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四.总结
总之, 全麻术后患者苏醒期烦躁可由多 种原因引起, 应仔细观察、找出原因, 对症 处理, 才能减少全麻术后并发症, 此期患者 病情不稳定, 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面对烦躁患者, 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 耐心, 具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和丰富的临 床经验, 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以保 证患者平稳地渡过苏醒期。
二、原因分析
• 常见原因 1.切口疼痛 是引起术后烦躁的常见原因, 尤其是开 胸手术患者, 患者表现为要坐起来, 大喊大叫, 身体 不停扭动, 手伸向疼痛部位, 拒绝挤压引流管等。 2.尿管刺激 大部分发生于男性患者, 患者术前无尿 管,实施麻醉后在患者无意识的情况下安置了尿管, 患者麻醉后恢复期间, 意识尚未完全清醒, 不能用 意识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且对尿管刺激无耐受性, 出现不适感, 表现为烦躁, 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要下 床小便或大声喊憋尿。检查尿管通畅无误。排除 其他原因所至。
三.护理
• 有效镇痛、镇静 全麻期间患者对各种刺激的反射消失, 停药 后最先恢复的是对疼痛的刺激, 所以疼痛是 引起患者烦躁的主要原因之一。合理应用 镇痛、镇静药物, 可取得良好效果。如给予 舒芬太尼、芬太尼、曲马多、尼松等药物, 给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呼吸及生命体征的 变化情况。
三.护理
• 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1.减少吸痰刺激 吸痰对患者的刺激性较大, 很容易引发患者 烦躁, 如无必要尽量减少吸痰次数,每次吸痰时间<15秒。 2.减少尿管刺激, 尿管刺激也可引发患者烦躁, 应保持尿管通 畅, 及时向患者解释插尿管所带来的各种不适及其必要性 3.减少体位刺激, 体位不适也可导致患者烦躁, 应耐心向患者 解释该体位对术后康复的意义, 以取得患者配合 4.减少操作刺激, 护士应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护 理操作技术, 面对烦躁患者, 应耐心地给予解释, 尽量满足 患者的要求, 减轻患者的痛苦, 以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目的分析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总结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23例实施全麻手术在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在苏醒期躁动的原因,总结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经过分析患者在全麻苏醒期的躁动原因是来自于多个方面的,总结一下主要有手术和导管的刺激因素,体位改变、急性尿潴留、切口疼痛以及心理原因等。
结论在手术前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以轻松的心态去接受手术治疗,在手术中正确安置患者的体位,配合预见性护理干预,留置导尿管并强化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在全麻苏醒期的躁动情绪。
标签: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护理干预临床上全麻苏醒期的患者容易出现躁动情绪,这会造成氧气的消耗增加,患者自身的血压值升高、心率加快[1],也会出现脑压升高等情况,引发颅内的再次出血,也可能会使患者的导管滑出,严重的时候还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2]。
因此,需要在临床上对患者在全麻苏醒期所出现的躁动原因进行综合分析,总结有效的干预措施。
在本研究当中,我院为了分析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以便于总结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特将我院在近两年内收治的123例在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现将主要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这123例在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患者当中有男73例,女50例。
年龄35~74岁,平均(47.5±4.7)岁。
患者的麻醉综合评估为Ⅰ~Ⅲ级,在所有患者当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梗死等疾病后遗症的患者有68例,其中头部和颈部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48例,胸腹部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43例,妇科肿瘤手术15例,泌尿系统手术7例,其余10例。
1.2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23例需要进行手术并实施全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原因及对策

非药物治疗
调节手术室温度
保持手术室温度适宜,避免病人受凉或过热。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确保病人呼吸通畅。
吸氧
给病人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病人的缺氧 症状。
心理干预
术前访视
在术前对病人进行访视,介绍手术室环境和手术过程,减轻病人 的焦虑和恐惧。
术中陪伴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语言和肢体接触来安慰和鼓励病人, 增强病人的信心和安全感。
炎。
维持循环稳定
根据病人情况,适当补 充血容量,调整输液速
度,保持血压稳定。
疼痛管理
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 遵医嘱给予适当的镇痛 药,缓解疼痛引起的躁
动。
心理护理
心理疏导
01
与病人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安慰和支持,缓解紧
张和焦虑情绪。
创造舒适环境
02
保持病房安静、整洁、温馨,减少外界刺激,让病人感到舒适
的并发症。
告知与沟通
向病人及家属详细解释麻醉过程、 苏醒期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对措施 ,提高病人的认知度和配合度。
