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
氧化还原反应

升失氧,降得还; 若说剂,两相反。
课堂练习:对于反应: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得到 电子,所含元 (1)MnO2 在反应中______ 降低 ,被 ______ 还原 ,发生 ______ 还原 反 素化合价 _____ MnCl2 是还原产物。 氧化 剂,_______ 应,作______ 失去 电子,所含元素化 (2)HCl 在反应中_______ 升高 ,被 ________ 氧化 反 合价 _______ 氧化 ,发生 ______ Cl2 是氧化产物。 还原 剂,_______ 应,作______
则有 0.1mol/L× 30mL×2 = 2×10-3 mol× (7-n)
计算方法——得失电子守恒法 (1)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相应的还原产物和氧化 (2)找准一个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数。(注意化学 (3)根据题中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得失电子守恒列出
n(氧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 =n(还原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
(4)还原剂(被 氧化 ): 失 电子的物质(所含元 素化合价 升高 的物质)。 (5)氧化产物: 还原剂 失电子后的对应产物(所 含化合价 升高 的元素的产物)。 (6)还原产物: 氧化剂 得电子后的对应产物(所 含化合价 降低 的元素的产物)。
【记忆口诀】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氧化反应—还原剂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还原反应—氧化剂
既可以做氧化剂也可以做还原剂的(中间价态): S、SO32-、HSO3-、H2SO3、SO2、NO2-、Fe2+ 、H2O2等,及含-CHO的有机物
【一展身手】
指明氧化剂、还原剂、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比.
化合价升高,失去3×2e-,被氧化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100个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100个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100个1. 2Na + Cl2 -> 2NaCl2. 2Al + 3CuCl2 -> 2AlCl3 + 3Cu3. Zn + H2SO4 -> ZnSO4 + H24. 3Fe + 4H2O -> Fe3O4 + 4H25. 2K + Br2 -> 2KBr6. 2H2 + O2 -> 2H2O7. 2Mg + O2 -> 2MgO8. PbO2 + 2HCl -> PbCl2 + H2O + Cl29. 2H2O2 -> 2H2O + O210. 2H2 + 2Br2 -> 4HBr11. CH4 + 2O2 -> CO2 + 2H2O12. 2Cu + O2 -> 2CuO13. 2KBr + Cl2 -> 2KCl + Br214. 2Al + 3Cl2 -> 2AlCl315. CuSO4 + Zn -> ZnSO4 + Cu16. 4NH3 + 5O2 -> 4NO + 6H2O17. 2HCl + Zn -> ZnCl2 + H218. HgO -> Hg + O219. 2H2O + 2K -> 2KOH + H220. 2CuO + C -> 2Cu + CO221. 2Na + H2O -> 2NaOH + H222. 2AgNO3 + Cu -> Cu(NO3)2 + 2Ag23. Fe2O3 + 3CO -> 2Fe + 3CO224. 2HCl + Cu -> CuCl2 + H225. H2O2 + Cl2 -> 2HCl + O226.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27. 2HgO -> 2Hg + O228. 2Ag + H2S -> Ag2S + H229. 2K + 2H2O -> 2KOH + H230. 2NaOH + Cl2 -> NaCl + NaClO + H2O31. 2NO2 + H2O -> HNO3 + HNO232. 2H3PO4 + 3Ca(OH)2 -> Ca3(PO4)2 + 6H2O33. 2HCl + H2S -> 2H2O + S34. 2Na + 2H2O -> 2NaOH + H235. 5Fe2O3 + 3CO -> 10Fe + 3CO236. 4HCl + MnO2 -> MnCl2 + 2H2O + Cl237. 2KClO3 -> 2KCl + 3O238. 2H2O + 2Na -> 2NaOH + H239. 2Fe + 6HCl -> 2FeCl3 + 3H240. 2H2O2 + 2KOH -> 2H2O + 2K2O241.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42. 