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可靠性资料
汽车维修工程课件第一章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ppt

No.10044
(十)有效度
是把系统可靠性和维修性特性转换为效能的一个 指标的参数。通过可用性分析,可以在系统的可靠 性和维修性参数间作出合理的权衡。
A(t) U D U
A(t)—有效度
式中 U —能工作时间;
D —不能工作时间
—所有样本发生的 i类故障数
第三类故障:一般故障 qkj 100
i —每次发生 类故障的扣分数 第四类故障:轻微故障 qkj 20
No.10044
三、系统可靠性
(一)系统可靠性的定义
系统可靠性是指工作系统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 在要求的工作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系统可靠性是建立在系统中各个零件及部件间的作用 关系和这些零部件所具有的可靠性基础之上的。换言之, 系统可靠性为其组成总成(子系统)及零件可靠性的函 数。
No.10044
平均寿命: E( X )
方差寿命: d ( X ) 2
可靠寿命: 中位寿命:
TR U p
T (0.5)
No.10044
(三)对数正态分布
若随机变量T的对数值lnt服从正态分布,则该随机变 量T就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
图 0, 1的对数正态分布曲线
分布函数:
x1
(ln t )2
No.10044
(二)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是一种最常用的连续型分布,它可以用来描述许多自然现 象和各种物理性能,也是机械制造、科学实验及测量技术进行误差分析 的重要工具。
1.正态分布特征
正态分布的故障密度函数为
f (x) 1 exp[ 1 ( x )2 ]
2
汽车可靠性概述

故障概率密度
由概率论知:若故障分布函数连续可导,则故障密度函数可求导得出 :
F t
t
0
f
t dt
则
Rt
1
F t
1
t
0
f
t dt
0
f
t dt
上式表示产品出现故障的概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即反映了单位时 间的失效概率。
汽车可靠性概述
故障率
定义:工作到某时刻尚未失效的产品,在该时刻后单位时间内发生 故障的概率,称为该产品在t时刻的故障率,记为 。
于先生:惊讶的目光
服务小姐主动解释说:“我刚刚查过电脑记录,您在去年的6月8 日在靠近第二个窗口的位子上用过早餐”
“老位子!老位子!” “老菜单?一个三明治,一杯咖啡,一个鸡蛋?”
“老菜单,就要老菜单!”
后面的三年的时间没有再到泰国去。 在于先生生日的时侯突然收到了一封东方饭店发来的生日贺卡,里面还附了 一封短信, 内容是:亲爱的于先生,您已经有三年没有来过我们这里了,我们全体人员 都非常想念您,希望能再次见到您。今天是您的生日,祝您生日愉快。
第5章 汽车零件的修复的内容
5.1汽车零件的修复方法 5.2零件修复方法的选择
第6章 汽车主要总成机械系统的修理的内容
6.1发动机的修理 6.2汽车底盘的修理 6.3汽车电气设备维修 6.4汽车车身的修理
第7章 汽车维修质量及评价的内容
7.1质量概述 7.2质量分析法 7.3质量保证体系 7.4汽车维修质量的评价
第三阶段:(六十年代)普及期
(可靠性工程从电子工业向其他工业部门迅速推广)
第四阶段:(七十年代以来)成熟期
(可靠性技术成为解决产品责任问题的重要手段 )
汽车可靠性

汽车的可靠性是汽车在规定时间内及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用概率表示这种能力叫可靠度,汽车的故障概率密度是单位时间△t 内,故障频率在△t → 0时的极限值,用f ( t )表示。
汽车的故障率,是到t 时间为止,尚未发生故障的条件下,在下一个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条件概率。
平均故障率观察值是指汽车、总成在规定的考察行程(或时间)内,故障发生次数与累积行程(或时间)之比。
故障率、故障密度函数和可靠度之间的关系f ( t ) = λ(t )R ( t )= λ(t )e tdtt ⎰-0)(λ平均寿命对于可维修的产品是指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对于不可维修的产品是指平均寿终时间,可靠寿命 例如用t 0.99 表示可靠度R(t)=99%时产品的工作时间。