术前准备
确保病人术前禁食、禁水,处理可 能影响麻醉效果的药物,以及完成 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术中管理
合理选择麻醉药物
根据病人情况和手术需要,选择适当 的麻醉药物和剂量,以减少苏醒期躁 动的发生。
术后回访
在术后对病人进行回访,了解病人的恢复情况,及时处理病人的问 题和不适,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05
CHAPTER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护理 对策
基础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病人的心率、 血压、呼吸等指标,及 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处理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处理全身麻醉术中,患者在手术结束后会进入苏醒期。
在苏醒期间,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躁动的表现,这种情况被称为苏醒期躁动。
苏醒期躁动指的是患者在麻醉后恢复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激动、暴躁或其他自主神经兴奋症状的状态。
苏醒期躁动可能有多种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麻醉药物的代谢:麻醉药物或镇痛药的代谢过程可能导致其在体内的浓度下降,从而引起苏醒期躁动。
这可能是因为患者在苏醒过程中感觉到疼痛或不适,而麻醉药物或镇痛药的效果减弱。
2.生理反应:苏醒期躁动也可能是患者对手术刺激或麻醉过程中引起的生理反应的结果。
手术刺激可能会引发患者的生理紧张,甚至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症状。
3.环境因素:苏醒期躁动也可能与患者所处的环境有关。
例如,手术结束后,患者可能感觉不适、失去方向感,并且周围的光线、声音或其他感觉刺激可能会导致焦虑或激动。
4.其他因素:苏醒期躁动还可能受到患者个体差异、疾病状态、术后药物的影响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对于苏醒期躁动的处理,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
如果患者的躁动不太严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1.提供舒适的环境:确保手术室、恢复室等环境的安静和舒适。
降低噪音、减少刺激性光线或其他感觉刺激。
2.家属的参与:允许患者的家属陪伴患者,给予关心和支持,以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感。
3.镇痛治疗: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合理使用镇痛药物,以减轻不适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4.交流与指导: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指导,解释手术的过程和相关的恢复情况,以减轻患者的不安情绪。
如果患者的躁动非常严重且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护理,可能需要使用药物进行控制。
常用的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和丙泊酚等。
总之,苏醒期躁动是全身麻醉的一种并发症,可能有多种原因引起。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提供舒适的环境、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家属的参与和合适的药物治疗等。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原因及对策护理课件

增加出血量
躁动可能导致手术部位出 血量增加,影响手术视野 和操作。
对医护人员的影响
工作负担增加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可能导致医 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增加,需要额
外关注和处理相关并发症。
心理压力增大
面对躁动的病人,医护人员可能面 临更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工作效率 和情绪。
潜在的法律风险
对于因躁动引发的医疗纠纷,医护 人员可能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主要通过一些非药物治 疗的方法来缓解全麻病人苏醒期
躁动,如按摩、放松训练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病人放松身体 、缓解紧张和焦虑,从而减轻躁
动的症状。
物理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 行,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方法。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针对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另一种常见治疗措施,主要通过 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来帮助病人调整心态、减轻焦虑和躁动 。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影响不容忽视。
手术室的环境、噪音、光线等都可能对病人的苏醒过程产生影响,引发躁动。此外,术后护理环境的好坏也可能影响病人的 情绪和行为。
02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危害
பைடு நூலகம்
对病人的危害
01
02
03
心理创伤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可能 导致病人出现恐惧、焦虑 等心理创伤,影响病人的 心理健康。
心理治疗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或护士进行,医生或护士会根据病人的具 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通过心理治疗,可以帮助病人建立正确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从而减少全 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THANKS
感谢观看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 原因及对策护理课件
