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课程设计报告
CAD课程设计报告

CAD课程设计一报告1.设计要求:焦距:f’=150mm物镜后含棱镜,棱镜展开后的总厚度为120mm,材料为K9相对孔径:1/6视场角2ω=2︒2.设计结果GENERAL LENS DATA:Surfaces : 6Stop : 1系统光圈: 入瞳直径= 25Glass Catalogs : SCHOTT CHINESESRay Aiming : Off变迹: 均衡,统一的, 因子= 0.00000E+000有效的焦点长度: 150 (系统温度和压力在空气中)有效的焦点长度: 150 (在像空间)Back Focal Length : 39.343统计轨迹: 245.9834图像空间F/# : 6离轴工作面F/# : 6工作面F/# : 5.994529Image Space NA : 0.08304548物空间NA : 1.25e-009光阑半径: 12.5离轴像高: 2.61826近轴放大率: 0入瞳直径: 25入瞳区域: 0入瞳直径: 33.31938入瞳直径区域: -199.9163Field Type : Angle in degrees最大视场: 1主光波长: 0.5875618镜头单位: 毫米角度放大率: 0.7503141Fields : 3Field Type: Angle in degrees# X-Value Y-Value Weight1 0.000000 0.000000 1.0000002 0.000000 0.700000 1.0000003 0.000000 1.000000 1.000000Vignetting Factors# VDX VDY VCX VCY V AN1 0.000000 0.000000 0.000000 0.000000 0.0000002 0.000000 0.000000 0.000000 0.000000 0.0000003 0.000000 0.000000 0.000000 0.000000 0.000000Wavelengths : 3Units: 祄# Value Weight1 0.486133 1.0000002 0.587562 1.0000003 0.656273 1.000000SURFACE DATA SUMMARY:Surf Type Comment Radius Thickness Glass Diameter Conic OBJ STANDARD 无限远无限远0 0 STO STANDARD 94.73808 59.28029 CAF2 25.02898 02 STANDARD -45.32383 27.36013 F10 21.82801 03 STANDARD -90.26138 0 22.06355 04 STANDARD 无限远120 K9 21.96818 05 STANDARD 无限远9.343 10.87206 0IMA STANDARD 无限远 5.327478 0EDGE THICKNESS DATA:Surf EdgeSTO 57.1164282 28.0171163 0.6766904 120.0000005 39.342995IMA 0.000000INDEX OF REFRACTION DA TA:Surf Glass Temp Pres 0.486133 0.587562 0.6562730 20.00 1.00 1.00000000 1.00000000 1.000000001 CAF2 20.00 1.00 1.43702505 1.433849281.432458022 F10 20.00 1.00 1.63318557 1.62096181 1.615887903 20.00 1.00 1.00000000 1.00000000 1.000000004 K9 20.00 1.00 1.52194549 1.51637110 1.513893965 20.00 1.00 1.00000000 1.00000000 1.000000006 20.00 1.00 1.00000000 1.00000000 1.00000000THERMAL COEFFICIENT OF EXPANSION DATA:Surf Glass TCE *10E-60 0.000000001 CAF2 18.900000002 F10 0.000000003 0.000000004 K9 0.000000005 0.000000006 0.00000000F/# DATA:F/# calculations consider vignetting factors and ignore surface apertures.Wavelength: 0.486133 0.587562 0.656273# Field Tan Sag Tan Sag Tan Sag1 0.0000 deg: 6.0043 6.0043 5.9945 5.9945 5.9920 5.99202 0.7000 deg: 6.0041 6.0041 5.9944 5.9944 5.9918 5.99183 1.0000 deg: 6.0039 6.0039 5.9942 5.9942 5.9917 5.9917CARDINAL POINTS:Object space positions are measured with respect to surface 1.Image space positions are measured with respect to the image surface. The index in both the object space and image space is considered.Object Space Image Space W = 0.486133Focal Length : -150.185953 150.185953 Focal Planes : -112.737388 0.627607 Principal Planes : 37.448565 -149.558347 Anti-Principal Planes : -262.923342 150.813560 Nodal Planes : 37.448565 -149.558347 Anti-Nodal Planes : -262.923342 150.813560W = 0.587562 (Primary)Focal Length : -150.000000 150.000000 Focal Planes : -112.547114 -0.000000 Principal Planes : 37.452886 -150.000000 Anti-Principal Planes : -262.547114 150.000000 Nodal Planes : 37.452886 -150.000000 Anti-Nodal Planes : -262.547114 150.000000W = 0.656273Focal Length : -149.959557 149.959557 Focal Planes : -112.503284 -0.233275 Principal Planes : 37.456273 -150.192832 Anti-Principal Planes : -262.462841 149.726282 Nodal Planes : 37.456273 -150.192832 Anti-Nodal Planes : -262.462841 149.7262823.