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含答案)

初一年级第一册历史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3分,共48分)

1.长沙市某校七年级(1)班学生想去参观距今约70万-20万年之间的某远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A.云南元谋

B. 北京周口店

C. 浙江河姆渡

D. 陕西半坡村

2. 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许多已知的史前历史信息均是从这些发现中获取的。下列考古发现的遗迹、遗址、实物等适合研究中国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A.北京人使用火的遗迹

B. 西周烧炭火的青铜器

C.战国铁农具

D. 汉代耕作石画像

3.“今大道既隐(消逝),天下为家(私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这一局面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

A.分封制

B.禅让制

C.王位世袭制

D.种姓制

4.下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楚国的位置应是()

5.商周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在当时我国西南地区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三星堆”文化。下列属于“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是()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立人像

D.毛公鼎

6.右图所示工程至今仍然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体现出我国古代

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该工程是()

A.长城

B.灵渠

C.郑国渠

D.都江堰

7.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

界”字样,这是以棋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发生

在( )

A.商纣和周武王之间 B.夏桀和商汤之间

C.秦二世和陈胜之间 D.项羽和刘邦之间

8.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

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

A.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B.加速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

9.“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歌中

提到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在汉朝时被称为()

A.西洋 B.新疆C.大秦 D.西域

10.在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且对文化传播作用最为显著的是()

A.指南针 B.印刷术C.造纸术 D.火药

11.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光武帝的措施的是()

A.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

B.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12.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史学家班固评价这部著作:“其文直,其事核,不虚

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鲁迅先生称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著作是()

A. 《论语》

B. 《史记》

C. 《资治通鉴》

D. 《后汉书》

13.从古至今我国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以下拥有以少胜多战争特点的战役是()

①官渡之战②巨鹿之战③赤壁之战④淝水之战⑤涿鹿之战

A.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④⑤

14.魏晋以来,内迁少数民族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这表明()

A.民族交融成果显著

B.民族纷争完全消失

C.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D.黄河流域适合游牧

15.圆周率日(3月14日)是一年一度的庆祝数学常数π的节日,这一天,很多人会怀念在圆

周率值计算上有过杰出贡献的( )

A.张仲景 B.祖冲之 C.贾思勰 D.宋应星

16.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该文献主要介绍了()

A.江南的手工业技术

B.全国江河水道系统

C.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D.北方农业生产经验

二、材料解析题:(17题12分,18题12分,19题14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摘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全球通史》材料三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材料四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凤凰网》(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哪一制度?(2分)该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二指的是秦朝在地方推行的哪一制度?(2分)这一制度对国家的管理有何作用?(2分)

(3)材料三中“上从其计”后采取了什么措施削弱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2分)

(4)根据材料四分析,秦汉时期的治国措施对我国古代历史发展有何共同影响?(2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至武帝即位的70年间,当时国内政治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极为富足。除了像旱涝等自然灾害外,帝国……没有遭受重大的动乱。人民有充足的粮食供应,城乡的仓廪充实。国库中钱币和粮食溢出,在风雨中任其霉烂。……在这种丰饶稳定的总形势下,促使犯罪的因素很少。——摘编自《剑桥中国史》材料三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当时江南地区,不像北方那样战乱不休,社会比较安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1)材料一反映了秦朝实行的哪一政策?(2分)上述政策的实行对秦朝有何作用?(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初出现繁荣局面和政府实行的哪一政策有关?(2

分)汉初的这一繁荣局面被后世称为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2分)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我们今天的国家建设可以从中获得什么启示?(2分)

19.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正一步步向世界强国迈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材料二: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1)材料一中提到的“商君”是指谁?(1分)材料一中提到的推动秦国经济发展的措施是哪项?(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使土地制度发生变化的又是哪一项措施?(2分)

(2)材料二中的“魏主”迁都到哪里?(1分)列举两项“魏主”“移风易俗”的措施。(2分)这些措施有何作用?(2分)

(3)以上两位改革者都代表了哪个阶级的利益?(2分)

(4)纵观历史上这些改革,你能得到哪些启示?(2分)