小儿术后躁动护理措施

一、引言小儿术后躁动是指患儿在麻醉苏醒过程中出现的短暂意识障碍和知觉改变,表现为无法安抚的哭闹、手脚乱动等症状。
严重时,患儿可能拔出输液管、输尿管以及气管导管等,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因此,对小儿术后躁动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护理措施、心理干预、环境调整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护理措施1. 观察病情(1)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观察患儿的意识状态,判断躁动程度。
(3)观察患儿是否有拔管等危险行为,确保患儿安全。
2. 疼痛管理(1)评估患儿的疼痛程度,根据疼痛评分制定疼痛管理方案。
(2)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减轻患儿疼痛。
(3)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分散注意力、冷敷等,缓解疼痛。
3. 心理护理(1)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关爱和安慰。
(2)通过游戏、讲故事等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减轻焦虑情绪。
(3)鼓励家长陪伴患儿,减轻分离焦虑。
4. 环境调整(1)保持病房安静、舒适,减少噪音干扰。
(2)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3)适当调整病房光线,避免过亮或过暗。
5. 生活护理(1)协助患儿完成日常基本生活,如进食、排泄等。
(2)保持患儿皮肤清洁,预防压疮。
(3)定时翻身,预防肺部感染。
6. 预防并发症(1)密切观察患儿是否有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及时发现并处理。
(2)加强导管护理,防止导管脱落、堵塞等。
(3)注意患儿的营养摄入,增强免疫力。
三、心理干预1. 家长教育(1)向家长讲解术后躁动的相关知识,提高家长对术后躁动的认识。
(2)指导家长如何应对患儿的躁动行为,减轻家长焦虑情绪。
2. 情绪支持(1)关注患儿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心理支持。
(2)鼓励家长陪伴患儿,共同度过躁动期。
3. 分散注意力(1)通过游戏、音乐、动画片等,转移患儿注意力,减轻躁动。
(2)鼓励患儿进行简单的运动,如手部运动、脚部运动等。
四、环境调整1. 病房环境(1)保持病房安静、舒适,减少噪音干扰。
全麻苏醒期躁动处理

03
心理支持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支持,缓解其紧张和焦虑情绪,有助于减少躁动的发生。
01
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躁动的发生。
02
提供舒适的恢复环境
保持病房安静、舒适、温暖,减少外界刺激,有助于患者平稳度过全麻苏醒期。
05
CHAPTER
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研究进展
按摩和放松
04
CHAPTER
全麻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措施
术前禁食禁饮
确保患者在手术前已经充分禁食禁饮,以减少术后呕吐和误吸的风险。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评估患者全麻苏醒期的风险。
术前心理疏导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减轻其紧张和焦虑情绪,有助于减少躁动的发生。
麻醉深度控制
在手术过程中,合理控制麻醉深度,避免过浅或过深的麻醉状态,有助于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对于疼痛引起的躁动,可以使用镇痛药来缓解疼痛,如阿片类药物。
镇痛药
对于严重精神障碍引起的躁动,可以躁动的患者,可以使用约束带等工具限制其行为,以确保患者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约束
调整环境因素,如光线、声音等,以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缓解躁动。
环境控制
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按摩和放松,有助于缓解身体不适和紧张情绪。
精神状态
02
CHAPTER
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危害
躁动可能导致手术部位伤口裂开,引起出血或感染。
伤口裂开
疼痛加剧
心理影响
躁动可能引起术后疼痛加剧,增加患者痛苦。
躁动可能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影响术后恢复。
03
02
01
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及护理

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及护理在护理全麻术后患者时,苏醒期躁动是我们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患者无意识动作,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自主运动,严重时可以造成患者的意外伤害,甚至影响手术的成功与否。
本文收集了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226例,进行了躁动原因分析,并实施了有效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实施全麻手术出现苏醒期患者躁动的226例,其中男132例,女94例,年龄15~83岁,其中普外科96例,胸外科65例,妇科32例,骨科18例,耳鼻喉15例。
226例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术后患者入苏醒室后,均常规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率(律)、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
2 患者躁动的原因2.1疼痛苏醒期切口疼痛是全麻术后烦躁的常见原因[1]。
2.2气管导管刺激苏醒期患者因感受到气管导管对咽喉部、气管的刺激,加之吸痰对呼吸道的刺激,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恶心、身体扭动、摇头、四肢乱动等反应。
2.3尿管刺激导尿管刺激多发生于男性患者,这是由于男性尿道的生理解剖决定的。
麻醉后导尿患者由于手术前对留置导尿管引起的不适缺乏感受,耐受性差,手术后恢复期反应强烈[2],即使膀胱不充盈,患者也总想排尿。
