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苯胺蓝染色液(0.5%,硼酸盐法)

甲苯胺蓝染色液(0.5%,硼酸盐法)
甲苯胺蓝染色液(0.5%,硼酸盐法)

甲苯胺蓝染色液(0.5%,硼酸盐法)

简介:

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 O)是一种常用的人工合成染料, 属于醌亚胺染料类, 这类染料主要含有胺基和醌型苯环两个发色团,从而成色原显色。甲苯胺蓝中的阳离子有染色作用, 组织细胞的酸性物质与其中的阳离子相结合而被染色。甲苯胺蓝还含有两个助色团,能促使染料产生电离成盐类, 帮助发色团对组织产生染色力, 使切片上的组织细胞着色,可染细胞核使之呈蓝色。另外,肥大细胞胞质内含有肝素和组织胺等异色性物质,遇到甲苯胺蓝可呈异染性紫红色,临床上经常用于肥大细胞染色。

Leagene 甲苯胺蓝染色液(Toluidine Blue,1%,硼酸盐法)由于硼酸盐缓冲液呈强碱性,更利于组织细胞的着色。

组成: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一)肥大细胞染色

1、脱蜡至蒸馏水。

2、根据切片厚度和组织的不同,浸染于甲苯胺蓝染色液。

3、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轻轻冲洗。

4、冰乙酸分化,直到细胞核和颗粒清晰可见。

5、快速和无水乙醇脱水。

6、 二甲苯透明,封固。

染色结果:肥大细胞呈紫红色;背景呈淡蓝色。

(二)软骨染色

1、 石蜡切片入二甲苯。

2、 系列乙醇各。

3、 自来水洗。

4、 入Toluidine Blue O Stain ,浸染。

5、 自来水洗,滤纸吸干水分。

6、 丙酮分化至软骨细胞呈紫蓝色清楚可见。

7、 逐级乙醇脱水。 编号 名称 DA0059 Storage Toluidine Blue O stain (0.5%,硼酸盐法) 100ml RT 避光 使用说明书 1份

8、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染色结果:软骨、成骨细胞呈紫红色;背景呈淡蓝色。

(三)细胞涂片染色

1、用乙醇溶液稀释甲苯胺蓝染色液, 一般要求稀释即可。

2、细胞涂片后,立即放入乙醇中固定,取出放在纸巾上。

3、滴加稀释后的甲苯胺蓝染色液进行滴染,加盖玻片让染料渗透到细胞中。

4、将玻片竖起,稍加压力,使多余染料被纸巾吸去。

5、无需干燥,直接镜检。

染色结果:细胞核、淋巴细胞呈深蓝色;核仁呈紫红色;红细胞呈橘红;细胞质、单核细胞呈淡蓝色。

(四)原位杂交染色

1、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稀释到相应的浓度,凭经验一般稀释比例大于1:100。

2、玻片在稀释好的染色液中短暂浸泡。

3、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浸泡数次。

4、按需求进行压片固定。

注意事项:

1、针对于胃粘膜组织、软骨组织等较难着色组织的染色,浸染于甲苯胺蓝染色液的时间应

相应延长。

2、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有效期:12个月有效。

相关:

编号名称

DA0056甲苯胺蓝染色液(0.5%,磷酸盐法)

DC0032Masson三色染色液

DG0005糖原PAS染色液

DH0006苏木素伊红(HE)染色液

TC0713 葡萄糖检测试剂盒(GOD-POD比色法)

实验2 细菌的芽孢染色和荚膜染色

实验二细菌的芽孢染色和荚膜染色 生物111班杨明轩1102040128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细菌芽胞染色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并掌握细菌荚膜染色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细菌的芽孢染色 芽孢通常指某些细菌在生长后期于细胞内形成的一种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厚壁、折光性高、含水量极低而抗逆性极强的内生休眠体。 芽孢染色法是利用细菌的芽孢和菌体对染色剂亲合力不同的原理,用不同的染料进行着色,使芽孢和菌体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而加以区别。芽孢通常具有厚而致密的壁,透性低,不易着色和脱色,当用着色力强的弱碱性染色剂孔雀绿在加热条件下染色师,芽孢和菌体同时着色,进入菌体的染色剂可经水洗脱色,而进入芽孢的染料则难以透出。经对比度大的复染液番红染色后,芽孢仍保留初染剂的颜色,呈绿色;而菌体被复染剂染成红色,易于区别。 (二)细菌的荚膜染色 荚膜是包围细菌细胞的一层粘液性物质,具有明确的外缘,牢固地附着在菌体细胞壁外;荚膜的主要成分是多糖,不易着色,其含水量高达90%以上,易变形。荚膜染色通常采用衬托染色法或称负染法,即将菌体和背景分别着色,从而把不着色且透明的荚膜给衬托出来。 三、实验材料 1、菌种: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26~28℃培养2~3天; 钾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点接于阿须贝平板上,26~28℃培养3天。 2、染色剂:孔雀绿染液、番红染液,石炭酸复红、墨汁(已过滤) 3、其他:载玻片、无菌水、洗瓶、擦镜纸、吸水纸、二甲苯、香柏油、接种用具 四、实验方法 (一)细菌的芽孢染色 1、制片:将枯草芽孢杆菌涂片、干燥固定。 2、染色:用吸水纸块盖住涂片处,然后在吸水纸张滴加孔雀绿染液至饱和。加热使染液微冒蒸汽后,保持5min。加热时应不断添加染液,不要使吸水纸干燥。 3、水洗:待玻片冷却后,用镊子除去吸水纸,再用水平轻轻冲洗至孔雀绿不再褪色为止。 4、复染:用番红染液染色2~3min。 5、镜检:涂片干燥后,置油镜下观察。 6、清理:整理桌面,将显微镜恢复原样,将废片放入废片缸内。 (二)细菌的荚膜染色 1、制片:在洁净的载玻片的中央滴加1滴无菌水,取少许钾细菌制成涂片,在空气中风干。 2、染色:用石炭酸复红在涂片处染色4~5min,水洗,稍风干。 3、滴加一滴墨汁在载玻片的一侧,左手持此玻片,右手拿一干净玻片作推片用。将推片边缘凭证的一端与混合菌液成30°胶接触,顺势将菌液推开(不要太用力),使其涂成一薄层,并在空气中充分自然干燥。 4、镜检:玻片自然干燥后,置油镜下观察。

