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方言和普通话

湖南方言和普通话
湖南方言和普通话

如何让方言区的孩子说好普通话

如何让方言区孩子学好普通话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正日益强大,经济的崛起与强盛必然带动文化的交流与渗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汉语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青睐。如今,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不仅是事业工作的需要,更是一个人素质与时尚的体现,语言面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气质和对外形象。由于语言受环境、年龄和习惯的影响,越晚学习普通话就越难。所以,从小学习普通话、培养孩子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语言培养。 众所周知,方言区的人平时说话交流大多用方言或带有方言腔的普通话,甚至学校、幼儿园的老师说话也带有方言腔,而孩子生性就会模仿,因此,方言区的大多数孩子由于模仿了不标准的普通话,所以普通话都说不好,究其原因,就是孩子没有一个良好的普通话环境,不少家长和老师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可又拿不出什么好办法。 如何让处在方言区的孩子学会普通话呢?这里向家长和老师谈点我的经验,仅供参考。 一:正确认识普通话 要学好普通话,首先要正确认识普通话,在认识普通话之前,首先就要弄清楚一个概念:说话。什么是说话?说话——其实就是唇、齿、舌、牙、颚器官的运动。犹如走路是大腿的运动,

游泳是全身肢体的运动,开车是手脚的运动一样等等。认识了说话,我们再来认识:什么又是普通话?普通话定义告诉我们: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说话。这就从器官运动的角度告诉我们:普通话就是以北京人说话的口腔动作为标准的说话。为此,要学会普通话就是要学会北京人说话,按照北京人的说话标准动作来说话。 现在很多孩子普通话不好,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他唇、齿、舌、牙、颚的动作不标准、不正确,就是他身边没有普通话标准语言动作环境。孩子天生就会模仿,他要长大就要说话,没有标准普通话的环境,就只好模仿不标准的普通话或方言。所以,要让孩子学会普通话就必须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 以上说了普通话不好是因为唇、齿、舌、牙、颚的动作不标准、不正确,归根结底就是读普通话的声母和韵母不正确,普通话不好的人,可能就是很多声母韵母的发音动作不正确、或是根本不会发或没发,普通话有点小问题的人,可能就是个别几个声韵母发音动作有问题。例如:在很多方言区里卷舌音(又叫翘舌音)是没有的,他们从来就不翘舌,也不知道舌头位置应该放在哪里,这样一来,所有与zh ch sh r 组合的字的发音,方言区的人都没有翘舌。再例如:在很多方言区u这个韵母音是没有的,他们都用i来代替,这样一来,所有与韵母u有关的字,都

普通话与方言词语对照表

1、本材料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选择、判断测试使用。 2、内容大致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排列,词法在前,句法在后。量词、名词搭配表请参看另外一个文件。 3、本材料各语法类别下所列若干组句子,仅为举例性质,远非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的全部,而且同一格式的句子(或词语)尽量不多举,测试命题时可按同格式替换、类推。 4、所列句子采用单一的选择题型,答案一般是普通话说法(题号右边标注*)放在前边,方言说法(题号后标“方”的)放在后边,命题时排列顺序应随机变动。 5、a≠b*,表示当a b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时,两句都是普通话的说法。a=b方,表示a b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时,b句是方言说法。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范,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方言中有一些句式,似乎和普通话一样,比如广西方言说“我不比他好”,意思是“我没有他好”。孤立地看,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因为普通话中也有这样的句式。但是普通话中“我不比他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我没有他好”,二是“我和他一样”。广西话“我不比他好”只能表达前一层意思,如果要表达的是后一层意思,这种说法就错了。所以对于这一类句式,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判断出正误来。 一、词尾 普通话和各方言都有一些词尾,最常见的如“子、儿、头”等,但这些词尾用在什么词语里,普通话和方言不所不同。最常见的是“子”尾,但普通话说“虾”,不带“子”,江苏很多地方都说“虾子”。与此相反,普通话中的“袜子”,在吴方言大都说“袜”或“洋袜”。普通话的“鼻子”,吴方言说成“鼻头”。江淮方言中名词的“子”尾特别多,儿化普遍比普通话少,甚至完全没有儿化。普通话中的“明年、麦穗儿、豆角儿、鸡、蝴蝶、脸盆、嘴唇、脚底板儿、肚脐眼儿、裤头儿、面条儿”等,在江淮方言中说成“明年子、麦穗子、豆角子、鸡子、蝴蝶子、脸盆子、嘴唇子、脚底板子、肚脐眼子、裤头子、面条子”。“裤子”“帽子”,山西某些地区说成“帽的”“裤的”或“帽儿”“裤儿”,“狐狸”说成“狐的”“狐子”。山西方言还往往把儿化词语的“儿”尾去掉,前边的词语重叠。各方言区还有一些普通话中没有的词尾,如吴方言普遍有“厨房间、厕所间、客堂间”的说法,普通话都不带“间”字。南昌话中重叠副词的词尾“子”,相当于北京话的“儿”。总体上说,方言中的词尾比普通话用得多些。我们说普通话时,要多加注意,去掉这些词尾,或改用普通话的词尾。 a、腿变粗了。 b、腿子变粗了。(选对a* b方) a、我买了一顶帽子、一条裤子。 b、我买了一顶帽的、一条裤的。 c、我买了一顶帽儿、一条裤儿。(选对a* b c方) a、有一窝鸡都让狐狸吃了。 b、有一窝鸡都让狐的吃了。 c、有一窝鸡都让狐子给吃了。(选对a* b c方) a、灯丝儿又断了。 b、灯丝的又断了。 c、灯丝子又断的。(选对a* b c方) a、门上有一个眼儿。 b、门上有一个眼眼。(选对a* b方) a、把瓶子上的盖儿拧开。 b、把瓶瓶上的盖盖拧开。(选对a* b方) a、我捉住它的小腿,把它带回去。 b、我捉住它的小腿子,把它带回去。(选对a* b方) a、我就这样度过了童年。 b、我就这样子度过了童年。(选对a* b方) 二、这普通话中,指示代词“这”用来指代人和事物,表示“近指”,与“那”(远指)相对。在一些方言里常常没有“这”。 a、这支笔是谁的? b、支笔是谁的?(选对a* b方) a、这朵花真好看。 b、朵花真好看。(选对a* b方) a、这本书是我的。 b、本书是我的。(选对a* b方) 三、数量 福建等一些方言的称数法与普通话说法不大一样,有的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往往在数量上加以替代或省略。 a、他今年二十一岁。 b、他今年二一岁。(选对a* b方) a、我有一百一十八块钱。 b、我有百一八块钱。(选对a* b方) a、这大米有一千三百公斤 b、这大米有千三公斤。(选对a* b方) a、这座山有一千九百五十米高。 b、这座山有千九五米高。 c、这座山有一千九五为高。(选对a* b c方) a、距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 b、距离考试还有月把天/月把日。(选对a* b方) a、我们写作业用了一个多月。 b、我们写作业用了一点半钟。 c、我们写作业用了点半钟。(选对a* b c方) a、他审阅了二百一十三个方案。 b、他审阅了二百十三个方案。(选对a* b方) 四、二与两 在普通话里,“两”一般只作基数词,“二”除了作基数词,还可以作序数词,但在一般量词如“层”的前面,“二”只能作序数词,“二层楼”是第二层楼的意思。“二”与“两”都作基数词的时候,意思是一样的,但是根据普通话的习惯,用法也有许多不同。一些方言的习惯说法也与普通话不一样。 a、二比二(竞赛比分)。 b、两比两。(选对a* b方) a、二比五。 b、两比五。(选对a* b方)