2.4并发症的发生低氧血症、低血压、高碳酸血症、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均可引起患者躁动。
3 护理措施3.1心理护理全麻术后的患者一旦清醒,要立即告知所处环境,安慰鼓励患者,配合医护人员,及早拔除气管导管,使其有安全的感觉。
3.2安全护理患者入室后,立即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监测心率(律)、血压、血氧饱和度;固定好各引流管,并保持通畅;加用床挡,常规双手腕处置约束带,以防因躁动而发生坠床、意外拔管等情况;做好皮肤护理,常规应用气垫床;注意保暖。
3.3充分镇痛根据需要可应用硬膜外镇痛泵或静脉镇痛泵,如疼痛仍不能耐受,可报告麻醉医生给予适当用药,将疼痛减至最轻,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3.4及时拔除气管导管当患者睁眼反射、吞咽反射恢复,呼吸功能恢复,循环稳定时,可给予试脱机面罩雾化吸氧,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20分钟后,停止吸氧10分钟,血氧饱和度仍维持在90%以上,可遵医嘱充分吸除口腔以及气管内分泌物,拔除气管导管给予面罩雾化吸氧,观察拔管后的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6567(2013)05—0048—02胸腰椎骨折可由直接暴力,如枪弹伤,弹片伤,打击脊柱所造成的骨折或脱位称为直接暴力为脊柱骨折或脱位。
暴力由前或后,或左或右,或任何方向打击脊柱均能引起不通的脊柱骨折或脱位。
根据脊柱骨折脱位发病机理分为:屈曲型、过伸型,直接暴力脊柱骨折和脱位[1]。
脊柱骨折约占全身各类骨折的5~6%。
脊柱分成前、中、后3柱。
中柱和后柱包裹了脊髓神经和马尾神经,该区的损伤可以累及神经[2]。
本组报道的胸腰椎单纯性屈曲型压缩性骨折,是骨伤科中常见的疾病,目前治疗方法仍以卧床休息,功能锻炼和精心护理。
如果采用腰垫练习的方法,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7例(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龄18~82岁,摔伤12例,车祸33例,高处坠落伤2例,单个椎体22例,双椎体45例,T12-L1损伤最多,占74%。
2结果:本组47例经精心治疗及正确护理,经随访半年~ 16年全组恢复满意。
3护理要点: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肢体运动、感觉、大小便情况以及患者情绪变化。
3.1卧姿护理: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需平卧在硬板床上,伤椎垫枕,并需要早期功能锻炼,(可采用3点复位法,五点复位法或飞燕点水复位法),采用腰背肌锻炼,重力和杠杆原理,使脊柱保持稳定的背伸,使压缩的椎体扩张以矫正骨折畸形,垫枕需要适应的过程,要耐心的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了解垫枕在其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保持脊柱生理水平位置,接触对椎体的压力。
功能锻炼主要以腰背肌练习为主,腰背肌锻炼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康复极为重要。
通过锻炼牵引椎体可增加脊柱的稳定性,使压缩部位复原,防止骨质疏松,废用性肌萎缩和避免遗留性腰痛的发生,可避免远期椎体再度塌陷而导致椎体畸形。
在协助患者翻身侧卧时,用手扶患者的肩部和髋部同时翻动,伤体局部固定,保持躯体上下一致。
防止腰部扭伤,侧卧后腰背部可用枕头,避免上下身的不一致。
因长期卧床,故护理极为重要,护理巡视时,要向患者详细讲解卧硬板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取得合作,要注意垫软垫处衣服拉平,防止皱褶,防止发生褥疮,使患者处于舒适姿势,积极配合治疗。
3.2并发症的护理:腹胀便秘、泌尿系统感染、坠积性肺炎和褥疮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并发症。
(1)腹胀便秘:因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早期由于骨折出血,多引起后腹膜血肿,刺激胸腹腔交感神经,使胃肠功能减弱,晚期可由于神经麻痹引起肠蠕动减慢,而致腹胀便秘[3]。
护理时可轻柔热敷腹部,指导患者进行腹肌的收缩锻炼,帮助患者养成床上排便或定时排便的习惯,对于腹胀便秘严重者可给予新斯的明肌注,或口服番泻叶或原朴三物汤加减。
(2)泌尿系感染:患者卧床后,由于体位变换使膀胱长期处于固定位置不动,尿内碱沉渣积于底部,不易随尿液排出,久之可引起泌尿系感染,对于不适应体位改变患者,在护理上要做好心理护理,缓解其紧张情绪,引导其放松,可采取听流水声,温水冲洗会阴部,热敷及按摩下腹部等方法,促进排尿,鼓励患者多饮白开水,保持尿道口和会阴部的清洁卫生,女性患者每天清洁会阴1~2次,对于诱导无效者给予导尿,一般留置时间不超过2天,每天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冲洗膀胱,以预防泌尿系感染。
(3)坠积性肺炎:患者卧床后因体位改变和呼吸深度不够,可使肺部内分泌物积留,形成肺部感染,故要经常变换体位,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定时翻身拍背,促进肺内分泌物和积痰排出。
(4)褥疮: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由于骨折疼痛,患者不敢翻身,腰骶部及双侧肩胛部长期受压,局部缺血而产生褥疮。
护理师要做好解释工作,帮助患者翻身,取舒适体位,建议隔30分钟左右,定时按摩肩部、背部、腰骶位部及足跟等骨突出部位。
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皮肤抵抗力。
在使用便盆时应抬高患者臀部,再将便盆放入,不要硬塞,以免损伤皮肤导致褥疮。
3.3心理护理:胸腰椎骨折患者背部疼痛较严重,需卧床休息,严重影响各种生理活动,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由于担心治疗效果及后遗症影响家人的工作等,而表现出情绪消沉、失落、恐惧、焦虑等,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对于症状较轻者尽可能解释本病的严重性和可能出现的后遗症,使患者从思想上引起重视,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3.4饮食护理:伤后患者饮食下降,加之大便不畅,早期应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鼓励患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忌油、生冷食物。
中期可清补,吃富含高蛋白及锌、钙、磷等微量元素食物,可食瘦肉、牛奶等。
后期处于恢复阶段,可多食滋补强筋壮骨的食物。
3.5出院指导:加强饮食调护,合理功能锻炼,注意站、坐、行的正确姿势。
伤后6~8周下床行走,需佩戴腰围固定腰部,时间不宜过长,同时避免劳累。
3个月内禁止弯腰,不可负重,不可做跳跃性动作,坚持睡硬板床,坚持垫枕,定期复查。