相差数据指标mm L m 04.0'=δ0011.0'-=m SCmm L FC 05.0'-=∆实际值 目标值f’=150.000000mm f’=150mmmm L m 037544.0'=δ mm L m 04.0'=δ00110000.0'-=m SC 0011.0'-=m SC mm L FC 050000.0'-=∆ mm L FC 05.0'-=∆4.相差公差数据球差公差:δL ’m ≤4*0.00058/[(1/2)*(1/6)]2=0.33408mm 正弦差公差:SC ’m ≤0.0025轴向色差公差:ΔL ’FC ≤0.00058/[(1/2)*(1/6)]2 =0.08352mmCAD 课程设计二报告1.设计要求:f ’=60mm, D/f ’=1/3.0 2ω=26°工作波段可见光2.设计结果(1)透镜结构参数,视场,孔径等光学特性参数GENERAL LENS DATA:Surfaces : 14Stop : 8系统光圈: 入瞳直径= 20Glass Catalogs : CHENGDURay Aiming : Off变迹: 均衡,统一的, 因子= 0.00000E+000有效的焦点长度: 59.99528 (系统温度和压力在空气中) 有效的焦点长度: 59.99528 (在像空间)Back Focal Length : 20.00212统计轨迹: 98.39212图像空间F/# : 2.999764离轴工作面F/# : 2.999764工作面F/# : 3.00028Image Space NA : 0.1644116物空间NA : 1e-009光阑半径: 5.391359离轴像高: 13.851近轴放大率: 0入瞳直径: 20入瞳区域: 47.49177入瞳直径: 30.45847入瞳直径区域: -91.36822Field Type : Angle in degrees最大视场: 13主光波长: 0.5875618镜头单位: 毫米角度放大率: 0.6566318Fields : 5Field Type: Angle in degrees# X-Value Y-Value Weight1 0.000000 0.000000 1.0000002 0.000000 3.900000 1.0000003 0.000000 6.500000 1.0000004 0.000000 9.100000 1.0000005 0.000000 13.000000 1.000000Vignetting Factors# VDX VDY VCX VCY V AN1 0.000000 0.000000 0.000000 0.000000 0.0000002 0.000000 0.000000 0.000000 0.000000 0.0000003 0.000000 0.000000 0.000000 0.000000 0.0000004 0.000000 0.000000 0.000000 0.000000 0.0000005 0.000000 0.000000 0.000000 0.000000 0.000000Wavelengths : 3Units: 祄# Value Weight1 0.486133 1.0000002 0.587562 1.0000003 0.656273 1.000000SURFACE DATA SUMMARY:Surf Type Comment Radius Thickness Glass Diameter Conic OBJ STANDARD 无限远无限远0 01 STANDARD -47.584 7.8 H-ZF4 44.47561 02 STANDARD -68.913 0.3 46.3445 03 STANDARD 53.28 7.5 H-LAK3 44.71682 04 STANDARD -168.474 0.15 44.16629 05 STANDARD 24.235 12.9 BAF3 33.71676 06 STANDARD -52.091 2.7 ZF1 27.55277 07 STANDARD 14.732 8.04 17.68168 0 STO STANDARD 无限远9.6 11.54723 09 STANDARD -19.834 2.7 H-ZF2 16.14557 010 STANDARD 41.514 12.6 H-LAF6L 20.48545 011 STANDARD -32.064 0.3 26.33786 012 STANDARD 51.959 13.8 H-LAF3 29.12704 013 STANDARD -129.673 20.00212 29.47392 0 IMA STANDARD 无限远27.04826 0EDGE THICKNESS DATA:Surf Edge1 9.3032902 9.2309443 1.1281894 8.4279345 4.2209146 7.5023557 5.092369STO 7.8827789 5.70065110 8.48747111 5.21183712 10.87713513 20.842250IMA 0.000000INDEX OF REFRACTION DATA:Surf Glass Temp Pres 0.486133 0.587562 0.6562730 20.00 1.00 1.00000000 1.00000000 1.000000001 H-ZF4 20.00 1.00 1.73701190 1.72517036 1.719226532 20.00 1.00 1.00000000 1.00000000 1.000000003 H-LAK3 20.00 1.00 1.75715259 1.74693106 1.742494554 20.00 1.00 1.00000000 1.00000000 1.000000005 BAF3 20.00 1.00 1.58711795 1.57959712 1.576355316 ZF1 20.00 1.00 1.66124021 1.64769317 1.642098577 20.00 1.00 1.00000000 1.00000000 1.000000008 20.00 1.00 1.00000000 1.00000000 1.000000009 H-ZF2 20.00 1.00 1.68752231 1.67269980 1.6666118810 H-LAF6L 20.00 1.00 1.76809386 1.75699923 1.7522280111 20.00 1.00 1.00000000 1.00000000 1.0000000012 H-LAF3 20.00 1.00 1.75563048 1.74400135 1.7390599513 20.00 1.00 1.00000000 1.00000000 1.0000000014 20.00 1.00 1.00000000 1.00000000 1.00000000THERMAL COEFFICIENT OF EXPANSION DATA:Surf Glass TCE *10E-60 0.000000001 H-ZF4 9.300000002 0.000000003 H-LAK3 6.200000004 0.000000005 BAF3 7.800000006 ZF1 9.400000007 0.000000008 0.000000009 H-ZF2 8.8000000010 H-LAF6L 5.5000000011 0.0000000012 H-LAF3 7.5000000013 0.0000000014 