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的筠拼音
温庭筠读音

温庭筠读音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称。
温庭筠诗词,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下面是他的详细介绍,欢迎阅读。
温庭筠 [wēn tíng yún] 基本释义(~-866)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
太原(今属山西)人。
曾任方城尉,官止国子助教。
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
所作词大多收入《花间集》。
有诗歌《商山早行》、词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等名篇。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
诗人简介温庭筠(约812 —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
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
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为放浪。
他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官终国子监助教。
精通音律。
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存词七十余首。
有《花间集》遗存。
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
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野史轶闻唐时,温庭筠,字飞卿,旧名岐。
当时和诗人李商隐齐名,被人们称为“温李”。
他擅长小赋,才思敏捷,用词绮艳美丽。
每次考试,按规定韵作赋,他只需要叉八次手而八韵作成,速度很快。
他经常为邻座的考生代作文章,人们送他外号“救数人”。
由于他不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所以受到一些有身分的人的轻视。
李义山对他说:“我近来作了一联,‘远比赵公,三十六军宰辅‘,没有得到偶句。
”温庭筠说:“你怎么不对’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唐宣宗曾写有“金步摇”的句子,未能对出下句。
筠字取名的寓意

筠字取名的寓意
“筠”字的部首为竹字头,由此解析,竹为花中四君子之一,亦为岁寒三友之一,其表有君子温润如玉的内涵,也表有不屈不挠、不畏不惧的品质,父母若能以“筠”字来作为孩子的名字,意境文雅,意义丰富。
名字举例:
筠珲:“筠珲”两字读作“yún huī”,读起来比较轻慢,有一种不急不缓的语调放置在其中,读起来比较放松,心情很舒缓。
“珲”字的字形中,带有王和军字,两字都是比较霸气阳刚的字眼,与“筠”组合,添加了名字的男性魅力,意表性格坚韧、怀大将之风。
筠颜:“筠颜”两字,视觉效果以及散发气质,都很适合于女孩的名字,有着精致漂亮的感官和相对和美的意境。
“颜”指颜色、容颜,世界因颜色而美丽,与“筠”字组合为名字,表达出了女孩心性善良、性格亲切、楚楚动人之意。
古诗情诗大全拼音版

上sh àng 邪xi é(汉h àn 古g ǔ 代d ài 经j īng 典di ǎn 爱ài 情q íng 诗sh ī )乐yu è 府f ǔ 民m ín 歌g ē上sh àng 邪xi é 我w ǒ欲y ù与y ǔ君j ūn 相xi āng 知zh ī 长ch áng 命m ìng 无w ú 绝ju é 衰shu āi山sh ān 无w ú 陵l íng 江ji āng 水shu ǐ 为w éi 竭ji é 冬d ōng 雷l éi 震zh èn 震zh èn 夏xi à 雨y ǔ 雪xu ě天ti ān 地d ì合h é乃n ǎi 敢g ǎn 与y ǔ君j ūn 绝ju é怨yu àn 情q íng(唐t áng 古g ǔ 代d ài 经j īng 典di ǎn 爱ài 情q íng 诗sh ī )李l ǐ 白b ái美m ěi 人r én 卷ju ǎn 珠zh ū 帘li án ,深sh ēn 坐zu ò 颦p ín蛾é眉m éi。
但d àn 见ji àn 泪l èi 痕h én 湿sh ī,不b ù 知zh ī 心x īn 恨h èn 谁shu í。
望w àng 夫f ū 石sh í (唐t áng 古g ǔ 代d ài 经j īng 典di ǎn 爱ài 情q íng 诗sh ī )王w áng 建ji àn望w àng夫f ū处ch ù,江ji āng 悠y ōu 悠y ōu,化hu à 为w éi 石sh í,不b ù 回hu í 头t óu。
筠怎么读人名

筠怎么读人名
“奕筠”读音为:yì yún,奕:(yì)指大,姣美,光明。
取名寓意相貌俊美,阳光开朗,神采奕奕,幸福美好。
筠:(yún)竹子的青皮。
(jūn)筠连,地名。
这个名字寓意是光明,英俊年轻,美好真诚。
筠字是什么意思?
拼音:yún、jūn简体总笔画:13 部首:竹繁体:筠繁体总笔画:13 康熙字典笔画:13五行:木浮图塔起名推
荐用字流行度:知名度:主要字义:筠字的原义是指坚韧的竹皮,也引申为竹的别称。
用作人名时,筠字的主要含义是竹,或指像竹一样高洁。
使用此字的名人:20%用在名字中的第一字,80%用在名字中的第二字。
建议在名字中的第二个字使用该字。
含有“筠”字的四字成语:松筠之节:松与竹材质坚韧,岁寒不凋,因以“松筠之节”比喻坚贞的节操。
筠,竹。
过陈琳墓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温庭筠)

