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的逸闻趣事

合集下载

古代大诗人的轶事有哪些

古代大诗人的轶事有哪些

古代大诗人的轶事有哪些古代诗人的奇闻趣事1、苏东坡以诗讽仕途苏东坡,唐宋八大家之一,才华横溢,成就卓然,但因他耿介正直,仕途坎坷,晚年惨淡,曾作《静坐》诗一首:“无事只静坐,一日如两日,若活七十岁,犹如百四十。

”政治失意,无所事事,本是痛苦的事情,苏东坡却还来黑色幽默,把活70岁当作140岁,露出几多苦涩与辛酸。

他还写《洗儿》诗:“人家养子爱聪明,我为聪明误一生。

但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害到公卿。

”进一步表达了他对当时官场黑暗的抨击与讽刺。

2、赶考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

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

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

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

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

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

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

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背靠靠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3、骆驼在动物园里的小骆驼问妈妈:“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那么地长?”骆驼妈妈说:“当风沙来的时候,长长的睫毛可以让我们在风暴中都能看得到方向。

”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丑死了!”骆驼妈妈说:“这个叫驼峰,可以帮我们储存大量的水和养分,让我们能在沙漠里耐受十几天的无水无食条件。

古代诗人趣事大全

古代诗人趣事大全

古代诗人趣事大全《古代诗人趣事大全篇一》在古代诗人们的世界里啊,那趣事可真是一箩筐。

就说李白吧,那可是个潇洒不羁的主儿。

我曾听闻啊,李白有一次去一个朋友家做客。

他那朋友也是个文人雅士,家里布置得那叫一个雅致。

李白刚一进门,就被那满室的书卷气给吸引住了。

他朋友见李白来了,那是高兴得不得了,忙招呼着他坐下,吩咐下人赶紧上酒上菜。

酒过三巡,李白的诗兴就上来了。

他摇摇晃晃地站起身来,手里还拿着酒杯,大声说:“今日此景,不可无诗啊!”他朋友也在一旁起哄:“那是自然,李兄的诗那可是一绝啊。

”李白眯着眼,看着窗外的庭院,那庭院里种着几株桃花,桃花瓣随风飘落,煞是好看。

他略一思索,张口就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他朋友一听,就笑了:“李兄,你这桃花潭还没在咱这院里呢,咋就诗兴大发吟出这桃花潭的诗了?”李白哈哈一笑:“无妨无妨,这桃花都是一样的桃花,看到此桃花,就想到那桃花潭了。

”众人听了,都跟着大笑起来。

这时候,一个年轻的书童走过来,小心翼翼地说:“李大人,您这诗写得真好,小的斗胆问一句,这汪伦是何人啊?”李白又饮了一杯酒,然后慢悠悠地说:“汪伦啊,那可是我的一位好友。

他知道我喜欢喝酒,就给我写信说他那里有万家酒店,还有十里桃花。

我一听,那还了得,立马就去了。

结果到了才知道,所谓万家酒店,不过是一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店;十里桃花呢,是有个十里外的桃花潭。

哈哈,不过那汪伦待我是真的好,走的时候还送了我好多美酒呢。

”大家听了李白的讲述,都笑得前仰后合。

那书童也在一旁捂着嘴笑,说道:“汪伦大人可真是有趣之人呢。

”李白点头称是:“是啊,人生得一如此有趣的好友,也是一大幸事。

”就这样,这一晚在李白的笑声和诗声中度过了。

李白就像一阵风,走到哪里都能带来不一样的乐趣,他的诗就像那酒一样,越品越有味道,而他那些因诗而起的趣事,也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人们不断地传颂着。

《古代诗人趣事大全篇二》说起古代诗人的趣事,杜甫也不能少啊。

古代诗人的逸闻趣事

古代诗人的逸闻趣事

古代改诗趣事一、王安石看到一位友人写的诗中有“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两句,不禁提笔改道:“明月空中照,黄犬卧花阴”。

