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倪海厦乳腺癌的治疗方案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
本文将针对倪海厦乳腺癌的治疗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治疗方案概述倪海厦乳腺癌治疗方案以中医为主,结合西医治疗手段,旨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具体治疗方案如下:1. 中医治疗(1)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原则,调整阴阳、扶正祛邪,改善患者全身状况。
(2)中药治疗: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功效的中药,如半夏、夏枯草、白花蛇舌草、丹参、三棱、莪术等,煎服或制成药膏外敷。
2. 西医治疗(1)手术: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乳房切除术、改良根治术等。
术后配合中医治疗,提高疗效。
(2)放疗:针对局部肿瘤,采用放疗手段,抑制肿瘤生长。
放疗期间,注意保护正常组织,减轻副作用。
(3)化疗:针对全身肿瘤,采用化疗药物,抑制肿瘤生长。
化疗期间,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内分泌治疗:针对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采用内分泌治疗,如他莫昔芬、氟维司群等,抑制雌激素作用,减缓肿瘤生长。
二、治疗方案实施步骤1. 初诊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了解病情、体质等,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 制定方案:根据患者病情、体质等因素,结合中医和西医治疗手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3. 实施治疗:(1)中医治疗:根据辨证结果,开具中药处方,煎服或制成药膏外敷。
同时,指导患者进行中医调理,如针灸、按摩、食疗等。
(2)西医治疗:根据治疗方案,进行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
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治疗评估:定期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包括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等,以了解病情变化。
5. 随访管理: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注意事项1.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乳腺癌早期中医治疗方案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中医治疗在乳腺癌早期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将介绍乳腺癌早期中医治疗方案,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食疗等,旨在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选择。
一、中医对乳腺癌的认识中医学认为,乳腺癌的发病与情志不畅、肝郁气滞、痰湿内阻、气血瘀滞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乳腺癌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辨证施治,通过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乳腺癌的目的。
二、乳腺癌早期中医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1)辨证分型乳腺癌早期中医辨证分型主要包括肝郁气滞型、痰湿内阻型、气血瘀滞型、肝肾阴虚型等。
(2)治疗方案①肝郁气滞型:以疏肝解郁、理气活血为主。
常用药物有柴胡、郁金、香附、丹参、川芎等。
②痰湿内阻型:以燥湿化痰、软坚散结为主。
常用药物有半夏、瓜蒌、贝母、胆南星、海藻、昆布等。
③气血瘀滞型: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
常用药物有桃仁、红花、丹参、川芎、牛膝、延胡索等。
④肝肾阴虚型:以滋补肝肾、养血柔肝为主。
常用药物有熟地黄、当归、枸杞子、山茱萸、山药、牛膝等。
(3)用药原则①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灵活加减药物。
②注重配伍,提高药效。
③长期用药,逐渐改善病情。
2. 针灸治疗(1)穴位选择乳腺癌早期针灸治疗主要选取以下穴位:肝俞、胆俞、膻中、期门、章门、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
(2)治疗方法①疏肝解郁:取肝俞、胆俞、膻中、期门、章门等穴位,施以针刺、艾灸等手法。
②活血化瘀:取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穴位,施以针刺、艾灸等手法。
③滋补肝肾:取肾俞、肝俞、太冲等穴位,施以针刺、艾灸等手法。
3. 食疗(1)饮食原则乳腺癌早期患者应保持饮食清淡,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
(2)食疗方①枸杞子炖瘦肉:枸杞子30克,瘦肉150克,加水适量,炖熟后食用。
②玫瑰花炖鸡:玫瑰花10克,鸡肉150克,加水适量,炖熟后食用。
肿瘤科 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无 □有,原因: 1. 2.
时间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重 点 医 嘱
主要 护理 工作 病情 变异 记录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年月日 (第 8~14 天)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调整中药处方 □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并及 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无 □有,原因: 1. 2.
年月日 (第 21 天,出院日) □住院医师完成出院记 录、病案首页等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注 意事项,如:复查时 间、门诊随诊、下周期 治疗时间。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门诊随诊
□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指导,指导出院带
药的煎法服法告知出院 后相关注意事项 □无 □有,原因: 1. 2.
长期医嘱: □乳腺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普食 □中药内服 □中医药特色外治法(选 作)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 □中药泡洗 □针灸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指导陪护工作 □定时巡视病房
□无 □有,原因: 1. 2.
