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专题讨论
腺性膀胱炎的诊疗观察(附54例临床分析)

腺性膀胱炎的诊疗观察(附54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为提高对腺性膀胱炎疾病的认知程度,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总结诊治经验。
方法:收治腺性膀胱炎患者54例,采用经尿道电切术进行治疗,术后应用抗生素治疗及丝裂霉素20mg,膀胱灌注8次。
结果:根据病理分型,54例患者移行上皮型34例(630%),肠上皮型14例(259%),移行-前列腺上皮混合型2例(37%),前列腺上皮型4例(74%)。
本组54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经过7~48个月的随访,治愈35例,治愈率648%,好转18例,好转率333%,复发1例,复发率19%。
复发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后治愈,无1例发生恶变。
结论:经尿道电切术腺性膀胱临床效果明显,复发率低。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膀胱镜诊治腺性膀胱炎(GC)是膀胱黏膜上皮增生性病变,首先由V on Limberk报道[1],其发病因素尚未完全明了,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2]。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该病的认识的逐渐提高,为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对2008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腺性膀胱炎患者5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8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腺性膀胱炎患者54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男21例,女33例,男女之比064:1;年龄20~57岁,平均356岁;发病时间1~6年,平均23年;主要临床表现:尿急、尿频、尿痛54例,血尿6例,镜下血尿32例;伴发肾结石3例;病程1~11年,平均52年;病变位置:位于尿道2例,位于膀胱侧壁7例,位于三角区14例,位于膀胱颈口31例。
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腔麻醉下经尿道电切术,其中4例合并宫颈糜烂者先经妇科治疗后手术,电切镜输出功率:电切140W;电凝80W。
切除深度一般在黏膜及黏膜下层,2例乳突状,切至浅肌层,术后保留尿管2~3天,应用3~5天抗生素,术后均行丝裂霉素20mg,膀胱灌注8次。
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根据病理分型,54例患者移行上皮型34例(630%),肠上皮型14例(259%),移行-前列腺上皮混合型2例(37%),前列腺上皮型4例(74%)。
外科治疗腺性膀胱炎40例临床探讨

细菌培 养 2 9例 , 中 3例有 大肠 杆菌 , 其 2例有 阴沟杆 菌生 长 。B超检查 3 , 中 1 发现 有膀胱 壁增 厚或膀 胱 6例 其 6例 占位性病变 。本组患者均 行膀胱镜 检查 , 病变 位于膀 胱颈 口l 5例 , 膀胱三角区 9例 , 膀胱 侧壁 1 , 0例 膀胱 颈 口及 三 角 区均有 6例 , 中 2例 累及双侧输 尿管 口, 累及 单侧 其 1例 输尿管 口; 可见膀胱黏膜呈 滤泡样改 变 1 , 头状 增生 6例 乳 l , 2例 实性绒 毛样增 生 6例 , 慢性炎症 改变 4例 , 黏膜无 显 著改变 2例 。3例伴有 膀胱结石。 12 治疗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 醉 2 . 