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声母差异 宜宾口音在内的四川方言,仅就大多数地区而言,与普通话的声母差异,情况有三: 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 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 三、四川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所采用的声母不同。 分述如下: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由于是对50年前的记忆,多出的声母原来用什么注音符号或拼音字母,已经留在了学生时代;笔者又毕竟不是语音专业人员,手里没有目前全面表示各种语音,甚至本主题讨论所涉及语音的现行表示方式的专业书籍或文献。因此,在以下叙述中,只能以自己权宜杜撰(只用于本贴主题讨论)的,希望通过描述和举例能为泡友理解的非专业符号表示。四川方言多出的声母为[ni:]和[gn],均为浊音. 1. [ni:]。发[ni:]时,气从舌颚间出,舌扁平;发音位置比普通话拼音字母的"n"靠后;发音时,摩擦通道较长,摩擦力较大。如宜、义(含仪、议等义与形旁组合字),你、泥、拟、凝,等。宜宾口音与普通话一样,也基本上没有这个声母,而分别成为宜宾口音和普通话的"y"(如宜、义等)和"n"(如你、泥、拟、凝,等)。 2. [gn]。气从舌、颚最后部(近喉部)发出,摩擦力也较大,有如"g"的软浊音。四川方言语音中的我(及如哦、俄、饿、鹅、娥等)、恶(及如垩)、额、厄、鄂(及如颚、萼、鳄、腭等)、讹、遏、……等。宜宾口音中除个别字使用这个声母(如我、恶、厄等)外,大多数与普通话声母相同(如哦、俄、饿、鹅、娥,讹,等);而重庆口音中,连"我、恶、厄"等,都几乎与普通话相同,只不过音节中口形变化的过程没有普通话清楚。记得,四川方言语音多出的上述声母,在50年前的汉语拼音字母表中,分别排列在g、k与h,和j、q与x之间,与其他由4个一排的声母,组成了较为整齐的方阵。即: b p m f d t n l g k [gn] h j q [ni:] x zh ch sh r z c s 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中大多数地区的语音多出的声母就是人们熟知的翘舌音:zh、ch、sh。因此,四川方言中大多数地区的居民,在学说普通话时,都要下相当大的功夫,才能从自己的全部z、c、s中,准确剥离出zh、ch、sh来。 " 大多数"以外的少数地区,即由自贡市市区及富顺县,内江的隆昌县及宜宾县北部(靠近自贡市区部分)、泸县靠近富顺县的边界地区组成的连片翘舌音地区;

