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组成的表示教案设计

物质组成的表示教案设计
物质组成的表示教案设计

物质组成的表示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式及其意义,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

2.初步学会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3.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能根据化学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

化学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根据化学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

一、化学式及其意义

1.化学式

让学生阅读教材,引出化学式的定义,让学

生举出之前学习过程中所学习过的化学式。

2.化学式的意义

展示铜、水、食盐等物质的微观构成图。

启发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1)从宏观角度看,根据化学式我们可以知道它是一种什么物质,这种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

(2)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式反应了物质由什么样的微观粒子构成,微粒间的数量关系如何。

(3)从量的角度,根据化学式可以计算分子的相对质量。

学生观察图

片,思考,小组内

进行交流、讨论,

积极发表自己的

观点。

在学生已有的知

识的基础上,通过物

质的微观构成图,让

学生建立起见到一种

物质,就去思考“这

种物质的微观构成是

怎样的?如何用符号

来表示他的微观构

成?”的思维习惯。

二、化合价

让学生明白:不同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其原子之间的关系是确定的。理解化合价的含义。

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引导学生找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的特点,及化合价的规律。

学生思考、观察、交流,并要熟记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活动天地3-4: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正确书写化学式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教师板书一组物质的化学式,让学生标出化

合价,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化合价的一些规律。

已知铝为+3价,氧为-2价,写出铝的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写出组成化合物的两种元素的符号,正价的写在左边,负价的写在右边。

AlO

②求两种元素正、负化合价绝对值的最小公倍数。

3×2=6

③求各元素的原子数:

Al:6÷2=3O:6÷2=3

④把原子数写在各元素符号的有下方,即得化学式:

Al2O3

⑤检查化学式,当正价总数于负价总数的代数和等于0时,化学式才算是正确的。

学生在熟记

化学式的基础上,

熟练标出物质中

各元素的化合价,

并能自己思考找

出化合价的一些

规律。

在能把握规

律的前提下,反复

练习,能熟练写出

一些常见物质的

化学式。

正确书写化学式

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而学生刚接触化学时

间不长,因此教师要

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

由模仿开始,反复练

习,熟能生巧。在教

学时,教师一定要让

学生明确:物质是客

观存在的,其组成和

结构是人们通过实验

方法探究出来的,根

据化合价只能写出本

身就存在的物质的化

学式。

在学生明确了相对分子质量之后,教师可设置如下问题让学生解决:计算两个氢原子于一个样原子的质量之比;计算水分子中氢原子氧原子的质量之比;计算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练习,进行反思,自己纠错,再次练习。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物质的构成 教案

第1节物质的构成 一、目标导航 1.让学生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让学生确认分子比细胞小得多; 3.确认不同的物质,分子的大小并不相同。 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并能列举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的现象。 通过学习,知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空隙大得多。 了解扩散现象。 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知识,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确认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能列举反映固体、液体、气体扩散的现象和事实,能用分子的运动解释扩散现象。理解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能叙述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二、要点扫描 《物质的构成》这一节课比较抽象,讲的是物质构成的微观领域,比如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以及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要讲好这一节课,关键是要化抽象为具体,做好各种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知识,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 《物质的构成》是初中科学7年级第4章第1节的内容,讲的是物质构成的微观领域,比如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以及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要讲好这一节课,关键是要化抽象为具体,做好各种演示实验。 在讲“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时,要从观察方型蔗糖、观察碾碎的蔗糖到观察糖水,来引出蔗糖分子,并且强调分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很小,要通过比喻的方法告诉学生。 “分子之间有空隙”,要做好主实验和辅助实验。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要用有刻度的小试管,比如50毫升水和50毫升红色酒精混合后的体积会明显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黄豆和芝麻的辅助实验很明显,要用黑芝麻。

