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感染性病变-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1)

合集下载

肺部感染诊断标准

肺部感染诊断标准

肺部感染诊断标准肺部感染是指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引起的肺部疾病。

肺部感染包括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疾病。

肺部感染的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肺部感染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 发热,急性发热多见于细菌感染,慢性发热多见于结核感染。

2. 咳嗽,常见症状,痰多为黏稠、脓性或带血。

3. 呼吸困难,严重感染时可出现呼吸急促、胸痛等症状。

4. 胸部体征,肺部感染可出现肺部啰音、叩诊浊音等体征。

二、影像学检查。

1. X线胸片,肺部感染可表现为肺实质浸润、斑片状阴影等。

2. CT检查,对于复杂的肺部感染,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病变部位。

三、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2. 痰培养,可明确病原菌类型,指导抗感染治疗。

3.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有助于判断感染程度。

四、病原学检查。

1. 病原菌培养,通过痰液、血液等标本培养明确病原菌类型。

2. PCR检测,对于病毒感染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五、其他辅助检查。

1. 支气管镜检查,对于疑难病例或需要明确病变部位时可进行支气管镜检查。

2. 肺功能检查,有助于评估肺部感染对肺功能的影响。

六、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综合分析,结合病史和流行病学史,可做出肺部感染的诊断。

七、注意事项。

1. 肺部感染的诊断需要全面综合分析,不能仅凭单一检查结果作出诊断。

2. 对于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的肺部感染,诊断标准和处理方法需特别注意。

总结,肺部感染的诊断需要全面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结合病史和流行病学史,以便及时准确地做出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对肺部感染的诊断有所帮助。

肺结核影像学诊断与鉴别(一)

肺结核影像学诊断与鉴别(一)

肺结核影像学诊断与鉴别(一)肺结核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传染病,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尤其在一些贫困山区,社区以及旅游区域,肺结核患者的感染率相对较高。

而影像学检查一直被认为是可以放心使用的诊断方法,经过多年研究,已经确证了在诊断肺结核方面影像学的准确性。

本文将从影像学常见的检测方式以及如何鉴别进行详细讲解,以期对肺结核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提供参考。

一、影像学检测方式1.常规X线检查:肺结核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

通过X线检查,一般可发现由中央结构向边缘扩散的散在、不规则的小斑点状阴影,结节、斑片、空洞和弧形或线形痕迹等。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肺部广泛浸润,肺纹理增多、粗细不均、(见于活动期结核)、肺部钙化灶等。

2.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CT检查采用层面成像技术,可以更加精细和准确地观察到肺部不同部位的细节,从而使对肺结核的诊断有更高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此外,CT检查还可以检查到怀疑肺结核并发症的情况如肺膜炎、胸膜炎、胸腔积液、肺不张等等,可以为及时预防并发症提供指导。

二、鉴别诊断1.肺癌:肺癌一般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单发肺结节或者肺部团块,其边缘比较光滑,而且可以表现为液体样低密度影或高密度影,肺部的纵隔和肺门淋巴结也会受到突出。

而肺结核多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斑点状影,其边缘不够明显,呈结节状和不规则形、环形和龟裂状阴影等。

2.肺水肿:肺水肿表现出来的阴影密度比较均匀,但是肺内会有大量的肺泡内液体,所以边缘比较模糊。

而肺结核呈不规则的斑点状影,边缘影像分明有节理和纹理。

3.非结核性分枝杆菌感染:与肺结核相比,非结核性分枝杆菌感染的影像表现形式是一个明显的软组织结构,边缘不规则,肺内本身的纵隔和肺门淋巴结也会受到突出。

4.肺梗塞:肺梗塞特征性的影像特点是一条细长的、有边缘的、亚段性(斑块状,条状状)或全节段的肺动脉不同程度闭塞引起的局灶性肺缺血,而与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则差异较大。

综上所述,采用影像学检查进行肺结核的诊断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肺部结节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肺部结节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肺部结节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概述
肺部结节性病变是指在肺部组织中发现的小于3厘米的病变,常常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

对于这些病变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以便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本文将介绍肺部结节性病变的常见影像学表现以及常见的鉴别诊断方法。