他自以为改得很恰当,实际倒是错了。

原来诗作家的家乡有一种鸟叫“明月”,有一种昆虫叫“黄犬”。

二、宋朝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有一天去拜访宰相王安石,见桌子上有一首只写了两句的《咏菊》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想:“菊花耐寒,经久不衰,说西风‘吹落’'满地金'岂不大错特错?于是提笔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回来一看没说什么,只请苏东坡到黄州去看,一次大风过后苏东坡见菊花纷纷下落,满地铺金,不禁目瞪口呆。

原来黄州的菊花与别处不同。

三、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任两浙观察使时,路过杭州青风岭,在一僧房墙上写了一首诗:"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湿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角竹房。

”高适写诗后就出巡去了。

正好途经钱塘江,又时值月落。

他仔细观察江水,只见月落时江水随潮而退,只剩下半江,才发觉自己的诗写得不够确切。

巡察回来他又来到僧房准备改诗。

不料诗已被改好。

和尚说:“有一官经过,读后称此诗佳矣,但”一“字不如”半“字,他改后便去了。

”后来高适终于得知改诗人是:骆宾王,两人遂结为至交。

古代文人趣事好联不打折郑板桥为清代知名的书画家,诗词能力更佳,常有绝妙辞令人叹服。

一位盐商为了巴结京里来的大官,心想:“若能请知名的郑板桥才子写副六尺大对联,必定光彩异常:”因此就当面向郑板桥提及此事,郑板桥开价一千两。

盐商为了要节省开销,要郑板桥打五折。

郑板桥二话不说,当场提笔就写,写出了上联:“龙虎山中真宰相”,就给了盐商。

商人看了作品气势不凡,句子又好,十分高兴,连忙就问下联?郑板桥不慌不忙的说:“跟你说好是一千两,你钱只给一半,所以字也写给你一半就好!”盐商求墨宝心切,不得已只好乖乖地再奉上另外五百两。

郑板桥于是继续写了下联“麒麟阁上活神仙”。

古代诗人间有趣的故事

古代诗人间有趣的故事

古代诗人间有趣的故事
古代诗人之间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以下是其中几个:
1、白居易和元稹的友情:白居易和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互相欣赏对方的才华,经常互相写诗唱和。

有一次,白居易写了一首诗,其中有“唯愿当歌日日醉,一生和酒不分离”的句子,元稹马上回应他,写了一首《和醉眠诗》:“花有清香月有阴,良辰美景最难寻。

不将醉酒长为饮,更把安眠日当琴。


2、杜甫和李白:杜甫和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两位诗人,他们互相欣赏对方的才华。

杜甫在他的《赠李白》一诗中写道:“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表达了他对李白的仰慕之情。

3、孟浩然和王维:孟浩然和王维都是唐代诗人,他们是好朋友。

有一次,孟浩然写了一首诗《登高》,其中有“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的句子,王维看了这首诗后,便画了一幅画《江雪》,画中有一老翁独钓江雪,以表达他对孟浩然诗句的感受。

4、苏轼和秦观:苏轼和秦观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他们是好朋友。

有一次,苏轼写了一首诗《海棠》,秦观看了这首诗后,便写了一首《添字丑奴儿》:“海棠经雨胭脂透,碧线长拖燕尾洲。

玉燕几时飞出海,风前舞袖带香愁。


这些故事展示了古代诗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才华横溢的文学造诣。

唐代诗人王维轶事典故

唐代诗人王维轶事典故

唐代诗人王维轶事典故唐代诗人王维轶事典故典故,是一个汉语词汇,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唐代诗人王维轶事典故,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唐代诗人王维轶事典故篇1一、辩画据传,有一次王维见到别人画的《奏乐图》,看了一会儿不觉发笑,人问为什么发笑?王维指着画说:此画描绘的是《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

有好事者集乐工按图演奏,一无差谬。

二、献曲开元九年,王维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部)到长安应试,踌躇满志,立志要摘取桂冠。