6例 、 腰麻 9例 、 鞍麻 5 例, 患者 取截石 位 , 常规 消毒铺 巾, 尿道 内注入 润滑 剂 , 置 人 电切镜 , 对病变严重者 , 先使用普 通 电极 袢 电切 增生物 , 再使用汽化 电极进 行 电汽化 , 电汽化 时 , 电极 轻触 病灶 快 速滚动 , 滚动速度02e s 至病变 黏膜 消失 , . m/ , 深部 组织 发 白或焦黄色为度 。留置导尿管 , ~3d 1 拔除 , 使用抗生 素抗 感染治疗 。术后给予适 当的抗生素 。1 周后 开始用 化疗 药 ( 丝裂霉素2 +生理 盐水4 或 吡柔 比星3 m +生 0mg 0mL f g 理盐7 4 L . 0m 丝裂霉素或 吡柔 比星 ) 膀胱灌注 , 1 ( 作 每周 1次 共 8次 , 此后 每月 1 次共 1 。 0次 13 疗效判断 症状完 全消失 , . 尿常规 检查 正常 , 膀胱 镜复查 黏膜 正常 , 随访活检 正常者 为治愈 ; 症状 基本消失 , 但有 间歇性尿路 刺 激症 状 , 尿常 规检 查正 常 , 膀胱 镜复 查 黏膜正常或 尚有散 在病 灶未 愈者 为好 转 ; 症状 无改 善 , 膀 胱镜复查或活检无 明显改 善者为无效 ; 后 3个 月镜检 加 术 活检无异常 , 6个月 后或更 长时 间复查 出现腺性 膀胱炎 为 复发。
腺性膀胱炎37例诊治体会

腺性膀胱炎37例诊治体会【关键词】腺性膀胱炎;电切术腺性膀胱炎是泌尿外科慢性难治性炎症疾病,是一种膀胱上皮化生性良性病变,随泌尿腔镜的广泛应用及病例检查的技术提高,近些年此类病人的检出率在提高。
腺性膀胱炎在中青年女性人群中好发,常被误诊为尿道综合症。
据最新研究表明,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癌前期病变,若不及时处理,约4%的患者几年后演变为膀胱癌。
我科2007年3月—2011年3月从有尿道综合症,镜下和肉眼血尿,反复尿路感染,久治不愈及其它病变的296例病人当中,经做膀胱镜及病理检查证实为腺性膀胱炎的有37例,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37例中男4例,女33例,年龄32—60岁,平均46岁,病程6个月—4年,临床症状为单纯尿频15例,腹痛伴血尿3例,尿道综合症19例(其中尿道口处女膜融合5例,尿道口肉阜4例,尿道口血管瘤1例,尿道良性肿瘤1例,尿道憩室3例膀胱颈口挛缩1例),4例男性其中2例伴膀胱结石,并且病程长。
2例伴前列腺增生。
37例均做B超检查,2例报有膀胱结石,7例报有膀胱局部占位(其中1例伴有一侧肾中度积水及患侧输卵管全程扩张,经静脉肾盂造影为患侧输尿管口狭窄),11例报有膀胱粘膜毛糙并有局限性增厚。
37例均行膀胱镜检查,病变粘膜主要在膀胱三角区输尿管间隙、膀胱颈部、输尿口周围、部分后尿道。
病变形态各异,范围大小不等,有粘膜滤泡样成簇拥改变,泡上端在镜下发亮,颈部稍白,并有一种硬化的感觉,亦有似息肉、水草样病变,可随水流漂浮,病变区粘膜水肿、充血,间或有点状出血。
37例均行病理检查,其取点均在2处以上,病理证实为腺性膀胱炎,其中3例增生治跃。
2 治疗37例均行电切术(TUR)28例加术后丝裂毒素灌注,丝裂毒素20mg,生理盐水40毫升,每周1次,连用8次后,每月1次,连用一年,其它诱因需要做外科手术处理的也都同期或分期处理。
3 疗效37例中获得随访34例(有3例失访),随访时间12月—35月不等,均在3个月查膀胱镜1次,1.5年后每6个月一次,2年后停,37例中有5例分别于术后6个月—24个月再次复发,给再次TUR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仍为腺性膀胱炎,术后改为羟基喜树碱膀胱内灌注,至今未见复发,有3例病人术后复查膀胱镜。
36例女性腺性膀胱炎治疗探讨

床资料 。结果 3 例均顺利手术治疗 ,未 出现并发症 。随访 6 4 6 —2 个月 ,症状消失 ,膀胱镜检
腺性膀胱炎诊治

腺性膀胱炎诊治摘要】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对56例腺性膀胱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膀胱肿瘤术后常规复查发现者10例,反复尿路感染35例,肉眼镜下血尿11例,伴发排尿困难6例,膀胱结石4例,43例经尿道电切加药物灌注,13例仅行膀胱灌注治疗。
结果 4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9年,经尿道电切加药物灌注组31例症状消失,2例临床改善不明显,膀胱镜检复发,单纯药物灌注组7例症状缓解,4例已明显改变。