过陈琳墓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温庭筠) 过陈琳墓拼音版注音:céng yúqīng shǐjiàn yíwén ,jīn rìpiāo péng guòcǐfén 。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cíkèyǒu líng yīng shíwǒ,bàcái wúzhǔdúlián jūn 。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shílín mái mòcáng chūn cǎo ,tóng quèhuāng liáng duìmùyún 。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mòguài lín fēng bèi chóu chàng ,yùjiāng shūjiàn xuécóng jūn 。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过陈琳墓翻译:我曾在史书上拜读过您留下的诗文,今天在飘流蓬转中又经过这座土坟。
假如您这词人在天有灵应当了解我,有经世之才而无主依托开始倾慕您。
墓前的石麒麟已经被萋萋荒草埋没,魏武帝的铜雀台一片荒凉对着暮云。
请别怪我临风凭吊而倍感悲伤惆怅,我也想要效仿先贤携带书剑去从军。
过陈琳墓赏析:这是一首咏怀古迹之作,表面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自抒身世遭遇之感。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开头两句用充满仰慕、感慨的笔调领起全篇。
古代史书常引录一些有关军国大计的著名文章,这类大手笔,往往成为文家名垂青史的重要凭借。
“青史见遗文”,不仅点出陈琳以文章名世,而且寓含着歆慕尊崇的感情。
第二句正面点题。
“今日飘蓬”四字,暗透出诗中所抒的感慨和诗人的际遇分不开,而这种感慨又是紧密联系着陈琳这位前贤来抒写的。
诗人温庭筠的筠怎么读

诗人温庭筠的筠怎么读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在温庭筠死后,曾被其断言“必反”的安禄山果然掀起了“安史之乱”,从而导致唐朝迅速从“全盛”走向没落。
下面是关于诗人温庭筠的筠怎么读,欢迎阅读。
诗人温庭筠的筠怎么读温庭筠(约812~866年),本名岐,后改名庭筠,字飞卿。
多次考进士落榜,一生不得志。
在词史上,温庭筠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有《花间集》遗存,被后世尊为“花间词派”鼻祖。
据学者研究,温庭筠是为应科举考试而改名的。
温岐早年名满天下,文采在晚唐诸贤之上,但恃才不羁,得罪了朝中权贵。
如果用本名去应考,肯定落榜,于是改名庭筠。
也有人说,是因为卷入了朝廷政治纷争,而改名应试的。
可备一说。
温庭筠籍贯太原,但幼时即随家客居江东,有学者考证,其寄居地在今无锡一带。
改名一事,就发生在此地。
筠读yún,本指竹的青皮,也泛指竹皮,引申指竹子,还可指竹制的笛类管乐器。
庭筠可解释为庭院中的竹子,温庭筠的寄居地江南无锡一带有在庭院中植竹的习俗。
据史料记载,温庭筠音乐才华也很高,“善鼓琴吹笛”,庭筠解释成庭院的竹笛声也说得通。
宋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温庭云,字飞卿,或云作筠字。
”可见,古人认为筠读若云。
筠也读jūn,用在地名中,唐代有两个筠州,一在今江西高安、上高、新昌一带,一即今四川南部的筠连县。
从史料看,这两个地方均与温庭筠无关联,应该不是其名筠字的含义。
筠读jūn缺乏依据。
我们认为,温庭筠的筠读yún比较符合实际。
诗词作品感遇十二首(其一)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感遇十二首(其二)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感遇十二首(其三)鱼游乐深池,鸟栖欲高枝。
嗟尔蜉蝣羽,薨薨亦何为。
有生岂不化,所感奚若斯。
神理日微灭,吾心安得知。
温庭筠读jun还是yun

温庭筠读jun还是yun温庭筠读jun还是yun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
唐代诗人、词人。
温庭筠出身没落贵族家庭,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
下面小编整理了温庭筠读jun还是yun相关内容。
温庭筠读jun还是yun现代汉语词典》上“筠”字有“yún”(①竹子的青皮;②借指竹子)和“jūn”(筠连,地名)两个音。
所以人们对温庭筠的“筠”字有不同的读法。
而以我掌握的音韵学证据来看,温庭筠的“筠”字应当读“yún”。
有的学生以为,既然温庭筠是个人名,“筠”字就可以仿照地名的读法来读。
而有的学生以为,既然温庭筠是个诗人的名字,并且还是个改出来的名字(他原名岐,字飞卿),“庭筠”就应当是个诗意的名字(庭中有竹),“筠”字读“yún”才有文学意味。
我想,用地名当人名的情况有两种。
一种是人和地名有某些联系,或是故乡,或是出生地,或是某个值得纪念的`地方,或是某个向往的地方;一种是胡乱抓个地名就当了人名。
温庭筠不可能是胡乱抓个地名就当人名的。
那么你如果主张温庭筠的“筠”字读“jūn”,还需要找到某些联系作为理由。
但是,以上都是推想,都不如直接去查查唐朝的字典管用,如果能找到唐朝的字典的话。
唐朝曾经有一部《唐韵》,可惜失传很久了。
但是,宋朝的《广韵》(即《大宋重修广韵》)还在。
我的手里没有《广韵》,但是有《辞源》和《王力古汉语字典》,还有《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
以上这些严肃认真的汉语工具书都转引了《广韵》的反切注音。
据查可知,“筠”这个字在《说文解字》中还没有,而在《广韵》中“筠”只有“为赟切”(yún)这一个读音。
也就是说,宋朝的字典上,“筠”字还没有“jūn”这个读音。
那么,我们就应该把唐朝的“筠”字读作“为赟切”(yún)。
结论:温庭筠的“筠”字读“yún”。
温庭筠的诗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
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温庭筠的筠拼音

