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散文1
苏轼诗词10篇苏轼散文

苏轼诗词10篇苏轼散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总结计划、党团报告、活动方案、制度手册、名言警句、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summary plans, party reports, activity plans, system manuals, famous sayings, blessing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苏轼诗词10篇苏轼散文“以诗为词”的手法则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
苏轼散文

苏轼散文:1气势雄健奔放,挥洒自如2、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如行云流水,如万斛泉源喷涌而出3、超凡入画的情韵和真率深挚的感情4、创新出奇的锐气和错综变化的美感5、表现力极高,形式活泼议论生动,善于翻新出奇。
王安石散文:1、结构严谨,说理透彻,语言简洁概括性强2、总体风格简洁峻切,笔力雄健,显示出刚强不屈的性格3、论点鲜明,逻辑严密,直陈己见不枝不蔓,短小精悍4、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重视文学的实际功能,直接为政治服务。
欧阳修散文:1、风格平易自然,用平常流畅的字句,从来不用奇、怪、难、重字语言简洁晓畅2、在平易自然中也有委婉曲折的一面,善用虚字穿插到文章中,延长了文章的气势,使得文章非常舒缓,同时也具有跌宕起伏的旋律,有着一唱三叹,摇曳多姿的特点3、局势整齐而又富于变化,将古文的散句和骈文的整句结合在一起,采古文与骈文之长,常常是似散非散,似骈非骈,错落有致4、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情文并至曾巩散文:1、说理平实浅切,娓娓而谈,借古来言今,有一定的现实性2、议论委曲周详,文字简练方正,结构严谨舒缓3、布局谋篇藏锋不露,用平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文章节奏从容和缓,条理清晰4、语言严谨峻切,词浅理畅喜用感叹句或设问句结尾韩愈散文:1、能自树立,不因循守旧,勇于创新a立意新b精于选材c语言精迈注意吸收当时的口语,注意改造旧的语言表达形式;自铸新语2、风格豪迈奔放,汪洋恣肆,喜欢以气御文a善于讲理,大量使用排比对比b善于抒情将浓郁情感注入散文之中柳宗元散文:1、寓言善于说理,冷峭沉郁,有着深厚的现实内容2、山水游记具有诗情画意,感情色彩非常浓重,语言清新秀美,形象鲜明,把自然景色准确细致的展示出来,景中含情又有新寄寓3、刻画细致而不琐碎,语言精练而极富变化,文势劲峭而不乏参差舒缓,在描写中贯注一股浓烈的寂寥亦绪,借对山水的传神写照来表现一种永恒的悲悯情怀高适岑参异同:同1、向往边塞立功,有慷慨报国的浩然英气2、都具有悲壮的风格特色3、诗中都呈现出边地异域奇情异彩的艺术魅力4、体裁上都喜用歌行体。
写苏东坡散文

写苏东坡散文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三篇以“写苏东坡散文”为主题的散文:篇一写苏东坡散文哎呀,说到写苏东坡的散文,我这心里头就像揣了只小兔子,蹦跶个不停。
为啥呢?因为苏东坡这人,太牛啦!你说苏东坡,那可是北宋文坛的一颗巨星啊!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个会写文章的古人嘛,有啥了不起?嘿,您可别这么想!他的诗词文章,那是既有大气磅礴的,又有细腻婉约的,就像一桌满汉全席,啥口味都有!我觉得吧,写苏东坡就得写他的豁达。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是啥境界?这是哪怕生活给了他一堆烂摊子,他也能笑着说:“没关系,咱接着玩!”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是他在装潇洒,可我不信。
要知道,人家是真经历了风风雨雨,还能如此淡定,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就说他被贬黄州那阵子,生活艰苦得很。
换做是我,也许早就哭天抢地,抱怨命运不公啦。
可苏东坡呢?他倒好,自己开垦荒地,种上庄稼,还乐呵呵地给那块地取名叫“东坡”。
这难道不是一种大智慧?写他还得写他的吃货属性。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瞧瞧,为了能多吃点荔枝,都愿意留在岭南啦!还有那道著名的东坡肉,说不定就是他在苦中作乐时琢磨出来的美食。
