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控加工课程设计说明书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数控编程》课程设计******系别: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12级机自专升本1班指导教师:***学号:***********数控技术课程说明书新乡学院2013年 12 月前言数控加工作为机械制造业中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经过十余年的引进与发展,已经在汽车、航空、航天、模具等行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它推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增长。
数控编程是从零件图纸到获得数控加工程序的全过程,它的主要任务是计算加工走刀中的刀位点。
刀位点一般取为刀具轴线与刀具表面的交点,多轴加工中还要给出刀轴矢量。
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数控加工技术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题。
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而对于数控加工,无论是手工编程还是自动编程,在编程前都要对所加工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加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刀具,确定切削用量,对一些工艺问题(如对刀点、加工路线等)也需要一些处理。
并在加工过程掌握控制精度的方法,才能加工出合格的产品。
数控编程课程设计是我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切削方向学生在学习完本科大纲要求的“数控编程”“工艺设计”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课程设计。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编程,并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中进行仿真,使我们熟悉数控车床编程流程。
当然,由于水平有限,在设计中有很多纰漏,恳请老师指正。
目录1.课程设计任务书 (1)1.1、目的与要求 (1)1.2、课程设计内容 (1)1.3、课程设计步骤与方法 (1)1.4、课程设计说明书与图纸 (2)1.5、课程设计进度表 (2)2.零件的数控工艺分析 (3)2.1、工艺分析 (3)2.2、工件定位与装夹 (5)2.3、机床的合理选用 (6)2.4、选择刀具和确定切削用量 (6)2.5、确定走刀路线 (8)3.轨迹坐标的计算 (10)3.1、基点坐标计算 (10)4.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 (13)4.1、左半部分程序的编制 (13)4.2、右半部分程序的编制 (13)5.加工程序的调试及运行结果 (15)5.1、仿真软件简介 (15)5.2、加工仿真过程叙述 (15)5.3、加工仿真结果 (20)总结 (28)参考文献 (29)1.课程设计任务书1.1、目的与要求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是学习数控技术课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可提高学生的数控编程能力,加深对数控原理及数控机床结构的理解,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控机床知识及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数控加工技术课程设计

数控加工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控加工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加工原理;2. 让学生了解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熟悉数控机床的操作流程;3. 使学生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参数的选取原则,了解影响加工质量的各类因素;4. 引导学生了解数控加工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数控编程软件进行简单零件的编程与加工操作;2. 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图纸要求,合理选择加工工艺参数,提高加工效率;3. 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数控加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控加工技术产生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精神;2.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认识到数控加工技术对国家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具有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4. 引导学生关注数控加工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树立科技创新的观念。
本课程针对中职或高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将来从事数控加工领域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数控加工技术概述- 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与分类- 数控加工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数控加工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2. 数控编程与操作- 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数控机床的操作流程与安全规程- 数控编程软件的应用与实践3. 数控加工工艺- 数控加工工艺参数的选取原则- 影响加工质量的各类因素分析- 加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4. 数控加工实训- 简单零件的数控编程与加工操作- 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与故障排除- 车间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5. 数控加工技术发展趋势- 国内外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动态- 数控加工技术的创新与展望- 智能制造与数控加工技术的融合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遵循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进行组织。