结论腺性膀胱炎在确诊后应积极治疗,经尿道膀胱病变电切加药物灌注是诊疗腺性膀胱炎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电切膀胱药物灌注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ystitis glandularisLi Jing Wang Ying Liu Hongbo Ding Hao Yu Haitao Xie Wei(LuoYang,henan province women and children care center son surgical 471000)【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is of cystitis glandular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56 cases of cystitis glandularis clinical data analysis, the discoverer of bladder cancer after routine review 10 cases of 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35 cases, 11 cases of eye microscopic hematuria, dysuria associated with 6 cases of bladder stones 4 cases, 43 cases of transurethral Shaver perfusion, 13 cases of bladder infusion therapy only.Results 49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9 years, transurethral Shaver perfusion 31 patients the symptoms disappeared, 2 cases obvious improvement, cystoscopy recurrence, simple drug infusion symptoms 7 patients, 4 cases of significant change. Conclusion The diagnosis of cystitis glandularis in the active treatment after transurethral bladder disease drug infusion electric Shaver treatment of cystitis glandularis is a better way.【Key words】Cystitis glandularis Electric shaver treatment Transurethral bladder perfusion.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粘膜增殖性改变,其临床表现与一般性膀胱炎无异,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其发病率有增多趋势,本院自2000年3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腺性膀胱炎患者56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患者男性14例,女性42例,年龄27-56岁,平均41岁,病程1个月到6年,平均2年,膀胱肿瘤术后常规复查发现者10例,反复尿路感染伴有尿急、尿痛35例,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11例,伴发排尿困难6例,膀胱结石4例,膀胱颈后提高3例,尿常规检查有白C或红C4例,30例患者行中段尿培养,6例有致病菌生长,均为大肠杆菌,所有患者均行B超检查,18例无明显异常表现,38例表现为膀胱内占位或局部粘膜隆起改变,4例伴膀胱结石,6例排尿困难者行尿流率检查,发现最大尿流率均≤10ml/s,所有患者均行膀胱镜检查,镜下可见病变区粘膜凸凹不平,或苍白粗糙,乳头样病变息肉状突起20例,滤泡样变36例,病变膀胱颈三角区46例,膀胱侧面及底部共10例,所有患者均行病理活检,找到brun’s巢及增生腺,确诊为腺性膀胱炎。
凤翅医话:案说腺性膀胱炎