温庭筠的筠拼音温庭筠的筠拼音在花间词人中也各有各的特点。
温庭筠、韦庄虽是同一时代、同一流派的作家而风格不同。
而对于温庭筠的筠拼音,人们存在一些争议。
那么到底那个温庭筠的筠拼音诗怎样的呢?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温庭筠的筠拼音温庭筠,太原人,本名岐,字飞卿,晚唐诗人,被誉为“花间鼻祖”。
抛却历来人们关于飞卿的两极评价,他名字中的“筠”字的读音似乎也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
首先看“筠”。
“筠”共有两种读音jūn和yún。
读作yún时,意思的“竹子的青皮”。
《礼记?礼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
”又引申为竹子的别称。
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柴门空闭锁松筠。
” 读作jūn时,则用在地名里,如“筠连”、“筠州”。
“筠连”县名。
在四川省宜宾市南部,邻接云南省。
县人民政府驻筠连镇。
唐置羁縻筠州、连州,元并为筠连州,明改筠连县。
《大明一统名胜志》:“其地南通芒部,西控乌蒙,四山皆竹,一色相连,故名。
”农产以稻、玉米、油菜籽、苎麻、茶叶为主。
矿产有煤、铁、磷、萤石。
工业有采矿、机械、缫丝、造纸、制茶等。
名胜有巡司温泉,边石坝。
“筠州”。
(1)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改米州置,以地产筠篁得名。
治高安(今市)。
次年即废入洪州。
五代南唐保大十年(952年)复置,辖境相当今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万载、樟树等市县地。
北宋时缩小,仅相当于今高安、宜丰、上高等市县地。
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避理宗赵昀名讳,改名瑞州。
(2)唐置,治今四川筠连南。
元改置筠连州。
由此易见,当读作jūn时,“筠”仅用作地名。
难道有父母会把地名作为儿子的姓名吗?而且这样庭筠的意思也不通。
读作yún时,庭筠的意思就明畅多了“庭院中的一杆翠竹”。
竹名列花中四君子,它本身的特性象征了一种文人的骨气。
虽然温庭筠的有些行径不能称为“君子”,不过他骨子里流露出的气概还是让人佩服。
如果他没有这份骨气,那又怎么会有捅破冒名之事?怎么会有“中书省内坐将军”之典?怎么会有“金步摇”“玉条脱”之对?如此说来,温庭筠“筠”的读音就显而易见了!扩展:温庭筠和韦庄的花间词风格比较温韦在花间词派中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庭筠的筠拼音
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在花间词人中也各有各的特点。
温庭筠、韦庄虽是同一时代、同一流派的作家而风格不同。
而对于温庭筠的筠拼音,人们存在一些争议。
那么到底那个温庭筠的筠拼音诗怎样的呢?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温庭筠的筠拼音
温庭筠,太原人,本名岐,字飞卿,晚唐诗人,被誉为“花间鼻祖”。
抛却历来人们关于飞卿的两极评价,他名字中的“筠”字的读音似乎也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
首先看“筠”。
“筠”共有两种读音jūn和yún。
读作yún时,意思的“竹子的青皮”。
《礼记?礼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
”又引申为竹子的别称。
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柴门空闭锁松筠。
” 读作jūn时,则用在地名里,如“筠连”、“筠州”。
“筠连”县名。
在四川省宜宾市南部,邻接云南省。
县人民政府驻筠连镇。
唐置羁縻筠州、连州,元并为筠连州,明改筠连县。
《大明一统名胜志》:“其地南通芒部,西控乌蒙,四山皆竹,一色相连,故名。
”农产以稻、玉米、油菜籽、苎麻、茶叶为主。
矿产有煤、铁、磷、萤石。
工业有采矿、机械、缫丝、造纸、制茶等。
名胜有巡司温泉,边石坝。
“筠州”。
(1)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改米州置,以地产筠篁
得名。
治高安(今市)。
次年即废入洪州。
五代南唐保大十年(952年)复置,辖境相当今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万载、樟树等市县地。
北宋时缩小,仅相当于今高安、宜丰、上高等市县地。
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避理宗赵昀名讳,改名瑞州。
(2)唐置,治今四川筠连南。
元改置筠连州。
由此易见,当读作jūn时,“筠”仅用作地名。
难道有父母会把地名作为儿子的姓名吗?而且这样庭筠的意思也不通。
读作yún时,庭筠的意思就明畅多了“庭院中的一杆翠竹”。
竹名列花中四君子,它本身的特性象征了一种文人的骨气。
虽然温庭筠的有些行径不能称为“君子”,不过他骨子里流露出的气概还是让人佩服。
