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新型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
鸭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案例及分析

鸭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案例及分析【案例一】临沂市某肉鸭养殖场饲养的13日龄樱桃谷鸭6000只,5月25日上午发病,发病前几天采食、饮水量均不增长,腹泻,大群精神尚好。
5月26日,病情加重,出现病死鸭,死鸭多呈角弓反张状,至27日上午已死亡60多只。
鸭群精神欠佳,约有1/4鸭精神沉郁,喜卧,卧时头颈不断向后弯,驱赶时走路缓慢且走几步又会趴伏于地;采食、饮水量均低于正常水平,严重腹泻,呈水样;严重的病鸭侧卧在地,两脚乱蹬,呈划水状;头向后弯,呈角弓反张状。
病鸭机体脱水,肝脏肿大色淡,有的表面有出血点;肾脏肿大、苍白,输尿管中有大量尿酸盐沉积;肠腔中含有大量液体,泄殖腔中有少许白色粪便。
依据详细的问诊、视诊,结合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初步确诊为鸭病毒性肝炎,并采取了以下治疗方案。
(1)肌肉注射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抗体。
1瓶鸭病毒性肝炎抗体(250毫升/瓶)中加入5支庆大霉素(8万国际单位/支),混匀,肌肉注射病鸭,2毫升/只。
在注射过程中勤换针头,防止传染。
(2)使用利巴韦林、磷霉素钠拌料,白天饲喂。
(3)饲料中添加肾肿解毒药,用于夜间饲喂。
(4)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2%葡萄糖。
(5)环境消毒,并将舍温提高1-2℃。
采取以上措施4天后,经回访,除发病严重的病鸭又死亡40多只外,大群鸭精神好转并趋于正常。
【分析】本案例是鸭病毒性肝炎的典型病例。
当前的肉鸭养殖业中,绝大部分养殖户都不进行疫苗免疫,因鸭群鸭病毒性肝炎抗体水平过低而易发该病。
养鸭过程中,雏鸭一旦发生该病,在没有继发细菌性疾病的情况下,尽早注射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抗体或高免血清,可使病鸭很快康复。
【案例二】双港镇某养鸭户饲养的800只绍兴麻鸭,饲养至10日龄时发病。
病鸭精神萎靡,缩颈,颈羽逆立,行动迟缓,眼半闭,不食。
发病当天即出现全身性抽搐,头颈后仰,两脚伸直,一旦有痉挛症状,很快死亡。
病鸭尚出现拉稀,场地垫料湿烂。
养户开始认为是细菌性肠炎,投服氟哌酸无效,又误认为是鸭瘟,注射了鸭瘟弱毒疫苗,结果病情加重。
一例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

2018年第10期 吉林畜牧兽医33·禽业专栏·QinYe ZhuanLan一例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李继阳1,袁 陆2,田春雨1,刘沂霖2,邵洪泽2,李昱洁2*1.吉林省榆树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吉林长春 130400;2.吉林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62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发生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5周龄以下的雏鸭均易感,成年鸭不易感。
该病主要引起3周龄以下的雏鸭发病,对1周龄的雏鸭来说,病死率可以达到90%以上,是毁灭性的伤害。
现结合一例鸭病毒性肝炎的病例,与大家探讨该病应该如何预防、诊断和治疗,供各位参考。
1 发病情况2018年7月末,高温持续已将近两周时间,某养鸭大户购买肉雏鸭2 000只进行饲养,购买时并没有给雏鸭进行病毒性肝炎疫苗的免疫。
因为天气炎热,个别雏鸭在5日龄时就已经出现精神萎靡,眯眼窝脖的现象。
虽然养殖户加大了通风量,但在6日龄时,还是出现雏鸭死亡的现象,共拣出5只雏鸭尸体。
起初养殖户只认为是天气炎热造成雏鸭死亡,于是在鸭舍内摆放了冰块,并在饮水中添加了庆大霉素。
但是随后2 d,雏鸭死亡数量分别为29只和85只,养殖户不得已来我处寻求帮助。
2 临床症状发病雏鸭精神沉郁,部分雏鸭在走路过程中直接倒地不起,用手触碰后方继续行走;部分雏鸭神经症状明显,身体侧伏,两脚空蹬;部分死亡雏鸭呈角弓反张状态,地面有绿色水样粪便。
3 剖检变化共对10只雏鸭进行了剖检,肝脏症状明显。
肝脏多呈土黄色或黄白色,表面有出血点或条纹,质地脆弱,镊子一碰就发生碎裂;有雏鸭胆囊肿大,脾脏肿大,有出血点;有雏鸭出现肾脏肿大,血管突出;其他脏器未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
4 诊断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鸭病毒性肝炎,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 治疗5.1 将精神萎靡的病雏隔离,单独饲喂。
