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讲义全套专题18 直角三角形_答案

初中八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讲义全套专题18 直角三角形_答案
初中八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讲义全套专题18 直角三角形_答案

专题18 直角三角形

例1 (1)12或30;6或30; 提示:()2

2125x x ++=,得3x =;由()2

2251x x +=+,得12x =, (2)103 提示:作DE ⊥AB 于E ,设CD =x ,则BE =13-5=8,DE =x ,BD =12-x ,由()2

22812x x +=-, 得103

x =

. 例2 B 提示:过B 作BD ⊥AC 延长线于D 点,设CD =x ,BD =y ,可求得:x =y ,则∠BCD =45°,故∠BCA =135°.

例3 ∠ACB =75°

提示:过C 作CQ ⊥AP 于Q ,连接BQ ,则AQ =BQ =CQ . 例4 提示:过E 作EG ⊥AB 于G ,先证明Rt △EAG ≌Rt △ABC ,再证明△EFG ≌△DF A . 例5 连接AC

∵AD =DC ,∠ADC =60°,

∴△ADC 是等边三角形,DC =CA =AD ,

以BC 为边向四边形外作等边三角形BCE ,即BC =BE =CE , 则∠BCE =∠EBC =∠CEB =60°, ∴∠ABE =∠ABC +∠EBC =90°,

连接AE ,则22222AE AB BE AB BC =+=+,

易证△BDC ≌△EAC ,得BD =AE ,故222BD AB BC =+. 例6 过A 作AE ⊥BC 于E ,

设DE =x ,BD =u ,DC =v ,AD =t ,则

()()2

2

22222AE b v x c u x t x =--=-+=-,

故2222t b v ux =-+,2222t c u ux =--,

消去x 得2

2

2b u c v t uv u v +=

-+,即2

2

2b BD c CD

AD BD DC a

+=-?. A 级

1.14 2.3 3.135°

4.261 提示:延长AD 至E ,使DE =AD ,连接BE ,则△ACD ≌△EBD ,∴BE =AC =13,AE =12,又AB =5,则∠BAD =90°,

5.D 6.C 7.C 8.B 9.提示:△ADC ≌△BEA ,∠BPQ =60°. 10.(1)(2)略 (3)提示:AB ,AP ,BP ,CP ,之间的关系是22AP AB BP CP -=? 11.提示:满足提议的点有4个,作别分别为:816254525451,

,,,,,,15555552????????

-- ? ? ? ? ? ?????????

; 12.10. B 级

1.

60

13

2.135° 提示:将△P AC 绕A 点顺时针旋转90°, 3.32或42 提示:分类讨论。 4.B 5.D

6.C 提示:设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为a ,b (a ≤b ),则2212

a b a b k ab +++=?(a ,b ,k 均为正整数),化简得:(ka -4)(ka -b )=8,∴4148ka kb -=??

-=?或42

44

ka kb -=??-=?,解得(k ,a ,b )=(1,5,12)或(2,

E C

A

D

B

E

A

B

C

D

3,4)或(1,6,8). 7.

169

4

提示:连接AD ,由△ADE ≌△CDF ,得ED =DF ,AE =CF =5,AF =BE =12,2213EF AE AF =

+=.

8.提示:延长ED 至G ,使DG =ED ,连接CG ,FG ,则BE =CG ,EF =FG . 9.解:设此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c ,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面积为S ,则: 2

22612

a b c a b a b c a b c S ab ≤<<+??

++=???+=?

?=??①②③为整数④

由①②得:2

由②得:()2

226a b c +=-,把③④代入上式得:3c =9-S , 即6<3c <9,而S 为整数,从而3c =7或8,

若3c =7,则S =2,代入②、④得:

11

=

3a b +,ab =4,次方程1.一副三角板,按图11-2-1所示

方式叠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是().

A .75°

B .60°

C .65°

D .55°

2.如图11-2-2所示,在△ABC 中,∠ABC =∠C =∠BDC ,∠A =∠ABD ,则∠A 的度数为() A .36°B .72°C .108°D .144°

α

D

C

A

B

3.我们知道: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4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A .40°

B .100°

C .40°或100°

D .70°或50°

4.(1)在△ABC 中,若∠A ﹕∠B ﹕∠C =2 ﹕3 ﹕4,则∠A =,∠B =,∠C =. (2)在△ABC 中,若11

23

A B C ∠=

∠=∠,则∠C =. (3)若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比是2﹕3﹕4,则这个三角形按角分是三角形.

5.已知:如图11-2-3所示,CE ⊥AB 于点E ,AD ⊥BC 于点D ,∠A =30°,则∠C 的度数为. 6.已知:如图11-2-4所示,一轮船在海上往东行驶,在A 处测得灯塔C 位于北偏东60°,在B 处

图11—2—1 图11—2—2

测得灯塔C 位于北偏东25°,则∠ACB =.

E

D

A B

C

25°

60°

C

A

B

7.如图11-2-5所示,已知∠EGF =∠E +∠F ,求∠A +∠B +∠C +∠D 的度数.

P

H

E

B

F

A

D

C

8.(1)已知,如图11-2-6所示,AD 是高,AE 是∠BAC 的平分线,是说明:1

()2

DAE C B ∠=

∠-∠. E D

B

A

C

(2)如图11-2-7所示,在△ABC 中,已知三条角平分线AD 、BE 、CF 相交于点I ,

IH ⊥BC ,垂足为H ,∠BID 与∠HIC 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H

E

F

I

D B

A

C

能力提升

9.在三角形中,最大角α的取值范围是().

A .090α?<

B .60180α?<

C .6090α?≤

D .60180α?≤

图11—2—3图11—2—4

图11—2—5

图11—2—6

图11—2—7

10.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平分线所成的角的度数是(). A .45°B .135°C .45°或135°D .都不对

11.如图11-2-8所示,把△ABC 纸片沿DE 折叠,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内部时,则∠A 与∠1+

∠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那么,你发现的规律是().

A .12A ∠=∠+∠

B .1

(12)2

A ∠=∠+∠

C .1(212)3A ∠=∠+∠

D .2

(12)3

A ∠=∠+∠

12.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为∠A 、∠B 、∠C ,且A B α=∠+∠,B C β=∠+∠,

A C γ=∠+∠,则,,αβγ中,锐角的个数最多为()

A .0

B .1

C .2

D .3

13.在△ABC 中,BC 边不动,点A 竖直向上运动,∠A 越来越小,∠B 、∠C 越来越大,若

∠A 减少α,∠B 增加β,∠C 增加γ,则,,αβγ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14.在△ABC 中,高BD 、CE 所在的直线相交于点H ,且点H 与点B 、C 不重合,∠A =50°,则∠

BHC =.

15.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成20°角,则这个三角形的顶角是.

16.如图11-2-9所示,在△ABC 中,A 1B 平分∠ABC ,A 1C 平分∠ACD ,A 2B 平分∠A 1BD ,A 2C 平

分∠A 1CD ,A 3B 平分∠A 2BD ,A 3C 平分∠A 2CD ,若∠A =64°,则∠A 3=;依此类推,若∠A =α,∠A n =.

A 3

A 2A 1

A

B

C

D

17.(1)如图11-2-10所示,在△ABC 中,∠ABC 的n 等分线与∠ACB 的n 等分线分别交于G 1,G 2,

G 3,…,G n-1,试猜想:∠BG n-1C 与∠A 的数量关系.(其中n 是不小于2的整数).首先得到:当n =2时,如图(a )所示,∠BG 1C =,当n =3时,如图(b )所示,∠BG 2C =,…,如图(c )所示,猜想∠BG n-1C=.

图11—2—8

2

1A

B

C

E D

图11—2—9

G 1

A

B

C

A

G 2

G 1

B

C A

G n -1G 2

G 1

B

C P

A

B

C

D

(2)如图(d )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BP 、CP 仍然是∠ABC ,∠BCD 的角平分线,则

∠P 与∠A 、∠D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18.如图11-2-11所示,在△ABC 中,AD ⊥BC ,AE 平分∠BAC ,AG ⊥AE ,CG 是△ABC 的外角∠

ACF 的平分线,若∠G -∠DAE =60°,则∠ACB =.