播音:如何解决说好普通话的鼻音问题

播音:如何解决说好普通话的鼻音问题 (一)鼻音功能亢进的训练步骤 1.将音调降低一个音符。如果说话的音调过高,那么将音调降低到一个更加自然的水平通常能使声道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 2.减少嗓音的响度。一种柔和的嗓音通常听起来鼻音不是很重,也不会激怒听众。 3.在正常情形下,在发非鼻音时,无论捏鼻与否,均不应该出现鼻腔共鸣的现象。即应该是口腔共鸣音而无鼻腔共鸣的成分。通过发以下的单词音,练习口腔共鸣。 阿姨姐姐大爷知识西瓜 鸡肉鲤鱼花朵牙齿嘴巴 跑步扫地洒水浇花洗衣 (1)大声读出上述词汇,同时延长每个单词中的元音部分。 (2)再次进行捏鼻朗读,同时做好录音工作。如果存在鼻音功能亢进的现象,就会发现捏鼻前后两次朗读的效果有着明显的差异。 (3)如果捏鼻时,嗓音先后无明显变化,这说明不存在鼻音化现象。这非常好,可以巩固此项训练。 (4)如果捏鼻时,嗓音出现明显变化,或者嘎然而止,这说明鼻音太重,应该继续下一步的训练。 4.意识到软腭运动。 (1)张嘴打个哈欠,用鼻呼吸。通过镜子看口腔的后部,观察悬雍垂的形状及运动等。 (2)延长发“A-----H--”音。同时可以观察到发音时软腭及悬雍垂向

上抬起。当发到“H--”时,你将看到软腭及悬雍垂下垂,开放口鼻通道。 (3)试着延长发“A----ANG”(采用唱歌的节奏),这时注意到软腭及悬雍垂向下运动。声音能够通过鼻腔产生共鸣。 (4)张大嘴巴,发五个“啊,/A/”音。在每次发音之间停顿一至两秒。通过镜子,你可以观察到软腭及悬雍垂在发音时上抬,而在停顿时下垂。 本项训练指导如何建立正确的口腔共鸣。软腭向上运动关闭口鼻通道。当你发鼻音时,软腭下垂,这样嗓音就在鼻腔产生共鸣。 5.手持镜子间接观察软腭的功能。 (1)将镜子直接放在鼻孔下方。延长发“A-----”音。如果发的是口腔共鸣音,镜子不会因鼻腔共鸣发音而起雾。 (2)保持镜子的位置不变,延长发“MA-----N”音。这时会发现镜子由于鼻腔呼出的气流而起雾。 (3)手持镜子,发以下的词汇音。如果不存在鼻音功能亢进,则镜子不起雾。 梨花邮票睡觉 洗菜头发回家 (4)手持镜子发以下的鼻音。应发现在发音时镜子起雾的现象。 明亮妹妹欢唱 昆仑摸象美眉 6.如果在上述步骤5(3)中,说的六个口腔音没有使镜面起雾,这样可以检查是否能在口腔音与鼻腔音之间形成对比。不再使用镜子,录下这些配对词的发音,看是否能听出差别。尚武 鼻-泥波-摸糖果-芒果水流-水牛女客-旅客 表-鸟怒-路棉衣-涟猗年代-连带男制服-蓝制服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说明 1、本材料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选择、判断测试使用。 2、容大致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排列,词法在前,句法在后。量词、名词搭配表请参看另外一个文件。 3、本材料各语法类别下所列若干组句子,仅为举例性质,远非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的全部,而且同一格式的句子(或词语)尽量不多举,测试命题时可按同格式替换、类推。 4、所列句子采用单一的选择题型,答案一般是普通话说法(题号右边标注*)放在前边,方言说法(题号后标“方”的)放在后边,命题时排列顺序应随机变动。 5、a≠b*,表示当a b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时,两句都是普通话的说法。a=b方,表示a b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时,b句是方言说法。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大连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分析

大连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分析 摘要:大连位于辽东半岛,大连市区的方言,本质是属于胶辽官话中的一种,其形成主要是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源于来自于山东移民影响的胶东官话,另外一个方面是又得到了普通话、东北话等等多种的影响。具体而言,大连市方言中含带着胶东官话方言的基因,同时又处于一个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发展,因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音特点。 关键词:大连方言;普通话;研究;语音比较 大连地区,其所在地区的方言主要是由于经过了方言区的不同的影响,因而对于大连地区的语言来说,几乎是很难进行有效的区分与分类。同标准普通话而言,大连方言在语音方面与语法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因而本文中主要是探讨了大连地区的语言与普通话相比,分析两者之间在语音系统的不同,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希望本文的完成能够对于大连地区有效的推广普通话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大连方言概况 (一)大连市概况 大连市,旧名滨城,是辽宁省的一个副省级城市和直辖市。大连是在辽东半岛中辽宁省的南部位置,背部坐拥中国东北地区,处于黄渤海岸区域,同时其余山东半岛是隔海相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连市是国内非常有名的经济、贸易、工业发展等等重要的港口城市,另外其也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非常有名的旅游城市,对于国内的经济发展也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大连方言 大连方言,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方言,主要是由角度的方言, 具体来说,大连方言的集中区域位于山东半岛与辽宁半岛地区。从历史上来说,在清朝的时候,大连就是一个由很多的少数民族所组成的第一个地方,在当前的大连,民众是大多运用少数民族语言。清朝初期的时候,主要是由于战事频繁,加上多年的自然灾害不断,山东移民开始逐渐的迁至大连地区,山东的胶东话传入大连。 (三)普通话

