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难题集萃

初中化学难题集萃

化学,这门学科以其独特的神秘感和实用性吸引着无数的好奇心。对于初中生来说,化学无疑是一门新的、有趣的科目。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许多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本文将针对初中化学的难题进行集萃,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

1、酸碱中和问题

酸碱中和问题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但同时也是一个容易让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许多学生无法理解为什么酸和碱在一起会发生反应,以及这个反应的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解决方案: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关键在于理解酸和碱的离子性质。酸中的氢离子可以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从而使得酸和碱都失去离子。通过这种方式,酸和碱达到了一种平衡状态。2、化学方程式配平问题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一种文字表述方式,而配平则是使这个方程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过程。然而,对于许多初中生来说,这个过程可能会变得非常困难。

解决方案:使用质量守恒定律是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关键。每个化学反应都有一个特定的质量,反应前和反应后的质量是相同的。通过保持质量守恒,可以正确地配平化学方程式。

3、物质鉴别问题

在化学实验中,物质鉴别是一个常见的任务。然而,有时候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使用各种化学试剂来鉴别不同的物质。

解决方案:物质鉴别的关键是了解各种试剂与不同物质之间的反应特性。例如,某些试剂可能会与特定物质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或者产生特定的气体。通过了解这些反应特性,可以有效地鉴别不同的物质。总结:初中化学虽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通过深入理解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积极思考实践,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克服这些难题。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竞赛难题_合集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培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了解常见的危险源和风险控制方法,掌握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技能。

3、培养员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和责任心,做到“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

二、教学内容

1、安全生产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常见的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估。

3、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制度。

4、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技能和方法。

5、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三、教学步骤

1、开场:介绍本次培训的目的和意义,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2、理论学习:讲解安全生产的基本概念、意义和常见的危险源识别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行业和场景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及其风险。

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所在岗位或工作中存在的危险源,以及应对这些危险源的措施。教师指导并点评,强调危险源的识别和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4、安全操作规程学习:讲解安全操作规程的内容和要求,包括设备使用、工艺流程、化学品管理等。通过模拟操作和演示,让学生掌握安全操作的技巧和方法。

5、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技能:介绍突发安全事故的应对流程和方法,包括报警、疏散、急救等。通过模拟演练,让学生掌握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技能和方法。

6、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介绍个人防护用品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包括安全帽、防护服、手套等。强调个人防护用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

7、总结:回顾本次培训的重点内容,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将本次培训的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出改进

措施和建议。

四、教学评估

1、通过模拟演练和模拟操作检验学生对安全操作的掌握情况。

2、通过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的考试检验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

3、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报告的形式检验学生对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估部分的掌握情况。

初三化学难题

在初三的化学学习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难题。这些难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广泛,需要我们具备深入的理解和扎实的基础知识。以下是一些初三化学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及其解决方案。

难题一:酸碱盐的理解和应用

酸碱盐是化学中的基本概念,涉及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在酸碱盐的相互反应中,往往会产生复杂的化学现象和反应机制。如何理解酸碱盐的定义、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反应规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解决方案: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学习,深入理解酸碱盐的性质和反应

机制。同时,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反复思考,掌握酸碱盐反应的规律和应用。

难题二: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应用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方式,涉及到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以及反应系数等复杂的概念。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理解反应的本质,是初三化学学习中的一大难题。

解决方案: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规律,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书写规则。同时,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反复思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应用技巧。

难题三: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涉及到电子的转移和化合价的变化。如何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规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解决方案: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理论学习,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规律。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反复思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技巧。

以上是一些初三化学学习中的难题及其解决方案。面对这些难题,我们要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掌握化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生物难题

在初中生学习的过程中,生物作为一门探索生命科学的学科,常常会遇到一些令学生们感到困扰的难题。这些难题往往涉及到复杂的生命现象,以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难以直接观察到的生物过程。以下是一些初中生物中常见的难题。

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但初学者往往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感到困惑。例如,学生可能会混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功能,或者不清楚线粒体和叶绿体的作用。对于细胞如何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的过程,也往往会让初学者感到头疼。

二、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两大基本特性,但这也是初中生学习生物时的一大难题。学生们可能无法理解DNA、基因和染色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物遗传和变异中的作用。对于显性和隐性基因的理解,以及它们

