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8.2埃及教案(新版)湘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埃及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埃及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埃及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埃及》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教材包括“地跨两洲”、“沙漠广布”、“发展中的工农业”、“富有特色的旅游业”四部分内容。

其中“地跨两洲”和“沙漠广布”属于自然地理范畴,“发展中的工农业”和“富有特色的旅游业”属于人文地理范畴。

从内在逻辑看,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国的自然环境特征,而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又影响着工农业、旅游业、人口、城市、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的形成。

本节教材中,景观图片较多,它们是对正文、地图必要的补充,它们还起着激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兴趣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好它们,而且还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补充。

本节内容在世界区域地理之中,占据了不容忽视的低位,它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具有神秘色彩的埃及,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掌握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2.了解苏伊士运河情况以及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3.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尼罗河对埃及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4.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能力目标]通过运用地图分析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发展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概括国家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及读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分析尼罗河对埃及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埃及人民对尼罗河的利用改造,向学生进行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三、重、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根据课标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确立为教学重点,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的影响确定为教学难点。

这一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另一原因是初中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他们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较差,分析事物缺乏全面性。

2024年春七年级地理下册第8章第二节埃及教案(新版)湘教版

2024年春七年级地理下册第8章第二节埃及教案(新版)湘教版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埃及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埃及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埃及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埃及的自然风光、古文明和现代发展。
简短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埃及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答案示例: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北临地中海,东北与亚洲的西奈半岛相邻,南与苏丹接壤。其地理位置使得埃及成为亚非两大洲的交汇点,对埃及的旅游业、石油出口贸易等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分析题:分析尼罗河流域对埃及古文明发展的影响。
答案示例:
尼罗河流域为埃及提供了宝贵的淡水资源,使其在干旱的沙漠环境中发展起了灌溉农业。这种农业方式为古埃及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促进了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进而孕育了金字塔、神庙等伟大的古埃及文明成果。
3.古文明:金字塔、卢克索神庙、木乃伊
4.旅游资源:金字塔、阿斯旺水坝、红海潜水
5.农业:灌溉农业,棉花、小麦、玉米
6.工业:纺织、食品加工、石油化工
②简洁明了:
-埃及:沙漠中的绿洲
-尼罗河:生命之源
-金字塔:古代奇迹
-旅游:文化探秘
-农业:河谷孕育
-工业:现代进程
③艺术性和趣味性:
-使用彩色粉笔,突出重点词汇和图像(如金字塔、尼罗河等)
3.增强学生对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探讨尼罗河流域对埃及古文明的作用;
4.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分析埃及旅游资源和工业发展对经济的贡献;
5.提高学生从地理视角关注国家经济发展的意识,认识埃及农业和工业的重要性。
学习者分析

七年级地理下册《 8.2 埃及》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8.2 埃及》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8.2 埃及》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8.2课《埃及》介绍了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旨在让学生了解埃及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埃及作为一个遥远的国家,学生对其了解程度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埃及的地理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等基本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埃及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2.难点:埃及地理特点对人文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案例教学法:以埃及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一个国家的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3.准备好教案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关注埃及的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埃及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针对埃及的地理特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例如:埃及为何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埃及的农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等问题。

4.巩固(5分钟)通过对埃及地理特点的回顾,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湘教版七下地理8.2埃及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8.2埃及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8.2埃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8.2埃及教学设计,主要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

本节课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埃及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埃及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基本概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学会分析埃及的特点,提高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埃及地理文化的兴趣,增强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

2.难点:埃及的地理特征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埃及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埃及的地理特点为例,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埃及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埃及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课件,突出埃及的地理特点。

3.准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埃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埃及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埃及的地理特点。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埃及的地图、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埃及的特点。

同时,讲解埃及的经济发展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埃及的地理特征,每组选取一个特点进行展示。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埃及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巩固(5分钟)学生总结埃及的地理特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03 8.2 埃及【教案】七年级下册地理湘教版

03  8.2 埃及【教案】七年级下册地理湘教版

埃及设计说明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开头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了解埃及古老的文明,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走进教学。

第一部分了解埃及的位置与范围,知道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一提起埃及人们都会联想起矗立在沙漠中的金字塔,所以大家对埃及的印象就是沙漠广布,这与埃及的气候相关,结合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埃及的气候特点,干旱的气候还影响到了人口的分布,使人口主要集中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接着通过问题驱动引发学生思考:这样的自然环境对埃及的经济发展会有何影响,转入第三部分经济的学习,了解埃及经济发展现状,并且结合材料分析埃及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埃及历史悠久、富有特色的建筑等促进了旅游业发展,通过多媒体展示埃及特色旅游资源等,并且分析埃及旅游业发展的条件。

