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区土地资源特征介绍

合集下载

广东惠州三水新城北湖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76p

广东惠州三水新城北湖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76p

云东海历史回顾
《三水区云东海中心区规划设计》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EDAW
序号 1 类别 R R2 用地名称 居住用地 三类居住用地
用地面积 (Ha)
89.62 89.62
占城市建设用 地(%)
35.88 35.88
备注
C
C2 2 C3 C5 C7
公共设施用地
商业金融业用地 文化娱乐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 文物古迹用地
(2)客源分析
• 第一客源市场:广州、佛山及其行
岗朗
新建 塘悦 旧西 新西
302
208 111 544 237
1
4 0 7 1
8
1 0 7 4
311
213 111 558 242
沙头
东村 坑头 上九 村委会 村头 洞溪
516
230 85 205 263
37
3 1 3 0
104
16 0 4 5
657
249 86 212 268 1723
西路
长江 下南 辑罗 村委会
2010年:云东海生态恢复工程 2004年:桑基鱼塘 1982年:围湖造田 1909年:古云东海
云东海历史回顾
1976 1978 1987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云东海历史回顾 区域地形地势分析 • 就地形条件而言,全部低洼地段均可恢 复为湖区——总面积可达17.2平方公里。 现状建设制约分析 • 在低洼地段内,已建设成了荷花世界、 妇教所等内容。受此条件制约,初步框 定云东海湖区范围总面积亦可达13.7平 方公里。
5.88
5.03 0.39 0.30 0.16
2.35
2.01 0.16 0.12 0.06

广东三水盆地火山岩地质特征

广东三水盆地火山岩地质特征

广东三水盆地火山岩地质特征佚名【摘要】广东省重要的地学研究地之一的三水盆地内不仅火山活动频繁,而且沉积厚度大.本文是在野外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钻井资料、薄片鉴定、化学成分的综合分析,初步探索盆地内的火山活动特征;根据岩类类型、喷发物沉积厚度将三水盆地划分为两个喷发旋回,八个喷发期,三十次以上喷发.三水盆地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通过本文对三水盆地火山岩地质特征的进一步研究,为以后的矿产勘查、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期刊名称】《四川有色金属》【年(卷),期】2018(000)004【总页数】5页(P9-13)【关键词】三水盆地;火山岩;喷发旋回【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6;P588.14三水盆地位于珠江三角洲的西北部,面积约2500 km2,形状近似菱形状,地层时代为白垩纪-古近纪[1-2],其中早白垩世-始新世地层发育比较连续,有大量的生物化石,其中中生代、新生代断裂活动频繁,火山活动期比较多,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具有重要基础研究意义以及经济开发远景,长期以来受到研究者的多方位广泛关注[3-4]。

