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第16章 真菌(fungus)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3.荚膜(capsule):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分泌至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其厚度不小于μm称为荚膜或大荚膜。

厚度小于μm为微荚膜。

荚膜具有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与致病性有关。

4.芽胞(spore):某些细菌生长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浆失水浓缩,形成折光性强、呈圆形或椭圆形的一种坚实小体。

芽胞耐干燥,在消毒灭菌学上以杀死芽胞作为标准。

5.鞭毛(flagellum):从某些少数细菌菌细胞上生长出的一种纤细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它与免疫性、鉴别、致病性有关。

6.菌毛(pilus):某些少数细菌菌体表面生长出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更硬而直的丝状物。

菌毛分为两种,一种为普通菌毛,与致病性有关;另一种为性菌毛,与细菌的遗传物质传递接合有关。

7.质粒(plasmid):是细菌染色体外的一种遗传物质,为闭合环形双股DNA,能独立自我复制、转移赋于宿主菌产生新的生物学特性。

在医学上重要的质粒有R质粒、F质粒等。

质粒与细菌的遗传、变异、抗药性形成、某些毒素产生有关。

8. L型菌:是细胞壁缺陷型细菌,形态呈多形性。

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固体培养基中产生荷包蛋样菌落。

L型菌仍具有致病性。

9.热原质(pyrogen): 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产生热原质的细菌大多数是革兰阴性菌,热原质微革兰阴性菌细胞壁重的脂多糖。

10. 内毒素(endotoxin):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其毒性成分为类脂A,当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出来,发挥其毒性作用。

11. 外毒素(exotoxin):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释放至菌体外,具有毒性作用的蛋白质。

12. 细菌素(bactericin):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

作用范围狭窄,仅对与产生菌有亲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

13. 代时(generation time):是指细菌生长繁殖分裂倍增的必须时间。

14. 抗生素(antibiotic):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化学物质。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和伊曲康唑敏感

第二节 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性
•1、致病性真菌感染:外源性真菌感染
• 浅部真菌—真菌的嗜角质性,产生角蛋白酶,水解

角蛋白;皮肤局部繁殖时造成的机械

刺激和代谢产物毒性作用
• 深部真菌—吞噬细胞内繁殖,慢性肉芽肿或组织

溃疡坏死

•2、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内源性真菌感染
• 致病性弱,只有在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引起感染

•3、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 • 过敏体质者,吸入菌丝或孢子引起
• 哮喘、变应性皮炎、荨麻疹等
•4、真菌性中毒症(mycotoxicosis)
• 粮食受潮霉变,摄入真菌或其产生的毒素 后
• 可引起急、慢性中毒称为真菌中毒症,可 引
• 起肝、肾、血液、神经系统损害

•与细菌性中毒症区

•5、真菌毒素与肿瘤

产色真菌病:
产色真菌感染发生在暴 露部位,称产色真菌病 。卡氏枝孢霉和裴氏着 色芽生菌。早期损害为 丘疹或结节,逐渐融合 成斑块,表面增生呈疣 状或菜花状。病程慢性 ,病变呈大块疣状增生 ,可挤出脓液

裴氏产色真菌


•黄曲霉菌丝状菌落

•霉菌菌落


形状、颜色与大小不 同的丝状菌落利用低 倍镜可以直接观察
•曲霉属

三、抵抗力
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抵抗力强 对热敏感,60℃1小时菌丝、孢子均被杀死 对2%石碳酸、0.1%升汞、2.5%碘酊或10%甲醛敏感 对细菌抗生素不敏感 对二性霉素B、制霉菌素、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
•土壤 •尘埃 •植物