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读图分析法、交流讨论法。

资源与工具教材、地理图册、填充图册、《作业》、多媒体课件、世界政区图、埃及地形分布图、埃及年降水量分布图、埃及气候类型分布图、埃及矿产和物产分布图、埃及主要名胜古迹分布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节埃及【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埃及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联系埃及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和旅游业,加深对区域特征的认识,培养综合思维素养。

3.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埃及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提高学生人文地理的认知水平。

【重点难点】1.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埃及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和旅游业。

导入:视频导入,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埃及,其宏伟的建筑金字塔,古老而悠久的传说,恢宏一时的历史文化等。

今天我们一起向西飞越亚洲来到非洲,“游览”一下文明古国之一——埃及。

设计意图: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恢宏的建筑给学生视觉上的震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地跨两洲1.学生活动:埃及的位置和范围。

阅读世界政区图及埃及地形分布图,在地图中找到埃及,完成以下任务。

七年级地理下册8.2埃及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8.2埃及教案(新版)湘教版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完成了地理课程的基础学习,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
1.知识方面:大部分学生对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历史等方面有基础的认识,但深入理解和系统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埃及的地理位置、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等知识掌握不牢固,这对课程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课后作业
1.请简要描述埃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并分析其对埃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东临红海,西接利比亚,南邻苏丹,北濒地中海。地形以沙漠和平原为主,尼罗河流经埃及北部,形成狭长的河谷地带,是埃及的主要农业生产区。埃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对其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尼罗河流域的农业发展促进了埃及经济的发展,但沙漠地区的资源开发相对困难,制约了埃及经济的全面发展。
4.请分析埃及的石油资源,并说明其对埃及经济发展的贡献。
答案:埃及是一个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石油是埃及的主要能源资源,对埃及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埃及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收入,推动了埃及经济的发展。此外,石油资源的开发也带动了埃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石油化工、石油机械制造等。
5.请简要介绍埃及的旅游业,并分析其对埃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和进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历史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埃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然而,部分学生在课堂参与度和自律性方面仍有待提高。
板书设计
①艺术性:
-使用清晰的字体和颜色,使板书内容易于阅读。
-采用图形、符号和线条,将板书内容进行合理布局,使其更具视觉吸引力。

七年级地理下册《8.2埃及》说课稿(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8.2埃及》说课稿(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8.2 埃及》说课稿(新版)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七年级地理下册》是一本针对初中一年级学生编写的地理教材,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世界各地的基本地理知识。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的是关于埃及这部分内容。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亚、非之间的陆上交通要冲,也是重要的石油运输线的咽喉。

教材从埃及的自然环境、历史和文化三个方面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这个古老国家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不够系统。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对埃及地理环境、历史和文化特点的掌握,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埃及的自然环境、历史和文化特点,提高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埃及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拓宽国际视野。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埃及的自然环境、历史和文化特点。

2.教学难点:对埃及地理环境、历史和文化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埃及的自然环境、历史和文化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埃及的地图和地理位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埃及的基本情况。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埃及的自然环境、历史和文化特点。

3.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埃及的地理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埃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5.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埃及的历史和文化,展开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埃及地理环境、历史和文化特点的记忆。

7.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地理下册《8.2 埃及》教学设计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8.2 埃及》教学设计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8.2 埃及》教学设计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8.2课《埃及》主要介绍了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以及宗教文化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埃及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埃及作为一个遥远的国家,学生对其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宽视野。

同时,学生对于埃及的文明古迹等特色内容可能比较感兴趣,应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以及宗教文化等基本国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埃及文明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以及宗教文化。

2.难点:埃及的地理特征及其对经济和人文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案例教学法:以埃及的文明古迹为例,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埃及相关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笔记本电脑、教学黑板等。

3.学生活动材料:分组讨论、问题解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埃及的美丽风光和文明古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以及宗教文化等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埃及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针对埃及的地理特征,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埃及》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埃及是地跨两州的国家、沙漠广布的地形、发展中的工农业、富有特色的旅游业、尼罗河、苏伊士运河。

学习本节知识,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同
时让学生讨论和讲解,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得到进一步锻炼,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非洲东北部主体和亚洲的西奈半岛)和首都开罗。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沙漠广布、气候干旱的特点,说明该国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棉花种植的;联系埃及作为文明古国,说明该国是如何开展旅游业的。

