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
1.2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案八年级上册历史

初二上学期历史¦中国近代史·七年级上册历史(学生用导学练习案)第一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本课概述:❖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社会危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扩大了侵略权益,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并日益扩展;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知识导图: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目的: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时间:1856.10~1860.103、根本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4、发动者(主凶):英法联军5、帮凶:美俄6、借口(直接原因):英、法分别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7、过程:(1)1856.10,英军炮轰广州,战争爆发。
(2)1857,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直逼天津,威胁北京。
8、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英、美、法、俄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
内容: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使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长江中下游)——逐渐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不仅使列强取得了中国内河航行权,且便于外国商品向长江内地倾销,也有利于列强的军事侵略。
9、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英法联军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皇家园林圆明园,并放火烧毁。
1、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①英法联军的野蛮行为,导致了人类文明的巨大损失,是对全人类的犯罪。
②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暴露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侵略者的野蛮和凶残③警示国人,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002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年级历史(上)导学案执笔:审核:审批:学案编号: 002 授课人:授课时间:姓名:班级:课题:第二次鸦片战争课型:新授课课时:1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学习目标】1、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以及结果。
2、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3、了解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
【学习重点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及列强侵华的罪行【学法指导】阅读全文,通过对书本上的插图和小字部分材料的阅读,培养自己看表了解史实;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自主学习】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856年10月至,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1860年,联军攻入北京,放火焚烧了北京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
(识图)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领土万平方公里。
四、1851年,(人物)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时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4、1862年,“洋枪队”首领美国人在浙江慈溪被太平军击毙。
【合作探究】活动一观察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
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
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
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1)上述材料记述的事情发生在哪一场侵略战争?侵略者是谁?(2)“夏宫”指的是什么地方?侵略者对这个地方做了什么事?(3)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活动二根据《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叙述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比一比,看谁叙述的更清楚、准确、全面。
【整理学案】【达标测评】一、选择题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是 ( )A.1840—1842年B.1840—1856年C.1856—1860年 D.1842—1860年2、今天,曾被称之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造成这种结果的罪魁祸首是( )A.英美联军B.英俄联军C.英法联军D.美俄联军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俄国4、浙江慈溪流传着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答案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答案[自主学习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1.西方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直接原因: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根本原因:不满足既得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挑起战争的是哪一列强?列举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
时间:1856年10月;挑起战争:英国侵略行为: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又与英法美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3.说出《天津条约》的内容。
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自主学习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1. 《天津条约》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英法侵略者又是怎么做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什么?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火烧圆明园,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2.英法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条约内容及影响?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
[自主学习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获利最大的是谁?沙俄共侵占中国多少领土?沙俄;150多万平方千米2.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分层导练] A组选择题1. 西方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D )A.“马神甫事件”B.因贩卖的鸦片被查禁、销毁C.“亚罗号事件”D.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2.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大一个国家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年……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八年级上册01-02《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导学案编写人:王珍荣审核:文综组课型:新授课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列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行径,2、说出天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指目标是清政府及抗击洋枪队的史实。
【重点难点】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侵华罪行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天平天国运动的关系【学法指导】通过书籍或影视作品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么发生的,对于列强的恶劣行径,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态度。
【知识链接】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绿水青山,风景优美。
它本来是明代遗留下的废旧园林。
1709年,康熙皇帝把它赐给了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始称“圆明园”。
其后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不断兴修、扩建。
清朝几代帝王征调能工巧匠,花费150多年,才建成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
1860年9月22日,咸丰逃亡热河,命恭亲王奕訢为钦差大臣,在圆明园内设立公所,主持和局。
10月6日,英法联军自德胜门、安定门入京,清军不战自溃,纷纷退往圆明园。
英法联军跟踪至圆明园,奕訢闻讯而逃。
侵略者找不到奕訢,其肯罢休!?英国公使额尔金就提出:要留下惩罚的痕迹──“在人们脑海里留下不易泯灭,永久保存的痕迹。
”在额尔金看来,“它(即毁园)可以表明,联军已经旗开得胜,耀武扬威地占据北京,使得此事昭然显著,杜绝他日争辩和疑问。
”英将格兰特说得更明确,更直言不讳──“圆明园宫殿之为要地,人所共知,毁之所以予中国政府以打击。
”这样,圆明园自然在劫难逃了。
【学习过程】一、阅读课文,提取信息,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们预料“中国市场的远景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
所以他们企图通过修约来扩大侵略的目的。
当修约交涉失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就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材料二1859年夏,英国和法国公使借口到北京换约,各率一支舰队到大沽口……清军爱国官兵奋勇还击,重创英法舰队……英法舰队惨败的消息传至英国和法国。
广东省信宜市怀新中学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一单元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无答案)

第一单元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课标要求】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学习目标】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侵华的罪行和俄国趁机侵占中国的领土。
2.认识反抗侵略和压迫永远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强大力量。
【学习重难点】1、第二次鸦片战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预习导学】(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在书本上做上标记。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直接原因/借口:英——亚罗号事件;法——马神甫事件2.参与国:(主凶);俄美(帮凶)3.时间:1856-18604.攻占广州:1856年,英舰袭击广州,战争爆发。
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5.英法攻占天津及《天津条约》的签订(1)1858年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进逼天津。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2)《天津条约》的内容:①外国公使进驻;②增开、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各口岸自由航行。
(3)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被迫承认的合法性化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1860年联军再占天津,进逼北京,洗劫、焚毁,控制北京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
(2)内容: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为商埠;③割地方一区给英国;④赔款额度大幅增加。
三、沙俄侵占北方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割占领土四、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①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②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③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④中国进一步加深。
【练习提升】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856年,以哪两国联军为主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A.英美联军B.美俄联军C.俄法联军D.英法联军2、当地时间2018年4月11日,国宝西周青铜器虎鎣,被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以41万英镑拍出。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行为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行为导学案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课前导学【学习目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自主学习】一、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856年10月至,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鸦片。
二、1860年,联军攻入北京,放火焚烧了北京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
(识图)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领土万平方公里。
四、1851年,(人物)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时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1862年,“洋枪队”首领美国人在浙江慈溪被太平军击毙。
课堂助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主权进一步丧失,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2.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发展过程,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所在)从中领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要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反抗侵略和压迫永远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强大力量。
2.认识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这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赛课导学案_0