2HCl + CaCO3 -> CaCl2 + CO2 + H2O43. 2C2H2 + 5O2 -> 4CO2 + 2H2O44. Fe + CuSO4 -> FeSO4 + Cu45. 4HNO3 + Cu -> Cu(NO3)2 + 2H2O + 2NO246. 2H2 + O2 -> 2H2O47. H2O2 + KMnO4 + H2SO4 -> O2 + H2O + K2SO4 + MnSO448. 2AgNO3 + Zn -> Zn(NO3)2 + 2Ag49. 3Na2O2 + 6CO2 -> 3Na2CO3 + 3O250. 2HCl + Na2S2O3 -> 2NaCl + S + SO2 + H2O51. 2Cl2 + Na2S2O3 -> 2NaCl + S2O652. 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53. C + 2H2O -> CO2 + 2H254. Zn + 2AgNO3 -> Zn(NO3)2 + 2Ag55. C3H8 + 5O2 -> 3CO2 + 4H2O56. BaCl2 + Na2SO4 -> BaSO4 + 2NaCl57. 2CH3OH + 3O2 -> CO2 + 4H2O58. H2O2 + 2KMnO4 + 3H2SO4 -> 3O2 + 2K2SO4 + 2MnSO4 + 4H2O59. 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 2H2O60. C6H12O6 + 6O2 -> 6CO2 + 6H2O61. Zn + 2HCl -> ZnCl2 + H262. 2HgS + O2 -> 2HgO + 2SO263. 2KMnO4 + 16HCl -> 2KCl + 2MnCl2 + 8H2O + 5Cl264. Pb + CuCl2 -> PbCl2 + Cu65. 2H3PO4 + 3Mg(OH)2 -> Mg3(PO4)2 + 6H2O66. 2KBr + F2 -> 2KF + Br267. 4C + 5O2 -> 2CO2 + 2CO68. CuO + H2SO4 -> CuSO4 + H2O69. 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70. 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71. 2Na + Cl2 -> 2NaCl72. 6NaOH + 3Cl2 -> 5NaCl + NaClO3 + 3H2O73. 2AgNO3 + BaCl2 -> 2AgCl + Ba(NO3)274. 5H2O2 + 2MnO2 -> 2H2O + 5O2 + Mn2O375. SO2 + O2 -> SO376. FeS2 + 8O2 -> Fe2O3 + 4SO277. H2O2 + 2FeCl3 -> 2HCl + 2FeCl2 + H2O + Cl278. 4HNO3 + MnO2 -> Mn(NO3)2 + 2H2O + 2NO2 + O279. 2HNO3 + Cu -> Cu(NO3)2 + H2O + NO280. C2H6 + O2 -> CO2 + H2O81. 2FeCl3 + SnCl2 -> 2FeCl2 + SnCl482. 2C8H18 + 25O2 -> 16CO2 + 18H2O83. 2Na + H2 -> 2NaH84. Zn + HCl -> ZnCl2 + H285. 3Cl2 + 6NaOH -> 5NaCl + NaClO3 + 3H2O86. 6NaOH + 3H2 + 2Al -> 2Al(OH)3 + 3Na2O87. C6H8O6 + O2 -> CO2 + H2O88. H2O2 + 2KI -> 2KOH + I2 + H2O89. 2Cr + 3HCl -> 2CrCl3 + 3H290. 4Al + 3O2 -> 2Al2O391. Fe3O4 + 4H2SO4 -> 3FeSO4 + 4H2O92. 2HCl + Na2S2O3 -> 2NaCl + S + SO2 + H2O93. 2ZnS + 3O2 -> 2ZnO + 2SO294. 2NaOH + FeCl2 -> 2NaCl + Fe(OH)295. NH4NO3 -> N2O + 2H2O96. 2C8H18 + 17O2 -> 16CO2 + 18H2O97. 4Fe + 3O2 -> 2Fe2O398. SnCl2 + 2HCl -> SnCl4 + H299. H2 + Cl2 -> 2HCl100. 2H2 + O2 -> 2H2O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类型之一。
氧化还原反应

练习分析:
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D )
A.CaCO3+2HCl==CaCl2+H2O+CO2↑
高温
B.CaCO3====CaO+CO2↑
C.Na2O+H2O==2NaOH
D.Mg+2HCl==MgCl2+H2↑
巩固练习
1.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化合物) 变为游离态(单质),则该元素( C ) A.一定被氧化 B.一定被还原 C.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D.以上都不是