软骨染色液(甲苯胺蓝法)染色步骤及注意事项

软骨染色液(甲苯胺蓝法)染色步骤及注意事项 货号:G2543 规格:100ml 保存:室温,避光,12个月。 产品说明: 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 O)是一种常用的人工合成染料,属于醌亚胺染料类。这类染料主要含有胺基和醌型苯环两个发色团,从而成色原显色。甲苯胺蓝中的阳离子有染色作用,组织细胞的酸性物质与其中的阳离子相结合而被染色。甲苯胺蓝不仅含有两个发色团,还含有两个助色团,能促使染料产生电离成盐类,帮助发色团对组织产生染色力,使切片上的组织细胞着色,可染细胞核使之呈蓝色;肥大细胞胞质内含有肝素和组织胺等异色性物质遇到甲苯胺蓝可呈异染性紫红色。甲苯胺蓝染色液(甲苯胺蓝法)呈强碱性,更利于组织细胞的着色。操作说明:(仅供参考) 1、常规脱钙,包埋,固定。 2、石蜡切片入二甲苯2次。 3、系列乙醇各1min。自来水洗2min。 4、入Toluidine Blue O Stain浸染30min。根据不同组织,染色时间不完全相同。 5、自来水洗2min,滤纸吸干水分。 6、丙酮分化至软骨细胞呈紫蓝色清楚可见。 7、逐级乙醇脱水。 8、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染色结果: 软骨、成骨细胞呈紫红色;背景呈淡蓝色。

注意事项: 1、第一次使用本试剂时建议先取1-2个样品做预实验。 2、针对于胃粘膜组织、软骨组织等较难着色组织的染色,浸染于甲苯胺蓝染色液的时间应相应延长。 3、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相关试剂: G3661甲苯胺蓝染色液(1%,磷酸盐法) G3662甲苯胺蓝染色液(0.5%,磷酸盐法) G3665甲苯胺蓝染色液(0.5%,硼酸盐法)

甲苯胺蓝染色液(0.5%,磷酸盐法)使用说明

甲苯胺蓝染色液(0.5%,磷酸盐法)使用说明 货号:G3662 规格:100ml 保存:室温,避光,12个月。 产品说明: 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 O)是一种常用的人工合成染料,属于醌亚胺染料类。这类染料主要含有胺基和醌型苯环两个发色团,从而成色原显色。甲苯胺蓝中的阳离子有染色作用,组织细胞的酸性物质与其中的阳离子相结合而被染色。甲苯胺蓝不仅含有两个发色团,还含有两个助色团,能促使染料产生电离成盐类,帮助发色团对组织产生染色力,使切片上的组织细胞着色,可染细胞核使之呈蓝色。肥大细胞胞质内含有肝素和组织胺等异色性物质遇到甲苯胺蓝可呈异染性紫红色。 操作说明:(仅供参考) (一)肥大细胞染色 1、脱蜡至蒸馏水。 2、浸染于甲苯胺蓝染色液10-15min,具体的染色时间根据切片厚度和组织的不同而定。 3、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轻轻冲洗。 4、(可选)0.5%冰乙酸分化,直到细胞核和颗粒清晰可见。 5、快速95%和无水乙醇脱水。 6、二甲苯透明,封固。 染色结果:肥大细胞呈紫红色;背景呈淡蓝色。 (二)软骨染色 1、石蜡切片入二甲苯2次每次15min。

2、系列乙醇各1min。 3、自来水洗2min。 4、入Toluidine Blue O Stain浸染30min。 5、自来水洗2min,滤纸吸干水分。 6、丙酮分化至软骨细胞呈紫蓝色清楚可见。 7、逐级乙醇脱水。 8、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染色结果:软骨、成骨细胞呈紫红色;背景呈淡蓝色。 (三)细胞涂片染色 1、用20%的乙醇溶液稀释甲苯胺蓝染色液,一般要求稀释到0.1%即可。 2、细胞涂片后,立即放入95%的乙醇中固定,取出放在纸巾上。 3、滴加稀释后的甲苯胺蓝染色液进行滴染,加盖玻片让染料渗透到细胞中。 4、将玻片竖起,稍加压力,使多余染料被纸巾吸去。 5、无需干燥,直接镜检。 染色结果:细胞核、淋巴细胞呈深蓝色;核仁呈紫红色;红细胞呈橘红;细胞质、单核细胞呈淡蓝色。 (四)原位杂交染色 1、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稀释到相应的浓度,凭经验一般稀释比例大于1:100。 2、玻片在稀释好的染色液中短暂浸泡。 3、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浸泡数次。 4、按需求进行压片固定。 注意事项:

(实验)细菌的荚膜染色

(实验)细菌的荚膜染色 (一)实验目的:学习细菌的荚膜染色法: (二)实验原理:由于荚膜与染料间的亲和力弱,不易着色,通常采用负染色法染荚膜,即设法使菌体和背景着色而荚膜不着色,从而使荚膜在菌体周围呈一透明圈。由于荚膜的含水量在90%以上,故染色时一般不加热固定,以免荚膜皱缩变形。 (三)实验器材 1.活材料:培养3-5天的胶质芽胞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俗称“钾细菌”)。该菌在甘露醇作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时,荚膜丰厚。 2.染色液和试剂:Tyler法染色液:(见附二、(一)、14)、用滤纸过滤后的绘图墨水、复红染色液(见附二、(一)、2)、黑素(见附二、(一)、7)、6%葡萄糖水溶液、1%甲基紫水溶液、甲醇、20%CuSO4水溶液、香柏油、二甲苯。 3.器材:载玻片、玻片搁架,擦镜纸、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 推荐以下四种染色法,其中以湿墨水方法较简便,并且适用于各种有荚膜的细菌。如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则效果更佳。 1.负染色法: (1)制片:取洁净的载玻片一块,加蒸馏水一滴,取少量菌体放入水滴中混匀并涂布。 (2)干燥:将涂片放在空气中晾干或用电吹风冷风吹干。 (3)染色:在涂面上加复红染色液染色2—3min。 (4)水洗:用水洗去复红染液。 (5)干燥:将染色片放空气中晾干或用电吹风冷风吹干。 (6)涂黑素:在染色涂面左边加一小滴黑素,用一边缘光滑的载玻片轻轻接触黑素,使黑素沿玻片边缘散开,然后向右一拖,使黑素在染色涂面上成为一薄层,并迅速风干。 (7)镜检:先低倍镜,再高倍镜观察。 结果:背影灰色,菌体红色,荚膜无色透明。 2.湿墨水法 (1)制菌液:加1滴墨水于洁净的载玻片上,挑少量菌体与其充分混合均匀。 (2)加盖玻片放一清洁盖玻片于混合液上,然后在盖玻片上放一张滤纸,向下轻压,吸去多余的菌液。 (3)镜检: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观察。 结果:背景灰色,菌体较暗,在其周围呈现一明亮的透明圈即为荚膜。 3.干墨水法

甲苯胺蓝染色液(1%,磷酸盐法)