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埃及(或苏伊士运河)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4.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5.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节教材中设计了较多的阅读,学生从读再到看景(幻灯片增设),再进行讨论,就能完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这个学习过程是轻松而又充满新奇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埃及的古文化,了解中国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2.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了解它的奇特现象,为揭开金字塔之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不断学习、努力探索。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埃及的地理位置、版图,地形、气候特征;
2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尤其是农业
)的影响
3.苏伊士运河的航运价值
4.埃及传统的出口商品(长绒棉)和现代重
要经济支柱。

【教学难点】 1.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及阿斯旺水坝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2.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3、四季的形成。

教师准备
1. 对学生进行分组,布置学生读图P72图3-14“埃及地形”,观察埃及领土范围、主
要地形以及气候特点
2. 进行部分课件的制作。

学生准备
查阅埃及相关资料。

【导入新课】
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认为死后保存完整的尸体,灵魂就可以做阴间的统治者。

于是他们不惜劳民伤财,为自己死后保存尸体而建造陵墓,这些巨大的方锥形的陵墓,最高的竟达146.6米,这些陵墓象征了他们的地位与财富。

因为它们的形状像汉字的“金”字,所以我们中国一般称之为金字塔
利用课件,播放图片,引入新课。

(板书第二节课题:第二节 埃及)
◆ 课前准备
◆ 教学过程
一、(展示课件)地跨两州的国家
【讲授新课】
师:展示课件,指导读图:
埃及的地理位置?
生:积极读图,体会埃及的地理位置重要的战略意义。

师:埃及既是亚、非之间的陆上交通要冲,也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扼守着世界上重要的石油运输线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师:利用课件,指导读图:重要地理事物?
生:读图找出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红海、尼罗河、西奈半岛和开罗;找出埃及的陆上邻国
师:指导活动:埃及的国家概况
生:找出埃及的面积,人口,民族,宗教,语言等情况。

师:课件展示“千塔之城”首都开罗,
生:欣赏课件。

师:板书二沙漠广布,展示课件,讲解90%以上的土地为沙漠,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沙漠之国”。

师: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埃及主要分布什么气候类型?
生:观察,找出气候:北部是地中海气候大部分地区是热带沙漠气候。

师:总结埃及地区:大部分地区终年炎热、降水稀少。

师:补充:尼罗河下游河谷平原和入海处形成的三角洲,聚居着全国90%以上的人口生:阅读资料:尼罗河。

师:说明:尼罗河全长6670千米,在埃及境内长1530千米,它为埃及人民提供了几乎唯一的地表水源,人民称之为“母亲河”。

尼罗河经常泛滥,人们在此修建了阿斯旺大坝。

生:得出结论:尼罗河是埃及人民的母亲河。

师:展示课件:尼罗河图片风光。

板书三、发展中的工农业
生:观察课件,仔细聆听教师的讲解,读图
师:提问在图上找出埃及的主要矿产和物产,看一看他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生: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和西奈半岛南部
◆教学反

师:提问想一想尼罗河对于埃及的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生:埃及水源几乎全部来自尼罗河
学习埃及的农业情况,了解长绒棉的生长状况。

师:介绍埃及的文明古国的情况,
生:了解埃及的古文化。

欣赏课件图片。

师:(承转提问)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单靠一两个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埃及都有哪些发
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呢?(课件展示)埃及重要的经济支柱
(讲解)埃及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金字塔等名胜古迹、尼罗河沿岸风光、沙漠奇景。

这些宝贵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因而旅游业已成为埃及主要经济收入之一。

(承转)在前几节课里,我们已学到西亚和北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
出石油最多的地区,号称“世界石油宝库”,埃及作为它的一部分,石油资源也非常丰富。

(讲解)石油主要分布在埃及北部,其石油开采量和出口量增长很快,石油收入现已跃居各
经济部门首位。

(讲解)埃及具有临近波斯湾有利的地理位置,及众多的人口、丰富的劳
动力资源,为埃及劳务输出提供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前往西亚产油国家工作的人越来越多,
这既支援了这些国家石油的开发,同时也给埃及带来了大量的侨汇收入。

【课堂小结】
埃及是北非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在石油、运河、侨汇、旅游等方面的收入都已超过了传统出口商品棉花,而成为埃及的四大经济支柱。

埃及根据本国国情,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的
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