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认知理论指导下的精读词汇教学
认知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意义及运用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是韶关学院第十八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成果, 项目名称:认知隐喻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 用--- 以韶关学院为例(项目编号:SYJY20171861 )。
也
(、亦 牆 二 O S )
英 语 广 场
45
2020 F
□结语
在克拉申“输入假说”指导下,我们创建了 “地球 村”的理想语言环境场所。这不仅为该理论注入了生命 力,而且还使得“地球村”的创建有了理论的支撑。实 践需要理论的指导,需要升华到理论;理论需要以实践 为基础,需要实践的验证。克拉申“输入假说”和'‘地 球村”语言环境的创建很好地诠释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课程教育研究,2017(4)• 85. [5] 田园.语言输入输出假说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卩].英语广场,
2019(2): 1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0. [6] 夏章洪.Krashen “输入假说”的局限性和Swain “输出假设”
的积极意义L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 25 ( 12): 100-102.
3.2经常组织学生活动 "地球村”经常组织各种活动。学生可以在地球村 仿真语言文化环境下,用外语进行真实的语言交际活 动,真正提升外语交际能力。如“语言诊所”是对医疗 场所的模拟,旨在充分发挥学校外教和国际学生(native speakers)的作用,营造动态语言环境,促进外语交际和 文化学习,为学生提供面对面(一对一或一对多)与外 教交流的机会。同学们可以请外教给自己纠音、修改作 文、分享学习资源或诊断外语学习方法。 3.3开展实训课程和课外实践活动 为了营造有效的语言环境,加强语言习得和提髙学 生的职场技能,“地球村”开展了各类实训课程和课外实 践活动,学生可以用外语学习其他知识和技能。“地球 村”还开展了各类活动,如游戏类活动、表演类活动、 培训类活动和模拟类活动等。比如,“地球村”用外语模 拟出国的一整套流程,学习者可以通过实际的体验和操 练提高自身的技能。 3.4提供丰富的动静态环境场景 “地球村”内部不仅有图片、展板和文字等静态的语 言环境,而且还有视频、音频等动态的语言环境。学生 无时无刻不在充满语言的环境中学习外语。如在学习不 同国家之间的文化时,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观察不同场馆 中的内部装潢、装饰和布局等静态实物感知其差异,而 且还可以通过观看不同国家的视频、收听音频等动态事 物来对比其不同之处。 "地球村”所创设的一系列语言环境可以为学生创造 一个轻松舒适的语言学习环境,而且它所提供的这些语 言输入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隐喻认知视角下的英语词汇教学

浅谈隐喻认知视角下的英语词汇教学摘要:本文从认知范畴的角度论述了隐喻理论,探讨了隐喻应用于词汇学习中的理论基础及其作用,分析隐喻的认知机制与语言发展,在此基础上探讨隐喻认知在外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指出运用隐喻认知理论可以使词汇学习方法更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有助于促进对词汇的深层次理解。
关键词:隐喻英语词汇教学隐喻性构词 1 关于隐喻在修辞学中,隐喻被认为是一种修饰话语的手段;在哲学中,隐喻性被认为是语言的根本特性;而认知科学家认为隐喻在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是人类认知事物的方式。
理查兹指出,“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
Derrida 将隐喻视为整个语言系统的象征,将其称为普遍的认知活动和表达活动,认为哪里有文字哪里就有隐喻。
束定芳认为,隐喻是语言中词义变化的重要方式,它是语言变化的先导,是语言的刀锋,它总是处在不同的变化之中。
George Lakoff 和Mark Johnson于1980年发表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主张隐喻不仅仅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他们认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不但在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思想和行为中。