说好普通话的技巧

说好普通话的技巧 语言是人类社会交际的工具,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人口大国,由于历史原因,人们在交际和交流中颇受方言隔阂和民族语言限制,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对外交流日益频繁,汉语已经成为联合国法定的六种通用语言之一。使用和推广统一规范的语言文字已是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难道不更应该学好、说好自己的语言吗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的标准语。学习普通话,必须要求达到语音、词汇和语法三方面的规范。我校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办学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适应时代需求,所以也开设了普通话教学课程。作为一名普通话老师,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普通话教学的确属于那种看似容易实质难的一门学科,有些人会认为普通话教学就这样读读说说就可以了。但我认为如果真能讲出一口纯正流利的普通话绝非容易之事,但也别认为这太难根本办不到,所以我想和大家谈谈普通话学习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理论为先掌握基本要领 普通话的学习应把理论放在首位,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而不能盲目地、单纯地让学生跟着老师读。因为如果这样,学生根本不得其法,不知要领,就是一台“复读机”,也许此时他会读了,但彼时他又忘了。所以要认真学好声、韵、调的分类和发音方法,掌握常见的音变现象及规律,例如用图解、示范、听录音等方法教学生正确发音,直至能发标准音为止。比如,我们重

庆方言里没有翘舌音,而普通话里有很多,要改变平常的发音习惯,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多数学生发不准,这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难点。要发准zh、 ch、 sh、 r,我就让学生看发音部位示意图,找准舌尖所处的位置——硬腭的前部,叫他们先把舌尖放上去,然后再发音;又如发后鼻韵母ing,有学生不是发不到位,就是发过了,发成了i+eng,这就需要反复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明白其发音要领:舌尖接触下齿背发i然后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道,同时舌根与软腭闭合,使气流从鼻腔透出,口形没有明显变化,动程不能太长,并且反复对比,多感受,克服语音缺陷。如此掌握了发音方法,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二、着力训练突出重点。 听读练习,及时纠正的发音错误或缺陷,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挖掘资源,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电影、戏剧、曲艺以及与北方人接触的机会,学习普通话,模仿他们正确的发音,培养普通话的语感;走在街上,长长短短的广告词、大大小小的招牌,都是我们练习普通话的资源,让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是普通话练习之处,时时是普通话练习之时。 三、寻找方法加强记忆。 要说好普通话,掌握了正确的发音还远远不够,我们心里要有一本小字典,时常知道什么字发什么音,话一出口,标准的发音就条件反射地跟着出来了。这就需要记忆,特别是记上面讲到过的重点音的字词。有些记忆也是有方法可寻的。要记普通话里哪些字的声母是zh、ch、sh,哪些字的声母是z、c、s,有两种方法帮助记忆方法一:记少不记多。由于普通话里z、c、s声母的音节比zh、ch、sh声母的音节少,着重记住声母是z、c、s的字,剩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通俗叫法,是现代汉民族用来交际的语言。在台湾称之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之为华语,在中国大陆称之为普通话。以北方方言做为基础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现代汉语白话文为语言规范而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方言就是各个地方的地方语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它不是同普通话并列的独立语言,而是同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但是,汉语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方言分歧,给人民交往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一种通行全国的共同语言,这就是普通话。 ”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 方言,是某一地区的人们的语言,具有地域性是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 我国人口较多,比较复杂,所以讲不通的方言分区处理分析。按照现代通俗的分发,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方言起源于部落语和部族语,是汉语的地方变体。方言的形成是不发达地域之间缺少沟通的结果。现在,越是不发达的地区,方言的种类往往越多。世界大约有3500种语言,非洲就有1140种。 方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情结。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方言能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又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方言具有相当的使用价值。 但普通话毕竟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高于方言。普通话的音素更为齐全,且用四声调配,节奏感、音乐性强,普通话的词汇和习语空前丰富,更富于表达功能。如果用普通话和方言分别唱歌,或朗诵散文、诗歌,或宣读****声明,感染力与效果就明显有别。 普通话和方言的区别 你在说普通话的时候也会这样说吗 括号外是方言说法,括号内为普通话说法。 1.给本书我。(给我一本书) 我给一个苹果他。(我给他一个苹果) 提示:普通话中,动词后面带双宾语时,指人的宾语在前,指物的宾语在后面。一些方言有时(当动词表示“给予”的意义时)双宾语的语序与普通话相反。 2.别客气,你走先。(别客气,你先走) 你讲少两句。(你少说两句) 认识多一些人。(多认识一些人)

