18 接口协议 (71)18.1. SDTP协议概述 (72)18.2. 消息类型 (73)18.3. 消息结构 (74)18.4. 连接管理流程 (75)18.5. 连接管理消息 (77)18.5.1. 版本协商verNego (77)18.5.1.1. 请求 (77)18.5.1.2. 应答 (77)18.5.2. 链路认证linkAuth (78)18.5.2.1. 请求 (78)18.5.2.2. 应答 (79)18.5.3. 链路检测linkCheck (80)18.5.3.1. 请求 (80)18.5.3.2. 应答 (80)18.5.4. 链路数据发送校验linkDataCheck (80)18.5.4.1. 请求 (80)18.5.4.2. 应答 (81)18.5.5. 链路释放linkRel (82)18.5.5.1. 请求 (82)18.5.5.2. 应答 (82)18.6. 数据传输消息 (82)18.6.1. XDR数据传输notifyXDRData (83)18.6.1.1. 请求 (83)18.6.1.2. 应答 (83)18.6.2. XDR对应原始码流传输XDRRawDataSend (83)18.6.2.1. 请求 (83)18.6.2.2. 应答 (83)19 编制历史 (84)附录A:Uu/X2接口XDR事件流程和关键信令点 (85)附录B:S1-MME接口XDR事件流程和关键信令点 (85)前言本规范对中国移动网内使用的深度包检测(DPI)设备的功能和性能提出要求,是部署统一DPI设备需要遵从的技术文件。

中国移动WEB接入流程测试规范

中国移动WEB接入流程测试规范

中国移动WEB接入流程测试规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002年08月目录前言 (4)1范围 (5)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3 缩略语 (5)4 测试环境 (5)4.1 被测设备 (5)4.2 测试工具 (6)4.3 测试环境 (6)5. WEB接入流程测试项目列表 (7)6. 测试项目IP地址分配 (8)测试编号:6.1 (8)分项目:用户固定分配IP地址 (8)测试编号:6.2 (9)分项目:用户从外置DHCP Server分配IP地址 (9)测试编号:6.3 (10)分项目:用户从内置DHCP Server分配IP地址 (10)7. 测试项目强制Portal (11)测试编号:7.1 (11)分项目:未认证WEB用户访问网站 (11)测试编号:7.2 (12)分项目:已认证WLAN用户访问网站 (12)8用户认证流程 (12)测试编号:8.1 (12)分项目:合法用户认证 (13)测试编号:8.2 (13)分项目:用户未开户 (13)测试编号:8.3 (14)分项目:用户已开户,但是密码错误 (14)9 测试项目门户网站推送 (15)测试编号:9.1 (15)分项目:门户网站推送 (15)10 测试项目计费流程 (16)测试编号:10.1 (16)分项目:计费开始 (16)测试编号:10.2 (17)分项目:实时计费 (17)测试编号:10.3 (18)分项目:停止计费 (18)测试编号:10.4 (19)分项目:流量翻转 (19)11 测试项目用户下线 (20)测试编号:11.1 (20)分项目:WLAN用户主动下线 (20)测试编号:11.2 (21)分项目:AC侦测到用户下线 (21)测试编号:11.3 (23)分项目:Portal服务器侦测到用户下线 (23)测试编号:11.4 (24)分项目:强制用户下线 (24)12 测试项目协议一致性测试 (26)测试编号:12.1 (26)分项目:REQ_CHALLENGE (26)测试编号:12.2 (26)分项目:ACK_CHALLENGE (26)测试编号:12.3 (27)分项目:REQ_AUTH (27)测试编号:12.4 (28)分项目:Access-Request (28)测试编号:12.5 (29)分项目:Access-Accept (29)测试编号:12.6 (30)分项目:Access-Reject (30)测试编号:12.7 (31)分项目:ACK_AUTH (31)测试编号:12.8 (31)分项目:AFF_ACK_AUTH (32)测试编号:12.9 (32)分项目:REQ_LOGOUT (32)测试编号:12.10 (33)分项目:ACK_LOGOUT (33)测试编号:12.11 (34)分项目:NTF_LOGOUT (34)测试编号:12.12 (34)分项目:Accounting-Request(Start) (34)测试编号:12.13 (35)分项目:Accounting-Response(Start) (35)测试编号:12.14 (36)分项目:Accounting-Request(Interim-Update) (36)测试编号:12.15 (37)分项目:Accounting-Response(Interim-Update) (37)测试编号:12.16 (38)分项目:Accounting-Request(stop) (38)测试编号:12.17 (40)分项目:Accounting-Response(stop) (40)附录A:编制历史 (40)前言本信令测试规范本规范解释权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移动统一DPI设备测试规范-互联网、S1-U-20140815-r3

