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膛出口烟气温度信号软测量研究

合集下载

火电厂锅炉控制系统软测量技术研究

火电厂锅炉控制系统软测量技术研究

火电厂锅炉控制系统软测量技术研究火电厂作为能源发电的主要产业之一,其锅炉控制系统的精准度和稳定性对于电网稳定运行和能源供应至关重要。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锅炉控制系统软测量技术的出现,为提高锅炉控制精度和稳定性提供了新途径。

本文将重点探讨火电厂锅炉控制系统软测量技术的研究。

一、软测量技术概述软测量技术是指根据已知过程变量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根据数学模型对未知变量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

利用软测量技术,我们可以更为直观地了解元件的电气、机械、物理等性能特征,从而对整个元件进行综合分析、优化设计。

在火电厂锅炉控制系统中,我们可以运用软测量技术来监测压力、温度、流量、水位等各项指标,从而更好地控制系统的运行。

二、火电厂锅炉控制系统软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锅炉控制系统软测量技术的研究已经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按照测量方法的不同,软测量技术主要分为基于模型的软测量技术和基于统计的软测量技术两种类型。

其中基于模型的软测量技术需要事先建立一个精准的物理模型,从而实现对锅炉控制系统各项指标的精准控制。

而基于统计的软测量技术则可以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来对数据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预测,从而实现对火电厂锅炉控制系统的有效控制。

据了解,目前国内锅炉控制系统软测量技术的研究分为两类:传统的模型建立式软测量技术和基于神经网络的软测量技术。

传统的模型建立式软测量技术是指利用传统的数学建模方法建立锅炉控制系统各项指标与输入信号之间的数学模型,从而实现对系统的实时监控和控制。

而基于神经网络的软测量技术则是通过神经网络层层分析和学习火电厂锅炉控制系统的特征,从而实现对多元指标的综合测量和控制。

三、锅炉控制系统软测量技术在火电厂的应用实践在火电厂实际应用中,锅炉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直接影响到电网的稳定运行和能源供应。

因此,如何利用软测量技术提高锅炉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准控制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软测量技术对火电厂锅炉控制系统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

大型电站锅炉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实时测量方法

大型电站锅炉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实时测量方法

大型电站锅炉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实时测量方法
王智微;吴文祥;李虹锐
【期刊名称】《热力发电》
【年(卷),期】2016(045)009
【摘要】为了实现炉膛出口烟气温度的实时准确测量,指导机组安全经济运行,在比较目前常用的几种炉膛出口烟气温度测量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在锅炉炉膛出口和水平烟遗加装特殊热电偶,对炉膛出口多截面多位置的烟气温度进行了实时测量,并对因周围低温受热面引起的“冷壁辐射”测量值偏差进行了修正;同时,利用对流受热面的进口烟气温度分布和出口汽温分布之间的关系,对末级再热器入口的烟气温度分布进行了初步计算.测量和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时测量锅炉炉膛出口烟气温度,测量准确度较高,一方面实现了炉膛出口沿宽度方向的烟气温度分布的实时计算;另一方面可以辅助监控锅炉的燃烧情况,指导锅炉进行燃烧调整,防止炉膛出口烟气温度过高和烟气温度偏差引起的受热面结焦、堆渣、超温爆管等事故.
【总页数】7页(P74-80)
【作者】王智微;吴文祥;李虹锐
【作者单位】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32;华能汕头电厂,广东汕头515000;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229.2
【相关文献】
1.大型电站锅炉炉膛出口气流速度偏差的形成 [J], 屈卫东;李建刚;杨义波;郭朝令
2.SOFA对炉膛出口烟气温度的影响研究 [J], 王春昌;陈国辉
3.燃煤机组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分析 [J], 李丽萍;张莹
4.燃煤机组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分析 [J], 李丽萍;张莹
5.炉膛烟气温度声学测量方法的研究与进展 [J], 沈国清;安连锁;姜根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锅炉炉膛烟气测温重要性例证

锅炉炉膛烟气测温重要性例证

锅炉炉膛烟气测温重要性例证摘要:火电厂锅炉燃烧调整对锅炉安全、经济运行十分关键,而表征炉膛燃烧和换热工况的最重要参数是炉膛火焰(烟气)温度分布,特别是炉膛出口烟气温度。