说好普通话 写好规范字

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 迎推普周主题班会 活动目标: 通过此次主题班会,提高对普通话的认识,自觉在校园使用普通话交流,推广普通话的使用,增强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同时培养学生提高自己的文明修养,做一个新时期讲文明的孩子。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课题准备 在欢快的音乐中主持甲(以下简称甲)讲故事: 南方有一位商人在一次与北方商人的业务谈判中,对北方人说:“我们公司决定薄利多销。”北方人听不明白。因为语言不通而无法交流,无奈之下,南方商人只得将要说的内容“我们公司决定薄利多销”这句话写在纸上。但是他的文化水平不高,短短的一句话竟出现三个错别字,因而,他失去了一次赚大钱的机会。 乙: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甲、乙(合):《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快乐竞赛,明确意义 甲:当你走在僻静的乡间小路上与人亲切交谈, 乙:你是否想过你该用什么语言进行交流? 甲:当你穿越繁华的大街之中欣赏街头美景时, 乙:你是否留意街面上那五花八门的广告标牌? 甲、乙(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关注“语言文字”的知识吧!首先进行普通话知识问答。 1)普通话中的“普通”二字什么意思?“普通”二字是“普遍通行”、“共通”的意思 2)什么叫做普通话?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3)国家规定的普通话宣传周的时间是?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4)新时期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是?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三、才艺表演,情中悟理 甲:通过刚才的知识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不仅懂得了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重要性,而且还掌握了许多这方面的知识。 乙:接下来我们来进行朗诵赛,大家欢迎! 各学习组派代表参与朗诵赛,同学当裁判,并评选“优秀演讲者” 甲:同学们的表演既精彩,又陶冶了我们。 乙:我们在兴奋之时,觉得一定要阻止那些不讲普通话不写规范字的行为。甲:是呀,为了规范语言文字,我们不仅要查看他人,更应从我做起,同学们,你从前在这方面做的好吗? 乙:那么,我们现在来赛一赛?赛什么?就赛写“1-10”这几个阿拉伯数字的大写字吧! 甲:同学们,可别小看这几个字,我估计会有很多同学写不出哦!要求字迹工整,书写正确。 评比书写规范者 甲:下面请大家来说说在平时的生活实际中,你发现过哪些不规范的字? 评比发言规范者 四、欣赏小品提高素质 甲:《说话》这个相声告诉我们,跟别人说话时可真得讲究点。请看小品《礼貌小学生》。(人物:小记者,甲乙丙丁学生) 小记者问甲:请问,你到书店买书时,怎么对营业员阿姨说话。 甲:阿姨,我想买书架上那套《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请您拿给我看看,好吗? 小记者:好的。你真有礼貌。甲:谢谢! 小记者问乙:请问,当你在十字路口迷路时,你怎么问民警叔叔 (乙的表演略)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方言中有一些句式,似乎和普通话一样,比如广西方言说“我不比他好”,意思是“我没有他好”。孤立地看,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因为普通话中也有这样的句式。但是普通话中“我不比他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我没有他好”,二是“我和他一样”。广西话“我不比他好”只能表达前一层意思,如果要表达的是后一层意思,这种说法就错了。所以对于这一类句式,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判断出正误来。 一、词尾 普通话和各方言都有一些词尾,最常见的如“子、儿、头”等,但这些词尾用在什么词语里,普通话和方言不所不同。最常见的是“子”尾,但普通话说“虾”,不带“子”,江苏很多地方都说“虾子”。与此相反,普通话中的“袜子”,在吴方言大都说“袜”或“洋袜”。普通话的“鼻子”,吴方言说成“鼻头”。江淮方言中名词的“子”尾特别多,儿化普遍比普通话少,甚至完全没有儿化。普通话中的“明年、麦穗儿、豆角儿、鸡、蝴蝶、脸盆、嘴唇、脚底板儿、肚脐眼儿、裤头儿、面条儿”等,在江淮方言中说成“明年子、麦穗子、豆角子、鸡子、蝴蝶子、脸盆子、嘴唇子、脚底板子、肚脐眼子、裤头子、面条子”。“裤子”“帽子”,山西某些地区说成“帽的”“裤的”或“帽儿”“裤儿”,“狐狸”说成“狐的”“狐子”。山西方言还往往把儿化词语的“儿”尾去掉,前边的词语重叠。各方言区还有一些普通话中没有的词尾,如吴方言普遍有“厨房间、厕所间、客堂间”的说法,普通话都不带“间”字。南昌话中重叠副词的词尾“子”,相当于北京话的“儿”。总体上说,方言中的词尾比普通话用得多些。我们说普通话时,要多加注意,去掉这些词尾,或改用普通话的词尾。 a、腿变粗了。 b、腿子变粗了。 (选对a* b方) a、我买了一顶帽子、一条裤子。 b、我买了一顶帽的、一条裤的。 c、我买了一顶帽儿、一条裤儿。 (选对a* b c方) a、有一窝鸡都让狐狸吃了。