1 区域地质背景三水盆地属中新生代拉张型断陷盆地,受南海与华南陆缘开裂作用的拉张应力影响,自中晚白垩世开始,火山活动强烈。

发生了以西樵山为例的中心式火山频繁喷发和受断层活动影响沿裂隙的溢流式火山活动,盆地内形成多期叠加的巨厚火山岩层[5-6]。

盆地内丘陵起伏,在地势上顺北江西江流向,由西北向南东逐渐进入平原区。

三水盆地是一个陆相沉积盆地,以侏罗系或上古生界为基底,沉积厚度达4000m的白垩~古近系地层。

根据沉积旋回、岩性、岩相及古生物组合做了初步划分,见表1。

在白垩~古近系沉积过程中,断续有火山活动。

表1 三水盆地白垩~古近系划分简表Tab.1 Classification of cretaceous—Paleogene system in sanshui basin地层系统新近系 N主要岩性厚度(M)系统组段代号浅紫红色砂砾岩夹粉砂质泥岩及玄武岩>202渐新统华涌组三段E33h 紫红色砂砾岩、砂岩夹深灰色泥岩和少量油页岩,顶部为玄武岩 145~210二段 E22h 粗面岩、火山碎屑岩、砂岩、含砾砂岩、粉砂岩夹深色泥岩 329~390一段 E13h灰白色、紫红色砂砾岩、砂岩、流纹斑岩、玄武岩、火山碎屑岩偶夹深灰色泥岩 200~623古近系西布土组始新统二段 E22x 浅灰色、紫红色细~粉砂岩、含砾砂岩、深灰色泥岩 168~238一段 E12x 深灰色泥岩、浅灰色砂岩偶夹火山碎屑岩 66~356一段 E22b 深灰色泥岩、灰岩、油页岩偶夹火山碎屑岩、玄武岩 70~146一段 E12b 暗紫红色粉砂岩、深灰色泥岩、泥灰岩夹石膏 145~354古新统大山望组 E1d 灰紫色砂砾岩、砂岩、砾岩、灰岩为主 228~480布土心组三段 K32s暗紫红色、深灰色泥岩泥灰岩及粉砂岩,上部夹粗面岩,下部夹玄武岩85~241上统三水组白垩系二段 K22s 暗紫红色泥岩、粉砂岩夹砂砾岩和砂岩,含少量石膏 176~300一段 K12s 紫红色砂砾岩、砂岩>400下统 K1上部深灰色泥岩、泥灰岩与暗紫红色粉砂岩互层,含少量石膏;顶部为流纹斑岩;下部紫红色砂岩夹砂砾岩800±侏罗系或上古生界2 火山岩的分布及其活动状况2.1 火山活动顺序及相应岩石盆地内火山活动频繁,在白垩~古近系相应的岩层中,堆积了厚度将近1000m的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

佛山市国土资源局三水分局基准地价成果

佛山市国土资源局三水分局基准地价成果

佛山市三水区城镇土地基准地价成果(2007年)佛山市三水区城镇土地基准地价(2007年)是指以级别基准地价和网格地价为表现形式,分土地用途为商业、居住、工业等土地用途类型,其中工业用地以级别基准地价表示,商业、居住用地以网格基准地价表示(以级别基准地价作为辅助过渡形式)。

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本次基准地价使用范围为佛山市三水区行政辖区。

二、本次基准地价内涵:评估期日为2007年7月1日,各类用地各级别区域内,平均容积率(商业和居住用地平均容积率为2.0,工业用地平均容积率1.0)下,同一用途的完整土地使用权的平均价格。

其中土地用途类型分商业、居住、工业三种用途;设定开发程度为“五通一平”(即通路、通上水、通下水、通电、通讯、场地平整),各用途土地使用权期限确定为法定最高出让年限(商业40年、居住70年、工业50年)。

三、宗地地价测算系统相应采用本次基准地价,通过一定的修正计算得出宗地地价,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以宗地地价为准。

具体宗地地价按基准地价修正系数修正确定。

其中工业用地基准地价以工业级别基准地价及其修正体系为测算依据;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基准地价则分布以居住用地网格点基准地价、商业用地网格点基准地价及其修正体系为测算依据。

而居住用地级别基准地价、商业用地级别基准地价只作为全面推进网格点基准地价的一种过渡形式,反映的是该级别的平均地价。

(各用途基准地价可通过相应基准地价图查阅)四、出让地块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用途时,分别按各用途面积和单价计算,然后合计为总地价。

具体单价根据用地类型、年期、容积率、楼层等情况经修正确定。

五、本次基准地价未涵盖的用地项目或特殊用地,可委托专业房地产估价机构评估,并按规定程序审定后确定其宗地地价。

六、本次网格点基准地价图中地价数据为该数据左下角点的地价水平,单位为元/平方米;级别地价图中对应级别地价水平见图例中,单位为元/平方米;以人民币计价。

七、本次公告基准地价可在佛山市国土资源局三水分局网站及佛山市国土资源局网格点基准地价平台中相关页面上查询。

佛山市三水区城市规划亮点展示

佛山市三水区城市规划亮点展示

佛山市三水区城市规划亮点展示西南组团中心区的规划范围为东起三达路,南到北江堤岸、西侧北段以森林公园边缘为界,西侧南段以口岸大道为界,北至南湖路,规划范围南北长约4600米,东西长约2200米,规划用地面积约7.3平方公里。

中心区规划以南北向景观大道为主轴线,发挥了沿江的优势,规划建设滨江公园、行政服务中心、商务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馆、展览馆、图书馆及一系列公共服务设施,以及良好的人居环境,营造出一系列环境优美的城市开放空间,使三水区的城市配套项目得到了合理的补充,也为中心区开发建设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南城区中心区鸟瞰图■石湖洲互通式立交■三水新汽车站单体效果图■三水庄园酒店■三水广场■三水区人民医院■三水花园酒店■云东海广场鸟瞰图■金太阳酒店效果图三水,三江汇聚,紧靠广佛,毗邻港澳,襟三江而通四海。