中国移动统一DPI设备测试规范-互联网、S1-U-20140815-r3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中国移动统一D P I 设备测试规范T e s t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o f U n i q u e D e e p P a c k e t I n c e p t i o n D e v i c e 版本号:1.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20X X -X -X 发布 20X X -X -X 实施 QB-B-XXX-XXXX目录前言................................................................................................................................................. I II 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测试环境 (2)5测试说明 (2)6测试工具 (2)7识别功能测试 (3)7.1业务识别准确性测试 (3)7.2业务行为识别准确性测试 (3)7.3特征字识别能力测试 (4)7.4IPv6流量识别能力测试 (5)8分析统计功能测试 (6)8.1流量流向分析统计测试 (6)8.2网站分析统计测试 (6)9控制功能测试 (7)9.1丢弃测试 (7)10复用功能测试 (8)10.1原始报文镜像复用测试 (8)10.1.1按照协议类型镜像功能测试 (8)10.1.2POS口镜像到以太口功能测试 (9)10.2会话级数据复用测试 (10)10.2.1会话数据复用功能测试 (10)10.2.2会话数据复用数据格式要求测试 (10)11安全功能测试 (11)11.1DDoS攻击检测功能测试 (11)12数据回放功能测试 (12)12.1数据回放功能测试 (12)13上网日志留存相关功能测试 (13)13.1回填功能测试 (13)13.2上报告警功能测试 (13)14配置接口测试 (14)14.1资源特征库下发测试 (14)15物理接口测试 (15)15.1100GE物理接口测试 (15)16性能测试 (15)16.1串接转发性能测试 (15)16.2并接识别性能测试 (16)16.3最大并发连接数性能测试 (17)16.4最大新建连接速率性能测试 (18)17时间同步测试 (19)17.1NTP Client功能测试 (19)18可靠性测试 (19)18.1Bypass切换测试 (19)19网管测试 (20)19.1网管基本功能测试 (20)20编制历史 (21)前言本规范对中国移动网内使用的深度包检测(DPI)设备的功能和性能提出测试要求,是进行测试时所需要遵从的纲领性技术文件。

中国移动M-Market终端应用准入测试规范v0.1.28(1)

中国移动M-Market终端应用准入测试规范v0.1.28(1)

Mobile Market终端应用准入测试规范版本 0.1.28安全级别:保密中国移动客户端软件测试认证中心Mobile Market应用测试中心2009,2010目录1.概述 (5)1.1.目标 (5)1.2.范围 (5)1.3.定义 (5)1.4.参考文档 (6)2.应用提交要求 (6)3.测试要求 (8)3.1.应用提交资料 (8)3.2.安全性 (10)3.3.性能 (12)3.4.功能 (12)3.5.可靠性 (14)3.6.兼容性 (16)4.测试细则 (18)4.1.测试策略 (18)4.1.1. 应用预测试 (18)4.1.2. 应用正式测试 (19)4.1.2.1.测试准备 (19)4.1.2.2.测试内容 (19)4.1.3. 测试案例选择 (19)4.1.4. 适配终端机型选择 (20)4.1.5. 应用安装包选择 (20)4.2.测试活动 (20)4.3.测试记录 (20)4.4.预测试报告 (20)4.5.测试报告 (21)4.6.变更应用后测试 (21)4.7.变更安装包后测试 (21)5.修订记录 (22)前言本规范规定了提交到“中国移动Mobile Market AP及产品管理平台”的终端手机应用,在应用商用审核前,应用的提交资料和安装包必须满足的准入性测试要求,作为相应测试过程的依据,向测试机构提供测试细则。