如何影响生物性状的表达,也会让许多学生感到困惑。

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是生物学的又一重要概念,涉及到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学生们可能会对生态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功能感到困惑,特别是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他们可能无法清晰地理解各个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这些难题的存在,无疑增加了初中生学习生物的难度。然而,通过老师的指导,以及大量的实践和探索,学生们可以逐渐解决这些问题,理解这些复杂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生物学科成绩,而且可以对生命科学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初中化学溶液

在初中的化学学习中,溶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一种将溶质和溶剂混合在一起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这个混合物中,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溶剂则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在溶液中,溶质被分散在溶剂中,形成了一个均匀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的特点是,无论你取出溶液的哪个部分,它的组成都是相同的。

这就是溶液的均一性。同时,溶液也是稳定的,也就是说,它不会像悬浊液那样沉淀,也不会像乳浊液那样分层。

溶液的形成是由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时,它的分子会与溶剂的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新的物质分布均匀的系统。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溶质的分子被溶剂的分子包围,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混合物。

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溶液包括食盐溶液、糖溶液、酸碱溶液等。例如,食盐溶液是由食盐和水混合而成的,其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糖溶液则是糖溶解在水中形成的,其中糖是溶质,水是溶剂。酸碱溶液则是酸或碱溶解在水中形成的,其中酸或碱是溶质,水是溶剂。

这些溶液都有一些共同的性质。它们都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它们都可以通过溶剂和溶质的比例来控制溶液的浓度。它们都可以通过加热或冷却来改变溶液的状态。

初中化学中的溶液是一个非常基础但重要的概念。理解好溶液的性质和形成过程,对于进一步学习化学和其他科学学科都有很大的帮助。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初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注意科学、技术与社会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人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怎样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如何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如何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和医疗水平?等等。化学学科的特点和作用决定了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上具有重要意义。初中化学课程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要使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科学本质上是一种最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义务教育阶段属基础教育,初中化学教学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要使学生热爱自然、

热爱科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课程设计思路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实际,遵循“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思路来设计课程模块。具体来说: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再次,给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留下必要的空间;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心理特点。

四、课程目标

通过一学年的化学学习,学生应:

(1)有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良好的学习动机;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初中化学难题集萃

初中化学难题集萃 化学,这门学科以其独特的神秘感和实用性吸引着无数的好奇心。对于初中生来说,化学无疑是一门新的、有趣的科目。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许多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本文将针对初中化学的难题进行集萃,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 1、酸碱中和问题 酸碱中和问题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但同时也是一个容易让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许多学生无法理解为什么酸和碱在一起会发生反应,以及这个反应的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解决方案: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关键在于理解酸和碱的离子性质。酸中的氢离子可以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从而使得酸和碱都失去离子。通过这种方式,酸和碱达到了一种平衡状态。2、化学方程式配平问题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一种文字表述方式,而配平则是使这个方程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过程。然而,对于许多初中生来说,这个过程可能会变得非常困难。

解决方案:使用质量守恒定律是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关键。每个化学反应都有一个特定的质量,反应前和反应后的质量是相同的。通过保持质量守恒,可以正确地配平化学方程式。 3、物质鉴别问题 在化学实验中,物质鉴别是一个常见的任务。然而,有时候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使用各种化学试剂来鉴别不同的物质。 解决方案:物质鉴别的关键是了解各种试剂与不同物质之间的反应特性。例如,某些试剂可能会与特定物质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或者产生特定的气体。通过了解这些反应特性,可以有效地鉴别不同的物质。总结:初中化学虽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通过深入理解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积极思考实践,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克服这些难题。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竞赛难题_合集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培训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中考化学 黄金30题系列 专题06 考前必做难题30题(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专题06 考前必做难题30题 一、选择题 1.某CaCl2样品中,可能含有KNO3、CuCl2、MgCl2、NaCl和Na2CO3中的某些物质,取该样品11.1克溶于适量水中,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得到28.7克白色沉淀,则该样品组成的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只有MgCl2,没有NaCl B.肯定没有CuCl2和Na2CO3 C.肯定有MgCl2和KNO3D.样品可能由CaCl2、NaCl、MgCl2组成 【答案】BD 【解析】取该样品11.1克溶于适量水中,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说明一定不含蓝色的氯化铜和碳酸钠溶液;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故选项B正确;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得到28.7克白色沉淀,假设为纯净的氯化钙生成的氯化银的质量为X; 都没有,含有不反应的硝酸钾;故答案选择BD 2.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序号物质选用试剂操作方法 A CO2气体(HCl)NaOH溶液洗气 B FeSO4溶液(CuSO4)Al粉加过量Al粉、过滤 C KNO3固体(KOH)H2O、CuSO4溶液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溶解、加过量NaOH溶液、过滤、加过 D NaCl固体(MgCl2)H2O、NaOH溶液、盐酸 量盐酸、蒸发结晶 【答案】D 【解析】:A、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和二氧化碳都能发生反应,错误;B、铝粉和硫酸铜和硫酸亚铁都能发生置换反应,错误;C、硫酸铜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钾,引来新的杂质,错误;D、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过量的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正确。故选D 3.下列图像与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向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等质量的Al、Zn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C.向稀硫酸中加入Ba(OH)2溶液 D.在恒温的条件下,适量蒸发饱和NaCl溶液的水分 【答案】C 4.某白色固体甲,可能含有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无色溶液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一种可溶性钡盐溶液。为探究白色固体甲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对于固体甲的分析错误的是()

