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亥杂诗阅读及答案(1)
龚自珍《己亥杂诗》阅读答案

龚自珍《己亥杂诗》阅读答案龚自珍《己亥杂诗》阅读答案「篇一」漫感龚自珍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己亥杂诗龚自珍少年击剑更吹尖,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聚今朝。
注释:①此诗写于西北边疆动乱及东南沿海一带遭殖民主义者入侵之时。
②分:料想。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诗从诗人心系边疆局势写起,“惘然”二字奠定了全诗低沉悲凉的基调。
B.前诗中的“负尽”和后诗中的“一例消”,都传达出了诗人忧愤悔恨之情。
C.后诗结尾二句写出了诗人归乡之后,百感交集、心潮难平的复杂况味。
D.这两首诗既豪宕激越,又沉郁悲慨,都表达出了诗人深沉炽热的情感。
②“剑气箫心”是龚自珍人生的.真实写照,从这两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5分)① B (3分)② 答案要点:既拥有报国立业的雄心壮志,又饱含忧国伤时之幽情的诗人形象。
或:既有情致又有胆识、刚柔相济的诗人形象。
诗人形象包含两方面特征。
能结合具体诗句,紧扣诗人形象特征分析,第一点2分,第二点3分。
对比赏析《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是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七言绝句。
《己亥杂诗》写于公元1839年龚自珍辞官返乡之时,计315首,全属七言绝句,此篇是《己亥杂诗》第九十六首。
此处是“剑”、“箫”意象在定庵诗中的最后一次出现,亦是他对平生深有所感的“剑箫”心事即“一箫一剑平生意”的总结。
《漫感》是清末诗人龚自珍的著名诗作。
诗中的一剑一箫,是定庵诗词创作中最重要的意象,也是解析其心事的必由之途。
与其他有关名篇相比,本诗之妙尤在以显豁磊落之笔,出深曲沈至之情,更明言“平生意”所在,拈来总括定庵,最得宜彰。
开篇由“绝域从军”即一向关注的西北边疆局势遥遥说起,实指那种“气寒西北何人剑”的经世雄心,可是现实中哪里能寻得这样一个舞台?早在十年前,他就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似春水、干卿甚事”(《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如今不也还是落得“幽恨满词笺”的结局么?那么所谓“幽恨”又何指?诗人尝自陈:“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或者大展雄才,或者远避尘嚣,这是他平生心事之不可割分的两个层面。
己亥杂诗试题及答案

己亥杂诗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己亥杂诗的作者是________。
2. 己亥杂诗中,“________”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3. 诗中“________”一句反映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无奈。
二、选择题1. 己亥杂诗的体裁是()A. 律诗B. 绝句C. 词D. 曲2. 下列哪项不是己亥杂诗中表达的主题?A. 忧国忧民B. 个人遭遇C. 社会现实D. 自然风光三、简答题1. 解释“己亥杂诗”中的“己亥”是什么意思?2. 请简述己亥杂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
四、论述题1. 论述己亥杂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翻译题1. 将下列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________”答案:一、填空题1. 龚自珍2. 九州生气恃风雷3. 我劝天公重抖擞二、选择题1. B2. D三、简答题1. “己亥”是中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代表的年份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写下了《己亥杂诗》。
2. 己亥杂诗中作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对个人遭遇的无奈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四、论述题1.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其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些诗作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思想情感,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对后世而言,己亥杂诗启发了无数文人对于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对推动文学的发展和思想的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翻译题1. 现代汉语翻译:“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意为:我劝告天意要重新振作起来,不要局限于一种模式或方式,广泛地培育和选拔人才。
己亥杂诗练习题含答案

己亥杂诗练习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作品,其中“己亥”指的是______年。
2.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______的感慨。
3.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提到“我劝天公重抖擞”,这里的“天公”是指______。
二、选择题1. 《己亥杂诗》的作者龚自珍是哪个朝代的诗人?A. 唐朝B. 宋朝C. 清朝D. 明朝2.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A. 对自然的赞美B. 对友情的珍视C. 对时政的忧虑D. 对爱情的向往3.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天公”一词,其含义是:A. 指代天子B. 指代自然C. 指代神灵D. 指代诗人自己三、判断题1.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亥年创作的一组诗。
(对/错)2.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对/错)3.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没有提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对/错)四、简答题1. 请简述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是如何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五、论述题1. 论述龚自珍《己亥杂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
答案:一、填空题1. 18392. 人生或生命3. 上帝或自然二、选择题1. C2. C3. B三、判断题1. 对2. 对3. 错四、简答题1.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忧虑。
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借落花化作春泥的景象,寓意着生命的循环和再生,以及对后人的关怀和期望。
2.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如落花、春泥等,来隐喻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表达更加真挚。
五、论述题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这组诗不仅展现了龚自珍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己亥杂诗问题探究答案