中国移动通信客户端软件测试认证中心依据此规范对终端应用执行准入测试,终端应用符合本规范测试要求并不意味着应用满足Mobile Market商用的全部测试要求,也不表示认可应用通过了准入测试或取得其它测试认可。

终端应用的开发过程可以使用本规范来检查应用对准入性测试要求的符合性。

测试者使用本规范测试终端应用时,应结合中国移动Mobile Market业务公布的其它终端应用测试规范一起使用。

本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客户端软件测试认证中心起草。

1. 概述1.1. 目标本规范旨在定义Mobile Market终端应用准入测试的测试要求和测试细则。

中国移动统一DPI设备测试规范互联网SUr

中国移动统一DPI设备测试规范互联网SUr

中国移动统一D P I设备测试规范互联网S U r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B-XXX-XXXX中国移动统一D P I设备测试规范T e s t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o f U n i q u eD e e p P a c k e t I n c e p t i o n D e v i c e版本号:20X X-X-X发布20X X-X-X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本规范对中国移动网内使用的深度包检测(DPI)设备的功能和性能提出测试要求,是进行测试时所需要遵从的纲领性技术文件。

本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识别功能测试、分析统计功能测试、控制功能测试、复用功能测试、物理接口测试、性能测试等。

本规范是统一DPI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规范的结构、名称或预计的名称如下:本标准由中移技﹝2012﹞XXX号印发。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提出,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1范围本规范用于测试中国移动网内部署的统一DPI设备的功能和性能。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4测试环境测试可在实验室或现网完成。

被测设备为:统一DPI设备(识别控制模块+分析统计模块)­配置支持监控10*10GE链路的线路接口­配置支持相应的XDR输出的日志输出接口(建议10GE)­配置支持监控1*10G POS链路的线路接口­配置Bypass设备(针对串接方式)配合测试设备应包括:FTP服务器(至少一台,用于XDR/统计报表等数据的上传)数据合成服务器(针对PS侧场景)分光器光模块、光纤等5测试说明本测试覆盖《中国移动统一DPI设备技术规范》中所定义的五个场景的DPI 设备测试,对于不同场景对应不同的测试例,具体见附件说明。

移动应用开发中常见的灰度发布与AB测试方法(二)

移动应用开发中常见的灰度发布与AB测试方法(二)

灰度发布与AB测试是移动应用开发中常见的两种方法,它们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两种方法在移动应用开发中的应用,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一、灰度发布灰度发布是指在正式发布前,先将新版本的应用程序仅仅发布给一小部分用户进行测试和使用,以便及时获取用户反馈和发现潜在问题。

灰度发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逐步推出新版本,减少由于新版本引入的问题对所有用户造成的影响。

1. 优点- 高效反馈:通过将新版本仅发布给一小部分用户,可以快速收集用户使用体验和意见反馈,从而让开发人员能够及时了解用户需求与问题。

- 降低风险:由于新版本仅面向少量用户,即使出现了问题,也不会对所有用户产生影响,能够避免因发布不成熟的版本而造成严重后果。

- 逐步推出:灰度发布可以分批次向用户推送新功能和优化,确保用户逐渐熟悉并接受改变,减少用户抵触情绪。

2. 缺点- 难以管理:对用户进行分组和管理可能会相对复杂,需要额外的策略和工具来实现灰度发布。

- 潜在偏见:由于只针对一小部分用户进行测试,可能无法覆盖到全部用户群体的使用场景和需求,导致测试结果有一定的偏见性。

二、AB测试AB测试是指将用户随机分为两个或多个群组,对这些群组分别使用不同版本的应用程序,并通过数据分析来确定哪个版本的效果更好。

AB测试可以验证不同设计、功能或其他变量对用户行为和用户体验的影响,从而对移动应用产品进行优化和改进。

1. 优点- 数据驱动:通过对用户的行为和反馈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客观地评估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为产品优化提供依据。

