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记者研究大纲
中外名记者研究PPT课件

2019/11/6
5
3 办报方针
张季鸾在主持《大公报》笔政后,先声夺人,提出著名 的“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四不主义办报方针。
2019/11/6
”不党“ 他说“不党云者,特声明本社对于中国各党阀派系,一切
无联带关系已耳。惟不党非中立之意,亦非敌视党系之谓,今 者土崩瓦解,国且不国,吾人安有立袖手之余地?而各党系皆 中国之人,吾人既不党,故原则上等视各党,纯以公民之地位 发表意见,此外无成见,无背景。凡其行为利于国者,吾人拥 护之;其害国者,纠弹之。勉附清议之末,以彰是非之公,区 区之愿,在于是矣”。
张季鸾办报方针来源:并非心血来潮,并非灵感骤涌,而是渊源有自, 思有所本的。
张季鸾为文坦承:“我们这班人,本来自由主义色彩很浓厚的。人不 隶党,报不求人,独立经营,久成习性。所以在天津、在上海之时,往往 与检查机关小有纠纷。”
2019/11/6
8
在具体的办报活动中,张季鸾始终坚持对时局进行尽可能公正、 客观的报道和评论。有几个事例可以说明这一点。
摄生之时,非跳掷决斗之日也。”“对于今后猛烈之外患 ,须先图避缓以为自卫”。
直到“七·七“卢沟桥事 变,日寇大肆侵犯华北,北方局势急转直下,民族危机日益深
重,《大公报》才改弦更张,发表了张季鸾撰写的社评:《艰苦牺牲的起点》,认为
事情的性质和时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力主坚决抵抗,全面抗战。提出了”我们要
6
“不卖”
他说“欲言论独立,贵经济自存,故吾人声明不以言论作交易。换言 之,不受一切带有政治性质之金钱补助,且不接受政治方面之入股投资是也 。是以吾人之言论,或不免囿于知识及感情,而断不为金钱所左右”。
“不私”
他说“本社同人,除愿忠于报纸所固有之职务外,井无私图。易言之, 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
试论《名记者研究》教学内容的拓展

等报 人近年也 有相关研究 著述 出现 。比如 中华 书局 就出版了一套 三种研究 “ 报人 时代 ” 的丛 书 , 张季 即《 鸾与 <大公报 >》 《 、 邵飘萍 与 <京报 >》 《 、 陈铭德 与 < 民报 >》 新 。这不仅 丰富 了新 闻史料 , 有利 于探 更 讨新 闻界人物成 长 的道路 以及 借 鉴他 们在 业 务 、 思 想 、 品等方面 的经验 。应该 说 , 作 吕一 民、 尹韵公 、 刘 海贵等学者 的研 究都 是 先从 过世 的 名人 写起 , 由远 及近。但 是新 中国成 立前后 的名记 者——特别 是忠 于 中国共产 党新 闻事业 的一 代代 名 记者 , 些 人 的 这 研究则相对 匮乏 , 这就 导致 在教 学 活动 中缺少 比较 适用的教材 , 且部分 教材 的 内容 已经 显得 比较 陈 并
可以说《 记者研究》 一课程是 要通过全 面介 名 这
绍名记者( 编辑 、 名 名评论员 等 ) 的新 闻言论与 活动 , 综合讲述各历 史 时期 新 闻名家 的新 闻 思想 、 闻 学 新 说, 从而展示 中国新 闻名家 的人 生经历 和新 闻贡献 , 并着力勾画 中国名 记者 与 中国社 会变迁 的关 系。可 以说 这是从历 史角度考 察名记者这一群 体在社会 发
展 中的地位 与作用 , 展示其人文精神 , 通过鉴古 知今 , 最终见贤思齐 , 培养 与造就更 多的名记 者 , 动新 闻 推 事业 的新 发展并从而促进社 会更大进步。 目 国内对于《 前 名记者研 究》 的教学 大体可 以分 为两类 。 类 是只讲授 中国名记者尤 其是 以新 中 国成 立 前后的名记者为主 。以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为例 , 他们 主要 是按照 中国新 闻事业 自身发展规 律作为历 史沿革 , 中选择优贡 献突 出的新 闻思 想家 、 闻言 从 新 论家 以及新 闻从 业者 作个 案分 析 , 研究 中国新 闻 传 播业历史人物 , 注重对新 闻界人 物作客 观公正 、 事 实
中国名记者研究大纲

《中国名记者研究》《中国名记者研究》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0220420中文名称:中国名记者研究英文名称:Studies on Chinese Famous Reporters适用专业:新闻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开课时间:第5学期总学时:36学时总学分:2学分二、课程简介中国名记者研究是新闻专业选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将对国内从近代开始一直到现在的一些著名记者进行详细的研究,对这些记者的不同侧面的关注,如他们的采访、写作、编辑、评论、办报策略、经营手段等。
通过系统学习和讲授,使同学们从他们身上得到启示。
该课程和中国新闻史的一些内容有较为密切的联系,所选择的名记者也是中国新闻史中涉及的记者,不过本课程的讲授和研究更为系统,更加集中。