D

E D A

B

F

C

19.阅读材料:如图11-2-12所示,AD 与CB 相交于O 点,在△AOB 和△COD 中,∠A +∠B + ∠AOB =180°,∠C +∠D +∠COD =180°,∠AOB =∠COD ,所以∠A +∠B =∠C +∠D . 图形类似数字“8”,所以我们称之为“8”字形. 根据上述材料解决下列问题:

如图11-2-13所示,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A =48°,∠C =46°,BE 与AD 相交于点G ,BC 与DE 相交于点H .

(1)仔细观察图11-2-13中有个“8”字形. (2)求∠BED 的度数.

(3)试探究∠A ,∠E ,∠C 之间的关系.(直接写出结论)

图11—2—10

……

(a )(b )(c )(d )

图11—2—11

O

A

B

C

D

H

G

E

O

A

B

C

D

20.如图11-2-14所示,已知射线OM 与射线ON 互相垂直,B 、A 分别为OM 、ON 上一动点, (1)若∠ABM ,∠BAN 的平分线交于点C .问:点B 、A 在OM 、ON 上运动过程中,∠C 的度数是

否改变?若不变,直接写出结论;若改变,说明理由.

(2)如图11-2-15所示,若∠ABO 、∠BAN 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相交于点C ,其他条件不变,(1)

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求出其值;若不成立,说明理由.

C

N

O

M

A

B

C

D

N

O

M

A

B

21.如图11-2-16所示,在△ADE 和△ABC 中,∠EAD =∠AED =∠BAC =∠BCA =45°, ∠BAD =∠BCF .

(1)求∠ECF +∠DAC +∠ECA 的度数;

(2)判断ED 与FC 的位置关系,并对你的结论加以证明.

图11—2—12图11—2—13

图11—2—14图11—2—15

F

E

C

B

A

D

22.如图11-2-17(a )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DEQ 的一个顶点在x 轴的负半轴上,边DQ

交x 轴于点C ,且CE 平分∠DEQ ,过点D 作直线交x 轴于点B ,交y 轴于点A ,使∠ADE =∠BDC ,已知(,0)C m ,(,0)E n ,其中m ,n 满足3(4)0m n -++=. (1)求点C 、E 的坐标.

(2)若∠ABC =30°,求∠Q 的度数.

(3)如图11-2-17(b )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直线AB 绕点D 旋转,过D 作DH ⊥AB ,交

x 轴于点G ,交y 轴于点H ,直线AB 绕点D 转动时,下列结论:①∠Q 的大小不变;②Q

OHD

∠∠的值不变.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求其值,并证明你的结论.

H

G Q

E C y

x

O A

B

D

中考链接

图11—2—16

Q

E C y x

O

A

B

D

(a )(b )

图11-2-17

23.(2011·四川绵阳)将一副常规三角尺按图11-2-18所示方式放置,则图中∠AOB 的度数为

A .75°

B .95°

C .105°

D .120°

24.一副三角板叠在一起按图11-2-19所示方式放置,最小锐角的顶点D 恰好放在等腰直角三角板的斜边AB 上,BC 与DE 交于点M .如果∠ADF =100°,那么∠BMD 为度.

O

B

A

巅峰突破

25.如图11-2-20所示,在Rt △ABC 中,∠C =90°,∠DAF =1

3DBA ∠,1

3

EBG EBA ∠=

∠,则射线AF 与BG ()

A .平行

B .延长后相交

C .反向延长后相交

D .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

26.如图11-2-21所示,DC 平分∠ADB ,EC 平分∠AEB ,若A α∠=,B β∠=,则∠C =.(用,αβ表示)

G

F

C

E

D

A

B

C

A

D

B

E

图11—2—18图11—2—19

图11—2—20图11—2—21

(2)如下图所示,过点G 作GM ⊥BC 于M ,连接HF . ∵AD ∥BC ,∴∠AHF =∠MFH .

∵EH ∥FG ,∴∠EHF =∠GFH .∴∠AHE =∠MFG . 又∵∠A =∠GMF =90°,EH =GF , ∴△AHE ≌△MFG .∴GM =AE =2. ∵BC =12,BF =a ,∴FC =12-a . ∴1

122

GFC S FC GM a ?=

=-.

(3)△GFC 的面积不能等于2.

∵点H 在AD 上,∴菱形边上EH 的最大值为

22237EH AE AD =+=.

∴BF 的最大值为221.

又因为12GFC S a ?=-的值随着a 的增大而减小, 所以GFC S ?的最小值为12221-.

又∵122212->,∴△GFC 的面积不能等于2.

第三节 梯形

基础演练

1.C ;

2.B ;

3.C ;

4.D ;

5.B ;

6.①②③

能力提升

7.D ; 8.B ; 9.A ; 10.B ; 11.32

12.如下图所示,作DE ∥AC ,交BC 的延长线于E ,则四边形AQCED 为平行四边形,∴AD =CE . ∵AC ⊥BD ,∴∠BDE =90°.

∴梯形的中位线长()()111

222

AD BC CE BC BE =

+=+=. ∵222291215BE BD DE =

+=+=.

∴梯形的中位线1

157.52

=

?=.

13.(1)如下图所示,把等腰梯形的两腰分别延长后可得一个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

所以它可以由一个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沿着中位线的位置形剪一刀而得.

(2)四种.分别用3,4,5个小梯形拼出较大的等腰梯形. ①3个梯形,周长为11cm ,如下图所示;

②4个梯形,周长为10cm ,如下图所示;

③5个梯形,周长为17cm,如下图所示;

④5个梯形,周长为11cm,如下图所示;

14.(1)∵AB∥DF,∴∠1=∠ADF.

∴∠1=∠2,∴∠2=∠ADF.∴EA=ED.

又AC=DF,∴EC=EF.

∴△EAD及△ECF均是等腰三角形,且顶角为对顶角,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知∠ADF=∠DFC,∴AD∥CF.又∵CF<AD,∴四边形ADCF是梯形,

∵AC=DF,∴ADCF是等腰梯形.

(2)四边形ADCF的周长=AD+DC+CF+AF.①

∵△ADC的周长=AD+DC+AC=16(厘米).②

AF=3(厘米).③FC=AC-3.④

将②,③,④代入①得:

四边形ADCF的周长=AD+DC+(AC-3)+AF=(AD+DC+AC)-3+3=16(厘米).

15.(1)解:∵∠BCD=75°,AD∥BC,

∴∠ADC=105°.

由等边△DCE可知∠CDE=60°,故∠ADE=45°.

由AB⊥BC,AD∥BC,可得∠DAB=90°,

∴∠AED=45°.

(2)证明:如图(a)所示,由(1)知∠AED=45°,

∴AD=AE,故点A在线段DE的垂直平分线上.

由△DCE是等边三角形得CD=CE,故点C也在线段DE的垂直平分线上.

连接AC,∵∠AED=45°,∴∠BAC=45°.

又AB⊥BC,∴∠ACB=45°.∴BA=BC.

(3)如图(b)所示,∵∠FBC=30°,∴∠ABF=60°.

连接AF,BF,A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G,

∵∠FBC=30°,∠DCB=75°,

∴∠BFC =75°,故BC =BF .

由(2)知:BA =BC ,故BA =BF , ∵∠ABF =60°,∴AB =BF =F A , 又∵AD ∥BC ,AB ⊥BC , ∴∠F AG =∠G =30°,∴FG =F A =FB . ∵∠G =∠FBC =30°,∠DFG =∠CFB ,FB =FG , ∴△BCF ≌△GDF .

∴DF =CF ,即点F 是线段CD 的中点.∴

1DF

FC

=.

16.(1)证明:∵EF 将矩形ABCD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

()()11

22

x AF m n x n AF m +=-+-. ∴222AF n x =-.∴AF n x =-.