讨论胸腰椎单纯性屈曲性压缩性骨折,一经明确诊断,必须精心护理、治疗、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肢体运动功能,正确卧姿护理,伤椎垫枕,维持脊柱于水平位置,解除对椎体的压力进行腰背肌锻炼,同时观察并发症可能发生迹象。
早期及时处理,都能顺利恢复健康。
降低并发症尤其避免椎体再度塌陷而导致椎体畸形至截瘫的发生。
可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降低病人不必要的痛苦发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天津医院曾科主编.临床骨科学[M].人民出版社,1992.12.466.[2]曾伟新等主编.外科护理学[M].第一版.任命卫生出版社,2006.6.550.[3]刘继贵.魏清.护理干预对熊瑶追骨折并腹胀影响的探讨[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8,(8).29.Key words Thoracolumbar;Simple flexion compression fractures;Body movement;Lumbar muscle exercise.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梅燕丁玉辉罗宇(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室,四川泸州646000)摘要目的:探探讨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和护理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722例全麻手术患儿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采用儿童全麻苏醒期躁动的Ⅴ点分级法评估苏醒期躁动程度,并对全麻苏醒期躁动(Ⅲ级以上)患儿进行躁动原因分析及术后舒适护理干预。
结果:全身麻醉患儿722例,132例术后发生苏醒期躁动,总发生率为18.28%;躁动患儿中存在伤口疼痛52例,各种不良刺激43例,分离焦虑22例,其他原因15例,分别占39.39%,32.58%,16.67%及11.36%。
经父母陪护等术后舒适护理小儿苏醒期躁动总发生率降为4.43%。
结论: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常见原因有术后疼痛、各种不良刺激、分离焦虑和其他因素。
经父母陪护复苏等综合的术后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关键词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舒适护理中图分类号:R 6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6567(2013)05—0049—03Cause Analysis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Emergence Agitation in Pediatric Patient underGeneral AnesthesiaMEI yan.(Department of operating room,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Luzhou 646000)Abstract Objective:Discussion of cause analysis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emergence agitation in pediatric patient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Methods:The histories of 722pediatric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o find out the incidence of emergence agitation during the recovery period of general ing the Ⅴpoint classification method to evaluate emergence agitation degree of pediatric patient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and analyze the causes of emergence agitation of children(Ⅲdegree or above)and then take care interventions.Results:Emergence agitation occurred in 132cases of 722children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and 52cases of 132children because of wound pain,43cases due to all sorts of undesirable stimulation,22cases by reason of separation anxiety and 15cases owing to other causes.Emergence agitation which occurred in 132children obviously remission by adequate analgesia,parental accompany and other comfortable nursing intervention.Conclusion:There are the common causes of emergence agitation in pediatric patient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such as postoperative pain,all kinds of undesirable stimulation and other prehensive comfortable nursing intervention which include postoperative comfort care,such as parental accompany during the recovery and adequate analgesia and so 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emergence agitation in pediatric anesthesia.Key wordsPediatric patient;General anesthesia ;Emergence agitation;Comfort care全麻苏醒期躁动(EA,emergence agitation )是常见手术麻醉并发症,是一种全麻苏醒期短暂性意识与行为分离的精神状态,为麻醉苏醒期的一种异常行为,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