年月日 (第 15~20 天)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上级医师查房,根据复 查(血常规、肝肾功 能、心电图等)结果, 确定是否符合出院标 准。 长期医嘱: □乳腺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普食 □中药治疗 临时医嘱: □复查项目: □血常规 □肝肾功能 □凝血功能 □TB 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肿瘤标志物 □乳腺及引流区彩超 □心电图 □胸片 □腹部 B 超 □CT □MRI □骨扫描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指导陪护工作 □定时巡视病房
超, CT,核磁共振,骨扫描等。以上项目根据患者病情加以选择。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气滞痰凝证:化痰解郁。 (2)冲任失调证:调理冲任。 (3)毒热蕴结证:解毒散结。 (4)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6)瘀毒互结证:化瘀解毒。 2.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3.辨证选择应用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4.外治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中药泡洗治疗、穴位贴敷治疗等。 5.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6.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选用耳穴埋豆法或中医诊疗设备等。 7.内科基础治疗。 8.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乏力、疼痛等主要临床症状缓解。 2.病情稳定。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 (一)2024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一)引言概述:“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一)”是一个关于乳腺癌中医治疗方案的文档。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医学在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独特的经验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的相关内容,包括病因辨证、中药治疗、饮食调理、针灸推拿以及心理疏导等五个大点。
正文:一、病因辨证1. 中医对乳腺癌发病原因的认识2. 乳腺癌的中医病因分类3. 根据不同的病因辨证施治的原则4. 乳腺癌中医辨证的主要方法5. 中医辨证的意义和独特性二、中药治疗1. 常用中药对乳腺癌的治疗作用2. 中药的配伍原则和用法3. 中药联合化疗的效果和注意事项4. 中医药治疗的优势与风险评估5. 中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三、饮食调理1. 中医饮食养生在乳腺癌中的作用2. 饮食调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适宜乳腺癌患者的食物选择和禁忌4. 中药食疗在乳腺癌康复中的应用5. 中医养生饮食的长期效益四、针灸推拿疗法1. 中医针灸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2. 针灸治疗乳腺癌的主要穴位和方法3. 推拿疗法对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注意事项4. 针灸推拿与其他治疗方法的结合应用5. 针灸推拿在乳腺癌术后康复中的作用五、心理疏导1.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问题和需求2. 中医心理疏导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意义3. 心理疏导的常用方法和技巧4. 心理疏导对乳腺癌患者康复的影响5. 中医对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的关注和照顾总结:“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一)”详细介绍了中医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病因辨证能够帮助医生准确诊断乳腺癌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药治疗、饮食调理和针灸推拿等方法都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的身体状况并提高康复效果。
此外,心理疏导在乳腺癌患者的康复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将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全面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乳岩乳腺癌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乳岩乳腺癌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一、概述:乳腺癌中医称之为“乳岩”,其临床特点为乳房部出现无痛、无热、皮色不变而质地坚硬的肿块,推之不移,表面不光滑,凹凸不平,或乳头溢血,晚期溃烂、凸如泛莲。