半个世纪以来,炉膛烟气在线测温技术久攻不克,成为工程设计和技术标准中的空白,以致造成锅炉运行中过热器结焦、掉焦、管壁超温、水冷壁单侧磨损、结焦、火焰中心偏高或偏低、以及效率降低等一系列问题。

本专集用真实事例从反面的教训来说明装设炉膛烟气测温的重要性,以期引起关注。

值得可喜的是,当今,PyroMetrix声波测温系统已经突破了这方面的技术难点,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大批火电厂锅炉上。

编者认为在我国火电厂锅炉上推广应用这项技术和系统必将对我国火电厂锅炉安全运行和节能减排产生深远影响。

侯子良2010.10.1目录(1)某1000MW机组炉膛出口烟温高,造成严重掉焦停炉事故(2)炉膛出口烟温高、左右偏差大,导致屏过超温停炉(3)煤质多变,不监测炉膛烟温,影响锅炉安全运行(4)无炉膛烟温监视,燃烧偏斜,造成炉膛一侧水冷壁结焦或磨损(5)炉膛出口烟温非正常升高,汽温失控,打闸停机(6)某电厂掺烧无烟煤,炉膛出口烟温高,效率大幅降低某1000MW机组炉膛出口烟温高,造成严重掉焦停炉事故某电厂2台1000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投运以后多次出现低负荷期间炉膛掉焦现象,严重时,在集控室都有明显震感。

××年7月21日夜间,7号锅炉发生严重掉焦,将炉底的事故放渣门撑开,造成炉底水封失去,被迫事故停炉,严重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为此,集团公司下达了一个重点科研项目委托相关电力研究院进行试验研究。

该锅炉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为中等结渣倾向和中等灰污染特性燃料,并且校核煤种的结焦和灰粘污倾向高于设计煤种(如表1)为了防止屏过和对流受热面结焦,按照相关规范,运行中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应保持不高于下列温度(无在线连续测量炉膛烟气温度仪表):1. t < DT-50 = 1200-50 = 1150°C2. t < ST-150 = 1290-150 = 1140°C但是,研究院在用试验仪器实测期间,炉膛出口中间部位烟气温度经常在1200-1350°C间波动,明显高于规范要求数值,终于找出了该厂1000MW机组锅炉根本原因。