三、相关课程的衔接预修课程(编号):《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编号:00210110)并修课程(编号):无特别要求四、教学的目的、要求与方法(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著名记者的新闻活动,理解中国著名记者的新闻思想和新闻观点,了解其新闻观点形成的历史背景。
通过分析中国著名记者的新闻作品,把握其不同的内涵、风格以及特点。
从中国著名记者的个案研究中,认识他们成功的新闻实践,认识他们在新闻事业发展历史上的地位以及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判定其个人价值,把握新闻记者成功的共性,认识新闻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
同时,通过对中国著名记者成功经验的剖析,使学生从他们的成功中汲取经验,进而指导学生的新闻实践。
(二)教学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正确认识中国著名记者的新闻活动,理解中国著名记者的新闻思想和新闻观点;正确剖析名记者成功的深刻社会原因;把握他们成功的内在规律;要求学生在课前查阅大量的资料,对所要讲的中国著名记者有所了解,在课堂上参与积极讨论并回答老师提出的思考题。
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与研究,从这些记者的工作实践中找出对自己今后工作有价值的成功经验。
中外名记者研究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050305)专业(本科)中外名记者研究考试大纲(课程代码1829)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二OO九年十月中外名记者研究自学考试大纲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中外名记者研究》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的考试课,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外部分名记者的生平、主要作品、主要事迹,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对学习新闻的自学考试的学生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中外名记者的经验和经历,都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
II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第一部分中国近现代名记者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部分学习,了解中国近现代名记者的主要事迹和经历二、课程内容王韬,杰出的政治思想家、热忱的爱国者、近代报刊及报刊政论的开拓者、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者。
创办《循环日报》,并自任主笔。
黄远生,记者生涯短暂,著述甚多,创造了通讯新闻文体,并成功地运用这种文体进行报道。
邵飘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声名显赫的记者。
创办《京报》,把毕生的心血献给了新闻事业。
他写的新闻文章,被传颂一时,他寄希望于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成为我国新闻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林白水,我国著名报刊事业家、政论家和新闻记者。
曾先后创办十余种报刊,是我国近代白话运动的先驱,蜚声报界的政论家。
戈公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记者中国新闻业史研究的拓荒者和我国早期新闻学教育工作者。
对我国从20 年代前后和30 年代初的新闻事业,从理论到实践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瞿秋白,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党报工作的先驱。
他曾编辑、主编、领导过《新社会》、《人道》、《向导》、《新青年》、《前锋》、《热血日报》、《布尔塞维克》、《红旗日报》、《实话》、《红色中华》等十几种革命报刊。
他还努力于组织新闻通讯社,并领导过中国新闻学研究会和中国左翼记者联盟。
他一生中在报刊中发表的著译文章近600 篇,约300 万字。
邹韬奋,以他的卓越才干和不知疲倦的奋斗精神在中国进步新闻事业中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谱写了中国新闻史的光辉一页,他注意总结自己的办报经验,在新闻和实践方面都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
浅议中国当代名记者研究的难点与对策

关 键 词 当代名记者 新 闻思想 研究方法
中 图 分 类 号 G 1 文献 标 识 码 A 20