又∵EC BC BE n x =-=-,∴AF EC =. (2)当直线'

E E 经过原矩形顶点D 时,如图

∵'DC B C m ==,''

EC E B ∥,∴'

DE E E =.

∴''

2EC E B =.即()2n x x -=,

∴23n x =.∴:2:3x n =. 17.(1)NE =MB 且NE ⊥MB . (2)成立.

理由:如下图所示,连接AE .

∵E 为CD 中点,AB =BC =

1

2

CD ,∴AB=EC . 又AB ∥CD ,即AB ∥CE , ∴四边形ABCE 为平行四边形. ∵∠C =90°,∴四边形ABCE 为矩形. 又AB =BC ,∴四边形ABCE 为正方形. ∴AE =AB .∵等腰直角三角形AMN 中, ∴AN =AM ,∠NAM =90°. ∴∠1+∠2=90°.

又∠2+∠3=90°,∴∠1=∠3.

∴△NAE ≌△MAB .∴NE =MB . 延长NE 、BM 交于点F .

由△NAE ≌△MAB 可得,∠AEN =∠ABM . ∴∠4=∠6.

∵∠5=∠6,∴∠4=∠5.

又∠EMF =∠BMC ,∴∠EFB =∠C =90°. ∴BM ⊥NE.

中考链接

18.(1)设AB =10x km ,则AD =5x km ,CD =2x km , ∵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BC =AD =5x km , ∴AD +CD +CB =12x km ,

∴外环公路的总长和市区公路长的比为12x :10x =6:5;

(2)由(1)可知,市区公路的长为10x km ,外环公路的总长为12x km ,由题意得:

10121

408010

x x =+.解这个方程得1x =.∴1010x =. 答:市区公路的长为10km. 19.(1)略

(2)解:如下图所示,作BH ⊥AD ,CK ⊥AD , 则有BC =HK ,

∵∠BAD =45°,∴∠HAB =∠KDC=45°, ∴22AB BH AH =

=,

同理:22CD CK KD =

=,

∵()

2

ABCD AD BC HB

S +=

梯形,AB a =,

∴2222222

22

2

ABCD

a BC a a aBC S ???+ ? ?+??=

=梯形,

而234ABE DCF

S S a ??==,∴2223224

a aBC a +=?, ∴622

BC a -=

巅峰突破

20.(1)10; 33.

(2)如下图(a)、(b )所示.

①∵△BEF 与梯形ABCD 等高,梯形ABCD 的高3DN =

∴11

3322

BEF S BF x ?=

?=,即32y x =; ②∵

L S BE BF y =+,L

k BE BF

=+(k 为常数),

∴ky S =.∴

3

332kx =.∴6

k x

=. ∴06,04k x <≤≤≤,k 为整数,∴1,2,3x =. 即BF 的长为:1cm 、2cm 、3cm.

21.(1)略.

(2)解:如下图所示,延长CD 和BE 的延长线交于H ,

∵BF⊥CD,∠BEC=90°,∴∠HEC=90°,

∴∠EBF+∠H=∠ECH+∠H=90°,

∴∠EBF=∠ECH,

∵BE=CE,∠BEC=∠CEH,∴△BEG≌△CEH(ASA),

∴EG=EH,BG=CH=DH+CD,

∵△BAE≌△CDE,∴∠AEB=∠GED,∠HED=∠AEB.∴∠GED=∠HED,∵ED=ED,∴△GED≌△HED(SAS),

∴DG=DH,∴BG=DG+CD,

∵DG=2cm,BG=6cm,

∴CD=BG-DG=4(cm)

第四节线段中点的应用

基础演练

1. C;

2.C;

3.B;

4.C

5.如下图所示,连接CM,AM,

∵∠DAB=∠BCD=90°,M为BD中点,

∴CM=1

2

BD=AM.∴△AMC为等腰三角形.

∵N为AC中点,∴MN⊥AC.

6.如下图所示,连接PR、PQ,∵△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BC,∠A=∠B=∠C=60°.

∵△MPS是等边三角形,

∴PS=PM,∠MPS=60°.

∵P为AB的中点,Q为AC的中点,R为BC的中点,

11

,

22

PQ BC PR AC

∥∥.∴PQ=PR.

∴∠APQ=∠BPR=60°,∴∠RPQ=180°-2×60°=60°.

又∵∠QPS=∠MPS-∠MPQ=60°-∠MPQ,

∠RPM=∠RPQ-∠MPQ=60°-∠MPQ,

∴∠QPS=∠RPM.∴△PRM≌△PQS.

∴PM=QS.

7.△AGD是直角三角形

如下图所示,连接BD,取BD的中点H,连接HF、HE,

∵F是AD的中点,

∴HF∥AB,HE=1

2

AB.∴∠1=∠3.

同理,HE∥CD,HE=1

2

CD.∴∠2=∠EFC.

∵AB=CD,∴H F=HE,

∴∠1=∠2,∵∠EFC=60°.

∴∠3=∠EFC=∠AFG=60°.

∴△AGF是等边三角形.

∴AF=GF.∴GF=FD.∴∠FGD=∠FDG=30°. ∴∠AGD=90°.即△AGD是直角三角形.

能力提升

8.

2012

12 9.

3964

10.∵点E 、F 分别是AD 、AB 的中点, ∴EF ∥BD ,∴EF =

1

2

BD ,∴∠FCD =∠CFE , 在△ABC 中,∠ACB =90°. ∵E 是AD 的中点,∴CE =

1

2

AD . ∵AD =BD ,∴EF =CE .∴∠ECF =∠CFE .

∴∠FCD =∠ECF .即CF 是∠ECB 的平分线.

11.如下图所示,取AD 中点G ,连接EG 、FG , ∵E 是AC 的中点,∴EG 是△ACD 的中位线. ∴EG =

12CD .同理可证:FG =12

AB . 在△EFG 中,EF EG FG >-.∴()1

2

EF CD AB >

-.

12.∵点E 、F 、G 分别是BC 、AB 、AC 的中点, ∴FG ∥BC ,FE ∥AC ,FE =

1

2

AC .∴FG ∥ED . ∵FE ∥AC ,DG 与AC 是相交的,

∴DG 与EF 不平行.∴四边形EFGD 是梯形. ∵AD 是三角形的高,∴△ADC 是直角三角形. ∵DG 是斜边上的中线,∴DG =

12

AC . ∴DG =EF .∴梯形EFGD 是等腰梯形.

13.(1)如图(a )所示,连接CF ,线段CF 与FE 之间数量关系是2CE FE =;

(2)(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

如图(b )所示,连接CF ,延长EF 交CB 于点G ,

①先送2根,再送4根,二次共走行驶:

()()10001002110040025200+?++?=米;

②先送4根,再送2根,二次共行驶:

()()10003002130020025600+?++?=米;

(2)两次各送3根时,所行路程为

()()10002002120030025400+?++?=米.

故先送2根所行驶路程最短,最短总行程为:

()()()()()100010021100400215004002

19004002230040019000+?++?++?++?++=米

故所用最少油费为19000100019mn mn ÷=元

例 6 如图所示,在△ABC 中,∠C =90°,BC =5,AB =13.点P 到BC ,CA ,AB 的距离分别为

123,,d d d ,连接P A ,PB ,PC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知:1231111

512135122222

d d d ?+?+?=??.

即 1235121360d d d ++=.显然有()()12312312355121313d d d d d d d d d ++≤++≤++.

()12360

1213

d d d ≤++≤. 当230d d ==时,有12312d d d ++=,即123d d d ++取最大值时,P 与A 重合;当120

d d ==时,有12360

13

d d d +++=

,即123d d d ++取最小值时,P 与C 重合.

A 级 1.27 原式=(

)()

2

222

327a b c a b c ++-++≤

2.6

3.15° 提示:()()()39023266

A A

B B

C αααα?

-+-+-++=≤

()

27090156

6

A B C ??

?-++=

== 4. 122c a -<

<- 提示:,b a c a c b =----<,∴2,2c

a c a

>->-,又把b a c =--代入b c >中,得a c c --<,∴

12c a <-.故1

22

c a -<<-. 5.D 6.B 7.A 8.B 9.设

123

234

x y z k ---===,则21,32,43x k y k z k =+=-+=+.