九年级科学上册2.4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

第4节物质的分类 1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比较、归纳等对物质分类的方法 2、知道氧化物的分类依据、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并认识分类是可以逐级进行的 3、学会用观察、实验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分类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通过对物质的分类,体验分类在化学研究和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5、发展学习科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感受科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新设计 在“物质分类”的教学中。事先,布置学生寻找以前学过的知识,如单质、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等,按照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开展教学,对学生而言既是一种知识的回顾,又是一种知识的补充。再结合一些现实物质的分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科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一项充满活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学生从中体验到了科学的内在价值,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学情分析 物质分类是根据事物研究规律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归纳方法。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运用物质的组成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能指认具体物质的类别,从而要求学生对物质的微观世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纯净物的分类可有多种依据,如颜色、状态、溶解性等,但物质的性质、用途与其组成有密切关系,故寻找较为科学的分类依据――以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是本节课的核心。从知识掌握程度来看,学生在八年级下册时已经学习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但对纯净物的分类还未了解,而对酸、碱、盐却已经在第一章的学习中认识,本节课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但又是熟悉的,本节课学生在已有的认识基础上对氧化物的分类、化合物的分类进一步的认识,因而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也是一种知识的总结。从学习能力来看,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有一定的分类意识,但对进一步分类的能力还有待于提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有了提升的机会,应而课堂上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能力,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4重点难点 物质的分类方法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学设计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学设计 潞城市微子镇中学李红燕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位于第三章第二节,包括元素与元素符号、自然界中元素的分布、元素与人体健康等知识点。在前两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可能发生的变化;在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学习时,已经建立了分子、原子的概念;本节课帮助学生建立元素的概念,形成物质分类的概念,理解如何给物质分类,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今后的学习极其重要。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的掌握上看,学生对“元素”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在学习第一章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时,知道火柴、蜡烛、葡萄糖、砂糖和面粉中均含有碳元素,当时已经初步建立了“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的观点;在学习第二章第三节《自然界中的水》时,知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也知道,人体缺少某些元素(如钙、铁、碘等),会影响健康,甚至引起疾病。 从年龄上看,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初级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完全有能力进行粗浅的科学探究活动。 三、学习目标 1、知道元素的定义及其简单分类,掌握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认识自然界中的常见元素,了解元素摄入量多少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初步形成物质分类的思想。 4、初步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元素的定义、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元素的简单分类; (2)认识自然界中存在的元素、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2)掌握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思想。 五、设计思路 本课的重要环节有三个:一是通过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粗略地认识到元素的概念,进而通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物质的构成教案

《物质的构成》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所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沃德说过“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因此,本节教学活动的设计理念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亲历一个全新的探究过程,建构新知:即“情境——探究——交流”过程。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第二章中学习了有关细胞学说的知识以后,更深的从微观层次上去认识物质的本质,能初步建立分子的概念,并能解释一定的现象。分子是化学基本概念的组成部分,是化学的基础,因此这节内容在教材的地位非常明显。本节内容对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物质结构方面的知识至关重要,重点难点也随之明确。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分子性质有关内容。 教学难点:关于分子间隙的有关内容。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探究事物的基本方法。知道要借助仪器,探究实验等等。然而七年级的学生理解分子的抽象定义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从宏观世界走向微观粒子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要让学生经过分组实验、自主探究;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进行全面观察和总结,让学生建构起对分子的正确认识。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内容的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确认分子比细胞小的多。 2、理解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能列举反映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现象。能用事实说明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得多。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描述和解释现象的综合能力,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积极参与,培养学生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合作精神及团队精神,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信念。 实验准备: 分组: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方糖放大镜筷子玻璃棒试管(加标签)烧杯量筒水酒精(已染色)大米花生 教师实验器材:学生分组实验器材一套针筒研钵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学设计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chemical elements of com ponents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本教案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 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第三节 [课前准备] [学习任务] 1.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2.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4.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5.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知识准备] 1.回忆原子、分子概念及本质区别 2.复习回忆常见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以及一些常见物 质的成分 [物质准备] 准备一些食品、药品、化肥、土壤等实验 用品等 [课堂练习] [资料查询]现提供若干微量元素的补充来源。请查询它们分别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如何? 元素名称 来源 铁(fe)

肝、肉、豆类、麦类、菠菜、西红柿、水果等 铜(cu) 坚果、豆类、谷类、水果、鱼、肉、蔬菜 锌(zn) 谷类、豆类、麸皮、肝、胰脏、乳汁 锰(mn) 萝卜缨、小麦、扁豆、大白菜、糙米、茄子 碘(i) 海带、海参、紧菜、发菜、蛭子、蚶、蛤、干贝、海蜇硒(se) 大白菜、小麦、玉米、小米、南瓜、红薯干[问题研究] 1.完成课本p70页的填表 2.我们知道原子、分子、离子通过化学反应形成了数以千计的物质。这些物质的基本成分都是元素。什么叫元素?常见的元素有哪些?如何表示呢? 3.完成下列表格(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 原子