- 有效比较:AB测试能够消除用户差异影响,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 迭代优化:通过AB测试,可以不断尝试新的变量和设计,以帮助产品持续优化和改进。

2. 缺点- 抽样误差:AB测试在分组时需要随机化,但由于样本容量有限,随机性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抽样误差。

- 实施复杂:AB测试需要耗费时间和资源,涉及到技术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对于小型团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网上商城统一接口平台
灰度环境测试指南
目录
移动网上商城统一接口平台 (1)
灰度环境测试指南 (1)
目录 (1)
1.概述 (2)
1.1 背景 (2)
1.2主要内容 (2)
1.3 灰度环境测试地址 (2)
1.4 注意事项 (2)
2.测试指南 (3)
2.1实时话费查询测试指南 (3)
2.2主套餐变更测试指南 (9)
2.2.1普通主套餐变更测试 (9)
2.2.2 4G自选主套餐变更测试 (11)
1.概述
1.1 背景
移动商城已经正式上线对外开放, 为了给各省程序修改后进行复测提供便利,提供一个移动商城统一接口平台的灰度测试环境. 在灰度测试环境中,可以模拟统一接口平台的各个接入渠道(一级wap 渠道编码09, 移动商城渠道编码07, 融合通信渠道编码61等) 向省分生产环境模发送报文, 测试过程中产生成功,失败或者异常的交易, 都不会计算在对省分通报的数据中.
1.2主要内容
对商城生产环境中实时话费查询、主套餐变更两个接口的测试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其他的接口和这两类接口的测试方法类似, 字段映射规则参照集团下发的接口规范<<中国移动网状网系统接口规范-移动商城业务分册V1.5.2(下发稿)>>.
1.3 灰度环境测试地址
/i/gray/esbclient.jsp
1.4 注意事项
界面连接的是网状网中心的生产环境以及31省接口的生产环境, 切勿进行压测.
目前由于详单查询接口,涉及到多个凭证的获取, 目前详单接口暂不可用.
如果有其他问题,文档中无法解决的, 可以和商城接口人员进行联系:
2.测试指南
2.1实时话费查询测试指南
(1) 浏览器中输入测试地址
推荐使用火狐或者chrome浏览器
输入生产环境测试地址/i/gray/esbclient.jsp结果见图1:
图1
(2)点击“点击登录”结果见图2:
备注: 这异步登录会调用省分统一认证接口, 获取一个身份凭证, 用于后续的接口交易. 可能出现的问题: 账户锁定, 密码错误, 提示系统错误等, 首先需要确认号码是否有效, 其次确认省分统一认证的S模块接口是否运行正常, 如果皆正常且无法进一步定位具体问题, 可以在统一认证联调接入群或者在移动商城统一接口平台和统一认证的同事确认一下.
图2
(3)在“手机号登录”选项卡下对应输入要测试的手机号和服务密码以及验证码,见图3
图3
(4)当验证码输入框右边缘出现“绿色对勾”标识(表示输入的验证码正确)时,点击“登录”按钮,结果见图4
图4
(5)然后点击“请跳转到测试界面”超链接,结果见图5
图5
(6) 在对应的服务选项下的服务名称中选择要查的服务名称,此时选择“实时话费查询”,在参数设置标题下的渠道编码、手机号、身份凭证号会默认显示。

默认的渠道为移动商城:0702,如需更改,请根据渠道编码进行更改。

渠道编码表如下所示:
0701-移动商城销售子系统
0702-移动商城自服务子系统
0703-移动商城能力开放平台
0900-一级WAP营业厅
6900-手机营业厅
6100-融合通信
6200-微信营业厅
6300-10085电话
然后点击“调用”,结果如图6:
图6
(7) 在图6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发送报文和响应返回,响应返回是按照网状网规范返回的结
构报文,详细响应返回如图7:
图7
(8) 分析省分返回的接口报文
根据图7得到的报文分析,如果二级码返回结点(<RspCode></RspCode>)返回0000,则证明查询成功,省份可以根据网状网接口规范查看返回的结果信息。

