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一课时说课稿(公开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一课时说课稿(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1870年法国诺曼底号轮船遇难事件为背景,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灾难面前,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指挥乘客和船员脱险,而自己却因坚守职责而牺牲的感人事迹。
本文语言简洁优美,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教学本课,旨在让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懂得做人的职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够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但对于文中一些专业术语和详细情节,还需要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于船长的品质和责任感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深化。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船长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增强责任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品质。
2.难点:理解文中一些专业术语和详细情节,引导学生体会船长的品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描绘的场景。
2.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船长的品质。
3.采用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责任的认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轮船遇难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懂的字词,并在小组内交流探讨。
3.课堂讲解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船长的品质。
4.情感体验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跟随朗读,体会课文的情感。
5.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船长在灾难面前为什么能够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指挥乘客和船员脱险?引导学生从船长的品质角度进行分析。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23“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一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的课文。
这篇课文以1912年发生的“诺曼底号”撞船事故为背景,讲述了船长哈尔威在事故中英勇救人的感人事迹。
课文通过哈尔威船长的言行,展现了他的勇敢、智慧和责任心,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宝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有一定的把握。
但在理解文中细节、感受人物情感以及领悟文章主旨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提取有用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哈尔威船长的勇敢、智慧和责任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2.难点:感受哈尔威船长的勇敢、智慧和责任心,领悟文章主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场景;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采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的英勇事迹,培养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诺曼底号”撞船事故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2.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提取有用信息,了解事故经过;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哈尔威船长的言行,感受他的勇敢、智慧和责任心;4.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哈尔威船长的敬佩之情;5.朗读展示: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6.总结提升: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主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诺曼底号遇难记人物:哈尔威船长事件:撞船事故品质:勇敢、智慧、责任心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2.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能否把握人物形象;3.学生对哈尔威船长的感悟,是否能够感受他的勇敢、智慧和责任心;4.学生朗读展示的表现,是否能够体会人物情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一篇描述海难事故的叙事文章。
文章记叙了“诺曼底”号轮船在航行中不幸触礁,沉没的过程,以及哈尔威船长在生死关头,镇定自若,指挥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的感人故事,赞扬了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坚定的意志和高度的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些阅读理解的方法,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但是对于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子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同时,学生对于船长的勇敢和责任感还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培养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子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船长的勇敢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子的意思。
2.教学难点:理解船长的勇敢和责任感,以及课文中的情感描写。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诺曼底号”号轮船触礁沉没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精讲细读:引导学生通过问题驱动法,深入理解课文,理解船长的勇敢和责任感。
4.情感体验:通过情境教学法和情感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船长的勇敢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5.课堂小结:对本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诺曼底号遇难记》哈尔威船长勇敢责任感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作业批改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对重点词汇和句子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

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23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讲述了1870年法国诺曼底号船遇险时,哈尔威船长为了乘客和船员的生命安全,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最后与轮船一同沉入大海的感人事迹。
课文通过描绘哈尔威船长的英勇形象,展现了主人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品质,同时也体现了生命至上的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但在细节把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把握以及写作手法等方面还需加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本课中所涉及的海洋知识、船舶知识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需要在教学中加以补充和拓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理解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阅读理解、写作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树立生命至上的观念,培养勇敢面对困难的勇气。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哈尔威船长的英雄事迹,感受其崇高品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心理活动和英勇行为,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启发引导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轮船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轮船,激发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知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形象。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哈尔威船长的英勇行为和崇高品质。
4.讲解课文: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哈尔威船长的勇敢和无私,树立生命至上的观念。
6.拓展延伸:讲解有关海洋知识、船舶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四年级语文下册-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部编版)含2个课时

四年级语文下册-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部编版)第一课时一、说教材本单元以"人物品质"为主题,需要学生掌握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
本课为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是法国作家雨果创作的短篇小说,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猛烈撞击即将沉没之际,镇定自若地指挥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随着客轮一起沉入大海的感人故事,歌颂了他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本篇课文有详有略、详略分明,运用了大量的人物语言描写和环境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充分展示了人物的高尚品质。
本文讲述的故事惊心动魄、感人至深,很受学生的喜欢。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是通过文中哈尔威船长指挥救援的具体表现,体会船长舍己救人、视死如归、镇定自若、忠于职守的高贵精神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1.借助形声字的特点、通过语境识字、字源字理识字等方式,认识"弥、脉"等13个生字,会写"伦、腹"等15个字,会写"行驶、凌晨"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能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言行的语句,说出从中感受到他什么品质。
4.能结合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试着说说自己对生命的体会。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整篇文章有一定量的环境描写,把环境描写和语言描写结合起来理解整篇文章的人物形象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难点:这是一篇外国小说,对于没有阅读量的四年级的农村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他们能找出文中的语言描写,但要根据语言体会其中的人物品质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四、说学情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理解故事的情节不成问题,但是否真正能感受到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伟大情操呢?为此,我们根据学生具有对船长品质的情感认同,但苦于没有危急时刻的生活体验而难以真正理解船长的行为的特点,选择时机适量运用多媒体手段来适应学生特点,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第【1】篇〗《“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设计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诺曼底”号遇难记》。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从以下八个方面展开的。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危机时刻第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讲读课文。