物质的构成教案

物质的构成(第一课时)(校公开课)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第二章中学习了有关细胞学说的知识以后,更深的从微观层次上去认识物质的本质,能初步建立分子的概念,并能解释一定的现象。分子是化学基本概念的组成部分,是化学的基础,因此这节内容在教材的地位非常明显。本节内容对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物质结构方面的知识至关重要,重点难点也随之明确。 教学重点:理解分子性质有关内容。 教学难点:关于分子间隙的有关内容。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探究事物的基本方法。知道要借助仪器,探究实验等等。然而七年级的学生理解分子的抽象定义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从宏观世界走向微观粒子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要让学生经过分组实验、自主探究;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进行全面观察和总结,让学生建构起对分子的正确认识。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内容的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确认分子比细胞小的多。 2、理解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能列举反映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现象。能用事实说明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得多。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描述和解释现象的综合能力,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积极参与,培养学生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合作精神及团队精神,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信念。 实验准备: 分组: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方糖放大镜筷子玻璃棒试管(加标签)烧杯量筒水酒精(已染色)大米花生 教师实验器材:学生分组实验器材一套针筒研钵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故事:山上、庙里,有两个小和尚,一个小和尚每天挑水、念经;而另一个小和尚则每天砍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组成》教案

第三节物质的组成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式的含义;知道物质中元素的质量比和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含义; 2.知道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符号及其化合价;认识化合价和离子电荷的关系; 3.能根据化合价书写常见的简单物质的化学式; 4.学会对简单物质的命名; 5.学会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的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 6.学会阅读自主学习;初步形成对事物的进行抽象的能力和定量处理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讨论进行自主学习; 2、认识定量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悟物质基本组成的统一性 2、体科学计算的规范和严谨。 学习重点: 1.记忆部分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并能根据化合价写出部分物质的化学式; 2.能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及元素的质量或已知元素的质量求物质的质量。 【教学课型】多媒体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化学式与物质的组成 课堂学习: 一、引入:用实物投影仪投影一张名片,让学生了解名片上的有关信息。[问题情景]自然界千万种物质有没有自己的名片呢?你能帮他们设计他们的名片吗?请大家设计物质水的名片。 [学生交流] 同桌的同学间互相讨论与交流,然后展示同学的设计成果。 [师生讨论] 名片中的化学式能反映出物质的许多信息,你还知道哪些物质的化

学式? 二、师生互动: [学生比赛]分4—6个小组进行书写知道的物质化学式比赛,然后展示学生的比赛结果。 [问题情景] 以上都是一些物质的化学式,你们能分析出化学式由哪些部分组成? [学生讨论] [师生整理] 化学式是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纯净物的组成的式子。 [教师设疑] 为什么以上的物质有着他们所特有的化学式呢?这还需要从物质的微观来认识这个问题。 [实验展示] 化学书图3—24 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的关系示意图 [教师设疑] (以写出水的化学式为例) 1.从构成水的微观可知,在水分子存在的原子的种类有哪些? (确定水的元素组成) 2.从构成水的微粒可知,在水分子中,两种原子的个数比多少? (确定水中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让学生分析金属铁和氧化铜的微观构成得到它们的化学式 [小结] 1.可见化学式不是编造出来的,而是以物质的组成为依据的。[教师讲解]在自然界中,不同地方的水的组成总是相同的,因此都可用“H2O” 表示。事实上,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也就有了它的固定的 化学式,不同的物质组成不同,它们的化学式也就不同。化学式是 全世界一致认同的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符号。 [练习]根据物质的组成情况,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八年级】八年级科学下册24组成物质的元素教案1新版浙教版

【关键字】八年级 2.4 组成物质的元素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界的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从组成物质元素角度理解物质初步分类思想。 2.知道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 教学建议 1、以学生熟悉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物质及分子模型来分析组成物质的元素和构成分子的原子。 2、了解中文元素名称的由来,掌握元素的分类。结合实例多练习,在反复实践中加深理解和巩固概念。 3、在区分纯净物、混和物后辨别单质、化合物,建立物质的简单分类思想。 4、组织调查活动(研究性学习),学习数据处理表示方法。 教学准备:幻灯片: 1、氧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模型 2、金属铁和非金属硫 3、地壳和人体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从微观角度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从宏观角度则是由元素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元素究竟有哪些呢? 二、教学新课 (一)元素的种类