∴,,x y z 均为非负实数. ∴210

3204k+30

k k +≥??

-+≥??≥?

,解得:1223k -≤≤.

故()()()3453214325431426x y z k k k k ω=++=++-+++=+. ∴1214261426142623k -

?+≤+≤?+,即119353

ω≤≤, 所以ω的最小值是19,最大值是1

353

.

10.20套. 1800元.提示:设生产L 型号的童装套数为x ,则生产M 型号的童装为()50x -套,所得利润()453050151500S x x x =+-=+.

由()()0.50.950380.25026x x x x +-≤???+-≤??

得17.520x ≤≤,18,19,20x =.

11.最小表面积的打包方式为2×3.最小表面积为179522

mm ,图略. B 级 1.27 当2,25b a ==时,a b +的值最大. 2.102 提示:()1998,19980m n n n =--≥. 3.1157 提示:5864,,8525

b b b

a c d =

==. 4.B ,D ,E 93.62百元

5.13800元 提示:设由甲库调运x 吨粮食到B 市,总运费为y 元,则

()()()()

56600680096002138000600y x x x x x x =+-+-++=+≤≤

6.C 提示: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

a b c d M a b a b c d c d

<

+++++++. 故12M <<.

初中数学竞赛常用解题方法(代数)

初中数学竞赛常用解题方法(代数) 一、 配方法 例1练习:若2 ()4()()0x z x y y z ----=,试求x+z 与y 的关系。 二、 非负数法 例21 ()2 x y z =++. 三、 构造法 (1)构造多项式 例3、三个整数a 、b 、c 的和是6 的倍数.,那么它们的立方和被6除,得到的余数是( ) (A) 0 (B) 2 (C) 3 (D) 不确定的 (2)构造有理化因式 例4、 已知(2002x y =. 则2 2 346658x xy y x y ----+=___ ___。 (3)构造对偶式 例5、 已知αβ、是方程2 10x x --= 的两根,则4 3αβ+的值是___ ___。 (4)构造递推式 例6、 实数a 、b 、x 、y 满足3ax by +=,2 2 7ax by +=,3 3 16ax by +=,4 4 42ax by +=.求5 5 ax by +的值___ ___。 (5)构造几何图形 例7、(构造对称图形)已知a 、b 是正数,且a + b = 2. 求u =___ ___。 练习:(构造矩形)若a ,b 形的三条边的长,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_。 四、 合成法 例8、若12345,,,x x x x x 和满足方程组

123451234512345123451234520212 224248296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确定4532x x +的值。 五、 比较法(差值比较法、比值比较法、恒等比较法) 例9、71427和19的积被7除,余数是几? 练习:设0a b c >>>,求证:222a b c b c c a a b a b c a b c +++>. 六、 因式分解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 1221()(...)n n n n n n a b a b a a b ab b -----=-++++ 1221()(...)n n n n n n a b a b a a b ab b ----+=+-+-+ 例10、设n 是整数,证明数3 231 22 M n n n =++为整数,且它是3的倍数。 练习:证明993 991993 991+能被1984整除。 七、 换元法(用新的变量代换原来的变量) 例11、解方程2 9(87)(43)(1)2 x x x +++= 练习:解方程 11 (1) 11 (1x) x =. 八、 过度参数法(常用于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12、一商人进货价便宜8%,售价保持不变,那么他的利润(按进货价而定)可由目前的 %x 增加到(10)%x +,x 等于多少? 九、 判别式法(24b ac ?=-判定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的根的性质) 例13、求使2224 33 x x A x x -+=-+为整数的一切实数x. 练习:已知,,x y z 是实数,且 2 2 2 212 x y z a x y z a ++=++=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八年级)教学案全集第26讲 含参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整数根问题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八年级)教学案全集第二十六讲含参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整数根问题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实根情况,可以用判别式Δ=b2-4ac来判别,但是对于一个含参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来说,要判断它是否有整数根或有理根,那么就没有统一的方法了,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求解,当然,经常要用到一些整除性的性质.本讲结合例题来讲解一些主要的方法. 例1 m是什么整数时,方程 (m2-1)x2-6(3m-1)x+72=0 有两个不相等的正整数根. 解法1首先,m2-1≠0,m≠±1.Δ=36(m-3)2>0,所以m≠3.用求根公式可得 由于x1,x2是正整数,所以 m-1=1,2,3,6,m+1=1,2,3,4,6,12, 解得m=2.这时x1=6,x2=4. 解法2首先,m2-1≠0,m≠±1.设两个不相等的正整数根为x1,x2,则由根与系数的关系知 所以m2-1=2,3,4,6,8,9,12,18,24,36,72,即 m2=3,4,5,7,9,10,13,19,25,37,73, 只有m2=4,9,25才有可能,即m=±2,±3,±5. 经检验,只有m=2时方程才有两个不同的正整数根. 说明一般来说,可以先把方程的根求出来(如果比较容易求的话),然后利用整数的性质以及整除性理论,就比较容易求解问题,解法1就是

这样做的.有时候也可以利用韦达定理,得到两个整数,再利用整除性质求解,解法2就是如此,这些都是最自然的做法. 例2 已知关于x的方程 a2x2-(3a2-8a)x+2a2-13a+15=0 (其中a是非负整数)至少有一个整数根,求a的值. 分析“至少有一个整数根”应分两种情况:一是两个都是整数根,另一种是一个是整数根,一个不是整数根.我们也可以像上题一样,把它的两个根解出来. 解因为a≠0,所以 所以 所以只要a是3或5的约数即可,即a=1,3,5. 例3设m是不为零的整数,关于x的二次方程 mx2-(m-1)x+1=0 有有理根,求m的值. 解一个整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有有理根,那么它的判别式一定是完全平方数.令 Δ=(m-1)2-4m=n2, 其中n是非负整数,于是 m2-6m+1=n2,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辅导因式分解一

因式分解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是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基本形式之一,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初等数学之中,是我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有力工具.因式分解方法灵活,技巧性强,学习这些方法与技巧,不仅是掌握因式分解内容所必需的,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有着十分独特的作用.初中数学教材中主要介绍了提取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和十字相乘法.本讲及下一讲在中学数学教材基础上,对因式分解的方法、技巧和应用作进一步的介绍. 1.运用公式法 在整式的乘、除中,我们学过若干个乘法公式,现将其反向使用,即为因式分解中常用的公式,例如: (1)a2-b2=(a+b)(a-b); (2)a2±2ab+b2=(a±b)2; (3)a3+b3=(a+b)(a2-ab+b2); (4)a3-b3=(a-b)(a2+ab+b2). 下面再补充几个常用的公式: (5)a2+b2+c2+2ab+2bc+2ca=(a+b+c)2; (6)a3+b3+c3-3abc=(a+b+c)(a2+b2+c2-ab-bc-ca); (7)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为正整数; (8)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为偶数; (9)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为奇数. 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时,要根据多项式的特点,根据字母、系数、指数、符号等正确恰当地选择公式.