炉膛出口烟气测温装置的分析与比较

炉膛出口烟气测温装置的分析与比较

炉膛出口烟气测温装置的分析与比较摘要:对于火电厂来讲,锅炉安全与整个火电厂的正常运行具有内在的联系,其中关键应当落实于烟气测温。

通过运用烟气测温的方式,就能测出炉膛出口在各个时间段的烟气温度,据此得出相应的参数。

具体而言,火电厂应当把烟气测温的装置安装于炉膛出口的位置上,进而实现了全过程的温度测定。

由此可见,烟气测温装置适合用来测定炉膛出口的实时性温度,据此实现精确的比较分析。

关键词:炉膛出口;烟气测温装置;比较分析近些年以来,火电厂的整体规模正在迅速扩大,火电厂如果要实现正常运行,那么不能缺少烟气测温装置作为辅助。

相比于传统装置,建立于声波测温或者红外测温之上的烟气测温装置具备独特的技术优势,因此有助于节省测温成本[1]。

同时,烟气测温的方式也适合运用于连续性与长期性的炉膛测温,针对炉膛出口在各个时间段的温度都能进行精确测定,确保符合测温精确性的基本要求。

一、烟气测温装置现存的运行状况从目前的现状来看,火电厂锅炉应当属于关键的装置,对于锅炉应当可以保证正常运行。

因此可见,炉膛出口是否具备适当的烟气温度,直接关系着整体上的锅炉运转。

如果有必要开展燃烧调整试验,关键应当落实于参数监测[2]。

实际上,炉膛出口的部位是否符合特定的烟气温度,决定了火焰燃烧的真实状况。

现阶段很多火电厂正在尝试在线性的炉膛烟气测温,然而截至目前仍然表现为如下的运行缺陷:首先,炉膛出口的部位具有很高的烟气温度。

受到较高烟气温度带来的影响,炉膛很有可能掉渣或者结焦。

在火焰偏斜的状态下,水冷壁就会受到结焦或者磨损等不良的影响。

在情况严重时,蒸汽温度就会变得更高,甚至引发了管壁超温的现象。

其次,在启动过程中,炉膛出口呈现了过快的烟气升温状态,对于再热器进行了过快的燃烧。

因此可见,再热器本身具有相对较快的燃烧速度,与之相应的高温蠕变也会由此而产生[3]。

严重的情况下,就会突然出现管道爆裂的故障。

第三,烟气升温的速度过快,炉膛温度整体上就可能出现失控,进而被迫停机。

锅炉炉膛出口烟温偏差的试验及治理方案

锅炉炉膛出口烟温偏差的试验及治理方案
丁 明青 , 宁

全, 何 兰华 , 丛 德 聚
( 中 电投 吉 电股份 浑 江发 电公 司 , 吉 林 白山 1 3 4 3 0 2 )
要: 四 角切 圆燃 烧方 式是 目前 火 力发 电企 业应 用最 广 、 最成 熟的煤 粉燃 烧 方式 。 但 这 种燃 烧方 式 的 问题 主要 表现 在锅
用。
1 6 0 0 MW锅炉设备概况
有一 型号 为H G 一 2 0 0 8 / 1 8 . 2 一 H M 3 型亚 临界 、 一次 中 间再 热控 制 循 环 固态 排渣 汽 包 炉 。炉膛 截 面 为 2 0 1 9 3 × 2 0 0 5 2
m m, 设计 煤种为元宝山露天矿褐煤 , 燃用设计煤质时 , 锅 炉最 大 连续 出力 ( B MC R )和 额定 出力 分 别 为2 0 0 8 t / h 和1
国 内外 的大 容 量 电 站锅 炉 采 用 四角 切 圆燃 烧 方 式 较 三个高度 , 并且对每一个 高度进行偏差实验。 从i个 不同 多, 这种燃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每个燃烧器本身不会产生 的 高度 对后 屏 过 热器 后 和屏 式 再热 器 前 A 与B 两 侧 的 烟气 强烈的扰动 , 而是借助于邻角燃烧器气流的惯性力使炉内 温度进行测量并做出科学的计算分析 , 从 中得出烟气进入
烧 的烟气经过受热面后进行除尘操作 , 最终排人大气中。 旋转 的同时 , 要考虑对炉内煤粉燃烧的影响。 该锅炉于 1 9 9 8 年投入使用至今 , 过热器和再热器A、 B ①改造原则 。炉 内气流 的初始旋转动量流率矩越大 , 两侧 出口蒸汽的温度存在一定的偏差 , 这些都给过热器和 炉膛 出口处残留的物质旋转范 围也会随之加剧。所 以, 降 再热器 的安全 、 稳定 和经济运行埋下 隐患 : 从过热器角度 低炉内气流的初始旋转动量流率矩能够 降低炉膛 出口的 分析 , 因为汽温偏差从而导致减温水流量产生偏差 , B 侧比 残余旋转 , 以达到降低烟温偏差的 目的。 针对 已经投人使 A 侧 要 高 于2 0 ~ 3 0 t , h ,这 一高 差 影 响着 减 温水 调节 气 温 的 用中锅炉 , 利用部分燃烧器反切配风的操作 系统能够有效 功能 ; 再热器层面来看 , 气温 的偏差会 直接导致再热器的 的减少烟气 的旋转动量 ,从而减少炉膛出 口处残余旋转。

窑炉温度检测中的软测量综述

窑炉温度检测中的软测量综述

窑炉温度检测中的软测量综述
王卓;滕召胜;唐秉湘;温和;易霞
【期刊名称】《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年(卷),期】2006(25)4
【摘要】高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与炉温密切相关,炉温在线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温度高、影响因素复杂,高炉炼铁过程的稳定、协调、优化控制需利用易测过程变量对难以直接测量的待测过程变量进行建模,实现间接的在线测量。

