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快乐行走在语文世界中

合集下载

让孩子行走在想象的美好中——以《雨靴里的麻雀》为例

让孩子行走在想象的美好中——以《雨靴里的麻雀》为例

让孩子行走在想象的美好中—以《雨靴里的麻雀》为例陈秀敏(福建省云霄县元光小学,福建 云霄 363300)【摘要】作文教学不应采用呆板的形式而让孩子生厌,更无权束缚孩子的想象力。

在孩子的世界里,有精彩的童话故事,有无限的可能性;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的自由想象空间是没有界限的,他们的想象是美好、可贵且独有的。

教师可以尝试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与形式,如绘本教学,引领孩子驰骋在广阔的想象原野里,让他们畅快地呼吸,自由地表达。

在教师艺术性地引导下,让孩子们能把这份想象、感受化为自己的语言,自由表达。

【关键词】绘本;自由;想象 ;表达【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一提到作文,不少孩子便心生恐惧,觉得“作文难”,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不少呆板的教学形式、让人望而生畏的作文要求,束缚了孩子们的想象,抑制了孩子们的表达欲望。

孩子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作文教学也应该是生动有趣、快乐活泼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教学的建议是:“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那么,如何让孩子从一开始就觉得写作好玩、好快乐、好有趣,在写作中放飞自由的思想,把心中所想、所感用属于自己的语言写下来呢?绘本作文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绘本作文已成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它不仅为作文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元的习作材料,更激发了小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情趣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如何捕捉住那股思潮的脉动?一、精心选择 营造氛围绘本中的图夸张,富有童趣;绘本中的文字简洁,留有余 味。

这样给孩子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可以肯定的是——童心在此间必定是敞亮的、开放的。

可是,不是所有的绘本读物都适合孩子阅读。

准确地讲,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精心地选择适合于他们的绘本。

哪怕是绘本中一幅简单的图画,我们都应该掂量清楚。

在首届“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赛课中,我选择了绘本中的一幅画《雨靴里的麻雀》,这是一幅画有几只麻雀和一只雨靴的绘图,那几只麻雀体态各异。

写语文老师的作文400字四年级

写语文老师的作文400字四年级

写语文老师的作文400字四年级篇一:《我的语文老师》我呀,有一个超级棒的语文老师,她就像一本行走的故事书,肚子里装着好多好多有趣的故事呢!我的语文老师姓王。

她长得可好看啦,长长的头发就像黑色的瀑布一样,每次她走过我的身边,我都能闻到一股淡淡的香味,那味道就像春天盛开的花朵散发出来的一样,香香的,可好闻了。

她的眼睛大大的,就像两颗亮晶晶的星星,每次我在课堂上做小动作的时候,只要一看到她的眼睛,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立马乖乖坐好。

王老师的课特别有趣。

她不会像有些老师那样,只知道照着书本念。

她总是能把那些枯燥的课文变得像动画片一样吸引人。

就拿《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来说吧,她在讲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跟着她一起到了桂林一样。

她的声音一会儿像清脆的鸟鸣,描绘着桂林山水的美丽,“同学们,你们看那山啊,就像翠绿的屏障,那水啊,绿得就像一块无瑕的翡翠。

”我听着听着,仿佛真的看到了那连绵起伏的山和清澈碧绿的水。

我当时就在想,这哪是在上课呀,这简直就是在做一场美梦嘛。

有一次,我在写作文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出该写什么内容。

我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王老师看到我这个样子,就走过来,轻轻地问我:“怎么啦?小脑袋里是不是在打架呀?”我委屈地说:“老师,我不知道写什么。

”王老师笑了笑,说:“你看,咱们的生活就像一个大宝藏,里面有好多东西可以写呢。

你早上吃的什么呀?有没有看到有趣的事情呀?”经她这么一说,我一下子就有了灵感,就像打开了灵感的大门一样。

我高兴地说:“老师,我知道写什么啦!”还有一次,我们班的调皮大王小明在课堂上讲话。

王老师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说:“小明呀,你的嘴巴就像一个小喇叭,一直在广播呢。

可是现在是上课时间,我们要把小喇叭关掉,等下课了再打开好不好呀?”小明听了,脸一下子就红了,马上坐好认真听讲。

你看,王老师多有办法呀,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

王老师对我们可关心了。

有同学生病了,她就像妈妈一样着急。

会赶紧打电话给家长,还会叮嘱生病的同学要多喝水,好好休息。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漫游语文世界作文600字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漫游语文世界作文600字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漫游语文世界作文600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