中考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探究题及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某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方中可能含有氯化钾、硫酸铵、碳酸氢氨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为确定配方的成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1)(实验探究一)取少量固体样品在研体中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____色,写出可能发生该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探究二)另取少量固体样品溶于水得到溶液A,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现象如图所述(设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①白色沉淀E是______________. ②小明认为由实验探究二可以确定该化肥中一定含有氯化钾和硫酸铵,一定没有碳酸氢铵.小强认为这个结论不正确,他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使小明的结论正确,小强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动,他的做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蓝 NH4HCO3+Ca(OH)2=CaCO3+NH3↑+2H2O或(NH4)2SO4+Ca(OH)2 =CaSO4+2NH3↑+2H2O 硫酸钡步骤Ⅰ中加入的稀盐酸引入了氯离子,影响了氯化钾的检验将步骤Ⅰ中的稀盐酸换为稀硝酸 【解析】 【详解】 (1)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铵态氮肥遇碱放出氨气,可能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4HCO3+Ca(OH)2=CaCO3+NH3↑+2H2O或(NH4)2SO4+Ca (OH)2=CaSO4+2NH3↑+2H2O; (2)①硝酸钡和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铵,白色沉淀E是硫酸钡; ②步骤Ⅰ中加入的稀盐酸引入了氯离子,影响了氯化钾的检验,为了使小明的结论正确,小强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动,他的做法是将步骤Ⅰ中的稀盐酸换为稀硝酸.故填:步骤Ⅰ中加入的稀盐酸引入了氯离子,影响了氯化钾的检验;将步骤Ⅰ中的稀盐酸换为稀硝酸. 2.现有一瓶无色溶液,溶质可能是KOH、K2CO3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兴趣小组对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①KOH与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K2CO3与Na2CO3的化学性质相似。②K2CO3溶液呈碱性,BaCl2溶液、CaCl2溶液、KCl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设计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初中化学 探究题难题专项突破

探究题专项巩固 一、探究题 1.某硫酸化工厂附近居民反映:近来空气中有 异味,庄稼枯黄,某学习小组对该厂附近的雨 水进行检测,测得p H 约为5.1,说明该区域的 雨水呈 ______ (填“酸性”或“碱性”或“中 性”) 经环保部门排查,发现该厂排放的尾气中SO 2 含量超标.针对该情况,环保部门要求该厂进 行整改,并给出了指导性意见:用石灰乳(主 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吸收含SO 2的尾气.其中 第一步的反应原理与CO 2和氢氧化钙反应相似,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 ___ . 该学习小组上网查询得知:SO 2是形成酸雨和 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了解到酸雨的形成及雾霾天气的产生也与NO 有关.于是,该学习小组开展了对NO 有关性质的探究. [提出问题]NO 是如何转变为酸性物质的呢? [查阅资料] (1)通常状态下,NO 是难溶于水的无色有毒气体,NO 2是红棕色有毒气体,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这两种气体. (2)NO 可直接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O 2.NO 2又可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NO 2+H 2O=2HNO 3+NO [实验探究]该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 (1)用装置I 制取NO ,反应原理是:3C u +8HNO 3(稀)═3C u (NO 3)2+2NO ↑+4 ______ ;操作步骤:关闭K 2,打开K 1;从U 形管左端管口注入稀硝酸,当液面接近U 形管右侧橡皮塞下沿时,迅速关闭K 1.一段时间后,U 形管右侧液面下降至铜丝以下,导致反应停止.其原因是 ______ . (2)打开K 2,当无底试管内的气体颜色不再变化后,关闭K 2.再打开K 3,一段时间后,关闭K 3,观察到无底试管内气体颜色的变化为 ______ .向无底试管中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 ______ 色,说明有酸性物质生成.装置III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通过定量分析得知,当NO 与O 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3时,它们能被水完全吸收生成HNO 3.其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化学实验室常取用氢氧化钠溶液,当多次揭开其瓶盖后,同学们猜想该试剂可能变质了,在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该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实验探究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______ 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变质 了 ___ ___ 【提出问题2】该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均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实验探究2】