在可靠寿命中有以下重要概念:(1)特征寿命 可靠度R=e -1=36.8%的工作时间称为特征寿命, (2)中位寿命 可靠度R=50%的工作时间称为中位寿命,记为t 0.5(3)额定寿命 可靠度R=90%的工作时间称为额定寿命,记为t 0.9维修度是指 在规定的条件下使用,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能完全规定状态的概率。
修复率修复率是指到某时刻还在进行维修的汽车,其在单位时间内修复的条件概率 汽车的有效度:汽车在特定时间维持其功能的概率。
如汽车平均能工作时间为U,平均不能工作时间为D ,则有效度为 A = DU U +故障概率密度函数 f(t) =λt e λ-,t ≥0 累积故障概率 F(t)=1-t e λ-,t ≥0 其数字特征:数学期望 E(t)=λ1方差 D(t)=21λ平均寿命 μ=λ1指数分布的故障率为常数;当t=λ1时,R(t)= 1-e =36.8%,即指数分布的指数分布等于特征寿命。
指数分布为单参数分布,只要确定了故障率,即可确定可靠度函数;且可靠度与起始时间无关(无记忆性)。
正态分布若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f(t)为f(t)=()⎥⎦⎤⎢⎣⎡--222exp 21σμπσt -∞<t <+∞其累积故障概率密度为 F(t)=⎰∞-tdt t f )( =()dt t t⎰∞-⎥⎦⎤⎢⎣⎡--222exp 21σμπσ-∞<t <+∞式中 μ—均值,是样本集中趋势的尺度,也是数学期望,即E(t)= μ σ—标准差,反映分布的离散程度,其平方值即为方差,即D(t)=σ2 正态分布是两参数分布,其概率密度曲线是以μ值处为中心线的单峰对称曲线,其峰值为πσ21;σ值决定分布的离散程度,值越大,曲线越矮越平坦。
汽车的可靠性资料

汽车的可靠性资料汽车的可靠性1 可靠性的定义⼴义可靠性由三⼤要素构成:可靠性、耐久性和维修性。
通常所说的可靠与不可靠,只是对汽车本⾝的质量⽽⾔。
1.1可靠性汽车的可靠性是指汽车产品在规定的使⽤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
汽车可靠性包括四个因素:汽车产品、规定条件、规定时间和规定功能。
汽车产品是指汽车整车、总成或零部件,它们都是汽车可靠性研究的对象。
规定条件是指规定的汽车产品⼯作条件,它包括:⽓候情况、道路状况、地理位置等环境条件,载荷性质、载荷种类、⾏驶速度等运⾏条件,维修⽅式、维修⽔平、维修制度等维修条件,存放环境、管理⽔平、驾驶技术等管理条件。
规定时间是指规定的汽车产品使⽤时间,它可以是时间单位(⼩时、天数、⽉数、年数),也可以是⾏驶⾥程数、⼯作循环次数等。
在汽车⼯程中,保修期、第⼀次⼤修⾥程、报废周期都是重要的特征时间。
规定功能是指汽车设计任务书、使⽤说明书、订货合同及国家标准规定的各种功能和性能要求。
不能完成规定功能就是不可靠,称之为发⽣了故障或失效。
根据故障的危害程度不同.汽车故障通常分类:1)致命故障。
指危及⼈⾝安全、引起主要总成报废、造成重⼤经济损失、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故障。
2)严重故障。
指引起主要零部件或总成损坏、影响⾏驶安全、不能⽤易损备件和随车⼯具在短时间(30min)内排除的故障。
3)⼀般故障。
指不影响⾏驶安全的⾮主要零部件故障,可⽤易损备件和随车⼯具在短时间(30min)内排除。
4)轻微故障。
指对汽车正常运⾏基本没有影响,不需要更换零部件,可⽤随车⼯具(5min内)较容易排除的故障。
1.2 汽车的耐久性:是指汽车进⼊极限技术状态之前,经预防维修(不更换主要总成和⼤修)维持⼯作能⼒的性能。
1.3维修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使⽤的产品,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法进⾏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能完成规定功能的能⼒。
1.4 汽车的使⽤期限:是指新车开始使⽤直⾄报废为⽌的使⽤延续时间(或⾏程)。
第一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1-2 汽车故障类型及故障分布规律
一、汽车故障的概念及类型 (一)故障 1.故障的定义: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内,不 能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故障的表现形式称为故障的模 式。
本质故障:由汽车本身的原因而引起的故障。 按使用过程分 误用故障:由操作者失误而引起的故障。
一次故障:最初发生的故障。 按原因后果分 二次故障:由一次故障导致发生的相关故障或上一级系统 的故障。