忽闻诗人张九皋通过唐公主的途径,已得到取殿试第一的许诺。

王维一筹莫展,只得与好友歧王李范(玄宗弟)斟酌,李范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要王准备好二件事:一是录其清新隽永的诗作十首;二是自谱琵琶曲一首习熟。

五天后为其引见公主。

待到引见之日,李范把王维打扮超凡脱俗,先让其在显著的位置与众乐伎翩翩起舞。

王维卓尔不凡的气质引起了公主的注意。

公主向李范探询其人,李范意味深长地说“此人知音也!”,接着让王维奏琵琶,王维弹的就是自已的新作《郁轮袍》(后人有认为此曲是《霸王卸甲》的前身),高超卓绝的精湛技艺令听者无不动容。

公主更是大奇,歧王进一步介绍:“此生非止音律,词学亦无出其右。

”王维立即献上诗卷,公主读毕惊骇至极曰:“这些皆我平时吟诵者,原以为古贤佳作,乃子之为乎?”因令更儒衣再晤,升上客座,穷尽贵宾之礼善待也。

当公主悉知王维也是来京赴考的举子时,即曰:“此等才华横溢之士不登榜首,更待何人?”还召试官至第,由宫婢传话下去。

主考官当然心领神会。

殿试之上,王维终于“大魁天下”,从此踏上仕途,名扬四海。

三、巨石据说王维曾为岐王范绘巨石图,虽是疏疏几笔,信手涂抹,却得天然之致,栩栩如生。

岐王非常喜欢,不时取出来欣赏,仿佛自己也融入画中游览一般。

一日风雨大作,电闪雷鸣,只听“轰”的一声,一物冲出屋顶,飞天而去,屋宇俱坏。

唐宋文人趣事

唐宋文人趣事

唐宋文人趣事唐宋文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他们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性格各异,生活中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些唐宋文人的趣事吧。

一、苏轼与黄州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曾被贬黄州。

据说当时黄州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苏轼在这里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然而,苏轼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在黄州期间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在黄州时,苏轼还为当地百姓修建了水利工程,改善了当地的灌溉条件,被称为“苏黄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处境困难,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二、王安石与“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主张变法,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被称为“新法”。

然而,这些改革措施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对,甚至引发了一场规模庞大的政治斗争。

面对强烈的反对声音,王安石并没有退缩,而是坚持自己的信念,力图推动改革。

尽管最终他的改革并没有成功,但他的勇气和坚持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杜甫与贫困生活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然而,尽管杜甫的才华出众,他的一生却过得十分艰难。

他多次遭遇战乱和贫困,生活十分困苦。

但即使在贫困的情况下,杜甫依然坚持写作,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他的诗歌表达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白居易与酒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喜欢喝酒,而且酒量很大。

有一次,他在宴会上喝醉了,回到家中后,竟然将自己的鞋子当成了枕头,睡在了门口。

第二天早上醒来后,他发现自己的脚一只鞋子都没有,于是大笑着说:“我这一醉,给鞋子送了一双。

”这个故事反映了白居易豪放的性格和对酒的热爱。

五、欧阳修和“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名篇《醉翁亭记》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这篇文章以描写一个酒鬼的形象为主线,通过对酒鬼的描写,表达了欧阳修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洞察。

文章中有一句名言:“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思是说酒鬼喝酒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醉,而是为了寻找内心的宁静和自我解放。

古代诗人间有趣的故事

古代诗人间有趣的故事

古代诗人间有趣的故事古代诗人们凭借睿智的才情和独特的视角,创作了许多美丽动人的诗歌作品,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然而,诗人们的创作过程中也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本文将为你介绍几个古代诗人间有趣的故事。