0.00000000F/# DATA:F/# calculations consider vignetting factors and ignore surface apertures.Wavelength: 0.486133 0.587562 0.656273# Field Tan Sag Tan Sag Tan Sag1 0.00 deg: 3.0010 3.0010 3.0003 3.0003 3.0014 3.00142 3.90 deg: 3.0028 3.0025 3.0020 3.0018 3.0030 3.00283 6.50 deg: 3.0037 3.0048 3.0027 3.0039 3.0036 3.00494 9.10 deg: 2.9990 3.0069 2.9978 3.0060 2.9984 3.00695 13.00 deg: 2.9629 3.0056 2.9603 3.0047 2.9600 3.0055 CARDINAL POINTS:Object space positions are measured with respect to surface 1.Image space positions are measured with respect to the image surface.The index in both the object space and image space is considered.Object Space Image SpaceW = 0.486133Focal Length : -60.007874 60.007874Focal Planes : 8.649598 -0.004283Principal Planes : 68.657472 -60.012157Anti-Principal Planes : -51.358277 60.003591Nodal Planes : 68.657472 -60.012157Anti-Nodal Planes : -51.358277 60.003591W = 0.587562 (Primary)Focal Length : -59.995279 59.995279Focal Planes : 8.096956 -0.000000Principal Planes : 68.092235 -59.995279Anti-Principal Planes : -51.898323 59.995279Nodal Planes : 68.092235 -59.995279Anti-Nodal Planes : -51.898323 59.995279W = 0.656273Focal Length : -60.016229 60.016229Focal Planes : 7.838997 0.031460Principal Planes : 67.855226 -59.984769Anti-Principal Planes : -52.177232 60.047689Nodal Planes : 67.855226 -59.984769Anti-Nodal Planes : -52.177232 60.047689(2)点列图Field Type : Angle in degreesImage units: 毫米Reference : Chief RayData : Ray CoordinatesSurface : ImageWavelengths: V alue Weight0.486133 1.000.587562 1.000.656273 1.00X YField coordinate : 0.00000000E+000 0.00000000E+000 Image coordinate : 0.00000000E+000 0.00000000E+000 RMS Spot Radius : 2.34724498E+000 祄RMS Spot X Size : 1.65975284E+000 祄RMS Spot Y Size : 1.65975284E+000 祄Max Spot Radius : 4.94950100E+000 祄Field coordinate : 0.00000000E+000 3.90000000E+000 Image coordinate : 0.00000000E+000 4.08273818E+000 RMS Spot Radius : 2.90917174E+000 祄RMS Spot X Size : 1.81937478E+000 祄RMS Spot Y Size : 2.27005631E+000 祄Max Spot Radius : 1.10546775E+001 祄Field coordinate : 0.00000000E+000 6.50000000E+000 Image coordinate : 0.00000000E+000 6.80034066E+000 RMS Spot Radius : 3.81834643E+000 祄RMS Spot X Size : 2.24054011E+000 祄RMS Spot Y Size : 3.09188446E+000 祄Max Spot Radius : 1.57529581E+001 祄Field coordinate : 0.00000000E+000 9.10000000E+000 Image coordinate : 0.00000000E+000 9.50722955E+000 RMS Spot Radius : 4.83243346E+000 祄RMS Spot X Size : 2.97558146E+000 祄RMS Spot Y Size : 3.80766702E+000 祄Max Spot Radius : 1.85774681E+001 祄Field coordinate : 0.00000000E+000 1.30000000E+001 Image coordinate : 0.00000000E+000 1.35137821E+001 RMS Spot Radius : 5.95653969E+000 祄RMS Spot X Size : 4.93020056E+000 祄RMS Spot Y Size : 3.34267670E+000 祄Max Spot Radius : 2.17384669E+001 祄(3)MTF曲线Data for 0.4861 to 0.6563 祄.Surface: ImageSpatial Frequency units are cycles per mm.Modulation is relative to 1.0.Field: 0.00 degSpatial Frequency Tangential Sagittal0.000000 1.000000 1.00000010.000000 0.974636 0.97463620.000000 0.946176 0.94617630.000000 0.915192 0.91519240.000000 0.882627 0.88262750.000000 0.849071 0.849071 Field: 3.90 degSpatial Frequency Tangential Sagittal0.000000 1.000000 1.00000010.000000 0.973193 0.97431220.000000 0.941756 0.94513430.000000 0.907424 0.91318140.000000 0.871784 0.87950450.000000 