致命故障ε1=100 严重故障ε2=10 一般故障ε3=1 轻微故障ε4=0.2
(五)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汽车故障的平均间隔时间,记为 MTBF
(六)平均首次故障时间:汽车产品首次故障时间的平均值。记 为MTTF
(七)平均维修时间:修复时间的平均值,记为寿命t的函数,是用可靠度函 数R(t)表示的,故对于一批产品而言,当给定时间t,就确定 了相应的可靠度,反之,若确定了可靠度,即可求出相应的寿 命,以TR表示。
4.汽车可靠性综合评定
第一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教学目标: 1.了解汽车可靠性综合评定方法 2.熟悉可靠性基本理论、汽车可靠性的数据采集及 可靠性数据分析 3.掌握汽车可靠性的基本定义及评价指标
4.掌握汽车故障的类型及分布规律
§1.1 汽车可靠性概述
一、可靠性简介 (一)汽车可靠性的定义 1、可靠性:指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 能的能力。 ⑴可靠性的四要素: a.产品:整车、部件、零件 b.规定条件:环境条件(气候、道路); 运行条件(载荷性质、种类、行驶速度); 维修条件(维修方式、水平、制度) c.规定时间:保用期、第一次大修里程、报废期 d.规定功能:设计任务书、使用说明书、订货合同
(三)汽车可靠性分配 1、汽车可靠性分配的定义
车辆可靠性要点

R(t ) P( X t )
R(t ) 1 r / n
3
车辆可靠性设计
第二章 汽车可靠性基本概念
例1(教材例2-1):有90个相同的汽车零件进行
疲劳试验。从开始到试验400h内有80个失效,求
该批零件工作到400h的可靠度。
4
车辆可靠性设计
第二章 汽车可靠性基本概念
2、不可靠度(失效概率)
可靠性:指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 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2
车辆可靠性设计
第二章 汽车可靠性基本概念
2.2 可靠性概率指标及函数
1、可靠度
定义: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 定功能的概率。 规定的时间:机械 规定的条件:是指产品 产品可靠性明显地 概率:是故障和 规定的功能:在设 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 产品可靠性分析目的: 就是将产品可靠性或失效可 与时间有关,可靠 失效可能性的定 计和制造任何一种 诸如运输条件、储存条 能性的大小,用概率定量地表示出来,以保证产品 度是时间性的质量 量度量,0<值<1. 产品时,都赋予它 件和使用时的环境条件 具有足够的安全水平。 指标 一定的功能等。
11
车辆可靠性设计
第二章 汽车可靠性基本概念
Rt 、F t 、f t 、 t 之间的关系
12
车辆可靠性设计
第二章 汽车可靠性基本概念
可靠性函数关系式
离散型
ni F ti 1 n ni R ti n ri 1 1 f (ti ) n t f (ti ) ri 1 1 (ti ) R (ti ) ni t
车辆可靠性设计
第二章 汽车可靠性基本概念
可靠性定义
可靠性概率指标及函数
最新第4章汽车可靠性ppt课件

35
车辆可靠性设计
可靠度再分配的步骤
第四章 汽车可靠性分析
1 )把 各 分 系 统 可 靠 度 按 大 小 排 列 : R 1 R 2 R k R k 1 R n
2)把可靠度较低的R1 RK都提高到R0,可靠度
较低的RK+1 Rn不变,系统可靠度为:
Rs
Rk 0
Ri
(ik1, ,n)
使Rs满足规定的系统可靠度指标:
指数分布
i Sni /N
R i * ( t) e S n it/N R S * ( t)计
第四章 汽车可靠性分析
按重要度和复杂度的分配方法
分配原理:同时考虑重要度和复杂度。
适用条件:失效率为常数的串联系统。 分配步骤
考虑重要度
iti
Ri(Rs)1/n e tmi
车辆可靠性设计
第四章 汽车可靠性分析
车辆可靠性设计
第四章 汽车可靠性分析
车辆可靠性设计
第四章 汽车可靠性分析
车辆可靠性设计
第四章 汽车可靠性分析
车辆可靠性设计
第四章 汽车可靠性分析
串联系统可靠度:
R S (t) P (T t) P m in (t1 ,t2 , ,tn ) t
n
P t1 t,t2 t, ,tn t R 1 (t)R 2 (t) R n (t)R i(t) i 1
RS=R1×R2×R3456×R78 18
车辆可靠性设计
第四章 汽车可靠性分析
4.3 系统可靠度分配
可靠性分配:就是把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合理地分配 到组成此系统的每个单元。