李白与王之涣的酒令较量唐朝著名诗人李白与王之涣是好友,两人对诗歌创作都有着极高的才华。

一次,他们相约一同品酒赋诗。

他们各自喝了几杯酒后,李白突然提出了一个酒令,他让王之涣用七言绝句写一首描写草原风光的诗,而他自己则用五言绝句写。

这就意味着王之涣需要在李白写完他的诗之前完成自己的创作。

王之涣面对李白的挑战,临危不乱,迅速写下了优美动人的诗句。

然而,李白的灵感似乎比王之涣更为顺畅,他用短短时间就完成了自己的五言绝句。

虽然王之涣输给了李白,但这场酒令较量的故事却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苏轼与杨公远的对诗比赛北宋时期,苏轼和杨公远是当时文坛上的两位诗坛巨擘。

他们因为风格迥异而广受赞誉,同时也引起了不少争议。

有一天,他们在一家茶馆相遇,忍不住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一场诗歌对弈。

这场对诗比赛可谓是惊心动魄,他们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写下了一首首优美的诗句,仿佛两把剑刃在空中交错。

众人看到他们如此神采飞扬的创作情景,不禁惊叹不已。

最终,苏轼与杨公远的对诗比赛以平手告终,不分胜负。

这场对诗比赛成为了古代文坛的一段佳话,流传至今。

辛弃疾与陆游的诗歌争论南宋时期,辛弃疾和陆游都是著名的诗人。

尽管他们的创作风格和立场截然不同,但却对对方的作品评价颇高。

有一次,辛弃疾和陆游在一次文人聚会上相遇,他们开始谈论起彼此的创作。

辛弃疾对陆游的诗歌赞不绝口,称其诗才出众;而陆游则对辛弃疾的作品深感钦佩,对其才华赞不绝口。

两位诗人在聚会上畅谈创作,争论诗歌观点,探讨诗歌创作的技巧和艺术价值。

这样一场诗歌争论的对话使得他们更加理解和尊重对方的创作,并在后来的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在古代诗人的世界中,他们之间的竞争和互相学习使得他们的作品更加精彩和独特。

超搞笑的古代诗人趣事

超搞笑的古代诗人趣事

超搞笑的古代诗人趣事摘要:一、古代诗人趣事背景介绍二、古代诗人趣事举例1.杜甫与酒2.白居易与花3.王之涣与雪三、古代诗人趣事的影响四、总结正文:一、古代诗人趣事背景介绍在我国古代,诗词文化悠久且丰富多彩,诗人墨客层出不穷。

他们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的成就,还留下了许多搞笑、有趣的轶事。

这些轶事不仅体现了诗人们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二、古代诗人趣事举例1.杜甫与酒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严谨认真,关注社会民生。

而他本人也十分喜爱饮酒,甚至酒后诗兴大发,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据说有一次,杜甫和朋友聚会,喝得酩酊大醉,竟然在街上裸奔,成为一时笑谈。

2.白居易与花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深受百姓喜爱。

他酷爱花卉,家中养有各种名贵花卉。

每次看到盛开的花朵,他总会诗兴大发,写下许多描绘花卉的优美诗篇。

据说他曾在花园中搭建一座小亭,取名“花亭”,与好友赏花品茶,共赏美景。

3.王之涣与雪王之涣,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写景诗。

他特别喜欢雪,每当大雪纷飞时,他总会走出家门,欣赏雪景,创作雪诗。

他的《登鹳雀楼》一诗中写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展现了他对雪景的热爱。

三、古代诗人趣事的影响这些古代诗人的趣事,不仅为他们本人增色添彩,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们的诗词作品和搞笑轶事,让后人更加了解古代文人的风采,也为文学史增添了无数趣味。

四、总结古代诗人不仅在诗词创作上有卓越成就,他们的趣事也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

这些趣事反映出古代文人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态度,为我们今天研究和传承古代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改诗趣事一、王安石看到一位友人写的诗中有“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两句,不禁提笔改道:“明月空中照,黄犬卧花阴”。

