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温反应系列
地质学简答题

答:连续沉积的一套不同时代地层的接触关系,叫整合接触。上下地层连续,无间断,岩性和所含化石一致或渐变,产状基本一致。
上下地层间有沉积间断,即两套地层间缺少了一部分地层,这种地层接触关系叫不整合接触。它反映了一个地区长期暴露地表,遭受风化剥蚀,两套地层间的沉积间断面叫不整合面。
3.火成岩主要岩石类型有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脉岩等,而沉积岩的岩石类型有沉积岩按成因及组成成分可以分为两类:碎屑岩类、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类。另外还有一些特殊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岩。
碎屑岩类,主要包括沉积碎屑岩类和火山碎屑两个亚类。按颗粒大小沉积碎屑岩进一步可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据火山碎屑粒度,火山碎屑岩大体可以分为: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
4、解释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答:机械沉积是在碎屑的重力大于水流的搬运力时发生的。由于流水的流速、流量不定,碎屑本身的大小、形状、比重不同,故沉积顺序有先后之分。从碎屑大小上看,最先沉积的是颗粒粗大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屑,依次过渡到最小的碎屑;从碎屑比重上看,比重大的颗粒沉积先于比重小的颗粒。这样,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这种作用的结果使沉积物按照砾石--砂--粉砂--粘土的顺序,沿搬运的方向,形成有规律的带状分布,因此,沉积物固结后分别形成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
6. 特殊沉积岩类有风暴岩和浊积岩等类型。(2’)
3.简述鲍温反应系列及共生组合规律?(10分)
答:从高温到低温岩浆结晶过程包括两个并行的演化系列:一方面为属于浅色矿物(硅铝矿物)的斜长石的连续固溶体反应系列,即从富钙斜长石向富钠斜长石演化(也就是从基性斜长石向酸性斜长演化);(2’)在这个系列的演变过程中,矿物晶体格架没有很大改变,只是矿物成分发生连续的变化,实际上是连续的类质同像过程。另一方面为暗色矿物(铁镁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即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的顺序结晶;(2’)在这个系列演变过程中,前后相邻矿物之间不是成分上的连续过渡,而是岩浆同早期矿物发生反应产生新矿物,相邻矿物的结晶格架也发生显著变化。随着温度下降,在岩浆晚期此二系列合成单一的不连续反应系列,依次结晶出钾长石、白云母,最后析出石英。(2’)鲍温反应系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岩浆中矿物结晶顺序和共生组合规律,提供了简易掌握火成岩分类的方法。纵行表示从高温到低温矿物结晶的顺序;横行表示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矿物大体是同时结晶,按共生规律组成一定类型的岩石。例如辉石和富钙的斜长石组成基性岩,不可能与石英共生;(2’)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组成酸性岩,不可能与橄榄石共生。在纵行方向矿物相距越远,共生的机会越少。(2’
(完整word版)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及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将古论今: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
2.克拉克值和丰度:地壳中50余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
化学元素在宇宙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丰度。
3.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条痕:矿物在无釉的白色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状颜色。
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以外的裂开面。
4.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主演要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5.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正常的条件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利用地层的上下关系来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
6.变质作用:原岩处在特定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其在固态下改变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7.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位、变形留下的形迹。
8.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的机械运动。
9.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冷凝过程中,各种矿物按结晶温度不同而先后分离出来。
10.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而又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粒的作用,但并未形成新矿物。
11.地球岩石圈物质的快速震动叫地震,地表以下始发震动的位置叫震源,地表上任一点到震中的水平距离叫震中距,震源到地面任一点的距离叫震源距,地面及房屋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叫地震烈度。
12.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13.土壤:风化壳的表层,它是由各种风化作用的产物再经过生物风化作用改造而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富含腐殖质。
(分为表层、淋积层、淀积层)14.风化壳:残积物和土壤在地表形成的一个不连续薄层称为风化壳。
15.准平原化:当一个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地壳保持稳定或处于缓慢的沉降状态,由于高地受到剥蚀,低地接受沉积,在此双重作用下,地形可能达到最小限度的波状起伏。
(整理)岩石学重点