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之间,其发病多因情志失畅、饮食失节、冲任不调或先天禀赋不足引起机体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失和而发病。
二、诊断(-)疾病诊断1、病史及体检询问肿物发生时问、疼痛、及与月经关系,有无乳头溢液,有否作过治疗,既往乳房是否等大,乳头是否内陷,肿块局部是否活检,及子宫或甲状腺功能性疾病,询问月经及婚育史,是否妊娠,哺乳期,家庭中恶性肿瘤病史,特别有否乳腺癌,体检中注意观察双侧乳房外形,乳头位置及分泌物,皮肤有否红、肿、结节及湿疹样变。
记录肿块部位,大小,形状,质地,表面情况,活动度,与皮肤、胸大肌、胸壁关系,挤压乳头有否溢液,数量,性质,管口部位,注意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绘图表示乳房肿块与腋窝肿大淋巴结。
2、辅助检查(1)、数字化铝靶、纤维乳管内视镜、CT、核磁共振。
(2)、彩色超声检奄。
(3)、乳头溢液细胞学捡查。
(4)、肿块穿刺活检或超声引导下肿物真空旋切术、冰冻切片及病理险查。
(二)、证候分型:1、肝郁痰凝:乳房部肿块肤色不变,质硬而边界不清;情志抑郁,或性情急躁,胸闷肋痛,或伴经前乳房作胀或少腹作胀。
苔薄,脉弦。
2、冲任失调:乳房结块坚硬;经事紊乱,素有经前乳房胀痛。
或婚后从未生育,或有多次流产史。
舌淡,苔薄,脉弦细。
3、正虚毒炽:乳房肿块扩大,溃后愈坚,渗流血水,不痛或剧痛:精神萎靡,面色晦暗或苍白,饮食少进,心悸失眠。
舌紫或有瘀斑,苔黄,脉弱无力。
4、气血两亏:多见于癌肿晚期或手术、放化疗后,病人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或(白光)白,头晕目弦,神倦乏力,少气懒言;术后切口皮瓣坏死糜烂,时流渗液,皮肤灰白,腐肉色暗不鲜;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5、脾虚胃弱:手术或放化疗后食欲不振,神疲肢软,恶心欲呕,肢肿倦怠;舌淡,苔薄,脉细弱。
乳腺癌中医治疗基本处方

乳腺癌中医治疗基本处方乳腺癌中医治疗基本处方I、病因与病机1.1 病因:- 外感邪毒:寒湿、湿热、风热等致病因素。
- 情志不畅:长期的情绪不稳定、抑郁、忧虑等。
- 饮食不节:过度进食油腻、辛辣、熏烤食物等。
- 集毒积滞:久病不愈、痰湿停滞、乳腺结节、乳腺囊肿等。
1.2 病机:- 血瘀阻络:乳腺癌肿块形成的主要机制。
- 湿热蕴结:湿热毒邪入乳腺,肿块增生。
- 气滞血瘀:气滞不畅,导致乳腺气血运行不畅。
II、基本处方2.1 寒湿痰饮型:- 茯苓(15g)- 泽泻(15g)- 泽兰(10g)- 斑蝥(10g)- 青皮(10g)- 当归(10g)煎服方法:以上药物研磨细末,分三次煎至浓缩,每日一剂。
2.2 湿热蕴结型:- 黄连(10g)- 白薇(10g)- 升麻(10g)- 牡丹皮(10g)- 苦参(10g)- 空心菜(15g)- 茯苓(15g)煎服方法:将以上药物研磨细末,分三次煎至浓缩,每日一剂。
2.3 血瘀气滞型:- 川芎(10g)- 红花(10g)- 丹参(10g)- 紫草(10g)- 木香(10g)- 三七(10g)煎服方法:将以上药物研磨细末,分三次煎至浓缩,每日一剂。
III、用药说明3.1 茯苓:- 性味:甘淡、平。
- 功效:利水渗湿、消肿解毒。
- 临床应用:用于湿热中焦、水湿泛滥、气滞血淤等。
3.2 当归:- 性味:甘、微苦、温。
- 功效:养血活血、调经止痛。
- 临床应用:用于血瘀引起的经络阻滞。
3.3 川芎:- 性味:辛、温。
- 功效:活血祛瘀、舒经止痛。
- 临床应用:用于气血不畅、经络阻塞等。
3.4 白薇:- 性味:苦、寒。
-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 临床应用:用于湿热痰饮、痈疽肿毒等。
3.5 总体用药规律:根据乳腺癌的病因病机,结合患者的体质辨证施治,可选取以上药物进行搭配应用。
IV、附件- 临床病例:附有一些成功应用该处方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病例,供参考。
V、法律名词与注释- 乳腺癌:乳腺组织中的恶性肿瘤,常见于女性。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汇总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汇总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在男性中有一定的发生率。
针对乳腺癌的中医诊疗方案通过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控制肿瘤的发展,并缓解患者的症状。
本文将汇总一些常用的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以供参考。
一、中医诊疗原则在制定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之前,首先要明确中医的诊疗原则。
中医认为乳腺癌多由气滞、血瘀、痰湿等致病因素引起。
因此,中医诊疗的主要原则包括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祛痰化瘀、清热解毒等。
二、常用中医诊疗方案1. 中药治疗(1)疏肝理气类方剂:如柴胡加芍药汤,该方剂能舒缓乳腺癌患者的情绪,减轻疼痛,并能改善纳食不良等症状。
(2)活血化瘀类方剂:如桃红四逆散,该方剂具有温经活血、散瘀消肿的作用,可缓解乳腺癌术后淤血的症状。