他自以为改得很恰当,实际倒是错了。

原来诗作家的家乡有一种鸟叫“明月”,有一种昆虫叫“黄犬”。

二、宋朝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有一天去拜访宰相王安石,见桌子上有一首只写了两句的《咏菊》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想:“菊花耐寒,经久不衰,说西风‘吹落’'满地金'岂不大错特错?于是提笔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回来一看没说什么,只请苏东坡到黄州去看,一次大风过后苏东坡见菊花纷纷下落,满地铺金,不禁目瞪口呆。

原来黄州的菊花与别处不同。

三、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任两浙观察使时,路过杭州青风岭,在一僧房墙上写了一首诗:"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湿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角竹房。

”高适写诗后就出巡去了。

正好途经钱塘江,又时值月落。

他仔细观察江水,只见月落时江水随潮而退,只剩下半江,才发觉自己的诗写得不够确切。

巡察回来他又来到僧房准备改诗。

不料诗已被改好。

和尚说:“有一官经过,读后称此诗佳矣,但”一“字不如”半“字,他改后便去了。

”后来高适终于得知改诗人是:骆宾王,两人遂结为至交。

古代文人趣事好联不打折郑板桥为清代知名的书画家,诗词能力更佳,常有绝妙辞令人叹服。

一位盐商为了巴结京里来的大官,心想:“若能请知名的郑板桥才子写副六尺大对联,必定光彩异常:”因此就当面向郑板桥提及此事,郑板桥开价一千两。

盐商为了要节省开销,要郑板桥打五折。

郑板桥二话不说,当场提笔就写,写出了上联:“龙虎山中真宰相”,就给了盐商。

商人看了作品气势不凡,句子又好,十分高兴,连忙就问下联?郑板桥不慌不忙的说:“跟你说好是一千两,你钱只给一半,所以字也写给你一半就好!”盐商求墨宝心切,不得已只好乖乖地再奉上另外五百两。

郑板桥于是继续写了下联“麒麟阁上活神仙”。

最后两方都高兴地谱下这段佳话。

郑板桥学书法清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古代著名书法家各种书体他都临摹,经过一番苦练,终于和前人写得几乎一模一样,能够乱真了。

但是大家对他的字并不怎么欣赏,他自己也很着急,比以前学得更加勤奋,练得更加刻苦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

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说:“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晚上睡觉时,郑板桥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写字也各有各的字体,本来就不一样嘛!我为什么老是学着别人的字体,而不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体呢?即使学得和别人一样,也不过是别人的字体,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风格,又有什么意思?从此,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作画的方法写字,终于形成了雅俗共赏、受人喜爱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

唐伯虎赖阁老唐伯虎虽是才子,可他很清廉,这年快到年了,还没银子用。

心想,当朝阁老和我住的很近,就从他那里弄些年本吧!略加思考,提笔写了一付春联,差人给阁老送去。

阁老听说是唐伯虎赠送对联,非常高兴,赏了来人三十两银子。

打发唐府佣人走了以后,阁老打开对联仔细观赏。

见上面写着“今年真好晦气”。

每个字都有碗大,下面写了两个芝麻大小的“全无”,阁老眼花没有看见。

心想:“今年真好倒不错,怎么又加个晦气,这不是“今年真好晦气吗?好个大胆唐伯虎,怎么大年上门骂我,我还赏给他银子,岂不欺我太甚。

干脆去面君,叫皇上重重惩罚他。

”于是,拿了对子上了八宝金殿,给皇上叩头奏道:“吾皇做主,大胆狂徒唐伯虎,无视皇上,辱骂朝廷命官,太不象话了。

”皇上问:“到底是怎么骂的?”“他给我写了付对子,人家都说些吉利话,他骂我倒霉,请您过目。

”皇上接过对联一看,所说不假。

心里话:唐伯虎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大年临近你怎么写这样的对子给阁老?就宣唐伯虎上殿。