(完整)初中化学难题集萃

化学难题集萃 (一)化学式计算难题的几种方法 在化学中考及竞赛中,经常会出现有关化学式计算的具有一定难度的试题,这些试题往往会成为同学们答题的“拦路虎”。下面,结合具体实例介绍几种对付这一“拦路虎”的方法。 一、观察法 例1.已知由CuS、CuSO3、CuSO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 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1-3x B.1-2x C.1-x D.无法计算 分析:通过对混合物中各成分化学式的观察可以看出,三种化合物中Cu、S的原子个数比固定为1:1,质量比固定为2:1(铜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硫的两倍)。由于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因此,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x,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 x -2x=1-3x。符合题意的选项为A。 二、整体法 例2.已知在NaHS、MgSO4和NaHSO3组成的混合物中含硫a%,则氧元素的质 量分数为。 分析:由于Na和H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等于Mg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可以从质量角度将“NaH”视为一个与Mg等效的整体。根据Mg、S质量比为24:32以及硫的质量分数为a%,可得出混合物中Mg(Na、H)的质量分数为3a/4%,氧的质量分数为1-a%-3a/4%=1-1.75a%。 三、转化法 例3.已知FeO、Fe2O3、Fe3O4组成的混合物中,铁与氧的质量比为21:8, 则混合物中FeO、Fe2O3、Fe3O4三种物质的质量比可能是() A. 9:20:5 B. 9:20:33 C. 2:5:3 D. 5:6:3 分析本题已知的是混合物中铁、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要求的是混合物 中三种物质的质量比,然而单纯从质量关系的角度出发,却很难找到一条顺畅的答题思路。如果能抓住已知条件,将质量比转化为原子个数比,问题的解答就会由“疑无路”进入“又一村”的境界:由铁与氧的质量比为21:8,可得出混合物中铁与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1/56:8/16=3:4。由于混合物的成分之一Fe3O4中的铁氧原子数比与这一比值一致,因此,混合物中Fe3O4的质量无论多少,都不会影响混合物中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4。通过对FeO、Fe2O3组成特点的分析又可得出,FeO、Fe2O3必须按分子数1:1的比例混合,才能保证混合物中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4。从而得到混合物中三种氧化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任意数,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56+16):(56×2+16×3):任意值=9:20:任意值,符合题意的选项为A、B。 四、变式法 例4.CH3OH、C2H5OH、C4H10O组成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y,则 碳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分析:本题的隐含条件必须通过对化学式进行变式的方法,才能挖掘出来。混合物中三种成分化学式的变式结果分别是:CH2·H2O、(CH2)2·H2O、(CH2)4·H2O,由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y,可得出混合物中“H2O”的质量分数为9 y /8,“CH2”的质量分数为(1-9y /8),将(1-9y/8)乘以C 在“CH2”中的质量分数,便可得到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1-9y/8)×12/14。 五、化合价法则法 例5.Na2S、NaBr的混合物中,钠的质量分数为37%,求Br的质量分数? 分析:该题的解答用上述几种方法均难奏效,将混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2020-2021中考化学 除杂分离和提纯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 1.为除去下表样品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A错误; B、NH4HCO3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氮气、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分解,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B正确; C、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蒸发的方法;故C错误。 D、MgCl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但NaOH溶液是过量的,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NaOH,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误。故选B。 2.要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碳酸钠,可采用的方法是①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②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③加入适量的稀盐酸④加入适量的石灰水() A.①或③B.②或③C.②或④D.③或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二氧化碳不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此项错误; ②氯化钡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时不会带入新的杂质,故此项正确; ③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且生成氯化钠,不会带入新的杂质,此项正确; ④氢氧化钙溶液能和碳酸钠反应,但反应时会生成氢氧化钠,带入新的杂质,此项错误,故选B。 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物质杂质试剂操作方法 A K2CO3溶液K2SO4BaCO3加适量BaCO3,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B MgCl2溶液HCl过量Mg(OH)2过滤 C CO2水蒸气足量NaOH固体干燥 D CaCO3CaO无高温煅烧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除杂条件是不引入新的杂质,加入的物质不和原物质反应。 【详解】 A、碳酸钡为沉淀,不能与硫酸钾发生反应,故A不正确; B、加入过量氢氧化镁,氢氧化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再过滤掉剩余氢氧化镁得到氯化镁溶液,故B正确; C、氢氧化钠与原物质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故C不正确; D、高温燃烧时原物质碳酸钙发生分解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B。 【点睛】 物质除杂时选择的药品要只与杂质发生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且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 4.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混合物(括号内为 杂质) 除杂试剂或方法