皮下组织真菌病

微生物学课件-真菌

微生物学课件-真菌
对1~3%石炭酸、2.5%碘酊及10%甲醛液较敏感。
真菌致病性
• 致病性真菌感染 • 真菌机会性感染 • 真菌毒素样疾病 • 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
第2节 主要致病性真菌
❖ 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 深部感染真菌 ❖ 机会致病性真菌
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 皮肤感染 包括:皮肤癣菌 角层癣菌
• 皮下组织感染 包括:申克孢子丝菌 着色真菌
• 酵母型真菌:无菌丝,由母细胞以芽生方式繁殖, 其菌落与细菌的菌落相似。
• 类酵母型真菌:芽生方式繁殖,其延长的芽体可 伸进培养基内,称假菌丝(pseudohypha)。
单细胞真菌形态
新生隐球菌
酵母菌出芽繁殖
类酵母型真菌
假菌丝
出芽
白假丝酵母菌
• 组成:菌丝(hypha) 孢子(spore)
5、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所致疾病:肺孢子菌肺炎(PCP) (pneumocystis pneumonia, )
思考题
• 常见的致病性真菌有哪些? 分别引起什么疾病?
3. 丝状型菌落(filamentous type colony):大多数丝 状真菌
酵母型菌落
类酵母型菌落
青霉菌落(丝状菌落)
三、变异性与抵抗力
• 变异性 形态、结构、及生理性状(毒力)等。
• 抵抗力
– 对热抵抗性不强; – 孢子一般60℃经1 h即可被杀灭; 对干燥、紫外线及多种化学药物等耐受性较强;
白色念珠菌致病性
机会致病菌: 皮肤粘膜感染:鹅口疮,阴道炎 内脏感染:肺炎、关节炎、膀胱炎,肾盂肾炎 中枢神经感染:脑膜(脑)炎、脑脓肿等
鹅口疮(thrush)
小儿感染口腔黏膜
2、新生隐球菌: 菌体为圆形酵母型菌外周有荚膜, 菌体常见有出芽,不生成假菌丝。

微生物 真菌

微生物  真菌

真菌的培养特性
• 真菌的营养要求不高
• 常用沙保培养基 :蛋白胨、葡萄糖、氯化钠 和琼脂。
• 温度:22~28℃,但某些深部感染的真菌为 37℃。
• pH:4.0~6.0
• 生长速度:较慢
“三低两高”
常用的培养基
• 沙氏琼脂培养基Sabouraud's Agar • 蛋白胨 10.g
葡萄糖 40.0g 琼脂 20.0g • pH值5.6 ± 0.2 • 蛋白胨提供碳源和氮源;葡萄糖提供能源; 琼脂是培养基的凝固剂。
55
真菌性感染
真菌病 (mycoses): 由真菌引起感染并表现临床症状者 真菌的致病力比细菌弱 致病性真菌、条件致病性真菌
原发性感染:
球孢子菌(Coccidiodes)、 皮炎芽生菌 (Blastomyoes dermatitidis)、 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等
继发性感染: 机体防御机能显著低下时。 致病机理:真菌的粘附能力,对免疫系统功能的 抑制,胞壁中的酶类
无性两类。孢子与细菌芽胞不同。
真菌孢子与细菌芽胞的区别
真菌孢子
细菌芽胞
抵抗力 不强, 60~70℃短时间即死
强, 煮沸短时间不死
数目 一条菌丝可产生多个孢子 一个细菌体只形成一个芽胞
作用 为繁殖方式之一
不是繁殖方式
形状 形状多种多样
圆形或椭圆形
22
二相真菌
• 二相真菌:一些真菌可因寄生环境及培 养条件(营养、温度、氧气等)的不同 而交替形成两种形态,即在室温中呈霉 菌型,在37摄氏度或体内呈单细胞的酵 母型,这类真菌有双向性,所以称之为 双态真菌或二相真菌。如球孢子菌、组 织胞浆菌及芽生菌。
绝大多数为非致病性真菌所具有。

真菌 (fungus)

真菌 (fungus)

(2)按分化程度分:
①无隔菌丝(nonseptate hypha)
为长管状单细胞,细胞质内含多个核。
其生长表现为菌丝的延长和细胞核的增多。 这是低等真菌所具有的菌丝类型。
②有隔菌丝(septate hypha)
菌丝中有隔膜,被隔膜隔开的一段菌丝就是一个细胞,菌丝 由多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内有一至多个核。隔膜上有单孔 或多孔,细胞质和细胞核可自由流通。
真菌菌丝片段
2.孢子(spore)
真菌的繁殖结构,一条菌丝上可长多个孢子。在 环境条件适宜时,孢子又可发育成菌丝体。真菌 孢子与细菌芽胞不同。
孢子分为有性和无性两大类:
一般不经两性细胞的结合(即细胞核的配合),是菌丝上的细胞
分化菌丝孢子或芽生而形成的孢子叫无性孢子,这一过程称为无 性繁殖。
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产生的孢子叫有性孢子,这一过程为有性繁殖。
致病性不强。
3.真菌变态反应性疾病:有些真菌污染空气时,可致接触性皮炎、哮
喘等。
4.真菌性中毒:饲料中生长的真菌,动物食后可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
5.致肿瘤: 某些真菌产物与肿瘤着密切关系。
四、诊断
1.显微镜检查
标本置于载玻片上,滴加KOH溶液少许,加盖玻片后在酒精灯 上微微加温,轻压盖玻片使标本变薄、透明,然后在高倍镜下 观察菌丝或孢子。
(一)形态与结构
丝状菌能长出菌丝
(hypha),菌丝延伸分
支,有的菌丝上长出孢子,
各种丝状菌长出的菌丝与
孢子形态不同,是鉴别霉
菌的重要标志。
1.菌丝
(1)依功能分:
①营养菌丝(vegetative mycelium): 在固体培养基上伸入基质内的菌丝. 行吸收养料之功能。 ②气生菌丝(aerial mycelium): 向空中生长的菌丝. 发育到一定阶 段可分化成孕育(繁殖)菌丝 (Reproductive mycelium )。