我们赖以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也是隐喻性的(Lakoff&Johnson, 1980: 4)。
他们对隐喻的定义是: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
隐喻可以帮助我们用已知的事物来理解未知的事物,或者可以帮助我们重新理解已知的事物。
多义词是隐喻认知的产物,隐喻对多义词的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结构促进了词汇的变化,帮助我们理解一词多义和词义变化。
一个词不同义项之间的语义联系是隐喻性的,这为我们创造新的表达以便更好地理解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工具。
隐喻也是语言变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它是词汇发展和扩充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隐喻的相关理论及入手,讨论它于英语词汇学习的意义。
隐喻认知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隐喻是人类共同的思维方式 ,也是人类语 言中选 词和构词 的共同手段 。英语 中常见的隐喻构词方 式有 直接 转义 、 转换 、 词 缀和复合 。直接转义是指 由单纯词不经任何 构词变化直接转义
或 转 类 而 来 。 如 “l d ( ) “o”雾 ) 直 接 转 义 为 “ 团 ” c u ”云 和 f ( 可 o g 疑 和
随、 追踪) 。英语中还可通过 添加某些后缀构成 隐喻 l 生词语 , 如后 缀 一i ( i l e i l e,ym uy pdr) 。学生经 过一 定阶 l ec l i , ek)一 (o s, ie 等 k hdk l i f s y 段 的学习后 已积累了相 当的感性材料 ,对英语词 汇的内部结构 也有 了一定的了解。这 时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 中能介绍这些常 用 的词缀知识以及各 种复合词 的构词方 法 ,并 不失时机地利用 射 到另 一事物 的认知 过程 。
过去人们 只是把 隐喻当成一种普遍 的修辞方式和词语 的非 常规
用法 , 用于诗歌或其他特殊文体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逐渐发展 ,
隐喻作 为一 种认 知世界 、表达思想情感 的工具重新成 为语 言学 中一个重要 的研究课题 ,对 隐喻在语言形成和发展 中的作用人 们予 以了全新的认识 。 从语言发展及认 知的角度看 ,人们创造并使 用的第一批词 汇多表示具体可视化的事物和直观的行 为 ,是身 体直接体 验的 结果 。 无论符号本 身 , 还是与之相关的语音都是随意的。 但是 , 当
“ 困惑” 。转换主要是指英语中大量的名 词都 可以转换成隐喻性
人类积累 了一定的具体概念之后 ,由此形成 的抽 象思维能力和 大脑逐 渐完 善的意念 图式会 形成一个纵 横交错 的认 知网络 , 该 网络随着切身经历和体验的增 多而得 到完善 ,并 以此为依托对
隐喻认知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隐喻认知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
的运用
隐喻认知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隐喻认知理论是一种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理论,它认为,人们在理解和表达概念时,会将抽象概念与具体的实物或现象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种隐喻的认知模式。
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隐喻认知理论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汇,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隐喻认知理论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词汇。
例如,当学生学习“ambition”这个词时,教师可以用一个比喻
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比如说,“ambition就像一艘船,它
可以带你去你想去的地方。
”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容易地理解
这个词的意思,并且更容易记住它。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隐喻认知理论来帮助学生记忆词汇。
