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ppt课件

合集下载

辛弃疾-破阵子(完整版) ppt课件

辛弃疾-破阵子(完整版)  ppt课件
这首词追忆了梦境中雄壮豪迈的 军旅生活和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抒发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收复 失地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同 时也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抑郁 和悲愤。
PPT课件
9
原文填空: 1、写雄壮的军营生活的句子: 2、写激烈的战争场面的句子: 3、表达作者雄心壮志的句子: 4、表现作者壮志难酬的句子:
从军中用餐、演奏军乐、检阅军队三个方面 具体描写了军营生活。。
表现了词人豪迈的情怀和乐观的精神
内容上:既展示出一幅壮阔的画面,又渲染
了悲壮的气氛,
思想上:表露出作者壮心不已和杀敌报国的
昂扬斗志
PPT课件
19
3.上阕描绘的是什么生活?具体写了哪些 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阕描述军旅生活。
具体写了看剑,闻号, 分炙,奏乐,点兵等生 活情景。
PPT课件
10
1、《破阵子》是一首寄赠之作,辛弃疾自称“壮 词” 。全篇以“壮” 语贯穿始终。2、“醉里挑 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通过两个物“灯”与 “剑”以及“醉里挑灯看剑” 的动作描写,刻画 出了一位落魄英雄的形象。3、“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摹写了现实中战争的惊险场面, 塑造了一位驰骋沙场,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4、 这首词将理想与现实相互映照,以“可怜白发生” 作结,抒发了词人“报国欲死无战场” 的悲愤, 读来令人扼腕叹息。5、这首词描绘了闻角声梦回、 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等壮阔的场景,表 现了作者对当年战场杀敌,保卫国家的自豪之情 。
2、通过四个片段写边塞的军旅生活
片段一:军营中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表现出军营中 紧张的气氛。
片段二:写与一起出生入死的将士们在营中分吃牛肉。 表现出将士们的豪迈。
片段三:写边塞特有的音乐声。表现出征战沙场的悲壮

《破阵子》 精品PPT课件(共13张)

《破阵子》 精品PPT课件(共13张)

• 骏马像的卢那样飞奔嘶鸣,弓弦紧绷发出霹雳般的响声。 我多想完成君王收复失地同意天下的大业,得到我生前死 后的英明。只可惜自己已经白发丛生了
• 1、一、二句写了“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哪些活动?梦 见了什么? • 2、 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 现了什么? • 3、“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
• 1、明确: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 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醉”和 “梦”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2、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 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3、明确:“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 时的季节 。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 (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 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 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 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 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 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 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 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 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 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 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 为“苏辛”。《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 怀古》、《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 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破阵子〉》课件

《辛弃疾〈破阵子〉》课件

辛弃疾的抱负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辛 弃疾怀揣着强烈的报国愿 望,渴望为国家效力,收 复失地。
《破阵子》的创作契机辛弃疾贬官后辛弃疾因与当权者不合而 被贬官,这使他深感愤懑 和失落。
对战争的渴望
虽然身处困境,但辛弃疾 内心深处仍对战争抱有强 烈的渴望,希望通过战争 为国家争取光荣和胜利。
《破阵子》的创作
在这样的心境下,辛弃疾 创作了《破阵子》,借以 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和报 国之情。
《破阵子》的文学地位
辛弃疾的代表作
《破阵子》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集中体现了他的豪放派词风和强烈的 爱国情怀。
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价值
《破阵子》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 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 了解辛弃疾的思想和情感有重要意义 。
THANKS
感谢观看
05
总结与思考
辛弃疾诗词的启示
辛弃疾诗词的启示
辛弃疾的诗词表达了深沉的爱国情感和豪情壮志,同时也 揭示了人生的艰辛和无奈。这些启示对于我们理解历史、 人生和人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辛弃疾诗词的艺术价值
辛弃疾的诗词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也具有极高 的艺术价值。他的诗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 享受。
于人性的关怀。这种关怀对于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促使
人们更加关注人性、尊重生命。
对《破阵子》的感悟与思考
对《破阵子》主题的 思考
通过对《破阵子》的学习,我深刻地 认识到战争对于人类的影响和破坏。 在战争中,人们不得不面对生死离别 、家园毁灭等种种苦难。因此,我们 应该珍惜和平、反对战争,为人类的 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207年秋,辛弃疾在铅山病 逝,享年68岁。

