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阅读鉴赏及答案
己亥杂诗问题探究答案

《己亥杂诗》问题探究答案:3、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为国效力的信念。
4、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诗的一二句写的是离愁。
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志愿(或“志向”)。
抒发了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浩荡离愁。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始终都要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
6、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答: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
作者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作者以落花自喻,表达自己辞官后志在培育一代新人的愿望。
7、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抒发了自己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勇于献身为国家效力的情怀。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
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40字以内)答:(1)从语言上谈,这两句语言精美,用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这两句移情于物,表达了对新生命的赞美。
(2)从含义上谈,这两句诗是说飘落的红花并不是无情物,即使化作春泥,也要去滋养呵护着花儿,(3)从情感上谈,这两句诗表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4)从哲理上谈,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反映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
13、这首诗中为何用“白日斜”而不用“夕阳斜”?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示例: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意思对即可)14、这首词前两句中的离愁(浩荡离愁)一词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15、诗歌中的“天涯”一词表现了什么?答:诗人辞官还家,路途遥远。
《已亥杂诗》赏析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赏析】一二两句写离京南归时的情形,失落与惆怅之情溢于言表。
三四两句笔锋陡转,以落红化泥护花作比,说明自己身虽脱离官场,仍心系国家,形象生动而含蕴沉著。
作者:龚自珍(1792-1841),近代的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主旨: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的喜悦,又有离别的愁绪,更有忠心报国继续服务乡民的信念。
●全文▲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表达作者忧郁孤独和悲壮豪迈心情奇妙地交织在一起的两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请用第一人称描述“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所呈现的内容:夕阳西下,我怀着无边无际的离愁.挥动马鞭,离京东去, 打算回到那远在天涯的家乡. ▲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请你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略作赏析。
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是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离京,仍要像落花变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全力。
比喻新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炽热的爱国热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红”指什么?这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落红”指落花,暗指自己辞官。
作者以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简答及解析【部编版七下】

《己亥杂诗》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原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主题思想】这首诗以“落红”自喻,抒发了诗人自己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满腔热情和献身精神。
简答题:1、作者在诗中提到“落红”的真正用意是什么?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2、有人说诗的前两句表达的“舍”与“不舍”情感是矛盾的,你的看法如何?3、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总体上包含了哪两方面的情感?4、本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在花开花落的变化中寄寓了怎样的深意?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6、人生是要讲求奉献的,正如龚自珍所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请用上这两句话写一段话,表现一个人的奉献精神。
【答案】1、作者在诗中提到“落红”的真正用意是什么?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答:作者在诗中提到“落红”的真正用意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表达了他退出官场后仍然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一切的思想感情。
2、有人说诗的前两句表达的“舍”与“不舍”情感是矛盾的,你的看法如何?答:不矛盾,此诗前两句写景。
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
为此他有些不舍;但如今为了家人,被迫离开,因此又是有舍的的思想感情!3、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总体上包含了哪两方面的情感?答: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希望解甲归田的惆怅,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希望继续精忠报国的信念。
4、本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在花开花落的变化中寄寓了怎样的深意?答:诗人以“落红”暗喻自己是具有爱国情怀的志士,“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诗人想继续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
《己亥杂诗 其五》龚自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己亥杂诗·其五》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第二部分。
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
全诗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堪称定庵诗的压卷之作。
作品原文: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①白日斜,吟鞭②东指即天涯。
落红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④。
作品注释:①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②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别京都的距离。
③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④花:比喻国家。
即:到。
作品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创作背景: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官南归,回归故里,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
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与吴虹生书》),写就巨型组诗。
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那一年是己亥年。
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
作品鉴赏: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
“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古诗之《己亥杂诗》练习附答案

古诗之《己亥杂诗》练习附答案
己亥杂诗
龚自珍(清代)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练习:
1.全诗三层,说说每层的意思。
2.说说你对此诗比喻的理解,结合诗意来说。
3.赏析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参考答案:
1. 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2.如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
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
3.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2020年北京中考诗歌鉴赏题《己亥杂诗(其五)》