例如,当学生学习“diligent”这个词时,教师可以用一个比喻来帮助学生记忆这个词,比如说,“diligent就像一只小老鼠,它总是努
力地在洞里挖洞。
”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这个词,
并且更容易理解它的意思。
最后,教师可以利用隐喻认知理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汇。
例如,当学生学习“patience”这个词时,教师可以用
一个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个词,比如说,“patience就像一只熊,它可以耐心地等待它想要的东西。
”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记忆这个词,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隐喻认知理论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汇,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利用隐喻认知理论,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英语词汇。
认知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板” 继而又派生 出“ 床、 , 板 布告牌、 棋盘、 船边 甲 板” 等多个词义。其 中“ 板床” 进一步衍生 出“ 住 宿、 供膳宿” 等新的意义 ; 船边 甲板 ” 而“ 又衍生出 “ 上船、 上车” 等新的词义。“ or” ba 一词 由“ d 一块
隐喻是词义产 生的主要 理据 , 是表 达 的机
制 , 同义和多义 的来源 , 是 多义现象是通过隐喻
第 1 期 1
郑桂 芳 : 认知隐喻理论在 英语 词汇教学 中的应用
・1 5・ 2
手段 由一个词 的中心意义 向其他 意义延伸 的过
程 。英语 中许 多词 是 一 词 多 义 的 , 部 分 多 义 性 大
21 0 1年 1 1月 第3 o卷第 l 1期
安庆 师范 学院 学报 ( 会科 学版 ) 社
d u a o A q gT a h r C l g ( o i c n eE i n o m l f n i e c e oe e S c l i c d i ) n s l aS e t o
提供 了一个新视角与思路 。在词汇教学 中,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 的 隐喻 思维 , 加强 基本范 畴词 的教学 , 发学生利用 隐 启
喻的认知机制来理解多义词 的词义扩展和创造 , 同时注意隐喻的文化性 , 比较词语的文化 内涵 , 以培养学生隐喻认知 能 力, 从而提高词汇学习效率 。 关键词 :隐喻 ;认知机制 ;词汇教学
考夫与约翰逊 ( ao &Jhs ) Lkf ono 合著 的《 n 我们赖 以生存的隐喻》 M t hr We i y 一书的发 ( e po v b) a s Le 表标志着认知隐喻研究 的开始 , 从此 , 隐喻不再仅
认知隐喻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1 知 语 言 学。兴 起 于 2 世 纪 8 . 认 0 O年代 的认 知语 言 学是 由认 知 心理 学 和语 言 学 结合 而 成 的边 缘 学 科 。传 统 的语 言 学从 内部 分析 语 言 , 视 语 言 意义 与 外 部 世 界 的 关 系, 为 语 言 的所 指 和 能 指 是 忽 认
坝 代 教 胄
认知隐喻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么会玉 唐树 良 ( 河北 金 融 学 院外 语 教 学部 河北 保 定 摘 015) 7 1 0 要 :本 文从 介 绍 认 知 语 言 学 中的 隐 喻 理 论入 手 ,基 于大 学 英语 词 汇 教 学 的 现状 ,探 讨 了 隐喻 理 论 在 英 语教 学 中 的指 导 作 用及 应 用 ,倡 导 通 过 培 养 学 生 的 认 知 意 识 来提 高 学 生 的词 汇 学 习能 力 及 效 果 。 关 键 词 :认 知 语 言 学 隐喻 词 汇教 学
类认 知 方 面有 两 大 作用 : 1 创 造 新 的意 义 ;( 提供 看 待事 物 ( ) 2) 的 新视 角 。
二 、大 学 英 语 词 汇 教 学 的现 状 及 应 用 隐 喻 理 论 的意 义