如果他没有这份骨气,那又怎么会有捅破冒名之事?怎么会有“中书省内坐将军”之典?怎么会有“金步摇”“玉条脱”之对?
如此说来,温庭筠“筠”的读音就显而易见了!
扩展:温庭筠和韦庄的花间词风格比较
温韦在花间词派中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风格。
西蜀词人温庭筠和韦庄齐名,世称温韦:温是花间派的鼻祖,韦是花间派的主要作家。
花间词有其特有的词风和共同的倾向,华丽的宇词,婉约的表达手法,集中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及她们的离愁别恨,是“花间词派”基本的艺术风格。
但它又绝非浓艳一体,而是不同的词人仍然有其自己的个性,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温庭筠、韦庄两位花间派大师,他们在词的风格和技巧上有迥然不同之处。
温韦二者同是花间派的典型代表,其词是有着花间词共同的婉媚、
柔丽、轻艳的特征,如:水晶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韦庄《菩萨蛮》其一),两首诗皆带有清丽秀艳和温柔缠绵之风。
然而细细品位,不难发现二者此风有不同之处。
更多花间词介绍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首先,在词的题材内容方面,虽说二者皆描述男欢女爱、离愁别恨、享乐生活、流连光景等,似乎没有多大差别,事实上,温词一般较客观地铺陈或描绘一些女子的音容笑貌和衣履装饰,描绘艳情,取材上略显狭窄,这也是温词最大的缺点,如"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
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南歌子》) ,形象描绘了待嫁女子的穿着急神情。
而韦庄词是通过男欢女爱题材来写离情别绪,寄托自己身世之感,抒发个人的真情实感。
如韦庄的组词《菩萨蛮》,正是他写身世之感的代表作。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同是也抒发了作者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感,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其次,在语言修辞方面,两人的词也有一定的区别。
温词浓艳细腻,如"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菩萨蛮》),通过对妇女服饰的描写,占线了红香翠软的特色。
韦词较为淡雅,笔调清新流畅,显直明朗,表达较为真挚深厚的感情,如"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俗。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菩萨蛮》)忆往昔洛阳之乐,感慨现金遭离乱,有乡不得归的悲苦,写景自然妍秀,抒情质朴沉郁。
再次,在篇章结构上,温词绵密,韦词疏朗。
温词意象迭出,一两句能包含多层意蕴,而韦词则一首词围绕一件事从容展开。
如温庭筠的《菩萨蛮》:"翠翘金镂双鸂鶒,水纹细起春池碧。
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
青锁对芳菲,玉关音信稀",以浓墨重彩铺陈春光妍色,翠翘、金镂、鸂鶒、海棠梨等意象迭出,着力刻画了美的环境,美的人,表现美少妇风情万种而又惆怅多思,在欢乐中透露出不尽的思念和烦忧,展现篇章结构上的绵密、雕饰。
再看韦庄的《女冠子》:“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
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愧已断,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回忆与情人一场难堪的别离。
脱口而出,用白描作直接而分明的叙写,不借重重迭迭的意象隐约暗示。
真切动人,畅发尽致。
最后,在造境抒情上,温词以深隐含蓄取胜,韦词以明朗显直见长。
温词是客观描绘,虽可能时或寓有沦落失意的苦闷,却非常隐约,只是唤起人的一种深美的联想而已,韦词则直抒胸臆,显而易见。
如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展现出美人的一系列娇慵的情态以及闺房的陈设、气氛,接连给人以感官与印象刺激,没有明白表现美人的情思,只是隐隐透露出一种空虚孤独之感。
由于诉诸感观直觉,温词内在的意蕴情思,主要靠暗示,显得深隐含蓄。
再看韦庄的《思帝乡》:“春日游,杏花
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作者以白描手法,清新明朗的笔触,勾出了一位天真烂漫、热烈追求爱情的少女形象。
语言质朴多情韵,无辞藻堆砌现象,却有浓郁的民歌风味。
在“花间”词中独具一格。
温庭筠是花间派的鼻祖,其词奠定了花间词“典型风格”的基础,而韦庄词就继承并发展了温词特点,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词风。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