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肌酐测定

合集下载

临床分析中的血清肌酐测定与肾功能评估

临床分析中的血清肌酐测定与肾功能评估

临床分析中的血清肌酐测定与肾功能评估血清肌酐测定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检测项目,用于评估肾功能的指标之一。

通过测定血液中的肌酐含量,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肾功能状态,并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将从血清肌酐测定的原理和方法、肾功能评估的指标以及其在临床分析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I. 血清肌酐测定的原理和方法血清肌酐是一种官能代谢产物,由肌肉通过磷酸肌酸底物生成,然后进入血液循环。

正常情况下,肾脏会稳定地排泄肌酐,使其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

当肾功能受损时,肌酐的排泄能力下降,导致血清中肌酐的浓度升高。

因此,通过测定血清中的肌酐含量,可以间接地反映肾脏的排泄功能。

血清肌酐测定的常用方法是化学法和酶动力学法。

化学法利用肌酐与碱性溴酚绿的脱水作用生成绿色产物,通过比色法测定光密度来计算血清中肌酐的含量。

而酶动力学法则利用肌酐酶将肌酐催化为肌酸,并释放出等摩尔的对乙酰胆碱,通过电极测定对乙酰胆碱的生成速率来计算血清肌酐的浓度。

II. 肾功能评估的指标除了血清肌酐测定外,肾功能的评估还可以通过其他指标来进行,如血肌酐清除率、尿素氮浓度等。

血肌酐清除率是根据血清肌酐的含量和尿量来计算肾小球滤过率的一种方法。

尿素氮浓度是反映肾脏排泄功能的指标之一,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通过肾脏排泄。

因此,通过综合考虑血肌酐清除率、尿素氮浓度以及其他相关指标,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肾功能状况。

III. 血清肌酐测定与肾功能评估的临床应用血清肌酐测定与肾功能评估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血清肌酐测定可以作为常规体检项目,帮助筛查肾功能异常的情况。

在一些慢性肾病、急性肾损伤等疾病的早期阶段,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通过血清肌酐测定,可以及早发现肾功能的异常,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其次,血清肌酐测定在监测肾功能的变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患者在接受某些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措施时,肾功能可能会发生改变。

通过定期进行血清肌酐测定,可以监测肾功能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血清肌酐CREA测定

血清肌酐CREA测定

血清肌酐CREA测定1 检验目的指导本室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本检测项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2 实验原理肌酸酶肌酐+ H2 O 肌酸肌酸酶肌酐+ H2 O 肌氨酸+尿素肌氨酸氧化酶肌氨酸+O2+ H2 O 甘氨酸+甲醛+H2 O2过氧化物酶4-AAP+TOOS+ H2 O2 醌亚胺色素注:TOOS:为N-乙基-N-(2-羟基-3-磺丙基)-3-甲基苯胺;4-AAP:为4-氨基安替比林在上述反应中,醌亚胺色素的生成量与样本中的肌酐浓度成正比,通过在波长550nm处测定吸光度的变化值,即可测得样本中肌酐的浓度。

3 标本采集3.1 病人准备:早晨空腹采血(空腹12小时左右),静脉采血。

3.2 类型:血清,肝素血浆,尿液。

3.3 标本存放:血清、血浆的稳定性:4~25℃保存可稳定7天;-20℃保存至少可稳定3个月。

尿液的稳定性:20~25℃保存可稳定2天;4~8℃保存可稳定6天;-20℃保存可稳定6个月。

对尿液用蒸馏水作1:49稀释后检测,结果乘50后报告。

3.4 标本运输常温条件下运输3.5 标本拒收的标准:细菌污染的标本不能作测定。

4 实验材料4.1 试剂: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CREA试剂盒(沪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400166号 YZB/沪 1546-40-2014)4.1.1 试剂组成:肌酸酶≥40KU/L 试剂1(R1)TOOS0.2g/L肌氨酸氧化酶≥10KU/L 抗坏血酸氧化酶 1KU/L试剂2(R2)4-氨基安替比林肌酐酶≥350KU/L0.2g/L过氧化物酶 2KU/L4.1.2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4.1.3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在2~8℃避光、密封的储存条件下,试剂盒自生产之日起有效期为12个月。

试剂1与试剂2启用后,在2~10℃避光的条件下可稳定30天。

4.1.4 变质指示:当试剂有看得见的微生物生长,有浊度,或者未开盖的液体有沉淀时,表明试剂已变质,不能继续使用。

4.1.5 注意事项:试剂中含有防腐剂叠氮化钠,可能存在一定的刺激作用,请勿直接接触皮肤、眼睛。

肌酐的测定实验报告

肌酐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肌酐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肌酐测定的操作步骤。

3. 学会使用肌酐测定试剂盒,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二、实验原理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终产物,主要由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组成。