任 意 性 的 。而认 知 语 言学 则 从认 知 的角度 观察 语 言 中词 汇 的组 织 和规 律 , 以人们 对 外 部世 界 的 经 验 和感 知 、概 念化 和认 知 方式 为 基 础 来 研究 人 类 语 言 , 明 语 言 中词 汇 产 生 、 发展 与 习 得 的 内 在 说 机制 , 映了人类认识 事物的有序性 以及词汇在大脑 中的作用。 反 其 研究 范 围 包括 范 畴 化 、原 型 理 论 、认知 模 式 、隐 喻概 念 和认 知 语 法 等 。 它 给研 究 语 言教 学提 供 了新 视 角, 人 们 加 深 了 对 学 习 使 和运 用语 言 的认 知 过 程 和 规 律 的 了解 , 探 寻新 的词 汇 教 学 方 法 , 对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有 着 重 要 的 意 义 2隐喻 。作 为认 知 语 言 学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源 于希 腊 语 的 隐 . 喻 (e po 指 把一 个事 物 ( 域 Suc o a ) m t hr a ) 源 ore m i 的某些 特 征将 推 理类 d n 型 影射 (apn) 另一 事 物( m pi 到 g 目的域 t gto a ) 知 过程 。传统 a edm i 的认 r n 语 言学 认 为 它 只是 一 种修 辞 。直到 近 期人 们 才 认识 到 隐 喻是 一 种 重 要 的认 知 模式 ,是新 的语 言 意 义产 生 的 根源 。把 隐 喻研 究 纳 入 认 知语 言学 领域 的 重要 标 志是 L kf G Jhsn 《 ao. .ono 的 我们 赖 以生 存 的 隐喻 “ 隐喻 思维 能 力 是 随着 人 的 认知 的发 展而 产 生 的一 种 创 造 性 的思 维 能力 。是 认 知 发 展 的 高级 阶段 。是人 们 认 识世 界 ,特 别 是认 识抽 象事 物 不 可 缺 少 的 一 种 认识 能力 ” 。人们 首 先 认 识 身 边 的具 体 事 物 ,随着 社 会 发 展 和人 类 活 动 的增 加 ,事 物 范 畴不 断 扩 大 ,就会 逐 步 认识 到 抽 象 的 概念 与 思想 。但人 不 能无 止 境 无 限 制 地添 加新 概 念 ,于是 人 脑 就采 取 了隐 喻 的方 式 ,利 用一 事 物 与 另 一 事 物 的相 关 性 ,将 新 认 识 的 抽象 思 维 与 已认 知 事 物 相联 系 , 机地结 合 起来 ,不 能 不顾 学生 思 想 品德 只看他 的学 习 “ 成绩 ” ,也 不 能 因 为他 “ 绩 ”好 而 降 低思 想 品 德 方 面 的要求 ,这样 不 利 于 成 为 国家 培 养 德 才 兼备 的 人 才 。 ( )“ 优 ” 和 “ 格 ”相 结 合 的 原 则 五 择 合 “ 位 条 例 ”第 四 条规 定 :“ 等学 校 的 本科 毕 业 生 ,成 绩优 学 高 良 ,达 到 下 述学 术 水 平者 ,授予 学 士 学位 :较好 地 掌握 本 门学科 的基本 理 论 、专 门知 识 和基 本 技 能 ;具有 从 事科 学 研 究工 作 或 担 负 专 门 技术 工作 的初 步 能 力 。 从 学 习成 绩 要 求 看 ,学 士学 位 授 ” 予属于 “ 优授予”而不是 “ 格授予 ” 择 合 ,这给 学 校 制 定 学 士 学 位 授 予 标 准 时带 来 了一 个 “ 格 授 予 ” 与 “ 良授 予 ” 的 问 题 。 合 优 然 而在 “ 实施 办法 ” 中 ,只是 提 到 “ 等 学校 本 科 学生 完 成 教学 高 计 划 的各 项要 求 ,经 审 核准 予 毕业 ,其课 程学 习和毕 业 论文 f 毕业 设 计 或 其他 毕业 实践 环 节) 成 绩 ,表 明确 已较 好 地 掌 握 本 门学 的 科 的基 础 理论 、专 门知 识 和 基本 技 能 ,并 具 有 从事 科 学研 究 工 作 或 担 负 专 门技 术 工 作 的初 步 能 力 ” ,并 未 涉 及 到 “ 良” 与 “ 优 合 格 ” 的问题 ,也没 有 强 调 成绩 达 到 何 种 水平 才 能 确 已表 明 达到 学 士 学位 的学 术水 平 。因此 , 立 学院 在制 定授 予 标准 时 ,要 将 “ 独 合 格授 予 ”与 “ 良授 予 ”结 合起 来 进 行 考 虑 。 优 ( )照例 授 予 和破 格授 予相 结合 的原 则 六 为推 动独 立 学 院学 生 科 技 创 新 ,培 养 特 色人 才 ,对按 照 《 学 士学 位 授 予标 准 》不能 获 得 学 士学 位 、但 在 某方 面 有 突 出才 能 和
隐喻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

隐喻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
隐喻理论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词汇学习效果。
在英语学习中,词汇习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形势密切相关于对英语的流利性。
传统的方法依赖于学生背诵单词,而隐喻理论的采用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自身的语言能力来理解和发现新单词。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强调英语单词的意义和用法。
首先,老师带领学生来识别出隐喻的三个维度,包括对话,文字和层次。
这三种维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单词的言外之意,然后进行传授和加深,让学生熟练掌握英语语言中隐喻的概念。