临床医学检验知识速记--(真菌)微生物学

临床医学检验知识速记--(真菌)微生物学

临床医学检验知识速记--(真菌)微生物学真菌(fungus)是一类具有典型细胞核,有核膜和核仁,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器,无根、茎、叶,不含叶绿素,无光合色素,细胞壁含几丁质和纤维素的,单细胞或多细胞异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壁:不含肽聚糖,含几丁质及纤维素临床分类(按致病部位):浅部真菌、深部真菌形态学分类:单细胞真菌、多细胞真菌真菌的形态与结构在鉴定上起重要作用(一)形态与结构1、单细胞真菌:圆形或卵圆形,包括酵母型和类酵母型真菌。

酵母型真菌以芽生方式繁殖,芽生孢子成熟后脱落成独立个体,不产生菌丝,其菌落与细菌菌落相似。

类酵母型真菌也以芽生方式繁殖,菌落与酵母型真菌相似,但它产生的芽体不从母细胞上脱落,而是延伸入培养基内形成假菌丝。

对人致病的主要有新生隐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

2、多细胞真菌:由菌丝和孢子两种基本结构组成(1)菌丝:在环境适宜情况下由孢子萌发长出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菌丝。

按照功能分为:①营养菌丝:伸入培养基;②气生菌丝:露出培养基向空气中生长;③生殖菌丝按照结构分为:①有隔菌丝:多数致病性真菌;②无隔菌丝。

菌丝的形态大小不一(螺旋状/球拍状/鹿角状)、菌丝间有无分隔、形状特征(绒毛状/絮状/粉末状) → 鉴别真菌(2)孢子:由生殖菌丝产生的一种繁殖体,是真菌的繁殖结构。

有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两类①有性孢子:同一菌体或不同菌体上的2个细胞融合经减数分裂形成。

包括: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子孢子,多为非致病性真菌所产生。

②无性孢子:菌丝上的细胞分化或出芽生成,不经两性细胞的配合。

病原性真菌大多形成无性孢子。

可分为三种a. 分生孢子:又可分为大分生孢子(其大小、细胞数和颜色是鉴定的重要依据)、小分生孢子(真菌都能产生,诊断意义不大)b. 孢子囊孢子c. 叶状孢子:又可分为芽生孢子(一般芽生孢子生长到一定大小仍不与母体脱离,则形成假菌丝)、厚膜孢子(是真菌的一种休眠形态)、关节孢子真菌种类不同,孢子形状大小也不同→ 鉴别真菌3、二相性真菌:少数真菌在营养、温度、理化因素等不同环境条件下,可发生单细胞与多细胞两种形态的可逆转化,称为双向性真菌。

微生物学真菌

微生物学真菌

2021/10/10
8
酵母菌的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
1、多分布在含糖的偏酸性环境,也称为“糖菌”。
如水果、蔬菜、叶子、树皮等处,及葡萄园和果园土壤中等。
2、重要的微生物资源;
人类第一种“家养微生物”(制面包、酿酒、制造酒精)
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毕赤氏酵母——Pichia guilliermondii
A.以二倍体方式进行营养细胞生长繁殖
B.减数分裂,形成4个或8个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萌发形成单倍体营养细胞。
生活史:有性世代与无性世代的交替!
2021/10/10
17
霉菌
(一)概念
霉菌(mold)
是一些“丝状真菌”
的统称,不是分类
学上的名词。
霉菌菌体均由分枝
或不分枝的菌丝
(hypha)构成。
许多菌丝交织在一
2021/10/10
39
常见致病菌
❖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常存在于 正常人的口腔、皮肤、阴道和消化道内,因 此念珠菌病多为内源性感染。
❖ 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引 起亚急性或慢性真菌病。
2021/10/10
40
复习
❖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 真菌的形态与结构 ❖ 真菌的繁殖和培养特征
分生孢子
27
霉菌的人工培养
(1)培养条件 ❖ 酸:PH4~6 ❖ 甜:多种糖作为碳源 ❖ 氧:需氧 ❖ 温:22~28度 ❖ 湿:潮湿 ❖ 慢:比细菌生长慢,1-4周才能长出菌落
2021/10/10
28
霉菌的菌落特征
大小;扩散生长,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有的没 有固定大小