以下是精心为大家的漫游语文世界600字,推荐给大家参考,欢送大家前来阅读。

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将我们与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语文让我们将物品分门别类,语文沟通人类的爱情、友情、亲情,让人类的各种感情得以维系,语言让我们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情绪,让人与人之间能和谐相处,另外语言让我们欣赏到优美的文章、精彩的剧情,使我们得到无比的精神粮食。

语文让我回忆过去,语文让我们认识了解现在,语文让我们展望未来。

语文将纪录人生的点滴,语文让我们明白一些大道理,语文让我们了解人生活着的意义。

语文鼓励我,让我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真的离不开语文。

语文是做任何事情的根底,没有语文,什么事也做不成。

语文让我们结识朋友,语文让我们了解自己。

语文,无处不在。

现在正是金秋时节。

其实秋天,并不只是金色的,而是缤纷绚烂的。

宝蓝色的天空上没有一朵云,天空就像沉淀在蓝色的透明度极高的湖水里,干干净净的。

遥远而又狭窄的乡村小路蜿蜒盘旋在线条柔软的山坡旁。

路旁的法国梧桐,暗黄色的枯叶差不多已经掉光了,一局部随着风盘旋飘荡,但大多数都铺在小路上,与四周收割的景象形成一幅协调的画面。

而语文,正渗透在这景象中。

秋天的缤纷与绚丽,就好似诗歌的千变万化,虽然平常,但却不可失去,只有它装饰,才能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随风而飘的枯叶就像小说。

因为王蒙说过:“什么是散文?一个人在走路就是散文。

什么是小说?一个人掉进河里就是小说。

”可见小说的曲折与离奇。

飘荡的落叶虽缺乏为奇,但这样一种安谧的情景里,也是很鲜明的比照。

路边的野花野草就好似标点符号,无处不在。

置身在青山绿水中,轻轻吸一口气,就会觉得心旷神怡。

在闭上眼,静静倾听:周围有各种鸟的叫声,风的声音,树木“沙沙”的声音,河水“叮咚”的声音,还有……云的声音,山的声音,天的声音……让人好似忘记了一切,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梦幻的世界里。

那时,所有的山水、天空、云朵都会变成一篇篇诗歌、散文、小说……席卷而来。

让语文学习变得快乐起来

让语文学习变得快乐起来

让语文学习变得快乐起来语文学习是每个学生必须面对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语文学习是一件枯燥乏味、令人头痛的事情。

他们觉得课文枯燥无味,作文寥寥无几,词语背了许多却不知道如何应用。

或许如今的教育开始逐渐重视学生的兴趣,以及提倡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但是如何让语文学习变得更加快乐起来,依然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让语文学习变得快乐起来,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首先来自于老师的教学方式。

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课文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一些音视频资料,让学生能够通过听、看、思维的方式来理解课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轻松活泼的小游戏或者小技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如此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果,也能够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更加感兴趣。

让语文学习变得快乐起来,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阅读是能够让学生乐此不疲的一种学习方式。

老师和家长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他们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安排一定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或者通过设立阅读小组,让学生互相推荐好书,分享阅读的快乐。

在家庭中,家长也要注重给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多给孩子购买有趣的读物,鼓励他们从小爱上阅读,从而慢慢地培养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快乐感。

让语文学习变得快乐起来,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的关键。

而且,写作是一个能够让学生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过程,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写作,让他们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老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多写、写得好就奖励、通过点评和展示好作文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让他们在写作中感受到快乐。

课堂温暖语文才美——读《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有感

课堂温暖语文才美——读《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有感

课堂温暖语文才美——读肖培东老师的《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有感早就听过肖培东老师的名字,可是却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从没有能够静静地坐下来认真地听过他一节课,读过他一篇文章,品过他一节实录,是心生遗憾也是责备自己劳而无心、学而无章吧。

这个学期期末,我走进学校的图书室,穿梭在一排排书架中,我的目光逡巡、流连于那些花花绿绿的扉页,停驻于那些或朴实或新颖的书名,就这样《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这本书出现在我的视线里。

我的心不由一动,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一种好久不见,见了脱口而出“久违了”的感觉。

是一个怎样的人才会写出这样温柔如水、温暖如春的文字?浅浅?怎样的浅?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浅”?是“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中的“浅”?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中的“浅”?还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的“浅”?读完这本书,我才知道,这个“浅”是如此精致,如此智慧,如此温情脉脉。