湖南人如何说好普通话

湖南人如何说好普通话 我国有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粤方言区、闽方言区 7 大方言区。湖南为湘方言区,其方言基本上可以归纳为 5 大块:湘西块、湘江块、资江块、湘南块、常德块。 长沙、株州、湘潭、岳阳、衡阳属于湘江块。针对这些地区的人在说普通话时普遍存在的问题浅谈如下: 1、声母“zh、ch、sh”和“z、c、s”的发音错误,以将翘舌音发成平舌音多见,所以“四”“是”不分。 发音技巧: 发平舌 Z、C、S,舌尖要放在上齿背或下齿背,舌尖不要太用力,气息从舌尖和上、下齿缝隙中通过。发翘舌音 zh、ch、sh 时,舌尖要放在硬腭前端有棱的部位,舌尖要翘起来,嘴唇略向前突出。 练习: 自zì 愿-志zhì 愿 鱼刺cì -鱼翅chì 私sī 人-诗shī 人 仿造zào-仿照zhào 粗cū 布-初chū 步 姿zī 势-知zhī 识 新春chūn-新村cūn 宗zōng 旨-中zhōng 止 资zī 助-支zhī 柱 从cóng 来-重chóng 来 主zhǔ 力-阻zǔ 力 摘zhāi 花-栽zāi 花 午睡shuì-五岁suì 八成ch?ng-八层c?ng 支zhī 援-资zī 源 2、前后鼻韵母分不清,例如 an-ang、en-eng、in-ing 发音技巧: 前鼻韵母发音时,舌尖最后要放在上齿龈,归音到-n;后鼻韵母发音时,最后要舌身后缩,舌根高抬,与软腭靠近,紧音到-ng。有个简单的方法可以知道发音是否正确:发后鼻韵母音时,用手捏紧双鼻孔,就会发不出音了。 练习: 扳bān 手-帮bāng 手 女蓝lán-女郎láng 反fǎn 问-访fǎng 问 担当dāndāng 班长bānzhǎng 繁忙fánmáng 反抗fǎnkàng 演讲yǎnjiǎng 现象xiànxiàng 坚强jiānqiáng 绵羊miányáng 岩浆yánjiāng 观光guānguāng 宽广kuānguǎng 观望guānwàng 万状wànzhuàng 端庄duānzhuāng 陈ch?n 旧-成ch?ng 就 真zhēn 气-蒸zhēng 汽 整zhěng 段-诊zhěn 断 真诚zhēnch?ng 本能běnn?ng 奔腾bēnt?ng 神圣sh?nshang 人生r?nshēng 红心xīn-红星xīng 人民mín-人名míng 信xìn 服-幸xìng 福 劲jìn 头-镜jìng 头 婴yīng 儿-因yīn 而 零líng 时-临lín 时 静jìng 止-禁jìn 止 谈情qíng-弹琴 qín 频频pín-平平bíng 3、分不清鼻音 n、l,导致“南”“兰”同音。 发音技巧: n 是鼻音,发音时气流从鼻腔流出,舌尖的前端要放在上齿龈。l 是边音,发音时舌尖要放在上齿龈 稍后的位置,气流从舌头的两边流出。

融入普通话的方言词

江西方言: 乜斜癫子磨叽喷香细伢子扯白鸡公鸡婆 北京话: 01、鸡贼—小气,吝啬,暗藏私心。 02、土鳖—形容没见过世面不开眼的人。 03、鸡---野鸡的简称,也被称为"鸡婆",就是暗娼。 04、大限---即寿数。过去人们迷信,认为人的寿命都是有定数的,"大限已到"就是数已到,快到死的意思。 05、点儿背---北京土话,"点儿",指不幸的遭遇、运气;即所谓的背时。"点儿背"的意思是运气不好,倒霉。 06、遭践---北京土话,埋没、糟踏的意思,自己把自己给淹践了,即自杀的含义。 07、业障---作孽、罪过。 08、卖---京城隐语,即卖身。 09、消停---北京土语,踏实的意思。 10、刷夜---北京流行语,即有家不回,夜里在外闲荡。 11、应场---北京土话,到某种场合参加活动。 12、眼里见儿---北京常用语,指眼里有活儿,不用别人提醒就能及时动作。 13、发小儿---北京方言,从小一块长大的,发,读fa。 14、他大爷的---北京土话,不带脏字的骂人的话。 15、哪一出儿---北京土话,什么事儿的意思,是一出戏的简化。 16、完菜---北京新流行语,完蛋的意思。此语是由"歇菜"、"瞎菜"等引申而来,"菜"作为后缀词语,并没有实际意义,如北京话中的"戏"作为后缀一样。 17、晕菜---北京新流行语,晕了的意思,"晕菜"与"瞎菜","完菜"等类似。 18、棒槌---北京话,蠢笨,外行的意思。 19、上赶着---北京土话,主动的意思。 20、姥姥的---北京土话,感叹词语,作惊讶状时用。如不加"的",单说"姥姥"则是反驳词,有"胡说"、"不行"、"不干"的意思,但加上"的"的意思就变了。"的"读"逮"。 21、南蛮子---北方人对南方人的蔑称,但此语早过时,现一般指南方来的性情粗野的人。 22、走了眼---即把东西看错了,北京土话,用在这里是引申,即分析问题不正确。 23、报销---北京土话,即完了,没了的意思。 24、联手儿---北京土话,合伙、合作人。 25、这会子---北京土话,"会"字读"悔"。这会子表示时间很长,即这么半天的意思。此语是京城很流行的俗语。 26、王老五---单身汉的谑称。 27、闪---北京新流行语,闪开,躲避,舍弃的意思。