文中介绍软测量技术,重点论述软测量技术在窑炉火焰温度测量和温度预测中的应用,介绍国内外同行的相关研究成果,展望窑炉温度软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

【总页数】4页(P1-4)
【关键词】软测量;火焰温度;温度预测
【作者】王卓;滕召胜;唐秉湘;温和;易霞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74.5
【相关文献】
1.家用电磁灶能效标识检测中采用铂电阻温度计替代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 [J], 李楠
2.基于动态神经网络的高炉炉壁不完备温度检测信息软测量方法 [J], 安剑奇;彭凯;曹卫华;吴敏
3.软测量技术及其在铝电解槽温度测量中的应用 [J], 杨欣荣;凌玉华
4.面向工业过程软测量建模的概念漂移检测综述 [J], 乔俊飞;孙子健;汤健
5.窑炉用热电阻、热电偶智能温度测量板的设计 [J], 陈昌虎;李蔓华;李晓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燃煤锅炉炉膛火焰温度场和浓度场测量及燃烧诊断的研究

燃煤锅炉炉膛火焰温度场和浓度场测量及燃烧诊断的研究

燃煤锅炉炉膛火焰温度场和浓度场测量及燃烧诊断的研究摘要:为实现燃煤锅炉炉膛火焰温度场和浓度场的快速准确测量及燃烧诊断,提出了一种新的火焰温度场和浓度场测量方法——激光诱导荧光法(LIF),并结合光学软件 MATLAB和 CCD图像采集卡设计了相应的测量系统。

该系统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法可以实现对火焰温度场和浓度场的测量,同时还可以实现对燃烧状态的诊断,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对燃煤锅炉炉膛火焰温度场和浓度场的快速准确测量。

关键词:图像采集;温度测量;浓度测量引言燃煤锅炉炉膛火焰温度场和浓度场是燃烧过程中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着燃烧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因此,对其进行测量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能反映燃烧状况,还能为燃烧系统的优化运行提供参考,但是由于传统测温方法(如热电偶、热电阻、热电偶法)存在测量精度低、响应速度慢等缺点,不能满足对燃煤锅炉炉膛火焰温度场和浓度场的快速准确测量要求。

近年来,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在光学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激光诱导荧光法(LIF),它是利用激光发射出的高能粒子激发周围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发出荧光而产生的。

一、LIF测量原理及实验装置LIF测量系统由激光器、信号发生器、信号探测器及 CCD图像采集卡等组成。

为实现 LIF测量,设计中采用了单激光器单模光纤与双光路系统结构。

其中,单光路系统的原理图如图2所示,该系统将激光发生器产生的激光脉冲,经滤波整形后,在双光路系统中分别传输给信号探测器和 CCD图像采集卡,CCD图像采集卡将信号探测器得到的光信号转换成数字量后送入 MATLAB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处理,从而可以得到火焰的温度和浓度分布等信息。

其中激光器是双光束单模光纤;信号探测器是由光电倍增管组成的单波段接收元件;而 CCD图像采集卡则是将CCD传感器得到的光信号转换成数字量,再将数字量送入 MATLAB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处理。

二、LIF系统标定及数据处理方法在燃煤锅炉中,煤粉与空气混合均匀,与火焰相互作用力小,燃烧稳定。

锅炉炉膛温度场测量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锅炉炉膛温度场测量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锅炉炉膛温度场测量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胡主宽【摘要】锅炉炉膛温度场测量对锅炉燃烧工况的诊断与运行控制具有重要作用.该文重点阐述当前国内外比较先进的炉膛温度场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研究现状,比较分析这些测温技术的研究进程、技术特点等,并从性价比、应用情况以及发展潜力等方面,探讨总结锅炉炉膛温度场测量技术向非接触式的在线可视化实时监测方向发展,向多维、多参数同时测量方向发展,向可实现三维、可视化、多参数同时测量的火焰辐射图像法发展的主要趋势.【期刊名称】《中国测试》【年(卷),期】2015(041)004【总页数】5页(P5-9)【关键词】锅炉;炉膛温度场;测量技术;声学法;辐射图像法【作者】胡主宽【作者单位】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405【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炉膛温度场是锅炉燃烧过程中需要监测的重要参数,直接关系到锅炉的燃烧安全与效率,影响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量。