《己亥杂诗》问题探究答案:3、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为国效力的信念。
4、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诗的一二句写的是离愁。
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志愿(或“志向”)。
抒发了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浩荡离愁。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始终都要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
6、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答: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
作者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作者以落花自喻,表达自己辞官后志在培育一代新人的愿望。
7、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抒发了自己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勇于献身为国家效力的情怀。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
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40字以内)答:(1)从语言上谈,这两句语言精美,用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这两句移情于物,表达了对新生命的赞美。
(2)从含义上谈,这两句诗是说飘落的红花并不是无情物,即使化作春泥,也要去滋养呵护着花儿,(3)从情感上谈,这两句诗表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4)从哲理上谈,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反映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
13、这首诗中为何用“白日斜”而不用“夕阳斜”?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示例: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意思对即可)14、这首词前两句中的离愁(浩荡离愁)一词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15、诗歌中的“天涯”一词表现了什么?答:诗人辞官还家,路途遥远。
《己亥杂诗》阅读答案

《己亥杂诗》阅读答案《己亥杂诗》阅读答案《己亥杂诗》阅读答案1【原文】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问题】20.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2分)2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分)【参考答案】20.既有离别京城的愁绪,又有回归的喜悦,更有始终不变的报国之志。
(2分;1点1分,答出任2点即可)21.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诗人以落花自喻,写出自己虽辞官仍要像落花化为春泥护花一样,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移情于物);“落红”“护花”是给与了“落红”以人的动作和情感,表现诗人甘心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3分;修辞方法1分,分析1分,作用1分;写出任一种即可)《己亥杂诗》阅读答案2【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古诗之《己亥杂诗》练习附答案

古诗之《己亥杂诗》练习附答案
己亥杂诗
龚自珍(清代)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练习:
1.全诗三层,说说每层的意思。
2.说说你对此诗比喻的理解,结合诗意来说。
3.赏析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参考答案:
1. 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2.如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
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
3.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己亥杂诗》同步练习(含答案)

【答案七】1.《龚自珍全集》龚自珍清代 2.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自己的事业3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4,落红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5.诗人想舍的是当朝者的黑暗与腐朽,不舍的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比喻,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惜献身,老一代关心下一代成长7.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8,诗人的马鞭落花。
己亥杂诗(龚自珍) 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教学文案

己亥杂诗(龚自珍)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诗人以落红化春泥为喻,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2分)(一)诗歌鉴赏7.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
(2分相关阅读练习一1、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复杂心情:既有离别的伤感,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的信念。
2、请你谈谈对三、四句诗的理解:这两句诗托物言志,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表面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3、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2分)答: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4、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3分)答案:示例: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答出比喻修辞方法给1分,答出表达的思想感情给1分,答出总体评价给1分,言之成理即可)阅读练习二: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2、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诗的一二句写的是离愁。
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志愿(或志向)。
3、这首诗共四句,写出了诗人几种心情?请你概括。
答案:一是离别的忧伤,二是回归的愉快,三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意对即可)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
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40字左右)答案:示例:人总有一死,这是自生常理,但要能死得其所,便死得重于泰山,死得有价值能光耀史册,舍生取义,或为民族利益,为祖国、为人民、为正义、为真理而献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已亥杂诗
龚自珍
1.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
2.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
3.作者拿自况,表达了。
4.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
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
(2005年湖北恩思主州)
5.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请你说说对三、四句的理解。
b) 从三、四句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湖北十堰市)
7.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诗的一二句写的是_______,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____
_____。
(每空只填一个词语)
8.“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
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4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2.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3.落红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4.诗人想舍的是当朝者的黑暗与腐朽,不舍的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5.离别京城的忧伤乐于奉献的情怀
6.(1)以落花自喻,表明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仍乐意为社会作贡献的心态。
(2)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7.离愁志愿或志向
8.①从语言上谈,这两句诗语言精美,用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这两句移情于物,表达了对新生命的赞美。
②从含义上谈,这两句诗是说飘落的红花并不是无情物,即使化作春泥,也要去滋养呵护着花儿。
③从情感上谈,这两句诗表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④从哲理上谈,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反映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