四川人如何说好普通话文档

四川人如何说好普通话文档 How Sichuan people speak Mandarin documents well 编订:JinTai College

四川人如何说好普通话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演讲是指在公众场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 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 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本文档根据题材主题演讲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 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在四川流行一顺口溜:“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 说普通话。”是说四川人说不好普通话,将四川人说的普通话称为‘川普’或‘椒盐普通话’。下面小泰来告诉你四川人如何说好普通话吧。 四川人说好普通话的方法 1.四川话没有平翘舌之分。 想要练好普通话的翘舌音,就从最基础的“zh、ch、sh、r”开始多练习,并找到日常生活里经常用的这些翘舌音的代 表字,反复练。 2.四川话边音鼻音混淆。

个人认为这个是最难的,也是从最基础的“n、l”练习,说的时候把手放在鼻子下面,根据鼻子的共振来自己判断自己说对没有。 注意口腔里舌头的位置,以及鼻子的配合。这一点练习的进行,最好在边鼻音之后,在边鼻音练习好之后,在会更容易体会怎样用鼻子发音。 4.四川话里自己特有的名词和音调。 要分辨哪些是四川特有的方言,不然在其他北方人会不懂你在说什么,这也是种变相的椒盐普通话。以及分辨音调,混杂了四川话音调的普通话很奇怪。 这三点的共同的练习方法是, 多听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在听的过程中观察说话的人是怎样发出这些音的。然后自己模仿,最好反复模仿,自己根据标准发音的基础上不断校正。当自己发对了音的时候,及时归纳总结。如果有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在语言环境里不断学习这是再好不过得了。 总之,不要怕自己发音难听,所有质变都是由量变而来~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以北方方言做为基础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现代汉语白话文为语言规范而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方言就是各个地方的地方语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它不是同普通话并列的独立语言,而是同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但是,汉语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方言分歧,给人民交往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一种通行全国的共同语言,这就是普通话。 ”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方言,是某一地区的人们的语言,具有地域性是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 我国人口较多,比较复杂,所以讲不通的方言分区处理分析。按照现代通俗的分发,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方言起源于部落语和部族语,是汉语的地方变体。方言的形成是不发达地域之间缺少沟通的结果。现在,越是不发达的地区,方言的种类往往越多。世界大约有3500种语言,非洲就有1140种。 方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情结。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方言能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又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方言具有相当的使用价值。 但普通话毕竟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高于方言。普通话的音素更为齐全,且用四声调配,节奏感、音乐性强,普通话的词汇和习语空前丰富,更富于表达功能。如果用普通话和方言分别唱歌,或朗诵散文、诗歌,或宣读****声明,感染力与效果就明显有别。 普通话和方言的区别 你在说普通话的时候也会这样说吗? 括号外是方言说法,括号内为普通话说法。 1.给本书我。(给我一本书) 我给一个苹果他。(我给他一个苹果)

普通话与方言

普通话与方言 侯宝林 甲您说相声也常说北京话吗? 乙哎,干吗常说北京话呀!我们说相声就得说北京话呀! 甲哎!那可不对。 乙怎么? 甲你应该说普通话呀! 乙普通话不就是北京话吗? 甲错了不是。 乙怎么? 甲北京话是北京话,普通话是普通话。 乙噢!这还不一样哪! 甲哎,现在推广普通话。 乙是。 甲它是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 乙噢。 甲以北京音乐为标准音。 乙这我还不太明白呢! 甲这你不太明白呢! 乙不明白。 甲这你得好好学!你看说普通话的好处大了,因为现在有山南的,海北的,各处的人在一起工作,如果都用方言那就不好懂了,都用普通话就彼此都能懂。 乙噢!是喽。 甲您比如说这么一句话吧—— 乙什么话呢? 甲用普通话说就好懂了:“你看这是什么?” 乙这句话就是普通话? 甲哎,你要用北京话就跟这个不一样了。 乙北京话怎么说呢? 甲“你这瞜瞜(zhei)是什么?” 乙噢,瞜瞜。 甲瞜瞜这(zhei)是什么?普通话说:“这是什么?”是不是啊? 乙是是,就在字正。 甲哎你要到天津这句话就变了。 乙天津话怎么说? 甲“你看看这(jie) 是(si)嘛(ma)?” 乙哎!这是天津话。 甲是吧? 乙哎。 甲到上海话,又不同了。

乙上海话又怎么说哪? 甲你看看这是什么? 乙这啊? 甲“你(nong)看(ku)看(ku)这(di)是(ge)什么(sa me zi)?” 乙这这句话我就不懂。 甲也是这个意思啊:“你看看这是什么?” 乙噢,也是这个意思。 甲对吧。 乙噢。 甲要是到我们家乡,这句话又变味了。 乙您什么地方的? 甲沧县。 乙沧县? 甲沧州嘛! 乙这句话怎么说哪? 甲“你瞅瞅这是什么(me)呀?” 乙噢,这是沧州话。 甲你要到福建省福州,跟这又不同了。 乙是啊! 甲那更不好懂了。 乙福建话这句怎么说哪? 甲“你(lu)看(kan)这(zui)是(sai)什么(nao)?” 乙这句话我更听不懂了。 甲所以呀,大家都学普通话有好处呀! 乙是喽。 甲普通话跟北京话区别不大。 乙噢! 甲你要学普通话常听相声有好处。 乙就能够学普通话。 甲哎。相声它不是北京话吗? 乙是啊! 甲它就是儿化韵多。 乙噢!儿化韵。 甲这是最大的区别。普通话说“今天”,“明天”,“后天”。 乙对啊。 甲北京话那就不这样了。 乙怎么说哪? 甲“今儿”,“明儿”,“后儿”。 乙对! 甲没事儿出门儿,遛弯儿,买根冰棍儿。 乙噢,这是儿化韵。 甲哎!你看这儿化韵也有它的好处。 乙那有什么好处啊? 甲你要写在字上,你写“冰棍”,可是你要说话哪,就得说“冰棍儿”。