这苏东坡,难道不是个有趣的灵魂?我在想,要是能穿越时空,和苏东坡见上一面,那该多好!我得问问他,咋就能写出那么多好文章,咋就能活得那么通透?哎呀呀,写苏东坡,真是越写越觉得自己才疏学浅,可又忍不住想要写,谁让他那么有魅力呢?篇二写苏东坡散文嘿,朋友!今天咱来聊聊写苏东坡散文这事儿。
苏东坡,那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啊!你要说不知道他,那可就太out 啦!我就一直在琢磨,怎么才能把苏东坡写得活灵活现呢?也许,得从他的那些诗词入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哇塞,这气势,简直要冲破云霄!我在想,他当时站在江边,是不是心里头装着整个宇宙,才能写出这么豪迈的句子?不过呢,苏东坡可不只是会豪放,他也有柔情的一面。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最有名的散文5篇

以下是苏轼五篇著名的散文:《前赤壁赋》(苏轼代表作之一)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后赤壁赋》(苏轼代表作之一)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
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予亦狐独高频婉约乎缭绕风清月明之中。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羽衣翩跹翅如车轮下视澄澈见底。
予乃问客曰:“吾从西北来时闻呜呜箫声不知何处之声?”客曰:“月明风清如此那望箫声乃鹤飞鸣过我也。
苏轼的散文

• “乌台诗案”是文字狱,御史中丞李定、舒亶(dǎn 实 在,诚然,信然)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 和此前所作诗句,
• 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 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但此事纯属政治迫害。
1079年7月,苏轼在湖州任上,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 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黄州。诗案之前, 是按自1071年任杭州通判以来,苏轼历任密州知州、 徐州太守和湖州太守,政绩卓著。 其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 内容上则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
人真挚的感情。 • 巧用排比与对仗,又增添了文字的音乐感。
点评张良
张良虽系文弱之士,不曾挥戈迎战,却以军谋家著称。
• 他一生反秦扶汉,功不可灭;筹划大事,事毕竟成。 历来史家,无不倾墨书载他那深邃的才智,极口称赞 他那神妙的权谋。
•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写诗赞道: • “汉业存亡俯仰中,留侯于此每从容。固陵始义韩彭
前赤壁赋
•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山川相缪( liǎo古同“缭”,缭绕),郁乎苍苍 • 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 也, • 舳舻千里(zhú lú 解释:舳:船后持舵处;舻:船前刺棹处。形容船多,首尾相接)
前赤壁赋 写作特色
《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
初一散文:苏轼_1

苏轼本文是初中关于初一散文的苏轼,欢迎阅读。
他诗意人生,参禅悟道,高唱大江东去;他旷达乐观,忠于本心,像清风一样过一生!他的人生五味俱全,好不热闹。
他活得肆意,在荣辱之间有舍有得,在顺境与逆境之中进退自如;他风华绝代,在宦海沉浮中,诗意人生;他爱民如子,却壮志难酬,时运不济……他看穿人生起落,他释放人性光芒,他打造了一种全新的境界,他是一个让人连记忆都泛疼的宋朝第一才子——苏东坡。
苏轼,是人们学习的楷模,虽然,我们穷一生之力都难以学习到他的十分之一。
我最欣赏苏东坡的阳光心态。
你看,他从四川眉州这样一个小地方走了出来,到达京城,仕途坎坷,宦海沉浮,命运多舛。
那个誉满京师的新科进士,却因一个“乌台新案”身陷囹圄,九死一生。
但他却一直拥有自信、快乐、坦荡、充实的力量。
读书累了,放下,种田去;种田累了,放下,喝酒去;酒宴倦了,放下,睡觉去;睡觉倦了,起身,看山水去。
苏东坡将生命融入山水,寻获山水之乐,而山水,也使他获得了一种回归生命的平和、安然。
在降职的日子里仍然有如此的闲情逸致,不能不说苏东坡是一个高人。
他天真地认为“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因此处处不设防,这样纯真的天性遭来多舛的厄运。