接下来,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讨论一些已经学习过的词汇,运用隐喻的概念引导学生识别出这些词汇的潜在含义,帮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词汇表达属于自己的场景。
最后,老师可以利用隐喻理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英语词汇,让学生练习如何使用词汇句式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将词汇转变为真正的技能,来适当调节学生的英语表达。
总之,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可以非常有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英语单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我表达能力。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隐喻认知理论应用策略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隐喻认知理论应用策略【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隐喻认知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首先介绍了隐喻认知理论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了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随后详细阐述了隐喻认知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来展示其实际效果。
最后对这些策略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本文旨在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词汇掌握能力,更好地应对英语学习中的挑战。
【关键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隐喻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应用策略、案例分析、有效性评估、教育研究、词汇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方法、教学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应用隐喻认知理论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通过利用隐喻认知理论的相关策略,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词汇教学的效果。
本文将结合隐喻认知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探讨隐喻认知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有效性评估,评估这些策略的实际效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隐喻认知理论作为认知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隐喻认知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大学英语词汇,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研究隐喻认知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可以为教师提供更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索隐喻认知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为大学英语教育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隐喻认知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和分析,为大学英语教育的改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1.3 本文框架引言中关于本文框架的内容如下:本文将首先背景介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隐喻认知理论在提高学生词汇认知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图分 类号 ] H 1 3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0 9—12 ( 0 1 0 0 0 o 12 2 1 )4— 16一 2 认知语言学给研究语言教学提供 了新视角 , 使人们加 深 了对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 的认知过程和规律的 了解 , 对 教师探寻新 的词汇教学方法 , 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 的意