凤翅医话:案说腺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是现代医学的一个病名。
在没有膀胱镜直观检查的时代,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病名,只有患者自己感觉或小腹不适、尿频、尿急、或尿痛、排尿困难,或肉眼见血尿等症状。
在没有检查器械的时候,我们中医照样可以根据患者的表现,多从淋证来辩证施治。
先从医学资料来了解一下“腺性膀胱炎”的病理表现。
膀胱镜检查可见:1.滤泡样水肿,表现为片状浸润型的滤泡状水肿隆起或绒毛状增生。
2.膀胱黏膜乳头状增生,可见带蒂的乳头状物,充血水肿。
3.慢性炎症,表现为局部黏膜粗糙、血管纹理增多及模糊不清。
4.黏膜无显著改变。
其中乳头状病变与膀胱乳头状肿瘤很难鉴别,仔细观察可发现腺性膀胱炎的乳头状肿物末端透亮且无血管进入,而膀胱乳头状肿瘤则末端不透亮且可见有血管进入乳头。
有认为腺性膀胱炎是良性病变,局部病理改变暂不需处理,但要定期随访,就病变本身而言,是一种良性病变,可不作处理,但必需定期进行膀胱镜复查,一旦出现增生或变异时则应作出处理。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癌前病变需积极处理,腺性膀胱炎是一种慢性疾患。
在某一个时期可能是静止的,但它有恶变的趋势。
以往有腺性膀胱炎和膀胱癌同时存在的报道,也有腺性膀胱炎发展为膀胱腺癌、黏液腺癌的报告。
当腺性膀胱炎出现腺瘤样增生时,应高度怀疑恶变。
膀胱内局部病变的处理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变部位、大小、形状以及所引起的并发症等采取不同的方法。
至于疗效如何,我不擅长西医治法,不甚了解。
医案:唐姓妇女,五十二岁,患“腺性膀胱炎”二三年之久,其姐姐患“胆囊炎”几年前在我这治好,2013年6月22日介绍来诊。
几年前因为丧夫之痛,忧伤多月,渐渐发觉尿频,尿急,以为尿道“发炎”,自购消炎药吃吃,也能取些小效,也没在意。
后来有热心人介绍嫁到一丧偶的铁路职工,又有了夫妻那些事。
尿道的“炎症”至此越来越重,吃消炎药,打消炎针,甚至输液治疗没效了,随即去铁路医院检查,化验小便有少许红白细胞,做常规治疗效果不好,后又做膀胱镜检查,被诊断为“腺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诊治体会

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诊治体会摘要】目的探究腺性膀胱炎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2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12例患者选择经尿道电切气化和灌注的综合治疗,对照组8例患者仅给予经尿道电切气化的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1%,治疗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腺性膀胱炎患者采用经尿道电切气化术以及术后灌注冲洗的综合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减少病情的反复发作,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经尿道电切气化术膀胱内药物灌注【中图分类号】R6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5-0139-02腺性膀胱炎为泌尿系统出现梗阻、感染、结石等情况,对膀胱造成慢性刺激,使膀胱黏膜的腺上皮化生出现良性的病变[1]。
主要的发病部位为膀胱颈部、尿道内口的下方、三角区等,患者的变现为排尿困难、尿频、尿痛、镜下血尿等。
一般都会对患者采用膀胱镜检查或者活检的方法来确定病情[2]。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4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进行治疗,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4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有12例患者,7例女性,5例男性,年龄范围:31-67岁,平均年龄为47.51岁,病程范围:0.2-2.7年,平均病程为0.5年。