甲苯胺蓝染色液(1%,磷酸盐法) 简介: 甲苯胺蓝(T oluidine Blue O)是一种常用的人工合成染料, 属于醌亚胺染料类, 这类染料主要含有胺基和醌型苯环两个发色团,从而成色原显色。甲苯胺蓝中的阳离子有染色作用, 组织细胞的酸性物质与其中的阳离子相结合而被染色。甲苯胺蓝还含有两个助色团,能促使染料产生电离成盐类, 帮助发色团对组织产生染色力, 使切片上的组织细胞着色,可染细胞核使之呈蓝色。 组成: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一)肥大细胞染色 1、脱蜡至蒸馏水。 2、根据切片厚度和组织的不同,浸染于甲苯胺蓝染色液。 3、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轻轻冲洗。 4、(可选)0.5%冰乙酸分化,直到细胞核和颗粒清晰可见。 5、快速95%和无水乙醇脱水。 6、 二甲苯透明,封固。 染色结果:肥大细胞呈紫红色;背景呈淡蓝色。 (二)软骨染色 1、 石蜡切片入二甲苯2次每次。 2、 系列乙醇各1min 。 3、 自来水洗2min 。 4、 入Toluidine Blue O Stain 浸染。 5、 自来水洗2min ,滤纸吸干水分。 6、 丙酮分化至软骨细胞呈紫蓝色清楚可见。 7、 逐级乙醇脱水。 8、 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染色结果:软骨、成骨细胞呈紫红色;背景呈淡蓝色。 (三)细胞涂片染色 编号 名称 DA0055 Storage Toluidine Blue O Stain(1%,磷酸盐法) 100ml RT 避光 使用说明书 1份

1、用20%的乙醇溶液稀释甲苯胺蓝染色液, 一般要求稀释到0.1%即可。 2、细胞涂片后,立即放入95%的乙醇中固定,取出放在纸巾上。 3、滴加稀释后的甲苯胺蓝染色液进行滴染,加盖玻片让染料渗透到细胞中。 4、将玻片竖起,稍加压力,使多余染料被纸巾吸去。 5、无需干燥,直接镜检。 染色结果:细胞核、淋巴细胞呈深蓝色;核仁呈紫红色;红细胞呈橘红;细胞质、单核细胞呈淡蓝色。 (四)原位杂交染色 1、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稀释到相应的浓度,凭经验一般稀释比例大于1:100。 2、玻片在稀释好的染色液中短暂浸泡。 3、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浸泡数次。 4、按需求进行压片固定。 注意事项: 1、针对于胃粘膜组织、软骨组织等较难着色组织的染色,浸染于甲苯胺蓝染色液的时间应 相应延长。 2、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实验五 细菌的荚膜染色

实验五细菌的荚膜染色 生物112 周泓兆1102040226 一、目的 学习并掌握荚膜染色的原理及方法。 二、原理 荚膜的主要成分为多糖类,不宜着色,而且含水量高达90%以上,易变形,因此荚膜染色通常采用负染法,将菌体和背景分别着色,从而把不透明的荚膜衬托出来。 三、材料 1.菌种:钾细菌(Bacillus mucilaginous),点接于阿须贝平板上,26℃-28℃培养三天。 2.染色剂:石炭酸复红,墨汁(使用前必须用滤纸过滤,除去墨汁中的杂质) 3.其它:载玻片,无菌水,洗瓶,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酒精棉球,接种环,酒精灯,镊子。 四、实验步骤 1.制片:在洁净载玻片上左右两侧各滴加一滴无菌水,取少许培养72小时的钾细菌制成涂片,空气中风干; 2.染色:用石炭酸复红与孔雀绿,分别在两涂片处染色1-2分钟,水洗,稍风干; 3.在载玻片的一侧滴加半滴到一滴墨汁,左手持此玻片,右手另拿一干净玻片做推片用,将推片边缘平整的一端与墨汁成30°角接触,顺势将墨汁推开,使其涂成一薄层,并在空气中充分自然干燥; 4.镜检:玻片自然干燥后,滴加香柏油,置于油镜下观察,菌体为红色(石炭酸复红染色)或绿色(孔雀绿染色),荚膜无色,背景黑色; 5.清理:用二甲苯与干净擦镜纸擦净镜头,将涂片和直接固体垃圾置入垃圾桶,液体垃圾倒入废液缸,无腐蚀性毒性液体可倒入下水道,用酒精棉球擦洗器材将溅出的染料擦除。 五、结果与讨论: 这个实验成功率较低,主要问题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如果取菌过少在镜检时会很难找到菌体,而如果取菌过多则涂片很难涂匀,会看到菌体形成菌胶团,无法观察到荚膜形状。 ②染色时间不能太短,否则无法看清菌体。而染色如果过长则会导致荚膜也被染上颜色。③尽可能挑取边缘的菌种,而且涂抹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发现许多菌体破裂,影响观察。 ④涂抹墨汁的时候要求墨汁量少,而且要尽可能涂的均匀,才能明显看到荚膜形状。 六、思考题 1.简单染色能否观察细菌荚膜?请解释原因。 答:不能。荚膜主要成分为多糖,很难着色,通过简单染色无法染出荚膜,导致荚膜和背景均为透明的,因此无法观察到荚膜。 2.细菌的荚膜有何特点?在对其染色观察结果时应注意什么? 答:细菌的荚膜含水量高达90%,在风干和染色过程中不应使其遇热。涂墨后风干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荚膜也会失水变形。

甲苯胺蓝染色液(0.5%,硼酸盐法)

甲苯胺蓝染色液(0.5%,硼酸盐法) 简介: 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 O)是一种常用的人工合成染料, 属于醌亚胺染料类, 这类染料主要含有胺基和醌型苯环两个发色团,从而成色原显色。甲苯胺蓝中的阳离子有染色作用, 组织细胞的酸性物质与其中的阳离子相结合而被染色。甲苯胺蓝还含有两个助色团,能促使染料产生电离成盐类, 帮助发色团对组织产生染色力, 使切片上的组织细胞着色,可染细胞核使之呈蓝色。另外,肥大细胞胞质内含有肝素和组织胺等异色性物质,遇到甲苯胺蓝可呈异染性紫红色,临床上经常用于肥大细胞染色。 Leagene 甲苯胺蓝染色液(Toluidine Blue,1%,硼酸盐法)由于硼酸盐缓冲液呈强碱性,更利于组织细胞的着色。 组成: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一)肥大细胞染色 1、脱蜡至蒸馏水。 2、根据切片厚度和组织的不同,浸染于甲苯胺蓝染色液。 3、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轻轻冲洗。 4、冰乙酸分化,直到细胞核和颗粒清晰可见。 5、快速和无水乙醇脱水。 6、 二甲苯透明,封固。 染色结果:肥大细胞呈紫红色;背景呈淡蓝色。 (二)软骨染色 1、 石蜡切片入二甲苯。 2、 系列乙醇各。 3、 自来水洗。 4、 入Toluidine Blue O Stain ,浸染。 5、 自来水洗,滤纸吸干水分。 6、 丙酮分化至软骨细胞呈紫蓝色清楚可见。 7、 逐级乙醇脱水。 编号 名称 DA0059 Storage Toluidine Blue O stain (0.5%,硼酸盐法) 100ml RT 避光 使用说明书 1份