源 自概 念隐喻所体现 的隐喻思 维过 程。因此 , 我们可 以说 隐喻思维直接影 响着词语 的理解 和使用及其相互作用 , 每 个事物都 可以通过 隐喻来表 达 , 每一个词语都可能拥有 隐喻意义。没有 隐喻 , 没有条 理化 的理性 思维 ; 有隐 就 没
一
喻, 疲乏 的初始语言符号就不 能表 达丰 富的思想 , 所以 , 我 们赖以进行 的思 考和行 动的 日常概念系统 , 在实质上是 隐
汇、 形态学 、 句法形成 了一个连续体 , 他们之间没有本质 的 区别 , 都是语言学研究的核心 。从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 的 角度来说 , 词汇是学习第 二语言 的基础 , 少的词 汇量会 过 影响第二语言的听 、 、 、 说 读 写等 各方 面的能 力 , 习者 自 学
己认为词汇错误 是所 有错误 中最 严重 的。大量 的错误语 料也表明词汇错误在二语学 习者中最为普遍 , 与语法错误 相 比, 词汇错误的后果更严重 , 会导致误解 , 妨碍交流。
师必须科学地 引导学生学 习词 汇 , 前提是精读教师必须 但 具有其 理论基础 , 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 词汇 的 性质和特征 , 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
一
、
认 知语 言学对 词汇 教学 的影 响
兴起于 2 世 纪 8 0 0年 代的认 知语 言学 是 由认 知心理 学和语言学结合而成 的边缘学科 , 它对传统的结构主义语 言学和转换 生成语 法提 出了严峻 的挑 战。认 知语 言学 以 人们对外部世界 的经验和感知 、 概念化和认知方式为基础 来研究 人类语 言, 其研究范围包括范畴化 、 型理论 、 原 认知 模式 、 隐喻概 念和认 知语 法 等 。认 知语 言 学家 们认 为词
喻性的。
三 、隐喻对 精读 课 中词 汇教 学的影 响
隐喻认 知研 究对 外语 教学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 中最 其
[ 收稿 日期 ]0 1 1 1 2 1 一l— 9 [ 作者简介] 罗 靖(99一)女 , 16 , 山东济南人, 【 泰I学院外语系副教授。 J
第4 期
罗 靖 : 隐喻认 知理论指 导 下的精读 词 汇教 学
一
二 、 喻认知 隐
认知语言学认 为 ,隐喻是 1常语 言 中随处 可见 的现 3 象, 它在本质上是认 知的 , 不是修辞格 , 不是简单 的语 言的 产物 , 更确切地说 它 是一 种通 过语 言表 现 出来 的思维 方
式 。传统 的隐喻研究把隐喻作为一种语 言现象。从 Rc— ih a s 13 ) 始 , r (9 6 开 d 隐喻 被认 为是 思 想 之 间 的交 流 (n r it - e Cl' )语 言中的隐喻被认 为是派生的( ei t e 。 OIe , l ¥ dr a v) vi 2 0世纪 8 年 代 ,a0 O L l 和 Jh sn将认 知域 (o i) ( ono dma n 与映射( apn ) m p i 概念引 入隐喻研 究 , 出隐喻 的本 质是 g 提 以一种事物去解释 和体验 另一 种事物 , 隐喻是从一个 比较
t ik b a k to n w. ’ h c ln e fs o ’
这里 , 作者用 atikbakto so c l e f nw比喻 大雪 像一层 h n 厚厚的毯子将英国南部整个遮盖起来 , 比喻雪下的大。 Madl’ G re n ea S adn在第 1 中 , O段 作者将 一株 番茄与 他和妻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隐喻 :
件下习得语言形式的理论 , 而不 能将 词汇教学 放在 外语 学 习的环境下进行 , 这就使得 大批 学生 虽然拥 有一定 的词汇 量却在进行简单 的口语会话时感到 困难 , 而且 也不 能用恰 当的词写出作文 , 达不到预期效果。 般来讲 , 词汇学习离 不开背诵 , 但词 汇学 习并 不只 是熟练地记忆单词 的过程 , 更是 一个认 知的过 程 , 精读 教
婚 姻都 在细致 的呵护 下茁 壮成 长 , 由于 后期 的疏 于管 但 理, 二者都逐渐衰败 , 以致 枯萎。 此处 , 者用 了两 个 隐喻 te pp y—w o ca 作 h u p ol ot和 a hnsm l km nl ado eba at c e来描写 Maegn的外形 , heu 富含了作 者对它的无 限怜 爱。
由此可见 , 将隐喻认知运用 到词 汇教学 中, 可以帮助 学生树立起 一种 隐喻 观 , 从隐喻 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词汇