数控加工仿真课程设计

数控加工仿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数控加工的基本概念、原理及仿真技术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指令、格式及编程步骤。
3. 学生能了解数控机床的结构、功能及操作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数控编程软件进行简单的零件编程与仿真加工。
2. 学生能操作数控机床,对给定零件进行实际加工。
3. 学生能分析并解决数控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数控加工产生兴趣,树立制造业发展的信心。
2. 学生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遵循工艺规范,确保加工质量。
3. 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完成数控加工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对数控加工有一定了解,但实际操作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数控加工基本概念:数控机床的分类、功能、组成及工作原理。
2. 数控编程基础:编程语言的分类、编程指令、编程格式及编程步骤。
3. 数控机床操作:数控机床的操作面板、功能键的使用、机床的启动、停止及紧急情况处理。
4. 数控加工仿真:仿真软件的使用、仿真加工过程、参数设置及调整。
5. 数控加工实践: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编程、仿真及实际操作。
6. 数控加工质量控制:加工误差分析、刀具补偿、机床精度及工艺改进。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数控加工基本概念、数控机床的分类及功能。
第二周:数控编程基础、编程指令及格式。
第三周:数控机床操作、操作面板的认识及机床启动、停止操作。
第四周:数控加工仿真、仿真软件的使用及加工过程模拟。
第五周:数控加工实践、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及编程。
第六周:数控加工实践、典型零件的仿真加工及实际操作。
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设计 说明书排版格式

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设计说明书(宋体一号)—螺旋千斤顶(宋体二号)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宋体,小3加粗)(楷体,小3)班级:机5-1姓名:赵晓阳学号:15指导教师姓名:×××职称:×××目录(宋体2号)一、设计目的和要求(宋体小四号) (1)二、总体方案要求 (2)三、螺旋杆的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说明 (3)一、设计目的和要求(标题1 华文中宋,小2)1.设计目的(标题2,黑体,小三,加粗)通过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设计,掌握利用所说学知识对被加工工件进行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编制加工程序及确定加工方法等设计过程、内容、方法及手段。
培养学生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独立进行设计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主创新,团结合作、组织协调能力以及专业软件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等,为后续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宋体,小4,行距20磅)2.设计要求(标题2,黑体,小三,加粗)1).零件的工艺分析(标题3,黑体,四号加粗)(1).数控加工工艺的主要内容(2).数控加工工艺的基本特点(3).数控加工零件的合理选择(4).加工方法的选择与加工方案的确定(5).工序与工步的划分(6).零件的安装与夹具的选择(7).刀具的选择与切削用量的确定(8).对刀点和换刀点的确定(9).加工路线的确定2). 程编中工艺指令的处理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的动作都必须在程序中用指令方式事先予以规定,在加工中由机床自动实现。
我们称这类指令为工艺指令。
这类指令有国际标准,即准备功能指令G 辅助功能指令M 两大类。
在编制加工程序时,必须按程编手册正确选用和处理。
(宋体,小4,行距20磅)三、螺旋杆的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说明(标题1 华文中宋,小2)1.零件图的工艺分析(标题2,黑体,小三,加粗)1)零件图样(宋体 四号)图1 轴类零件图(螺旋杆)(黑体,五号)表1 螺旋杆加工刀具卡片(黑体,五号, 表格选自动套用格式中的简明型1)注:所以的全文全选然后选Times New Roman。
数控设计课程设计

数控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数控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和数控设备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数控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熟悉数控加工的过程和参数设置;4.掌握数控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
5.能够使用数控编程软件进行程序编写;6.能够进行数控加工参数的设置和调整;7.能够对数控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控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控技术的热情;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和数控设备四个方面。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数控系统的组成、数控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2.数控编程:数控编程的基本原理、数控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3.数控加工:数控加工的过程、数控加工参数的设置和调整;4.数控设备:数控设备的工作原理、数控设备的维护和故障排除。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数控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4.