凭借独特的区位、资源、生态优势和良好的人文景观,赢得了最具发展潜力的美誉。

三水全区面积874.22平方公里,人口40多万人,是珠三角发达的区域之一,在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步代中,三水一直在思索找寻新的发展思路。

是佛山“2+5”城市组团规划给三水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让三水城市规划和建设呈现新的曙光。

三水区委区政府在“建设经济强区、文化强区、富裕和谐新三水”总目标的统领下,用“高标准的科学规划,高起点建设”的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工作始终。

几年来,区、镇二级政府和开发商投入大量资金,使各项规划的编制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绩令人刮目相看:从城市定位到各项规划的出台、从资源整合到工业园区规划、从生态保护到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等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让三水经济社会步入稳健快速的发展轨道。

坚持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紧密结合,凸现三水区位优势,突出城市鲜明个性和特色,加快建设现代化园林城市,制定了三水区城市总体规划、西南组团云东海分区规划、西南组团江南分区规划;坚持城市规划与加强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加强建设“生态三水”,编制了西南组团中心区、云东海中心区、西南涌两岸整治及农业产业规划,务必使三水在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也大幅度提高;坚持城市规划与促进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工业强区”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开展了三水中心科技园总体规划及局部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突出产业定位,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坚持城市规划与配套建设相一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编制了电力、电讯、供水、燃气、交通、防灾减灾等专项规划,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城市的发展。

佛山市土地利用现状与管理分析与评价报告

佛山市土地利用现状与管理分析与评价报告

佛山市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现状分析与评价报告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再生产的物质基础,同时又是人地关系的客体。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不仅是协调日益紧张的人地关系之关键,更重要的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佛山市地处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南与中山接壤,东北与广州毗邻,西连肇庆,南达江门,邻近港澳,处于我国南大门的开放前沿。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境内交通便捷,已成为富有发展潜力的珠江三角洲西翼的重要城市之一。

全市行政区划上分为2个区和4个县级市,即佛山城区、石湾区、顺德市、南海市、三水市和高明市,土地面积3 848.47 km2,2007年人口为719万人。

佛山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类型多样,有低山、丘陵、台地、平原和水域,其中平原面积最多,丘陵台地次之。

佛山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温度21.7℃,年降雨量1646.9亳米。

西江、北江贯穿全境,地表水资源充足,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四季常青,盛产粮食、塘鱼、水果、蔬菜、花卉等作物,是富饶的鱼米之乡。

佛山市内自然条件优越,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水系发达,河网稠密,土地生产潜力高,但2007年人口密度高达1539人/平方公里,人地矛盾极为突出。

土地问题已成为制约佛山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

一、佛山市土地利用类型现状分析与评价(1)、佛山市土地利用类型现状土地利用现状是自然客观条件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它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在受到地理自然因素制约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类改造利用行为的影响。

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不同的社会需求以及不同的生产科技管理水平,不断改变并形成新的利用现状。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对规划区域内现实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利用程度、利用效果及存在问题作出的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分析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只有深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才能发现问题,作出合乎当地实际的规划。

广西土地资源概况

广西土地资源概况

广西土地资源概况广西土地资源概况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06-07-17 来源:【字体:大中小】土壤是指地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面,是土地资源不可分割的组成要素。

由于气候、地形和人为作用的影响,形成了广西土壤类型的多样性及相应的分布规律。

根据对1615.19万公顷土壤进行第二次土壤普查的结果,按在同一生物条件下,具有独自的成土过程和共同特征及属性的一类土壤归做一个土类,广西土壤分14个土类,25个亚类。

其中8个主要土类分述如下:水稻土:是广西最大的一类耕作土壤,在农业生产中占有极重要地位。

共有164.8O万公顷,占普查总面积的10.2%。

主要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谷地、盆地,溶蚀平原及坡、台阶地,南宁、贵港、玉林等地面积较大。

砖红壤:面积24.99万公顷,占普查总面积的l.6%。

分布于北海和钦州、防城港市南部地区。

适宜发展热带作物,是广西最宝贵的土地资源。

赤红壤:面积485.35万公顷,占普查总面积的30.1%。

是广西主要土地资源,适宜于南亚热带作物以及部分热带作物生长。

大致分布于北纬22°00´—24°30´之间,海拔350米以下的平原、丘陵、台地。

红壤:面积564.52万公顷,占普查总面积的35.0%,主要分布于北回归线以北的中亚热带丘陵、谷地,桂林、柳州、河池三市及梧州、百色二市北部,适于多种林木、果树和农作物发展。