唐伯虎来到金銮殿,说:“万岁我主,何事宣我?”皇帝说:“你怎么无缘无故写对联骂阁老?他是朝廷大臣,你要尊重他才是。

”唐伯虎说:“阁老一定误解了,我哪能骂他。

”“这不是你写的朗朗大字吗?还再狡辩”。

随手递给了唐伯虎。

“这对子不会有错的,我这“今年真好,晦气全无,怎么是骂人呢?”皇帝说:“哪有全无两字。

”“这不有两个小一点的字吗?”皇帝一看果然有两个较小的字“全无”。

说:“那么一丁点就算啦?”“大字算字,小字不算字吗?要写一封文书必须一张纸写一个字吗?”问得皇帝闭口无言,唐伯虎又转问阁老:“阁老,我好意给你写了付对联,你倒说我骂你,还告到皇上这里,你说咱们怎么办吧?”皇帝一看,事情不大好办,就推脱说道:“你们的事,你们自己办吧。

”唐伯虎就拉着阁老来到金殿外,悄悄地说道:“这事坏了我的名声,本来我不能给你善罢甘休,因为马上要过年了,我也不给你过多的纠缠,你就赔赏三千两银子吧。

”阁老没法,只好拿了三千两银子给他。

祝枝山闯酒席祝枝山是明朝的一个大文人,但生性诙谐,贪杯中物。

一天,唐伯虎龢文征明瞒了祝枝山,躲在一处饮酒,不料被祝枝山得知,也急急忙忙赶到那里,一进门就大声嚷道:“今朝吃福好,不请我自到。

”说罢,坐下便要吃酒。

唐伯虎向文征明眨眨眼,然后对祝枝山说:“今天我们吃酒,有个规矩,须即景吟诗一首作为谜面,打一昆虫名,否则不准吃。

”祝枝山笑笑说:“好吧,你们先说。

”唐伯虎便吟道:“菜肴香,老酒醇,不唤自来是此君,不怕别人来嫌恶,撞来席上自营营。

”文征明接着说:“华灯明,喜盈盈,不唤自来是此君,吃人嘴脸生来厌,空腹贪图乱钻营。

”不速之客祝枝山听了,知道他们在取笑自己专吃白食,但却假装不懂,便也吟了一首:“来得巧,正逢时,劝君莫怪盘中食,此公满腹锦绣才,不让吃喝哪来诗?”吟罢,三人相视大笑,开怀畅饮,直吃到酩酊大醉方休。

请你猜猜他们三人所作诗谜的谜底是哪三种昆虫?米芾驱蝗这是北宋一个幽默故事。

米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人称米南官。

以书画闻名于世,为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

宋神宗时,他曾经出任雍丘县(今河南杞县)令。

有一年,他所在的地区蝗虫大起,百姓很忧虑。

邻县的官吏采取焚烧土埋等法,仍不见效,蝗虫依旧滋蔓。

有人对县官说:“我县蝗虫都是雍丘县驱赶而来。

因此无法捕除。

”邻县的县官发一公文给雍丘县,指责雍丘,并要求米芾捕打自己境内的蝗虫,以免滋扰邻县。

当时,米芾正在宴请客人,见公文后大笑,取笔大书其后云:“蝗虫原是飞空物,天遣来为百姓灾。

本县若还驱得去,贵司却请打回来。

”人们闻听此事与米芾诗,都笑得合不拢嘴。

兄妹戏丑蜀地多才女,到宋代又出了个苏小妹。

可说宋代四川的灵秀之气尽革于苏氏一门,苏小妹的父亲苏询,哥哥苏轼、苏辙个个才高八斗,所谓“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

苏小妹长得不胖不瘦,薄薄的丹唇、圆圆的脸蛋,乌溜溜的大眼睛,再配上高高的额头,突出的双颚,一看就是一副慧黠的样子。

她从小就爱与两个哥哥比才斗口,一派天真,尤其是大哥苏轼满腮胡须,肚突身肥,穿着宽袍大袖的衣服,不修边幅,不拘小节,更是她斗口的对象,于是整天在家口战不休。

一天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是:“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嘻嘻一笑,当即反唇相讥:“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口角儿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这诗讥笑的是苏轼那不加修理、乱蓬蓬的络腮胡须。