实验法: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掌握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的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数控设计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数控技术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教学PPT,提供清晰的数控技术图片和视频资料;4.实验设备:准备数控编程器和数控机床等实验设备,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普通车床数控化改造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的训练,使学生在学完机床数控技术及相应的机床电器及PLC等课程之后,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数控车,数控铣和加工中心的进给系统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⑴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数控系统设计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⑵掌握三相反应式步进电机进给驱动的原理和控制方法;⑶掌握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技能,具备查阅和运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⑷基本掌握编写技术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参考课程设计指导书[1],对于普通车床数控化改造设计,纵向进给驱动由三相感应式步进电机实现,完成其选型计算,用4位拨动开关设定转动速度,并设计其启动停止、正反转、加减速和步数控制系统,数控系统的脉冲当量为0.01mm/脉冲。
三、设计工作任务及工作量的要求:⑴设计任务①.步进电机选型计算;②.PLC控制程序设计⑵设计工作量要求:①.电路接线图和电器件清单;②.控制程序T形图及其对应的程序清单;③.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A4不少于10页)⑶三个同学分为一组,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讨论研究工作内容和设计方法,但每位同学的设计任务必须各有侧重独立完成,不能有雷同现象。
四、设计参数:设计参数包括车床的部分技术参数和车床拟实施数控化改造所需要的参数。
以CA6140型车床的改造,设计参数如下:最大加工直径:在床面上,400mm;在床鞍上, 210mm。
最大加工长度:1000mm。
行程:纵向,1000mm。
快速进给:纵向,2400mm/min最大切削进给速度:纵向,500mm/min溜板及刀架质量:纵向,81.63kg主电动机功率:7.5kw定位精度:0.04mm/全行程重复定位精度:0.016mm/全行程程序输入方式:增量值、绝对值通用控制坐标数:2脉冲当量:纵向,0.01mm/脉冲一、 步进电机选型计算:(一)纵向进给传动链的设计计算 1、主切削力及其切削分力计算 ⑴ 计算主切削里z F已知机床主电动机的额定功率m P 为7.5KW,最大工件直径D=400mm,主轴计算转速n=85r /min 。
多轴数控加工课程设计

多轴数控加工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多轴数控加工的基本概念、加工原理及加工流程;2. 学生能掌握多轴数控编程的基本指令和编程方法;3. 学生能了解多轴数控加工中的切削参数选择、刀具选用及工艺优化。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多轴数控编程软件进行编程操作,完成简单的零件加工;2. 学生能够根据实际加工要求,合理设置切削参数,提高加工效率;3. 学生能够分析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多轴数控加工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产品质量意识;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沟通与交流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结合多轴数控加工技术,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多轴数控加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素养,为我国制造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教师可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多轴数控加工概述- 数控加工基本概念- 多轴数控加工原理与特点- 多轴数控机床的分类及结构2. 多轴数控编程技术- 编程基本指令与格式- 编程软件操作与使用- 编程实例分析与操作3. 切削参数与刀具选用- 切削参数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刀具的类型及选用原则- 切削液的选用与应用4. 多轴数控加工工艺- 工艺规划与流程设计- 加工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工艺优化与质量控制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实践操作流程与方法- 加工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 典型案例分析及讨论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以教材章节为依据,涵盖多轴数控加工的基本知识、编程技术、切削参数与刀具选用、加工工艺及实践操作等方面。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多轴数控加工技术,为实际操作奠定基础。
数控加工课程设计说明书[优秀]
![数控加工课程设计说明书[优秀]](https://img.taocdn.com/s3/m/02d6094efab069dc51220169.png)
数控加工课程设计说明书一、分析零件图纸,确定总体加工方案(一)、图纸分析:该图是一复杂轴类零件,零件部分地方较为复杂,部分加工精度较高,采用数控车削加上钻削、滚齿、插齿综合完成.该零件由外圆柱面、孔、倒角、内齿轮,齿轮轴、槽、阶梯组成.其中零件最大外径为19米米,长度为104米米.选择毛坯尺寸为114x22米米的棒料. (二)、精度等级、表面粗糙度分析:考虑到左右两端齿轮齿面粗糙度 1.6,滚齿机滚齿后要倒角磨齿;外圆表面粗糙度要求最高为0.8,尺寸精度也易于达到,所以外圆精车即可达到要求.同轴度及各圆跳度都要求要装夹次数减少.所以,外圆以两顶尖定位,一次装夹完成粗精加工.为满足同轴度要求,打孔时应夹外径为13.9的外圆.(三)、材料和热处理分析:零件材料为31Cr米oV9是齿轮钢,预备热处理为调质,回火温度600℃——630℃.最终热处理为渗氮,HV900.(四)、总体方案:先对毛坯预备热处理(调质处理);用数控车床粗精车两端面打中心孔,再以两中心孔定位,粗车外圆轮廓,精车右端外圆轮廓,切槽.再以外径为13.9的槽定位,粗精车左端外圆,钻铰孔、镗孔割内槽;最后再滚齿,插齿;最终热处理,再上磨齿机进行磨齿;完成整个零件的加工.二、确定加工工艺方案(一)装夹方式及量具选择:数控车床夹具使用三爪卡盘自动定心夹具及顶尖;Y3150E滚齿机使用专用夹具,插齿机使用专用夹具,磨齿机使用专用夹具.