黄壤:面积127.45万公顷,占普查总面积的7.9%,分布在海拔800米—1000米以上的山地,以桂林、百色二市面积较多,是广西最重要的林业土地资源。

石灰岩土:面积81.90万公顷,占普查总面积的5.1%,分布于桂北、桂西、桂西南、桂中的喀斯特地区,以河池、百色、南宁三市面积较大。

这类土壤土层薄,保水能力差,宜封山育林,合理耕作放牧,恢复植被。

紫色土:面积88.54万公顷,占普查总面积的5.5%,主要分布于梧州、南宁、桂林、玉林的低丘缓坡紫色岩区。

三水发展前景

三水发展前景

三水发展前景三水是广东省的一个县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处广东省中南部,是一片山清水秀的土地。

目前,三水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首先,三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三水毗邻广州、佛山和顺德等发达的城市,交通四通八达,这为三水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近年来,三水县政府积极推动交通建设,加快推进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港的建设,进一步连接了三水与周边地区,提高了区域的交通运输能力。

其次,三水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

三水境内山水相连,风景秀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南华山、红山和清晖园等。

同时,三水也是中国铸剑之都和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些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成为了吸引游客和投资者的重要因素,为三水的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

再次,三水产业结构多元化,经济实力强大。

三水一直以来都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尤其擅长家具制造和陶瓷制造,享有“广东家具之乡”和“陶瓷之都”的美誉。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三水逐渐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如电子信息、新能源、健康养老等。

这些新兴产业为三水的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和发展动力。

最后,三水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三水一直致力于打造生态宜居的环境,积极推行绿色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良性循环。

同时,三水也加大了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力度,确保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三水的环境品质,也吸引了更多人才和资本的关注,为三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三水作为广东省的一个县级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三水经济发展迅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随着交通建设的完善、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三水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关于佛山三水的文案

关于佛山三水的文案

关于佛山三水的文案佛山三水:发展中的繁华之地佛山三水,地处广东省佛山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作为佛山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水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而著称。

本文将为您介绍三水地区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以及旅游资源,带您一窥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三水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据考古学家研究发现,三水地区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随后的历史发展中,三水先后成为了战国时期的南海郡、晋朝的南海县、隋朝的顺德县等行政区划。

这些历史遗迹为三水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氛围,并吸引了大量的历史文化爱好者前来探索。

除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三水也以其繁荣的经济而闻名。

作为珠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之一,三水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交通网络,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前来发展。

目前,三水已经形成了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化工、医药等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这些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三水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除了经济发展外,三水还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三水境内有着美丽的山川湖泊和迷人的风景名胜区,如丹霞山、绿博园、姑苏古镇等。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体验别具一格的休闲之旅,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此外,三水的美食文化也是不容错过的,美味的官府菜、南海鱼圆等当地特色美食定会让您流连忘返。

总而言之,佛山三水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城市。

无论是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经济发展的繁荣还是旅游资源的丰富多样,都使得三水成为了一个值得探索和投资的地方。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三水将继续保持其发展势头,成为广东甚至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繁荣之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水区土地资源特征介绍
土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随着广佛同城化,佛山市的发展逐渐受到媒体、专家、政府等注意。

而身为佛山五区之一的三水区的发展同样收到极大的关注。

我区土地资源形势严峻,一方面,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下,土地资源短缺状况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土地资源利用粗放、浪费严重,以及土地资源管理不当,加剧了形势的严峻性。

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了解我区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基本特征,为充分发觉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合理地有效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数据参考。

1、三水区土地资源的数量特征
1.1各种土地资源的总量适中,居佛山市第三位。

佛山市五个行政区(三水区、南海区、高明区、顺德区、禅城区)的土地面积为3848.49km 2。

三水区2个街道(西南街道、云东海街道)和5个镇(白坭镇、乐平镇、芦苞镇、大塘镇、南山镇)总的土地面积为874.22 km 2,占全市面积2
2.72%,全市面积排名第3位。

各区面积比例如图1.所示。

据2009年公布的调查统计年鉴结果,我区耕地面积100 km 2,占全市耕地面积420.8 km 2的2
3.76%,全区其中水田67.4 km 2,旱地32.6 km 2。

图1.佛山市各区面积比例(平方公里)
南海区
28%
23%
高明区
25%
1.2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大,土地耕地资源相对充足。

2010年末,佛山市土地面积为3848.49 km2,常住人口7194311人,人均土地面积为仅为0.053hm2/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058 hm2/人。