8、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染色结果:软骨、成骨细胞呈紫红色;背景呈淡蓝色。 (三)细胞涂片染色 1、用乙醇溶液稀释甲苯胺蓝染色液, 一般要求稀释即可。 2、细胞涂片后,立即放入乙醇中固定,取出放在纸巾上。 3、滴加稀释后的甲苯胺蓝染色液进行滴染,加盖玻片让染料渗透到细胞中。 4、将玻片竖起,稍加压力,使多余染料被纸巾吸去。 5、无需干燥,直接镜检。 染色结果:细胞核、淋巴细胞呈深蓝色;核仁呈紫红色;红细胞呈橘红;细胞质、单核细胞呈淡蓝色。 (四)原位杂交染色 1、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稀释到相应的浓度,凭经验一般稀释比例大于1:100。 2、玻片在稀释好的染色液中短暂浸泡。 3、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浸泡数次。 4、按需求进行压片固定。 注意事项: 1、针对于胃粘膜组织、软骨组织等较难着色组织的染色,浸染于甲苯胺蓝染色液的时间应 相应延长。 2、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有效期:12个月有效。 相关: 编号名称 DA0056甲苯胺蓝染色液(0.5%,磷酸盐法) DC0032Masson三色染色液 DG0005糖原PAS染色液 DH0006苏木素伊红(HE)染色液 TC0713 葡萄糖检测试剂盒(GOD-POD比色法)

甲苯胺蓝染色液(软骨专用)使用说明书

甲苯胺蓝染色液(软骨专用)使用说明书 货号:G2493 规格:100ml 保存:室温,避光,12个月。 产品说明: 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 O)是一种常用的人工合成染料,属于醌亚胺染料类。这类染料主要含有胺基和醌型苯环两个发色团,从而成色原显色。甲苯胺蓝中的阳离子有染色作用,组织细胞的酸性物质与其中的阳离子相结合而被染色。甲苯胺蓝不仅含有两个发色团,还含有两个助色团,能促使染料产生电离成盐类,帮助发色团对组织产生染色力,使切片上的组织细胞着色,可染细胞核使之呈蓝色;肥大细胞胞质内含有肝素和组织胺等异色性物质遇到甲苯胺蓝可呈异染性紫红色。甲苯胺蓝染色液(Toluidine Blue,1%,硼酸盐法)由于硼酸盐缓冲液呈强碱性,更利于组织细胞的着色。 操作说明:(仅供参考) 1、常规脱钙,包埋,固定。 2、石蜡切片入二甲苯2次,每次15min。 3、系列乙醇各1min。自来水洗2min。 4、入Toluidine Blue O Stain浸染15-20min。根据不同组织,染色时间不完全相同。 5、自来水洗2min,滤纸吸干水分。 6、丙酮分化至软骨细胞呈紫蓝色清楚可见。 7、逐级乙醇脱水。 8、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染色结果: 软骨、成骨细胞呈紫红色;背景呈淡蓝色。 注意事项: 1、第一次使用本试剂时建议先取1-2个样品做预实验。

2、针对于胃粘膜组织、软骨组织等较难着色组织的染色,浸染于甲苯胺蓝染色液的时间应相应延长。 3、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相关产品: G3661甲苯胺蓝染色液(1%,磷酸盐法) G3662甲苯胺蓝染色液(0.5%,磷酸盐法) G3665甲苯胺蓝染色液(0.5%,硼酸盐法)

甲苯胺蓝水溶液(0.1%)

甲苯胺蓝水溶液(0.1%) 简介: 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 O)是一种常用的人工合成染料, 属于醌亚胺染料类, 这类染料主要含有胺基和醌型苯环两个发色团,从而成色原显色。甲苯胺蓝中的阳离子有染色作用, 组织细胞的酸性物质与其中的阳离子相结合而被染色。甲苯胺蓝还含有两个助色团,能促使染料产生电离成盐类, 帮助发色团对组织产生染色力, 使切片上的组织细胞着色,可染细胞核使之呈蓝色。另外,肥大细胞胞质内含有肝素和组织胺等异色性物质,遇到甲苯胺蓝可呈异染性紫红色,临床上经常用于肥大细胞染色。 Leagene 甲苯胺蓝水溶液(0.1%)由甲苯胺蓝、去离子水组成,一般用于特殊细胞的染色,不推荐用于软骨、胃粘膜等难染组织的染色。 组成: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一)肥大细胞染色 1、脱蜡至蒸馏水。 2、根据切片厚度和组织的不同,浸染于甲苯胺蓝染色液。 3、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轻轻冲洗。 4、冰乙酸分化,直到细胞核和颗粒清晰可见。 5、快速和无水乙醇脱水。 6、 二甲苯透明,封固。 染色结果:肥大细胞呈紫红色;背景呈淡蓝色。 (二)细胞涂片染色 1、细胞涂片后,立即放入乙醇中固定,取出放在纸巾上。 2、滴加稀释后的甲苯胺蓝染色液进行滴染,加盖玻片让染料渗透到细胞中。 3、将玻片竖起,稍加压力,使多余染料被纸巾吸去。 4、无需干燥,直接镜检。 染色结果:细胞核、淋巴细胞呈深蓝色;核仁呈紫红色;红细胞呈橘红;细胞质、单核细胞呈淡蓝色。 (三)原位杂交染色 编号 名称 DA0051 Storage 甲苯胺蓝水溶液(0.1%) 100ml RT 避光 使用说明书 1份