这样的“浅”课堂怎能不温暖?这样的“浅”语文怎能不美?这本书收录了肖培东老师的16节课堂实录以及名家点评、听课老师的感悟、反思。

虽然都是中学、高中的教学课堂,但是我却感受到了肖老师那颗“浅浅教语文”的智慧之心玲珑剔透、纯洁若玉。

就像钱梦龙老师说的:由“浅”而及于“深”,又因“深”而归于“浅”,正是这“深”与“浅”相互转化之间存在着某种启人智慧的哲理吧?肖老师的“一亩三分地”种得纯,种得真,不掺杂质,我们都应反思自己的教学课堂:我们走得太远了,都忘了最初是为何出发的。

在形形色色的新思潮、新理论充斥着我们的思想,支配我们的行为时,那份能够对语文始终不渝的坚守需要莫大的勇气,更需要对语文教学的深切理解。

李镇西老师如此,王崧舟老师如此,肖培东老师亦如此。

他们的语文课堂处处温暖四溢,处处体现着人文情怀,处处可以看到学生“我要学习,我想学习,我能学习,我会学习”的自主学习模样,处处可以听到学生“我想说,我要说,我能说,我会说”的自信表达风采。

化文为诗:让童心在言语实践中闪耀

化文为诗:让童心在言语实践中闪耀

化文为诗:让童心在言语实践中闪耀作者:吴才伟来源:《江苏教育》2018年第23期【摘要】苏教版教材大多选取的是文质兼美的课文,为儿童诗的创作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教师可将阅读教学与儿童诗创作结合起来,让学生诗意地解读课文。

教师通过再现文本意境、渲染情感氛围、拓展学习时空、概括文章主旨、引领精神成长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在“化文为诗”的过程中感受语文的诗意,体验童年的快乐和精神的成长。

【关键词】化文为诗;意境;氛围;时空;主旨;成长【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89-0028-03【作者简介】吴才伟,江苏省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江苏盐城,224055)副校长,高级教师,盐城市教学能手。

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

中国文化的本体是诗,其精神方式是诗学,其文化基因库之一是《诗经》。

一言以蔽之,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

[1]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兴、观、群、怨”的诗教理论,强调了诗的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

近几年来,冯铁山、王崧舟等人提出“诗意语文”的教学主张,无疑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

作家金波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

”儿童的想象力极其丰富,语言具有很大的跳跃性,表达形式也异于常规语法,这与诗歌的语言有共同之处。

笔者作为一线教师,选择“化文为诗”作为研究的重点,就是要把“诗意语文”的理念转化为行动,把教学的逻辑起点建筑在对儿童的认识上,从童心出发,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儿童诗创作,教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运用想象力、创造力再现课文中的风景与故事,描述他们眼中的世界。

让学生行走在言语实践的路上,在不朽的文字中发现诗意,在诗意的对话中相遇作者,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遇见更好的自己。

愿童诗成为学生言语人生中一抹温暖的亮色,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

[2]一、再现文本意境美学大师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谈道:“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自然景象的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007年小学语文年会论文获奖名单

007年小学语文年会论文获奖名单
明德学校
邵芹飞
《议课,老师也精彩》
贺知章学校
黄晓华
《让学生自由行走在平翘之间》
葛云飞小学
厉小燕
《追求课后作业的开放性》
岩山小学
俞利红
二等奖(48篇)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
党湾一小
胡海松
《时尚,且不失实效》
北干小学
高萍
《QQ日志,让我们一网情深》
光明小学
朱红艳
《拼音与阅读齐步,识字与兴趣同在》
张忍之
《灵动处理细节谋求在过程中实现“拔节”》
党湾一小
李春霞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新塘小学
王永芳
《基于学情激活文本顺水推舟》
三盈小学
韦黎明
《桃李就不言下自却成蹊》
宁围三小
沈国燕
《你说我说大家都来说》
宁围三小
陈维珍
《较师范读语文课堂中永远的时尚》
义蓬二小
王菊亚
《问情需有几番奏》
赭山小学
沈华锋
《阅读教学主体失落现状的成因与对策》
体育路小学
徐颖红
《提升表现能力激活生命浪花》
育才小学
吴佳
《让每一个音符都归符旋律》
明德学校
平剑锋
《养源头活水育尖尖小荷》
劲松小学
徐红飞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益农镇小
谢利萍
《下水文,语文教师的特殊作业》
南阳镇小
陈耀军
《悟读》
劲松小学
杜丽芳潘利玲
《搭诱通激赏》
临浦三小
孙建红
《风雨未竟BLOG路已见彩虹挂云端》
《人文围绕课堂温情浸润心灵》
径游小学
田宏伟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组织活动课的研究》

小学语文论文:像行走在蜜罐中那样教语文

小学语文论文:像行走在蜜罐中那样教语文

像行走在蜜罐中那样教语文有人说,爱语文就是爱自己,因为你的一举手一投足都透着语文的气息。

语文是一门艺术,教语文是一种享受。

对语文我总是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

每次捧起语文书,都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每次走进课堂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每次和学生谈语文都一种倾泻不尽的酣畅。