例1 分解因式: (1)-2x5n-1y n+4x3n-1y n+2-2x n-1y n+4; (2)x3-8y3-z3-6xyz; (3)a2+b2+c2-2bc+2ca-2ab; (4)a7-a5b2+a2b5-b7. 解 (1)原式=-2x n-1y n(x4n-2x2n y2+y4) =-2x n-1y n[(x2n)2-2x2n y2+(y2)2] =-2x n-1y n(x2n-y2)2 =-2x n-1y n(x n-y)2(x n+y)2. (2)原式=x3+(-2y)3+(-z)3-3x(-2y)(-Z) =(x-2y-z)(x2+4y2+z2+2xy+xz-2yz). (3)原式=(a2-2ab+b2)+(-2bc+2ca)+c2 =(a-b)2+2c(a-b)+c2 =(a-b+c)2. 本小题可以稍加变形,直接使用公式(5),解法如下:原式=a2+(-b)2+c2+2(-b)c+2ca+2a(-b) =(a-b+c)2 (4)原式=(a7-a5b2)+(a2b5-b7) =a5(a2-b2)+b5(a2-b2) =(a2-b2)(a5+b5)

初中九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讲义全套专题10 最优化_答案[精品]

专题10 最优化 例1. 4 提示:原式=1 12 - 62 -+)(x . 例2. B 提示:由-1≤y ≤1有0≤≤1,则=22 +16+3y 2 =142 +4+3是开口向上,对称轴为7 1 -=x 的抛物线. 例3. 分三种情况讨论:①0≤a +?)(,∴f (a )=2a ,即2a =2132-2+a ,则?? ? ??=--=413 172b a 综上,(a ,b )=(1,3)或(17-2-, 4 13 ) 例4. (1) 121≤≤x ,y 2 = 21+216143-2+-)( x .当=4 3时,y 2 取得最大值1,a =1; 当21= x 或=1时,y 2取得最小值21,b =22.故a 2+b 2=2 3. (2) 如图,AB =8,设AC =,则BC =8- ,AD =2,CD =42+x ,BE =4,CE =16)-8(2+x BF =AD =2. 10)24(816)8(4222222=++=+=≥+=+-++EF DF DE CE CD x x 当且仅当D ,C ,E 三点共线时,原式取最小值.此时△EBC ∽△DAC ,有 22 4 ===DA EB CA BC , 从而=AC = 3831=AB .故原式取最小值时,=3 8. (3)如图, 原式= [] 22222 2 2)24()13()32()01(032--0y x y x -+-+-+-+-+)()(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培训(4):代数式的化简与求值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培训第四讲分式的化简与求值 分式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与分数相类似,例如,分式的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即分式只有在分母不等于零时才有意义;也像分数一样,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这一性质是分式运算中通分和约分的理论根据.在分式运算中,主要是通过约分和通分来化简分式,从而对分式进行求值.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分式的具体特征灵活变形,以使问题得到迅速准确的解答.本讲主要介绍分式的化简与求值. 例1 化简分式: 分析直接通分计算较繁,先把每个假分式化成整式与真分式之和的形式,再化简将简便得多. =[(2a+1)-(a-3)-(3a+2)+(2a-2)] 说明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地将假分式写成整式与真分式之和的形式. 例2 求分式 当a=2时的值.分析与解先化简再求值.直接通分较复杂,注意到平方差公式:a2-b2=(a+b)(a-b), 可将分式分步通分,每一步只通分左边两项. 例3 若abc=1 ,求 分析本题可将分式通分后,再进行化简求值,但较复杂.下面介绍几种简单的解法. 解法1 因为abc=1,所以a,b,c都不为零. 解法2 因为abc=1,所以a≠0,b≠0,c≠0. 例4 化简分式:

分析与解 三个分式一齐通分运算量大,可先将每个分式的分 母分解因式,然后再化简. 说明 互消掉的一对相反数,这种化简的方法叫“拆项相消”法, 它是分式化简中常用的技巧. 例5 化简计算(式中a ,b ,c 两两不相等): 似的,对于这个分式,显然分母可以分解因式为(a -b)(a -c),而分子又恰好凑成(a -b)+(a -c),因此有下面的解法. 解 说明 本例也是采取“拆项相消”法,所不同的是利用 例6 已知:x+y+z=3a(a ≠0,且x ,y ,z 不全相等),求 分析 本题字母多,分式复杂.若把条件写成 (x -a)+(y -a)+(z -a)=0,那么题目只与x -a ,y -a ,z -a 有关,为简化计算,可用换元法求解. 解 令x -a=u ,y -a=v ,z -a=w ,则分式变为 u 2+v 2+w 2 +2(uv+vw+wu)=0. 由于x ,y ,z 不全相等,所以u ,v ,w 不全为零,所以u 2 +v 2 +w 2 ≠0,从而有 说明 从本例中可以看出,换元法可以减少字母个数,使运算 过程简化. 例7 化简分式: 适当变形,化简分式后再计算求值. (x -4)2 =3,即x 2 -8x+13=0. 原式分子=(x 4 -8x 3 +13x 2 )+(2x 3 -16x 2 +26x)+(x 2 -8x+13)+10 =x 2 (x 2 -8x+13)+2x(x 2 -8x+13)+(x 2 -8x+13)+10

南开中学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资料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资料 第一讲数的整除 一、容提要: 如果整数A 除以整数B(B ≠0)所得的商A/B 是整数,那么叫做A 被B 整除. 0能被所有非零的整数整除. 能被7整除的数的特征: ①抹去个位数 ②减去原个位数的2倍 ③其差能被7整除。 如 1001 100-2=98(能被7整除) 又如7007 700-14=686, 68-12=56(能被7整除) 能被11整除的数的特征: ①抹去个位数 ②减去原个位数 ③其差能被11整除 如 1001 100-1=99(能11整除) 又如10285 1028-5=1023 102-3=99(能11整除) 二、例题 例1已知两个三位数328和92x 的和仍是三位数75y 且能被9整除。 求x,y 解:x,y 都是0到9的整数,∵75y 能被9整除,∴y=6. ∵328+92x =567,∴x=3 例2已知五位数x 1234能被12整除,求x 解:∵五位数能被12整除,必然同时能被3和4整除, 当1+2+3+4+x 能被3整除时,x=2,5,8

当末两位4x能被4整除时,x=0,4,8 ∴x=8 例3求能被11整除且各位字都不相同的最小五位数 解:五位数字都不相同的最小五位数是10234, 但(1+2+4)-(0+3)=4,不能被11整除,只调整末位数仍不行 调整末两位数为30,41,52,63,均可, ∴五位数字都不相同的最小五位数是10263。 练习一 1、分解质因数:(写成质因数为底的幂的连乘积) ①756②1859 ③1287 ④3276 ⑤10101 ⑥10296 987能被3整除,那么 a=_______________ 2、若四位数a x能被11整除,那么x=__________ 3、若五位数1234 35m能被25整除 4、当m=_________时,5 9610能被7整除 5、当n=__________时,n 6、能被11整除的最小五位数是________,最大五位数是_________ 7、能被4整除的最大四位数是____________,能被8整除的最大四位数是_________。 8、8个数:①125,②756,③1011,④2457,⑤7855,⑥8104,⑦9152,⑧70972 中,能被下列各数整除的有(填上编号): 6________,8__________,9_________,11__________ 9、从1到100这100个自然数中,能同时被2和3整除的共_____个,能被3整除 但不是5的倍数的共______个。 10、由1,2,3,4,5这五个自然数,任意调换位置而组成的五位数中,不能被3 整除的数共有几个?为什么?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辅导--函数图像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 函数的图象 一、内容提要 1. 函数的图象定义: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x 为横坐标和以它的函数y 的对应值为纵 坐标的点的集合,叫做函数y=f(x)的图象. 例如 一次函数y=kx+b (k,b 是常数,k ≠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① l 上的任一点p 0(x 0,y 0) 的坐标,适合等式y=kx+b, 即y 0=kx ② 若y 1=kx 1+b ,则点p 1(x 1,y 1) 在直线l 上. 2. 方程的图象:我们把y=kx+b 看作是关于x, y 的 二元 一次方程kx -y+b=0, 那么直线l 就是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 的点的集合,我们把这条直线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图象. 二元一次方程ax+by+c=0 (a,b,c 是常数,a ≠0,b ≠0) 叫做 直线方程. 一般地,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是以某二元方程的解为坐标的 点的集合,那么这曲线就叫做这个方程的图象. 例如: 二元二次方程y=ax 2+bx+c(a ≠0) (即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 二元分式方程y= x k (k ≠0) (即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3. 函数的图象能直观地反映自变量x 与函数y 的对应规律. 例如: ① 由图象的最高,最低点可看函数的最大,最小值; ② 由图象的上升,下降反映函数 y 是随x 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 ③ 函数y=f(x)的图象在横轴的上方,下方或轴上,分别表示y>0,y<0,y=0. 图象所对应 的横坐标就是不等式f(x)>0,f(x)<0 的解集和方程f(x)=0的解. ④ 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就是这两个图象所表示的两个方程(即函数解析式)的公 共解.等等 4. 画函数图象一般是: ①应先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要使代数式有意义,并使代数式所表示的实际问题有意义,还要注意是否连续,是否有界. ②一般用描点法,但对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的图象,因它是直线(包括射线、线段),所以可采用两点法.线段一定要画出端点(包括临界点). ③对含有绝对值符号(或其他特殊符号)的解析式 ,应按定义对自变量分区讨论,写成几个解析式. 二、例题 例1. 右图是二次函数y=ax 2+bx+c (a ≠0), 试决定a, b, c 及b 2-4ac 的符号. 解:∵抛物线开口向下, ∴a<0. ∵对称轴在原点右边,∴x=- a b 2>0且a<0, ∴b>0. ∵抛物线与纵轴的交点在正半轴上, ∴截距c>0. ∵抛物线与横轴有两个交点, ∴b 2-4ac>0. 例2. 已知:抛物线f :y=-(x -2)2+5. 试写出把f 向左平行移动2个单位后,所得的曲线f 1的方程;以及f 关于x 轴对称的曲线f 2 的方程. 画出f 1和f 2的略图,并求: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下册培优讲义机构辅导资料(共30讲)