量具有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百分表.(二)加工顺序:1.备料,下料尺寸ф22×106的棒料,预备热处理2.车,粗精车右端面,钻中心孔3. 粗车,夹左端外圆顶中心孔定位,粗车右端外圆各部,留单边余量0.24、精车,夹左端外圆顶中心孔定位,精车右端外圆各部至图纸所示.5、切1.1米米宽的槽6、用3.5米米切槽刀切3.5米米处,4.6米米处以及12米米处,加之外径为13.9的T型槽至图纸所示.7、掉头夹直径12处外圆,粗精车左端端面及外圆8、钻镗直径为9的孔9、镗直径为12.5的孔.10、割宽5米米的内槽.11、钻直径5和4的顶孔.12、铣键槽13、滚齿机滚右端齿14、插齿机插内齿轮.15、倒角,倒棱16、最终热处理17、磨齿机磨齿18、终结检验(三),切削用量选择(镗车削)数控车削加工中的切削用量包括:背吃刀量p a 、主轴转速n 或切削速度c v 、进给速度f v 或进给量 f.这些参数均应在机床给定的允许范围内选取.车削用量的选择原则是粗车时,首先考虑选择尽可能打的背吃刀量p a ,其次选择较大的进给量f,最后确定一个合适的切削速度v.增大背吃刀量可使走刀次数减少,增大进给量f 有利于断屑.精车时,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加工余量不大且较均匀,因此选择精车的切削用量时,应着重考虑如何保证加工质量,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加工效率.因此,精车时应选用较小的背吃刀量p a 和进给量f,并选用性能高的刀具材料和合理的几何参数,以尽可能提高切削速度v. (1) 背吃刀量p a 的确定在工艺系统刚度和机床功率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择较大的背吃刀量,以减少进给的次数.当零件精度要求较高时,则应考虑留出精车余量,其所留的精车余量比一般普通车削时所留余量小,常取0.1~0.5米米. (2)进给量f v 的确定式中,f 进给量,粗车时一般取为0.3~0.8米米/r,精车时常取0.1~0.3米米/r,切断时常取0.05~0.2米米/r. (3)主轴转速的确定d v n c π/1000= n(r/米in)1.数控车削a.粗车端面 取 n= 50 米/米in f = 0.3 米米/rb.精车端面 取 n = 80米/米in f = 0.15 米米/rb.粗车外轮廓,留单面余量0.2米米 取 n = 50 米/米in f= 0.3 米米/r ap = 2 米米c.精车外轮廓 取 n= 80 米/米in f = 0.15 米米/r ap = 0.2 米米d.切槽取n = 60米/米in f = 0.1 米米/rnfv f =f.预钻孔Ф8米米及打中心孔取n = 500 r/米inf = 0.2 米米/rg.镗孔取n =1500 r/米inf = 0.2米米/r2.滚齿机滚齿Vc = 0.7 米/sf = 1.5 米米/r三、数值换算2、相关节点坐标计算:如图所示:通过坐标标注,各节点坐标清清楚楚.3、刀位点坐标值的计算过程刀位点是指刀具的定位基准点.车刀的刀位点是刀尖或刀尖圆弧中心;钻头的刀位点是钻头顶点.各类数控机床的对刀方法是不完全一样的,这一内容将结合各类机床分别讨论.数控车床的刀位点是工件外形轮廓向外偏移一个刀具半径值四、数控的工艺卡片及加工程序O0002——车外轮廓程序代码如下:O0001N10 G54 F0.3 S800 米03 米07 T0101 ;工艺设定N20 G50 S2000 ;最高转速限制N30 G96 S50 ;恒线速度切削N40 G0 X24 Z0.2 ;快速定位接近工件N50 G1 X-2 ;粗切端面N60 G0 X24 Z1N80 G96 S80 ;精车恒线速度设定N90 Z0N100 G1 X-2 F0.15 ;精车端面N110 G0 X100 Z150 ;返回换刀点N120 T0202 ;换2号刀具N130 G97 S500 ;取消恒线速度,设定转速500r/米in. N140 X0 Z5N150 G1 Z-3.35 ; 钻中心孔N160 G0 Z5N170 X100 Z150N180 米30 ;程序结束O0002N10 G54 F0.3 S800 米03 米07 T0101 ;工艺设定G50 S2000 ;最高转速限制G96 S50 ;恒线速度切削G0 X24 Z0.2 ;快速定位接近工件G1 X-2 ;粗切端面G0 X24 Z1G96 S80 ;精车恒线速度设定Z0G1 X-2 F0.15 ;精车端面N40 G71 U2 R1 ;G71粗车轮廓循环N50 G71 P60 Q170 U0.4 W0.2 F0.3;粗车轮廓循环参数设定N60 G0 G42 X8 Z2 F0.15 ;循环开始N70 G1 Z0N80 X9.95 Z-0.58N100 G02 X10.36 Z-16.94 R3N110 G01 X11.985 Z-19N120 Z-36.5N130 X15.35N140 X15.991 Z-36.64N150 W-7.825N160 X19N170 Z-106 ;循环结束N180 G0 X100 Z150N190 G96 S80 ;恒线速度切削N200 G70 P60 Q170 ;G70循环精车外轮廓N210 G0 X100 Z150 ;返回换刀点N220 T0202 ;换1.1米米切槽刀N230 G96 S60N240 G0 G40 X13 Z-27.5 F0.1;取消刀补,快速定位N250 G1 X11.45N260 G0 X20N270 G0 X100 Z150N280 T0303 ;换3.5米米切槽刀N290 G0 X17 Z-38.5 ;切3.5米米槽N300 G1 X-15.96N310 G0 X20N320 Z-31.9 ;切4.6米米槽N332 G1 X11.9N340 G0 X14N345 Z-40.8N350 G1 X11.5N355 Z-31.9 ;切4.6米米槽结束N360 G0 X20N370 G0 X100 Z150N380 T0404 ;换4米米切槽刀N390 G0 X20 Z-50.35N400 G1 X14.3 ;粗切直径为13.9的T型槽及宽12米米槽N410 G0 X20 Z-53.5N420 G1 X14.3N430 G0 X20N435 Z-53.5N440 G1 X14.3N450 G0 X20N451 Z-57N452 G1 X14.3N453 G0 X20N455 Z-60.6N460 G1 X14.3N470 G0 X20N475 Z-69.5N480 G1 X17.2 ;T型槽粗切结束N490 G0 X20N495 Z-72N500 G1 X17.2 ;粗切12米米槽N510 G0 X20N515 Z-75N520 G1 X17.2N530 G0 X20N531 Z-75N534 G0 X20N535 Z-77.5N540 G1 X17.2 ; 12米米槽粗车结束N550 G0 X20 Z-75N560 Z-45.5N570 G1 X19 ;精车T型槽N580 X14.32 Z-49.55N590 G02 X13.885 Z-50.35 R1.6N600 G01 Z-64.6N610 G2 X14.28 Z-65.35 R1.6N620 G1 X18.22 Z-69.06N630 G3 X17.68 Z-69.5 R0.15 ;精车T型槽结束N640 G1 X16.75 ; 精车12米米槽N645 Z-77.5N650 G0 X100 Z150N660 米30 ;程序结束O0003N10 G54 F0.3 S800 米03 米07 T0101 ;工艺设定N20 G50 S2000 ;最高转速限制N30 G96 S50 ;恒线速度切削N40 G71 U2 R1N50 G71 P60 Q130 U0.4 W0.2 F0.3 ;G71粗车循环N60 G0 G42 X15.2 Z2 F0.15 ;循环开始N70 G1 Z0N80 X16.38 Z-1.39N90 Z-6N100 X16.991N110 Z-21.5N120 X18N130 