初中化学计算专题中难题(无答案)

化学计算专题 1.在CO、HCOOH、OHC﹣COOH的混合物中,已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y,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1﹣9y)B.(1﹣y)C.(1﹣y)D.(1﹣6y) 2.在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测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则混合气体中CO2和O2的质量比是() A.2:1B.1:2C.11:4 D.11:7 3.“凯式定氮法”是通过测奶品中含氮量(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来折算奶品中蛋白质含量的一种方法.为了提高氮的含量,不法分子将三聚氰胺(化学是为C3H6N6)添加进奶品中,冒充蛋白质,使许多婴幼儿长期服用后产生结石,严重影响婴幼儿的健康.不法分子如果向1000g牛奶中添加2.52g三聚氰胺,能够冒充蛋白质的质量为(已知蛋白质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6%)() A.2.52g B.4.44g C.10.5g D.12.32g 4.现有NaCl溶液和稀盐酸组成的混合溶液50克,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AgNO3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沉淀质量为2.87克,原混合溶液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11.7%B.7.1%C.0.71%D.1.42% 5.有CaCO3与CaO混合物20g 测得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60%.取该混合物,经高温煅烧充分反应后,将得到的固体投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固体溶解全部生成CaCl2,则生成的CaCl2质量为() A.11.lg B.22.2g C.44.4g D.33.3g 6.用一定量的NH4NO3和KH2PO4的固体混合物可以配制无土栽培营养液,已知固体混合物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固体混合物中KH2PO4的质量分数为() A.20%B.25%C.80%D.85% 7.由BaCO3和CaCO3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则下列各项中:①钡元素的质量分数②钙元素的质量分数③氧元素的质量分数④CaCO3的质量分数⑤BaCO3的质量分数⑥BaCO3和CaCO3的质量比,其中能确定的是() A.都不能确定B.只有③能确定 C.只有④⑤⑥能确定D.都能确定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气体和固体分离和提纯附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气体和固体的除杂分离和提纯 1.下列有关图像中不正确的是( ) A.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B.质量相同的粉末状碳酸钙和块状碳酸钙与足量稀盐酸反应 C.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 (其中a无MnO2, b有MnO2) D.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镁可与空气中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反应,但是反应后所有物质都在密闭容器内,根据镁元素质量守恒,反应前后镁元素质量不变,所以镁元素质量随着反应进行,质量不变,选项A正确; B、质量相同的粉末状碳酸钙和块状碳酸钙所含有的碳元素质量相等,其中的碳元素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所以最终两者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粉末状碳酸钙与盐酸接

触更充分,所以反应速率快,当碳酸钙被全部消耗完毕前,相同时间内,粉末状碳酸钙生成二氧化碳多,但是最终两者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相等,选项B 错误; C 、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因此相同时间内,加入二氧化锰的过氧化氢生成的氧气多,但是过氧化氢总量相同,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所以斜率大的为加入二氧化锰的过氧化氢,即为b ,a 则为未加二氧化锰的,选项C 正确; D 、水电解方程式为2222H O 2H +O ↑↑通电,从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选项D 正确。故选B 。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表示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铜粉 B .表示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C .表示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D .表示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等量且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铜与稀硫酸不能反应,不能生成氢气,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 、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时,氯化银沉淀不溶于盐酸,立即产生白色沉淀,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随着反应进行,pH 不断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pH=7,继续加入稀硫酸时pH 小于7,该选项