三、探究题:(14分)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文化遗产异常丰富,自古就有许多优秀的思想文化。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精神,将古代文明第一次推到了思想文化的巅峰。到了秦汉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统一,开始加强思想方面的控制从而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1)“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精神”指的哪一思想文化局面?(2分)试举两位这一时期著名思想家。(2分)

(2)秦始皇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派思想?(2分)为了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又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3)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哪一建议加强思想控制?(2分)为了推行这一建议,他建立了哪一教育机构?(2分)

(4)综上所述,请你说说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分)

初一年级历史试卷答案

1-16 BACBC DDCDC BBBAB D

17.(1)分封制(2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加强对地方的控制。(2分)

(2)地方实行(建立)郡县制。(2分)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权力的控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分)

(3)颁布“推恩令”,削夺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2分)

(4)有利于国家统一(或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2分)

18.(1)统一货币(2分)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2分)

(2)休养生息政策(2分)文景之治(2分)

(3)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②江南自然条件优越;③南方社会比较安定;(答出两点给2分)影响:南方经济迅速发展,促进了海外贸易,南北趋向平衡,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2分)

19.(1)商鞅(1分)务耕织/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2分)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分)

(2)洛阳(1分)说汉话、穿汉服、通汉婚、改汉姓(答对两点得2分)促进民族融合,增强北魏实力(2分)

(3)代表了大地主阶级的利益(2分)

(4)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适时做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言之有理即可)(2分)

20.(1)百家争鸣(2分)孔子、老子、孟子、墨子、庄子……(答出两个得2分)

(2)法家学派(2分)焚书坑儒(2分)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兴办太学/建立太学(2分)

(4)思想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促进社会的进步;反之禁锢人民的思想会阻碍社会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2分)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考古发现中,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A.打制石器B.稻谷遗存C.人面鱼纹彩陶盆D.司母戊鼎 2.小明在某一博物馆参观时,看到了下面这个典型的文物《人面鱼纹彩陶盆》。以下结论不能从中获取的是() A.是半坡人使用的物品B.他们掌握了彩陶的制作技术 C.他们会捕鱼 D.他们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 3.传说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得众望。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这一传说反映的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行省制D.科举制 4.《左传》中记载: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司空(官名)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司徒(官名)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隶。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制度是 A.选举制B.禅让制C.分封制D.世袭制 5.西周时期青铜器工艺高超,以礼器鼎、簋为主,周王朝对礼器的使用规格还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这主要说明西周 A.青铜器制作流程复杂B.社会腐败现象很严重 C.社会等级的界限森严D.流行以礼器彰显财富 6.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争霸B.百家争鸣C.商鞅变法D.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7.既消除了岷江水患,又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为战国这一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的是 A.史禄B.李耳C.李悝D.李冰 8.下列属于老子思想的是 ①提出“仁”的学说②认为一切事物都存在对立面,能够相互转化

③要从正反方面思考问题④主张以柔克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七年级同学在排演历史剧《汉武帝》,其中有一场景是汉武帝与朝臣议事。请你指出下列场景设计中有历史知识错误的是 A.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候国 B.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C.商讨派谁出使西域 D.商议开凿灵渠 10.下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纪念银币。有关这次起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起义发生在公元前3世纪后期 B.起义的领导者是陈胜、吴广 C.起义军在大泽乡建立了“张楚”政权 D.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11.下图漫画反映的 A.周朝实行分封制B.秦始皇废除分封制 C.汉高祖分封诸侯王D.汉武帝实施推恩令 12.《汉书》记载:天下刚刚统一平定,百姓与贵族都很窘迫,皇帝出行都不能乘坐到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拉的马车,而高级将领与文官只能坐牛车出行了。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汉朝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A.实施“以德化民”的方略B.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C.征伐匈奴维护边境的安宁D.向全国军民征集马匹 13.下图是东汉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生产生活工具中,北京人使用的是 A.B.C.D. 2.余秋雨先生在《故乡》一文中写到:它以七千年前的稻作文明遗迹证明,这儿不仅是我的故乡,而且是中华民族的故乡。余秋雨先生的故乡是() A.半坡B.河姆渡C.大汶口D.北京 3.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因为贤德而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历史上把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B.世袭制C.禅让制D.投票制 4.图片中的两件文物出土于同一时期,该时期属于时间轴中 A.A B.B C.C D.D 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是() A.隶书B.金文C.小篆D.甲骨文 6.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B.王室得到霸主的支持而中兴 C.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D.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强 7.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课本剧,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小华: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B.小丽:出生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C.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D.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土地8.国家主席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他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道:“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主席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于() A.墨子B.孔子C.老子D.韩非 9.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场景:“芈月的姐姐在前往秦国途中生病了,芈月拿着药方去买药,结果没有人看得懂药方,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能看懂楚文的人,但是不敢配药给芈月,因为药材的剂量不对。”在秦统一后,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哪些可以解决芈月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 案) 一、选择题 1. 汉字"水"最早是像下面哪个图画的? 答案: B 2. 封建制度是指古代社会中的什么制度? - A. 社会主义制度 - B. 华夏文明制度 - C. 资本主义制度 - D. 地主阶级压迫农民的制度 答案: D 3. 下面哪项是中国古代官员的两种身份? - A. 民主和专制 - B. 贵族和平民 - C. 地主和农民