’ eDi c l ndCo tr m e s e fCh n s ntm p r r mo sRe o t rRe e r h th f u a un e - a ur so i e eCo e o a yFa u p r e s a c i
Ke y wor o l mp r r a u e r r e d o o y e e r h me h d dsc n e o a y f mo sr po t 9年 , 泽 民 同 志 在 全 宣 传 部 长 会 议上 讲 话 太 “ 躁 ” 缺 少 大 抱 负 、 眼 光 、 表 于 一 些 小 事 、 利 、 江 浮 , 大 热 小 小 时 就 曾强 调 : 符 级 党 委 要 切 实 黾 视 宣 传 思 想 工 作 队伍 的 建 是 、 非 艾 丰 的 观 点 则 更 为 直 接 , 一 个 好 记 者 , 想 总 理 “ 小 “ 要 设 . 断 提 高 这 支 队伍 的 政 治 业 务水 平 , 力 培 养 一 批 全 面 想 的事 ”、他认 为 , 者 有 了个 任 务 , 是 报 道 , 是 解 释 , 不 努 记 一 二 掌握 建 设 有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 贯 中 四 、芙 实 际 的理 是 预 测 。 同 时 , 丰 还 有 新 闻 行 业 是 “ 说 ” 业 的 理 论 , 学 耳系 艾 五 行 即 最 说 公 迅 论家, 批坚持正确方向 、 入反映生活 、 到群众喜爱的名 一 深 受 要 “ 先 说 话 , 自己 不 甚 懂 的 事 情 的 话 , 开 晚 话 , 速 说 记 者 、 编样 、 主 持 人 ; 批 熟 悉 党 和 目 家 力’ 政 策 、 会 话 , 要 经 常 这 样 说话 。 这 些 具 有 时 代 气 息 的 新 鲜 观 点 , 名 名 一 针 社 还 ” 比 责任 感 强 、 通业 务诩I { 精 f 的 1 家 , 批 紧 跟 时 代 步 伐 、 f 版 一 热爱 起 黄 远 生 的 “ 能思 想 ” 疑 更 符 合 现 代 传 媒 的 规 律 、 具 町 四 无 更 祖 国 和人 民 、 术 水平 精 湛 的作 家 、 艺 艺术 . 。 然 而 时 至 今 口. 操 作 性 家 ” 不论 是 、 还 链 学 界 , 中 国 代 记 者 、 其 是 活 跃 在 新 界 对 尤 中 当 代 名 记 者 应 该 是 当 下 传 媒 业 中 的 楷 模 , 新 闻思 其 闻一 线 的 名 记 者 的 认 定 , m还 是很 难 形 成 共 识 。 恐 想应在相当的深度和广度 F 响同辈业者。 影 方 汉 奇 先 生 在 为 夏 林 根 主 编 的《 代 中 名 记 者 》 书 近 一 对 中吲 当 代 名 记 者 进 行 研 究 , 对 其 新 闻贡 献 的 肯 定 和 是 作 序 时 指 “ 史 是 由众 多 人物 扮 演 的 , 究 历 史 , 所 当然 尊 重 , 利 于推 动 其 新 闻思 想 的实 践 。对 于 其 他 新 闻J 作 者 历 研 理 有 -
中外名记者研究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050305)专业(本科)中外名记者研究考试大纲(课程代码 1829)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二○○九年十月中外名记者研究自学考试大纲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中外名记者研究》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的考试课,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外部分名记者的生平、主要作品、主要事迹,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对学习新闻的自学考试的学生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中外名记者的经验和经历,都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
II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第一部分中国近现代名记者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部分学习,了解中国近现代名记者的主要事迹和经历二、课程内容王韬,杰出的政治思想家、热忱的爱国者、近代报刊及报刊政论的开拓者、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者.创办《循环日报》,并自任主笔。
黄远生,记者生涯短暂,著述甚多,创造了通讯新闻文体,并成功地运用这种文体进行报道。
邵飘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声名显赫的记者。
创办《京报》,把毕生的心血献给了新闻事业。
他写的新闻文章,被传颂一时,他寄希望于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成为我国新闻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林白水,我国著名报刊事业家、政论家和新闻记者.曾先后创办十余种报刊,是我国近代白话运动的先驱,蜚声报界的政论家。