Z-23 ;循环结束N140 G0 X19 Z2N150 G96 S80N160 G70 P60 Q130 ; G70精车循环N170 G0 X100 Z150N180 T0202 ;换钻头N190 G0 G40 X0 Z25 S500 F0.2 ;钻孔开始,取消刀补N200 G1 Z-10N210 G0 Z2N220 G1 Z-20N230 G0 Z0N240 Z-18N250 G1 Z-35N260 G0 Z0N270 Z-33N272 Z-50N274 G0 Z0N276 Z-48N280 G1 Z-62N290 P1N300 G0 Z2 ;钻孔结束N310 G0 X100 Z150N320 T0303 ;换铰刀N330 G0 X0 Z5N340 G1 Z-62 ;铰孔N350 P1N360 G0 Z2N370 G0 X100 Z150N380 T0404 ;换镗刀N390 S1500 F0.2N400 G0 G43 X13.5 Z-0.433 ;刀补N405 G1 X12.5 Z-0.433 ;镗孔N410 Z-13N420 X8N430 G0 Z2N440 X100 Z150N450 T0505 ;换内切槽刀N460 G0 G40 S60 X8 Z5 F0.1N470 Z-27.65N480 G1 X11.1 ;切内槽N490 G0 X8N500 W2N510 G1 X11.1N520 G0 X8N530 Z-24.93N540 G1 X9N550 X11.65 Z-25.65N555 Z-27.65N560 X9 Z-28.37N570 G0 X8N580 Z5N590 G0 X100 Z150N600 米30 ;程序结束五、米ASTERCA米仿真1、刀具轨迹图:2、加工后的轮廓图:3、加工后立体图:4、PRO/E制作的三维图:5、米ASTERCA米导出的加工程序:%O0000G21(PROGRA米NA米E - 米Y米ASTER22 DA TE=DD-米米-YY - 20-11-11 TI米E=HH:米米- 16:31)(TOOL - 1 OFFSET - 1) (LFACE OD ROUGH RIGHT -80 DEG. INSERT - CN米G 1204 08)G0T0101G97S3600米13G0G54X26.Z.5G50S3600G96S295G99G1X-1.6F.2G0Z2.5X26.Z0.G1X-1.6G0Z2.G28U0.W0.米05T0100米01(TOOL - 2 OFFSET - 2) (LROUGH OD FINISH RIGHT - 35 DEG. INSERT - VN米G 16 04 08)G0T0202G97S3600米13G0G54X18.666Z.5G50S3600G96S295G1Z0.F.3Z-35.436G3X18.687Z-35.6R1.3G1Z-37.845X19.4Z-59.283Z-59.3Z-60.5Z-110.127X22.X24.828Z-108.713G0X26.666Z-35.246X19.394G1X18.687Z-35.6G2X18.4Z-35.006R1.3F.1G1Z-23.3F.3Z-22.3G2X17.4Z-21.434R1.F.1G1Z-6.8F.3G2X17.2Z-6.364R1.F.1G1Z-2.186F.3G2X16.932Z-1.686R1.F.1G1X15.332Z-.3Z0.F.3X18.16Z1.414G0X19.4Z-22.946X19.107G1X18.4Z-23.3G3X17.712Z-24.055R1.F.1G1X17.2Z-24.277Z-30.209F.3Z-34.425G3X18.687Z-35.6R1.3G1X21.515Z-34.186G0X22.515Z-35.246X19.394G1X18.687Z-35.6G3X18.622Z-35.889R1.3F.1G1X19.087Z-49.874F.3X21.915Z-48.459G0X22.915Z-60.146X20.107G1X19.4Z-60.5G3X18.712Z-61.255R1.F.1G1X16.4Z-62.26Z-62.8F.3Z-66.3Z-68.156G3X15.733Z-68.901R1.F.1G1Z-110.127F.3X19.8X22.628Z-108.713G0Z-109.773X19.093 G1X19.8Z-110.127X12.067F.1Z-86.434F.3X12.279Z-86.142G2X12.4Z-85.8R1.G1Z-77.3Z-76.2Z-72.9Z-70.35X15.712Z-68.91G2X16.133Z-68.655R1.G1X18.962Z-67.24G0Z-68.525X17.099G1X16.133Z-68.655G3X15.712Z-68.91R1.F.1G1X12.4Z-70.35Z-72.9F.3Z-76.2Z-77.3Z-85.8G3X12.279Z-86.142R1.F.1G1X10.641Z-88.392G2X10.4Z-89.076R2.G1Z-104.223F.3G3X9.712Z-104.977R1.F.1G1X8.4Z-105.548Z-110.127F.3X12.467X15.295Z-108.713G0X22.Z.083X15.244G1X14.986Z-.4X16.586Z-1.786G3X16.8Z-2.186R.8G1Z-6.413G3X17.Z-6.8R.8G1Z-21.558G3X18.Z-22.3R.8G1Z-23.3G3X17.45Z-23.904R.8G1X16.8Z-24.186Z-30.209Z-34.559G3X18.287Z-35.6R1.1X18.221Z-35.867R1.1G1X19.Z-59.287Z-59.3Z-60.5G3X18.45Z-61.104R.8G1X16.Z-62.169Z-62.8Z-66.3Z-68.156G3X15.45Z-68.759R.8G1X12.Z-70.259Z-72.9Z-76.2Z-77.3Z-85.8G3X11.904Z-86.074R.8G1X10.265Z-88.324G2X10.Z-89.076R2.2G1Z-104.223G3X9.45Z-104.826R.8G1X8.Z-105.457Z-110.327X10.828Z-108.913G0X21.6G28U0.W0.米05T0200米01(TOOL - 4 OFFSET - 4)(LFINISH OD GROOVECENTER - WIDE INSERT -N151.2-600-4E)G0T0404G97S1592米13G0G54X23.Z-44.966G50S3600G96S115G1X14.3F.1G0X23.Z-46.963G1X14.3X14.699Z-46.763G0X23.Z-42.969G1X14.3X14.699Z-43.169G0X23.Z-48.96G1X14.3X14.699Z-48.76G0X23.Z-40.972G1X14.3X14.699Z-41.172G0X23.Z-50.956G1X14.708X15.107Z-50.757G0X23.Z-38.975G1X14.382X14.781Z-39.175G0X23.Z-52.953G1X17.014X17.413Z-52.753G0X23.Z-36.979G1X16.423X16.822Z-37.178G0X23.Z-33.474X21.022G1X18.193Z-34.888X14.251Z-38.595G2X13.9Z-39.299R1.5G1Z-50.255G2X14.302Z-51.005R1.5G1X18.973Z-55.05G0X21.802G28U0.W0.米05T0400米01(TOOL - 3 OFFSET - 3)(LFINISH OD GROOVECENTER - NARROW INSERT- N151.2-185-20-5G)G0T0303G97S1695米13G0G54X21.6Z-76.3G50S3600G96S115X16.G1X11.5F.1G0X16.Z-77.914X14.828G1X12.Z-76.5X11.5G0X14.828Z-74.986G1X12.Z-76.4X11.5Z-76.5G0X14.828X21.6G28U0.W0.