三水区土地面
积874.22 km2,耕地面积149.6,常住人口622645人,人均土地面积为014 hm2/
人,居全市第2,除了高明区外,远高于佛山市和其余三个区的人均土地面积。

人均耕地面积为0.02 hm2/人,居全市第2,除了高明区外,同样也远高于全市
和其余三区的人均耕地面积。

见表2。

地区土地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人)人均土地面积(公顷/人)人均耕地面积(公顷/人)佛山市3848.49 420.8 7194311 0.053 0.0058
三水区872.22 149.6 622645 0.14 0.02
高明区960 134.2 420044 0.22 0.032
禅城区153.25 4.5 1101077 0.014 0.0004
顺德区787.02 29.97 2461701 0.032 0.0012
南海区1074 102.53 2588844 0.041 0.0039
表2
1.3可耕地面积所占比例大,水田面积达一半,难以利用面积小。

三水区地形地貌复杂,有低山、岗地、平原、洼地等,在土地利用上具有多样性。

三水区地形狭长,南北相距68km,东西相距30km,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属半丘陵区。

西北部多为200~300m的低山高丘,最高峰西平岭海拔591m。

东部、中部、南部均为低壑
丘陵台地,河涌纵横,土地肥沃;西北部为低山高丘,土壤母质为砂砾岩、变质砂岩、花岗
岩及石灰石等,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8%。

分布于全区各地的丘陵区,均为砂岩、沙页岩、
砾岩赤红壤等组成,约占24.4%。

其余为泥沙冲积平原和河网地带,土地肥沃。

形成了“三
山二水五分田”的土地分布格局,呈现出优美的山水交融的田园景致。

2.三水区土地资源的质量特征
2.1我区地貌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多为优质水田。

其中山地占26%,丘陵占24.4%,低山高丘占8%,平原占42.6%。

其中水网密布造就了优质的水田,土地肥沃,产值高,投入少。

2.2土地矿产资源丰富
经勘查,区内矿产资源有石油(含油页岩)、天然气、煤、铁、钨、锌、铋、石膏、水泥灰岩(含花岗石、石料)、盐、硫铁矿、磷、地下水、矿泉水、泥炭土(含黏土)、二氧化碳气等16种。

还有一定储量的银矿1处、金矿多处。

近年开发利用的矿产有水泥灰岩(含花岗岩、石料)、黏土、油页岩、膨润土、盐7种。

开采量较大的矿区有乐平镇的盐矿、芦苞镇的上乐塘石矿、大塘镇的埠街石矿和虎北石矿等。

2.3水资源丰富,优良,水产丰,水道畅通。

西江、北江纵贯三水区全境,有漫水河、芦苞涌、西南涌等大小主干河涌33条,鱼塘、湖泊、湿地星罗棋布,2007年三水区水资源总量5.82亿立方米。

据粗略估计,三水区水的面积占总面积达30%以上。

西江、北江常年维持在地表水二类水质标准,是下游佛山市、广州市的饮用水源地。

流经两江的有机和无机污染均在允许范围内,西江平均含沙量0.274
公斤/立方米,北江0.195公斤/立方米,均符合生活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标准。

山塘水库的水质尚未发现明显污染,浅层、深层地下水亦均可饮用。

有三江汇流独特的自然景观,有总面积达70平方公里、素有珠三角“天然氧吧”美誉的云东海,还有峻拔清纯的大南山、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侨鑫生态园、国家4A级景区荷花世界和森林公园。

尤其是作为西、北江之间唯一通道的思贤滘,因清浊两种水色交混,又称为“鸳鸯河”。

每年汛期,洪水汹涌澎湃,堪称自然界一大奇观。

古云东海在秦汉时就已有之,这块三水的瑰宝,正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优势,成为三水中心城市发展最重要的板块。

全区淡水养殖15.8万亩,年水产总量达9.58万吨,产值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20%,为全国县区级人均淡水养殖面积最大的县区之一。

盛产桂花鱼、甲鱼、挞沙鱼、嘉鱼、鲈鱼、和顺鱼等优质鱼,四大家鱼、三水白鸭、芦苞乌鬃鹅等各类水农产品驰名中外。

在以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广东、香港、澳门七省区构成的泛珠三角珠江水系中,三水处在“水上枢纽中心区”位置。

通船航程112公里,主要码头
62个,已利用岸线5.2公里。

有渡口12个,其中西南至南岸渡口是省内水网渡运量最多的乡镇渡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