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

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比较多,其中多数基本概念对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的学生来说显得抽象难懂。
要使学生形成概念、理解概念进而运用概念分析和解决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周密考虑,讲究方法,现就如何搞好初三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并以此为载体,培养、提高学生能力浅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做好化学实验。
帮助形成概念做好化学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是形成化学概念的重要方式,直观的实验现象能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知,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概念的教学中,先提出问题:“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生成的各物质的总质量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是否相等?”接着教师做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的实验。
称得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再让学生分组做好两个实验: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的反应,发现两个反应的生成物的总质量和反应物的总质量都相等。
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归纳出“质量守恒”的本质。
这时。
学生的认识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尚未认识“质量守恒”的本质。
那么,紧接着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深入到微观世界,抓住“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推理:(1)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2)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3)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4)每种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因而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前反应物的总质量没有变化;并且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前反应物的总质量必然相等。
至此,由有限几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方能印证普遍规律,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在概念教学中。
化学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发展到理论认识做准备。
实验结果本身并不会自发地呈现其内在的本质规律,必须启发、引导学生对实验中获得的事实、现象进行逻辑思考,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归纳、综合等思维方法,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经过科学抽象,得出体现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从而实现从感性认识的升华,这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
有关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浅谈有关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我们知道,初中化学基础知识中,概念占很大一部分比例,又由于初中化学是起始学科,概念繁多而且零碎,所以学生在概念应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化学概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化学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如果学生对化学概念掌握得不好,不仅影响到对选择题、判断题的正确理解,还会影响到对实验、计算题的准确把握。
如果学生能把化学概念掌握得比较准确,他们就能够灵活运用化学概念来解决各种化学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化学概念教学呢?本人就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如何做好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谈一些浅见,仅供大家参考。
一、重视化学概念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概念是最基础的化学知识,也是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认识物质属性及其规律的根本出发点。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许多人认为新课程强调的是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倡对学生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实践能力等素质的培养,不需要重视双基础教学,殊不知,这是对课改教学的一种误解。
试问,没有任何化学基础知识的学生,他们如何对未知的物质进行探究,又如何在各种实际生活问题面前,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呢?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因此,化学概念教学是必须重视的,并且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概念教学的方法1.在教学中设计利于学生形成概念的问题在进行化学概念教学时,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就设计好问题,为化学概念的出现做好铺垫,同时也是让学生对探索化学概念做好一个思维上的准备。
这样就能使化学课堂教学的结构比较完整,同时也是让学生掌握基础概念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这样他们只是死记硬背地记住概念,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
比如,在讲化学式的计算式,有一种题型是求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在这里我们就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元素的概念。
元素指的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即元素与原子是集体与个体的关系,现在求化学式中某元素的质量,也就是求所有这一类原子的质量之和,理解了这层含义,在做计算题的时候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如何进行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

浅谈如何进行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摘要化学概念是化学基础知识的概括反映。
初中化学概念多而抽象,学生领会和完整掌握这些概念具有一定的难度,针对此问题,本文较系统的阐述了如何进行化学概念教学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化学概念;教学;方法;案例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化学概念几乎每节都有,多而抽象,并且又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
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相对来说还都比较薄弱,以致领会和完整掌握这些概念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概念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通过实验让学生形成概念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依托。
很好地利用化学演示实验,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很直观形象地形成概念。
化学绪言中讲“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这两个概念就是很好的例子。
演示水的沸腾,引导学生观察水由静态转化为水蒸汽再冷凝成液态水,师生总结出变化特点:仅仅是物质状态上变化,无其他物质生成。
演示“镁带燃烧”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发出耀眼白光及生成白色固体。
这个变化特点是镁带转变为不同于镁的白色物质——氧化镁。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水的沸腾,硫酸铜晶体的研磨等。
“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如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
再如“催化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概念的形成,都可以由实验现象分析、引导、归纳得出其概念。
二、强调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
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

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化学概念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因此概念教学应让学生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掌握概念的实质。
因此,基本概念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初中学生学习化学概念存在困难的原因1.学生个体之间经验的习得方式与认知能力存在差异。
2.化学概念繁多,又相互关联,造成了学生记忆的困难。
3.化学概念抽象,难理解。
二、高效地进行化学概念教学的策略1.通过实验事实引出概念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概念的讲述都是用实验来说明的。
比如,初三化学绪言部分的实验,既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是使学生形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好例子。
如水的沸腾,引导学生观察水转化为水蒸汽再冷凝成液态水的过程,学生总结出变化特点:仅仅是物质状态上的变化,无其他物质生成。
演示“镁带燃烧”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发出耀眼白光及生成白色固体的过程。
这个变化特点是镁带转变为不同于镁的白色物质——氧化镁。
由此,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总结出: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水的沸腾,灯泡通电发光等;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如镁带燃烧生成氧化镁。
2.通过抓概念的关键,全面理解化学术语的逻辑性是很严密的,且概念本身包含着高度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如,“质量守恒定律”这一概念,其中的“参加”二字就非常关键,忽视了这个关键的词语,就不可能正确地把握这一概念。
如,铁丝燃烧后的产物的质量大于铁丝的质量,很多学生都认为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其原因就是没有理解这一基本概念。
本概念强调“参加”,则铁丝燃烧后的产物的质量就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的质量加上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所以产物的质量大于铁丝的质量,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
3.通过剖析概念,加深理解对一些含义较深、内容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加深理解。
比如,讲解“溶解度”这个概念时,要从这几个要点入手:①强调“在一定温度下”,温度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因而温度是前提条件;②强调“100克溶剂”,这是标准;③强调“饱和状态”,这是溶液所处的状态,只有在这个状态下,物质溶解的质量才是定值;④强调“质量”,溶解度要标明单位,单位是“克”。
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概念教学