细菌的荚膜染色

细菌的荚膜染色 (一)实验目的:学习细菌的荚膜染色法: (二)实验原理:由于荚膜与染料间的亲和力弱,不易着色,通常采用负染色法染荚膜,即设法使菌体和背景着色而荚膜不着色,从而使荚膜在菌体周围呈一透明圈。由于荚膜的含水量在90%以上,故染色时一般不加热固定,以免荚膜皱缩变形。 (三)实验器材 1.活材料:培养3-5天的胶质芽胞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俗称“钾细菌”)。该菌在甘露醇作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时,荚膜丰厚。 2.染色液和试剂 :Tyler法染色液:(见附二、(一)、14)、用滤纸过滤后的绘图墨水、复红染色液(见附二、(一)、2)、黑素(见附二、(一)、7)、6%葡萄糖水溶液、1%甲基紫水溶液、甲醇、20%CuSO4水溶液、香柏油、二甲苯。 3.器材: 载玻片、玻片搁架, 擦镜纸、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 推荐以下四种染色法,其中以湿墨水方法较简便,并且适用于各种有荚膜的细菌。如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则效果更佳。 1.负染色法: (1)制片:取洁净的载玻片一块,加蒸馏水一滴,取少量菌体放入

水滴中混匀并涂布。 (2)干燥:将涂片放在空气中晾干或用电吹风冷风吹干。 (3)染色:在涂面上加复红染色液染色2—3min。 (4)水洗:用水洗去复红染液。 (5)干燥:将染色片放空气中晾干或用电吹风冷风吹干。 (6)涂黑素:在染色涂面左边加一小滴黑素,用一边缘光滑的载玻片轻轻接触黑素,使黑素沿玻片边缘散开,然后向右一拖,使黑素在染色涂面上成为一薄层,并迅速风干。 (7)镜检:先低倍镜,再高倍镜观察。 结果:背影灰色,菌体红色,荚膜无色透明。 2.湿墨水法 (1)制菌液:加1滴墨水于洁净的载玻片上,挑少量菌体与其充分混合均匀。 (2)加盖玻片 放一清洁盖玻片于混合液上,然后在盖玻片上放一张滤纸,向下轻压,吸去多余的菌液。 (3)镜检: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观察。 结果:背景灰色,菌体较暗,在其周围呈现一明亮的透明圈即为荚膜。 3.干墨水法 (1)制菌液:加1滴6%葡萄糖液于洁净载玻片一端,挑少量胶质芽胞杆菌与其充分混合,再加1环墨水,充分混匀。 (2)制片:左手执玻片,右手另拿一边缘光滑的载玻片,将载玻片的一边与菌液接触,使菌液沿玻片接触处散开,然后以30度角,迅速而

改良的细菌荚膜染色法

?技术与方法?改良的细菌荚膜染色法 綦廷娜,陈峥宏 (贵阳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贵州贵阳 550004) [关键词]细菌荚膜;染色和标记;吕氏美蓝染色法;改良荚膜染色法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22707(2006)022******* 荚膜(cap sule)是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黏液性物质,其厚度≥012μm且边界明显。通常认为荚膜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在细菌鉴定中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细菌荚膜染色法有H iss法、Muir法、墨汁负染法以及常用的吕氏美蓝染色法等,但这些荚膜染色法的染色效果往往不够理想[1~4]。改良荚膜染色法是在吕氏美蓝染色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染色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菌种:Ⅲ型肺炎链球菌(S treptococcus pneum oinae),编号为31003,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实验动物:K M小鼠,由贵阳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培养基:10%绵羊血琼脂平板,按文献[3]方法制备。荚膜染色液:按文献[4]方法配制。改良荚膜染色液:(1)初染液:甲液为5%石炭酸5份,钾明矾饱和液2份,20%鞣酸2份,混合备用;乙液为碱性品红酒精饱和液1份。甲乙两液混合过滤后备用;(2)媒染液为20%甲醇水溶液;(3)复染液为5%孔雀绿水溶液。 1.2 方法 1.2.1 菌种与涂片的制备 将肺炎链球菌血琼脂平板24h培养物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以比浊法制备成浓度为1×109个/m l的菌液。于小鼠腹腔内注射肺炎链球菌菌液(015m l/只),待小鼠发病,于濒死前取心血及胸腔血液注射另1只小鼠。待小鼠发病,于濒死前取其心脏血或腹腔液涂片60张,室温下自然干燥。 1.2.2 吕氏美蓝荚膜染色法染色 按文献[4]方法对1.2.1中的30张涂片进行染色,逐一于油镜下观察。 1.2.3 改良荚膜染色法染色 取1.2.1中的涂片30张进行染色。滴加初染液染色5m in,水洗;滴加20%甲醇作用30~40s,水洗;用5%孔雀绿染液复染80s ~90s,水洗。温火烘干,逐一于油镜下观察。 2 结果 2.1 吕氏美蓝荚膜染色法染色结果 于油镜下可观察到背景沉渣较多,为红色或蓝色,菌体呈紫红色或蓝色,背景和菌体的着色不均。仅有13张涂片可观察到部分菌体周围呈淡蓝色的荚膜。 2.2 改良荚膜染色法染色结果 于油镜下可见背景沉渣较少,为淡红色,菌体呈深绿色,荚膜呈淡绿色。有26张染色片可观察到大而清晰的荚膜(图1),背景与荚膜对比明显 。 图1 改良荚膜染色法染色结果(肺炎链球菌) Fig.1 A s mear of S treptococcus pneum onia stained with modified cap sule staining 3 讨论 大多数细菌的荚膜是多糖,荚膜多糖为高度水合分子,含水量在95%以上。荚膜对一般碱性染料亲和力低,不易着色[5]。因此,荚膜染色法是一种较难掌握的特殊染色方法。吕氏美蓝染色法是本教研室教学中常用的一种荚膜染色法,但使用这种方法,荚膜着色较差,背景、菌体及荚膜三者对比不清晰,染色效果不理想。本改良法通过延长初染 181