一、(2020北京中考)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1-2题。
(共5分)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的自然之景,抒发了之情。
(2分)2.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
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分)答:二、(2020北京中考)默写。
(共4分)1、其必曰“,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1分)2、,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1分)3、座右铭是用来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
如果用两句古诗作为你的座右铭,你选用的诗句是“①、②”(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一、1、【答案】①白日西斜,广阔天涯②离愁的无限感慨与豪放西脱2、【答案】龚诗中“落花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非没有感情,而是即使化作舂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
孟诗中“落花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落花的惋惜之情和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愁。
二、默写参考答案1、【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2、【答案】造化钟神秀3、【答案】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吟》于谦《已亥杂诗其五》赏析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庵(ān)。
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
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己亥杂诗》含答案2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己亥杂诗》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7.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诗的前两句议论、抒情,“浩荡”写“离愁”之大,“白日斜”指离别的时间,也渲染出哀婉忧伤的气氛。
B.“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鞭”就是挥动马鞭的意思,这句诗写出了诗人逃出樊笼、离京回归的轻松喜悦之情,与首句互为映衬。
C.诗人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D.全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
38.本诗后两句和韩愈的《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都借“花”来寄托自己的情怀,但所用手法、所抒情感却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37.A 38.本诗诗人以“落红”自喻,表现了自己虽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韩诗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杨花榆荚随风飞舞的姿态,展现了暮春时节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分析】37.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A.“前两句议论、抒情”有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句子意思是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依据句意可知,“浩荡离愁白日斜”主要是描写和抒情,抒发了诗人离别京城、离别好友的忧伤;依据“吟鞭东指即天涯”主要使用了叙述和抒情。
抒发了诗人为能逃出令人窒息的桎梏与樊笼的喜悦之情。
故选A。
38.本题考查分析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意是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化作养料,滋养美丽的春花成长。
依据句意可知,这两句诗以“落红”自喻,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体现了作者报国之志。
《己亥杂诗(其五)》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版)

《己亥杂诗(其五)》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唐宋时期的诗歌在咱们学过很多了,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距今仅一百多年的诗歌,那就是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二、目标1、了解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2、品味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原文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清)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四、注释《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第十辑。
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吟,指吟诗。
落红:落花。
化作春泥:变成春天的泥土。
五、诗意离愁无限,白日西斜,一边吟诗,一边扬鞭东指,眼前是天涯路漫漫。
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更护新花。
六、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此诗前两句写景。
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
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
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后两句抒情。
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
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七、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盦(ān),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讲究“经世致用”,主张改良内政,抵御外辱。
其诗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兼具思想的深刻性和艺术的独创性。
著有《定庵文集》,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2、作者生平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己亥杂诗”阅读鉴赏及答案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内容简介: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诗句的意思是落花不是无情的,就是化作春泥也要守护着新花。
运用比喻,表明了作者的心志,表明作者虽然辞了官,仍然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写作特色: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赏析】一二两句写离京南归时的情形,失落与惆怅之情溢于言表。
三四两句笔锋陡转,以落红化泥护花作比,说明自己身虽脱离官场,仍心系国家,形象生动而含蕴沉著。
作者:龚自珍(1792-1841),近代的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主旨: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的喜悦,又有离别的愁绪,更有忠心报国继续服务乡民的信念。
●全文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表达作者忧郁孤独和悲壮豪迈心情奇妙地交织在一起的两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请用第一人称描述“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所呈现的内容:夕阳西下,我怀着无边无际的离愁.挥动马鞭,离京东去, 打算回到那远在天涯的家乡.
▲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请你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略作赏析。
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是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离京,仍要像落花变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
尽全力。
比喻新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炽热的爱国热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红”指什么?这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落红”指落花,暗指自己辞官。
作者以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可谓千古名句,写一段话用上此句诗。
(50字左右)
如:王老师已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我们的课外辅导,他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自珍诗句描写的那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啊!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
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40字以内)答:①从语言上谈,这两句诗语言精美,用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这两句移情于物,表达了对新生命的赞美。
②从含义上谈,这两句诗是说飘落的红花并不是无情物,即使化作春泥,也要去滋养呵护着花儿。
③从情感上谈,这两句诗表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④从哲理上谈,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反映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