破阵子(辛弃疾)PPT教学课件

破阵子(辛弃疾)PPT教学课件
整首词按照“醉态—梦境—现实”谋篇布 局,有条不紊。梦境中又展现了“战前准备、 沙场点兵、冲锋陷阵、功成名就”的多方面情 形,生动的描绘了一个爱国者驰骋沙场的全过 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而领略到作者运 笔自如而又章法严谨的特色。
其二,结构奇特巧妙。
词一般是上片写景,下篇抒情。这首词 打破了这种格式,首尾两句相互照应,描 写现实,中间八句一气呵成,描写梦境, 梦境里追忆往事,豪迈激昂,现实中壮志 难酬,沉痛悲愤,二者对比鲜明,深化主 题。这种奇特巧妙的结构与内容配合得天 衣无缝,显示了辛弃疾在艺术上的独创精 神。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 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 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抒发了被免官闲居的愁懑。
一个“愁”字对比概括了一生体
验。
2020/12/12
20
拓展
西江月.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 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 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生身天 弦 飞 !后下 惊 快
名事 。 , 。,
/
/
/
/
//
//
//
沙五八 梦 醉 场十百 回 里 秋弦里 吹 挑 点翻分 角 灯 兵塞麾 连 看 。外下 营 剑
声炙 。 , 。,
/
/
/
/



甫破
赋 壮 词
阵 子



注音:
麾( huī ) 的( dì )卢
炙(zhì ) 霹雳(pī lì )
读词思考:
词中表达了作者渴望驰骋疆场,为国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件(共20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件(共20张PPT
请品一品此词,寻找词中的“壮”。
理解词作
壮景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奏乐 啖肉 豪迈 热烈
《史记 》“五十弦瑟,声音悲切。”
沙场秋点兵
临敌出征 豪气满怀
雄壮
军营生活
分食酒食、翻奏军乐、检阅 军队,具体描绘了军中的战 斗生活气息,表现了官兵们 昂扬的壮志。
战斗场面
惊险壮烈的战斗场面,进一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步刻画了冲锋陷阵、杀敌报 国的抗战英雄形象。
拓展阅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
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
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
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 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 裕曾经住过的地方。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旆,兼引马军入场,尤为壮观。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后改字 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 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 并称“济南二安”。
他21岁参加抗金义军,力主抗金,与当政的 主和派政见不合,屡受打击,隐居上饶20年。曾 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视,壮志难酬,临终时还 大呼“杀贼!杀贼!”。抱恨而终。
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愤 恨。
词作风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

第12课《词四首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件(共23张ppt)

第12课《词四首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件(共23张ppt)

作者简介
辛弃疾一生经历主要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23岁以前):年少有为,参加义军 ,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毕生事业,率万余人 归南宋。曾率领五十个骑兵,冲入金营,活捉了叛 贼张安国,后将他斩首,骁勇善战、有胆有识。 第二个时期:(24岁----42岁)南归以后的仕宦 生涯,虽屡遭排挤和打击,但痴心仍不改,始终致 力于国家的统一。 第三个时期(43岁---68岁)罢职后的闲居生活 ,仍然希望报效国家临终大呼:“杀贼!”
作,像……一样。
响雷,震雷。
的卢,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 这里喻指射箭时弓弦的响声。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
这里指收复北方失地
了结,完成。
的国家大事。
可惜。
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射箭时弓弦的响声如 同震雷一般使人心惊。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北方失地 的国家大事,取得生前的功勋和身后的美名。可惜梦醒后 才发现壮志未酬,而白发已生!
分析词作
7.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运用“的卢”的典故(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 法 ) ,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生动 地 再现了紧张而 激烈的战斗场面,衬托了将士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 表现了诗人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分析词作
请你发挥想象描绘一下你从这两句诗中看到的场景?
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伟大的豪放派词人,著名 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 “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谥“忠敏”。 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 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他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 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 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 《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 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 辱求和颇多谴责。

破阵子课件

破阵子课件

辛弃疾的文学成就
豪放风格
辛弃疾的词作以豪放著称,其作 品充满了豪情壮志和激昂情感,
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广泛题材
辛弃疾的词作涵盖了广泛的题材, 包括爱国情怀、壮志难酬、人生哲 理等多个方面,表现出他对生活的 深刻思考和感悟。
对现实批判
辛弃疾的词作对南宋朝廷的腐败和 懦弱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表达了他 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忧虑和关切。
增强自信心
破阵子所表现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可 以增强现代人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勇敢地面对 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培养责任感
破阵子所表现的责任担当精神,可以培养现代人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更加关注社会的发展 和进步。
对现代文学创作的借鉴意义
丰富创作题材
破阵子所表现的历史题材和民族精神,可以为现代文学创 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促进文学创作的多样性和创新 性。
总结破阵子的文学价值与影响
文学价值
破阵子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 术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以生动的笔触 描绘了古代战争的场景,展现了古代 将士的英勇善战和民族精神。
影响
破阵子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它所传达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 ,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
CHAPTER 02
破阵子诗词赏析
诗词内容解读
背景介绍
辛弃疾的《破阵子》是一首抒发爱国 之情的词,描述了作者对国家统一的 渴望和未能实现壮志的悲愤心情。
词义解析
主题探讨
分析《破阵子》的主题,探讨作者通 过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对《破阵子》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详 细解释,帮助读者理解词义。
诗词艺术特色分析
01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2.破阵子(共16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2.破阵子(共16张PPT)