(3)祛痰化瘀类方剂:如三妙丸,该方剂可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癌合并痰湿阻滞的症状,如乳腺癌胸腹水积。
(4)清热解毒类方剂:如三黄煎,该方剂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乳腺癌合并热毒引起的症状。
2.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在乳腺癌的中医诊疗中也有广泛应用。
常见的针灸治疗方案包括:(1)乳腺癌术后针灸治疗:可以利用针刺穴位如关元、足三里、合谷等,以改善手术后的不适症状。
(2)针灸配合化疗放疗:通过针灸治疗帮助患者缓解化疗放疗带来的副作用,并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3. 中医药物外用除了内服中药,外用中药也是乳腺癌中医诊疗中的常用方法。
常见的外用药物包括:(1)中草药膏方:如当归软膏、皂角刺软膏等,这些药膏可以直接涂抹在乳腺肿块处,以发挥活血化瘀的作用。
(2)中药洗剂:如黄芩洗剂、益母草洗剂等,这些洗剂可以用来清洁患处,促进瘤体的愈合。
4. 饮食调理中医诊疗乳腺癌还需要合理的饮食调理。
中医饮食调理的原则包括:(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蒜、酒等;(2)保持营养均衡: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推荐食用新鲜蔬菜、水果、豆类等;(3)限制脂肪摄入:选择低脂肪的饮食,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4)少量多餐:适量分次进食,减轻胃肠负担,增加进食口腔和胃肠道的机械性刺激。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 (二)2024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二)引言概述: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医诊疗方案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预防、辅助治疗、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和调理饮食方面,详细介绍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的相关内容。
正文:一、预防乳腺癌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暴饮暴食、饮酒和吸烟等不良习惯。
2.定期进行乳腺自我检查,包括压痛触诊、乳头溢液检查等。
3.定期接受乳腺彩超、乳腺摄影等检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病变。
4.保持健康饮食,注意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二、辅助治疗1.中医药调理,根据乳腺癌的病情和体质,采用中药、针灸等辅助治疗方法,以增强患者体质,提高抵抗力。
2. 拔罐疗法,通过拔罐刺激乳腺相关穴位,促进气血畅通,舒缓病变部位局部疼痛和压迫感。
3.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乳腺区域,促进乳腺淋巴循环,减轻淤积和疼痛症状。
三、中药治疗1.中药熏洗,使用中药材制作药浴或熏洗,直接作用于乳腺区域,有效缓解疼痛和肿胀情况。
2.中药内服,根据乳腺癌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身体状况。
3.穴位贴敷,采用中药贴敷于乳腺相关穴位,如天突穴、命门穴,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4.中药注射液,根据乳腺癌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结合化疗方案,选用适量的中药注射液,减轻化疗的副作用。
四、针灸治疗1. 药物针刺,通过经络上的穴位刺激,结合中药药物注射,以促进体内阴阳平衡和气血畅通。
2. 乳腺穴位针刺,刺激乳腺相关穴位,如乳根穴、乳中穴,以缓解疼痛和改善局部病变。
3. 经络调理,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择适当的经络穴位进行针灸,以调理乳腺经络和提高机体免疫力。
五、调理饮食方案1.清淡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糖和高盐食物的摄入,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食物等。
2.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食用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帮助排除体内毒素。
3.适量摄入高蛋白食物,如鱼类、瘦肉、蛋类等,以提供营养支持和帮助修复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诊断:参照《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0中国版)》,病理学诊断为必须条件。
2.病期诊断:根据临床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七版癌症分期标准作出分期诊断。
(二)证候诊断(1)气滞痰凝证:乳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心烦易怒。
或口苦咽干,头晕目眩。
舌苔薄白或薄黄。