SD大鼠甲苯胺蓝染色步骤

SD大鼠甲苯胺蓝染色步骤 1、甲苯胺蓝染色法鉴定软骨细胞表型 Ⅱ代软骨细胞以2x105/ml的密度接种到铺有多聚赖氨酸盖玻片的24孔细胞培养板中,与原代培养条件相同,制作细胞爬片,常规培养48h后行甲苯胺蓝染色。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倾去培养液,PBS充分漂洗3次,加入10%的中性甲醛常温下固定30min。 (2)倾去10%的中性甲醛,PBS充分漂洗3次,加入70%的乙醇固定30min除去四价铵离子,以免影响染色。 (3)倾去70%的乙醇溶液,PBS充分漂洗3次,晾干,加入甲苯胺蓝乙醇液(甲苯胺蓝0.2g 溶于30%乙醇100m1)染色_20min。 (4)PBS充分漂洗3次,迅速用无水乙醇再漂洗1次。 (5)取出爬片,干燥后中性树脂封片,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摄片。 2、型胶原免疫细胞化染色法鉴定软骨细胞表型 Ⅱ代软骨细胞以2×105/ml的密度接种到铺有多聚赖氨酸盖玻片的24孔细胞培养板中,与原代培养条件相同,制作细胞爬片,常规培养48h后行免疫细胞化学法染色。实验过程严格遵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PBS缓冲液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组。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倾去培养液,冰冷的PBS漂洗3x3min,加入4%多聚甲醛1ml室温固定15min。 (2)PBS清洗标本3x3min,每张标本滴加1滴新鲜配制的3%H202,室温下孵育10min。 (3)PBS清洗标本3x3min,每张标本滴加穿膜液0.5m](0.1%timton+o.1M Glycine)冰上孵育 30min。 (4)PBS清洗标本3x3min,每张标本滴加5mg/ml的动物非免疫封闭血清(BSA)0.5ml,室温 下封闭1h。 (5)滴加1:150稀释的兔抗大鼠II型胶原多克隆抗体50ul于封口膜上,使标本与一抗充分 接触,置于湿盒中4℃过夜。PBS缓冲液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组。 (6)PBS清洗标本3x3min,加入二抗工作液,37℃孵育20min。 (7)PBS清洗标本3x3min,每张标本滴加1滴SABC试剂,37℃孵育20min后PBS(pH7.2~7.6) 清洗标本4x5min。 (8)DAB显色:取蒸馏水1ml,加入试剂盒中A、B、C试剂各一滴,混匀后滴加至标本。 室温下显色,显微镜下观察并控制反应时间(约5-30min)。 (9)蒸馏水漂洗,苏木素轻度复染,脱水。 (10)干燥后中性树脂封片,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拍照。 豚鼠关节软骨细胞甲苯胺蓝染色鉴定 将F1代豚鼠关节软骨细胞以1×104/ml的浓度传代至孔底铺有圆形盖玻片的24孔板 中;正常培养,制作细胞爬片,镜下观察细胞状态,取细胞状态及数量适宜(2天左右) 的爬片染色。染色步骤如下: 1取出细胞爬片,用PBS缓冲液漂洗3次,每次3min,吸弃PBS,每张爬片滴加4%多聚甲醛100 ul,铺满爬片,室温固定3h。 2 PBS漂洗3次,每次3min后吸弃PBS,每张爬片滴加70%的乙醇100 ul室温固定20min。 3 PBS漂洗3次,每次3min后吸弃PBS,晾干后每张爬片滴加0.04%的甲苯胺蓝溶液50 ul,室温下处理20min,无水乙醇迅速漂洗1次,晾干封片,观察拍照记录。

荚膜染色液(墨汁法)

荚膜染色液(墨汁法) 简介: 细菌的荚膜具有保护细菌抵抗吞噬和消化的作用,可增加细菌的侵袭力。荚膜不易被普通染色法染色,需经特殊染色法染色后才能着色,易于观察。细菌荚膜的鉴定,对细菌的分型和鉴别有至关重要的作用。Leagene 荚膜染色液(墨汁法)采用优质墨汁染色,用于观察菌体有无荚膜结构,借此鉴定某些细菌,如新型隐球菌,染色后新型隐球菌的荚膜取代了墨汁中的胶状碳粒,菌体被清楚无色透明的晕圈环所绕着。 组成: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 将细菌与一滴染色液在载玻片上混合,加盖盖玻片。 2、 轻轻压一下,使细菌混合液变薄。 3、 在低倍镜下寻找有荚膜的细菌,并转高倍镜或油镜下仔细辨认。 结果: 注意事项: 1、 有效期内已开封的染色液应在6个月内用完,每次用后尽量密封好,以免挥发或变质。 2、 存储时间较长后易产生沉淀,如果镜下发现颗粒粗糙者应过滤后使用或弃用。 3、 目的样本尽量新鲜。样本和荚膜染色液分布应均匀。 4、 样本的纯度和浓度应适宜,浓度过低时在镜下很难寻找到新型隐球菌。 有效期: 12个月有效。 相关: 编号 名称 DM0029 DM0029 Storage 荚膜染色液(墨汁法) 20ml 50ml RT 避光 使用说明书 1份 新型隐球菌 宽厚透亮的荚膜,细胞壁明显 背景 黑色 编号 名称 DC0032 Masson 三色染色液

DF0111 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10%) DJ0001 普鲁士蓝染色液(核固红法) PW0053 Western抗体洗脱液(碱性) TC0713 葡萄糖检测试剂盒(GOD-POD比色法) TC1213 总胆固醇(TC)检测试剂盒(COD-PAP单试剂比色法)

甲苯胺蓝染液使用说明

甲苯胺蓝染液使用说明 货号:G3668 规格:100mL/500mL 保存:室温避光储存,有效期至少12个月。 产品说明: 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 O)是一种常用的人工合成染料,属于醌亚胺染料类,是碱性染料,甲苯胺蓝中的阳离子有染色作用,组织细胞的酸性物质与其中的阳离子相结合而被染色,可染细胞核使之呈蓝色;肥大细胞胞质内含有肝素和组织胺等异色性物质遇到甲苯胺蓝可呈异染性紫红色,可用于尖锐湿疣的初筛及肥大细胞的检测。 染色方法:(仅供参考) (一)肥大细胞染色: (1)组织切片脱蜡至水: ①二甲苯(I)中脱蜡5-10min。 ②换用新鲜的二甲苯(Ⅱ),再脱蜡5-10min。 ③无水乙醇5min。 ④95%乙醇2min。 ⑤80%乙醇2min ⑥70%乙醇2min。 (2)蒸馏水浸洗2-3次。 (3)甲苯胺蓝染液染色(具体时间根据染色结果和实验要求调整)。 (4)稍水洗,洗去多余染色液。 (5)95%酒精分色,在镜下控制分色效果。

(6)用100%酒精脱水。 (7)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 ①二甲苯(I)1min。 ②二甲苯(Ⅱ)1min。 ③中性树胶封固,镜下观察。 染色结果:肥大细胞颗粒呈紫红色,胞核呈蓝色。 (二)细胞涂片染色 (1)用20%的乙醇溶液稀释甲苯胺蓝染色液,一般要求稀释到0.1%即可。 (2)细胞涂片后,立即放入95%的乙醇中固定,取出放在纸巾上。 (3)滴加稀释后的甲苯胺蓝染色液进行滴染,加盖玻片让染料渗透到细胞中。 (4)将玻片竖起,稍加压力,使多余染料被纸巾吸去。 (5)无需干燥,直接镜检。 染色结果:细胞核、淋巴细胞呈深蓝色;核仁呈紫红色;细胞质、单核细胞呈淡蓝色。 注意事项: 1、第一次使用本试剂时建议先取1-2个样品做预实验。样品数量很多时,可使用染色架和染色缸,以便于操作。 2、本产品为1%浓度水溶液,具体使用浓度可自行稀释。 3、由于温度对染料的溶解度与着色力有很大的影响,若快速染色,当室温较低时,可以适当加温。 4、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甲苯胺蓝染色液