九年级讲义目录

专题01 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 阅读与思考 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问题常涉及最简根式、同类根式,分母有理化等概念,常用到分解、分拆、换元等技巧. 有条件的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问题是代数变形的重点,也是难点,这类问题包含了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等众多知识,又联系着分解变形、整体代换、一般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解题的基本思路是: 1、直接代入 直接将已知条件代入待化简求值的式子. 2、变形代入 适当地变条件、适当地变结论,同时变条件与结论,再代入求值. 数学思想: 数学中充满了矛盾,如正与负,加与减,乘与除,数与形,有理数与无理数,常量与变量、有理式与无理式,相等与不等,正面与反面、有限与无限,分解与合并,特殊与一般,存在与不存在等,数学就是在矛盾中产生,又在矛盾中发展. =x , y , n 都是正整数) 例题与求解 【例1】 当x = 时,代数式32003 (420052001)x x --的值是( ) A 、0 B 、-1 C 、1 D 、2003 2- (绍兴市竞赛试题) 【例2】 化简 (1(b a b ab b -÷-- (黄冈市中考试题) (2 (五城市联赛试题)

(3 (北京市竞赛试题) (4 (陕西省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若一开始把分母有理化,则计算必定繁难,仔细观察每题中分子与分母的数字特点,通过分解、分析等方法寻找它们的联系,问题便迎刃而解. 思想精髓:因式分解是针对多项式而言的,在整式,分母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因式分解的思想也广泛应用于解二次根式的问题中,恰当地作类似于因式分解的变形,可降低一些二次根式问题的难度. 【例3】比6大的最小整数是多少? (西安交大少年班入学试题) 解题思路:直接展开,计算较繁,可引入有理化因式辅助解题,即设x y == 想一想:设x=求 432 32 621823 7515 x x x x x x x --++ -++ 的值.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 的根式为复合二次根式,常用配方,引入参数等方法来化简复合二次根式.

人教版初一数学培优和竞赛二合一讲炼教程: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讨论

人教版初一数学培优和竞赛二合一讲炼教程 (10)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讨论 【知识精读】 1. 二元一次方程组???=+=+222 111c y b x a c y b x a 的解的情况有以下三种: ① 当2 12121c c b b a a ==时,方程组有无数多解。(∵两个方程等效) ② 当2 12121c c b b a a ≠=时,方程组无解。(∵两个方程是矛盾的) ③ 当 2121b b a a ≠(即a 1b 2-a 2b 1≠0)时,方程组有唯一的解: ??? ????--=--=12212 11212211221b a b a a c a c y b a b a b c b c x (这个解可用加减消元法求得) 2. 方程的个数少于未知数的个数时,一般是不定解,即有无数多解,若要求整数解,可按二元一次方程整数解的求法进行。 3. 求方程组中的待定系数的取值,一般是求出方程组的解(把待定系数当己知数),再解含待定系数的不等式或加以讨论。(见例2、3) 【分类解析】 例1. 选择一组a,c 值使方程组???=+=+c y ax y x 275 ① 有无数多解, ②无解, ③有唯一的解 解: ①当 5∶a=1∶2=7∶c 时,方程组有无数多解 解比例得a=10, c=14。 ② 当 5∶a =1∶2≠7∶c 时,方程组无解。 解得a=10, c ≠14。 ③当 5∶a ≠1∶2时,方程组有唯一的解, 即当a ≠10时,c 不论取什么值,原方程组都有唯一的解。 例2. a 取什么值时,方程组? ??=+=+3135y x a y x 的解是正数? 解:把a 作为已知数,解这个方程组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培训 -生活中的数学(2)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培训第三十讲生活中的数学(四)──买鱼的学问 鱼是人们喜欢吃的一种高蛋白食物,所以谁都希望买到物美价廉的鱼.假定现在商店里出售某种鱼以大小论价,大鱼A每斤1.5元,小鱼B每斤1元.如果大鱼的高度为13厘米,小鱼的高度为10厘米(图2-171),那么买哪种鱼更便宜呢? 有人可能觉得大鱼A和小鱼B高度之比为13∶10,差不了许多,而小鱼的价格却比大鱼便宜许多,因此,买小鱼比较合算.这种想法是合理的吗?我们还是用数学来加以分析吧! 在平面几何中,我们已经知道以下定理. 定理1 相似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定理2 相似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例1 已知:△ABC∽△A′B′C′,并且AB=2c,BC=2a,AC=2b,A′B′=3c, B′C′=3a,A′C′=3b.求证:△ABC和△A′B′C′周长的比是2∶3(图2-172). 证△ABC的周长是 2a+2b+2c=2(a+b+c), △A′B′C′的周长是 3a+3b+3c=3(a+b+c), 所以△ABC和△A′B′C′的周长的比是 2(a+b+c)∶3(a+b+c)=2∶3. 例2 图2-173是两个相似矩形,如果它们的相似比是3∶4,求证:它们面积的比是32∶42. 证矩形ABCD的面积是3a·3b=32ab,矩形A′B′C′D′的面积是4a·4b=42ab,所以矩形ABCD和矩形A′B′C′D′的面积之比是 32ab∶42ab=32∶42. 从定理1和定理2,我们自然会想到:相似的两个立体的体积之比与它们的相似比有什么关系呢?为此,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例3 图2-174是两个相似的长方体,它们的相似比为3∶5,求它们的体积之比. 解长方体(a)的体积是3a·3b·3c=33abc, 长方体(b)的体积是5a·5b·5c=53abc, 所以长方体(a)与长方体(b)的体积的比是 33abc∶53abc=33∶53 例4 图2-175是两个相似圆柱,它们的相似比为2∶3,求它们的体积之比. 解小圆柱的体积是 (2a)2π·2b=23a2bπ,大圆柱的体积是 (3a)2π·3b=33a2bπ,所以小圆柱与大圆柱的体积之比为23∶33. 定理3 相似形的体积之比,等于它的相似比的立方.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八年级)教学案全集第21讲 分类与讨论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八年级)教学案全集 第二十一讲分类与讨论 分类在数学中是常见的,让我们先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开始. 有四张卡片,它们上面各写有一个数字:1,9,9,8.从中取出若干张按任意次序排列起来得到一个数,这样的数中有多少个是质数? 因为按要求所得的数可能是一位数、二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我们分别给予讨论. 任取一张卡片,只能得3个数:1,8,9,其中没有质数;任取二张卡片,可得7个数:18,19,81,89,91,98,99,其中19,89两个是质数;任取三张卡片,可得12个数:189,198,819,891,918,981,199,919,991,899,989,998,其中199,919,991三个数是质数;取四张,所得的任一个四位数的数字和是27,因而是3的倍数,不是质数.综上所述,质数共有2+3=5个. 上面的解题方法称为分类讨论法.当我们要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时,经常把所要讨论的对象分成若干类,然后逐类讨论,得出结论. 分类讨论法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在分类中须注意题中所含的对象都必须在而且只在所分的一类中.分类讨论一般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确定分类对象,即对谁实施分类.第二是对对象实施分类,即分哪几类,这里要特别注意,每次分类要按照同一标准,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有些复杂的问题,还要逐级分类.最后对讨论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出结论. 例1求方程 x2-│2x-1│-4=0 的实根. x2+2x-1-4=0,