脉弦滑。
(2)冲任失调证:乳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头晕目眩。
或月经失调,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目涩,口干。
舌质红,苔少有龟裂。
脉细数无力。
(3)毒热蕴结证:乳房肿块迅速增大,疼痛或红肿甚至溃烂翻花,分泌物臭秽或伴有倦怠乏力,食少纳差等。
或发热,心烦,口干,便秘。
舌质暗红,舌苔黄白或黄厚腻。
脉弦数或弦细。
(4)气血两虚证:疲倦乏力,精神不振,恶心,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口干少津,二便失调,白细胞下降等。
舌淡,苔薄白。
脉沉细弱。
(5)气阴两虚证:乏力、口干苦、喜饮,纳差,乏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
舌质红,少苔或薄苔。
脉细数或弦细。
(6)瘀毒互结证:肿瘤增长迅速,神疲乏力,纳差消瘦,面色晦暗。
或伴有疼痛,多为刺痛或胀痛,痛有定处;或伴有乳房肿物坚韧,若溃破则腐肉色败不鲜。
舌淡或淡暗,苔白。
脉细数或弦细。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气滞痰凝证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推荐方药:海藻玉壶汤加减。
海藻、昆布、柴胡、青皮、郁金、连翘、白芍、云苓、半夏、浙贝、草河车、山慈菇、白芷等。
2.冲任失调证治法:调理冲任,滋补肝肾。
推荐方药:逍遥散合左归饮加减。
郁金,柴胡,当归,生地,白芍,牛膝,桔叶,菟丝子,枸杞子,生山药,茯苓,夏枯草等。
3.毒热蕴结证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溃坚。
推荐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
金银花、地丁、皂角刺、乳香、没药、浙贝、赤芍、山慈菇、白芷、蒲公英、玄参、夏枯草、龙葵、当归等。
4.气血两虚证治法:益气养血,健脾补肾。
推荐方药:八珍汤加减。
生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女贞子、枸杞子、山萸肉、熟地、白芍、鸡内金、焦三仙、鸡血藤、阿胶等。
5.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兼以解毒。
推荐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北沙参、麦冬、玉竹、生黄芪、白术、花粉、女贞子、枸杞子、焦三仙、夏枯草、花粉、浙贝母、猫爪草等。
6.瘀毒互结证治法:益气化瘀解毒。
推荐方药:桃红四五汤加减。
桃仁、红花、生黄芪、党参、鹿角霜、熟地、川芎、龙葵、半枝莲、全蝎、土茯苓、白芍、元胡、水蛭等。
自汗明显者加浮小麦;患侧上臂肿胀加络石藤、桑枝、路路通;便秘者加制大黄,火麻仁;眠差者加夜交藤、炒枣仁;呕吐加砂仁、半夏;白细胞减少及贫血加阿胶、紫河车;血小板减少加茜草、大枣,鹿角胶;免疫功能低下加仙灵脾;解毒抗癌加半枝莲、浙贝母、蜂房、山慈菇、木鳖子、夏枯草、龙葵等(根据病情可选择数味药物)。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根据病情选择应用益气养血、健脾补肾类中成药如贞芪扶正胶囊(颗粒)、健脾益肾颗粒、参芪十一味颗粒、生血丸、升血宝颗粒等。
或化瘀散结、解毒消肿类中成药如西黄丸(胶囊)、小金丸(胶囊)等。
(三)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根据患者病情,中医辨证结合辨病选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康艾注射液、榄香稀注射液、艾迪注射液、鸦胆子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等。
(四)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穴位贴敷疗法、中药泡洗、中药封包治疗、热奄包治疗等外治法。
用于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肿,手足综合症,末梢神经病变、恶性胸腔积液等。
1.中药联合理疗治疗患侧上肢淋巴水肿①中药:推荐方药:柴胡、郁金、路路通、当归、鸡血藤、络石藤、海风藤、车前子、水蛭、水煎内服兼外洗,每日一剂。
②理疗中医按摩治疗:首先按摩淋巴水肿肢体附近的正常功能的淋巴管以改善淋巴回流,然后反复按摩水肿肢体,从远心端到近心端方向进行向心性按摩。
压力泵治疗:使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治疗仪,将可充气的袖套置于水肿肢体,间断的充气,使水肿液向心流动,每次治疗15分钟,每日一次。
2.中药泡洗治疗末梢神经病变治疗方法:生黄芪、当归、红花、黑附片、川乌、鸡血藤、络石藤、海风藤、路路通等,装入布袋中加水2000m1,煎煮30分钟,晾至适宜温度(水温约35℃-40℃),泡洗双手、双足,每次3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
3.中药外敷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治疗方法:生黄芪60g,牵牛子20g,桂枝14g,猪苓20g,莪术30g,桃仁10g,薏苡仁60g等。
水煮2次,浓缩后酌加冰片少许及赋形剂。
外涂患侧胸壁,外敷保鲜膜保持湿润,每24小时换药一次,两次之间间隔2~4小时。
(五)针灸治疗根据病情及临床实际可选择应用体针、头针、电针、耳针、腕踝针、眼针、灸法、穴位埋线和拔罐等方法。
用于化疗所致免疫功能低下、恶心呕吐、便秘等消化道反应、手足麻木等神经毒性、失眠焦虑抑郁状态等。