若控制系统无法准确获得实时燃烧状态,不能有效控制燃料、送风量等参数,将可能导致锅炉炉内温度场不均匀、火焰中心偏斜、火焰刷墙等,不仅会导致锅炉热效率极大降低、产生大量污染物和噪声,甚至可能出现爆炉等严重后果。

因此,准确测量温度场对判断、预测和诊断锅炉燃烧状态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控制燃料在炉膛内部合理燃烧,确保锅炉安全、高效运行。

然而,锅炉的燃烧是很复杂的热交换过程,燃烧工况很不稳定,并且炉膛燃烧空间大、温度高、腐蚀性强,对准确测量三维空间温度分布带来极大困难。

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国内外较先进的几种炉膛温度场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展开分析,阐述这些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锅炉炉膛温度场的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1 锅炉炉膛温度场测量技术研究现状锅炉炉膛温度测量包括接触式与非接触式方法。

接触式测温方法是应用最早的一种,如热电偶等,感温元件放置于温度场中,虽然测温准确性较高,但由于锅炉燃烧是脉动的,难以达到热平衡,并且由于感温元件的耐热性、燃烧的腐蚀性等,该方法只能做短时间测量,并且只能实现单点或局部测量,难以对整个炉膛进行实时在线测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 SS ( u ev oyIf ma o yt I S pri r no t n S s m) 在 火 电厂 s r i e 量 的监测 数 据 蕴 含 了 丰 富 的信 息 以 供 分 析 挖 掘 。

种方 法 。
主要 变量之 间 的模 型关 系 。随 着 厂级 监 控 信 息 系 1 1 电站锅 炉的 热力计算 公式 . 炉 内传 热 过 程 是 与 燃料 燃 烧 过 程 ,空 气 、煤
汽 水侧 高 温段 温 度 的 影 响 情 况 ,利 于运 行 人 员对 汽 温 系统 进 行 优 化 控 制 。
关 键 词 :炉膛 出 口烟 温 ;软 测 量 ;间接 验 证
中 图 分 类 号 :T 23 P 7
文 献 标 识 码 :A
号作 为前 馈 响应 要 快 ,可 以优 化 汽 温 控 制 ,提 高
3 1烟气温度软测量模 型。根据 某电厂 实际数据进行计 算,并采用 间接验证 的手段验证 了软测 量的结果 能
够 较 好 地反 映 炉膛 出 1烟 温 的 变化 ,并 且 响 应 速 度 比 机 组 负荷 信 号 快 。 为 了进 一 步 简化 计 算 ,构 造 了 能 3
够反映炉膛 出口烟气携带热量变化 的信 号,计算 分析 表明 :该信号响 应速 度快 ,而且 更能反 映烟气侧 对
杂 ,一 般是 根据 有 试 验数 据 整 理 出 的经 验公 式 来 中安装 应用 ,运行 数 据 的 获 取 变 得 非 常 容 易 ,大 粉 以及 燃烧 产 物 的流 动 过 程 同时 进行 ,情 况 很 复 将采 用 间接 测 量 的原 理 ,构 造 一个 能反 映炉 膛 出 计 算 。如果 应用 时 未超 出公 式 的有 效 范 围 ,计 算
第2 6卷 第 1 1期 21 0 年 1 1月电力