女孩子最怕别人说出她长相的弱点,苏小妹额头凸出一些,眼窝一些,就被苏轼抓出来调侃一顿,苏小妹说苏轼的胡须似乎又还没有抓到痛处,觉得自己没有占到便宜,再一端详,发现哥哥额头扁平,了无峥嵘之感,又一幅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整个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喜孜孜地再占一诗: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苏轼一听乐得拍着妹妹的头大笑不已。

苏家兄妹戏谚起来,可说百无禁忌,常常是语带双关,任你想像。

苏东坡让道某日,宋代大学士苏东坡郊游,见众多农夫在挑塘泥肥田。

他信步走到一条小田埂上,不想迎面碰上一挑泥农妇。

二人相对,各不让路。

苏学士出大言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吾乃读书之人,汝妇当让道于我。

”妇人一笑,说道:“既自称读书人,当能对?”东坡说:“胸藏斗牛,当然能对!”妇人于是脱口而出:“一担重泥挡子路。

”苏东坡大惊,半晌无言以对,两旁田埂上送泥返回的人都望着他的窘态,哈哈大笑。

苏东坡见此情景,忽有所悟,赶忙“借梯”下台对道:“两行夫子笑颜回。

”他虽然对了下联,但心有余悸。

心想,村野之中竟有如此聪颖农妇,再不能等闲视之,而作此狂态。

遂脱鞋袜下水田,拱手让路。

古代诗人的逸闻趣事杜牧一位翩翩的美男子,到处挥洒自如,到处粘花惹草,其“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生平阅历,甚至让后人认为这是才子们的本色当行。

杜牧其实颇有才略,对国家政治甚至军事战争也颇有独到见解,但并没有多少施展才干的机会。

这可能是他那不拘小节、刚直不阿和放荡不羁的性格因素所决定的。

他同“牛党”魁首牛僧儒友善,据说他在扬州逍遥快活时,牛僧儒专门安排人对他进行暗中盯梢以加强安全保护,虽是好心,却弄得杜牧无隐私可言,放浪的名声从此天下共知。

小杜的可爱之处在于他的率真豪气,在于他凤姿龙章的举止——有故事说杜牧做了东都洛阳的纪检委书记(御史)后,这个特殊的官职既让别人感到拘束和别扭。

洛阳城里的大户李司徒宴请名流,因为御史的职责性质而没邀请杜牧。

但杜牧不吃这套,他听说司徒大人家的歌舞十分有名,便有意便派人通报,堂而皇之成为座上宾。

杜牧不掩饰,不矜持,对这样的“民间娱乐活动”观赏起来不仅心安理得,而且眉飞色舞——他看到了轻歌曼舞的美妙女子紫云,竟然旁若无人评头论足,大声要司徒大人将此美女送与他,引得大家放声大笑。

比较著名的一则故事,是风华正茂的杜牧一次和朋友去湖州玩。

听说湖州美女云集,但挑花了眼的杜牧却没看中一个。

最后,他看上了一个才十岁出头的小女孩。

因为年龄小,杜牧就和女孩母亲相约:等他十年,他设法求任湖州的最高官员,并给了其母很多聘礼。

杜牧回长安后多次被派任地方官,十年中,历任三个州的刺史,随后返回京都做官数年。

再后来,他被委任为湖州刺史,但十四年已经过去了。

那位婚约的小女孩已经成了少妇,抱雏将稚地成了两位孩子的母亲,面对这种尴尬,小杜如此调侃——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荫子满枝。

孟浩然和李白杜牧们“花天酒地”的生活相比,孟浩然显然是一生清贫。

《过故人庄》里所吃的那顿饭,恐怕也是他心目中少有的美味佳肴了。

但古代君子们“不戚戚于富贵,不汲汲于贫贱”般的恬淡,恰恰在孟浩然身上得到最好的印证。

孟浩然的仕途之路实属“意外失手”——他的诗早就名闻京华,天才诗人李白、王维等也早就把他引为挚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