初中化学常见易错题解析及历年中考难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常见疑难易错题1.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C + O 2CO2 B.CH4 + 2O 2 CO2+ 2H2O C. CaO + H2O == Ca(OH)2 D.CuO + H2 Cu + H2O 2.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原因是() A.供给的氧气减少 B.供给的空气增加 C.使蜡烛的着火点降低 D.将温度降低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3.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是() A.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C.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D。海绵能吸水 4.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5.集气瓶中装有某气体,经检验只含有氧元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气体一定是氧气(O2),属于单质 B.该气体一定是臭氧(O3)属于纯净物 C.该气体一定是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 D.该气体一定不属于化合物 6.下图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氢气、氧气是单质,水是化合物 7.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A.KClO 3B.MnO 2 C.空气 D.SO 2 8.某校化学实验室将药品分类后放在不同的药品柜里,已存放的部分药品如下: A.一定得到了电子B.一定失去了电子 C.一定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离子D.可能得到电子,也可能失去电子 10.科学家发现半胱氨酸能增强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力。已知半胱氨酸的分子化学式为C3 H7 NS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半胱氨酸分子由1 4个原子构成 B. 半胱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 C. 半胱氨酸由5种元素组成 D. C、H、N、S、O元素的质量比为3:7:1:1:2 11.下列关于双氧水(H2O2)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由H2和O2组成的B.它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的C.它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D.它是由水和氧原子组成的 12.把分别充满红棕色NO 2气体和无色H 2 的集气瓶,按照右图A、B两种方式放置,然后把两 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用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

2020-2021中考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化学溶液的形成

2020-2021中考化学培优易错难题(含解析)之化学溶液的形成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 1.如图是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50℃时,把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能得到100g溶液 B.A中混有少量的B,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 C.将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可采用升高温度或加水的方法 D.将2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到50℃,A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答案】B 【解析】 A、50℃时,A的溶解度是80g,把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能得到溶液的质量 =40g+50g=90g,不是100g溶液,故A错误;B、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B大,A 中混有少量的B,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故B正确;C、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将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可采用降低温度或加水的方法,故C错误;D、将2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到50℃,A、B的溶解度变大,无溶质析出,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升温前相等,C的溶解度变小,析出晶体, 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即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20℃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50℃时C的溶解度,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将2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到50℃,B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不是A,故D错误。故选B。 点睛: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2.厨房中的下列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食盐 C.冰块 D.花生油 【答案】B 【解析】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B. 食盐。A. 面粉,D. 花生油,均形成浊液。C. 冰块,只有一种物质。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溶液和浊液的概念。 3.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全国中考化学难题精选

选择题 1、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盘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碳酸钠固体,向右盘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镁,均恰好完全反应,天平发生偏转。则下列各项操作中,能使天平重新达到平衡的是()。 A.将游码向右移动4.2g B.向右盘烧杯中再加入4g稀盐酸 C.在右盘上放4.8g镁 D.在左盘上放7.2g碳酸钠固体 答案:B 2、(2009·青岛)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5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右两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天平发生偏转的是() A.1.8g铝粉和1.8g 铁粉 B.4.2g碳酸镁和2g硝酸银 C.5.6g铁粉和5.6g 锌粉 D.10g碳酸钙和5.6g氧化钙 答案:A、D 3、将一定量的乙醇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X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表中m的值为2.8 B.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增加氧气的量可以减少X的生成D.物质X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答案:A、C 4、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2.8 g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 CO2和2.7 g H2O。对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①一定含C、H元素②一定不含O元素③可能含O元素④一定含O元素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2:5 ⑥分子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①③⑤ D.①④⑤ 答案:B 5、某钢样品的含碳量为0.24%(其他杂质元素不考虑),若碳元素主要以Fe2C和Fe3C的形式存在,则该钢样品中Fe2C和Fe3C的质量分数(ω)范围是(相对分子质量:Fe2C:124,Fe3C:180)()。 A.0.03%<ω<2% B. 0.48%<ω<0.72% C. 2.24%<ω<3.36% D. 2.48%<ω<3.6% 答案:D