0.835525 0.844742 Field: 6.50 degSpatial Frequency Tangential Sagittal0.000000 1.000000 1.00000010.000000 0.970195 0.97280820.000000 0.932418 0.93996230.000000 0.890678 0.90283740.000000 0.847748 0.86311750.000000 0.804336 0.821762 Field: 9.10 degSpatial Frequency Tangential Sagittal0.000000 1.000000 1.00000010.000000 0.966832 0.96990520.000000 0.922136 0.93062530.000000 0.872741 0.88555440.000000 0.822834 0.83780450.000000 0.773045 0.788701 Field: 13.00 degSpatial Frequency Tangential Sagittal0.000000 1.000000 1.00000010.000000 0.966686 0.95858820.000000 0.917162 0.89907130.000000 0.856931 0.83803540.000000 0.792488 0.78490950.000000 0.727989 0.739822(4)场曲及畸变曲线Shift and Height units are 毫米.Distortion units are percent.Maximum Field is 13.000 Degrees.Data for wavelength : 0.587562祄.Y Angle (deg) Tan Shift Sag Shift Real Height Ref. Height Distortion 13.00000000 0.00545829 -0.03694261 13.51378213 13.85100154 -2.43462112 % Xtm'=0.00545829mmXsm'=-0.03694261mmXts '=Xt'-Xs'=0.00545829+0.03694261=0.0424009mm(5)球差曲线(6)垂轴像差曲线(7)弧失慧差曲线3.实验数据实际值目标值焦距f ’ =59.9953mm 60工作距离:l ’F =20.00212mm出瞳距离:l’Z =36.166713mm初级球差:δL ’m = 0.004342mm高级球差:δL’sn=δL’0.707h-0.5*δL’h= -0.01259-0.5*0.004342=-0.014761mm 轴向色差:ΔL’FC=-0.004209-0.01514=–0.019349mm色球差:δL ’FC =ΔL’FCm -Δl’FC =(0.02929-0.02698)-(-0.004286 -0.03145)=0.038046mm 正弦彗差:SC’m =K’s /y’=-0.810017/(13.851*1000)=-0.00005848弧失慧差:K’S = -0.810017um畸变均小于5%像差公差数据:初级球差公差:δL ’m≤4*0.00058/[(1/2)*(1/3)]2=0.08352mm高级球差公差:δL’sn≤6*0.00058/[(1/2)*(1/3)]2 =0.12528mm轴向色差公差:ΔL’FC≤0.00058/[(1/2)*(1/3)]2=0.02088mm色球差公差:δL ’FC≤4*0.00058/[(1/2)*(1/3)]2=0.08352mm正弦彗差公差:SC’m≤0.0025弧失慧差公差:K’S≤0.00058/[2*(1/3)*(1/2)]=0.01044mm象散公差:X’ts≤0.00058/[(1/2)*(1/3)]2=0.02088mm畸变公差:δy’Z≤5%。
cad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cad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基本概念,掌握软件的界面操作和基本工具使用;2. 学习并掌握CAD绘图的基本命令,如绘制直线、圆、矩形等基本图形;3. 学习并理解CAD绘图中的图层管理和尺寸标注方法;4. 掌握CAD软件中的打印输出和文件保存的相关操作。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操作CAD软件,完成简单的二维图形绘制;2. 学会运用CAD软件进行图形的编辑与修改,提高绘图效率;3. 学会运用图层管理功能,对图形进行有序组织;4. 学会进行尺寸标注和文字注释,使图纸表达清晰、准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 激发学生对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 引导学生认识到CAD技术在现代工程领域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需加强引导和培养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教师应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课程目标所设定的知识技能。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职业素养。
通过课程学习,实现具体学习成果的达成,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CAD软件概述- CAD软件的定义与应用领域- CAD软件的界面认识与基本操作方法2. CAD基本绘图命令- 绘制直线、圆、矩形、多边形等基本图形- 使用辅助工具如捕捉、正交、极轴等提高绘图精度3. 图形的编辑与修改- 选择、移动、复制、旋转、缩放图形- 删除、修剪、延伸、打断、合并图形4. 图层管理- 图层的创建、删除、重命名- 设置图层颜色、线型、线宽等属性5. 尺寸标注与文字注释- 设置标注样式- 进行线性、径向、角度、坐标等尺寸标注- 添加文字注释和多重引线6. 打印输出与文件管理- 设置打印样式和页面布局- 打印预览与输出- 文件保存、另存为、导出等操作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CAD软件概述及界面认识第2-3周:基本绘图命令学习与实践第4-5周:图形的编辑与修改第6周:图层管理第7周:尺寸标注与文字注释第8周:打印输出与文件管理教材章节关联:教学内容与教材第3章“CAD基本操作与绘图技巧”和第4章“图形编辑与尺寸标注”相关,确保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cad课程设计报告