戈公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记者中国新闻业史研究的拓荒者和我国早期新闻学教育工作者。
对我国从20年代前后和30年代初的新闻事业,从理论到实践都做出了重要贡献.瞿秋白,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党报工作的先驱.他曾编辑、主编、领导过《新社会》、《人道》、《向导》、《新青年》、《前锋》、《热血日报》、《布尔塞维克》、《红旗日报》、《实话》、《红色中华》等十几种革命报刊。
他还努力于组织新闻通讯社,并领导过中国新闻学研究会和中国左翼记者联盟.他一生中在报刊中发表的著译文章近600篇,约300万字。
邹韬奋,以他的卓越才干和不知疲倦的奋斗精神在中国进步新闻事业中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谱写了中国新闻史的光辉一页,他注意总结自己的办报经验,在新闻和实践方面都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张季鸾,曾任《大公报》总编辑、总主笔,是一位著名的记者和报刊评论家。
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本科中国新闻传播史 大纲

中国新闻史课程大纲
第一讲绪论
第二讲中国古代的新闻舆论传播
第三讲外国人在华办报
第四讲国人办报的开始
第五讲记者职业演进及民国时期名记者的诞生
第六讲“五四”时期的思想启蒙与报刊宣传
第七讲中国民营报刊的发展上申报新闻报
第八讲中国民营报刊的发展中大公报
第九讲中国民营报刊的发展下生活、文艺类报刊的发展
第十讲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兴衰
第十一讲中国共产党党报的诞生及办报传统的形成
第十二讲解放后新闻界“左”的错误
第十三讲改革开放后新闻业的市场化改革及新闻本位回归
第十四讲当代新闻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操作理念、新技术挑战、新闻伦理法规第十五讲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及公共领域的重建
第十六讲港澳台新闻事业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第十七讲课程总结回答疑问布置考试。
《名记者传》教学大纲

《名记者传》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212105302课程名称:名记者传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适用专业:新闻学开课教研室:新闻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新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选修课,是所有新闻学专业学生的选修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兼具基础性和应用性特征。
教学目的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外名记者的生平经历和著作成就,尤其要重点掌握中外名记者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新闻业务方面的成功经验;第二,通过对中外名记者的探讨,培养学生新闻业务方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这门课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新闻从业技能,学会从社会、文化以及历史的视角来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掌握中外名记者的生平经历和著作成就,尤其要重点掌握中外名记者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新闻业务方面的成功经验,培养学生新闻业务方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其中以课堂讲授为主,研制电子教案和多媒体PPT课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本课程考核形式为考试,综合成绩构成为:期终成绩(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平时测验、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讲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黄远生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黄远生的生平和职业生涯;掌握黄远生的新闻思想;掌握黄远生的经典新闻作品采写的技巧。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掌握黄远生的新闻思想和黄远生的经典新闻作品采写的技巧。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黄远生的新闻思想。