这样说来不要以为我教语文是一帆风顺,不要以为我的学生学语文都是轻而易举。

怎样让孩子爱上语文,学好语文呢?怎样让我们喜欢上语文,享受到教语文的乐趣呢?怎样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学语文的快乐呢?那就是——像行走在蜜罐中那样教语文。

一.听。

用心倾听,欣赏封存在铅字里的好听的声音。

语文虽然是一个个无声的字,但是那字里的确是存在好听的声音,美妙的音乐的。

不要说一篇篇课文,我们就来看一个小小的练习。

例如:耕对读,牧对樵,麦穗对禾苗。

清泉对朗月,海日对江潮。

风飒飒,雨潇潇,长堤对短桥。

青鱼潜绿水,白鹤上碧霄。

多有节奏,多像一首诗、一幅画。

学生读着读着,就情不自禁地打起了节拍,那摇头晃脑念念有词的样不正是在欣赏一曲歌吗?是的,那就是铅字里的音乐,那就是铅字里的歌。

听学生读书,我便可知他们语文学到怎样的程度了。

这个班的朗读说实在的,整体并不妙,我不敢恭维。

刚开始,我很不适应学生的朗读,那拖腔真是得劲,仿佛是有东西在下面死死拽着,我拼命地拉,可是好沉好闷。

最让人担心的是,他们那拿调还得意得很。

唐诗宋词,大家之作,优美文章,哪篇没有韵味没有节奏?听不出文字里的抑扬顿挫,如何去触摸文字里流淌的情韵?我说语文课我没办法上。

听学生朗读,那份拖沓,那份无奈真是无法形容。

我忧郁,我着急。

可是急有什么用呢?我说我得放慢进度,先纠正学生的朗读。

于是,早读课狠抓朗读训练。

刚开始,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只能读一小段文章,而且是一字一句地指导。

那过程,至今回想起来都有些难堪。

你不做任何提示,他们整个一个小和尚念经;你让他们注意重音了,他们便会很用力地去读要注意的词,以至于没有办法体悟到词句的意境;你让他们注意情感了,他们以为只要小声读了,就不会吓着你,就会吸引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 学 生 快 乐 行 走 在 语 文 世 界 中
◎ 吕凤 华
“ 趣 是 最好 的老 师 ”。当 学生对 语 文感 兴趣 了, 兴
语 文 教 材 在 编 选 课 文 时 , 注 重 人 文 性 、 文 学 性 , 有 空 间 。 有 利 于 语 文 教 师 精 心 构 思 , 创 设 生 动 活 泼 的 教 学 峡 》 等 , 可 以利 用 M V 品 为 学 生 创 设 情 境 ; 《 州 园 T作 苏 林 》 、 《 国 石 拱 桥 》 、 《 宫 》 等 可 以结 合 学 生 的 游 中 故
新 课 标 对 学 生 的课 外 阅 读 提 出 了 明 确 的 、 具 体 的 要 合 起 来 , 既 可 以 增 强 学 生 发 现 问 题 、 分 析 问 题 、 解 决 问 求 。为 了 让 学 生 欣 赏 到 更 多 的 名 家 名 篇 , 笔 者 是 这 样 做 题 的 能 力 , 也 更 有 利 于 培 养 学 生 的创 新 能 力 。 比 如 , 让 的 : 一 是 在 教 室 内设 立 “ 书 角 ” ,每 位 同 学 都 有 一 本 自 读 学 生 找 出身边 的不 规范 字 ,为 身边 的实 物写 广 告词 等 , 己喜 欢 的 书 , 一 月读 一 本 ,让 学 生 诵 读 、 摘 记 。二 是 开 辟 有 学 生 在 保 护 小 草 的 广 告 词 中 这 样 写 到 : “ 草 在 睡 小 了 “ 书 展 示 墙 ” , 把 自 己喜 欢 的段 落 或 是 读 后 感 记 录 下 觉 ,请 从 旁 边 绕 。 ” “ 草 青 青 ,请 脚 下 留情 。 ”等 读 小