- D. 读书人和武士 答案: B 二、简答题 1. 请简要解释孔子的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答: 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政治和教育。他提 倡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强调君主治国、父子治家、夫妻治家、朋友治交等关系。他的思想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2. 请简要解释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答: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它起源于 隋朝,发展于唐朝,并一直延续到清朝。这个制度通过考试的方式 选拔出人才,使得社会地位较低的人有机会通过研究提升自己的社 会地位。科举考试包括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通过参加这些 考试并获得一定分数的人就可以成为官员。

三、论述题 请以不少于200字的篇幅,论述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对经济社会的重要性。 (请在此处撰写你的论述) 农业在古代中国的经济社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古代中国以农业为基础,农业发展对经济社会有以下几个重要影响。 首先,农业发展提供了人们的生活所需。在古代,农业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经济来源。农民们通过耕种土地、种植作物以及养殖牲畜为人们提供了食物、衣物和其他日常生活用品,满足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其次,农业发展推动了城市和社会的形成。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对农业生产的需求增加,农民纷纷涌向城市从事非农工作,城市也因此得到了发展。城市中的商业、手工业和其他非农行业的发展,使得社会经济更加多元化。

初一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含答案)

初一年级第一册历史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3分,共48分) 1.长沙市某校七年级(1)班学生想去参观距今约70万-20万年之间的某远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A.云南元谋 B. 北京周口店 C. 浙江河姆渡 D. 陕西半坡村 2. 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许多已知的史前历史信息均是从这些发现中获取的。下列考古发现的遗迹、遗址、实物等适合研究中国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A.北京人使用火的遗迹 B. 西周烧炭火的青铜器 C.战国铁农具 D. 汉代耕作石画像 3.“今大道既隐(消逝),天下为家(私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这一局面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 A.分封制 B.禅让制 C.王位世袭制 D.种姓制 4.下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楚国的位置应是() 5.商周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在当时我国西南地区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三星堆”文化。下列属于“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是()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立人像 D.毛公鼎 6.右图所示工程至今仍然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体现出我国古代 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该工程是()