初中化学难题

初中化学难题 作为初中生,化学难题可能是我们学习难度比较大的一部分。化学作为一门大而重要的科学,涵盖了很多元素,化学反应以及相关知识点。化学能教我们很多关于大自然的知识,但是另一方面,化学也容易让我们感到困惑。 那么,初中化学难题究竟有哪些呢? 一、化学符号表示法 在化学中,符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化学符号表示法虽然简单,但也许是对初学者来说有些偏抽象的一种知识点。因为不同的元素有不同的符号表示,初学者需要记住大量符号,容易混淆。 例如,金属铁的符号为“Fe”,但是金属铝的符号为“Al”,如果不小心记反了,就会产生错误的结果。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初学者应该注意将不同的元素名记住,将符号与元素名对应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化学符号表示法。 二、化学反应方程式 在学习化学反应过程时,学习化学反应方程式也是不可避免的一个过程。虽然方程式看起来有些复杂,但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它是很重要的。

然而,在学习方程式的过程中,有些初学者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 1.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数量不相等; 2.有的物质不知道如何表示; 3.不知道如何平衡方程式,导致反应方程式错误。 为了避免这些错误,初学者需要注意细节问题,同时也需要掌握基本的方程式平衡技能。 三、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是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但是由于缺乏基础知识,初学者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 1.不知道如何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2.离子由那些元素组成; 3.不知道如何写带电离子的化合物。 了解离子化合物的组成方式以及难点是很重要的,初学者需要特别注意这些知识点,并尽可能多地进行练习和反复学习。 总之,在学习初中化学知识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难点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应该注意抓住每个知识点,尤其是容易出错的地方,多进行反复学习和练习。

初中化学计算难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计算难题及答案 篇一:初三化学计算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计算题 1.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6g,加热制取氧气,待完全反应,冷却后称量,得到11.2g固体物质,计算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计算结果保留二位小数)。 2.刘彬同学的姑父从三峡搬迁到我们家乡后,准备兴建一座碳酸钙精粉厂。为检测当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纯度,他在实验室用6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与19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残留物为22.8g。求: (1)依椐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 g;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某工厂的废料中含铁和铜,需回收此废料中的铜.现取铁和铜的混合物样品l0g,向其中加入废弃的稀硫酸50g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1gH2。 求:①废料中铜的质量分数。 ②废弃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7.取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13,6g,与质量为73g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4.4g,计算: (1)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

(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反应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9.(6分) 小华想测定Cu-Zn合金及Cu-Ag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一瓶未标明质量分数的稀 盐酸和必要的仪器。 (1)你认为能测出其铜的质量分数的是____________合金; (2)小华取该合金的粉末32.5g,与足量该盐酸充分反应, 经测定,产生了0.4g气体请求出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3)若想测出该盐酸的质量分数,你认为实验时必须提供和测出的数据是_________(选填序号)。 A.参加反应的合金质量B.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 C.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体积和密度 D.产生气体的质量 17、(本题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将1.80g不纯的氯化铜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跟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0.0%的溶液5.85g。求: (1)样品中氯化铜的质量分数 (2)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答案: 1.解:设原混合物中KClO3质量为x,依题意可知完全反应 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16g-11.2g=4.8g(1分)