外源性肌酐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肉类,内源性肌酐则是由人体肌肉代谢产生。

在正常情况下,肌酐主要通过肾脏滤过排出体外。

因此,通过测定血液或尿液中肌酐的浓度,可以评估肾脏的滤过功能。

本实验采用肌酐测定试剂盒,通过碱性苦味酸终点比色法测定血清肌酐浓度。

三、实验材料1. 肌酐测定试剂盒2. 血清样品3. 移液器4. 一次性吸管5. 比色皿6. 移液器吸头7. 混匀器8. 水浴锅9. 移液器吸头10. 洗耳球11. 计时器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的制备(1)取6个比色皿,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肌酐标准溶液。

(2)在每个比色皿中加入适量的肌酐测定试剂A和B,混匀。

(3)将比色皿放入水浴锅中,加热至50℃恒温反应10分钟。

(4)取出比色皿,用洗耳球吹洗内壁,使其充分混合。

(5)用移液器取标准溶液和样品,分别加入比色皿中,混匀。

(6)用移液器将样品转移到比色皿中,立即放入比色仪中测定吸光度。

2. 样品测定(1)取3个比色皿,分别加入血清样品、试剂A和B,混匀。

(2)将比色皿放入水浴锅中,加热至50℃恒温反应10分钟。

(3)取出比色皿,用洗耳球吹洗内壁,使其充分混合。

(4)用移液器取样品,分别加入比色皿中,混匀。

(5)用移液器将样品转移到比色皿中,立即放入比色仪中测定吸光度。

3. 结果计算根据标准曲线,将样品的吸光度对应到肌酐浓度,即可得到样品的肌酐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的制备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得出线性方程:Y = 0.0162X - 0.0178(R² = 0.9989)2. 样品测定通过测定样品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得出样品的肌酐浓度为XX mg/dL。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碱性苦味酸终点比色法测定血清肌酐浓度,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肾功能检查的金标准

肾功能检查的金标准

检查肾功能是否正常可以通过血清肌酐检测、血β2-微球蛋白测定、尿β2-微球蛋白测定等检查明确,具体如下:
1、血清肌酐检测:是临床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常用方法。

正常值全血肌酐为88.4-176.8μmol/L,血清或血浆肌酐正常值为53-106μmol/L(男)、44-97μmol/L(女)。

血肌酐增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如急慢性肾衰竭等。

2、血β2-微球蛋白测定:也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方法之一,比血清肌酐检测更灵敏。

正常成人标准值为1-2mg/L,数值的升高可见于IgG肾病、肾小球肾炎,也可见于肝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3、尿β2-微球蛋白测定:是检测肾脏中近端肾小管功能的方法之一,可以灵敏的反映近段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

成人正常值为小于0.3mg/L(或以尿肌酐校正小于0.2mg/L肌酐),其值的升高可见于肾小管-间质性疾病、药物或毒物所致早期肾小管损伤以及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等。

血清肌酐测定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血清肌酐测定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血清肌酐测定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血清肌酐测定是一种衡量肾脏功能的常见检测方法。

在临床上,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肌酐水平来评估肾脏功能是否正常。

本文将介绍血清肌酐测定的操作流程以及评分标准。

一、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血清肌酐测定前,首先应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设备,包括:- 血清肌酐测定试剂盒- 10ml离心管和离心机- 比色皿或试管- 显微镜(可选)- 多功能生化分析仪2. 采集血样使用采血针和血管采血带,从患者的静脉或手指上采集适量的血液样本,约2-5ml。

注意遵循无菌操作规范,避免任何交叉污染。

3. 分离血清采集的血液样本放入10ml离心管中,并轻轻摇晃几次,确保血液充分混合。

然后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以3000 rpm的速度离心10分钟。

离心后,血液将被分离成血清和红细胞。

4. 转移血清用吸管小心地将离心管中的血清转移到比色皿或试管中,注意不要和红细胞混合。

将比色皿或试管放置在平台上,以便进行测量和分析。

5. 操作仪器根据试剂盒的说明书,将试剂按照比例加入到血清中,并轻轻混合。

然后使用多功能生化分析仪,根据仪器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在仪器上选择相关参数,如波长等,然后放入试管或比色皿进行测量。

6. 记录结果根据仪器上的显示结果,记录下测得的血清肌酐浓度。

同时,还可以观察血清的颜色和透明度,以便在有需要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二、评分标准血清肌酐测定的评分标准主要是基于测得的血清肌酐浓度进行划分。

一般来说,结果的评估可以按照以下标准进行:- 正常范围:男性0.6-1.2 mg/dl,女性0.5-1.1 mg/dl。

- 轻度肾功能异常:男性1.3-1.5 mg/dl,女性1.2-1.4 mg/dl。

- 中度肾功能不全:男性1.6-2.5 mg/dl,女性1.5-2.4 mg/dl。

- 重度肾功能不全:男性>2.5 mg/dl,女性>2.4 mg/dl。

需要注意的是,评估结果不仅仅依赖于血清肌酐浓度,还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以获得更准确的肾功能评估结果。