A.长城 B.灵渠 C.郑国渠 D.都江堰 7.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 界”字样,这是以棋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发生 在( ) A.商纣和周武王之间 B.夏桀和商汤之间 C.秦二世和陈胜之间 D.项羽和刘邦之间 8.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 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 A.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B.加速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 9.“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歌中 提到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在汉朝时被称为() A.西洋 B.新疆C.大秦 D.西域 10.在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且对文化传播作用最为显著的是() A.指南针 B.印刷术C.造纸术 D.火药 11.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光武帝的措施的是() A.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 B.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12.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史学家班固评价这部著作:“其文直,其事核,不虚 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鲁迅先生称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著作是() A. 《论语》 B. 《史记》 C. 《资治通鉴》 D. 《后汉书》 13.从古至今我国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以下拥有以少胜多战争特点的战役是() ①官渡之战②巨鹿之战③赤壁之战④淝水之战⑤涿鹿之战 A.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④⑤ 14.魏晋以来,内迁少数民族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这表明() A.民族交融成果显著 B.民族纷争完全消失 C.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D.黄河流域适合游牧 15.圆周率日(3月14日)是一年一度的庆祝数学常数π的节日,这一天,很多人会怀念在圆 周率值计算上有过杰出贡献的( ) A.张仲景 B.祖冲之 C.贾思勰 D.宋应星 16.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该文献主要介绍了() A.江南的手工业技术 B.全国江河水道系统 C.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D.北方农业生产经验 二、材料解析题:(17题12分,18题12分,19题14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摘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的是 A. B.C.D. 2.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下列选项能作为这一结论直接证据的是A.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B.贾湖遗址出土的碳化稻粒 C.半坡遗址出土的纺轮D.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玉璧 3.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的故事。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 A.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B.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C.神话传说D.农耕文明 4.“汤作《汤誓》,讨伐夏桀,击败桀后把其流放到南巢……”材料记述了“汤”A.结束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的统治B.开启了“家天下”的时代 C.建立了周王朝D.开创了禅让制 5.下列表述与下图最相符的是 A.严格的等级界限消除B.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 C.青铜器成为百姓日常用品D.青铜器使用不分权力大小 6.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提出了“尊周室,攘夷狄”的口号。其目的是A.为齐国争霸提供借口B.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维护周天子的利益D.促进各诸侯国友好交往 7.商鞅变法内容中,使秦国“富起来”的是 A.鼓励耕织B.严明法度C.确立县制D.奖励军功 8.复旦大学校训出自中国某部典籍中的名句:“博闻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部典籍是() A.《韩非子》 B.《论语》C.《道德经》 D.《墨子》 9.2240年前秦朝的建立,中国历史实现了第一次大一统。从下面的漫画作品中,能够得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有

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 A.刀耕火种B.磨制石器C.人工取火D.使用火 2.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到高级往前发展的,这是一个客观规律。有几位同学将我国境内出现的几类原始人进行了先后排列。哪一位同学的排列符合这一规律() A.小明: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山顶洞人 B.小芯: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C.小华: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D.小丽: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3.我国古代流传着大量有关人类起源和古代先民事迹的神话与传说,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其中最著名的传说人物是 ①尧②黄帝③舜④炎帝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西周时期,举行仪式所用的舞队和鼎的数量都有严格规定,低等级的贵族使用了高规格的礼器或乐器,会被视为挑战等级秩序的“违礼”行为。这些规定 A.形成了禅让方式B.稳定了社会秩序C.实现了土地分封D.扩大了诸侯权力 5.历史悠久的汉字文明,是建立文化自信、推进文化繁荣的不竭源泉。2017年12月26日,基于其对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是() A.甲骨文B.《诗经》C.《论语》D.都江堰 6.推动春秋战国时期大变革、大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各国统治者纷纷实行变法改革B.商业活动逐渐活跃 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D.诸侯争霸局面出现 7.改革常常伴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下列能够获得奖励的人包括①勤于耕织的人②经商的人③战场立功的人④固守传统的贵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一位班主任在谈心得时说道:“班级管理如烹小鲜,应该无为而治,同时要强化德育教育,让学生懂得仁爱。”他的管理理念中蕴含着春秋战国时期哪些思想学派的主张?A.儒家法家B.道家兵家C.道家儒家D.墨家儒家 9.“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提到的“秦皇”在中国历史上的最大功绩是() A.统一文字B.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C.兴修灵渠D.修筑长城 10.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把夏桀、商纣、秦二世这三个历史人物归成一类,他们最突出的相似点有() ①重用人才 ②统治残暴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A.会建造房屋 B.会使用天然火C.会制造彩陶 D.会种植小麦 2.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和组约大学联合开展了一项DNA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你能从下面哪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 A.红山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3.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的故事。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 A.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B.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C.神话传说D.农耕文明 4.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这个制度是 A.分封制B.选举制C.禅让制D.世袭制 5.我们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一脉相承,有着很深的渊源。观察下图,有关于汉字的演进规律正确的是() A.逐步发展,越来越简单B.越来越繁琐,无法辨认 C.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没有关系D.甲骨文是从金文发展而来的 6.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弱肉强食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国家逐步走向统一D.适者生存 7.“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材料中,促使战国时期各国实行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B.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C.确立新政治经济秩序D.能够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8.随着精准扶贫攻坚战圆满结束,随后我们国家又致力于乡村振兴,为人民服务。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没有人民的支持就没有一切,以下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主张。A.墨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 9.易中天在《帝围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新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A.诸侯争霸B.王室衰微C.奢侈暴虐D.皇权至高无上 10.下列有关项羽的历史故事中,最具“正能量”、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是()A.鸿门宴B.破釜沉舟C.霸王别姬D.四面楚歌 11.构建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明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试卷类型:A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下图是考古工作者在元谋人遗址中发现的石器,其类型包括尖状器、刮削器和砍砸器,且尺寸较小。这说明元谋人() A.会制作打制石器B.知道使用保存火C.会制作磨制石器D.开始进行农业生产2.“传说尧不将位子传给他的儿子丹朱,而是咨询四岳,四岳推举品行高尚的舜,舜在经过层层考验后摄位行政。”材料反映的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私有制D.奴隶制 3.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商朝纣王在位约三十年,是与夏桀并称“桀纣”的典型暴君。下列属于他在位时期的“暴行”有() ①使用酷刑,残害人民②对外征伐,耗费国力 ③横征暴敛,广建宫室④亲信宦官,重用外戚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4.考古工作者从韩城市芮国遗址中发掘出一件周代青铜圆腹鼎。这件青铜器呈半球形,鼎口沿下饰有S形无目窃曲纹,腹部饰两周垂鳞纹,耳的外侧面饰有双阴线纹。这反映出周代青铜器() A.制作工艺高超B.制作工序凌乱C.种类多,数量大D.制作方法多样 5.甲骨卜辞通常都很简短,仅有几字到几十字,却记载了包括祭祀、征伐、田猎、农耕、畜牧、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许多方面的问题。这反映出()