说好长沙话

说好长沙话,走遍天下都不怕普通话 讲广港 话挖 不莫 没冒 又又/易 了寡 走航 (天)晚(天)黑瓜 晚(迟了) 暗 中午半翁 晚上鸭嘎 什么么苟/么嘎 怎么窝得/之谟苟羊嘎恩/之谟苟 怎么得了窝得了羊之得了 他们几基几仄 我们我基我仄 你恩 您恩南嘎 你们恩基恩仄 姐姐佳佳/姐姐姬姬/姐姐 爷爷低低嗲嗲(DIA) 姑姑孃孃姑姑 老公男恩卡 老婆老蓝 上面高闹 下面桌得/哈得 里面挡朗内得 这果 这样果嘎/果之嘎 那个密个 那样密(4声)嘎 这样的果之嘎 那样的密(4声)之嘎 这里苟恩 那里密(4声)恩 下流的客破死了 无聊/没名堂冒名俺了 找趁 找死趁死路 开玩笑羊之五成/羊之五之 这一下子果一哈仔果一哈仄

怠慢(你)了害慢恩了 姑娘妹几(妹几嘎) 男人男卡恩 老不正经帝五徳五/滴五嗲五 乱弹琴卵汉琴 (那)天杀的剁脑阔苟 大害 长(ZHNAG3) 典(DIANG) 长大典害 小孩子塞苟仔 学了这么久,先来个小作业: 1. 妹几还冒典害, 莫在果一哈仔。 2. 恩苟是羊干恩, 之谟苟还冒航呢? 3. 塞苟仔莫帝五徳五。 4. 密个男卡恩客破死了, 妹几恩小心了. 5. 卵汉琴苟, 广好苟易变寡挂了. 6.我担衣个嗨嗨海嗨买衣嗨海嗨嗨浩! 答案: 1. 小妹还没长大,不要急在这一时。 2. 你这是怎么了,为什么还没走? 3.小孩子家,不要没名堂! 4. 那个男人无聊的很,姑娘你要小心! 5. 乱弹琴的,说好了又变卦了! 6.我拿一个大袋子买一大袋大桃子! 1. 往肚里走 公汽公司要求售票员讲普通话。于是有天我坐公共汽车,刚一上车,就听到售票员用塑料普通话在喊:“请大家往肚里走,往肚里走点子唦,肚里唠叽垮松的喃”,引起一片笑声。 2.老蛤蟆 哈蜊油的堂客在厨房里忙碌,准备清蒸排骨,小哈蜊油在聚精会神地拼他的四驱车。哈蜊油边看报纸边关照夫人:“堂客哎,放点子'老干妈'放哒排骨上啰,上次娘老子搞哒蛮好呷的”。“么家伙”?小哈蜊油一下子蹿出来:“老蛤蟆(GaMa)?老师讲蛤蟆是益虫呢”!哈蜊油笑倒。 3.“留起留起” 丈母娘最疼的三女婿是个大舌头,讲话不娈。丈母娘经常搞点好东西留哒给三女婿呷,大女婿和二女婿看哒心里好不舒服,总想找个机会害他一下。一天,丈母娘炖了一沙锅子牛肉藏在灶脚弯里留给三女婿呷,被大女婿和二女婿晓得哒,两个人偷偷地把牛肉都呷嘎哒,又偷偷地放一些干牛屎在沙锅里。 三女婿来哒后,丈母娘把他喊得边头,把沙锅端出来给他呷牛肉。三女婿夹起一块,放得口里一呷,就喊:“LiuQi(牛屎)”!丈母娘说:“哎,留起呀?莫留起啰,呷嘎呷嘎”!“LiuQi LiuQi呢!”,“莫留起啰,呷嘎呷嘎!把它哈呷圆啰”! 4.不呷白不呷 端午节买的盐蛋太淡,只好向儿子“推销”:“快呷喃,你呷王我呷白,好啵?不呷白不呷喃”!“呷哒也白呷”,儿子反应真快,虎父无犬子也。 5.老娭毑卖葵花子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电子教案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说明 1、本材料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选择、判断测试使用。 2、内容大致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排列,词法在前,句法在后。量词、名词搭配表请参看另外一个文件。 3、本材料各语法类别下所列若干组句子,仅为举例性质,远非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的全部,而且同一格式的句子(或词语)尽量不多举,测试命题时可按同格式替换、类推。 4、所列句子采用单一的选择题型,答案一般是普通话说法(题号右边标注*)放在前边,方言说法(题号后标“方”的)放在后边,命题时排列顺序应随机变动。 5、a≠b*,表示当a b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时,两句都是普通话的说法。a=b方,表示a b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时,b句是方言说法。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范,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