陈亮,辛弃疾好友 写作
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 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 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 心朋友。
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 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苏轼”。 请大家自读三遍。等一下我们请同学来 读一读,要求是“文从字顺,字正腔圆”
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 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 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 的现实。

学完这首词,我们头脑中 会浮现怎样的一幅画面?
提示:我的眼前看到的是……耳边听 到……这是……的军营生活。

词:兴起于 唐,盛行于 宋。词最初称 为 “曲子”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
为 “诗余”。词,因句式不齐,又称 长短句 。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 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 词作家的只有一人,他就是南宋 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 / 挑灯 / 看剑,梦回 / 吹角 / 连营。八百里 / 分 / 麾(huī)下炙(zhì),五十弦 / 翻 /塞外声,沙场 / 秋点兵。
马作的(dì) 卢 / 飞快,弓 如霹雳(pī lì) / 弦惊。了却君 王 / 天下事,赢得 / 生前身后 名。可怜 / 白发生!
范文: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翻飞的旌旗,分 享牛肉、同甘共苦的官兵,耳边仿佛听到了 乐队奏响的雄壮战歌;将士们铠甲发亮,一 个个雄姿英发。这是何等的壮观呀!
破 阵 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 辛弃疾
濮阳市六中韩淑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不知道李煜肉袒而降时是怎样的心境?绝望?伤心?后悔?还是无 奈?无人知晓,也无从知晓了。
可是,或许更多的是灰心吧?怕最怕的,不是“焚心化灰”吗?怕更 怕的,不是“哀莫大于心死”吗?
历史滚滚的车轮无情的碾过时间的跑道,李煜的鬓角斑白如雪,淡了、 也倦了记忆。只是,在小周后零落的红颜里,藏的最多也最深的,还是 亡国的悲哀吧?
是他的错吗?史册提起李煜,写满对他的轻视和不屑;文人提起李煜, 读尽他的苍凉和无奈;政治提起李煜,说的最多的一个词眼,就是“亡 国之君”!没有同情,没有怜悯,有的是冷冰冰的、毫无人性的、残酷 的傲慢和蔑视!
我是多情的人,虽并不多才,却也能在耿耿长夜,皎皎月明中,依稀 感觉到那来自历史深处的一声长长的叹息。那是李煜最无奈的呻吟。
《破阵子》简析
——走近李煜作品
1
一、学习要求
• 1.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 • 2.阅读本词,体会词人直抒胸臆的真挚感
情以及作为亡国之君凄凉悲苦的境地。 • 3.分析诗歌白描、对比的艺术手法。
2
二、学习要点
• 1.诗歌创作的背景 • 2.联系词人的其他作品,分析总结词人的
艺术风格。
3
是他的幸运吧?一双如花似玉的妻子;一座众所观瞻的帝皇宝座;一个 人人景仰的文坛才子……也是他的不幸吧?恨身在乱世飘摇;恨错生帝 王之家;更恨一朝国破,半生沉沦!
11
• (1)上片结构上前四句极力铺陈故国河山、宫殿楼阁的壮丽辉煌,至
歇陡转,结构的裂变反映出词人命运的剧烈变化,文情相得益彰。下片转写 归为臣虏之后的处境。他不便直说生活的困窘、心情的恶劣,只以外貌的变 化来含蓄表现。据《宋史 · 南唐世家》记载,李煜被俘入宋后曾向宋太宗诉 说生活贫困,太宗知道后增加了他的月俸。可见当时李煜被俘后不仅行动上 受监视,精神折磨,物质生活也不宽裕。发白腰瘦,既是精神的折磨所致, 也未尝不是物质生活的匮乏导致“营养不良”。最后三句,又由眼前折回过 去,临别南唐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当初拥有时觉得平平常常,现在一旦被 人夺去,内心的屈辱伤可想而知。他忘不了“仓皇”离开金陵时的惨痛情景, 那是他从天堂掉进地狱的关口。苏轼曾责怪李煜离开金陵时本应该向其国民 谢罪,而不应该“垂泪对宫娥”。对宫娥垂泪,是李煜当时真情实事的写照, 也符合他懦弱的性格。如果在词的末尾来一番政治说教或忏悔,那既不符合 李煜的性格,艺术上也索然无味。
10
2.诗歌解析
• 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建国四十余年,国土三千里地.居 住的楼阁高耸入云霄,庭内花繁树茂.这片繁荣的土地,几曾 经历过战乱的侵扰.几句话,看似只是平平无奇的写实,但却 饱含了多少对故国的自豪与留恋.几曾识干戈,更抒发了多 少自责与悔恨. 下片写国破."一旦"二字承上片"几曾"之句意,笔锋一叠, 而悔恨之意更甚.终有一天国破家亡,人不由得消瘦苍老.尤 其是拜别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听到教坊里演奏别 离的曲子.又增伤感,不禁面对宫女恸哭垂泪. 此词上片写繁华下片写亡国,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 极衰,极喜而后极悲,中间用"几曾","一旦"二词贯穿转折,转 的不露痕迹,却有千钧之力.悔恨之情溢于言表.
8
垂别最一几烟凤四(
泪歌是旦曾萝阁十李 朗
对。仓归识。龙年煜 读
-
宫 娥 。
皇为干
辞臣戈
庙虏。
日,
, 教 坊 犹 奏 离
沈 腰 潘 鬓 消 磨