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测试卷(附答案)

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测试卷(附答案) 期末考试历史测试卷5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75分) 1.隋朝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对该工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该工程是隋炀帝下令开凿的②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③该工程以洛阳为中心④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A.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 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因为它() ①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②有利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③有利于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 ④有利于稳定国家政局,加强中央集权 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3. 小明同学制作了两则读书摘要,请你判断与这些内容相关的皇帝是()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元世祖 4.从如图的图表中分析出与下列哪些事例无关() A.隋文帝的励精图治 B.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C.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D.唐玄宗时,进入鼎盛时期 5.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是() A. 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 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C. 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D. 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6.下列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 A. 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B. 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了唐朝 C. 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 D. 五代十国虽然政权并立,但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7. 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8.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人们为什么不以从军为荣? A.宋朝重武轻文B.宋朝重文轻武 C.从军死伤几率大D.从军收入低 9.下面是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并立局面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初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南水北调工程(如右图)东线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京杭大运河是哪个朝代修建的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清朝 2.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明君,他在位时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以下措施 哪些体现了他关注民生:①轻徭薄赋,让农民占有一定的土地②注意戒奢从简③ 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弊政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假如我们能穿越时空来到唐朝,不可能看到的画面是 4. 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和元。其中,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是 A.契丹族 B.女真族 C. 蒙古族 D.党项族 5. 历史探究学习中,同学们准备围绕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交流与碰撞的主题创办一期历史板报,收集的下列史料中不属于这一主题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岳飞抗金 D.郑成功收复台湾 6.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现象,下列与这种现象 无关的是 A.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 B.(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 C.苏湖熟,天下足。(宋代谚语) D.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7.中国古代行政制度不断变化。右图反映的是哪 一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A. 西周 B.秦朝