进行可靠性分配的目的: 1、落实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2、明确对各系统或单元的合理的可靠性要求 3、暴露系统的薄弱环节,为改进设计提供数据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图1-5 串、并联组合系统
图1-6等效串联系统
其系统可靠度为:
RS=RARB+RARC-RARBRC
汽车维修工程
(三)汽车可靠性分配 1、汽车可靠性分配的定义
第1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根据系统设计所确定的汽车可靠性指标值,合理地将指标分 配于系统各单元的设计过程。
2、汽车可靠性分配的目的和作用
(1)通过可靠性分配,确定汽车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2)通过可靠性分配,确定各子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3)通过可靠性分配,有利于加强设计部门间的联络和配合。 (4)通过可靠性分配,有利于增强设计者的全局观念。
式中:n—样车数 t—时间 rj—第j类故障数, εj—第j类故障的当量系数。 汽车故障一般分成4类:
致命故障ε1=100 严重故障ε2=10 一般故障ε3=1 轻微故障ε4=0.2
汽车维修工程
第1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五)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汽车故障的平均间隔时间,记为 MTBF
(六)平均首次故障时间:汽车产品首次故障时间的平均值。记 为MTTF
汽车维修工程
§1-2 汽车故障类型及故障分布规律
第1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一、汽车故障的概念及类型 (一)故障 1.故障的定义: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内,不 能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故障的表现形式称为故障的模 式。
本质故障:由汽车本身的原因而引起的故障。 按使用过程分 误用故障:由操作者失误而引起的故障。
一次故障:最初发生的故障。 二次故障:由一次故障导致发生的相关故障或上一级系统 的故障。
按原因后果分
汽车维修工程
2.故障的分类
(1)按故障模式分:
第1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的可靠性1 可靠性的定义广义可靠性由三大要素构成:可靠性、耐久性和维修性。
通常所说的可靠与不可靠,只是对汽车本身的质量而言。
1.1可靠性汽车的可靠性是指汽车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汽车可靠性包括四个因素:汽车产品、规定条件、规定时间和规定功能。
汽车产品是指汽车整车、总成或零部件,它们都是汽车可靠性研究的对象。
规定条件是指规定的汽车产品工作条件,它包括:气候情况、道路状况、地理位置等环境条件,载荷性质、载荷种类、行驶速度等运行条件,维修方式、维修水平、维修制度等维修条件,存放环境、管理水平、驾驶技术等管理条件。
规定时间是指规定的汽车产品使用时间,它可以是时间单位(小时、天数、月数、年数),也可以是行驶里程数、工作循环次数等。
在汽车工程中,保修期、第一次大修里程、报废周期都是重要的特征时间。
规定功能是指汽车设计任务书、使用说明书、订货合同及国家标准规定的各种功能和性能要求。
不能完成规定功能就是不可靠,称之为发生了故障或失效。
根据故障的危害程度不同.汽车故障通常分类:1)致命故障。
指危及人身安全、引起主要总成报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故障。
2)严重故障。
指引起主要零部件或总成损坏、影响行驶安全、不能用易损备件和随车工具在短时间(30min)内排除的故障。
3)一般故障。
指不影响行驶安全的非主要零部件故障,可用易损备件和随车工具在短时间(30min)内排除。
4)轻微故障。
指对汽车正常运行基本没有影响,不需要更换零部件,可用随车工具(5min内)较容易排除的故障。
1.2 汽车的耐久性:是指汽车进入极限技术状态之前,经预防维修(不更换主要总成和大修)维持工作能力的性能。