肌酐测定的操作规程

肌酐测定的操作规程

肌酐测定的操作规程1、用途:测定人血清中肌酐的浓度。

2、原理:在碱性条件下,血清中的肌酐能够与苦味酸作用生成橘黄色的复合物,适用生化分析仪检测505nm波长处的吸光度的变化,可知被检测血清中肌酐的浓度。

3、适用仪器:奥林巴斯AU4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4、样本要求:4.1、样本种类:新鲜无溶血血清。

4.2、样本采集:常规静脉采血约2ml,不抗凝。

置普通管中,或采用含有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

4.3、样本干扰:对反映吸光度有干扰的样本,包括溶血和浑浊的样本都可能影响检测结果遇上述情况建议重新采集标本。

4.4、样本保存:血清样本2℃—8℃可稳定3天,-20℃可保存一个月,忌反复冻融。

5、检测方法:5.1、试剂的准备:试剂开瓶即可使用。

5.2、检测步骤:2、动生化分析仪操作步骤:参数设置→试剂装载→校准→质控→样品加载→测定→结果审核→报告。

5.3、校准:用K因素进行试剂空白校准,也可使用Diazyme公司校准品进行校准操作,当试剂更换批号、出现质控漂移、仪器做完保养后及重要零件更换时,须重新校准。

5.4、结果计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会自动给出检测结果。

6、参考范围:(医院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的参考范围。

)7、注意事项:7.1、试剂具有一定的酸碱性,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切勿吞咽。

7.2、使用后的器具应按照规定处理,扔入指定的垃圾箱内,不可随处乱扔,防止环境污染和二次使用。

7.3、由于运输过程产生渗液或漏夜的产品,或在运输贮存中没有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维护的试剂,不可使用。

7.4、试剂只用于体外诊断。

8、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王惠萱、李雪梅、王冈,临床检验操作手册,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

血清肌酐测定范围

血清肌酐测定范围

血清肌酐测定范围《血清肌酐测定范围》嘿,血清肌酐测定范围这事儿,就像给我们身体里的一个小秘密划定界限一样。

我有个亲戚,身体一直不太好,老觉得没力气。

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医生就开了个血清肌酐测定的检查。

这血清肌酐啊,就像是身体里的一个小信号兵,能反映肾脏的情况呢。

一般来说,血清肌酐的正常测定范围,男性和女性是不太一样的。

男性的正常范围大概在53 - 106μmol/L,这就像是男性身体里的一个标准值区间。

你可以想象成一个小操场,血清肌酐的值在这个操场里活动,那身体可能就没什么大问题。

要是它的值突然跑到操场外面了,那可能肾脏就有点小麻烦啦。

女性的正常范围呢,大概在44 - 97μmol/L。

就像女性有自己专属的“小领地”一样。

我那亲戚是个女的,她检查结果出来后,血清肌酐值有点偏高,医生就特别重视。

因为这可能意味着肾脏在过滤血液的时候出了岔子。

这血清肌酐测定可不能小看。

我陪着亲戚在医院的时候,看到好多人都在做这个检查。

医生会根据这个值,再结合其他的检查,来判断肾脏是不是健康。

要是血清肌酐值高了,就像肾脏在喊“救命”呢。

可能是肾脏太累了,比如有炎症啊,或者是其他的毛病影响了它正常工作。

要是低了呢,也可能有问题,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啦。

在医院里,看着那些检查报告上的血清肌酐值,就感觉每个数字都像是身体发出的密码。

了解血清肌酐测定范围,就像拿到了一把解开肾脏健康密码的小钥匙。

我们得重视这个检查,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保护好我们的肾脏,让身体一直健健康康的呢!毕竟肾脏可是个重要的“大工厂”,血清肌酐就是它工作状态的一个小提示哦!。

肌酐生化方法学

肌酐生化方法学

肌酐生化方法学
肌酐(Creatinine)是一种由肌肉代谢产生的废物,通常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肌酐生化方法学是用于测定血清或血浆中肌酐浓度的实验方法。

1. 碱性苦味酸法:这是最常用的肌酐测定方法之一。

在碱性条件下,肌酐与苦味酸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通过比色法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进而计算肌酐浓度。

2. 酶法:利用肌酐酶将肌酐转化为氨和肌酸,然后通过测定氨或肌酸的生成量来计算肌酐浓度。

酶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3. 干化学法:使用纸片或试纸等干式试剂,通过颜色变化或比色法来测定肌酐浓度。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快速检测,但准确性可能稍低。

4.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这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化合物的技术,可以用于肌酐的定量测定。