教学难点是黄远生的经典新闻作品采写的技巧。
4.教学内容一、黄远生生平二、职业生涯三、新闻思想四、新闻作品赏析第二讲“永远立于大众立场”的新闻出版家——邹韬奋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邹韬奋的生平和职业生涯;掌握邹韬奋的新闻思想;掌握邹韬奋的经典新闻作品采写的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名记者研究》
《中国名记者研究》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0220420
中文名称:中国名记者研究
英文名称:Studies on Chinese Famous Reporters
适用专业:新闻学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开课时间:第5学期
总学时:36学时
总学分:2学分
二、课程简介
中国名记者研究是新闻专业选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将对国内从近代开始一直到现在的一些著名记者进行详细的研究,对这些记者的不同侧面的关注,如他们的采访、写作、编辑、评论、办报策略、经营手段等。
通过系统学习和讲授,使同学们从他们身上得到启示。
该课程和中国新闻史的一些内容有较为密切的联系,所选择的名记者也是中国新闻史中涉及的记者,不过本课程的讲授和研究更为系统,更加集中。
三、相关课程的衔接
预修课程(编号):《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编号:00210110)
并修课程(编号):无特别要求
四、教学的目的、要求与方法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著名记者的新闻活动,理解中国著名记者的新闻思想和新闻观点,了解其新闻观点形成的历史背景。
通过分析中国著名记者的新闻作品,把握其不同的内涵、风格以及特点。
从中国著名记者的个案研究中,认识他们成功的新闻实践,认识他们在新闻事业发展历史上的地位以及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判定其个人价值,把握新闻记者成功的共性,认识新闻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
同时,通过对中国著名记者成功经验的剖析,使学生从他们的成功中汲取经验,进而指导学生的新闻实践。
(二)教学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正确认识中国著名记者的新闻活动,理解中国著名记者的新闻思想和新闻观点;正确剖析名记者成功的深刻社会原因;把握他们成功的内在规律;要求学生在课前查阅大量的资料,对所要讲的中国著名记者有所了解,在课堂上参与积极讨论并回答老师提出的思考题。
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与研究,从这些记者的工作实践中找出对自己今后工作有价值的成功经验。
(三)教学方法
以课程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归纳法、讨论式等。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讲中国近代报刊开拓者——王韬(4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王韬创办《循环日报》的情况以及其报刊政论的特色、贡献;王韬的经历对其办报有何影响。
教学要求:掌握王韬和《循环日报》的改良宣传、王韬的报刊政论等内容,理解解王韬的报刊思想;掌握王韬的办报主张和目的。
1、王韬简介
2、王韬坎坷经历
3、王韬和《循环日报》的改良宣传
4、王韬的报刊政论
5、办报目的:为变法图强
6、评价与启发
第二讲报刊活动家和新闻理论家梁启超(4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掌握梁启超对报刊功能、办报原则、宣传方法以及关于报刊文体和新闻业务方面的论述。
教学要求:掌握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掌握梁启超对报刊功能、办报原则、宣传方法以及关于报刊文体和新闻业务方面的论述、理解梁启超的舆论观。
1、梁启超简介
2、叱咤风云的办报活动
3、梁启超超群拔俗的新闻思想
4、局限与经验教训
第三讲“报界奇才”黄远生(4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黄远生的新闻通讯及其特色;黄远生的政治倾向对其记者工作的影响。
教学要求:重点掌握黄远生的新闻通讯及其特色;把握黄远生闪光记者之路以及其政治态度对个人的深刻影响。
1、封建书香门第的“判逆者”
2、短暂而闪光的记者之路
3、新闻通讯文体的开拓者
4、反封建的斗士被“黑幕”吞噬
5、对黄远生的评价
第四讲“铁肩辣手”邵飘萍(4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邵飘萍新闻采写经验;邵飘萍身份的三次认证。
教学要求:重点把握邵飘萍新闻采写经验;一般掌握邵氏的新闻改革和新闻学研究。