对病情严重的鸭雏进行淘汰,将淘汰的鸭雏和死亡的鸭雏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一起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报告

虫病。
5 防治⑴用硫双二氯酚片灌服,每5千克体重用1片(每片015克),全群用药,对病羊先用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250毫升配青霉素80万单位,维生素C注射液静脉点滴,早晚各1次,连用3天。
⑵立即清洁羊舍及周围环境,所有粪便堆积发酵处理。
⑶供应清洁饮水,并添加食盐,诱饮以形成定点饮水习惯,避免羊群在外饮用受污染的水。
⑷建议户主以后每年定期驱虫两次。
6 小结⑴经以上药物治疗后轻症羊4天后食欲慢慢恢复,最终好转,其它瘦弱的羊只1个月后体质明显转好。
⑵养羊农户对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注重预防,对危害较轻的疾病(如寄生虫类病)则疏于防范。
殊不知,一旦感染肝片形吸虫,严重时同样也会致死,慢性的造成生长不良,羔羊成活率低,降低经济效益。
⑶建议业务部门每年春秋两防时对人畜共患的肝片形吸虫病等寄生虫病的危害作大力宣传,增强养殖户防范意识。
一起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报告陆 剑(广西靖西县兽医检疫站,靖西533800)中图分类号:S858.32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5235(2008)01-0054-02 鸭病毒性肝炎是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是我县养鸭业的大敌。
2007年3月份,我县新靖镇养殖户杨某的雏鸭群,突然发生大规模急性死亡。
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检查,诊断为雏鸭病毒性肝炎。
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杨某2007年3月3日从南宁禽苗市场购进1日龄杂种鸭苗634只,4日死亡13只。
因系新进鸭苗和长途运输,认为是正常死亡,未引起注意,5日早大批发病,其中死亡116只,遂报告要求诊治。
2 临床症状部分鸭精神沉郁,不爱活动,侧卧或蹲卧,食欲骤减或废绝。
有的出现神经症状,表现痉挛性抽搐,身体倒向一侧,头向后仰,两脚反复蹬踏,呈角弓反张姿势。
已死亡的鸭多数呈角弓反张姿势。
3 剖检变化剖检10只病死、濒死的雏鸭,病变均集中在肝脏。
表现为肝脏极度肿大呈土黄色,质脆易碎,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有的出血点融合成出血斑。
鸭病毒性肝炎的症状 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 养鸭技术

鸭病毒性肝炎的症状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及防控措施-养鸭技术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临床上以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剖检肝脏有明显出血点和出血斑为特征。
由于病毒血清型较多,且易发生变异而难以有效地免疫预防,导致该病一直成为危害养鸭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疾病。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鸭病毒性肝炎的症状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1、流行特点该病主要是小于3周龄的雏鸭容易发生,其中易感性最高的是3~10日龄雏鸭,成年鸭具有抵抗力,且鹅和鸡等其他禽类无法自然感染发病。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鸭和带毒鸭,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鸭发生感染,还能够经由病鸭排出的粪便以及污染的饮水、食具等造成间接传播。
主要经由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饲养管理不当,摄取矿物质和维生素不足,舍内过于潮湿,饲养密度过大,都能够引起发病。
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其中主要发生于孵化季节,且只要发生就会在雏鸭群中快速传播,发病率能够达到100%。
2、临床症状大多数雏鹅突然出现发病,体质虚弱,精神沉郁,停止采食,缩颈拱背,脚软而无法稳定站立。
独自离群呆立,眼睛半睁半闭,出现瞌睡或者处于嗜眠状态,双翅下垂,人为强行驱赶走动缓慢。
部分排出液状白色或者菜绿色稀粪。