一、填空题1、沉积岩分类(P147)1)陆源碎屑岩类2)粘土岩类3)碳酸盐岩类4)其他岩类2、陆源碎屑岩结构碎屑颗粒特点形态碎屑颗粒本身的特点(粒度、球度、圆度、形状及颗粒表面特征)、胶结物的特点(结晶程度和颗粒大小)以及碎屑与胶结物之间的关系(胶结类型)(P152)3、胶结物的特点以及碎屑与胶结物之间的关系(P158)胶结物是指碎屑颗粒和杂基以外的化沉淀物质,通常是结晶的或非结晶的自生矿物,在碎屑岩中含量<50%,它对颗粒起胶结作用使之变成坚硬的岩石。
胶结物可以按照其结晶程度晶粒的相对大小和绝对大小分布的均匀性以及胶结物本身的组构特征等进行描述胶结物与碎颗粒之间的关系称为胶结类型或支撑性质分为1)基底式胶结2)孔隙式胶结3)接触式胶结4)溶蚀式胶结4、岩浆岩分类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P40)5、岩浆岩粘度的影响因素岩浆的粘度与岩浆成分、温度、压力及挥发分含量有关6、岩浆岩的结构、结晶程度(P17)岩浆岩结构指组成岩石的矿物或玻璃质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全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半晶质结构7、了解几大类典型岩石岩浆岩:橄榄石、金伯利岩、辉长岩、玄武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花岗岩、辉绿岩、花岗斑岩沉积岩:砾岩、粉砂岩、粘土岩、页岩、白云岩、鲕粒灰岩变质岩:片麻岩、蛇纹岩、千枚岩、构造角砾岩、石英岩、眼球装混合岩、斑点板岩、板岩、大理岩、千糜岩、钙质矽卡岩8、岩浆岩按照自形结构节理结构分类?自形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半自形粒状结构9、花岗岩沉积岩石英砂岩?10、沉积岩流水搬运决定因素碎屑本身的特点(大小、形状、密度)、流水能量的大小(流速和流量)11、层理构造基本分类?12、沉积相的分类大陆相组海陆过渡相组海相组13、胶结的基本类型基底式胶结孔隙式胶结接触式胶结溶蚀式胶结14、变质岩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作用方式类型基本分类有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作用是指在地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发生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变化影响因素:温度、压力(流体压力、定向压力、负荷压力)、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作用方式:重结晶作用、变质分异作用、变质结晶作用、交代作用、变形和碎屑作用类型:区域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其他类型的变质作用(冲击变质作用、洋底变质作用、叠加变质作用)基本分类:区域变质岩、动力变质岩、混合岩、气液变质岩二、名词解释1、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搬运、沉积及其沉积后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2、沉积环境岩石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状况、生物发育状况、沉积介质的物理的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条件有人认为沉积环境是沉积相的同义语3、沉积构造指沉积岩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
地质地貌学-名词解释

绪论地质学:研究地球(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表面特征及演化历史的科学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各种形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气候地貌学:研究地球上不同气候区地貌形成演变特征和地貌组合特征岩石地貌学:研究不同类型岩石在外力剥蚀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构造地貌学:研究地质构造受外力剥蚀后形成的地貌、地壳构造运动形成的地貌农业资源:一般指农业自然资源,即一切可用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对象,包括农用地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及可提供植物养分的矿物资源地球基本知识重力:指地面某处所受地心引力和该处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合力对流层:大气圈的最下层,密度最大,平均厚度10~12km,赤道地区约为16~18km,两极地区约为7~9km莫霍面:地壳与地幔之间的分界面(地震波的传播速率发生急剧变化的面)古登堡面:地核与地幔之间的分界面软流层:上地幔的中部(约在50~250km处),存在一个塑性层,叫~。
软流层物质可缓慢流动,岩浆主要发源于此层中,一般认为地壳运功与此层有关。
岩石圈:软流层以上(包括整个地壳以及上地幔顶部)克拉克值:国际上决定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含量百分比,称为~地质作用:地质学上把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称~地质营力:使地壳发生变化的力量叫~矿物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经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自然产物,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
空间格子构造: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上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空间格子就是表示这种重复规律的几何图形结晶质:组成它们物质的质点(离子、原子、分子)有序的排列成空间格子状构造的固体物质晶体: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即有序排列)的固体。
类质同像:矿物晶体在形成过程中,晶体内部构造中本应有某种质点(离子、原子、络阴离子或分子)所占的位置被晶体化学性质相似的其他质点所置换,只引起晶胞参数及理化性质的规律性变化,而晶体构造不发生质变的现象,称类质同象(或称同晶置换)同质异像:成分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主要是生成时的温度、压力、溶液的酸碱度等)结晶时,形成内部构造和物理性质完全不同的晶体的现象双晶:同种物质的晶体成有规划的连生。
鲍文