该例子中显示账户总余额有0.00,当前可用余额为0.00,实时话费是791.05,历史欠费为0.00.如果二级码返回结点不返回0000,证明是有问题的,省份可以根据得到的流水号(在响应返回报文中的<TRANSIDO></ TRANSIDO >结点)进行分析,看问题出在哪儿,做具体的修改。

备注:
常见错误1:
如果参数遗漏, 或者参数不符合网状网接口规范, 将导致返回错误校验信息.
比如如上图所示结束时间为NULL, 那么就会返回
根据接口规范
约束为1, 表示必填字段, 从错误描述信息可以看出:
InputError:9701:cvc-pattern-valid: Value '' is not facet-valid with respect to pattern '\d{4}((0[1-9])|(1[0|1|2]))(([0|1|2]\d)|(3[0|1]))' for type 'null'.cvc-type.3.1.3: The value '' of element 'StartEnd' is not valid.:null
元素的值: 'StartEnd' 无效, 传入的是一个空值.
常见错误2:
Exception:9799: Read timed out:UMMP2015010100122238278519
这个错误是统一接口平台通过网状网中心调用省分接口超时.
TransIDO的规则是渠道ID+ UMMP2015010100122238278519
比如: 渠道ID是0701, 那么TransIDO 就是:
0701UMMP2015010100122238278519, 省分可以根据这个值进行排错.
2.2主套餐变更测试指南
由于变更的主套餐分普通套餐和4G组合套餐两种情形,现对这两种不同的情形进行说明.
2.2.1普通主套餐变更测试
主套餐变更涉及到三个接口:
根据主套餐变更的流程, 第一步查询用户当前的套餐; 第二步调用主套餐变更内容查询,获取变更新套餐后需要新加哪些产品,删除哪些产品; 第三步根据第二步响应报文的结果,选择需要新加的产品作为第三步主套餐变更的入参,进行套餐变更.具体的实现细节可以参考<<中国移动网状网系统接口规范-移动商城业务分册V1.5.2(下发稿)>>的相关章节: 6.14.2 业务流程(page:65)
在服务名称中选择“主套餐变更内容查询”选项,如图9:
图9
在“参数设置”栏中对应的“主套餐ID”输入框中输入要变更的主套餐id,点击“调用”结果如图10:
图10
如果变更内容查询接口成功, 那么继续在服务名称中选择“主套餐变更”,将图10中的响应成功的报文中的NewProdInfo 节点的内容(包含此节点) 粘贴到“主套餐变更内容查询结果”中,再在新主套餐标识输入框中输入要变更的主套餐ID,如图12:
图12
(3)然后点击“调用”,就会在响应返回中得到响应的变更结果,如果二级码返回0000,就是变更成功,如果返回其他的二级码,则需要省份根据二级码规范和网状网接口规范进行问题分析和查找。

2.2.2 4G自选主套餐变更测试
4G自选套餐目前集团选择8个试点省进行测试, 为避免业务测试周期过长, 导致接口程序反复变更, 重复上线, 需要省分在接口上线当晚, 在生产环境中对修改的接口进行验证.
目前试点8个省,4G组合套餐的变更, 直接调用主套餐变更接口, 具体步骤为: 在服务名称中选择“主套餐变更”选项,在新主套餐标识中输入要变更的4G自选套餐组合id, 主套餐变更内容查询结果输入框中不需要输入内容。

如图14所示: 备注: 4G自选套餐组合id格式各省有差异,例如北京的为:111002004041|111002004040|111002002202,内蒙的为:40000519+40040006+40040032格式, 河南则是任意组合对应唯一一个不同的产品ID,类似于普通主套餐的受理流程).
图14
点击“调用”,结果如图15:
图15
根据图15显示此号码已经订购了此4G自选套餐,如果二级码返回0000,则表示订购成功。

注意事项:
在模拟测试时候, 关于套餐变更,或者业务办理接口需要的产品ID, 套餐ID等信息, 需要省分接口根据渠道的不同选择正确的产品ID进行测试.
1)移动商城使用的产品ID是通过商城上架系统提供的.
2)一级WAP使用的产品ID是通过电渠交流平台上报的物料
3)10085 融合通信是省分提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