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鸦片走私;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②中国近代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
③通过对“鸦片战争的失败能否避免”等问题的探究,结合同时代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观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地、理性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历史思维的发育和成长。
(2)过程与方法:研读和阐释史料;问题探究;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价值观:面对强敌,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
中国近代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们悲壮的事迹永远激励中国人民继续前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抓住“变化”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教学过程】创设新情景:导入:用中国近代史的分期性质等导入。
中国近代史时限: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对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矛盾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四条线索: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发展史讲述:一、预学检测:(一)学法大视野(二)基础知识(必做)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目的是什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原因:扭转贸易逆差影响:掠走中国大量白银,摧残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措施:查禁鸦片、虎门销烟2、鸦片战争经历了哪两个阶段?英军的进军路线是什么?战争爆发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阶段:第一阶段:1840年6月,鸦片战争开始第二阶段:1841年初,战争的扩大,至1842年8月,英军舰抵达南京,清政府屈服求和。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中图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主备人:邓小妹)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1课鸦片战争一、学习目标:1、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严重危害,掌握林则徐禁烟的伟大壮举及重大意义;了解鸦片战争的爆发及简单经过;熟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2、正确区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深刻分析《南京条约》的危害和鸦片战争的影响,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学习林则徐的爱国精神,增强历史责任心和民族使命感。
二、学习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南京条约》内容及危害。
三、学习难点: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自主学习:(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2、请思考:鸦片输入给中国造成的主要危害?我们应怎样对待鸦片?3、虎门销烟——运动①时间:②背景:③经过:道光帝任命为钦差大臣;1839年6月3,下令在海滩销毁缴获的全部鸦片。
④意义:二、中英《南京条约》1、鸦片战争:①直接原因(导火线):根本原因:②时间:③经过:1840年6月,侵入广东海面,正式爆发。
年月,英军兵临南京城下,被迫求和,与英国签订了《》。
④主要人物:、⑤结果:以失败而告终(撤职,派琦缮与英俊谈判)。
2、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历史上条约。
(1)时间:年月。
(2)主要内容:①割让给英国;②开放、、、、五处为通商口岸;③赔款万元;④在进出口货物的,中国须同商定。
(3)影响:三、课堂探究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认为:“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来了”,有人据此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1840年英国就不会发动对中国的战争。
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试结合史实分析评论这种观点。
四、材料题“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徙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
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集》奏稿中(节录)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以上材料是向皇帝所上奏折的一部分,这个皇帝是谁?(3)这个皇帝后来采取了什么态度和做法?(4)列举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复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使人类文明遭到严重破坏的重要原因,培养爱国情感以及保护国家文物的意识。
学习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列强侵华罪行。
学习难点
正确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1.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在课本上找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时间、侵略者。
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1860年。
侵略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天津条约》的签订::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在课本上找出《天津条约》的签订时间、国家和主要内容。
(1)时间:1858年
(2)国家: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
(3)内容: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知识链接:
(1)背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中国。
但是,它们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蓄意加紧侵犯中国主权,进行经济掠夺。
清政府表示拒绝,交涉没有结果。
于是,西方列强决心对中国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
(2)导火线:
1856年,英国借口广东水师在广州黄埔捕捉中国船“亚罗”号上的海盗,派兵进攻广州。
法国借口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在广西西林被杀,亦出兵入侵。
1857年,英法组成联军,攻陷广州。
(3)结果:
1858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袭击大沽口。
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进犯天津。
清政府派钦差大臣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2.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火烧圆明园: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在课本上找出火烧圆明园的国家、时间。
时间: 1860年10月。
国家:英法联军。
《北京条约》的签订::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在课本上找出《天津条约》的签订时间、国家和主要内容。
(1)时间:1860年
(2)国家:清政府被迫与俄、英、法三国
(3)内容: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偿额也大幅增加。
3.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
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
友情链接: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表
时间不平等条约名称割占领土范围割占领土面积1858年中俄《瑗珲条约》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
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以及
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
中国西北部7万平方千米
阅读《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图中代表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领土的序号是(A)
合作探究: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探究问题一】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
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
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1)上述材料反映的中国被劫掠发生在哪次战争中?被劫掠和破坏的地方是哪里?
第二次鸦片战争。
圆明园。
(2)中国遭到如此劫难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因为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一再的妥协退让,造成中国局势急转直下。
(3)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罪行真是罄竹难书,他们的屡屡得逞,再次验证了什么道理?我
们应当吸取什么教训?
列强的侵略暴行能够一再得逞再次向我们揭示了“落后就要挨打”这一真理;我们应当认真学习,练好本领,报效祖国,为民族复兴和祖国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探究问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一个西方学者曾这样说:“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古老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因此,没有鸦片战争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你是否赞同上面的说法?鸦片战争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同时,有没有促进近代中国的发展?
赞同。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灾难,但也给中国人学习西方近代文明创造了某种客观条件,终于使沉醉于“天朝上国”梦幻中的封建士大夫开始觉醒。
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洋务运动兴起,中国的现代化运动由此蹒跚起步……
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
课堂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