甲苯胺蓝染色液(0.5%,磷酸盐法) 产品简介: 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 O)是一种常用的人工合成染料, 属于醌亚胺染料类, 这类染料主要含有胺基和醌型苯环两个发色团,从而成色原显色。,甲苯胺蓝中的阳离子有染色作用, 组织细胞的酸性物质与其中的阳离子相结合而被染色。甲苯胺蓝还含有两个助色团助色团,能促使染料产生电离成盐类, 帮助发色团对组织产生染色力, 使切片上的组织细胞着色,可染细胞核使之呈蓝色。另外,肥大细胞胞质内含有肝素和组织胺等异色性物质,遇到甲苯胺蓝可呈异染性紫红色。 临床上,经常用甲苯胺蓝对软骨细胞和肥大细胞进行染色。 主要成分:主要由Toluidine Blue O、磷酸盐缓冲液等组成。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一)肥大细胞染色 1、脱蜡至蒸馏水。 2、根据切片厚度和组织的不同,浸染于甲苯胺蓝染色液5~30min。 3、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轻轻冲洗3~5min。 4、(可选)0.5%冰乙酸分化,直到细胞核和颗粒清晰可见。 5、快速95%和无水乙醇脱水。 6、 二甲苯透明。 7、封固。 染色结果:肥大细胞呈紫红色;背景呈不同程度的蓝色。 (二)细胞涂片染色 1、按要求稀释甲苯胺蓝染色液, 一般要求稀释到0.1%即可。 2、用稀释后的甲苯胺蓝染色液进行滴染,一般细胞涂片1~2min即可。 3、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轻轻冲洗3~5min。

4、晾干。 5、镜检。 (三)原位杂交染色 1、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稀释到相应的浓度,凭经验一般稀释比例大于1:100。 2、玻片在稀释好的染色液中短暂浸泡。 3、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浸泡数次。 4、按需求进行压片固定。 注意事项: 1、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2、针对于胃粘膜组织、软骨组织等较难着色组织的染色,浸染于甲苯胺蓝染色液的时间应 相应延长。 有效期:12个月有效。 相关产品: 产品编号 产品名称 DZ0040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 DA0059甲苯胺蓝染色液(0.5%,硼酸盐法) DA0072中性红染色液(1%) DC0032Masson三色染色试剂盒 DC0095核固红染色液(0.1%) DG0005糖原PAS过碘酸雪夫染色试剂盒 DG0022淀粉样物质染色试剂盒(Highman刚果红法) DH0006苏木素伊红(HE)染色液试剂盒

甲苯胺蓝水溶液(1%)

甲苯胺蓝水溶液(1%) 简介: 甲苯胺蓝(T oluidine Blue O)是一种常用的人工合成染料, 属于醌亚胺染料类, 这类染料主要含有胺基和醌型苯环两个发色团,从而成色原显色。甲苯胺蓝中的阳离子有染色作用, 组织细胞的酸性物质与其中的阳离子相结合而被染色。甲苯胺蓝还含有两个助色团,能促使染料产生电离成盐类, 帮助发色团对组织产生染色力, 使切片上的组织细胞着色,可染细胞核使之呈蓝色。 组成: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甲苯胺蓝水溶液(1%)一般用于特殊用途,如果用于染色,可参考如下步骤: (一)肥大细胞染色 1、脱蜡至蒸馏水。 2、根据切片厚度和组织的不同,浸染于甲苯胺蓝染色液。 3、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轻轻冲洗。 4、(可选)0.5%冰乙酸分化,直到细胞核和颗粒清晰可见。 5、快速95%和无水乙醇脱水。 6、 二甲苯透明,封固。 染色结果:肥大细胞呈紫红色;背景呈淡蓝色。 (二)软骨染色 1、 石蜡切片入二甲苯2次。 2、 系列乙醇各1min 。 3、 自来水洗2min 。 4、 入Toluidine Blue O Stain 浸染。 5、 自来水洗2min ,滤纸吸干水分。 6、 丙酮分化至软骨细胞呈紫蓝色清楚可见。 7、 逐级乙醇脱水。 8、 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染色结果:软骨、成骨细胞呈紫红色;背景呈淡蓝色。 编号 名称 DA0052 Storage 甲苯胺蓝水溶液(1%) 100ml RT 避光 使用说明书 1份

(三)细胞涂片染色 1、用20%的乙醇溶液稀释甲苯胺蓝染色液, 一般要求稀释到0.1%即可。 2、细胞涂片后,立即放入95%的乙醇中固定,取出放在纸巾上。 3、滴加稀释后的甲苯胺蓝染色液进行滴染,加盖玻片让染料渗透到细胞中。 4、后将玻片竖起,稍加压力,使多余染料被纸巾吸去。 5、无需干燥,直接镜检。 染色结果:细胞核、淋巴细胞呈深蓝色;核仁呈紫红色;红细胞呈橘红;细胞质、单核细胞呈淡蓝色。 (四)原位杂交染色 1、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稀释到相应的浓度,凭经验一般稀释比例大于1:100。 2、玻片在稀释好的染色液中短暂浸泡。 3、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浸泡数次。 4、按需求进行压片固定。 注意事项: 1、针对于胃粘膜组织、软骨组织等较难着色组织的染色,浸染于甲苯胺蓝染色液的时间应 相应延长。 2、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甲苯胺蓝染色液(1%,硼酸盐法)

甲苯胺蓝染色液(1%,硼酸盐法) 货号:G3663 规格:100ml 保存:室温,避光,12个月。 产品说明: 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 O)是一种常用的人工合成染料,属于醌亚胺染料类。这类染料主要含有胺基和醌型苯环两个发色团,从而成色原显色。甲苯胺蓝中的阳离子有染色作用,组织细胞的酸性物质与其中的阳离子相结合而被染色。甲苯胺蓝不仅含有两个发色团,还含有两个助色团,能促使染料产生电离成盐类,帮助发色团对组织产生染色力,使切片上的组织细胞着色,可染细胞核使之呈蓝色;肥大细胞胞质内含有肝素和组织胺等异色性物质遇到甲苯胺蓝可呈异染性紫红色。甲苯胺蓝染色液(Toluidine Blue,1%,硼酸盐法)由于硼酸盐缓冲液呈强碱性,更利于组织细胞的着色。 操作说明:(仅供参考) (一)肥大细胞染色 1、脱蜡至蒸馏水。 2、浸染于甲苯胺蓝染色液10-15min,具体的染色时间根据切片厚度和组织的不同而定。 3、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轻轻冲洗。 4、(可选)0.5%冰乙酸分化,直到细胞核和颗粒清晰可见。 5、快速95%和无水乙醇脱水。 6、二甲苯透明,封固。 染色结果:肥大细胞呈紫红色;背景呈淡蓝色。 (二)软骨染色 1、石蜡切片入二甲苯2次每次15min。 2、系列乙醇各1min。 3、自来水洗2min。 4、入Toluidine Blue O Stain浸染30min。