楼 连 霄 汉 ,
来 家 国 , 三
破 阵 子 )
诗 词
玉千
树里
琼地
枝山
作河


• 1.
六 、 诗 词 鉴 赏
9
【简析】 上片:写繁华。
下片:写国亡。
苦涩、后悔、凄惨、痛苦, 是一个亡国之君内心的痛苦自白。
6
【评价】
政治上失败 “千古词帝” 词分作两类: 第一类(降宋前)宫廷享乐生活 风格柔靡 第二类(降宋后)亡国之痛 作品成就超过前期
代表作:《虞美人》《破阵子》《浪淘沙》
7
五、创作背景
• 《破阵子》是李煜被宋俘虏以后,回首 往事,痛心疾首之作。从今忆昔,今昔对 比,无限悲哀悔恨,无颜面对三千里山河。 尴尬出降那刻骨铭心的一幕,至今犹在目 前。
961
年 ( ) 六
唐 中 主 李 璟 第
钟 隐 、 莲 峰 居
) , 字 重 光 ,
937--978

三 、 作 者 生 平
5
四、作者作品
• 李煜的词,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的词已表现出他非凡的才华和出色的技巧,但题
材较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如〔玉楼春〕“晚 妆初了明肌雪”,写景抒情,融成一片,比较健康可读。
到了后期,李煜由小皇帝变为囚徒。屈辱的生活,亡 国的深痛,往事的追忆,“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使 他的词的成就大大超过了前期。《破阵子》、《虞美人》 等是他后期的代表作,主要抒写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 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抒发了明 知时不再来而心终不死的感慨,艺术上达到很高的境界。
当年,也是在这样的夜晚,那园内的梧桐寂寞如斯,飘飘叶落时,该 是李煜凋零的心吧?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离家之愁啊,那“恰似一 江春水”的耿耿长恨啊,要把他易碎的心折磨成怎样的凄楚才算甘心啊?
4
在月六士初李
位李子,名煜十璟。徐从(源自五去宋州嘉年世建人,
,,隆。自
史李二南号
称 南 唐 后 主 。
煜 嗣 位 于 金 陵 ,
12
• 南唐始祖李[上曰下弁]建国,经过中主李景,到后主李煜为宋所灭,共三十九 年,起九三七年到九七五年,按成数称“四十年来家国”。南唐疆土,后晋 时有江西全省及江苏、安徽两省境内淮水以南地,后周时并有福建省极大部 分,因称“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指金陵中的宫殿楼阁,上面装饰 着龙凤。“连霄汉”言连接天上的银河,夸张地说楼阁的高。“玉树琼枝” 指宫廷中所种的珍贵树木。“烟萝”,烟雾萝藤,指山林隐士的处所,即宫 廷中的各种树木,引起人们在山林隐逸生活的感想,即把宫廷和山林结合起 来。李煜号钟隐,又称钟山隐士,他虽然身为君主,但还在向往隐士的生活。 李煜爱好作词,工书法,善画,工画翎毛墨竹,通音律,不懂政事。陆游 《南唐书·后主纪》:“后主以军旅委皇甫继勋,机事委陈乔、张洎,又以徐 元禹、刁[ ]为内殿传诏。而遽书警奏(警急军书)日夜狎至(接连送来), 元禹等辄屏不以闻。王师(宋师)屯城南十里,闭门守陴,后主犹不知也。” 李煜不懂政治军事,又任用非人,受到蒙蔽,所以说“几曾识干戈”,即不 曾懂得战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