发病后期,病鸭表现ILIJ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躯体朝向一侧歪斜,全身抽搐,头颈后仰,甚至背部着地,两脚ILIJ现痉挛性踢蹬,临死前出现角弓反张。
在该病的流行高峰期,还有一些病鸭会大量流泪,单眼或者双眼出现失明,且往往在ILIJ现神经症状后经过几分钟或者几小时就发生死亡。
部分病鸭会突然倒地,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就发生死亡,病程只可持续几小时或者1~2天。
病鸭康复后,也会导致生长发育明显缓慢,即使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也无法使体重达到上市标准。
3、病理变化对病死鸭进行剖检,主要是肝脏发生特征性病变。
肝脏发生肿大,呈淡红色或者土黄色、黄白色、褐黄色,质地较脆,容易撕裂,表面存在不同大小的深紫色出血点、斑状条纹或者坏死病灶;胆囊也发生肿大,含有大量质地稀薄的胆汁,胆汁呈淡红色或者草青色;脾脏呈斑驳状花纹样,也发生肿大;大部分病鸭的肾脏呈树枝状充血,也出现肿胀;胰脏呈粉红色,出现充血;心肌质地柔软,脑部发生水肿、充血;其他器官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鸭瘟、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

对于养殖户来说,应加强对鸭群的观察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疫情 。同时,要提高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确保鸭群健康生长。
疫苗接种与免疫程序制定
疫苗接种
对于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应定期对鸭群进行疫苗接种。疫苗种类和接种方法应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生产 厂家的建议进行选择和确定。
免疫程序制定
根据疫苗种类、接种时间和方法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应包括接种次数、接种时间和接种剂量 等方面的规定。同时,应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生产厂家的建议进行适时调整和优化。
实践经验分享与交流
经验一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鸭子的免疫 力。定期清理鸭舍、消毒,保持 适宜的饲养密度和通风,提供充
足的饮水和饲料。
经验二
及时发现并隔离病鸭,防止疫情 扩散。一旦发现鸭子出现异常症 状,应立即隔离治疗,并对鸭舍
进行全面消毒。
经验三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 疗。对于鸭瘟,可以使用抗病毒 药物如干扰素等进行治疗;对于 鸭病毒性肝炎,可以使用保肝利
鸭瘟、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
汇报人: 2023-12-14
目录
• 鸭瘟概述与诊断 • 鸭病毒性肝炎概述与诊断 • 鸭瘟、鸭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与
防控措施 • 病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01
鸭瘟概述与诊断
鸭瘟的发病原因及流行特点
发病原因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 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流行特点
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也可 通过呼吸道、皮肤和眼结膜感染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 春季和秋季为多发季节。
胆的药物进行治疗。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02
03
预测一
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 和疫苗的广泛应用,鸭瘟 和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 将会逐渐降低。
鸭病毒性肝炎病的诊治

色, 色质 变 淡 , 面 散 布 多 量 大 小不 等 的 出血 斑 点 , 囊 充 满 表 胆 胆 汁 而肿 胀 , 汁 色 质 变 淡 , 草 青 色 。 多 数 脾 脏 肿 大 、 胆 呈 斑 驳 、 细 小点 状 出 血 ; 的 病 鸭 肾 脏 肿 大 、 血 , 它脏 器 无 有 有 瘀 其 显著异变。
6. 种 鸭 若 采 用 本 病 毒 疫 苗 高 免 后 , 产 种 蛋 孵 出 的 雏 2 所
3 病 理 剖检 变 化
剖 检 眼 观病 理 变 化 : 要 见 于 肝 脏 , 是 本 病 特 征 性 变 主 也