5、自来水洗2min,滤纸吸干水分。 6、丙酮分化至软骨细胞呈紫蓝色清楚可见。 7、逐级乙醇脱水。 8、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染色结果:软骨、成骨细胞呈紫红色;背景呈淡蓝色。 (三)细胞涂片染色 1、用20%的乙醇溶液稀释甲苯胺蓝染色液,一般要求稀释到0.1%即可。 2、细胞涂片后,立即放入95%的乙醇中固定,取出放在纸巾上。 3、滴加稀释后的甲苯胺蓝染色液进行滴染,加盖玻片让染料渗透到细胞中。 4、将玻片竖起,稍加压力,使多余染料被纸巾吸去。 5、无需干燥,直接镜检。 染色结果:细胞核、淋巴细胞呈深蓝色;核仁呈紫红色;红细胞呈橘红;细胞质、单核细胞呈淡蓝色。 (四)原位杂交染色 1、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稀释到相应的浓度,凭经验一般稀释比例大于1:100。 2、玻片在稀释好的染色液中短暂浸泡。 3、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浸泡数次。 4、按需求进行压片固定。 注意事项: 1、第一次使用本试剂时建议先取1-2个样品做预实验。 2、针对于胃粘膜组织、软骨组织等较难着色组织的染色,于甲苯胺蓝染色的时间应相应延长。 3、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相关产品: G3661甲苯胺蓝染色液(1%,磷酸盐法) G3662甲苯胺蓝染色液(0.5%,磷酸盐法) G3665甲苯胺蓝染色液(0.5%,硼酸盐法)

甲苯胺蓝染色方法改进_沈瑞莲

关键词:甲苯胺蓝;尼氏体;染料中图分类号:G42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2009)21-0092-01 染料的主要成分是色原,能使染料发生颜色的原子团称发色团。一种染料中可含有一个或多个发色团。甲苯胺蓝属噻嗪类染料,为碱性染料,可作细胞核染色剂。这类染料一般有2个发色团,一个是口印胺基,一个是醌型苯环。醌型苯环有明显的异染性,可分别表示为α-异染性(阴性),呈蓝色,即正染性;β-异染性(弱阳性),为紫色或紫红色;γ-异染性(阳性),为红色。但此种异染性染色后经酒精脱水时,又转变成正色性[1]。此染料特点是对于神经元的尼氏体染色效果好,还可染黏液、软骨基质、肥大细胞等。 甲苯胺蓝在组织学、病理学中应用较为广泛。具文献报道,甲苯胺蓝可快速染肥大细胞[2];在胃黏膜免疫组织化学反应中,经甲苯胺蓝复染后,胃黏膜组织内的幽门螺旋杆菌被染为蓝色[3];可早期识别活体中无症状的口腔鳞癌,良性溃疡通常具有非常明确的边缘着色,而癌前病变或恶性病变的边缘是弥散的[4]; 口服甲苯胺蓝胃内染色有助于胃癌的初步诊断[5];此外,甲苯胺蓝还可做宫颈涂片染色,能使上皮细胞核着蓝色,此法简便易行、效果好,但只限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6]。尼氏体位于神经元的核周部,由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为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嗜染质。笔者就甲苯胺蓝显示神经元尼氏体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具体如下。1方法 (1)取材:家兔脊髓,以新鲜为好。(2)固定:4.00%甲醛。 (3)染液:0.50%甲苯胺蓝、0.25%复制伊红。(4)制片:常规石蜡包埋,石蜡切片。 (5)染色过程:切片脱蜡下行至水,入0.50%的甲苯胺蓝溶液(55℃温箱) 20分钟,水洗2~3次入0.15%盐酸酒精分色2~3秒再水洗,上行酒精脱水至90.00%酒精,进0.25%复制伊红5~8秒,95.00%酒精脱色、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片。2结果 脊髓灰质和白质均呈淡红色,尼氏体呈紫蓝色块状,核膜、核仁清晰(见图1)。3讨论图1家兔脊髓石蜡切片显微照片(甲苯胺蓝染色,40×10 )经甲苯胺蓝染色后,用酸酒精分色较为重要。过去常用浓度为0.50%~1.00%酸酒精分色,笔者认为酸酒精浓度不宜过高,过高容易导致着色偏淡,且分色时间不易掌握,本实验室经反复摸索得出,酸酒精浓度为0.15%较为适宜。 此外,实验用水的pH 值与染色效果密切相关,一般在HE 染色中用酸酒精分色后要进行流水冲洗以达到蓝化的目的,但经甲苯胺蓝染色、 酸酒精分色后,用流水冲洗则需注意实验用水的pH 值,若pH 值小于6.50可使其褪色。笔者认为不需流水冲洗,尼氏体着色效果更佳。可能是由于尼氏体为嗜碱性物质,在碱性环境中更易着色。不同神经元的尼氏体形态和大小不一,如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尼氏体较大且多呈虎斑样,而小脑蒲肯野纤维则呈细粒状。尼氏体的粗细与神经元的大小并无明显直接关系,但神经元处于正常状态时,尼氏体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形态;当神经元受损或代谢功能发生障碍时,尼氏体即出现形态变化甚至溶解[7]。 因此实验用水pH 值对实验结果非常重要,尤其在临床病理诊断中,一定要排除实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参考文献: [1]杜卓民.实用组织学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陆云,汤美蓉.甲苯胺蓝快染肥大细胞的体会[J].皖南医学院学报,1991,10(4):289. [3]闭慎金.幽门螺杆菌甲苯胺蓝法在胃黏膜免疫组化复染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1996,21(3):497~498. [4]朱光第.用甲苯胺蓝染色检查口腔癌前病变与恶性病变[J].实用医学杂志,1985,10:36. [5]赵怀玉.口服甲苯胺蓝体内染色对胃癌的诊断价值[J].兰州大学学报, 1982,9(3):155.[6]梁锐.用甲苯胺蓝染液做宫颈涂片染色[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7(1):27. [7]成令忠.现代组织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蒉 甲苯胺蓝染色方法改进 沈瑞莲,金洁,范慧杰,邵长玲,周秀艳,孔军伶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北京101300 ) 卫生职业教育实验与实习Vol.272009No.21 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