HPLC 法具有高分辨率和准确性,但设备和操作相对复杂。

5. 质谱法:利用质谱仪对肌酐进行分析,通过检测肌酐的特定离子或碎片来确定其浓度。

质谱法具有高灵敏度和准确性,但设备昂贵。

在选择肌酐生化方法时,需要考虑实验要求、设备条件和准确性等因素。

不同方法可能在灵敏度、特异性、操作简便性和成本等方面有所差异,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应遵循标准操作程序,并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肌酐测定(生化分析仪)
(一)检测目的
规范血清肌酐(cr)检测实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二)标本采集
l.血肌酐测定一般可以采用血清或血浆。

血清应新鲜无溶血;如用血浆,主张用肝素抗凝血浆。

2.稳定性:在4℃冰箱可保存3天,在25℃以下可保存较长时间。

3.建议使用带分离胶的真空采m管,并及时分离血清。

(三)测定方法
1.方法:两点法波长:490-510nm 温度:25℃、30℃或37℃比色杯光径:
1cm 将R
Ⅰ与R

按1:1混和均匀,配成工作液,工作液预先保温到测试温度。

2.原理:苦昧酸法。

在碱性溶液中,苦味酸与肌酐作用生成橘红色的苦味酸肌酐复合物,在505nm波长监测吸光度,吸光度的速率变化(△A/min)与肌酐浓度呈正比。

(四)试剂
(五)校准
1.校准物的准备与保存,严格按照购置说明执行。

2.校准频率:
(1)新仪器设备在开始使用时。

(2)设备进行重要维护保养以及发生故障维修之后。

(3)试剂盒在仪器上28天后。

(4)试剂批号更改后。

(5)更换试剂厂家后。

(6)由室内质控结果决定。

(7)定期校准,可由实验室根据检测系统(仪器与试剂)的情况自行决定
校准周期。

(六)质量控制
1.质控品:质控品应选择稳定、瓶问差小、基质效应小的物质。

同时,因为
是定量检测项目,所以应选择两个不同浓度水平的质控品,这样有利于在不同
的医学决定性水平上监测方法的性能。

2.质控方法的选择。

备选的质控规则如下:
1
2s
(一个质控结果超出i±2SD为违背此规则,提示警告)。

1
3s
(一个质控结果超过i±3SD为违背此规则,提示失控,存在随机误差)。

2
2s
(两个连续质控结果同时超过i±2SD,提示失控,存在系统误差)。

R
4s
(当同一批内高和低值之间差值超过4SD,提示失控,存在随机误差)。

4
1s
(4个连续的质控结果落在i+I SD或i一1SD的同一侧,提示存在系统误差,需
具体分析)。

10x(10个连续的质控结果落在靶值的同一侧,提示存在系统误差,需具体分析)。

各实验室可根据工作特点选择合适的质控规则(目前血肌酐测定至少应选择1
2s

1 3s 、2
2s
、R
4s
四个质控规则)。

3.质控要求:必须所有浓度水平质控品结果在控,才可以对检验标本进行检测。

(七)仪器
实验室可以选择各种常规的生化分析仪器,并根据仪器选择适用的血清肌酐试剂盒进行肌酐检测。

(八)上机操作
校准程序、质控程序、操作程序均需要根据实验室所使用的生化分析仪器自行建立,并严格依据生化分析仪的操作规程来进行校准、质控及常规操作。

(九)生物参考区间
男 0.6-1.1mg/dl(53-97umol/l)
女 0.5-0.9mg/dl(44-80umol/l)
(十)性能指标
1、试剂空白吸光度:A≤0.6 (光径 1.0cm,500nm±20nm波长)。

2、准确度:相对偏差:≤±10%。

3、批内精密度:变异系数CV≤5%。

4、批间精密度:批间相对极差≤6%。

5、线性范围:0umol/-880umol/l(0mg/dl-10mg/dl)
(十一)注意事项
1、样本中肌酐浓度超过10mg/dl(880umol/l)可用生理盐水稀释样本,测定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2、苦味酸有毒,切勿接触皮肤,不慎接触,要用大量水冲洗。

3、本产品公用于体外诊断,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切勿吞咽。

(十二)抗干扰能力
抗干扰能力强,血红蛋白的浓度大于lOg/L,血甘油三酯的浓度大于28 .25mmol/L 时,对测定才有干扰。

(十三)危急值
大于4001umol/L.
(十四)医学决定水平
40umo1/L:在婴幼儿超过此值,应考虑肾功不全的可能性,因此必须进一步作肾脏功能的检查和评价。

141umol/L:成人值若超过此水平,应考虑进一步进行其他肾功能检查试验,如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

530umol/L:高于此水平,几乎肯定有肾功能受损,所以此值具有重要的诊断及评估意义,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