C.元朝 D.清朝 8. 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表现为 A.废除丞相,避免了君权相权矛盾 B.设锦衣卫、东西厂,开创了特务机构统治 C.八股取士,加强了思想文化统治 D.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9.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 履通衢文中描绘的是郑和船队远航的壮观景象。以下地区郑和船队没有到达过的是: A.东亚日本 B.东南亚和南亚 C.西亚红海沿岸 D.非洲东海岸 10.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对外交往频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以下内容能够反 映明朝经济发展的有①引进玉米、甘薯等作物②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盛产青花 瓷 ③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出现许多较大商业城市④在江南的丝织业中心出现机 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1.戚继光抗楼、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民族团结 B.反抗侵略 C.社会变革 D.和平交往 12.(在x疆)清军首先攻破库车,叛军逃往阿克苏、乌什。清军不战而下两城,继续追击叛军。大小和卓被当地首领擒杀。此次战役以后,清政府在这一地区设置了 A. 西域都护 B. 宣政院 C. 驻藏大臣 D. 伊犁将军 13.乾隆帝曾致信英王乔治三世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 物以通有无对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乾隆帝以天朝上国自居 B.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C.鸦片战争打破了此种局面 D.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优于英国 14.下面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商鞅的法家思想 B.秦始皇首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 1.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左图中的文物可用于研究() A.人类的起源B.阶级的形成C.国家的产生D.禅让的形成2. 下图的考古发现能佐证() A.雕刻技术问世B.家畜饲养出现C.原始农业兴起D.宗教信仰产生3. 据下图可知,半坡人() A.已会制作黑陶B.熟练掌握炼铜技术 C.使用成熟文字D.善于制作生活用具 4. “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材料讲述的是() A.炎帝B.黄帝C.舜D.禹 5. 房屋能够反映居民的生活状况,下图房屋能反映夏朝社会阶级分化情况的是()

A.B. C.D. 6.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材料叙述的是() A.商朝时部族争斗B.西周时诸侯纷争 C.春秋时王室衰微D.战国时诸侯争雄 7.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实行“仁政”。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说() A.形成了忠君守礼局面B.批判依法治国的思想 C.适应了统治阶级需要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8.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成多怨望者。”商鞅变法中直接导致这一结果的措施是() A.确立县制B.改革户籍 C.鼓励耕织 D.废除贵族世袭特权9. 下列最能表现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英雄气概的是() A.“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0. 小明同学去河南省南阳市的著名景点——“医圣祠”参观,他看到祠中陈列的代表性著作应是() A.《道德经》B.《论语》C.《史记》 D.《伤寒杂病论》11. 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和西汉实行盐铁专卖、统一铸造五铢钱,在本质上都是为了() A.加强中央集权B.促进经济发展 C.增强军事实力D.实现思想统一 12. 能统领下列史实的“大概念”是() ①秦灭六国②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③文景之治④推恩令 A.中华文明起源B.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C.思想文化繁荣D.政权分立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注意: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时,将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填在第卷相应的答案表格内或涂在答题卡上.将填空题的答案写在第卷相应的横线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第卷. 第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你认为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卷答案表中. 1.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A.满足了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实现了南水北调 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利于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 2.“赵州桥什么人儿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轧了一道沟 赵州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 这是河北民歌小放牛的歌词,它是根据当地民间传说编成的,并广泛流传到今天. 其实,赵州桥并不是鲁班修建的,它的设计和主持建造者是 A.祖冲之 B.贾思勰 C.僧一行 D.李春 3.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吐蕃赞普是 A.松赞干布 B.尺带珠丹 C.尺尊东赞 D.骨力斐罗 4.山东半岛海岸线曲折,有许多优良港口,下列隋唐时期的港口中不属此类的是 A.登州 B.泉州 C.莱州 D.成山(今威海市) 5.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6.你要查找五代的历史,需要阅读 A.资治通鉴 B.马可·波罗行纪 C.梦溪笔谈 D.贞观政要 7.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北宋时期的

A.山东 B.东京 C.杭州 D.四川 8.“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9.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B.直到明朝末年才被废除 C.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D.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10.生活在两宋之交,其词具有:“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用口语,清新自然”特点的是 A.苏轼 B.关汉卿 C.辛弃疾 D.李清照 11.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开始于 A.战国 B.北宋 C.南宋 D.明朝 12.岳飞受到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 A.他对皇帝忠心耿耿 B.他遭奸臣谋害 C.他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 D.他坚持抗金的正义斗争 13.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了哪个朝代的节日欢乐气氛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4.明太祖所设立的直属中央的三司中,分管民政和财政的是