x 2-2x +1-4=0, x 1=3,x 2=-1. 说明 在去绝对值时,常常要分类讨论. 例2 解方程x 2-[x]=2,其中[x]是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 解 由[x]的定义,可得 x ≥[x]=x 2-2, 所以 x 2-x -2≤0, 解此不等式得 -1≤x ≤2. 现把x 的取值范围分成4个小区间(分类)来进行求解. (1)当-1≤x ≤0时,原方程为 x 2-(-1)=2, 所以x=-1(因x=1不满足-1≤x <0). (2)当0≤x <1时,原方程为 x 2=2. (3)当1≤x <2时,原方程为 x 2-1=2, 所以 (4)当x=2时,满足原方程.

全国初中数学知识竞赛辅导方案(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全国初中数学知识竞赛辅导方案 王选民 为了在全国数学知识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将对学生辅导方案总结如下: 一、了解掌握优生的特点 一般我们选择参加竞赛的学生都是学优生,当我们与“优生”进行面谈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他们能成为“优生”,是学生家长和老师共同教育的结果。尤其要看到这些“优生”的两重性:一方面,他们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以及各种能力比一般学生在这个年龄容易出现的毛病外,也存在着他们作为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 具体说来,“优生”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思想比较纯正,行为举止较文明,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强,一般没有重大的违纪现象。 2、求知欲较旺盛,知识接受能力也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方法较科学,成绩较好。 3、长期担任学生干部,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其它工作能力都较强,在同学中容易形成威信。 4、课外涉及比较广泛,爱好全面,知识面较广。 5、由于智力状况比较好,课内学习较为轻松,因而容易自满,不求上进。 6、长期处于学生尖子的位置,比较骄傲自负,容易产生虚心。 7、有的“优生”之间容易产生互相嫉妒、勾心斗角的狭隘情绪和学习上的

不正当竞争。 8、从小就处在受表扬、获荣誉、被羡慕的顺境之中,因而他们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远不及一般普通学生。 以上几点,只是就一般“优生”的共性而,当然不一定每一个“优生”都是如此。 辅导优生的具体措施 1、创设能引导学优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2、了解学生在兴趣、学习偏好、学习速度、学习准备以及动机等方面的情况。这些资料为教师制定活动和计划时的依据,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需要”。 3、为尖子设计学习方案。学优生学习新知识时,比其他学生花的时间少,他不需要很多的练习就已经理解新知识,因此,做的练习也少。让他们做那些已经理解的题目就很多难让学生体会到智力活动的乐趣。长此以往,反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对于智力生活的敏感性。教师应该备有不同层次介绍同一主题的资料,采用向学生布置分组作业的方法,从众多的方案和活动中选取与他们的知识、技能水平相当的项目,指定他们完成。 4、解决学优生心理问题:学优生在心理状态上,易产生骄气,居高临下,听不进半点批评,心理脆弱。在价值取向上,易产生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倾向和价值取向,不把其他同学的感觉、好恶、需要放在一定的位置;在行为方式上,由于始终把自己当学优生,与一般同学不一样,束缚了自己,娱乐活动不愿参加,集体劳动怕吃苦。 针对这种状况,教学中应注意: 学优生学习成绩优异,但不能“一俊遮百丑”。在鼓励保持学习上的竞争姿态和上进好胜的同时,要创造条件和环境,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规范他们的行为意识。

初中八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讲义全套专题25 配方法-精编

专题 25 配方法 阅读与思考 把一个式子或一个式子的部分写成完全平方式或者几个完全平方式的和的形式,这种方法叫配方法,配方法是代数变形的重要手段,是研究相等关系,讨论不等关系的常用技巧. 配方法的作用在于改变式子的原有结构,是变形求解的一种手段;配方法的实质在于揭示式子的非负性,是挖掘隐含条件的有力工具. 配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配方”,恰当的“拆”与“添”是配方常用的技巧,常见的等式有: 1、222 2()a ab b a b ±+=± 2、2 a b ±= 3、2222 222()a b c ab bc ca a b c +++++=++ 4、2 2 2 2221 [()()()]2 a b c ab bc ac a b b c a c ++---= -+-+- 配方法在代数式的求值,解方程、求最值等方面有较广泛的应用,运用配方解题的关键在于: (1) 具有较强的配方意识,即由题设条件的平方特征或隐含的平方关系,如2 a = 能 联想起配方法. (2) 具有整体把握题设条件的能力,即善于将某项拆开又重新分配组合,得到完全平方式. 例题与求解 【例1】 已知实数x ,y ,z 满足2 5,z 9x y xy y +==+- ,那么23x y z ++=_____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 解题思路:对题设条件实施变形,设法确定x , y 的值. 【例2】 若实数a ,b , c 满足222 9a b c ++= ,则代数式2 2 2 ()()()a b b c c a -+-+- 的 最大值是 ( ) A 、27 B 、18 C 、15 D 、12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 解题思路:运用乘法公式 ,将原式变形为含常数项及完全平方式的形式.

初中七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讲义全套专题07 整式的加减

专题07 整式的加减 阅读与思考 整式的加减涉及许多概念,准确地把握这些概念并注意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是解决有关问题的基础,概括起来就是要掌握好以下两点: 1.透彻理解“三式”和“四数”的概念 “三式”指的是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四数”指的是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和多项式的系数、次数. 2.熟练掌握“两种排列”和“三个法则” “两种排列”指的是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字母的升幂或降幂排列,“三个法则”指的是去括号法则、添括号法则及合并同类项法则.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把整式中那些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的单项式作为一类——称为同类项,一个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可以合聚在一起——称为合并同类项.这样,使得整式大为简化,整式的加减实质就是合并同类项. 例题与求解 [例1]如果代数式ax5+bx3+cx-5,当x=-2时的值是7,那么当x=7时,该式的值是______. (江苏省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解题的困难在于变元个数多,将x两个值代入,从寻找两个多项式的联系入手. [例2]已知-1<b<0,0<a<1,那么在代数式a-b,a+b,a+b2,a2+b中,对于任意a,b对应的代数式的值最大的是( ) A.a+b B.a-b C.a+b2D.a2+b (“希望杯”初赛试题) 解题思路:采用赋值法,令a=1 2 ,b=- 1 2 ,计算四个式子的值,从中找出值最大的 式子. [例3]已知x=2,y=-4时,代数式ax2+1 2 by+5=1997,求当x=-4,y=- 1 2 时, 代数式3ax-24by3+4986的值. (北京市“迎春杯”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一般的想法是先求出a,b的值,这是不可能的.解本例的关键是:将给定的x,y值分别代入对应的代数式,寻找已知与待求式子之间的联系,整体代入求值.[例4]已知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a(x3-x2+3x)+b(2x2+x)+x3-5.当x=2时的值为-17,求当x=-2时,该多项式的值. (北京市“迎春杯”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解题的突破口是根据多项式降幂排列、多项式次数等概念挖掘隐含的关于a,b的等式. [例5]一条公交线路上起点到终点有8个站.一辆公交车从起点站出发,前6站上车100人,前7站下车80人.问从前6站上车而在终点下车的乘客有多少人?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培训