1.针灸治疗肿瘤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肿瘤患者。
适应证:适用于确诊为焦虑抑郁状态的肿瘤患者。
取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针具:华佗牌针灸针规格:25mm、ε0.35mm。
手法:将针向脊柱方向斜刺0.5寸。
捻转至患者产生酸麻胀感为度。
留针三十分钟。
疗程:每周5次,共观察六周。
根据辨证论治,可随症加减适当穴位。
2.针刺治疗恶心呕吐患者适应证:适用于恶心呕吐患者取穴:双侧内关、足三里、太冲及中脘,呕吐特别严重者,加经外奇穴“止吐穴”〔掌面腕横纹正中下0.5寸)。
手法: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25-~40mm毫针,快速刺入皮下,是三里针刺1.5~2.0cm,内关穴针刺0..5cm,中脘穴针刺1.0cm,太冲穴平刺1.0cm,至“得气”后,双侧内关穴同时施快速轻提轻插手法10~15次,在反复提插过程中,嘱患者深呼吸2~3次;足三里、中脘、太冲穴施以平补平泻手法;止吐穴针尖刺向中指端(体呈15-30度角),大幅度捻转强刺激。
留针30~6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
疗程:每日治疗1-2次。
5天为1疗程。
3.隔姜灸治疗白细胞减少症适应症:白细胞减少症取穴:大椎、脾俞、隔俞、胃俞、肾俞。
操作方法:施灸腧穴部位涂少量凡士林,取鲜姜一片(当中刺数孔),置于应灸腧穴部位,其上置艾柱,点燃,施灸3~5壮。
观察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防止艾灰脱落烫伤患者。
灸毕:用镊子取出艾柱,姜片放于弯盘中,清解局部皮肤。
(六)其他疗法可根据病情洗择,如足浴法治疗肢体麻木,耳穴埋豆法治疗恶心呕吐等,也可根据病情酌情选用中医诊疗设备,如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等。
(七)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疼痛、合并感染及发热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具体参考《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
(八)护理包括饮食、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中医辨证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等。
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中医症状观察中医药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如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疼痛、大小便等中医证候的改善状况。
评定指标:中医症状根据临床观察分为4级:(0)无症状、(1)轻度、(2)中度、(3)重度,治疗情况根据症状出现的情况记录。
详见附件。
评价方法: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情况比较(疗前/疗后)。
显效:症状消失,或症状积分减少≥2/3;有效:症状减轻,积分减少≥1/3,≤2/3;无效:症状无减轻或减轻<1/3。
2.生存质量观察中医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治疗前后进行生活质量判定。
评定指标:卡氏评分(KPS)。
评价方法:治疗前后症评分情况比较。
显效: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20分以上;有效: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10分以上;稳定: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不足10分或没有变化;无效:治疗后比治疗前下降。
3.客观疗效观察中医药治疗对患者的瘤体变化。
评定标准:(1)目标病灶的评价完全缓解(CR):所有目标病灶消失,至少维持4周。
部分缓解(PR):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减少30%,至少维持4周。
病变进展(PD)::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
病变稳定(SD):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有减少但未达PR或有增加但未达PD。
(2)非目标病灶的评价:完全缓解(CR):所有非目标病灶消失和肿瘤标志物恢复正常。
未完全缓解/病变稳定(IR/SD ):一个或多个非目标病灶持续存在和/或肿瘤标志物高于正常。
病变进展(PD):出现新病灶和/或非目标病灶明确进展。
(二)评价方法对照患者入院前后的病情变化情祝,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价:1.中医症状中医症状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病种或证候,经专家讨论后制定,详见附件。
2.生存质量主要采用KPS评分评价.3.客观疗效瘤体变化采用国际通用RECIST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4.化验指标血象、肝肾功能、肿瘤标记物、免疫功能的检测方法参照化验室的相关要求执行。
附件乳腺癌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