影像学表现
1. 低密度结节: 通常是由于炎症或瘢痕引起的,常见的病变有肺结核、肺炎、肺炎支原体感染等。

2. 高密度结节: 可能是肺结节钙化引起的,常见的病变有肺结核、肺淋巴结结核以及肺癌等。

3. 细长结节: 可能是支气管肺泡癌、肺鳞癌、肺内女性生殖系统源性肿瘤等。

4. 多结节: 可能是转移性疾病如肺转移瘤、结节病等。

5. 符合地方性肺结节病的表现: 多见于特定地区的疾病,如尘肺、矿石棉肺等。

鉴别诊断
为了确定肺部结节性病变的具体病因和性质,需要进行一系列
鉴别诊断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包括下列步骤:
1. 临床评估: 结合患者的症状、既往病史以及体格检查结果,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2. 影像学检查: 包括X线、CT、MRI等的影像学检查,以获取
详细的结节性病变的形态学特征。

3. 病理活检: 对可疑病变进行组织学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和
判断是否存在恶性病变。

4. 血液检查: 包括肿瘤标志物等的检测,有助于排除恶性病变。

结论
肺部结节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多样,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通过
综合运用临床评估、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和血液检查等方法,可
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病因,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肺部感染鉴别诊断

肺部感染鉴别诊断

肺部感染鉴别诊断肺部感染(Pulmonary Infection)是指引起肺组织炎症的感染性疾病,常见的包括肺炎(Pneumonia)、肺结核(Tuberculosis)和肺真菌感染(Fungal Infection)等。

准确鉴别和诊断肺部感染对于有效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发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见肺部感染的鉴别诊断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诊断这些疾病。

一、肺炎的鉴别诊断肺炎是由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组织感染,可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和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 HAP)两种。

在鉴别诊断肺炎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具体方法如下:1. 临床表现评估根据患者的体温、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结合血常规、炎性标志物等实验室检查,判断是否存在肺炎的可能性。

高热、咳嗽、咳痰和体征的阳性发现,对于肺炎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2. 影像学评估常用的肺炎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X线和胸部CT,目的是观察肺部有无浸润灶、小叶间隔增厚、空洞形成等特征。

肺炎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鉴别肺炎的类型,如细菌性肺炎常见的为片状浸润灶,而病毒性肺炎则主要表现为间质性改变。

3. 微生物学检查通过病原学检测可确定肺炎的病因,如血培养、呼吸道标本培养、痰涂片和支原体、冷球蛋白等病原学检测方法。

这些检测方法可以帮助找到导致肺炎的具体病原体,从而指导治疗和预防的选择。

二、肺结核的鉴别诊断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鉴别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等来进行判断。

1. 病史评估询问患者的既往接触史、结核病史、症状出现的时间和持续时间等,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结核的可能性。

同时,需要了解患者的免疫状况、合并疾病等情况,为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2. 临床表现评估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常见的有慢性咳嗽、咳痰、盗汗、低热、乏力等。

肺曲霉菌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肺曲霉菌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体密度均匀或不均匀。
淋巴结肿大
肺曲霉菌病可引起淋巴结肿大 ,表现为
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可引 起肺气肿,表现为肺部透亮度 增加、肺纹理稀疏、膈肌下降 等。
肺不张
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还可 引起肺不张,表现为肺部密度 增高、体积缩小、叶间裂移位
等。
XX
PART 04
鉴别诊断
肺曲霉菌病需与肺结核、肺癌、肺炎 等疾病进行鉴别。通过比较影像学特 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等方 面的差异,有助于明确诊断。
经验教训与启示
• 提高对肺曲霉菌病的认识:肺曲霉菌病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肺部真菌感染,临床 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多样,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因此,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该病的 认识和学习,提高诊断准确率。
其他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
肺脓肿
肺脓肿患者常有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等症状。X线或CT表现为含有气液平面的空洞 ,内壁光滑或略有不规则。
肺囊肿
肺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患者多无症状。X线或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圆形或类圆形薄 壁空腔,其内充满气体。
肺大泡
肺大泡是指肺泡腔内压力升高,肺泡壁破裂,互相融合,在肺组织形成的含气囊腔。X线 或CT表现为肺野内的透亮空腔,无液平。
XX
PART 05
诊断流程与规范
REPORTING
诊断流程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 括症状、体征、既往病
史等。
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首选CT检查,观察肺部 病变的形态、大小、密
度等特征。
采集患者血液、痰液等 样本,进行曲霉菌相关
抗原检测。
病理学检查
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 除病变组织,进行病理
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影像学表现