●鲍文反应序列美国岩石学家鲍文(Bowen)通过实验证明岩浆结晶分异的过程。
实验表明,富含橄榄石成分的玄武岩浆,通过结晶分异作用首先形成由橄榄石组成的超基性岩,继而形成由辉石与基性斜长石组成的基性岩-----辉长石。
(与其成分相当的喷出岩是玄武岩),随后形成由角闪石与中长石组成的中性盐————闪长岩(与其成分相当的喷出岩是安山岩),最后形成由石英、黑云母、白云母、钾长石与酸性斜长石组成的酸性岩————花岗岩(与其成分相当的喷出岩是流纹岩)。
从玄武岩浆中约能结晶出5%——10%的花岗岩。
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矿物是按两个系列结晶出来的。
一是连续反应系列;另外一个是不连续反应系列。
在连续反应系列中,通过反应,即部分先结晶出来的矿物同剩余岩浆之间发生作用,形成在化学成分上存在连续变化,而其内部结构无根本改变的一系列矿物,这就是钙长石、培长石、拉长石、中长石、更长石以钠长石系列。
在不连续反应系列中,通过反应形成既有化学成分差异,也有内部结构显著改变的一系列矿物,这就是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及黑云母系列。
最后,上述两系列有联合起来形成一个不连续的反应系列,依次结晶出钾长石、白云母和石英。
它们总称为鲍文反应系列。
●1927年春,他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为地质系高班学生讲课,讲课内容是他在岩矿学领域长期研究的结晶,他写成专著《火成岩的演化》。
此巨著主要依据他对安大略火成岩的研究和熔岩结晶的室内实验,在此巨著中生动地表述了对岩石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的调查和综合方法。
他正式提出了“反应原理”,后来科学界称之为“鲍文反应序列”。
就是随着岩浆温度由高到低慢慢冷凝,铁镁硅酸盐结晶序列是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石英→沸石,而钙钠硅酸盐结晶序列是:钙长石→培长石→拉长石→中长石→奥长石→钠长石。
各温度阶段产生的岩石序列则是:橄榄岩→辉长岩→玄武岩系→闪长岩→安山岩系→花岗闪长岩-流纹英岩系→花岗岩-流纹岩系。
[1]●鲍文反应序列的应用●(1)确定矿物的结晶顺序。
论述鲍温反应系列中矿物晶出顺序及其矿物相互间的对应关系

论述鲍温反应系列中矿物晶出顺序及其矿物相互间的对应关系鲍温反应系列是描述地壳中矿物晶出顺序及其相互间的对应关系的重要理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地质学家鲍温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通过研究岩浆的结晶过程,揭示了矿物的形成顺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鲍温反应系列对于理解岩石的成因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鲍温反应系列共有12个反应,每个反应都代表了一种矿物的晶出或溶解过程。
这些反应按照晶体结构的复杂程度和化学成分的变化顺序排列,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序的序列。
这个序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岩浆在不同条件下的结晶过程,从而推断出岩浆的成分和演化历史。
在鲍温反应系列中,最早晶出的矿物是镁铁橄榄石(Mg,Fe)2SiO4,它是一种含有镁和铁的硅酸盐矿物。
接下来晶出的是斜长石(Na,K)AlSi3O8,它是一种含有钠、钾和铝的硅酸盐矿物。
然后是正长石(Na,K)AlSi3O8,它与斜长石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但晶体结构略有不同。
接着是角闪石(Ca,Na)(Mg,Fe,Al)6(Si,Al)8O20(OH)4,它是一种含有钙、镁、铁和铝的硅酸盐矿物。
在鲍温反应系列中,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矿物,如辉石、斜辉石、榴石、角闪石和磷灰石等。
这些矿物根据其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变化顺序排列,每个矿物都对应着一个特定的反应。
通过研究这些反应,我们可以了解岩浆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结晶过程,从而推断出岩浆的成分和演化历史。
鲍温反应系列中的每个反应都代表了一个平衡状态,在特定条件下,当岩浆达到平衡状态时,就会发生相应的反应。
这些反应不仅仅发生在岩浆中,还可以发生在地壳中的变质岩中。
通过研究这些反应,我们可以了解岩浆或变质岩中的矿物组合及其形成顺序,从而推断出地壳中岩石的演化历史。
总之,鲍温反应系列是描述地壳中矿物晶出顺序及其相互关系的重要理论。
通过研究这个理论,我们可以了解岩浆或变质岩中不同矿物的形成顺序,并推断出岩浆或变质岩的成分和演化历史。
这对于理解地球内部的物质循环和地壳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学简答题