cad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基本界面、工具栏及其功能;2.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绘图命令,如直线、圆、矩形、椭圆等;3.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简单图形绘制和编辑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熟练使用CAD软件进行图形绘制和编辑的操作技能;2.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绘制房屋平面图、家具图等;3. 培养学生通过CAD软件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CAD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欲望;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分享观点和经验;3. 培养学生认识到CAD技术在现代制造业、建筑设计等领域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念。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年级为初中或高中,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
但可能对CAD软件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教学要求:1.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点;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3.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 CAD软件基础操作(2课时)- 熟悉CAD软件界面、工具栏和菜单栏;- 学会使用基本绘图命令,如直线、圆、矩形、椭圆等;- 掌握图形的选择、删除、移动、复制、旋转等基本编辑操作。
2. 基本图形绘制与编辑(4课时)- 绘制简单的平面图形,如房屋平面图、家具图等;- 学会使用尺寸标注、文字注释等功能;- 掌握图层管理、线型、颜色设置等高级编辑功能。
3. CAD综合应用(2课时)- 结合实际案例,运用CAD软件进行设计表达;- 指导学生完成小组项目,如绘制学校平面图、创意家具设计等;-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电子cad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cad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子CAD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能够运用电子CAD软件进行简单的电路设计和制图。
知识目标包括了解电子CAD的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和功能特点;技能目标包括熟练掌握电子CAD软件的基本操作、绘制电路图和制作PCB;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电子CAD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子CAD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实践。
具体包括电子CAD的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和功能特点;电子CAD软件的基本操作、绘制电路图和制作PCB;电子CAD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包括讲授法、操作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等。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子CAD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和教学方法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准备一系列的教学资源。
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将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参考书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扩展知识;多媒体资料将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电子CAD的原理和操作过程;实验设备将用于学生的实践操作和验证实验。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采用多元化的形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进行评分;作业将根据学生的完成质量和提交时间进行评分;考试将分为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以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评估标准将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设定,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工程制图与CAD课程设计报告

0.序言里面旳内容重要讲下课程设计旳目旳、意义1.CAD实习任务:里面旳内容重要写本次课程设计重要让你们完毕些什么东西。
2.AUTOCAD图旳绘制可以讲下绘制旳环节,可以将你其中一种图拿出来进行讲解环节。
3.绘制过程旳难点讲下本次任务当中你绘制过程中碰到旳难点是什么,你是怎样分析然后绘制出来旳。
4.课程设计旳成果可以在这里讲你绘制出来旳成果放上去。
5.总结总结在本次课程设计过程中你学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体会。
内容你们可以就按我上面说旳去写。
大体旳框架可以看下我下面旳范文,不过里面旳内容不是很全,你们只要理解人家是怎么写论文旳,你把你怎样做写清晰就可以。
工程制图与CAD 课程设计汇报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洪丹丹讲师0.序言AUTOCAD E是一门专业技术性强适合专业广旳基础课,通过本课程旳学习,使学生理解该课程旳基本原理,掌握该课程基础得工程制图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旳空间想象和构思能力,具有平面设计和三维造型旳基本能力以及严谨细致旳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旳工作态度;掌握必要旳手工绘图,更多旳是掌握计算机平面图形和三维实体造型旳设计能力。
为此后我们在专业课程中需要旳计算机制图能力奠定良好旳基础。
理解AUTOCAD和pro/E旳研究对象和重要任务及发展史,懂得图样在工业生产中旳用途,明白本课程旳性质、任务和学习措施;理解计算机制图软件AUTOCAD和pro/E在工业绘图方面旳应用范围。