肺炎的X线表现和鉴别诊断

肺炎的X线表现和鉴别诊断
下肺野均可有病变,多以双下肺为重。常为两肺弥 漫性分布。
(3)病变的范围:早期病变为局限性片状阴影, 进展后呈多灶性或弥漫性分布,可累及一个或 多个肺段、肺叶,也可位于一侧肺或双肺。但
一般不按肺叶或肺段分布。病灶进展快,重症
患者很快出现双肺弥漫性病变。
(4)动态变化:胸部影像表现变化较快。重症 患者肺内病变进展迅速,短期内病灶明显增多,
• Clinical course:
After 2 days of treatment: Condition was improved. No longer fever or shortness of breath. SaO2 95-99%. Lab findings: WBC 10.8 G/l, GOT 148, GPT 194, LDH 1014. + Discharged on the day of 14th.
rales in both 2 sides of lung. SaO2 80%. • Lab findings : WBC 7.2 G/L, (87.3% neutrophils), platelets 211 G/L,
肺炎的X线表现和鉴别诊断
肺炎的分类
▶引起肺部急性炎症的病原有细菌、病毒、真菌、 原虫、寄生虫,其他病因有过敏、理化因素及放 射线等。
▶根据X线及病理大体形态,肺炎分为大叶性肺炎、 支气管肺炎(小叶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
▶由于各种肺炎有时有其特征性表现,因此需要了 解不同原因肺炎的影像表现。
影像学检查在肺炎诊疗中的作用价值
• On admission: temp 38.50C, pulse 84, BP 110/70, RR 54/min, crackle rales in both 2 sides of lung. SaO2 82%.