第一讲:因式分解(一) (1) 第二讲:因式分解(二) (4) 第三讲实数的若干性质和应用 (7) 第四讲分式的化简与求值 (10) 第五讲恒等式的证明 (13) 第六讲代数式的求值 (16) 第七讲根式及其运算 (19) 第八讲非负数 (23) 第九讲一元二次程 (27) 第十讲三角形的全等及其应用 (30) 第十一讲勾股定理与应用 (34) 第十二讲平行四边形 (37) 第十三讲梯形 (40) 第十四讲中位线及其应用 (43) 第十五讲相似三角形(一) (46) 第十六讲相似三角形(二) .......................................... 49 第十七讲* 集合与简易逻辑 (52) 第十八讲归纳与发现 (57) 第十九讲特殊化与一般化 (61) 第二十讲类比与联想 (65) 第二十一讲分类与讨论 (68) 第二十二讲面积问题与面积法 (72) 第二十三讲几不等式 (75) 第二十四讲* 整数的整除性 (79) 第二十五讲* 同余式 (82) 第二十六讲含参数的一元二次程的整数根问题 (85) 第二十七讲列程解应用问题中的量 (88) 第二十八讲怎样把实际问题化成数学问题 (92) 第二十九讲生活中的数学(三) ——镜子中的世界 (96) 第三十讲生活中的数学(四)──买鱼的学问 (99) 第一讲:因式分解(一)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是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基本形式之一,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初等数学之中,是我们解决多数学问题的有力工具.因式分解法灵活,技巧性强,学习这些法与技巧,不仅是掌握因式分解容所必需的,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有着十分独特的作用.初中数学教材中主要介绍了提取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和十字相乘法.本讲及下一讲在中学数学教材基础上,对因式分解的法、技巧和应用作进一步的介绍. 1.运用公式法 在整式的乘、除中,我们学过若干个乘法公式,现将其反向使用,即为因式分解中常用的公式,例如: (1)a2-b2=(a+b)(a-b); (2)a2±2ab+b2=(a±b)2; (3)a3+b3=(a+b)(a2-ab+b2); (4)a3-b3=(a-b)(a2+ab+b2). 下面再补充几个常用的公式: (5)a2+b2+c2+2ab+2bc+2ca=(a+b+c)2; (6)a3+b3+c3-3abc=(a+b+c)(a2+b2+c2-ab-bc-ca); (7)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为正整数; (8)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为偶数; (9)a n+b n=(a+b)(a n-1-a n-2b+a n-3b2-… -ab n-2+b n-1),其中n为奇数. 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时,要根据多项式的特点,根据字母、系数、指数、符号等正确恰当地选择公式.例1 分解因式: (1)-2x5n-1y n+4x3n-1y n+2-2x n-1y n+4; (2)x3-8y3-z3-6xyz; (3)a2+b2+c2-2bc+2ca-2ab; (4)a7-a5b2+a2b5-b7. 解(1)原式=-2x n-1y n(x4n-2x2ny2+y4) =-2x n-1y n[(x2n)2-2x2ny2+(y2)2] =-2x n-1y n(x2n-y2)2 =-2x n-1y n(x n-y)2(x n+y)2. (2)原式=x3+(-2y)3+(-z)3-3x(-2y)(-Z) =(x-2y-z)(x2+4y2+z2+2xy+xz-2yz). (3)原式=(a2-2ab+b2)+(-2bc+2ca)+c2 =(a-b)2+2c(a-b)+c2 =(a-b+c)2. 本小题可以稍加变形,直接使用公式(5),解法如下:原式=a2+(-b)2+c2+2(-b)c+2ca+2a(-b) =(a-b+c)2 w

【精品】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初三分册全套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初三分册)全套

第一讲分式方程(组)的解法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转化的基本方法是去分母、换元,但也要灵活运用,注意方程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变形.变形时可能会扩大(或缩小)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故必须验根. 例1 解方程 解令y=x2+2x-8,那么原方程为 去分母得 y(y-15x)+(y+9x)(y-15x)+y(y+9x)=0, y2-4xy-45x2=0, (y+5x)(y-9x)=0, 所以 y=9x或y=-5x.

由y=9x得x2+2x-8=9x,即x2-7x-8=0,所以x1=-1,x2=8;由y=-5x,得x2+2x-8=-5x,即x2+7x-8=0,所以x3=-8,x4=1. 经检验,它们都是原方程的根. 例2 解方程 y2-18y+72=0, 所以 y1=6或y2=12. x2-2x+6=0.此方程无实数根. x2-8x+12=0,

所以 x1=2或x2=6. 经检验,x1=2,x2=6是原方程的实数根. 例3 解方程 分析与解我们注意到:各分式的分子的次数不低于分母的次数,故可考虑先用多项式除法化简分式.原方程可变为 整理得 去分母、整理得 x+9=0,x=-9. 经检验知,x=-9是原方程的根. 例4 解方程

分析与解方程中各项的分子与分母之差都是1,根据这一特点把每个分式化为整式和真分式之和,这样原方程即可化简.原方程化为 即 所以 ((x+6)(x+7)=(x+2)(x+3). 例5 解方程 分析与解注意到方程左边每个分式的分母中两个一次因式的差均为常数1,故可考虑把一个分式拆成两个分式之差的形式,用拆项相消进行化简.原方程变形为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辅导因式分解(一)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辅导因式分解(一)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是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基本形式之一,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初等数学之中,是我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有力工具.因式分解方法灵活,技巧性强,学习这些方法与技巧,不仅是掌握因式分解内容所必需的,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有着十分独特的作用.初中数学教材中主要介绍了提取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和十字相乘法.本讲及下一讲在中学数学教材基础上,对因式分解的方法、技巧和应用作进一步的介绍. 1.运用公式法 在整式的乘、除中,我们学过若干个乘法公式,现将其反向使用,即为因式分解中常用的公式,例如: (1)a2-b2=(a+b)(a-b); (2)a2±2ab+b2=(a±b)2; (3)a3+b3=(a+b)(a2-ab+b2); (4)a3-b3=(a-b)(a2+ab+b2). 下面再补充几个常用的公式: (5)a2+b2+c2+2ab+2bc+2ca=(a+b+c)2; (6)a3+b3+c3-3abc=(a+b+c)(a2+b2+c2-ab-bc-ca); (7)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为正整数; (8)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为偶数; (9)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为奇数. 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时,要根据多项式的特点,根据字母、系数、指数、符号等正确恰当地选择公式.

初中七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讲义全套专题16 不等式

专题16 不等式(组) 阅读与思考 客观世界与实际生活既存在许多相等关系,又包含大量的不等关系,方程(组)是研究相等关系的重要手段,不等式(组)是探求不等关系的基本工具,方程与不等式既有相似点,又有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1.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但解题时要注意两者之间的重要区别;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时,只要考虑这个数是否为零,而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时,不但要考虑这个数是否为零,而且还要考虑这个数的正负性. 2. 解不等式组与解方程组的主要区别是:解方程组时,我们可以对几个方程进行“代入”或“加减”式的加工,但在解不等组时,我们只能对某个不等式进行变形,分别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再求公共部分.通俗地说,解方程组时,可以“统一思想”,而解不等式组时只能“分而治之”. 例题与求解 【例1】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x t x x x 2 35 35 2恰好有5个整数解,则t 的取值范围是( ) A 、2116-<<-t B 、2116-<≤-t C 、2116-≤<-t D 、2 116-≤≤-t (2013 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广东省试题) 解题思路:把x 的解集用含t 的式子表示,根据题意,结合数轴分析t 的取值范围. 【例2】如果关于x 的不等式7 10 05)2(< >---x n m x n m 的解集为那么关于x 的不等式)0(≠>m n mx 的解集为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从已知条件出发,解关于x 的不等式,求出m ,n 的值或m ,n 的关系. 【例3】已知方程组?? ?=+=-6 2y mx y x 若方程组有非负整数解,求正整数m 的值. (天津市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解关于x ,y 的方程组,建立关于m 的不等式组,求出m 的取值范围. 【例4】已知三个非负数a ,b ,c 满足3a +2b +c =5和2a +b -3c =1,若m =3a +b -7c ,求m 的最大 值和最小值. (江苏省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本例综合了方程组、不等式(组)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用含一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m ,通过解不等式组,确定这个字母的取值范围,在约束条件下,求m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