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概念教学摘要:初中化学教学必须重视概念教学,这是化学教学的前提,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第一步。
化学概念的教学是化学的基础,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科学的概念体系。
只有建立起一个科学的概念体系,学生学习起化学来才会融会贯通,出神入化。
也只有这样的化学教学,才是健康科学高效的教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高效初中化学教学必须重视概念教学,这是化学教学的前提,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第一步。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固然要强调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倡对学生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实践能力等素质的培养,但不可忽视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
初中的化学概念教学非常重要,一定要搞好。
一、化学概念的重要性每一个化学概念,语言都非常严密,它把一种物质或现象的内涵外延都规定得清清楚楚,一丝不落,每一个字都有极其重要的含义。
化学概念不但是认识这种事物或现象的最初的符号,而且与这事物或现象有关的一系列变化以及化学原理、实验、计算等方面都需要概念来界定或理解。
概念是最基础的化学知识,也是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认识物质属性极其规律的起点。
如果学生连基本的化学概念都糊糊涂涂,弄不清楚,那以后的化学学习肯定是一头雾水,进入了迷阵,严重措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影响化学教学质量,学生真正步入化学的殿堂是很难的。
二、做好化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措施1、直观法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形象理解,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初中学生由于思维心理发展不健全,他们的思维还主要以直观为主,抽象思维不发达。
因此,在进行化学概念教学时,要尽量从生活、从身边的具体事物入手,引导学生理解。
更应该利用直观的手段,用模型来帮助学生认识。
比如,原子、分子的结构,它们是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想象不出来。
这时候,老师可以用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模型结构,从而让学生形成原子、分子等概念。
同时更要大量运用多媒体技术,把一些具体的化学变化过程,用模拟手段动画出来,可以让化学反应过程清楚地展示出来,让学生清晰地看到。
化学基本教案初中

化学基本教案初中
教学内容:化学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 掌握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3. 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2.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实验用品: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简要介绍化学的概念,并与学生交流对化学的认识。
二、提出问题(10分钟)
1. 什么是元素?
2. 什么是化合物?
3. 什么是混合物?
三、讲解基本概念(15分钟)
1. 首先解释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进行举例说明;
2. 探讨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四、实验操作(20分钟)
1. 将两种颜色不同的颗粒(如盐和糖)混合在一起,观察它们是否可以分离;
2. 将盐和水混合后进行加热,观察现象。
五、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与学生一起讨论。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的小短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各种物质间的差异。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认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浅谈如何加强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