然而,在颠沛流离的一生中,他照样吃得香,照样睡得安,让神宗皇帝得出结论,看来学士心底坦然,于是从轻发落。
苏东坡的这种积极乐观、随遇而安是真正发自内心,是一种身心投入,他寄情山水、快意诗词,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
其实是他的幽默造就了他的一生。
提及苏东坡,人们往往会想到一个仪态儒雅、满腹诗书的作者形象,而很少会想到一个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苏东坡,在有意无意间忽略了他生活化的一面。
实际上,苏东坡是一个非常幽默的人,幽默的人心灵宁静,可以认真地、超脱地看待这个世界,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一次,一个素不相识的文人去拜访苏东坡,携带他写的诗一卷,请苏东坡指教。
那人自己抑扬顿挫,铿镪有力,显然是极为自得。
然后问苏轼:“大人,拙作如何?”苏东坡说:“百分。
苏轼的散文

苏轼的散文
苏轼,是南宋时期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他的散文代表着他生前的智慧和精神活力。
他的散文涵盖了大量主题,从文学、历史、哲学到宗教和文化,让他的散文被视为中国中古文学的精华内容之一。
苏轼的散文主要有《知异》、《送林韵先生》、《送别》、《古意》、《水调歌头》等等。
其中的《知异》被认为是苏轼的代表作,这部作品反映了苏轼对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看法,他认为文学精神气质受到了持久的破坏,只有把文学作为一种艺术活动进行实践,才能走出困境。
《送林韵先生》是苏轼写给自己老师的,清晰地反映出苏轼对自己老师的尊重之情。
他写道:“旧时光阴,犹如烟雨水,分明共悲离;今年春色,落梅不及雨,多情终有馀。
”这段文字深深显示出苏轼的
悲伤,因为他生前的师长即将离开人世,而他也无力帮助。
此外,苏轼的散文中也有渊博的知识积累,如《古意》和《水调歌头》,在这些文字里,苏轼将自己的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凝结成了
诗化的文字,如《古意》中的“古人云:‘莫逆于心。
’”,让读者有种思想的共鸣,这种准确的把握、理解,也让苏轼的作品被视为中国经典文学中最贴近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之一。
苏轼的散文,在抒发苏轼的学问和感情的同时,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其中蕴含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
苏轼一生坚持以文学改变社会现实,他把文学写作作为自己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同时坚持自己的个人艺术原则,将散文作为不同文学流派的终极归宿。
通过苏轼的散文,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的智慧和诗意,对于他弘扬的中
国传统文化,我们也应借鉴其中的精髓,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延续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才能够把我们今天的文明带向更高的境界。
写苏轼的唯美散文

写苏轼的唯美散文一、模板一一首念奴娇,是黄州对苏轼的眷恋;一篇赤壁赋,我的泪支离破碎……因为有了苏轼,黄州成了千百年来文人向往的地方.站在高高的山上,远远的看,苏轼,红色的泪在滑过……在一个风尘仆仆的黄昏,他带着一身的疲惫,带着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从乌台诗案中仓皇逃出,在受尽了苦难之后,来到了这里.也许正赶上一个日落,黄色的天,红色的赤壁,一个摇曳的三国.来不及擦一把汗,来不及一声叹息,一阵风吹过,他的哀伤就已远逝,被抛在了三国那个英雄的年代。
他终究是苏轼啊,就算是只有一个几乎等于无的官职,就算是被对手拉下了马,他也只是与渔人相醉,装作一般人家.一场千年的文斗,最终还是以苏东坡的绝对胜利作为结局.我的苏东坡。
东坡何以招罪?惟以才情太高!乌台诗案,莫须有的罪名,被贬黄州,可他却在这片红色的淡淡的哀伤中写出了念奴娇,前后赤壁赋的传世佳作.半倚着中华五千年的苍老文明,激起一片纷扬的文字,让哀伤变成一首动听的歌,让我的泪肆意倘佯,我的苏东坡啊!就算没有人记得,就算连好友沈括也背叛了自己,就算是痛,那又怎样?“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就让我们长歌一曲,曲罢终散离人泪。
他就像是一只箭,一枝穿云宵上阵杀敌的箭,被无端的拉下来,一头栽倒了黄州这块土地上,再也没有被神宗皇帝重用的机会.从黄州到海南岛,从这里贬到那里,却让他成就了一段文人的神话。