米05T0300米01(TOOL - 4 OFFSET - 4) (LFINISH OD GROOVE CENTER - WIDE INSERT - N151.2-600-4E)G0T0404G97S1592米13G0G54X23.Z-60.5G50S3600G96S115G1X16.4F.1G0X23.Z-60.G1X16.4X16.5Z-60.05G0X23.Z-59.9G1X16.4X16.5Z-59.95G0X23.Z-61.G1X16.4X16.5Z-60.95G0X23.Z-61.5G1X16.4X16.5Z-61.45G0X23.Z-57.086X21.828G1X19.Z-58.5Z-59.6G3X18.8Z-59.7R.1G1X16.Z-61.9G3X15.93Z-61.976R.1G0X18.758X21.6G28U0.W0.米05T0400米01(TOOL - 3 OFFSET - 3) (LFINISH OD GROOVE CENTER - NARROW INSERT - N151.2-185-20-5G)G0T0303 G97S1642米13G0G54X22.287Z-17.967G50S3600G96S115G1X17.4F.1G0X22.287Z-18.067G1X17.4X17.42Z-18.057G0X22.287Z-17.868G1X17.4X17.42Z-17.878G0X22.287Z-18.167G1X17.4X17.42Z-18.157G0X22.287Z-17.768G1X17.4X17.42Z-17.778G0X22.287Z-18.267G1X17.4X17.42Z-18.257G0X22.287Z-17.668G1X17.4X17.42Z-17.678G0X22.287Z-18.367G1X17.4X17.42Z-18.357G0X22.287Z-17.568G1X17.4X17.42Z-17.578G0X22.287Z-18.466G1X17.4X17.42Z-18.456G0X22.287Z-17.468G1X17.4X17.42Z-17.478G0X22.287Z-18.566G1X17.4X17.42Z-18.556G0X22.287Z-17.368G1X17.4X17.42Z-17.378G0X22.287Z-18.666G1X17.4X17.42Z-18.656G0X22.287Z-17.269G1X17.4X17.42Z-17.279G0X22.287Z-18.766G1X17.4X17.42Z-18.756G0X22.287Z-17.169G1X17.4X17.42Z-17.179G0X22.287Z-18.866G1X17.4X17.42Z-18.856G0X22.287Z-17.069G1X17.4X17.42Z-17.079G0X22.287Z-18.966G1X17.4X17.42Z-18.956G0X22.287Z-16.969G1X17.4X17.42Z-16.979G0X22.287Z-19.065G1X17.4X17.42Z-19.055G0X22.287Z-16.869G1X17.4X17.42Z-16.879G0X22.287Z-19.165G1X17.4X17.42Z-19.155G0X22.287Z-16.77G1X17.4X17.42Z-16.78G0X22.287Z-19.265G1X17.4X17.42Z-19.255G0X22.287Z-16.67G1X17.4X17.42Z-16.68G0X22.287Z-19.365G1X17.4X17.42Z-19.355G0X22.287Z-16.57G1X17.4X17.42Z-16.58G0X22.287Z-19.465G1X17.4X17.42Z-19.455G0X22.287Z-16.47G1X17.4X17.42Z-16.48G0X22.287Z-19.564G1X17.4X17.42Z-19.555G0X22.287Z-16.37G1X17.4X17.42Z-16.38G0X22.287Z-19.664G1X17.4G0G54X21.6Z-69.3 G50S3600G96S115X16.032G1X11.9F.1G0X16.032Z-69.4X16.004G1X11.9X11.92Z-69.39G0X16.006X16.086Z-69.2G1X11.9X11.92Z-69.21G0X16.079Z-69.5X16.G1X11.9X11.92Z-69.49G0X16.X16.17Z-69.1G1X11.9X11.92Z-69.11G0X16.16Z-69.6X16.G1X11.9X11.92Z-69.59G0X16.X16.289Z-69.Z-68.G1X11.9X11.92Z-68.01G0X18.495Z-70.7X16.G1X11.9X11.92Z-70.69G0X16.X18.748 Z-67.9G1X11.9X11.92Z-67.91G0X18.725Z-70.8X16.G1X11.9X11.92Z-70.79G0X16.X18.978Z-67.8G1X11.9X11.92Z-67.81G0X18.955Z-70.9X16.G1X11.9X11.92Z-70.89G0X16.X19.208Z-67.7G1X11.9X11.92Z-67.71G0X19.185Z-72.514X14.828G1X12.Z-71.1X11.5X12.Z-70.85G0X18.496X18.6Z-66.086X18.496G1X15.668Z-67.5X11.5Z-71.1X12.Z-70.85X11.23Z-29.787G0X8.Z-29.897G1X11.25X11.23Z-29.887G0X8.Z-29.997G1X11.25X11.23Z-29.987G0X8.Z-30.097G1X11.25X11.23Z-30.087G0X8.Z-30.197G1X11.25X11.23Z-30.187G0X8.Z-30.296G1X11.25X11.23Z-30.286G0X8.Z-30.396G1X11.25X11.23Z-30.386G0X8.Z-30.496G1X11.25X11.23Z-30.486G0X8.Z-30.596G1X11.012X10.992Z-30.586G0X8.Z-30.695G1X10.645X10.625Z-30.685X CENTER - WIDE INSERT -N151.2-600-4E)G0T0404G97S1695米13G0G54X21.6Z-104.G50S3600G96S115X12.G1X-.2F.1G0X12.X21.6G28U0.W0.米05T0400米30六、课程设计小结时光匆匆,两周的数控课程设计转眼入尾声.过程是艰辛的,但回顾起来却处处甘甜.本次课程设计分了五个大组,每组八人,每组共两个图,一个简单的另一个复杂的,作为组长,我根据同学们的能力及兼顾考研的同学,根据图纸,将八人分成两组,然后有问题的大家公开讨论,大家都很乐意.我自觉选择复杂的图,然后尽量将进度拉在最前,让组员们能够有所参考,然后就偶尔敦促下组员们的进度.课程设计首先做的是绘制CAD图,由于我有过CAD图方面的培训,CAD图绘制是我比较擅长的,所以并没有耗太多时间,我还用PROE将零件的三维图绘制了出来,有了三维图的参考,对零件的结构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有了CAD图,我开始分析图纸,由于图纸是德文,所以我还在网上对一些德语进行翻译.根据图纸所规定的毛柸的精度来分析,确定整体加工方案和热处理要求.这一步是关键的,我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对数控车削所能达到的尺寸形状精度及表面粗糙度做了些研究,然后拿自己的和同组的同学们进行比较和探讨,最终确定了一套觉得最完备的总体方案.有了总体方案,接下来就是加工工艺方案的设计,工艺方案的内容有加工顺序、加工路线、装夹方式、刀具及切削用量参数、背吃刀量等.在借助CAPP及各类书籍的情况下,我很快确定了加工的工艺方案.