2022年初一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2初一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1.在中国历,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消失。完毕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分裂局面,又一次实现全国统一的关键人物和时间是 ( ) A.581 年杨坚 B.605年隋文帝 C.589年杨坚 D.611年隋文帝 2.隋朝大水道,北起涿郡,南到余杭,它们分别是今日的 ( ) A.北京、上海 B.北京、杭州 C.天津、扬州 D.洛阳、杭州 3.隋炀帝开凿大水道的根本目的是 ( ) A.攻打陈朝 B.巡游享乐 C.稳固隋朝统治 D.攻打高丽 4.右图反映的大事在历起的重要作用,正确的选项是( ) A.加强北部边防 B.稳固隋朝统一 C.促进南北经济的沟通 D.便于隋炀帝南巡 5.以下表述中,最能反映隋朝历史特点的是 ( ) A.繁盛一时 B.完毕分裂实现统一 C.统治者昏庸无道 D.开凿大水道 6.隋朝灭亡和唐朝建立,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A.隋文帝唐太宗 B.隋炀帝唐太宗

C.隋炀帝唐高祖 D.隋文帝唐高祖 7.以下史实中,不属于唐太宗统治时发生的是 A.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进展生产 B.擅长用人,重视纳谏 C.进展科举制,设立州县学校 D.任用姚崇、宋璟为相 8.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雪》中“唐宗宋祖”。这里的“唐宗”统治时期,史称(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之 治 9.人们根本上确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由于 ( ) A.她是我国历女皇帝 B.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连续进展 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10.“2004年10月14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艺术表演家尚 长荣出演京剧 《贞观盛事》中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的角色应是? ( ) A、杜如晦 B.宋璟 C.魏征 D.房玄龄 11、杜甫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诗句,反映了唐朝的 哪方面?( )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含有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含有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当你看到“及第”“进土”“状元”“连中三元”这些词语时,你会想到以下哪种制度? 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2.秉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理念,并成就“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唐玄宗 C.唐太宗 D.宋太祖 3.下列生产工具中,发明于唐朝的是 ①②③④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 4. 吐蕃是我国藏族的祖先。唐朝时,唐蕃关系友好。历经了1200多年的唐会盟碑至今依然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以下人物中,为唐蕃和睦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A.鉴真 B.玄奘 C.文成公主 D.元昊 5.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即“五代”),按先后顺序排列这五个政权正确的是 A.后梁、后汉、后唐、后周、后晋 B.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C.后晋、后梁、后周、后汉、后唐 D.后周、后汉、后晋、后唐、后梁 6. 宋朝宰相赵普建议宋太祖削弱藩镇的权力,说:“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宋太祖为“制其钱谷”而设置的官职是

A.通判B.转运使 C.市舶使D.节度使 7.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宋夏之间“议和”的共同点 A.宋王朝都要交纳大量岁币 B.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的和平相处 8.宋朝时期,军费开支巨大达到财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人数最多时达到120多万,但在与辽、西夏等的争战中常常处于下风,这主要是因为 A.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B.辽、西夏等实力强大 C.宋朝的军事补给不力 D.宋朝的经济实力不济 9.明朝人文徵明在《满江红》词中感慨岳飞的遭遇:“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岳飞抗金胜利后达成澶渊之盟②宋高宗害怕自身统治受到威胁③秦桧以谋反罪杀害了岳飞④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广泛同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10.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在“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最能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11.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和元。其中,完成全国的统一,结束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的少数民族是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回族 D.蒙古族 12.元朝政府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对边疆地区加强管辖。下列机构与所管辖地区的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澎湖巡检司——台湾 B.北庭都元帅府——西域 C.宣政院——西藏 D.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新疆