肺常见真菌感染影像表现

肺常见真菌感染影像表现

2、侵袭型: 为曲霉菌的吸入或血行播散至肺,引起的肺部炎症、坏死、脓肿 及肉芽肿性病变。多发生于免疫功能受损者。 主要症状:发热、咳嗽、咳棕黄色痰,伴有肺栓塞时出现咯血、胸痛等。病 情进展迅速。 常见胸部X线表现:支气管肺炎样阴影,斑片状实变影,常为多发,可为肺 段、肺叶性实变,或呈边缘模糊的结节或肿块状阴影。部分病例有空洞形成。 CT表现:(1)单个或多个结节、团块影,周围常见磨玻璃样的晕影环绕, 即“晕征”,在肺曲霉菌病早期出现率较高,故对本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其病理基础为具有高度血管侵袭性的真菌所造成的病灶周围出血,增强后可 以轻度强化。 (2)大片致密影以及沿支气管分布的小斑片影。 (3)空洞: 曲菌病易发生凝固性坏死,坏死物经支气管排出后可形成空洞,此时空洞壁 可厚薄均匀或不均匀,常见半球形的附壁结节,即所谓的 “空气新月征”
深部致病真菌可分为: ①真性致病菌:球抱子菌、副球抱子菌、组织胞浆 菌 和芽生菌。 ②条件致病菌:念珠菌、曲霉、毛霉菌和隐球菌等。 真性致病菌主要引起外源性感染,侵犯免疫功能正 常者。常呈地域性分布。 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多为内源性感染,与机体抵抗 力降低,菌群失调密切相关。
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 (一)年龄与性别 (二) 病史对诊断至关重要,能够提供重要的线索和诊断依 据。 (三) 症状和体征:表现不典型,缺乏特异性,常有多种基 础疾病并存。 (四)影像表现:见下页 (五)病原学检查传统的真菌镜检和培养是肺部真菌感染诊 断的重要依据。 (六)其它检查分子生物学方法已用于真菌的鉴定、 分型
3、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型 :是由曲霉菌抗原导致机体产生变态反应所致。 临床特征:(1)哮喘史。(2)支气管壁炎症、 增厚、管腔扩张或伴有粘液栓。(3) 纤支镜检示管腔内棕黄色粘稠物阻塞。(4)实验室血嗜酸性细胞绝对记数及血IgE明显 增高。曲霉菌皮肤试验阳性。 X线表现主要为:游走性肺浸润,呈片状,结节状或假肿块;支气管壁增厚,中心性支 气管扩张。 CT表现:(1)游走性肺部浸润影,呈片状、结节状或假肿块状。 (2)支气管壁增 厚,表现为轨道征,管状影,平行线。 (3)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和支气管黏液嵌塞。 扩张支气管内粘液栓填塞时,呈指套状或Y、V形密度增高影,病变远端支气管一般正常。 鉴别诊断 : (1)肺内表现需与其他变态反应类肺炎鉴别。形态上并无特异性,结合 临床哮喘病史,血嗜酸性细胞及血IgE明显增高,可鉴别。 (2)支气管病变需与支 气管内生长的肿瘤和支气管扩张征鉴别。支气管内生长的肿瘤增强扫描有强化,而支气 管黏液嵌塞不强化。支气管扩张症伴支气管黏液嵌塞,多见于远端小支气管,而该病多 发生于除一二级以外的大支气管,两者发生部位不同有助鉴别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课件ppt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课件ppt
肺部感染性疾病
细菌、病毒、真菌或原虫等致病微生物引起 肺部感染的途径
气道、肺血管、也可直接来自纵隔、膈肌 或胸壁的感染性病变
最常见的途径是来自气道
肺部感染性病变的分类
病因:最好的分类法 感染区域:社区; 医院内 病程:急性;亚急性;慢性 影像学的形态
社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
长期大量广谱搞菌素使用 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各种慢性基础疾病
肺部真菌性感染影像特点
大部分缺乏特异性表现 局灶性或广泛性实变阴影,空洞阴影、结
节影,肺门纵隔淋巴肿大 胸膜改变 与结核病及某些肺部肿瘤的表现相似 确认主要依靠呼吸道分泌物或活检组织的
病理学检查
肺曲霉菌病
可有多种病菌,烟曲霉菌最常见 常见于某些异常个体:
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 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 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 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老年CAP指患者年龄超过65岁的CAP
流行病学
美国大于65岁住院患者中肺炎的诊断率 1988 ---16.5% 2002 ---22.5%
北京等9病城市的调查: 大于60岁,肺炎占所患常见病---26%
曲霉菌球
常见于净化空洞,含气囊肿中 CT表现:肺厚壁空洞,内含活动的结节影,
长期存在可钙化 10%未经治疗可吸收
霉菌球的活动
仰卧位
俯卧位
侵入性肺曲霉菌病
见于严重的免疫抑制病人,病情重,不及 时治疗可致死亡
早期仅呈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典型的CT表现:肺内结节或圆形实变影并
周围环状磨玻璃影(日晕征) 进一步发展或吸收期结节影内可出现空
气新月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泡蛋白沉着症
女 48岁 反复活动后气促半年,肺泡灌洗后确诊
女 24 新月体肾炎、血管炎
病毒性感染
呼吸道感染常见 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中,主要是流感病毒 和腺病毒 免疫抑制病人中主要是巨细胞病毒
病毒性感染