这若是别人,早不知生出多少酸溜溜的文字来,而他的诗赋,豪放,却有独特的风采,这里面有哀伤,有壮志,有眷恋,有着单纯的色彩……还记得他写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湖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挚爱的妻子却跟着他到处颠簸,这份痛,真的很伤。
“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我的苏东坡啊………………二、模板二悠悠地,你飘进我的梦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其次物的艺术技巧。
• “能使是物了然于心”, “能了然于口与手”, “辞达” (《答谢民师书》)。
“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散文 主张
• 苏轼还提倡文章内容、形式与风格的多样化和独创 性。
• “文字之衰,未有如今日者也,其源实出于王氏。王氏之文, 未必不善也,而患在于好使人同己。” “地之美者,同于 生物,不同于所生,惟荒瘠斥卤之地,弥望皆黄茅白苇,此 则王氏之同也。”(《答张文潜书》)
• 同时他继承父亲苏洵的主张,提倡“有为而作”。
“言必中当世之过,凿凿乎如五谷必可以疗饥,断断乎 如药石必可以伐病”(《凫绎先生文集序》) “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答乔舍人启》)
• 苏轼古文理论具有创造性的地方是,更强调散文的文学 性,重视文章的文学价值,强调“文”的独立性。
“文章如精金美玉”(《答谢民师书》) “文章如金玉” (《答毛滂书》) “文章如金玉珠贝”(《答刘沔书》) “余性不谨语言,与人无亲疏辄输写肺脏。有所不尽,如茹 物不下,必吐出而已。”(《密州倅厅壁记》) “能道意所欲言” 。(《答王庠书》) “有道有艺,有道而不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 (《书李伯间山庄图后》) “技道两进”(《跋秦少游书》)。
二、异彩纷呈的杂文
• 和议论文相比,苏轼的记、序、书信、 杂说、随笔、题跋等一类杂文具有更高 的成就,也更典型地体现了他散文挥洒 自如,变化莫测,姿态横生的特点。
二、异彩纷呈的杂文
1.苏轼的游记和柳宗元注重描写和欧阳修富于 情韵不同,有着叙事、描写、议论紧密结合 的特点。如《石钟山记》 2.苏轼的亭、台记,写法变化多端,不主故常。 《凌虚台记》、《超然亭记》、《放鹤亭记》 艺术上飘逸清旷,匠心独运。 《喜雨亭记》 记叙、议论、描写交相参用,构思新颖,笔 调轻灵。
第三节 挥洒自如的 散文风格
挥洒自如的散文风格
•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 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 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 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 不能知也。 ——《文说》
挥洒自如的散文风格
• 这种如行云流水,自然畅达的特点,首先是由 作者文思横溢,并能随物赋形,精妙曲折地描 写事物所造成的,但也和他散文的语言有很大 关系。 • 苏文语言的突出特点之一是,精炼生动,往往 寥寥数语,就尽态极妍,形神毕肖。另一个显 著特点是,自然本色,显得自由洒脱,逸丽明 畅。
• 与此相关,他还强调创新,不过这种创新不是“好 奇务新”(《题柳子厚书》),而是符合文艺规律 的独创。
•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书吴道子画 后》)
第二节 丰富多样的 散文创作
一、汪洋恣肆的论说文
• 苏轼的论说文主要包括政论和史论两种。 这些文章既反映了他要求改革弊政的进步 思想,又表现出他在王安石变法中的保守 倾向,思想成就不太平衡;艺术上则大多 文字平顺,气势旺盛,以严密生动的分析 说理见长。 • “欧文优游有余,苏文昭析无疑”(刘熙 载《艺概· 文概》)
二、异彩纷呈的杂文
6. 苏轼所写的碑传不多,但也有一些优秀的 作品。如他的《韩文公庙碑》就别具一格, 从大处落笔,写他“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 运”的文学、政治业绩,显得不同凡响。 《方山子传》也和一般传记写法不同。 可谓传中变体。这篇传记不仅摹写生动,笔 致横溢,而且文短意长,感慨遥深,颇得 《史记》神髓。
挥洒自如的散文风格
• 苏轼一生所写散文的特点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 有发展的。
•