1、投影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模型,引导学生得出“物质由元素组成”。物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由无数个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但所有的碳原子都归为同一类,即碳元素;所有的氧原子都归为同一类,即氧元素。 因此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氧和碳两种元素组成。 2、结合上述实例适当介绍原子和元素的区别。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3、人类已知的化学元素有110多种,它们组成了形形色色的物质世界。 举例:仅碳、氢、氧三种元素就能构成上百万种物质。 4、在区分纯净物、混和物后辨别单质、化合物,建立物质的简单分类思想。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及少量二氧化碳和其他物质,因此空气是一种混和物,而其中的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则属于纯净物。纯净物还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投影氧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模型,讲解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如氮气、氧气等;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 5、引导观察金属铁和非金属硫外观上的差别(金属有金属光泽),导入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 组成物质的元素{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元素) 6、学生阅读课本资料,了解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加强对与元素有关的知识的理解。 (二)元素的分布 1、投影地壳和人体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图表

物质组成的表示 教案

第四节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扬中市长旺中学施正文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式的含义;知道物质中元素的质量比和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含义; 2、知道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符号及其化合价;认识化合价和离子电荷的关系; 3、能根据化合价书写常见的简单物质的化学式; 4、学会对简单物质的命名; 5、学会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的质量比、元 素的质量分数); 6、学会阅读自主学习;初步形成对事物的进行抽象的能力和定量处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讨论进行自主学习; 2、认识定量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悟物质基本组成的统一性 2、体科学计算的规范和严谨。 【教学课型】多媒体课 【教学课时】3-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 1、化学上用什么来描述物质的组成。 2、写出你所知道物质的化学式 【新授】阅读思考:1、什么叫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演示讲解:如课本图示说明化学式能反映物质组成 讨论交流:思考根据物质的化学式你能得到有关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的哪些信息? 小结点拨:2、化学式的含义?表示物质和物质的组成元素 ?揭示物质中原子或离子的个数关系 如为“分子式”,则还可表示构成物质的一个分子及其分子的构成。 如:“H2O”“2H2O” 联想与启示: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请试着书写出铝单质、氦单质、金刚石;氧气、氮气等物质的化学式,体会这些物质的化学式的写法有什么差异,把你的想法与同学们交流。 小结:如何书写物质的化学式(一) 一、单质的化学式 (1)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单质: v金属单质单质

6.2-溶液组成的表示1-教案

6.2-溶液组成的表示1-教案

溶液组成的表示 一.溶液的组成 1.溶质、溶剂的判断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 如:NaCl 固体溶于水中后形成氯化钠溶液,溶质为NaCl,溶剂为H2O;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盐酸,溶质为HCl,溶剂为H2O; (2)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如:将90mL的汽油与10mL的植物油混合形成的溶液,汽油为溶剂,植物油为溶质 (3)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无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把水看成溶剂,其他物质为溶质; 如:将90mL的酒精与10mL的水相互混合而形成的溶液中,溶剂为水,溶质为酒精 (4)当物质溶解时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要判断准确溶质

如:将CO2气体通入水中后得到的溶液,溶剂是水,溶质应该为碳酸。 (5)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都是水溶液(四氯化碳、汽油、酒精等也是常见的溶剂)例1.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溶 液名称盐 酸 稀硫 酸 石灰水 白 磷 的 四 氯 化 碳 溶 液 硝酸 钾溶 液 医 用 酒 精 铁和 盐酸 反应 后的 溶液 碘 酒 溶质HC l H2S O4 Ca(OH )2 白 磷 KN O3 酒 精 FeCl 2 碘 溶剂H2 O H2O H2O 四 氯 化 H2O H2 O H2O 酒 精

碳 2.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m (溶液)=m (溶质)+m (溶剂),即溶液的质量就有加和性; V (溶液)≠V (溶质)+V (溶剂),即溶液 中体积不具有加和性 3.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1)粗略的表达:浓溶液和稀溶液 (2)较为精确的表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100?+=?=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注意:(1)质量分数一般是呈小数,为比值,没有单位;(2)分子分母中单位应该相同;(3)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也有体积分数。 二.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