时, 及时提 出问题 , 为什 么水 中的 自磷 和铜 片上 的红 磷 没有燃烧 ?引导学生分析 、 比, 出结 论. 对 得 教师还
可以增加一些演示实验来强化学生对概念 的理解 , 如 向热水 中的白磷通人 氧气 , 使水 中的 白磷 燃烧 ; 也可 增加一些有趣 的实验 , 白磷溶解在 C 2 如 S 中并用其浸 泡滤 纸 , 甘油滴在 KMn O4晶体上着 火等. 教师要 有 意识创设 问题情景 , 培养学 生的 问题 意识 , 以学生 要 为主体 , 引导学生去分析 、 比、 对 概括 , 从而形成概念.
教 学经纬
浅 谈如 何 加 强初 中化 学栅 念 的 教 学
广西 武鸣县城 厢镇 第三初级 中学( 3 1 0 王树 刚 500 )
在初 中化学教材 中 , 基本概 念几乎 每节 都有 , 而 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 的基础知识 , 准确地 理
解 概 念 对 于 学 好 化 学 是 十 分 重 要 的 . 三 化 学 基 本 概 初 念多而且抽象 , 学生要领 会和掌握这些概念具有一 定 的难度 , 因此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 , 把好这 一
1 引 导 学 生 多 观察 , . 多分 析
课外活动是 课 堂教学 的延 伸 , 者 可 以互相 结 两 合、 互相促进. 内容 丰富充实 , 教师指 导得 当的课 外活
动 , 以让 学 生 在 知 识 性 、 学 性 、 味性 的 活 动 中 展 可 科 趣
开智慧的翅膀 , 脑 、 手 、 动 动 多思 、 多做 , 中受到 鼓 从
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 面谈谈我 的教学体会. 下 利用 演 示 实验 。 学 生 形成 概 念 让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 的 自然科学 , 通过实验
浅谈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一、概念教学的基本原则1. 知识结构化:化学概念教学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使学生能够逐步建立起系统完整的化学概念体系。
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讲解基本概念,然后逐步引导学生扩展延伸,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2. 联系实际:化学概念教学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相结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化学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强化归纳:化学概念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通过总结概括,使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形成深层次的理解。
以上四点是化学概念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重视的方面。
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化学概念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概念教学的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案例,以及化学史上的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通过玻璃的历史故事,引入原子结构的概念,使学生对化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2. 比较法:教师可以通过对比不同的化学现象或物质的性质,来引出相关的化学概念。
通过对比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引出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特点和化合物的性质。
3. 分层次教学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将化学概念分解成不同的层次,逐步讲解和引导学生理解。
通过分层次的教学,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化学概念,消除学习障碍。
4. 实验教学法:化学概念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化学实验,可以直观地展示化学现象,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上述是化学概念教学的部分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化学概念教学的效果。
1. 引导发现:在化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化学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2. 激发兴趣:化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化学,愿意主动去探索和了解化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摘要】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等。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与初探:联系生活,从实际出发辨析概念;注重实验,用实验引出概念;抓住关键字词,讲清概念含义;解剖概念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加强引导,注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正确辨析,注意概念之间的区别;系统分类,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概念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单质化合物溶解度
在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有许多精炼的化学概念,这些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
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
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有待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联系生活,从实际出发辨析概念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化学教学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化学用化学的意识。
例如日常生活中的食物腐败和瓷碗破碎等变化究竟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分析,食物腐败之前可以供食用,腐败之后不能食用。
为什么食物腐败之后不能食用呢,引导学生得出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该
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瓷碗破碎之前是陶瓷,瓷碗破碎之后还是陶瓷,只不过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所以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从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有无新物质生成。
2.注重实验,用实验引出概念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演示实验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对现象分析,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推理,来形成化学基本概念。
例如,在讲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两个概念时,教师可以用剪刀将纸剪碎和将纸点燃的两个小实验来证明。
教师可以边演示边提问,让学生充分思考:在两个对比实验中变与不变的是什么?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看起来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实验,学生在观察变与不变的现象时能回答出以下两点:剪纸的过程中纸的形状变了,但纸还是纸,没有变;纸燃烧过程中,纸由白色变成灰黑色灰,灰不是纸。
引导学生讨论这两种变化又有什么不同,然后指出第一种变化纸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第二种变化纸燃烧生成了不同于纸的灰是化学变化,这样从这两个对比实验中引出了两种不同“变化”的概念。
通过总结、举例练习,明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意义,了解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在应用实验引出概念的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实验的直接体验。
3.抓住关键字词,讲清概念含义
化学概念有着极强的严密性和准确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化学概念的特点,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还有利于培养学
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
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4.解剖概念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化学概念不仅用词严密,而且非常精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
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
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另外如“催化剂”概念也是学生难以掌握的概念之一。
在讲解时要阐明催化剂是相对于特定的化学反应才有意义,它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决定反应能否发生,也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5.加强引导,注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紧扣概念,弄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又
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
如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p48关于“盐”定义为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学生根据定义可能无法判断nh4no3、nh4cl等物质是否为盐。
对此,教师可以将盐的定义延伸拓展一下,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以后学生再遇到这类问题就不会困惑了。
另外,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为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时复分
解反应才能发生。
在介绍侯氏制碱法时,学生无法理解:
nacl+nh4hco3=nahco3+nh4cl的反应类型。
如果教师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延伸为: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或难电离的物质或溶解度更小的物质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学生便很容易理解了。
6.正确辨析,注意概念之间的区别
物质分类一直是近几年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考查的方式灵活多样,题型背景层出不穷,混合物和纯净物辨析区分更是许多省市命题考查的热点。
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正确辨析,注意概念之间的区别。
如“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的性质,有固定的化学式。
“混合物”至少有两种成分,每种成分都保持各自的性质,而且每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通常没有固定的化学式。
据此学生结合自己的化学认知结构便可以正确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了。
7.系统分类,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
化学概念虽多,也是一个个地形成的,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概念逐
步系统归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例如,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这几个概念后,总结这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突出元素在这几个概念中的主导地位,揭示这几个概念的从属关系、组成与构成关系、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总之,在进行化学概念的教学中,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这样,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 胡建丽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体会 [j].教学与管理,2011(06).
[2] 侯希才.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初探 [j].教学与管理,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