诊断要点: 1、多发、多变、易反复 2、片状或灶状 3、局限性实变或广泛磨玻璃或二者兼有 4、少见肺内结节、间质增厚、支气管周围 斑片影、胸腔积液Βιβλιοθήκη 治疗5天、8天后床边胸片复查
入院第一天CT
H7N9禽流感肺炎入院9天后
1个月复查,病灶明显吸收
入院第3天CT
H7N9禽流感肺炎入院15天后复查
一年后复查
入院时CT检查
H7N9禽流感肺炎一年后复查
H5N1禽流感肺炎入院第一天CT检查
入院5天后复查
一年后复查
H7N9禽流感肺炎
肺部感染性疾病
1、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原虫等治病微生 物引起。 2、感染途径:最常见来自气道,其它可以 来自膈肌、纵隔。
CT检查的原因及目的
1、不典型的临床和X线表现 抗菌素的及时使用或不适当的应用
2、少见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的增多 增加了诊断难度
3、对某些感染性疾病具有早期诊断的价值 4、区别肺内或胸膜病变
肺曲霉菌感染
女 82岁 反复咯血 肺曲霉菌感染
男 31岁 慢性肝硬化病人 穿刺活检曲霉菌
女 77岁 反复咳嗽半年,再发伴咯血15天
细菌感染的CT表现
1、单一形态病灶,可以多发 2、以肺叶或肺段分布 3、可见腺泡结节 4、坏死内见气-液平面 5、病灶边缘收缩
细菌感染
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支气管壁增厚
小叶中心细支气管增厚
支气管肺炎—树丫征
腺泡、小叶渗出、实变影,边缘模糊, 多沿支气管走行分布,可互相融合。
PAP的影像学表现
1、地图样分布:病灶周围正常肺组织分界 清楚,形成鲜明的对比,类似地图。
2、碎石路样表现:小叶内和小叶间隙增厚, 形成多种形态的“铺路石征”。
3、肺水肿样表现。
4、肺实变样表现:由于大量蛋白样物质沉 积于肺泡所致,以两下肺多见。
5、间质性纤维化样表现:常见于晚期,可 表现为网格状阴影,可能为小叶间隔水肿 或炎细胞浸润所致,而非纤维组织增生。
间质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
慢性间质性肺炎
卡氏肺囊虫肺炎
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肺炎 其它免疫功能抑制患者易感 淋巴细胞计数越低发病率越高 临床表现呈非特异性 病死率15-20%
卡氏肺囊虫肺炎CT表现
CT表现可反映病变的不同时期 早期表现为两肺门周围斑片状磨玻璃影, 部分呈散在片状实变影 慢性期呈间质性改变 另一特征性表现是囊状阴影,上肺多见, 且位于磨玻璃影或实变影之中
• ⑤吸收消散:粟粒点状影先吸收,后条纹 影逐渐消失
• 影像表现:
– --肺纹理增强模糊、 紊乱,两肺下野明显;
– -- 肺门影增大、增浓, 结构紊乱模糊,肺门 支气管周围炎;
– -- 网状、小点状阴影: 肺间质炎症的重叠影 像,与模糊的肺纹理 并存。
– --弥漫性肺气肿改变.
急性间质性肺炎、间质纤维化
韦格氏肉芽肿
肉芽肿性血管炎,病因不明,主要特征为 上、下呼吸道坏死性肉芽肿,灶性肾小球 肾炎及广泛小血管炎,病变对激素和环磷 酰胺治疗有效,所以诊断对治疗有重要意 义。
韦格氏肉芽肿CT表现
1、三多:多发性、多形性和多变性,多发 指从肺尖到肺底同时或先后出现病灶,弥 漫或局限分布,中下肺野较多见;形态多 样,以结节、空洞最多见;多变指病灶游 走,此起彼伏,出现快、消失快。 2、空洞出现:约2/3患者出现,可单腔或 多腔、壁厚、不规则、可有液平面。 3、供养血管:病变以血管为中心生长,增 强扫描见强化血管影进入结节。
肺部特殊感染的CT诊 断和鉴别诊断
福建省立医院放射科 蔡瑞萍
肺部感染系指发生于肺实质或肺间质
的炎症性疾患。生物性致病因子、过敏以 及物理、化学因素均可引起肺炎。生物性 致病因子的感染途径可为气源性、血源性 或淋巴源性,在肺内沿支气管肺泡系蔓延 (经支气管、孔氏孔、兰勃管)。病变可以腺 泡、肺小叶、肺段或肺叶为单位。
侵袭性曲霉菌病
为曲霉菌引起的肺部炎症,坏死、脓肿及肉芽肿 性病变。 CT表现:1、大片致密影以及沿支气管分布的小 斑片状影。 2、单个或多个结节、团块影,周围见“晕征”, 为具有高度血管侵袭性的真菌造成的病灶周围出 血。 3、空洞:曲菌病易发生凝固性坏死,坏死物排出 后形成空洞,常见半球形的附壁结节,即所谓的” 空气新月征“
韦格氏肉芽肿
淋巴瘤肺部浸润
肺部真菌感染
常见: 1、曲菌病 2、肺隐球菌病
感染途径
1、气道 2、经皮肤或粘膜入侵
肺曲霉菌病
1、曲菌球:由曲菌丝、纤维素和粘液形成 游离状态的曲菌球,主要症状为反复咯血。 2、CT表现:一般继发于肺结核空洞、支 扩、支气管囊肿内,病灶类球形,可见 “空气新月征”,随体位改变而变动。
男71岁,寒战、高热,肺脓肿治疗 10天后复查
间质性肺炎
多见于支原体肺炎或病毒性肺炎 X线平片呈支气管壁增厚和模糊网状阴影 CT示肺间质和小叶间隔增厚
• 细菌或病毒感染(前者多见)→支气管炎→支 气管壁→支气管周围→肺间质→水肿、淋 巴细胞浸润
• 炎症→间质内的淋巴管→淋巴管炎和淋巴 结炎
• 终末细支气管炎症→部分或完全性阻塞→ 局限性肺气肿或肺不张
急性间质性肺炎大体病理标本
老年人多见,发热、咳嗽、气急、紫绀, 临床症状明显而体征少。
• ①病变分布:多累及两侧,好发肺门区附 近及肺下野
• ②病变形态:累及的间质部位不同,显示 的形态不同
• ③肺门改变:肺门阴影增大,密度增深, 但结构不清
• ④阻塞征象:炎性分泌物阻塞可引起肺气 肿或肺不张
卡氏肺孢子菌感染
女,63岁,反复发热15天 气促三天 肺泡灌洗查出卡氏肺孢子菌
入院15天后床边胸片对比
卡氏肺孢子菌
男 21岁确诊AIDS 后治疗一个月复查
肺泡蛋白沉着症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少见疾病,中老年男性 多见。
病变多为两侧同时受累,单侧罕见,在病 理上为肺泡、细支气管和支气管内有或充 满浓厚的灰白色、结节状、PAS染色阳性的 嗜酸性物质,其中含有大量类脂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