文章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
主人公哈尔威船长在一次猝然而至的海难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以身殉职的事。
“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力”,文章感人肺腑。
依据本课的自身特点及它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2、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重点词句的研读,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3)、了解文章抓住场面描写和人物语言动作叙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灾难的可怕,领会哈尔威船长在海难发生的危急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哈尔威船长为什么会选择和轮船一起沉入大海。
二、说学情学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我所授课的班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底子薄,基础差,本文文字浅显,通俗易懂,情节引人入胜,课堂上通过激趣引导是可以保持住这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
1、故事导入。
2、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
三、说教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新课程标准,我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富有个性化的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
依据目标自学,点拨训练”的要求,结合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和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对学情的预测,该课的设计体现出以下特色。
自读质疑→自读感悟→合作交流→悟中积累。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公开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一篇描写海上遇难事件的文章,通过讲述诺曼底号船在遇到冰山后的紧急情况,以及船长哈尔威的英勇事迹,展现了哈尔威临危不惧、坚定果断的品质。
文章语言生动,情节紧凑,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篇文章属于阅读理解类文本,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从中感受到哈尔威船长的英勇品质,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文章难度适中,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文章内容。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子和词汇,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对于英雄人物具有很强的崇拜心理,容易受到文章中主人公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过程,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哈尔威船长的英勇品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理解哈尔威船长的英勇事迹。
2.教学难点:对于文章中一些复杂句子和词汇的理解,以及如何将哈尔威船长的品质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阅读理解、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视觉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老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文章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1870年法国诺曼底号轮船在海上遇难,哈尔威船长在面对灾难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最后与轮船一同沉入海底的感人故事。
这篇课文体现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临危不惧的精神品质,对于我们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态度,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他们在情感态度方面可能还没有完全形成,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品质,进而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临危不惧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品质,并将这种精神品质运用到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轮船的照片,引导学生谈论对轮船的了解,进而引入本课《“诺曼底号”遇难记》。
2.自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情况,同时感受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品质。
4.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哈尔威船长精神的理解,以及如何将这种精神品质运用到生活中。
5.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想象自己处在哈尔威船长的位置上,会如何选择和应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
人们都说“教材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不论我们何时去欣赏它,它都散发清香,让人回味”。
因此让我们在研读中提升,在交流中进步。
今天我要说的课文题目是《“诺曼底”号遇难记》。
(一)、教材分析:
《“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叙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时,镇定自若,指挥60名船员、乘客安然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的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小说按“遇险----救援-----殉职”的思路展开故事情节,“遇险”是起因,“殉职”是结局,着力描写的是哈尔威船长怎样镇定自若地指挥人们乘救生艇脱险,表现了船长高尚的“忘我”精神,整篇文章结构完整,重点突出。
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就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二)、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唤起学生对船长的敬佩之情,学习船长的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能力目标: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把握船长的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段落、句子,体会哈尔威船长崇高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运用对比方法,揭示人物品质。
(三)、教法设计:
学生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有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的主要教法是“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以读促悟,理解感悟哈尔威船长的伟大精神和人性美。
(四)、学法指导: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五)、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分析,我设计了“欣赏视频,导入课题”-----“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探究,感悟船长的品质”----“想象感人画面,深化文章的主题”----“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的教学思路。
(一)欣赏视频,导入课题
观看电影中轮船启航片段,欣赏大海和轮船的美丽以及轮船从港口出发时的壮观景象。
(通过直观性情景,在学生视觉上和心灵上给以震撼,激发学生对美好人生的憧憬。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自由读课文前,提出自读要求:
(在学生自由读的基础上,有意识的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要素。
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复述课文的部分内容。
)
(三)质疑探究,感悟船长的品质:
1、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寻根问底的兴趣。
2、合作探究,感悟形象:让质疑引领学生一步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发表和坚持自已的意见,做学习的主人。
探究一:在你眼中哈尔威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表现看出来的?
探究二:船被撞以后,乘客们是什么表现?写乘客的表现对哈尔威船长起什么作用?
探究三:文章中有两个“谜”,请大家来共同揭开谜底。
谜一:哈尔威船长说:“必须把60 人救出去。
”文章指出:“实际上一共有61 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长真的把自己忘了吗?
谜二: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哈尔威船长在沉没之前,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吗?(设计意图):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指挥有方、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探究四:换位思考吐真情: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被救的船员,你想对你的老船长说点什么? 如果你是被救的乘客你想对哈尔威船长说点什么? 如果你是被救乘客的家属你想对哈尔威船长说点什么? )(设计意图):使学生回归文本,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在创设的角色中,畅说感受,升华情感。
3、教师播放电影中沉船时惊慌片段,创设情景,想象当时的场面,再要求学生齐声朗读课本上相关的语段,感受当时紧张、混乱的状况。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哈尔威船长和洛克机械师奥克勒福大副以及全船人的对话,体会船长镇定自若、大义凛然的形象。
让学生配乐朗读哈尔威船长的沉入大海的场面描写,让哈尔威船长的精神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设计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促使学生理解课文阅读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思索、读中碰撞、读中顿悟,达到以读促解,以解助读的目的。
(五)想象感人画面,深化文章的主题:
教师总结:“成就一个英雄的“权利”人人都有,关键在于你是否“运用”这个“权利”,在灾难面前,在生死存亡关头,能够克服恐惧、镇定自若、为别人考虑的人都可以称得上是英雄。
”通过教师语言的魅力激起学生心底最深刻的感受。
(探究五、拓展延伸: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中没有体现?)播放汶川地震的图片,老师进行有感情的渲染,(设计意图)让学生走出文本,融入生活,使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把课本上抽象的理论转变成生动形象的情感体验。
使情感得到升华。
学生至此受到了心灵的震撼,船长的形象也更为高大、鲜明。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作业设计3、人生就像一只在大海上航行的帆船,要想到达成功的彼岸,课文给我们哪些启示?)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就是要告诉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并
不一定就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关乎生命的重大事件,但我们照样可以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去体现自己的那种正义感和英雄感,在自己的平凡的生活中去履行真正的做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