初中化学实验题高难度大全

初中化学实验题高难度大全 一、实验题 1.以下四个实验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认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拉瓦锡用装置A定量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在密闭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与汞反应,生成固态物质。人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对反应物进行了优化,分别用铜粉、红磷等进行实验,其原理都是采用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方法,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从而达到物质的分离。 (2)对装置C进行了装置D所示的改进。装置D的试管中空气体积为40mL,反应前注射器活塞位于20mL刻度处,反应完毕后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位于10mL刻度处,则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_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小明分析,该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有差异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任答1点)。 (3)与装置C相比,装置B的优点是___________(答一点)。装置B实验中,为了使氧气反应更充分,实验中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铜粉平铺在玻璃管中 B 反复推拉注射器的活塞 C 增加铜粉的质量 (4)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装置C实验的原理,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装置C实验过程中装置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四所示。试回答: ①其中Y曲线表示的是___________(填“温度”或“氧气浓度”)。 ①结合X、Y两条曲线,解释图四中BC段压强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化学25.0%反应时弹簧夹未夹紧实验结果更准确(或更环保等)AB氧气浓度红磷燃烧放热,氧气减少压强减小,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温度升高导致的压强增大大于氧气减少导致的压强减小 【详解】(1)拉瓦锡实验主要借助空气中的氧气与汞反应,生成固态物质。后续改进实验都是利用物质与氧气反应生成不为气体的产物,测试氧气的的体积分数,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所以属于化学变化;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高难度大全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高难度大全 一、科学探究题 1.严把入河排污口的闸门,成为保护河流行动的重要一环。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汾河沿岸的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的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启了项目性探究之旅。 【信息检索】 SO- ①该化工厂排放的工业废水可能含Mg2+、Cu2+、C1-、OH-、2 4 ①Mg(OH)2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①MgSO4和MgCl2的水溶液均显酸性。 ①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活动一:探究废水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化工厂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哪些离子? 【进行实验】 【交流研讨】 (1)通过以上探究,小组成员经过分析,认为废水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 (2)写出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写一个)。 (3)有同学说:“该工厂的废水无污染,可以直接排放。”其他同学对此产生了质疑,现由是_____。 【归纳与总结】工业上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工厂废水一定要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活动二:工厂废水的处理 【查阅资料】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往往呈酸性或者碱性,需要调节至中性后再排放。

【能力发展】请你联系所学酸碱知识填写下表。 【答案】 废水中不含Cu 2+ 有白色沉淀产生 硝酸银溶液或3AgNO 溶液## 42MgSO MgCl 、或硫酸镁和氯化镁 4224MgSO +2NaOH=Mg OH +Na SO ↓()或22MgCl +2NaOH=Mg OH +2NaCl ()↓ 该工厂废水因含 42MgSO MgCl 、而显酸性,会污染环境,不能直接排放 熟石灰或()2Ca OH 4NH + 或铵根离子 【分析】溶液中含有铜离子会呈蓝色,根据步骤1实验现象,废水是无色、透明、澄清的液体,则说明废水中不含铜离子。根据步骤2实验结论,废水中含有镁离子,因此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镁离子会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步骤4是检验废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可在步骤3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银离子和氯离子结合会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 【详解】(1)根据以上探究可知,废水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镁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故废水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硫酸镁和氯化镁。 (2)步骤2中发生的反应有()22MgCl +2NaOH=Mg OH +2NaCl ↓、()4242MgSO +2NaOH=Mg OH +Na SO ↓。 (3)通过【信息检索】可知,硫酸镁和氯化镁的水溶液均显酸性,故该工厂废水呈酸性,不能直接排放。 活动二: 【能力发展】①处理酸性废水可加入适量碱性物质,如熟石灰等。 ①根据方法c 使用的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推知所选的盐为铵盐,含有的阳离子为铵根离子。 2.“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具有漂白、杀菌、消毒功效。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瓶敞口久置的“84”消毒液成分产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该敞口久置的消毒液中溶质有那些?

初中化学中考难题详细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2013•福建)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得到相应的五种溶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t1℃时,溶液①是不饱和溶液B.t2℃时,溶液④是饱和溶液 C.t1℃时,溶液⑤是饱和溶液D.t2℃时.溶液③是不饱和溶液 2.(2006•海淀区一模)某溶液中含有AgNO3、Cu(NO3)2、Ba(NO3)2三种溶质,用①NaCl ②Na2CO3③Na2SO4溶液分别将溶液中的Ag+、Cu2+、Ba2+离子沉淀出来,其加入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③①D.①③②3.(2013•宁波)如图所示是研究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2 B.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入空气中的CO2,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 C.装置丙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装置丁中也会出现浑浊现象 D.若装置丙不遮光,从装置丁出来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4.(2013•宁波)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图甲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B.图乙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的O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C.图丙表示往锌中加入足量的稀H2SO4,产生的H2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D.图丁表示往稀盐酸和CuCl2混合液中滴入NaOH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m2与NaOH溶液质量m1的关系5.(2013•泰州一模)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水稀释 B. 一定温度下,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C. 室温时,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少量镁条 D.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分别制取氧气 6.(2013•西城区一模)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