通过本试验旳学习,掌握AUTOCAD和pro/E旳基本内容,几何作图以及平面图形分析和设计;理解AutoCAD制图旳基本措施和平面图形旳绘制。
1.CAD课程设计任务2.二维图旳绘制2.1 AutoCAD软件简介:AutoCAD 是由美国 Autodesk 企业开发旳通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Computer Aided Design , CAD) 软件,具有易于掌握、使用以便、体系构造开放等长处,可以绘制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标注尺寸、渲染图形以及打印输出图纸,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机械、建筑、电子、航天、造船、石油化工、土木工程、冶金、地质、气象、纺织、轻工、商业等领域。
cad课程设计报告

cad课程设计报告本次课程设计是我在CAD课程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我在其中最为感兴趣的部分,下面我将对此进行详细的报告和分享。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CAD的概念和应用范围。
CAD即计算机辅助设计,它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各种设计过程进行计算机化辅助,包括自动绘图、自动尺寸标注等,实现了设计效率和准确性的提高,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
CAD广泛应用于制造、建筑、电子、服装、工艺美术等领域。
设计一:机械模型设计在CAD课程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领域下的应用场景和实际需求。
其中一个重要的课程设计就是机械模型设计,它在制造业中应用广泛。
我所要完成的任务是在CAD软件中设计一个可以实现开合的机械模型。
在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需求绘制机械模型的草图,并确定开合的运动方式。
然后,使用CAD软件对草图进行绘制,包括图形的建立、尺寸的标注等。
最后,进行实体建模,截面的建立和确定,获取立体图形,并进行开合的设置。
设计二:建筑设计另一个广泛应用CAD的领域是建筑设计,它能够帮助建筑师们快速、准确地展示和修改建筑设计。
我所要完成的任务是设计一个建筑物的效果图和平面图。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首先获取建筑物的草图和模型,并确定各个房间或空间的分布和功能。
然后,使用CAD软件对平面图进行绘制,包括墙体、门窗、隔断等,并进行各种标注。
最后,进行立体建模,确定每个空间的高度和效果,得到建筑物的效果图。
设计三:电子电路设计CAD还可以应用于电子电路设计,通过CAD软件可以实现电路模型的快速建立和参数的计算,为电子类生产企业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我所要完成的任务是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子电路。
在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电路的主要功能和组成,然后进行草图的绘制,并确定各个电子元件的选型和连接方式。
接着,使用CAD软件进行电路的建立,包括电源、电阻、线路等符号和连线。
最后,进行电路分析和计算,确定电路的参数和安全性。
总结通过这次CAD课程设计,我深刻感受到了CAD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我对CAD软件的理解和掌握。
cad课程设计报告书

cad课程设计报告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CAD软件的基本操作与界面认识,理解常用工具的功能与用途;2.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绘制简单二维图形的能力,掌握尺寸标注、图层管理等基本技能;3. 使学生了解CAD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拓展对现代设计技术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图形绘制的熟练度,提高其绘图速度与准确性;2. 培养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简单的工程图纸设计;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CAD技术及工程设计领域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使其认识到细节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技发展对国家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工程设计领域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设计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学有所获。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上设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内容1. CAD软件认识与基本操作- 界面布局与功能介绍- 常用工具栏的使用方法- 文件的新建、保存与打开2. 二维图形绘制- 点、线、圆、矩形等基本图形的绘制- 图形的编辑与修改(如移动、旋转、缩放等)- 尺寸标注与图层管理3. 简单工程图纸设计- 组合图形的绘制与编辑- 零件图的绘制与标注- 装配图的绘制与标注4. CAD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案例- 建筑设计- 机械设计- 电子产品设计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CAD软件认识与基本操作第二周:二维图形绘制与编辑第三周:尺寸标注、图层管理与简单工程图纸设计第四周:CAD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与实践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完成1章节内容第二周:完成2章节内容第三周:完成3章节内容第四周:完成4章节内容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CAD概述与基本操作第二章:二维图形绘制与编辑第三章:尺寸标注、图层管理与工程图纸设计第四章:CAD技术应用案例与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确保了科学性和系统性,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CAD软件的操作与应用。