化 之 一 , 见 肝 脏 肿 大 , 地 极 脆 , 脏 表 面 呈 砖 红 或 土 黄 可 质 肝
苗, 其母 源抗 体 高 , 使 雏 鸭 获 有 好 的 免疫 力 , 能 可避 免 本 病 的 发生 。但 该 母 源 抗 体 效 价 随 时 间 延 续 会 逐 渐 降 低 甚 至 消 失 。 故 在 种 鸭 产 蛋 中 后 期 , 用 本 疫 苗 加 强 免 疫 。本 次 病 例 , 需 就 是 因 孵 房 对 种 鸭 产 蛋 中 期 未 加 强 免 疫 , 导 致 雏 鸭 母 源 抗 体 而 效价低而发病 。 6 3 高 免 血 清 有 良好 的 防 治 作 用 。 对 已 暴 发 本 病 的 , 急 . 紧
《 海 畜牧 兽 医通讯》 2 1 上 0 0年 第 6期
・7 ・ 7
鸭 病 毒 性 肝 炎 病 的 诊 治
刘 均 张 小 萍 (江苏靖 江市靖城 镇畜 牧兽 医站 240 1 5 0) 杨定元 (江 苏靖 江 市畜牧兽 医技术 服务 中心 )
鸭病 毒 性 肝 炎是 一 种 发 生 于 雏 鸭 的 高 度 致 死 性 、 播 迅 传 速 的病 毒性 疾 病 , 多 国 家 、 区 都 报 道 了本 病 , 0世 纪 8 许 地 2 0 年代 初 期 起 在我 国流 行 。我 镇 随 着 养 鸭 业 的 发 展 , 病 也 曾 本 30 0 rmi , 心 2 n 菌 检 为 阴 性 。 取 上 清 液 为接 种 病 0 / n 离 0 mi ,
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

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鸭病毒性肝炎(DVHE)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家禽中的鸭,尤其是肉鸭。
该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生,给鸭的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一、流行病学调查1. 流行病学调查是对鸭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和流行规律进行的重要手段。
通过病例调查、病源动物的追踪、环境样品的采集和检测等方式,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和传染性,为防控提供重要依据。
2. 流行病学调查要求及时、准确地获取相关资料和数据,包括发病地区的疫情情况、鸭群养殖密度、鸭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病原学检测等信息,为后续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室诊断1. 病毒学检测: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鸭病毒性肝炎病毒进行检测和鉴定,主要包括PCR、RT-PCR等技术,用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病原体的存在和传播情况。
2. 血清学检测:利用ELISA、HI等血清学技术对鸭血清中的抗体进行检测,以验证感染情况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3. 免疫组化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患病鸭体内的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测,以观察病变情况,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三、防控措施1.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鸭舍的清洁卫生,定期对饲养环境进行消毒和通风,控制饲养密度,避免交叉感染。
2. 饲料卫生安全:鸭的饲料中要加入相应的抗病毒类药物或疫苗,定期对饲料进行检测,确保饲料的卫生安全。
3. 合理免疫接种:定期对鸭群进行疫苗接种,并确保接种质量,提高鸭群的免疫力。
4. 强化监测和检测: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定期对鸭群进行病原学检测,确保疫情的及时发现和控制。
5. 加强人员培训和宣传教育:加强养殖管理人员的防控意识和能力培训,提高疾病防控的重要性和科学方法。
一例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4治 疗 .
剔 除 已发 病 鸭 , 淘 汰 , 未 发 病 鸭 并 对 进 行 紧 急 接 种 鸭 病 毒 性 肝 炎抗 体 ..m/ 1 ] O
状 , 动失 调 , 运 身体 倾 向一 侧 , 脚 痉挛 性 两
后蹬 , 身抽 搐 , 弯 向背 部 , 的病 鸭 原 全 头 有 地旋 转 , 在数 分 钟 内死 亡 。死 时大 多 头 常
33动 物 攻 毒 试 验 . 购买 3日龄健 康 雏 鸭 1 0只 。 5只接 种
3诊 断 .
31 细 菌 分 离 .