简答题1.解理和晶面到底有什么区别答:晶面是矿物晶体的外表面,一个方向上只有一个面(面网密度最大的面),解理面是由矿物内部同一个方向彼此平行的无数多个面组成,因为是无数多个面,所以称为一组解理,而不是一个解理。
形成解理的原因是解理面之间矿物质点的连接力较弱,所以才表现出这种力学特征。
2.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区别怎样?答:冰川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所处地区常年温度在零度以下,大陆冰川分布在高纬度地区(极地),呈大面积分布,中间厚度大,边缘厚度薄,由中央向四周流动,不受地形影响,成为冰盖。
山岳冰川分布于中低纬度的高山区,因为大气对流层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如果某处常年气温低于零度,形成终年积雪区,便可形成山岳冰川。
山岳冰川受地形影响,沿山谷由高处向低处流动,运动到雪线附近溶化,结束冰川的运动过程。
引起全区气候变化的因素很多,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例如:青藏地区近年山岳冰川的范围缩小,是气侯转暖的标志,而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自然因素和人类影响各占多大比例等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因此,对冰川的研究,是了解全球气候变化,掌握其规律,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的重要领域之一。
3.沉积岩的成分,结构,构造特征是如何反映其形成环境和形成过程的?答:沉积岩中的陆源碎屑岩的物质是母岩风化的结果,石英、长石、岩屑的含量可以反映其供源区的远近和改造的经历,这就是我们在实验课上讲的成份成熟度。
石灰岩的成份表明是海洋提供的物质。
沉积岩的结构特征包括:碎屑颗粒的大小、岩石的分选性、碎屑的磨圆度;构造特征包括:层理类型,层面特征等。
这些是我们了解岩石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的重要标志,即搬运介质(气体、液体、固体),搬运能力,沉积环境(沙漠、河流、海洋、冰川)。
4.为什么长石砂岩比石英砂岩距离母岩的距离近?答:长石抗风化能力比石英差。
岩石中出现大量长石碎屑表明,物质未经过长距离搬运,因此说长石砂岩是近源的。
5.什么是河流夺袭现象?答:河流袭夺现象一般发生在河流上游。
鲍温反应序列

鲍温反应序列鲍温反应序列(Baldwin's Rules)是有机化学中对环化反应机理的总结性规律,它可以用来预测环化反应的进行。
鲍温反应序列由英国化学家 John E. Baldwin 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并于1976年发表在《综合有机化学》(Comprehensive Organic Chemistry)上。
该规律主要涉及的反应类型包括环化加成反应、环化消耗反应和环化消除反应。
鲍温反应序列关注环化反应中键形成和键断裂的步骤,即酸催化、负离子型离子交换、自由基型离子交换和碳阴离子型离子交换等。
它们陆续形成了反应的中间体,在这些中间体的帮助下完成环化反应。
鲍温反应序列还说明了环化反应是否能够发生,以及氢、卤素等是否有机会离开轴心位置。
下面我将介绍主要反应类型并解释鲍温反应序列对它们的调控作用。
一、环化加成反应环化加成反应是将一个双键或三键与另一个化合物上的亲电性原子或亲电性团反应形成环的过程。
环化产物的稳定程度与新鸟环J (或52环)形成的过渡态分子轨道能量有关。
当这个过渡态分子轨道能量低于2倍的反应分子分子轨道能量之和时,环化反应容易发生。
对于环化加成反应,反应产物是否有机会通过轴向负荷交换脱离环的大小取决于产物中的异位基。
异位基在不能离开环的中心位置的情况下,环大小远比异位的位置更重要。
二、环化消耗反应环化消耗反应是指两个轮廓轮廓相当的反应物(通常是双烯和芳香化合物)在环化反应中起到同样的作用。
环化消耗反应也会形成鸟瞰环,相当于对环上所有的原子相互加成。
对于环化消耗反应,环化产物的结构、大小和稳定程度取决于一组函数,通常称为“鲍温序列数”。
这些数与产物的轴向负载大小,轴向负载的数目,以及轴向负载是否允许离开环有关。
三、环化消除反应环化消除反应是通过将两个化合物中的一些杂原子与其所附近的原子形成一个新的双键或三键。
环化消除反应可以通过一个鸟瞰环微观被视为国际上镶嵌的一个一个股份,形成连通的螺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鲍温反应系列:1.从高温到低温岩浆结晶过程包括两个并行的演化系列:一方面为属于浅色矿物(硅铝矿物)的斜长石的连续固溶体反应系列,即从富钙斜长石向富钠斜长石演化(也就是从基性斜长石向酸性斜长演化);(2‘)在这个系列的演变过程中,矿物晶体格架没有很大改变,只是矿物成分发生连续的变化,实际上是连续的类质同像过程。
另一方面为暗色矿物(铁镁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即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的顺序结晶;(2‘)在这个系列演变过程中,前后相邻矿物之间不是成分上的连续过渡,而是岩浆同早期矿物发生反应产生新矿物,相邻矿物的结晶格架也发生显著变化。
随着温度下降,在岩浆晚期此二系列合成单一的不连续反应系列,依次结晶出钾长石、白云母,最后析出石英。
(2‘)鲍温反应系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岩浆中矿物结晶顺序和共生组合规律,提供了简易掌握火成岩分类的方法。
纵行表示从高温到低温矿物结晶的顺序;横行表示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矿物大体是同时结晶,按共生规律组成一定类型的岩石。
例如辉石和富钙的斜长石组成基性岩,不可能与石英共生;(2‘)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组成酸性岩,不可能与橄榄石共生。
在纵行方向矿物相距越远,共生的机会越少。
(2‘)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