1.3维修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使用的产品,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能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1.4 汽车的使用期限:是指新车开始使用直至报废为止的使用延续时间(或行程)。
使用期限分为技术使用期限、经济使用期限和合理使用期限。
2 可靠性的评价指标对产品进行可靠性评价时,可将产品分为可修产品和不可修产品两种类型。
2.1 不可修产品的可靠性评价不可修产品是指在使用中一旦发生故障,其寿命即告终结的产品。
当然,不可修是相对的,更多是指实际上没有修理价值和修理后不能完全恢复功能的产品,如汽车上的油封、轴承、齿轮、皮带、灯泡等,即使是整车达到一定行驶里程后,也可视为不可修产品。
不可修产品是通过其寿命的统计对其可靠性进行评价的。
主要评价指标有可靠度、不可靠度、失效概率密度、故障率、平均寿命等。
2.1.1 可靠度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可靠度。
产品在规定时间t内能否完成规定功能,取决于产品的固有寿命T;只有T >t时,该产品才能可靠地完成规定功能。
2.1.2 不可靠度又称失效概率。
它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用F(t)表示。
当产品的固有寿命小于或等于规定时间,即T≤t时,该产品将随机地在规定时间内的某一时刻发生失效(即发生故障),不能继续完成规定的功能。
随着时间的增长,产品的可靠度越来越低,直到最终完全失效;而随着时间的增长,产品的不可靠度越大,即发生失效的可能性越大。
2.1.3故障率故障率,又称失效率。
它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内,产品的故障总数与寿命单位总数之比率,用λ(t)表示。
电子产品的故障率曲线多呈浴盆状,因此又常将故障率曲线称为浴盆曲线。
机械产品的故障率曲线一般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大。
故障率曲线可将故障分为三个时期:早期故障期、偶然故障期和耗损故障期。
早期故障期,因为产品中有不合格产品,故障率较高,但随时间的推移,不合格品被淘汰,故障率逐渐下降;加强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提高装配质量,是提高早期故障期可靠性的有效措施。
偶然故障期的故障率低且稳定,发生故障是偶然的,何时发生也无法预测,因此提高此时期内的可靠性也无具体措施。
产品进入耗损故障期后,由于产品已接近或达到设计寿命,随时间的增长,故障率明显长高;提高此时期内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就必须在进入耗损故障期之前,更换零件进行预防性的维修。
故障率表示汽车产品在使用中发生故障的频繁程度,通常用每1000h或每1000km的百分数来表示。
2.1.4平均寿命对不可修产品,平均寿命是指从开始投入使用到发生失效(故障)的平均工作时间,即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用MTBF表示。
平均寿命一般通过可靠性试验进行估算。
如抽取n个产品进行可靠性试验,每个产品的试验都是到其失效为止,第i个产品的试验时间为t,则该产品的平均寿命为在进行可靠性试验时,有时为节约时间和经费,试验不做到全部抽样产品失效,即做到某个规定的程度就截止试验,称为截尾试验。
截尾试验可分为定时截尾试验和定数截尾试验。
定时截尾试验的规则是:先规定一个时间t。
,试验做到t。
时,不发生失效则终止试验。
如果抽取n个产品进行可靠性试验,试验做到t。
时,有r个产品失效,第i个失效产品的试验时间为ti,则该产品的平均寿命为定数截尾试验的规则是:先规定一个失效数r,试验做到第r个产品失效时,则终止试验。
如果进行可靠性试验抽取的产品数为n个,第r个失效的试验时间为tr,第i个失效产品的试验时间为ti,则该产品的平均寿命为2.2 可修产品的可靠性评价发生故障后,通过维修可恢复其规定功能的产品,称为可修产品。
可修产品一般都是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的产品,用两次故障之间的间隔时间的随机变化情况,以及维修过程的统计量对其可靠性进行评价。
常用的评价指标有平均故障间隔里程、平均首次故障里程、当量故障率、加权分值等。
2.2.1平均故障间隔里程(MTBF)汽车一般情况下属可修产品,其平均故障间隔里程与可修产品的平均寿命含义类似,平均寿命以时间“h”为单位,而平均间隔里程是以行驶里程“km”为单位。
平均故障间隔里程可定义为汽车平均无故障行驶的里程,采用规定里程的截尾试验方法进行统计估算,公式如下:MTBF=S/ r式中:S一试验总里程,S=试验车辆数×规定的试验里程,km;r——全部试验车辆发生故障的总次数。