病 毒 分 离 液 05 只 .7 一 6 .mU 1 h 3 h死 亡 4 只 。
解 剖后 见 与 自然 感 染 病 例 相 同的 病 理 变 化。 5只先 接种 鸭肝炎 蛋 黄抗体 l l2 m ,h后
型 期 较 长 。通 常 待 到发 觉猪 开始 减 少 饮 食 时 , 病 期 已有 九 天 以上 时 间 。 须 积 发 必 极 观 察 对 症 用 药 。近可 能选 用 中成 药 口 服 , 用 退 热 、 毒 排 毒 药 物 。 口服 药 用 使 消 量 须 大 。 果 要 好 些 。猪 的 毒 、 效 菌类 引起
● ( 上接 第 4 2页 )
无 毒 害 的 清 洁 凉水 进行 猪舍 圈 内 的屎 尿 全 面 积 冲 洗 排 出栏 外 。继 续 将 消 毒 剂 喷 洒一次 。 毒剂使用时 , 消 注意 不 能 喷 人 食 槽 及饮 水 和 粘污 猪 体 。 在 常 温下 将 温 度 计 插 入 肛 门 或后 腿 夹 紧 2 0分 钟 。 速 地 抽起 温度 计 明确 读 量 . 迅 如 果 出现 体 温 超 过 正 常体 温值 3 ℃ 以上 并 8 且 高 热 , 意 及 时 观察 猪病 症 状 。 好 选 注 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 诊 断结 果 实验 室 诊 断表 , 病 毒 为新 型 4 该
鸭肝 炎病 毒 : 、
科 学 养 禽
P uty S in e o l ce c r
r
6 治 疗 措 施
鸭 病 毒 性 肝 炎 是 雏 鸭 的 一 种 常 见 病 ,传 统 血
文章 编 号 :63 l8 (O 1 1— 04 0 17 一 O5 2 l )2 03 — 2
近几 年来 ,我 国许 多地 区都爆 发 了一 种新 型
的新 型鸭 病毒 性肝炎 。 鉴于这 种情 况 , 们进 行 了 我
实验 室诊 断 。 5 实 验 室 诊 断
鸭病 毒性 肝炎 ,用 传统 血 清型 I 的 鸭肝 炎病 毒 型
性 f H ) 主 动免 疫 或 被 动免 疫 均 不 能有 效 地 对 D V的 其进行 防治 , 养鸭业 造 成 了巨大 的经济 损失 。 给
1 发 病 情 况
51 病 毒 的分 类 培养 .
取 病死 鸭 肝脏 , 量后 加 称
入 l: 4灭 菌生理 盐 水在研 钵 中研 磨 , 将研 磨后 的
出神经 症状 , 济 失调 , 共 肢体 麻 痹 , 多喜 欢侧 卧 , 临
死 前 出 现 两 腿 痉 挛 性 反 复 踢 蹬 , 弓 反 张 , 颈 向 角 脖 后 背 部 扭 曲 , 现 “ 脖 ” 呈 背 。
3 剖 检 变 化
毒 的 鸭 胚 半 数 致 死 量 ( L , 灭 菌 生 理 盐 水 将 E D) 用
医 院 就 诊
的上清 液 中加入 青霉 索 、链 霉素 各 20 I 4 00U, ℃作 用过夜 , 上清 液 经 无 菌检 测 后 , 尿囊 腔 接 种 l 0枚 1  ̄ 2日龄 的 非免 疫 鸭胚 ,. / ,接 种 后 放在 01 02 只 ml
3 ℃温 箱 中 继 续 培 养 。鸭 胚 在 4 — 6 7 8 9h死 亡 , 集 收 死 亡鸭 胚 的尿囊 液 。
根 据 该 鸭 群 的 发 病 情 况 、临 床 症 状 和 剖 检 变
化 步 诊断 为甲 病 毒性 肝 炎 。但 根 据 该鸭 场驻 场 乌
、 。 0 疗 情 况 显 求 。不 是 传 统 血 清 I型 的 鸭 瘸 ¨渐 I ‘ 炎 , j 址 ¨ 莉 谯 很 多 地 发 病 频 率 较 高 能
家禽科 学 2 1 . 0 11 2
一
铡 四吗痨 固诒
提金风 , 舫 , 志杰 , 志松 。 李 李 李
鼢 籍
( . 东畜牧 兽 医职 业 学院 , 1山 潍坊
2 16 ;. 光 市畜牧局 ) 6 0 1 2寿
中 图分类 号 :8 8353 ¥5 .2 .