2023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2023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温馨提示: 1、本学科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量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2、请你将姓名、准考证号等相关信息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3、请你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 码选出。本题共有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某同学在网上搜集了一组关于北京人生活的想象图,这组图片的创作依据是 A .历史照片 B .影视作品 C .考古发现 D .文献记载 2、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万古江河》这本书中讲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书中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A .天然火的运用 B .原始农业的兴起 C .群居生活出现 D .打制石器的使用 3、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了早期居民生活方式的不同。以下材料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4、梁启超先生说:“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渐化合以成 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据此,可以了解华夏民族的形成特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中华民族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B .华夏民族由一族演化而来生生不息 C .华夏族由多民族相互交流交融而成 D .华夏族是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 5、历史谱写着歌曲,歌曲承载着历史。“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歌曲中提到的“国家”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A .夏朝 B .商朝 C .殷朝 D .周朝 6、周天子分封诸侯时要举行授土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证,又规定受封者应狩猎 用火 ①打制石器 ②骨笛 ③干栏式房屋 ④半地穴式房屋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卷(带有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卷(带有答案)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0分) 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历代诗·陈》中有诗句“六朝至此灭,天下归杨坚。”此句描述的史实是 A.南北政权并立 B.江南政权更替 C.隋朝完成统一 D.隋朝经济发展 2.《旧唐书》记载隋末“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 A.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B.隋朝统治时间短暂 C.隋炀帝派人赴流求 D.黄巢领导农民起义 3.唐太宗重用的大臣中,李勣原是农民军将领,马周出身寒微,魏征曾是唐太宗政敌的下 属。这表明唐太宗 A.减省刑罚 B.虚心纳谏 C.减轻赋税 D.重视人才 4.唐朝民族关系和睦,周边各族的向心力大大增强。以下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 ②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③筒车等农业工具得到推广 ④日本派遣唐使来到唐朝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5.右侧文物反映出唐代 A.文学创作繁荣 B.商业贸易活跃 C.社会风气开放 D.科技领先世界 6.唐朝时,承担着沟通中外往来,传播文化使命的有 ①张骞 ②玄奘 ③鉴真 ④郑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右侧示意图说明了某一历史事件的影响。这一事件是 A.创立殿试制度 B.营建东都洛阳 C.安史之乱 D.唐朝灭亡 8.右侧地图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唐彩绘陶打马球女俑 唐朝经济遭到极大破 坏,尤其是北方地区 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①

初一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

初一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 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谁的思想() A .孔子 B .墨子 C .孟子 D .庄子 2.如图是中国象棋棋盘。传说象棋是舜的弟弟象发明的,所以叫“象棋”。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中国象棋最早应出现于 A .原始社会 B .西周 C .夏朝 D .商朝 3.“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远古人类中,较早种植粟并居住于黄河流域的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4.下列各项中属于西周时诸侯对周王所尽的义务的是 ①交纳贡赋 ②交纳租赋 ③派兵作战 ④服从命令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5.某公司准备制定严格的规章约束职员行为,这应用了“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主张 ( )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6.观察《战国形势图)),图中B 处是

A.秦国 B.楚国 C.燕国 D.齐国 7.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特别认识到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为政之要,唯在得人 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D.全其部落,顺其土俗 8.从西周实行分封制到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A.疆域拓展的需要 B.经济发展的需要 C.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D.奖励功臣的需要 9.作家余秋雨曾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的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着涓涓清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 A.大禹 B.商鞅 C.管仲 D.李冰10.以下不符合对“青铜文明”的表述的是()。 A.手工业中青铜铸造业工艺高超 B.农业、畜牧业发展 C.商业比较繁荣 D.农民是青铜文明的创造者 二、判断题 11.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国势由盛转衰。唐朝后期又爆发黄巾军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1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的云贵高原出现了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三星堆化”。 13.观察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 (1)图一是哪一处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分析这种建筑方式有什么好处?

历史初一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历史初一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以下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下表中.. 1.某同学利用暑假准备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A.陕西省B.北京市C.云南省D.浙江省 2.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有 ①稻②麦③黍④粟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3.歌曲龙的传人中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的中华民族所尊奉的“人文初祖”是A.黄帝B.尧舜C.大禹D.后羿 4.禹死后;他的儿子启是通过什么样的继承方式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的 A.禅让制 B.奴隶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5.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6.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 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行书 7.小明感冒了;到医院去看病;医生先看了小明的脸色;又听了他的胸部;然后问了一下他的感觉..请问;这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最早是谁总结出来的 A.张仲景 B.李时珍 C.华佗 D.扁鹊 8.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派别中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是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9.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C.称皇帝;实行郡县制 D.派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 10.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 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时;泽及后人..这里的“他”指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