“凡文字少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 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汝只见爷伯而 今平淡,一向只学此样,何不取旧日应举文字,看高下 抑扬如龙蛇捉不住,当旦夕学此。” ——《与姪论文书》
挥洒自如的散文风格
苏 文轼 散
第一节 “文理自然, 姿态横生”的散文主张
“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散文 主张
• 苏轼在散文理论上有卓越的建树。苏轼高举韩、欧 两面旗帜,坚持他们文道合一,反对形式主义的方 向。
认为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韩文公 庙碑》)。 推崇欧阳修是“今之韩愈”(《六一居士集序》)。
三、如诗似画的散文赋
• 中唐以后,由于古文运动的影响,赋开始 朝散文化方向发展,杜牧的《阿房宫赋》 可以看作其先声。进入宋代,欧阳修的 《秋声赋》就是这种散文赋趋向成熟的标 志。 • 在欧阳修的影响下,苏轼以他横溢的才华 和杰出的创造力,进一步兼取古文和赋的 优点,用写散文的方法来作赋,创作了前 后《赤壁赋》,自由流走如诗似画,把文 赋的写作技巧发展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一、汪洋恣肆的论说文
• 苏轼的论说文深受贾谊、陆贽和《孟子》、 《战国策》的影响,常常广引史实,好作比 喻,进行对照比较、严密论证,富有逻辑性 和生动性,同时腾挪跌宕,穷极变幻,有着 雄奇奔放的气势和自然流畅的语言,艺术技 巧较高。 • 缺点:由于一味逞才驰词,论说古今,有时 或发脱离实际的书生空论,或为了矜奇务新 故作惊人之谈。
三、如诗似画的散文赋
• 苏轼的前后《赤壁赋》是作者文赋中各有千秋的姊 妹篇。同是写泛游赤壁的情景,但反映的季节不同, 景色不同,寄托的思想感情也有所不同。前赋写秋 夜泛舟江上,月白风清,流波万顷,作者见美景而 生议论,表现出他的旷达情怀。后赋承前赋而来, 写作者冬夜登山,江上泛舟时的见闻感受,并用虚 幻的梦境来表现他幻想超尘出世以求解脱的情思。 • 前人论前后二赋,常把它们联系起来看,比如储欣 《唐宋八大家类选》说:“前赋设为问答,此赋不 过写景叙事,而寄托之意,悠然言外者,与前赋初 不殊也。”
• 苏轼强调首先要在高深的思想修养和丰富的生活经 验的基础上,形成不能自已的创作欲望,而不是无 病呻吟或“勉强为之”。 • “昔之为文者,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也。山川
“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散文 主张
之有云雾,草木之有华实,充满勃郁而见于外。夫虽欲无有, 其可得耶?……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之遗迹, 与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江 行唱和集序》)
• 早年学《战国策》、《孟子》和贾谊、陆贽,并受其父 纵横雄奇文风的影响,显得汪洋恣肆,峥嵘绚烂。后来 读了《庄子》,特别是被贬黄州后佛老思想有所抬头, 风格为之一变,渐趋高旷超迈,潇洒飘逸,但机变雄杰 之气,怨刺愤激之语,还时时显露。至远贬岭外以后, 受陶渊明诗文的熏陶,加上文字技巧臻于成熟,文风又 一变,他这时的文章如清风朗月,一尘不染,表现出平 淡自如,率真纯净的特色。当然,在这些演变过程中, 他散文总的风格特点仍然贯穿其间。
“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散文 主张
“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散文 主张
• 在崇尚散文的平易自然上,苏轼和欧阳修同中有异: 欧偏重于平易顺畅,而他除主张平易,反对艰涩外, 更强调自然的一面,追求文章的自由挥洒,无拘无束。
• 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 • 某平生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 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何蘧《春渚纪闻》)
二、异彩纷呈的杂文
3.诗文集序也是苏轼散文中广为传诵的一种体 裁。它们写得豪放自然,绵密严谨,而又风 姿各别。 《范文正公文集序》、《六一居士集序》,以 评论人物见长,但写法不一。 《江行唱和集序》、《王定国诗集序》、《凫 绎先生文集序》,则以发表卓越的文学主张 著称。
二、异彩纷呈的杂文
4.苏轼的书信曾对后代的尺牍文产生过很 大的影响。在艺术上信笔而写,娓娓而 谈,不夸饰,不造作,字字句句好象从 胸中倾泻而出,自然成文。如《答谢民 师书》。 5.苏轼的杂说一类的文章,行文活泼,说 理形象。如《日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