文 献标 识 码 : C
尿囊 液 中的病 毒稀 释 至 2 0 E D 然后 将 稀 释好 0 L 勋,
的 尿 囊 液 分 别 与 等 体 积 血 清 I型 鸭 肝 炎 病 毒 阳 性 血 清 和 新 型 鸭 肝 炎 病 毒 的 阳 性 血 清 ( 阳 普 莱 柯 洛 公 司 提 供 ) 合 ,3 ℃ 作 用 3 r n 分 别 接 种 鸭 胚 , 混 7 0 i, a 02 / 。结 果 , 囊 液 病 毒 与 m 清 I型 鸭 肝 炎 病 . 胚 ml 尿 毒 阳性血 清 不发 生 中和 反应 , 种 的鸭胚 均 在 3 接 ~
组 织 液 冻 融 一 次 ,2 0 rm 离 心 1mi, 离 心 后 10 0p 0 n在
21 0 1年 9月 份 , 山 东 潍 坊 某 养 鸭 场 80 只 00
1 l 雏 鸭急 性 发病 , 0 E龄 发病 率达 9 % , 亡 率 高 。 5 死 驻场 兽 医诊 断为 鸭病 毒性 肝 炎 ,并用 传统 血 清 I 型 鸭 肝 炎 病 毒 的 卵黄 抗 体 对 已发 病 的 2 0 00只雏 鸭 进行 治疗 , 果 全部 死亡 。 随后 , 结 前来 我校 动 物
体 抵抗 力 。
清 I型 鸭病 毒性 肝 炎 能 被 兽 医人 员 很 好 的 防控 ,
但 近几 年 出 现 的新 型 鸭病 毒性 肝炎 ,却 对 个养
鸭业 造成 了极 大 地 困扰 ,给养 鸭业 造 成 的损 失 { l 常大。 新 型 鸭病 毒性 肝 炎 的临床 表现 与传 统 l, 鸭
脏 肿胀 出血 。
4 d死 亡 ,与洛 阳普莱柯 公 司提供 新型 的鸭 肝炎 病
毒 的阳性血 清发生 中和反应 , 胚均 没有死 亡 RT— C 鉴 定 用 传统 血 清 I捌 鸭 肝 炎病 . P R
毒 的 通用 引物 对 分 离 的病 毒 进 行 R — Cl 定 , T Pb鉴 结果 扩增 不 出 l 鸭肝炎 病毒 的特异 性 片段 。 型
刈 病 死 鸭进 行 剖 检 , 主要 病 变 为 : 肝脏 肿 大 , 有的颜 色 发黄 , 的颜 色发 暗 , 有 肝脏 上有 大 小不 一
的 出 血 斑 块 , 的 整 个 肝 脏 出 血 ; 囊 充 盈 , 汁 有 胆 胆 的 颜 色 变 浅 , 呈 褐 色 或 茶 色 ; 多 数 病 死 鸭 的 肾 多 大
2 临 床 症 状
观 察 死亡 的鸭胚 , 个胚 体 水肿 出血 , 整 肝脏 出
血坏 死 。 ’
病 鸭 主 要 表 现 为 精 神 沉 郁 , 欲 下 降 . 目缩 食 闭
颈 或 离群呆 ; 着病 情 的发展 , 部 分病 鸭表 现 随 大
52 鸭 胚 中和 试验 .
先 测 定 收 获 的 尿 囊 液 中病
将 病 鸭 隔离 饲养 , 洁 鸭舍 , 持 鸭舍 的 通风 清 保 干 燥 。对 鸭舍 、 具 、 槽 和周 围环 境 每天 两 次用 食 水 1: 0 5 0的百毒 杀 溶液进 行 消毒 , 连续 一 周 。 建议 对剩 余 鸭群 注射 新 型鸭 肝 炎病 毒 的 卵黄 抗 体 。同时在 饮水 中加 入 电解 多维 、 c等 , 供机 V 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