《空气物质的构成》教案

2011-2012学年九年级粤教版初中化学 一. 教学内容: 2.1 空气的成分 2.3 保护空气的洁净清新 1、知道空气的组成以及干燥空气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 2、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3、能够解释“探究空气成分”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实验现象,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4、能说出我国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有害物质及其来源 5、了解并关注空气质量日报,增强防治大气污染的环保意识。 二. 重点、难点: 1.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 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 三. 教学程序 2.1 空气的成分 1、引言: 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对我们,可以说如影随形,无处不在。我们本节就是要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空气的组成。 2、提问: 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但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3、探究活动一: 把一个空的集气瓶放入盛满水的水槽中,用力向下压。 4、学生讨论:集气瓶内的水为什么不能升到顶端? 5、学生得出结论:说明集气瓶内确实存在空气。 6、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小学自然课上是怎样研究空气的组成的?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 7、学生答:是用燃烧的方法研究的,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8、探究活动二: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9、分析归纳实验现象。

10、归纳: 实验现象为①红磷燃烧;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大量白烟;④到燃烧停止,温度下降以后,瓶内水 上升约51 体积,同时白烟消失。 11、讲解: 在实验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红磷要足量,以确保瓶内的氧气完全消耗;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动作要迅速,即要立即将其伸入瓶内,并把塞子塞紧,不能漏气; ③要等到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 ④实验开始时,导管应注满水,以防止实验后引起误差。 12、提问:瓶内约54 体积的空间还有没有气体?若有,它能支持燃烧吗? 13、思考、分析。 14、讲解:还有气体,因为液面没有上升到顶部。但是这部分气体不能支持燃烧,否则燃烧不会停止。 使用过量的红磷。 15、提问:该实验有时测得氧气的体积远小于51(或大于51 ),出现误差的可能原因在哪里? 16、分析原因 17、解答: 小于五分之一: ①红磷不足,使瓶内的氧气未反应完; ②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即装置漏气,有一部分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集气瓶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④实验开始时,导管中未注满水,产生误差。 大于五分之一: (没有安装止水夹或止水夹夹得不紧,燃着的红磷送入集气瓶内动作过慢) 18、知识点总结: (1)P 红磷+2 O 氧气 ??→?点燃52O P 五氧化二磷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51 ; (3)氮气是不易溶于水的无色无味的气体。 19、空气的组成: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物质的组成 教学设计

第3节物质的组成 第一课时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组成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纯净物都有固定的元素组成; 2、能说出化学式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逐步形成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养成尊重客观实际,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学习重难点: 化学式的定义及含义。 三、预习导航: 1、用和的组合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称为该物质的化学式。 2、试一试:①单质是的纯净物,可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单质的化学式的物质有、、,有些非金属气体如氧气、氮气、氢气等的一个分子里含有两个原子,它们的化学式分别是。 ②化合物是纯净物,化合物的种类很多,请写出前面学过的一些化合物的化学式。

1、下列符号只有微观意义,而无宏观意义的是() A、H B、N 2 C、CO 2 D、2H 2 O

2、水的化学式为H 2O,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H 2 O 2 。关于它们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氢气 B、都含有1个氢分子 C、组成元素的种类相同 D、都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合物中原子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 B、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C、单质分子的化合价为零 D、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同一种化合物中,同一种元素的化合价一定相同 B、在所有的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C、一种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能表现不同的化合价 D、在化合物中,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通常显+1价,原子团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H 2 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 B、在H 2 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C、在HCl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 D、Fe有可变价+2价和+3价,但在Fe 2O 3 中铁元素显+3价 六、学习记忆卡: 乐亭县新寨镇新寨初级中学李秀凤 2015年10月20日

化学:3.4《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沪科版九年级)