6例患者为尿急、尿频、尿痛,例患者为排尿困难,3例患者为血尿,1例患者尿色浑浊,2例患者排尿时下腹部疼痛。
对照组8例患者,5例女性,3例男性,年龄范围:33-66岁,平均年龄为46.24岁,病程范围:0.1-2.6年,平均病程为0.4年。
5例患者为尿急、尿频、尿痛,例患者为排尿困难,1例患者为血尿,1例患者尿色浑浊,1例患者排尿时下腹部疼痛。
腺性膀胱炎18例诊疗体会

腺性膀胱炎18例诊疗体会【关键词】腺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1899年由Stoerck 第一描述,临床较少见。
我院1986年1月~2005年1月共诊治18例该病患者,为提高临床对本病的熟悉,现将其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式一样资料本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25~56岁,平均岁。
病症要紧为尿急、尿频、尿痛8例,排尿困难6例;无痛性肉眼血尿4例。
膀胱镜检查:病变位于膀胱颈部5例及侧壁10例,三角区2例,前壁1例。
表现为3种类型:(1)乳头状增生型(12例),膀胱黏膜呈带蒂的乳头状增生,表面充血水肿,蒂大小不等。
(2)片状增生型(4例),膀胱黏膜呈绒毛状或片状增生。
(3)慢性炎症型(2例),膀胱黏膜呈局限性充血、粗糙、小的糜烂面和滤泡。
3种类型均经取活体组织检查诊断为腺性膀胱炎。
医治方式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黏膜层剥离术10例,膀胱部份切除术4例,经尿道电灼2例和经尿道电切1例,在局麻下用1%AgNO 3 膀胱灌洗1例。
2 结果16例医治后病症消失,无复发;2例病灶位于左侧壁的片状增生型膀胱炎,采纳膀胱膜剥离术医治复发3次,复发部位别离在膀胱颈部、右边壁和前壁;表现为慢性炎症型(2例)和片状增生型(4例),别离采纳电灼(2次)和膀胱部份切除术治愈。
随访时刻18~117个月,平均年,无恶变。
3 讨论病因腺性膀胱炎病因尚有争辩。
目前一样以为是由膀胱感染、阻塞、结石及过敏体质等慢性刺激引发的一种黏膜增生性病变。
正常膀胱内并无腺组织,Edward(1972)对腺性膀胱炎的发病提出两种假说:(1)正常尿路上皮的间变;(2)内胚层组织的胚胎残留。
在此基础上如膀胱上皮受慢性刺激使基内幕胞呈灶性增生形成细胞巢,并向固有层生长称为Brunn细胞巢,巢的中心部份细胞退化而形成囊腔称为囊性膀胱炎,目前关于本病尚无统一命名。
Parker(1970)报导32例囊性膀胱炎及8例腺性膀胱炎,其中38例(95%)存在感染、阻塞和结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膀胱软斑病:比较罕见,多见于30岁左右女
万方数据
I堕生些星丛±±壁点!(’!i至!旦里l!鲞塑!塑
性.有长期膀胱炎病史.通常在膀胱三角区。大体 标本显示膀胱粘膜完整,轻度增厚及隆起,病灶单 个或多个,切面呈棕黄色,边界清楚。镜下显示膀 胱牯膜的固有膜有多数大而圆或多边形的大吞噬 细胞,胞质内含有丰富的嗜酸性颗粒或空泡。其中 一些细胞内可见钙化小斑。本病除发生在膀胱外, 也可累及肾脏、输尿管、生殖器、胃肠道等处。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 。武泣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3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泌尿外科 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 n审校者