cad课程设计报告

cad课程设计报告CAD,即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利用计算机系统来生成、分析和修改设计的数字模型,是最新一代工业设计和机械设计的基本技术。
CAD课程设计是发展实施CAD技术的重要过程,是推动企业自身技术能力和产品研发创新的有效途径。
本报告将从CAD课程设计的内容、规划、招生对象、学习目标等几个方面阐述CAD课程设计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法。
一、CAD课程设计的内容CAD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理论、计算机系统介绍、计算机设计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自动化系统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掌握CAD技术、设计软件、数据管理、图形化建模等。
1、基本理论基本理论是CAD课程设计的基础,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数据结构和算法、离散数学、计算机网络等,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计算机的运行原理和应用特性。
2、计算机系统介绍本课程介绍计算机系统的构成、组成、功能、系统性能等,学习者可以对计算机系统有整体的把握,为今后的计算机应用研究和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3、计算机设计技术本课程主要介绍平面、立体几何图形、投影模型、计算机绘图软件、拟定图形分析技术、空间数据建模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以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熟悉CAD技术的能力。
4、计算机辅助制造自动化系统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和计算机辅助自动化(CAE)系统等内容,以帮助学习者进一步深入地掌握CAM和CAE的基本技术。
二、CAD课程设计的规划CAD课程设计的规划应符合企业需求、学员需求,以便更好地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提高学员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CAD课程设计中,可以通过现有教材或新出版物,结合实际案例,以深有见地的细节分析把握此类课程,并设计适用于企业实际的实战培训。
三、CAD课程设计的招生对象CAD课程设计的招生对象主要为计算机一线工程师、维护工程师以及经过CAD制图训练的技术人员,也可以招收学生、企业的软件专业人员参加此类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D课程设计报告计算机辅助设计,英文简写CAD,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以CAD技术为内核的辅助设计软件,Auto CAD 具备了CAD技术能够实现的基本功能(包括二维图形绘制、三维图形绘制与编辑、参数化绘图、绘图环境设置,图案修剪等等),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工程设计、机器制造和科学研究等诸多领域。
随着CAD功能的强大性和实用性逐渐升入人心,作为知识青年的我们,为进一步适应未来的多变的社会,学习并精通CAD技术已成为我们不可避免的选择。
1.课程设计任务及技术要求1.1课程设计任务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CAD课程的理论知识的能力,使之充分熟悉掌握并精通CAD基本操作。
2、培养学生掌握CAD画图的技术手段,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布置的一系列几何图形(1~5)、工程图形(6~9)、曲线图形(10~15含十二生肖)和京剧脸谱的绘制。
3、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画图能力,熟练运用CAD软件中各种画图指令的能力。
1.2课程设计的技术要求课程设计教学基本要求: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交流互动中(限组员之间),完成设计课题的全部内容,包括:1、结合该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各小组按要求独立设计方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会查阅相关手册和资料,通过查阅手册和资料,进一步熟悉常用方法的用途和技巧,并掌握这些方法的具体含义和如何使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掌握综合性的CAD设计的基本过程。
4、掌握综合性CAD及二维工程图样设计的方法,熟悉常用绘图指令的使用(视具体设计题目)。
5、认真撰写总结报告,培养严谨的作风和科学的态度。
1.3绘图要求绘图题:认真严谨,严格按照题目要求的尺寸、规格、和填充方式完成题目,将图上的图形、辅助线、标注、文字等内容分层绘制,不得随意修改。
设计题:可在样图基础上做适当调整,但总体特征不变,不可随意降低难度。
摘要:经过将近一个学年的CAD课程学习,在老师的精心缜密的安排下,我们迎来这场让我们曾揪心已久的课程设计。
期间我们通过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老师布置的课程任务进行设计。
通过各个图案具体特征的分析,制定绘图方案,在绘图中发现问题,及最终解决问题的关键流程与技术,来达到巩固、掌握、运用CAD技术的课程任务。
正文回顾此次仅仅两天CAD课程设计,自已却感觉是如此的煎熬与漫长,期间我们有过看着课程任务时的迷茫与困惑,也曾对绘图过程出现的问题不知所措,当然更曾体会到过攻克每一个难关、解决每一个问题、完成每一个任务后的欣喜与得意。
在此,通过以下对每一个课程设计任务的绘制流程的回顾,来重新感受那两天心灵的跌宕起伏。
设计一开始,我和我的搭档首先按照设计要求,新建了四个图层(0层、L1层、L2层、L3层)并作出相应参数调整。
图1:刚看到图1,给人的感觉是图形架构很简单,但当一开始要绘图时,却让人不知从何下手。
可以说,开头就先给了我一下马威,但接下来通过我对图形特征认真的分析,结合从前绘制过的简单图形,我发现图1的主题架构应是一个五角星的修剪图,并且中间是一个边长为30cm的正五边形。
以此为思路,我通过先做一长度为30cm的竖直方向的直线段,并通过运用正五边形边长参数,使五边形的一边与已知直线重合,绘制五边形。
接下来通过分解命令将五边形裂解,并延长五边形各边形成五角星。
然后我严格按照样图要求,通过倒圆角命令完成五角星的顶点处的圆化。