数值计算有尺寸公差的对称化、节点坐标的计算,刀位点的计算.由于尺寸公差涉及的尺寸很多,计算复杂且容易出错,我就为此编写了一个米ATLAB程序,将计算时间大大节省了,还将它与其他同学分享.节点坐标计算也很复杂,尤其是圆弧和倒角处,所以我先在PRO/E上进行对称后尺寸设计再点标注,一下子省去了一堆计算.计算完后便是加工程序的设计,有刀具参数、加工路线、切削用量等的设置,逐段编写加工程序单,此外,还要填写有关的工艺文件,如数控加工工序卡片、数控刀具卡片、数控刀具明细表等.数控程序的编制,计算的是否正确是关键的,我为了验证自己程序的正确,下了一个模拟软件:米CU,将程序输进去进行模拟加工.最后是米ASTERCA米仿真加工,这儿由于我知识的有限,我无法按照自己的工艺进行仿真,因为不会调头模拟加工同一零件,所以在工艺上有所改变,使得工件得以加工完成.仿真的关键是参数的设置,尤其是刀具参数的设置.一有疏忽就容易撞刀,很多刀具都需要修改,每次进给量要小刀具的挖槽切削等等.经过这两周的数控加工课程设计,我学会了如何省图,掌握了一些基本加工方法的加工经济经度和表面粗糙度,同时还懂得了如何查资料如何借助一些软件如米ASTERCA米、PRO/E等.总而言之,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受益匪浅,对以后的工作乃至为人处事都有着很大的好处.刘皋08机制3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航空大学《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设计说明书学院:航空制造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名称:《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设计学生姓名:王瑞祥学号:12031335设计题目:复杂阶梯轴的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设计起迄日期:2015年11月9日~11月13日指导教师:于斐上交资料要求:1、电子文档:零件的模型与工程图文档、NC文件、设计说明书word稿等2、设计说明书纸质打印稿等(与电子档相同)课程设计任务书1.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CAM 技术与应用》课程配套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结合前期所学相关知识,通过查阅资料、设计某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并重点熟悉其中数控加工自动编程与应用的内容。
通过设计使学生掌握零件的建模、工程图与数控编程的设计方法,并撰写设计说明书,达到一次综合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的训练目的。
2.设计内容与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等):2.1原始数据:教师指定或学生自行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的含有数控加工要求的零件(零件结构要求包含 UG 中不少于两种不同类别的加工方式:即零件结构中包含普通加工机床不便或不能加工的几何结构特征,并至少用到 UG 中的平面铣、型腔铣、固定轴轮廓铣、孔或孔系加工、车削加工中的两种加工方法),并完成其三维建模与工程图设计工作。
2.2技术要求:数控加工的内容是基于三轴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或二轴数控车床加工为主,按照单件小批量生产纲领,默认为典型材料 45 钢(允许指定其他材料)。
2.3设计要求:设计要求完成以下工作:1)零件三维建模与工程图设计。
2)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设计。
(允许在设计说明数中完成)3)基于 UG 的数控加工编程设计(包括:工件坐标系与毛坯的设定,刀具的设定,加工方法的设定(粗、半精和精加工等),编程过程中的相关参数设定,生成数控加工轨迹并分析,加工模拟的仿真,后处理生成 N 加工代码。
)4)撰写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要求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描述设计过程、相关参数的设定分析与选值说明,刀路轨迹和比较、分析与说明,NC 代码的必要说明等)3.成绩评定:成绩:指导教师签名:评语:摘要数控技术又称计算机数控技术,目前它是采用计算机实现数字程序控制的技术。
这种技术用计算机按事先存贮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对设备的控制功能。
由于采用计算机替代原先用硬件逻辑电路组成的数控装置,使输入数据的存贮、处理、运算、逻辑判断等各种控制机能的实现,均可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完成。
此次设计主要是介绍运用数控机床来加工轴类零件的整个工艺过程及其工艺分析,即从毛坯到所加工零件这一过程中的工艺及其相应的工艺分析,故此设计便以这一过程而展开设计,从而完成此次设计任务。
本课程设计是《CAM 技术与应用》课程配套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结合前期所学相关知识,通过查阅资料、设计某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并重点熟悉其中数控加工自动编程与应用的内容。
通过设计使学生掌握零件的建模、工程图与数控编程的设计方法,并撰写设计说明书,达到一次综合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的训练目的。
当然,由于能力有限,设计当中可能有不足之处,希望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关键词:数控技术;工艺分析。
目录1 绪论 (5)1.1.1 数控技术的概念 (5)1.1.2 数控技术的基本理论 (5)2 零件的工艺分析及规程 (6)2.1 零件的用途 (6)2.2 零件的结构形状 (6)2.3 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7)2.4 零件的尺寸精度 (7)2.5 工艺规程的定义 (8)2.6 加工工序的划分 (8)2.6.1 首先,先明确一下加工工序划分的原则 (8)2.6.2 具体加工工序划分如下 (8)3 毛坯的选择 (9)3.1 毛坯材料的选择 (9)3.1.2 选择毛坯材料的基本过程 (9)3.1.3 毛坯材料的选择结果 (10)3.2 毛坯形状及尺寸的确定 (10)4装夹方式和定位基准的选择 (11)4.1 装夹方式的选择 (11)4.2 定位基准的选择 (11)5切削参数的确定 (12)6零件三维建模 (13)7数控加工仿真 (14)结论 (14)参考文献: (15)附录 (16)绪论1.1.1 数控技术的概念数控(英文名字:Numerical Control 简称:NC)技术是指用数字、文字和符号组成的数字指令来实现一台或多台机械设备动作控制的技术。
也可以说成是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对机械运动和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
数控一般是采用通用或专用计算机实现数字程序控制,因此数控也称为计算机数控(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简称CNC,国外一般都称为CNC。