Vo . 6, .1 1 2 No 1 55 No .2 0 v .01
Elc r c Po e i n e and Eng ne r ng e t i w r Sce c i ei
炉 膛 出 口烟 气 温 度 信 号 软 测 量 研 究
量减 温 水 ,使 得 机 组 经 济 性 变 差 。 相 对 汽 水 侧 , 确 的炉膛 出 口烟温 的软 测 量 方 法值 得 研 究 。 国 内
烟气 侧属 于快 变 过程 。若 能 提 前 预知 炉 膛 出 口烟 采用 的电站 锅 炉 的设 计 与 校 核计 算 ,炉膛 出 口烟
气温 度 的变 化 ,使 自动 控 制 系 统 或运 行 人 员 有 足 气温度 是非 常关 键 的一 个 数 据 ,其 准 确 与 否 直接 够 的时 问调 整 燃 烧 运行 参 数 ,则 可使 蒸 汽温 度 运 影响整 个锅 炉 热力 计 算 的准 确 性 ,所 以长期 以来 行在 较高 的安全 工作 区 间。 锅炉研 究人 员一 直 致 力 于相 关 理 论 及 试 验研 究工
刘 伟 ,赵 征 , 张振 岩 ,吴 占松。
(.新 疆 天 富 热 电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新疆 石 河 子 8 20 1 3 00;2 华 北 电力 大 学 控 制 与 计算 机工 程学 院 ,河 北 保 定 0 10 ; . 70 3 3 .清 华 大 学 热 能 工 程 系 ,北 京 10 8 ) 0 04 摘 要 :针 对 炉膛 出 口烟 气 温度 信 号 不 易在 线 连 续 测 量 的 问 题 ,利 用 电站 锅 炉 的 热 力计 算 公 式 构 造 炉 膛 出
电 力





膛 出 口 烟 温 计 算 方 法 ,其 理 论 公 式 ( 量 为 容
(6 16 0 / 10~ 5 )th锅炉 ) 为 :
1 =
第 1 煤粉喷 嘴高度 2 .9 层 4 1 3m; 第 2层煤 粉喷 嘴高度 2 . 7 5 7 9m; 第 3层煤 粉喷 嘴高度 2 . 8 8 3 1m; 第 4层煤粉 喷嘴 高度 3 . 5 0 0 1m; 第 5层煤粉 喷嘴 高度 3 . 5 2 6 3m; 第 6层煤粉 喷嘴 高度 3 . 3 4 3 3m;
软测量技 术 是 利 用 一 些 较 易在 线 测 量 的辅 助 作 ,希望 得 到准确 的炉 膛 出 口烟 温 计 算 方 法 ,通
变量 ,通过 在线分 析 ,去 估 计 不 可 测 或 难 测 变 量 过锅炉 热力计 算 得 到 炉膛 出 口烟 气 温 度 就是 其 中 的方法 ¨ 。其 核心 内容是 发现 和建 立辅 助变量 与 J
0 引 言
机组运行 的经济性 和安全 性 。
炉膛 出 口是锅 炉 辐 射 换 热 和对 流换 热 的分 界 1 炉 膛 出 口烟 温信 号机 理 建 模 点 ,其 出 口烟气 温 度 对 高 温 段 蒸 汽参 数 有 直 接 影
响 。 由于炉 膛 出 口烟 气 温 度 较 高 ,且 含 有 大 量 灰
炉膛 内燃 烧 机 理 复 杂 ,影 响 因 素众 多 ,建 立
尘 ,工作环 境恶 劣 ,机 组 在 该 处 一 般 不 设 置 温 度 全炉膛 温 度 场难 度 很 大 。商 用 软 件 Fu ,以及 采 le
测点 。在无 法预 知 炉 膛 出 口烟气 温度 变 化 的情 况 用 声学 测量 温度 场 等 ,需 要 增 加 测 量 设 备 、购 买 4 J 下 ,为 防止 调 整 不 及 时 造 成 蒸 汽 和 金 属 壁 超 温 , 相 关软硬 件 l 。如何 在现有 基础上 ,利 用现 有检 许多 机组长 期 运 行 在较 低 蒸 汽 参 数 下 ,或 使 用 大 测 数据 ,经过 相对 简 单 的计 算 ,就 能 得 到相 对 准
口烟气 温度 的信 号 ,可 以 以此 调 整燃 烧 ,防 止 结 基 本上 是够精 确 的 。 焦和爆 管 ,以此 信 号 前馈 控 制 汽温 比采 用 负 荷 信
收 稿 日期 :2 1 0 0 0— 7—1 。 5
文献 [ ]给 出 了适 用 于 大 型 电站 锅 炉 的炉 5
作者简介 :刘伟 (97一) 16 ,男 ,高级工程师 ,E m i w 7 6 .cm。 — a :L 6 @13 o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