轻微故障不计算在内,仅计算致命故障、严重故障和一般故障的总次数。
2.2.2平均首次故障里程(MTTFF)指汽车投入使用后第一次发生故障前,平均无故障行驶的里程。
设抽取的试验样车辆数为n,发生故障的试验样车辆数为n′,第i辆样车的首次故障里程为ti,规定的试验截止里程为r,则平均首次故障里程MTTFF为应注意:对汽车进行质量检验时,一般抽取的样车辆数较少(2~3辆),可以采用上述简单的求数学平均值的方法对其可靠性进行评价;严格地说,应根据试验结果画图、求分布函数,采用寿命统计的分析方法来确定平均首次故障里程。
2.2.3 当量故障率(D)用MTBF或MTTFF评价汽车的可靠性时,没有考虑不同级别故障(致命故障、严重故障、一般故障和轻微故障)的发生次数,为更准确地评价汽车的可靠性,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四个级别故障的当量危害度系数:致命故障为20,严重故障为5,一般故障为1,轻微故障为0.4。
按当量危害度系数,将所有故障次数折合成发生一般故障的次数,称为当量故障数。
平均每1000km、每辆汽车的当量故障数,称为当量故障率。
如果抽取的试验样车辆数为n,规定的试验里程为t,第i类故障的当量危害度系数为εi,发生第i类故障的累计次数为r1,则汽车的当量故障率D为2.2.4 加权分值平均故障间隔里程MTBF表示故障发生的频繁程度,平均首次故障里程MTTFF表示首次发生故障的早晚,当量故障率D表示故障的危害程度。
加权分值M综合考虑了MTBF、MTTFF和D三方面的影响,采用计分的方法评价汽车的可靠性,满分为100分,加权分值越高,可靠性越好。
按1987年出版的《载货汽车质量检验办法》,加权分值M的计算公式为M=B(MTBF十MTTFF)十80eˉCD式中:B、C一加权数(计算系数)。
汽油机:B=0.176,C=0.09;柴油机:B=0.125,C=0.115。
2.2维修性的评价指标汽车的维修性是在设计中实现的,在用汽车的维修性基本已成定局。
良好的汽车维修性,应使发生故障的部位容易接近、容易检测、容易拆装,应当避免维修人员误装、误拆,应当保证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应当尽量采用标准件、通用件。
评价汽车维修性的指标可分为时间评价指标和费用评价指标两类。
2.3.1 时间评价指标汽车的维修时间包括技术维修时间和行政维修时间。
技术维修时间是指诊断、拆装、修理、调试等所用的时间总和,它与故障类型、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工具和设备的配备情况等有关。
行政维修时间是指办理出入厂手续、准备工作、等待配件、等待场地、等待设备等时间,它与维修厂管理水平、制造厂的售后服务、配件供应等因素有关。
时间指标主要有平均维修时间、维修时间率和有效度。
(1)平均维修时间:是指平均每次维修所用时间,主要用于评价单项维修作业的维修性。
(2)千公里维修时间Tm:它与故障率、单项维修时间、维护周期是否适合等因素有关。
Tm=1000( TRm +TRp)/S(h/1 000km)式中:TRm——行驶里程内故障后维修时间总和,h;TRp——S里程内预防维护时间总和,h。
S ——总行驶里程,km。
(3)有效度(A):指汽车正常行驶总时间与汽车使用总时间之比,其中使用总时间等于正常行驶总时间与维修总时间之和。
A=行驶总时间÷(行驶总时间+维修总时间)(4)汽车的技术利用系数Kt =Ts/(Ts﹢Tm﹢Tr)式中:Ts——汽车处于工作能力状况的时间;Tm——因维护停驶的时间;Tr——因修理停驶的时间。
(5)汽车工作能力被恢复的概率一表征汽车在规定的时间内,其工作能力被恢复的可能性。
(6)机构、总成和汽车的维护周期。
(7)维护和修理劳动量。
(8)维护和修理比费用。
2.3.2 费用评价指标维修费用一般包括材料费、工时费、设备工具费、管理费。
材料费包括维修时更换零部件、消耗燃润料及其他修理材料的费用;工时费包括技术工人和辅助工人的工时费;设备工具费包括设备和工具的折旧、损耗、修理费用及消耗的水、电、气等费用;管理费包括管理人员的工资、场地和厂房费用及备件管理费用。
费用指标主要有单项维修费和平均单位行驶里程维修费。
1)单项维修费。
指某单一故障平均每次的维修费用,或某级预防维护平均每次的费用。
2)平均单位行驶里程维修费。
指平均每1000km消耗的维修费。
2.4 耐久性评价指标汽车的耐久性极大限度地依赖发动机的耐久性,发动机大修是汽车大修的标志。
影响发动机耐久性的因素很多,汽缸磨损对发动机的耐久性起决定性的影响,它是确定发动机大修的依据。
汽车发动机的耐久性评价指标主要有平均大修里程、平均稳定磨损期里程、大修时汽缸的平均最大磨损量、汽缸平均磨损速率、各缸的不均匀磨损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