篇课 文的具体特 点指 导学生 朗读 ,笔 者通 常采用这样 的 片 后 , 笔 者 让 学 生 分 小 组 讨 论 , 赏 析 课 文 中 美 的 句 子 ,
朗读 方 式 , 自由 朗读 , 分 段 朗读 ,精 品 段 细 读 ,分 角 色 朗 美 在 什 么 地 方 ? 然 后 小 组 代 表 发 言 , 再 进 行 小 组 间 互
示 、 互 评 、 小 结 的程 序 展 开 学 习 活 动 , 在 学 习 过 程 中 ,
人 性 美 在 这 里 得 到 了 尽 情 的 展 现 。在 教 学 中 笔 者 抓 住 每 一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 然 后 小 组 内 按 自学 、 发 言 、 讨 论 、 展 欣 赏 , 使 学 生 受 到 美 的 熏 陶 和 感 染 , 学 习 语 文 的 兴 趣 自然 进 行 适 时 的 点 拨 和 指 导 , 最 后 产 生 结 论 。如 在 教 学 《 安 也 会 越 来 越 浓 ,学 生 的 心 灵 也 会 得 到净 化 和 提 升 。 结合 每 塞 腰 鼓 》 一 课 时 , 在 学 生 集 体 赏 析 完 安 塞 腰 鼓 的 壮 美 图
读 等 , 经 过 这 样 的 朗 读 训 练 ,学 生 也 就 能 品 味 到 语 言 文 字 评 , 最 后 老 师 点 评 。 这 样 的 形 式 ,使 学 生 在 一种 平 等 、 的 魅 力 。像 《 》 、 《 南 的 冬 天 》 、 《 塞 腰 鼓 》等 都 和 谐 的 氛 围 中 自主 探 究 , 学 习 活 动 也 变 得 轻 松 、 自 如 。 春 济 安
是 美 文 ,适 合 学 生 反复 诵 读 。 ( ) 学 以 致 用 ,现 实 生 活 中用 好 语 文 。 以 学 生 的 生 活 三 体 验 为 基 础 , 在 社 会 中 学 习 ,在 生 活 中 学 习 。学 和 用 结
二 、依据 新 课 程标 准 ,做 好 学生 的课 外 文 乐 园 的 大 门 ,领 略 这 座 知 识 宝 库 的 魅 氛 围 , 以 达 到 吸 引 学 生 的 目 的 。 如 《 河 颂 》 、 《 黄 三

展 现 语文 自身魅 力 ,吸 引学 生 品 读 语文
语 文 既 是表 情 达 意 、交 流 思想 的工 具 ,也 是 社会 文 化 传 览 经 历 或 以 图 片 展 示 , 为 学 生 创 设 情 境 ; 《 取 生 辰 智 承 的 载 体 。语 文 的 内涵 异 彩 纷呈 :既 有对 真 善 美 的讴 歌 , 也 纲 》 、 《 进 中 举 》 等 被 拍 成 了 影 视 作 品 , 在 讲 到 这 些 范 有 对 假丑 恶 的鞭挞 ;既 包 含着 生 活 中 的 知识 ,也蕴 含 着 人 生 课 文 时 , 可 以 直 接 播 放 给 学 生 看 。这 样 教 学 , 既 调 动 了 的真 谛 。选 入 初 中 语文 课 本 中 的课 文 , 篇篇 都 是 精 品 ,大 都 学 生 学 习 的 兴 趣 , 又 更 好 地 理 解 了 文 章 的 内 容 , 一 举 两 是 名 家名 作 。 “ 文 者情 动而 辞 发 ,观文 者披 文 以入 情 。 ” 缀 得 。 ( ) 自 主 、合 作 、 探 究 , 在 研 讨 中 赏 析 语 文 。 在 二 美 文 佳 作 ,反 复 诵 读 叶 圣 陶 先 生这 样 说 : “ 文 需 美 新 课 标 的 指 导 下 , 我 力 求 把 语 文 课 成 研 讨 型 的 课 、 问 美 读 。 ” 中 学 语 文 课 本 里 的 文 章 ,无 论 是 写 人 记 事 ,还 是 状 题 型 的 课 。 我 把 学 生 分 成 几 个 小 组 , 在 上 课 之 前 , 把 学 物 写景 , 篇 篇 都 有 美 的亮 点 。语 言 美 、 景 物 美 、意 境 美 、 个 展 现 美 的 亮 点 , 引领 学 生 去 咀 嚼 、 品 味 、 探 究 、感 悟 、 案 发 给 学 生 ,做 好 预 习 。 课 堂 上 学 生 先 分 小 组 说 出 预 习
语 文 学 习 才 会成 为 快 乐 的 体 验 ,才 能 改 变 语 文 教 学 的 单 调 的 文 章 时 代 感 很 强 , 这 给 当 前 的 语 文 教 学 提 供 了 极 大 的 乏 味和 枯 燥 无 趣 ,才 能 让 学 生 愿 意 学 语 文 ,快 乐 学 语 文 。 力 ,畅 游 在语 文 乐 园里 ?笔 者有 这 样 几 点体 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