与词义 的关 系 , 使学生在 词汇学 习过程 中能够 重点突 出, 融会贯通 , 最终达 到灵 活掌握 和运 用 的 目的。隐喻 的生 动性还 能够增 加学 习的趣 味性 , 到在 乐趣 中学 习的 境 达
17 0
广泛也最为人们所 认可 的是它对词 汇教学 可能带 来的影 响, 它使人们认识到词汇之间的 内在联系及这种联系 的普 遍性 。认知语 言学认 为一个 概念隐喻包 含两个部 分 : 一个 始源域和一个 目标 域 , 隐喻的认知力量就在于将始源域 的 图式结构映射 到 目标 域之 上 。在 《 现代 大 学英 语 精读 》 “ a D y 一 课 中 有 一 个 句 子 “ te to t h Hla a” f Mymo rs d a te h o wno w t i u rges pors 的字面意义指 进步 , idw, a hn o r or ” rges c g p s 此处转移到隐喻意义 , 由于对 学校 的抵触情 绪 , 向前 指 每 迈 出一步都要付 出 巨大 的努力 。这样 的语 义的延 伸实际 上是隐喻认知的作用 , 在事物相似性的基础上实现了跨概 念的隐喻映射。在词汇教学 中 , 教师应该利用这种跨域映 射的 图式结构来帮 助学生理解 。 在新词语 或旧词新 义的创 造过 程 中, 形象 化的类 比、 想象 、 联想等 多种 隐喻思 维 方式 起 着很 大作 用。在讲 解 《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 G enBn n ” 中“ re aaa 一课时 , 教师可引 导学生根据《 牛津高阶英 汉词 典》 中所列 出的“ re ” gen 的义 项全方位 地理解 ,根据《 牛津 高阶英汉词典 》 gen 的原 “ e” r
要 ] 隐喻认 知研 究对外语教学的意义是 多方 面的。教 学 中, 师会 频繁地接 触到教材 中的隐喻现 教
象,它们体现在 词汇、 法和篇章等各 个层 面。 因此 , 隐喻 的角度去认 识和理 解词 汇与词义 的关 系, 学生 语 从 使 在 词汇学习中达到灵 活掌握和运 用的 目的, 同时也 能增加 学习的趣味性 , 达到在 乐趣 中学习的境界 。
型 应 当是 “f h oo btenb eadyl w i tese— o teclr e e l n e o pc w u l nh
t m ,t e c lro o n a s n h a e fmo t l ns n r h o o f r w gg s ,a d t el v so s p a t g i r e
熟悉 易于理解 的源域 映射 到一个 不太熟悉 的 、 较难理解的 目标域 , 其心理基础是抽象 的意 向图式 。美 国学者莱考夫 ( ao ) L kf 和约翰逊 (ono ) 为 : 隐喻就 是通过另 一类 Jh sn 认 “ 事物来理解 和经 历某 一类 事物。隐喻不仅属 于语 言, 而且 属于思 想、 行为和活动 , 是一个 概念 域 向另 一个概念 域的 系统映射。 研究发 现 , ” 日常语 言 中 7 % 以上 的词语表 达 0
第 1 卷第 4 5 期
21 0 1年 1 2月
岱 宗 学 刊
J OUR NAL OF D Z AI 0NG
V0 . 5 N0. 1 1 4 D C e. 2 1 01
隐 喻认
( 泰山 学院 外语 系, 东 泰安 山 [ 摘 2 12 ) 7 0 1
义。
受传统语言学和结构语言学的影响 , 精读课多 以传 统 的句法 分析为主要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 中, 教师 注重 材 料的语 法分析 , 逐词逐 句讲解 , 使学生 养成逐 词逐句 查 也 阅字典 、 记忆词汇 短语 的 习惯 , 外 , 另 结合 学 生 的实 际情 况, 精读教师也作 了一些努 力和探 索 , 所用 的理论仍 是 但 西方 2 0世纪 8 0年代 以前 的理论 研究所 涉及 的在 自然 条
作 者用他种 的一株番茄 的长势 隐喻他 与妻子 间的关 系状况 , 开始的时候精 心照料 , 以不论是 番茄还是他 的 所
adt e” 绿色的 ) n es ( r 。除 了表 示颜 色意义 之外 , 可以用 还 于描述程度 、 喻等 , 至 表示 心理 现 象等 抽象概 念. . 隐 甚 1 (fri o yt p 指水果 ) o f t t er e( u )n i 未成熟 的 , : enbnns 如 g e a aa r ( 青香蕉 ) g e g ( ,r nf s 嫩花 无果 ) .nxe e cd ne e i 。2 iepr ne ;ud - i vlpd glbe nr nd 无经 验 的; 发展 的; 受骗 e e ; ul l;ut ie o i a 未 易 的; 无训练的。在人们 的 意识 中, 回大地 , 物复苏 , 春 万 首 先感受到的就 是那 一片嫩绿 色 , 色象 征生命 , 色越 嫩 绿 颜
作者此处用 ti bgo oe 来形容农妇 在病愈后瘦 h a f n s s b 到皮包骨头的样子 , 言不仅生 动而且使读者油然生 出了 语 同情 之 心 。 第一册 A a s a d s gi t lO d 第一段中 n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