最后通过“相切、相切、半径”绘制其余各圆,从而得到图1图2:相比于图1,图2的架构更为简单,然而更是无处下手(途中有很多圆,却仅有一个数据)。
通过近5分钟对其图形特征的分析,我发现图 2 有一个重要特点:每旋转90度所要连接圆弧半径就增加5cm,其圆心也随之轮流转变。
结合这一思路,我通过实现做出两条辅助线,交出所需要的的各个圆心,然后通过“起点、端点、角度”绘制圆弧命令,最终绘出图2所示的图形。
图3:相比以上两个绘图设计,图3的设计则略显简单,难度不大。
绘图中,我通过首先按照图形要求绘制出两条垂直辅助线、三个大圆,及两条角度为30度(图示60度)和165度(图示75度)的两条辅助线段,然后绘制图形外围各个小圆,最后我通过倒圆角命令(半径设置为3cm)导出外围圆角,绘制出图3。
图4:这道题是此次课程设计中,比较令我素手无策的一道题。
因为无法确定四边形两侧边的倾斜角,导致图形无从下手绘图。
最终我通过数学分析,利用余弦公式(29^2+33^2-2*29*33*cos(105))求出一边对角线的长度,然后以四边形已知两顶点为圆心,以33cm、23cm、49.5cm为半径画圆,交出四边形另一顶点,然后再以该点为圆心,以29cm为半径画圆,交出另一顶点。
接着绘制余下圆弧,得到图4 图5:刚拿到这道题,乍看有点复杂,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实这题并不难,就和平时课上的练习题差不多。
我认为比较难的地方在于C 点处长度分别为36和37的两条直线要以140o 角相交,因为如果这里没有处理好,之后添加标注的时候,标注显示的数字就会出错,所以要小心处理。
还有就是直线JK后接的半圆弧KL,如果没接好的话,整个图形就会显得很难看,所以要注意。
总的来说,这一题的难度不大,主要是线条长度与角度的把握,还有关键位置的标注。
处理方法主要是平时课上所学的方法。
图6:这道题看上去给人一种有难度的感觉,因为几个同心圆之间的距离、角度有严格要求,如R12、R22的同心圆与R6、R10的同心圆的圆心之间的距离为40,高度差为4。
而R12、R22的同心圆与R3的圆心之间距离为37,而且它们的圆心不处在一条竖直直线上,而是成一定角度。
但这一题只要用好了辅助线就会很简单,还有直线与圆、圆弧与圆的相切,都需要处理好。
图7:这道题可以用镜像功能降低操作难度,所以只要找好中线,将左侧的图案画好,再用镜像功能将图案复制到右侧就可以了。
但实际画起来有不小的难度,因为这个图案是有许多圆弧连接起来的,而圆弧与圆弧之间的连接相当难把握,操作不当就会使之后的标注出错。
特别是左下侧R8的圆弧与前面的圆弧还有后面的直线很难连接,我在这里修改了很多次才使标注显示与要求一致。
还有就是底部的那一段长度为36的不同线段的连接也不容易,因为要顾及到线段中间的30o 的夹角,并且R3的圆弧要与两直线恰到好处的连接,所以这里我也花了不少时间修改。
最后通过镜像终于完成了这个图案。
图8:这题的难度相当大,不仅有圆弧的相切,还有圆弧与圆弧的连接、角度的把握等,所以这一题花了不少时间。
本题主要有直径为11、18、29、46、6与10的同心圆,R10、30的圆弧,而且两段R10的圆弧与R30的圆弧连接起来后高度要为25,另外还有图案右下角的那一段总长度为41,且与水平线段成一定角度的间隔直线。
这些图案的细节都相当难把握。
特别是圆弧之间的连接,我画了很多次都不能达到要求,后来我用了画与两圆弧相切的圆,再打断并修剪的方法才完成,用了不少时间。
这一部分完成后剩下的就比较简单了,主要是总长度为41,且与水平线段成一定角度的间隔直线,这里要注意中间的间隔宽度为4,且间隔与间隔之间的距离为6。
剩余的就是标注了,当然因为标注出错的问题,我也将图案修改了很多次才达到要求。
图9:这个绘图题总体来说难度不大,只是过程略显繁琐。
只需按照具体的绘图要求,通过构画辅助线、画圆、倒圆角、修剪等命令就可绘出图9所示图形图10:图10是我认为在此次课程设计中较为繁琐,较为有难度的题型之一,绘制这幅图花费了我近两个小时的时间。
这道题最大的难度就在于无法绘制出图形偏外侧交叉的弧形花瓣。
绘图中,我通过近20分钟对图形特征的分析,首先大概按照图形大致比例画出各个圆形,接下来通过勾画三个正八边形分别确定外侧填充小圆与大圆的八个相切点、填充小圆的八个圆心位置、各交叉圆弧的的中心交点。
然后通过小圆圆心和相应切点画出其中一个小圆,并以其中一圆弧中心交点为中间点,向两侧分别选取适当距离作为所要绘制同心圆的圆心,并通过修剪命令得出相应的交叉花瓣的顶部交叉圆弧,然后用“镜像”命令得到相邻的交叉圆弧顶部。
接着通过“起点、端点、方向”命令绘制出一个交叉圆弧,最后通过利用“镜像”命令绘制出图形的大致轮廓。
余下的该图形的绘制,主要通过镜像、修剪、填充等命令完成对图形的修饰,在此不在赘述。
图11:这个十二生肖图案(小羊),是在我们这次课程设计中看似是最为复杂的图形,绘图过程中我通过利用样条曲线,首先严格按照图形中的各个线条弧度调整绘制小羊的最外围轮廓线。
然后绘制内部小的图形构件,并通过利用“阵列”等相应命令完成图形的环化,最终绘制出图11所示的完美图形。
图 12:这道题比较简单,因为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个图案是对称的,只要把整个图案用辅助线分成4*4的格子,再把其中一个格子画好,再用镜像复制,把总体的样式画出来,最后进行细节处的修改就完成了。
不过因为个人的技术问题,所以画出来的图案与标准有些区别,就是把原来的心形图案拉长了一点,显得有点难看。
不过总体来说这道题并不难。
图13 :这个道题与上一道差不多,都是属于对称图案,不过内部的细节比之前那道要复杂,所以难度也大一点。
实际上可以先画4 个半径成规则递减的同心圆,然后再在适当的地方把线条打断,就可以初步完成,然后再进行内部细节的绘制。
我认为这道题主要的难度在于没有给出尺寸,所以需要自己把握。
如果没有把握好尺寸,画出来的图就比较难看,特别是内部的细节,如果尺寸错了,那么镜像之后的图案就会显得很不工整,影响整体质量,所以应该注意。
图14:这个设计题是我所绘制图形中最为繁琐的图形。
图形弧度大小不一,宽度差异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图形的绘制难度。
绘图中,我首先通过利用样条曲线,按照图形的大致形状,确定样条曲线个夹点的大致位置,并最终设置曲线闭合。
然后通过对相应各夹点位置的调整,及夹点优化编辑(添加或删除控制点),来完成对原图形的磨合。
并通过相应的填充、修剪命令最终得到图14图 15:不得不说,这道题相当难,因为它内部的图案相当复杂,但它也属于对称图形,我用辅助线把整个图形划1个分成8个等面积的区域,所以只要画出81个图案图案就算完成大部分工作了。
但这8也不简单,因为基本上是一条条曲线,所以为了美观,我是用圆弧一点一点画,连接并修改弧度,而左上角的那个小图形我是画了三个规则分布的圆,然后打断线条,修改完成的。
当然最后的上色也不算容易,有时为了上色而不得不对图案进行修改,当然都少不了向同学求助,最后总算是完成了这个图案。
图 16:就总体来说,这是最复杂的一题,虽然老师已经把脸部的轮廓画好了,但依旧不容易。
我和搭档分工,我来画内部细节,他来上色。
不过幸亏这个脸谱是左右对称的,所以可以省不少力。
这个脸谱主要难在细节图案的绘制,因为京剧脸谱以复杂著称,特别是面部的许多线条都是不规则的,无法直接画出,所以要以极大的耐心将图案描出,很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