真菌

真菌
(2)气生菌丝体:菌丝向 上生长称气生菌丝,其中产
生孢子的则称为生殖菌丝体。
有隔菌丝
无隔菌丝
孢子(spore):是真菌的繁殖器官,系生殖菌丝产
生。
根据繁殖方式的不同,真菌可分为有性繁殖和无 性繁殖两大类。
大多数致病性真菌进行无性繁殖,无性孢子有多
种形状:芽生孢子、关节孢子、厚膜孢子、孢子 囊孢子、分生孢子。
化钾溶液,盖上盖玻片后放在显微镜下检查。可看到分枝 的菌丝及大分生孢子。 2. 培养鉴定 皮肤癣菌的最后鉴定取决于培养。
病发镜检可见发内菌丝
足癣鳞屑镜检可见 鳞屑细胞间有菌丝
体癣皮屑可见关节孢子
第二节 皮下感染真菌、地方性流行真菌
一、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引起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病的真菌有很多种,有两个共同 点:①为自然生长于土壤或腐坏植物中的腐生菌;②必 须经由宿主的创口才能进入皮下组织,在局部组织繁殖。
芽生孢子 关节孢子
分生孢子
孢子囊孢子
二、真菌的培养 真菌培养常用沙保(Sabouraud)培养基,适宜的pH为 4.0-6.0。浅部感染真菌的最适温度为22-28℃,生长缓慢,
1-4周才出现典型菌落。深部感染真菌则在37℃中生长良
好。 1. 酵母型菌落
(yeast type colony)
2. 类酵母型菌落
体癣
股癣
手足癣
甲癣
头癣
马拉色菌: 可引起头皮屑和脂溢性皮炎每个人的脑袋 上可能都生活着数千万个球形马拉色菌 .
角层癣菌:寄居在皮肤和毛干最表层,不侵犯
细胞,不引起炎症反应。
花 斑 癣
实验室诊断
诊断皮肤癣菌病的标本是刮下局部皮肤、指甲屑或剪下毛 发。将采取的标本进行镜检与培养鉴定。 1. 显微镜检查 将标本置于玻片上,滴入10%-20%氢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念珠菌、着色真菌 属、球孢子菌属等有 抗菌活性,对毛发癣菌亦具抗菌活性。
18
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
3.氟康唑(fluconazole) 对念珠菌、隐球菌 具有较高抗菌活性。
4.氟胞嘧啶 为窄谱抗生素,对念珠菌、新型隐球菌和
球拟酵母有较高抗菌活性,对其他真菌抗菌 作用差,易产生耐药性,故常和两性霉素B联 合使用。
第十六章 医学真菌 (fungus)
病原生物与检验 教研室
1
真菌 是一种真核细胞微 生物,细胞结构比
较完整,有细胞壁 和典型的核 。不含
叶绿素,无根、茎、 叶的分化。
2
大多为多细胞真菌 少数为单细胞真菌 大多数对人体有益 少数引起人体疾病
3
第一节 真菌概述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结构
❖ 单细胞真菌(酵母菌) 圆形或卵圆形;出芽方式繁殖
19
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
5.伊曲康唑(itraconazole) 伊曲康唑体外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对念珠菌、
隐球菌、曲霉菌、组织胞浆菌、马内非青霉均有 效。 6.伏立康唑(Voriconazole)
适用于侵袭性曲霉病及严重真菌感染不能耐受 其他药物或经其他药物治疗无效者,如足放线病 菌属、镰刀菌属等感染。
20
第二节 主要病原性真菌
按真菌感染机体的部位分为
皮肤癣真菌 浅部真菌感染 角层真菌
着色真菌 皮下真菌感染 申克孢子丝菌
地方流行性真菌 深部真菌感染 白假丝酵母菌
新生隐球菌
21
【白假丝酵母菌】 (白色念珠菌)
❖ 单细胞真菌 ❖ 卵圆形,G+ ❖ 出芽方式繁殖
形成假菌丝
假菌丝
22
❖ 白色念珠菌是条件致病菌
无假菌丝
26
❖ 是环境腐生菌,鸽粪中检出为多; ❖ 新生隐球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经呼吸道感染,首先感染肺部; 由血行播散,引起全身性感染,侵犯所
有脏器组织,最易感染中枢系统,引起 脑膜炎 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如AIDS、肿 瘤病人等)