1、立志新闻救国
2、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邵飘萍的报刊活动
3、邵氏的新闻改革和新闻学研究
4、以身殉报
5、邵氏身份的三次认证
6、简评
第五讲永远站在大众立场的著名记者邹韬奋(4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邹韬奋的报刊活动及其新闻思想;邹韬奋新闻思想的转变及其转变的思想基础。
教学要求:掌握邹韬奋的报刊活动及其新闻思想,理解邹韬奋新闻思想形成的社会动因,深
刻理解邹韬奋在办报中体现出来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掌握邹韬奋的读者观;
1、韬奋家世
2、韬奋的报刊活动
3、韬奋报刊宣传倾向四次转变
4、韬奋的新闻思想
5、简评
第六讲记者的楷模范长江(4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范长江西北采访的经过、范长江的采访作风以及范长江新闻通讯的特色;范长江的不同寻常的经历对其工作实践的影响。
教学要求:掌握范长江西北采访的经过、范长江的采访作风以及范长江新闻通讯的特色;了解范长江的不同寻常的经历,并分析其经历对其工作实践的影响。
1、不同寻常的经历
2、范长江的西北通讯
3、范长江给我们的启示
第七讲未带地图的旅人萧乾(4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萧乾特写的特色;“未带地图的旅人”的新闻实践活动与文学创作如何统一的。
教学要求:掌握萧乾特写的特色;了解萧乾在二战期间的采访活动及其“未带地图”、转战南北的新闻实践活动所体现出来的记者的工作作风。
1、学生萧乾
2、记者萧乾
3、萧乾的痛苦经历
4、萧乾特写特色
第八讲人民新闻家邓拓(4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邓拓的新闻思想以及其从事新闻工作的特点和作风;邓拓成长为伟大报人的历程以及社会历史原因。
教学要求:掌握邓拓的新闻思想以及其从事新闻工作的特点和作风;掌握邓拓不同时期的新闻工作重点,理解其成长为伟大报人的历程。
1、人物简介
2、人民新闻家的新闻之路
3、文革中的邓拓
第九讲情系人民的杰出新闻记者——穆青(4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穆青的新闻思想以及穆青新闻通讯的特色;如何理解并把握穆青的真诚呼唤“勿忘人民”所体现出来的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要求:深刻理解并把握穆青的真诚呼唤“勿忘人民”所体现出来的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重点掌握穆青的新闻思想以及穆青新闻通讯的特色;掌握穆青对于新闻工作的论述,并联系实际分析这些论述的实践意义。
1、一位忠于职守的记者
2、穆青谈新闻工作
3、穆青的人民情结
4、穆青人物通讯的特色
六、作业
本课程将结合所讲授的中国著名记者,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思考,在课堂上讨论。
除此之外,请每位同学在一学期内集中精力、深入细致的研究一位名记者的某一个方面,并写成课程论文,列出参考文献。
七、课程考核
本课程通过平时考核、期中考查、期末开卷考查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学习效果,评定学生的综合成绩。
综合成绩=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
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分别占15%、15%、7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一)建议教材
《中国名记者传略与名篇赏析》,本社编,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二)主要参考资料
1、《中国新闻事业通史》1-3卷,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1999年版。
2、《中国著名记者传略与名篇赏析》,本社编,新华出版社,2003年4月版。
3、《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胡太春著,山西教育出版社,1987年7月版。
4、《中国百年报人之路》(1815-1949),曾宪明著,远方出版社,2003年6月版。
5、《新闻界人物》系列,新闻界人物编委会编,新华出版社,1984年8月版。
6、《当代名记者》,彭正普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11月版。
7、《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研究资料》、《当代传播》、《新闻大学》等杂志(报纸)刊登的与所讲授的名记者有关的文章。
8、各位名记者传记和相关研究。
执笔人:陶喜红教研室:新闻学院(部)教学主任审核签名:高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