第四节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化学式的含义;能依据物质组成、利用元素化合价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能根据化学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逐步形成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和定量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尊重客观实际,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化学式的含义; 2.能依据物质组成、利用元素化合价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3.能根据化学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逐步形成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和定量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尊重客观实际,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内容要点: 1.通常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 2.可以利用元素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3.写化学式时,正价元素通常写在左边,负价元素通常写在右边。原子的数目用阿拉伯数字写在元素符号 的右下角。在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般呈正价,非金属元素一般呈负价;在非金属氧化物中,非金属元素一般呈正价。根据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的原则,确定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原子的数目。 4.简单化合物的中文命名原则。 5.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两种元素中间用“化”字连接,如氧化铜(CuO)。 6.化学式中元素的名称从右向左读,与化学式的写法刚好相反,如氯化钠(NaCl)。 7.元素的原子个数在该元素之前先读出,如五氧化二磷(P2O5)。 8.含有复杂原子团的化合物,要根据其特征来称呼,不需读出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如氢氧化钠(NaOH)、碳酸钙(CaCO3)、硫酸钠(Na2SO4)等。 教学内容: 一、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组成

1、化学式(formular),就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 提出的依据: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不同的物质组成不同。 2、化学式所表示的含义(一般包括宏观和微观角度) 微观上:表示某物质;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宏观上: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或者一个原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还可以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情况。 我们以水(H2O)为例说明 3、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如 aRbc a表示有a个这样的微粒 b 表示一个微粒中有b个原子或原子团 c 表示一个该离子中带有c个正(负)电荷 如:3H2SO4 Ca2+表示钙离子,一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注意:同元素符号的意义相似,在化学式前有数字后,就不能表示宏观含义,只能表示微观含义 二、如何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1、各种物质的化学式都是通过实验方法测定出来的,一种纯净物只能由一个化学式来表示,不能主观臆造。 2、化合价。大量的化合物中不同元素的原子数目中都是一个固定的比值,体现这种关系的数值就是化合 价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数值与它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密切相关的。 3、单质的化学式的写法 (1)金属单质、固体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如金属单质:Fe(铁)、Na(钠);

3.4 物质的组成1 教案

第四节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化学式的含义; 2.能根据化合价写出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3.能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初步形成对事物进行抽象的能力和定量处理的能力。 学习重点: 1.记忆部分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并能根据化合价写出部分物质的化学式; 2.能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及元素的质量或已知元素的质量求物质的质量。 第一课时:化学式与物质的组成 课堂学习: 一、引入:用实物投影仪投影一张名片,让学生了解名片上的有关信息。 [问题情景]自然界千万种物质有没有自己的名片呢?你能帮他们设计他们的名片吗?请大家设计物质水的名片。 [学生交流] 同桌的同学间互相讨论与交流,然后展示同学的设计成果。 [师生讨论] 名片中的化学式能反映出物质的许多信息,你还知道哪些物质的化学式?二、师生互动: [学生比赛]分4—6个小组进行书写知道的物质化学式比赛,然后展示学生的比赛结果。[问题情景] 以上都是一些物质的化学式,你们能分析出化学式由哪些部分组成? [学生讨论] [师生整理] 化学式是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纯净物的组成的式子。 [教师设疑] 为什么以上的物质有着他们所特有的化学式呢?这还需要从物质的微观来认识这个问题。 [实验展示] 化学书图3—24 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的关系示意图 [教师设疑] (以写出水的化学式为例) 1.从构成水的微观可知,在水分子存在的原子的种类有哪些?(确定水的元素组成) 2.从构成水的微粒可知,在水分子中,两种原子的个数比多少?(确定水中

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让学生分析金属铁和氧化铜的微观构成得到它们的化学式 [小结] 1.可见化学式不是编造出来的,而是以物质的组成为依据的。 [教师讲解]在自然界中,不同地方的水的组成总是相同的,因此都可用“H2O”表示。事实上,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也就有了它的固定的化学式,不同的物 质组成不同,它们的化学式也就不同。化学式是全世界一致认同的表示物质 组成的化学符号。 [练习] [教师讲解] 化学式是物质组成的真实反映,那么由物质的化学式就能了解该物质的组成。[教师讲解]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的化学式还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师生总结] 化学式的意义: 宏观上:表示这种物质及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 微观上:(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及这个分子的构成(2)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物质:表示所含原子或离子的个数比 [练习]说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1)H (2)2H (3)H2O (4)2H2O 帮助学生仔细地辨析以上化学符号中各个数字的含义 [学生阅读] 课本P37的联想与启示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课题3元素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熟练识别、书写和背诵常见27种元素的名称及符号。 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过程与方法: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史的教育,体味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元素周期表探究元素之间规律性联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量变引起质变的思想, 教学重点: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教学难点: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原子是由哪些微粒构成?学生自由发挥,回答问题。复习前一课题的旧知识。 从上表里,你发现了什么“怪”现象?请填写在表格二