27
内脏感染: 肺炎、支气管炎、 肠炎、肾盂肾炎、 膀胱炎等。
13
3. 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 吸入性超敏反应:如荨麻疹、哮喘、超敏 性鼻炎、接触性皮炎等 4. 真菌性中毒症: 粮食等受潮霉变,摄入真菌产生的毒素后 导致中毒。如黄曲霉毒素和镰刀菌毒素 5. 真菌毒素与肿瘤 黄曲霉素—肝癌
14
(二)免疫性
10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 致病性
1. 真菌感染(外源性感染) 浅部感染:如皮肤癣菌等 深部感染:组织慢性肉芽肿炎症、肺炎、 脑膜炎等
2. 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内源性感染) 机体免疫力低下或菌群失调时致病 如白色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等
11
皮肤粘膜感染
婴儿泛发性皮 肤念珠菌病
鹅口疮
甲沟炎
12
1. 天然免疫 ⑴皮肤黏膜; ⑵抗真菌作用的物质(促癣吞噬肽); ⑶血浆中的转铁蛋白,可抑制细菌和真菌。 2. 获得性免疫 ⑴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⑵真菌的恢复主要靠细胞免疫
15
课外补充
抗真菌药物分类--化学结构分类
1.多烯类抗生素,如两性霉素B、制霉菌 素、曲古霉素等。
2.吡咯类,包括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 唑、伏立康唑、克霉唑、益康唑等。
3.其他类如氟胞嘧啶。
16
抗真菌药物分类--作用机理分类
1.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氟 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酮康唑及克霉唑等。
2.作用于真菌细胞壁:尼可霉素Z、卡泊芬净及普拉 米星(pradimicin)等。
3.作用于真菌核酸:干扰真菌DNA合成,5-氟尿 嘧啶(5-FC)等。
4.其他:大蒜新素(allitridum)及冰醋酸 (glaciale acetic acid)等。
17
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
1.两性霉素B 对大多数深部致病真菌具有活性,如念珠菌、
新型隐球菌、曲菌、组织胞浆菌、双相真菌等均 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对皮肤和毛发癣菌大多耐 药。 2.酮康唑(ketoconazole)
常生长缓慢,
多细胞---出芽、菌丝断裂等
1~4周
8
酵母型
类酵母型
曲霉菌
9
(三)变异——易变异 (四)抵抗力
❖ 自然界中有较强的抵抗力 耐干燥、日光、紫外线、一般消毒剂
❖ 对温度敏感 60℃1小时菌丝、孢子均被杀死
❖ 对某些消毒剂敏感 2%苯酚、0.1%升汞、2.5%碘酊或10%甲醛
❖ 抗生素无效,抗真菌药物只能抑制
①皮肤粘膜感染:鹅口疮 / 阴道炎等 ②内脏感染:肺炎/关节炎/膀胱炎/肾盂
肾炎等 ③中枢神经感染:脑膜炎/脑脓肿等 ④过敏性疾病
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23
鹅口疮 又名雪口病
24
霉菌性阴道炎 白带增多,呈凝乳状/豆腐渣样 外阴/阴道瘙痒、肿胀、烧灼感 尿急、尿痛/性交痛
25
【新生隐球菌】
❖ 单细胞酵母型真菌 ❖ 圆形,墨汁染色 ❖ 外周有肥厚荚膜 ❖ 出芽方式繁殖
❖ 多细胞真菌(霉菌) 菌丝+孢子;
4
单细胞真菌
新生隐球菌
孢子
假菌丝
白假丝酵母菌
5
多细胞真菌
菌丝 孢子
6













子别的依形据态 7
(二)培养特性
1. 培养条件:“三高一低”
高湿、高氧、高糖、低PH(4.0-6.0)
浅部真菌22~28℃;深部真菌37℃
2.繁殖方式
病原真菌通
单细胞---出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