程中,膀胱原基可能与前列腺有密切关系。显微镜 下可分为四种病理类型。①移行上皮型:以Brunn 巢为特征性上皮型。②肠上皮型:正常情况下膀胱 粘膜无腺体,但在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下,膀胱粘膜 移行上皮的基底细胞可呈慢性增生,并伸展至固有 膜形成实心的上皮细胞巢。上皮巢内出现裂隙或 形成分支状、环状管腔,中心出现腺性组织转化形 成腺体结构,与此同时存在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 润,腺体上皮可分泌粘液,故形成含有粘液的腔,此 时细胞核位于基底部,细胞质顶部含有丰实的粘液 空泡,颇似富含杯状细胞的结肠粘膜上皮。③前列 腺上皮型:腺腔较大,皱壁较多而高低不等,腺上皮 呈单层柱状.立方或假复层柱状。腺上皮表面有不 规则微绒毛,细胞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分泌颗 粒,腺上皮与间质之间有胶原样基膜。④移行一前 列腺上皮混合型:镜下同时存在Brunn巢和前列腺 腺组织转化结构。膀胱镜检查有三种表现:①乳头 样水肿结构,可被深沟分隔,乳头本身看不见血管 分支,临近炎症区域可见水肿,这些水肿粘膜突起. 像大泡状水肿,但其水肿的实性感和不透光性可与 大泡状水肿鉴别;②实性绒毛样增生.这种病变可 融合在一起,也可由正常或轻度异常的膀胱粘膜分 隔成灶性病变;③囊性改变,多在三角区及尿道内 口周围,偶尔也出现在膀胱侧壁和顶壁,囊肿可以 单个或成群出现。早期囊肿呈半透明状.内含清亮 浆液;晚期囊肿变硬。成为黄灰色.囊内充满黄色粘 液或胶体物质。 病理鉴别
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部分人认为腺性膀 胱炎为尿路上皮正常变异现象,是尿路上皮形态学 多变性的表现,无大的临床意义,但大多数学者将 其视为癌前病变,主张密切观察,积极治疗。
腺性膀胱炎临床上存在下述三种现象,值得关 注。①慢性炎症型和粘膜无显著改变型腺性膀胱 炎极为常见,明显多于乳头状瘤样型和滤泡样水肿 型.腺癌的发病率极低,仅占膀胱肿瘤的0.5%~ 2%。②文献上有腺性膀胱炎转化为腺癌的报道, 但多为广泛肠上皮组织转化型、乳头状瘤样型,尤 其是红润腺性膀胱炎(Susmano 1972,Edwards 1972,Bell 1971)。③腺性膀胱炎易伴发移行细胞 癌和鳞状细胞癌(Bullock 1987,Delnay 1999,Pe‘ ter 1 992,武卫1998,陈志强2002)。分析上述三种 现象,我们认为有必要将腺性膀胱炎进行临床分 期:早期腺性膀胱炎包括慢性炎症型和粘膜无显著 改变型,后期腺性膀胱炎包括乳头状瘤样型、滤泡 样水肿型和肠腺瘤样型。早期腺性膀胱炎虽然在 膀胱腺癌的发生学上无大的临床意义,但提示慢性 刺激因素的存在,应尽早清除病因;后期腺性膀胱 炎存在近期内恶变的潜能,应视作癌前病变,予以 外科治疗。
手术治疗①腔内手术:大多数地区及学者都 采取腔内手术,即电切、电灼、气化、激光等方法。 对于乳头状瘤样型、滤泡型、绒毛样水肿型,如果病 变范围小(1~2 cm).均可采用腔内手术,切除范围 应超过病变部位1 CITI,深度达粘膜下层,术后可给 药物灌注。手术的注意事项及并发症同膀胱肿瘤 电切术。②开放性手术:片状增生型和乳头状增生 型范围大于2 cm者,可行膀胱粘膜剥离术或膀胱 部分切除术。随着腔内技术发展.该方法已较少采 用。病变范围广泛、严重、症状明显而且散在各壁. 膀胱壁周围炎症浸润明显,腺上皮增生活跃,高度 怀疑或已有癌变者,可考虑作全膀胱切除术,但适 应证应从严掌握。
万方数据
·62·
』竺!!!11 11蔓1 11坚!!堕!1119¥:』!!!!!!t!!!!!:堕!!
脐尿管腺上皮————————————————斗
乳突状■样型
…生D日cG仨:…扣 移
行
广泛肠上皮组织转化+
上
皮
,●、I 肠腺瘤样型
围1 原发性膀胱腺癌的发生过程
慢性炎症和下尿路梗阻等病因。腺性膀胱炎仅仅 是一个病理诊断,多数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继发性病 理改变,其后面可能隐藏着许多其他病因,不为人 们注意。要想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应首先针对病 因进行治疗。只有将病因弄清楚,消除了慢性刺激 因素.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膀胱内局部病变的处理
慢性膀胱炎:粘膜充血、水肿及各种慢性炎细 胞浸润,重度者粘膜表面可呈颗粒状,水泡状或乳 头状,颇似肿瘤。炎症累及肌层发生纤维化则膀胱 容量减少。
肾源性腺瘤:又称腺瘤样瘤,习惯被认为是一 种良性肿瘤,但实际上可能是长期慢性炎症刺激而 引起的泌尿道上皮局限性或弥漫性组织转化。即 固有膜中出现类似肾组织中所见的管状结构,内衬 立方上皮细胞,常与腺性膀胱炎并存。
-60·
·进修苑·
』!!!!11 11 1i-!z!1 2望!1119!,』!!!!!i:!!!!!:塑!!