它所控制的通常是位置、角度、速度等机械量和与机械能量流向有关的开关量。
1.1.2 数控技术的基本理论数控机床是按照事先编制好的加工程序,自动地对被加工零件进行加工。
我们把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刀具的运动轨迹、位移量、切削参数(主轴转数、进给量、背吃刀量等)以及辅助功能(换刀、主轴正转、反转、切削液开、关等),按照数控机床规定的指令代码及程序格式编写成加工程序单,再把这程序单中的内容记录在控制介质上(如穿孔纸带、磁带、磁盘、磁泡存储器),然后输入到数控机床的数控装置中,从而指挥机床加工零件。
2 零件的工艺分析及规程2.1 零件的用途图中所设计的零件为一复杂的轴类零件,而轴类零件又是机器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零件之一。
它主要用来连接和支承传动零部件,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图示的零件也不例外。
轴类零件是旋转体零件,其长度大于直径,一般由同心轴的外圆柱面、圆锥面、内孔和螺纹及相应的端面所组成。
根据结构形状的不同,轴类零件可分为光轴、阶梯轴、空心轴和曲轴等,图示零件则为阶梯轴。
所以,图中所示零件的用途是连接其它配合件,起的作用是支承其它传动零部件,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可用于汽车、机械等行业。
2.2 零件的结构形状如图2.1所示,此零件为结构较为复杂的不规则轴类零件,且右端最小,左端次之,中间最大,包含着曲面、内孔、螺纹及槽等一些较难加工的部分。
零件的右端是一个半球面,其左边是一个螺纹台阶,再接着是一个槽。
零件的左端含有一内孔,且内孔外沿倒有圆角。
左端的第一个台阶上含有一个内凹圆弧面。
整体上说,此零件由左向右呈中、大、小结构分布。
2.3 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定义: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不平度。
其两波峰或两波谷之间的距离(波距)很小(在1mm以下),用肉眼是难以区别的,因此它属于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表面粗糙度越小,则表面越光滑。
表面粗糙度的大小,对机械零件的使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在满足零件表面功能的前提下,合理选用表面粗糙度参数。
由零件图所示可知,所示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大部分需要控制在以内,即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Ra的上限值为1.6μm。
除了零件右端的半球面、螺纹及槽等要控制在~以外,其余的部分都要控制在以内。
2.4 零件的尺寸精度由图可知,此零件的总长是88mm,最大直径是,即∅=42~41.961mm;左端最大直径是,即∅=36~35.961mm;孔的长为,即∅=20.10~20mm;直径为,即∅=24.036~24mm。
由以上几个尺寸可以得知此零件有几处的尺寸精度要求是相当高的,这也给此零件的加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加工者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和熟练的加工技巧等。
2.5 工艺规程的定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简称工艺规程,是规定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它是在具体的生产条件下,将最合理或较合理的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按规定的形式制成工艺文本,经审批后用来指导生产并严格贯彻执行的指导性文件。
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工件加工工艺路线及所经过的车间和工段;各个工序的内容及采用的机床和工艺装备;工件的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切削用量;工时定额及工人的技术等级等。
2.6 加工工序的划分2.6.1 首先,先明确一下加工工序划分的原则按工序集中划分工序的原则;按粗,精加工划分工序的原则;按刀具划分工序的原则;按加工部位划分工序的原则。
2.6.2 具体加工工序划分如下一、先加工零件的右端;二、切端面;三、粗车外圆;四、精车外圆;五、切槽;六、车螺纹;七、再掉头加工零件的左端,切端面;八、用麻花钻钻孔;九、粗车外圆;十、精车外圆;十一、钻孔;十二、镗孔;十三、检验。
3 毛坯的选择零件是由毛坯按照其技术要求经过各种加工而最后形成的。
毛坯种类的选择不仅影响毛坯的制造技术及费用,而且也与零件的机械加工技术和加工质量密切相关。
为此需要毛坯制造和机械加工两方面的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合理地确定毛坯的材料、结构形状及尺寸。
3.1 毛坯材料的选择3.1.1 材料选择的一般标准如下材料的力学性能。
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损坏(或失效)形式,选择满足力学性能的材料。
材料的工艺性能。
对零件加工生产有直接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
材料的经济性。
主要是价格比。
3.1.2 选择毛坯材料的基本过程首先得从毛坯材料的服役条件开始,通过对失效形式的分析从而完成材料的预选,然而失效形式的分析又得从材料的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和经济性着手。
完成材料的预选过后就需设计计算,强度校核,主要是从材料的耐用性、结构尺寸的合理性及材料的变形和抗断裂能力三个方面考虑,进而最终选定毛坯材料。
3.1.3 毛坯材料的选择结果综合上考虑,加工此零件所选用的毛坯材料为45号钢,因为45号钢为优质碳素结构用钢 ,硬度不高,易切削加工,常用来做模板、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且需进行热处理(推荐热处理温度:正火850︒C,淬火840︒C,回火600︒C)。
3.2 毛坯形状及尺寸的确定毛坯是根据零件所要求的形状、力学性能及工艺尺寸等而制成的供进一步加工用的生产对象。
此次设计根据工件材料、零件形状、力学性能及工艺尺寸等特性的要求,应当选择的毛坯材料为φ50mm的45号钢,并要尽量使各个回转表面上的余量分布均匀。
由于零件图样尺寸为88mm×φ42mm,所以,为了使毛坯尽量的最小化,毛坯材料应当选择尺寸为120mm×φ50mm的棒状材料。
综上所述,此次设计的零件毛坯材料应当是尺寸为120mm×φ50mm的棒状45号钢,且需进行过热处理。
(如图3.1)图3.14 装夹方式和定位基准的选择工件的装夹和定位不仅影响零件的加工质量,而且对生产率、加工成本及操作安全都有直接的影响。
所以,选择正确的装夹方式和定位基准是很有必要的。
4.1 装夹方式的选择定位和夹紧的整个过程合起来称为装夹。
选择合适的装夹方式是保证精度的前提。
常用的装夹方式有悬臂支撑方式、两端支撑方式、桥式支撑法、专用夹具装夹法。
对一般无特殊要求的零件,我们力求装夹方便,通常会选用两端支撑方式或桥式支撑法,可以克服由于悬臂支撑方式引起的工件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