中 交流讨论 小结:1、原子中的质子数都是1,这样的原子都是氢原子。 原子中的质子数都是1,而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不同,是不同的氢原子。 引出概念 [板书]一、元素: 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分析如何记忆元素的定义。 反思升华我们把质子数为1的一类原子,称为 反思升华质子数为6的一类原子,称为。质子数为8的一类原子,称为。 目前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余种,那么原子的总数是不是也只有一百余种呢?这些元素在地壳中是如何分布的呢?同学们看书P77页,图4—4。 地壳中位于前四位的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生物细胞中按质量分数位于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碳氢氮。 通过元素和原子知识的学习,讨论一下,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如何表示指定的元素呢?a、元素名称。

【八下】第一章第四节组成物质的元素教学设计

《组成物质的元素》教学设计 尚志市老街基学校 张立鹏

《组成物质的元素》教学设计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 2.了解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及在生物细胞中的含量. 3.熟悉常见元素的符号,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预习过程】 看书填空 1.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数的一类的总称。 2.我们把核电荷数为的所有的氧原子通称为氧,把核电荷数为6的所有的碳原子统称为碳。 3.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前四位的是,元素在生物细胞中的含量前五位分别是。 4.如何来表示元素呢?————元素符号----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有时结合第二 个字母。什么时候结合第二个字母? 第一个字母要写,第二个字母要写。 5.元素符号表示什么? 6.在元素周期表中: (1)共有个横行,每个横行叫一个 (2).纵行叫。共有个纵行,个族 (3).最后一个纵行是元素 Fe 、 2Fe 3O 钙元素钙原子一个钙原子 二个钙原子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 2.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3.能从组成上识别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教学重点】元素符号及其意义;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 【教学难点】 1.元素符号意义 2.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 3.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的简单分类 【教学手段】实验为主,学生研读,教师引导点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课本涉及的器材和药品 【教学流程】教师提示→学生思考讨论→学生看书、实验并提问→教师分析讲解→尝试练习→学生自我小结 达成学习目标1至3,分三步完成:A.达成目标1和2 B.达成目标3 C.巩固目标1、

种田中学教案——物质组成的表示式(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初步学会常见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2.认识化合价,知道化合价与离子间的关系. 3.知道化合价有正负之分,记住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重点】 单质化学式的写法及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难点】 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中考要求】 1.能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能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情景导入】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愈来愈频繁,人们第一次见面,相互认识最简便快捷的方式是什么?自然是交换一下各自的名片,那在化学王国里各物质又是如何体现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身份的?在前边我们已经多次使用H2O,CO2,NaCl,Fe等来表示相应的物质,其实这些式子就是这些对应物质的“名片”,它可以简单明了的表示物质的组成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掌握它可以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方便。 【板书】 3.4物质组成的表示式(第一课时) 【活动I】听写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 氯__氢__钾__钠__银__氧__钡__钙__镁__锌__铝__硅__磷__ 铁__碳__硫__铜__汞__氮__金__氦__氟__碘__氩__锰__氖__ 【检测预习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并予以展示,组间互评,教师点评。 【教师梳理】 一.化学式 1.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化学式的意义:

宏观:①表示某物质 ②表示某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微观:①表示一个某分子 ②表示一个某分子有哪些原子构成。 注意: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某物质(2)表示某元素 (3)表示某单质(4)表示一个某原子 (若元素符号前边添加数字就失去了宏观意义只能表示n个某原子) 二、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 2、由分子构成的单质:在相应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出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三、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1、化合价 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铜一二,铁二三; 二四六七锰全占。负一硝酸氢氧根, 负二硫酸碳酸根,正一价是铵根。 2. 化合价的表示:标注在元素的正上方(穿插复习数字含义) 【当堂检测】 (学生展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适时鼓励) 【反思收获】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在预习过程中的疑惑是否得到解决? 齐声诵读元素化合价表) 【课后作业】牢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团化合价 评课建议:

组成物质的元素教案

组成物质的元素教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组成物质的元素》教学设计 尚志市老街基学校 张立鹏 《组成物质的元素》教学设计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元素的概念2.了解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及在生物细胞中的含量. 3.熟悉常见元素的符号,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预习过程】 看书填空 1.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数的一类的总称。 2.我们把核电荷数为的所有的氧原子通称为氧,把核电荷数为 6的所有的碳原子统称为碳。 3.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前四位的是,元素在生物细胞中的含量前五位分别是。 4.如何来表示元素呢————元素符号----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有时结合第二个字母。什么时候结合第二个字母 第一个字母要写,第二个字母要写。 5.元素符号表示什么 6.在元素周期表中:

(1)共有个横行,每个横行叫一个 (2).纵行叫。共有个纵行,个族 (3).最后一个纵行是元素7。填表格 8.填上合适的文字或数字符号 Fe 、 2Fe 3O 钙元素钙原子一个钙原子 二个钙原子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 2.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3.能从组成上识别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教学重点】元素符号及其意义;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 【教学难点】 1.元素符号意义 2.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

3.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的简单分类 【教学手段】实验为主,学生研读,教师引导点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课本涉及的器材和药品 【教学流程】教师提示→学生思考讨论→学生看书、实验并提问→教师分析讲解→尝试练习→学生自我小结 达成学习目标1至3,分三步完成:A.达成目标1和2 B.达成目标3 C.巩固目标1、2、3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设计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核心教学主题。只有了解了物质的微观结构,才能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才能更好的理解化学的内涵,才能提高学生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兴趣。因而本主题的学习对学生深入认识物质的变化,学习身边常见物质的性质有着重要作用。 在这一主题的复习中,我们要进一步帮助学生从微观的角度去学习化学,认识一些化学现象的本质;要通过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看五彩缤纷的物质世界,帮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系统地形成微粒观、元素观和物质分类观。 (二)教材主要内容 《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包括四个二级主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主要使学生形成物质分类观;“微粒构成物质”——帮学生构建完整的“微粒观”;“认识化学元素”——帮学生构建完整的“元素观”;“物质组成的表示”——将宏观物质、微观粒子和化学符号间建立了联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 在本主题中,学生已学习了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分子式量等多个概念,以及原子的结构、化合价、根据化学式的计算等内容,涉及的知识多而杂,概念易混淆。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把学过的主要知识进行分类、归纳和系统化,把学过的基础知识整理成“知识点”,把相互联系的概念连接成“知识线”,最后交织成“知识网”。这样可避免知识零碎、不成系统,避免学生死记硬背。 三、教学设计思想 本主题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生动直观的情景,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引导学生对物质的由表及里的认识中,教会学生从化学的视角、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世界。 四、教学目标

表示物质的符号教案

授课主题 表示物质的符号 授课教师 1、了解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教学目标 2、初步学会化学式的书写并根据化学式读出它的物质名称, 3、能根据化学式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教学重点 1会查元素的化合价,会运用化合价写出简单的化学式,能解释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能解释化学式表示的意义,能根据化学式区分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 3、能用符号表示离子或带电原子团 一、 【历次错题讲解】 二、 【趣味课程导入】 三、 【基础知识梳理】 一、化学式 1、 什么是化学式? 以二氧化碳为例:(宏观上)二氧化碳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微观上)二氧化碳是由许多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1个二氧化碳分子 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为了能形象地表示,可以将它表示为 CQ ,这就是化学式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 2、 化学式书写原则 ――物质的化学式是通过实验来确定的, (如水的组成是通过电解水实验, 分析产物 得到的)不是能凭空想像,一种物质只能有一种化学式。 ⑴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先写出组成单质的元素符号,再在右下角标出构成 1个单质分子的原子个数。 要注意稀有气体、金属单质和部分非金属单质的写法 ⑵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按一定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然后在每种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 数字写出每个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注:若氧与其它元素组成,氧写在右边;若氢与其它元素组合,氢写在左边; 直接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常用其离子最简单整数比表示。 举例:氧化钙 CaO 氟化氢HF 氯化钠NaCI (注意不能写成 N Q CI 2) 3、 化学式的读法:在化合物中,常见的读法是“某化某” ,从后往前读。若在 1个分 子中某种原子的个数不止 1个,可将其数字读出。 N2O5 MgO 4、 化学式的意义 以二氧化碳为例说明化学式的意义。 宀仃亠、 r 表示某种物质; 宏观意义 1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年级 8 学科 科学 课时 科学个性化教学教案 备课时间 学生姓名 教学难点 -学习 札记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