腺性膀胱炎专题讨论
陈志强1 马胜利: 吴天鹏3 叶章群u 鲁功成心 郑新明地
[关键词]膀胱炎 [中圈分类号]R6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J。o卜1420(Z003)01—0060—03
·61·
临床表现及诊断 腺性膀胱炎临床表现无特征性。主要表现为尿
频、尿痛、下腹及会阴痛、排尿困难和镜下血尿,部 分患者有肉眼血尿。抗感染治疗后尿中白细胞消 失.但镜下血尿及尿频仍持续存在的患者.膀胱镜 检及活检常能发现早期腺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依赖于膀胱镜检及活检。 于惠元等根据膀胱镜检将腺性膀胱炎分为乳头状 瘤样型、滤泡样或绒毛样水肿型、慢性炎症型和粘 膜无显著改变型。1996年Young报道红润腺性膀 胱炎(florid cystitis glardularis),亦称为肠腺瘤样 腺性膀胱炎.膀胱镜下呈鲜红色占位性病变,有时 外观疑为血凝块。我们在近两年亦发现了3例。 即使对于有经验的病理专家,红润腺性膀胱炎有时 仍难与腺癌区分开来。区分方法为:腺癌肠腺上皮 中含有恶性细胞,粘液池中有非典型细胞,浸润性 更强。囊性与腺性膀胱炎的区别,除腺上皮有差异 外,前者含细胞外粘蛋白,后者含有细胞内粘蛋白。 生物学意义
叶章群、鲁功成 Von limbeck 1887年首次描述腺性膀胱炎
(cystitis glandularis).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 了。文献报道,腺性膀胱炎易伴发尿路上皮癌,被 认为是潜在的癌前病变,治疗上普遍采用经尿道电 切、电灼术以及抗癌药保留膀胱灌注等措施。近年 来有关腺性膀胱炎的报道明显增多,与膀胱腺癌的 低发病率不相一致。在对腺性膀胱炎的病因及生 物学意义未完全明了的情况下,部分人认为过多的 外科治疗和抗癌药灌注有“过度治疗”之嫌。为了 解决目前在腺性膀胱炎临床治疗上的混乱状况,武 汉市泌尿外科学会特主办此专题研讨会。希望到 会的各位专家仔细研究现有的文献资料,结合各自 的临床经验和治疗体会,各抒已见.尽可能在腺性 膀胱炎的治疗上达成初步共识。 吴天鹏 腺性膀胱炎的病理
间质性膀胱炎:好发于成年或中老年女性,膀 胱壁显示严重的枯膜下水肿和溃疡,患者有尿频, 下腹部、耻骨上或会阴部疼痛,药物治疗无效。发 病机制不明,与自身免疫有关,病变可位于膀胱任 何部位。光镜下有典型的Hunner溃疡,也称 Hunner膀胱炎。 陈志强、叶章群 腺性膀胱炎的病因
正常膀胱粘膜被覆移行上皮,当部分粘膜转化 为鳞状上皮或腺上皮时,称之为组织转化。腺性膀 胱炎属膀胱粘膜组织转化性病变。膀胱粘膜腺上 皮的来源有三种学说。①胚胎起源说,脐尿管关闭 异常导致脐尿管囊或巢,或为泄殖腔分化时肠上皮 残留。②Pund退化说,上皮失去其正常功能时,可 能退化至其正常分化过程中的上一阶段。③上皮 组织转化说,在慢性刺激因素作用下,移行上皮组 织转化为腺上皮,通过分泌粘液而达到自身保护目 的,有人推测可能还存在维生素缺乏、变态反应、有 毒代谢、产物、激素失衡和特殊致癌物等因素。常 见的慢性刺激因素包括感染、梗阻、物理刺激(结 石、异物等)和化学致癌物等。其中第3种学说目 前被广泛接受。我们对42例膀胱牯膜增生性病变 研究表明,88%的患者伴下尿路感染,57%伴下尿 路梗阻。腺性膀胱炎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渐变的 过程:移行七皮单纯增生一Brunn芽一Brunn巢一 囊性膀胱炎一腺性膀胱炎。 流行病学
1979年Wiener报道了100例外观正常膀胱的 尸检情况,年龄12 d--101岁,Brunn巢和囊性膀胱 炎的出现率分别高达89%和60%,阴道上皮样鳞 状上皮组织转化,男性7%,女性46%。提示膀胱 组织转化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病理改变。腺性膀 胱炎曾被认为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 腔内泌尿外科的发展以及活检意识的增强,有关腺 性膀胱炎的报道明显增多,同济医院泌尿外科在3 个月门诊膀胱镜检(2000年,每日约4~6例)中发 现腺性膀胱炎约50例,大多为慢性炎症型和粘膜 无显著改变型。l 968年文献报道腺性膀胱炎发病 率仅为0.1%~1.9%,可能与当时活检较少有关。 当时报道的腺性膀胱炎大多为乳头状瘤型或滤泡 样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