物质夺取电子能力越强则其氧化性越强 物质失去电子能力越强则其还原性=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2)单质还原性: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练习:判断下列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 -2
+6
+4
0
• ⑴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
+5 -2
-1 0
• ⑵ 2KClO3 M=n=O22KCl+3O2↑
√
• ⑶ Na2CO3+2HCl==2NaCl+ H2O + CO2↑ ×
0 +1
+2
0
• ⑷ Fe+2HCl== 2FeCl2 + H2↑ √
素的化合价升高,该元素的原子 失 电子,被 氧化 ;而 铁 元
素的化合价降低,该元素的原子 得 电子,被 还原 。该反应中
氧化还原

Fe3O4
+8/3 -2
FeO
+2 -2
2.氧化数与化合价(化学键)的区别: (1) 它们的含义不同:化合价是原子间相互作用力 的表示,反映出形成化学键的能力,而氧化数是人为 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当然还是要服从公认的规则。 例如在有机化合物中C原子都呈4价,而在不同化合 物中,碳可以有不同氧化数:
CH4
aKMnO4 + bFeS + cH2SO4→
d K2SO4+ eMnSO4+ f Fe2(SO4)3+ gS+ h H2O
根据各原子守恒,可列出方程组: a=2d (钾守恒) a=e(锰守恒) b=2f(铁守恒) b+c=d+e+3f+g(硫守恒) 4a+4c=4d+4e+12f+h(氧守恒) c=h(氢守恒)
①×28+②×3得
28NO 3 3As2S3 4H2 O 10H
= 6H3 AsO4 9SO 2 28NO 4
3As2S3 28HNO 3 4H2 O = 6H3 AsO4 9H2SO 4 28NO
例4:配平方程式 Cr(OH)3 (s) Br2 (l) KOH 解: Cr(OH)3 (s) Br2 (l)
电极电势
Zn + CuSO4 = ZnSO4 + Cu 如何证明锌置换铜的反应有电子转移?
负极反应:Zn = Zn2+ + 2 e
正极反应:Cu2+ + 2 e = Cu 原电池
电池反应:Zn + Cu2+ = Zn2+ + Cu 电池符号:() ZnZn2+(c1)Cu2+(c2)Cu (+)
氧化还原反应

得到2×e-,化合 价降低,被还原
(2)氢气和氯气反应(电子对偏移):
电子对远离,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0
0
+1 -1
Cl2:氧化剂
H2 + Cl2 == 2HCl
H2:还原剂
电子对靠近,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归纳一、氧化还原反应
概念: 凡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应 特征: 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 判断依据) 本质: 电子转移
(5) Cu + HNO3 --- Cu(NO3)2 + NO2 + H2O (6) MnO2 + HCl --- MnCl2 + Cl2 + H2O
复习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氧化剂+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还原剂 具有还原性 失电子
化合价升高
氧化剂
被氧化 具有氧化性
⑷写出上述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
目:
化合价降低,得2×3e-,被还原
氧化剂___H_N_O__3____ 还原剂___C_u_______ 氧化产物_C__u_(N__O_3_)2__ 还原产物__N_O______ 转移的电子数____6_e_- ______
用双线桥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
得2e-
+4
-1
△ +2
0
(1)MnO2+4HCl(浓) == MnCl2+Cl2 ↑ +2H2O
复分解
6)HCl NaOH NaCl H2O
7)4HCl(浓)+MnO2 MnCl2 +Cl2 2H2O
8)Cl2 2NaOH NaCl NaClO H2O
50个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50个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下面是50个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示例:1. 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铁(III)氧化物:4Fe + 3O2 = 2Fe2O32. 氯气与氢气反应生成盐酸:H2 + Cl2 = 2HCl3. 锌与硫酸反应生成锌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4. 氢气与氯氰酸反应生成甲醇和氯化氰:HCN + 3H2 = CH3OH +NH4Cl5. 铜与硝酸反应生成亚硝酸铜:Cu + 2HNO3 = Cu(NO2)2 + H2O6. 钾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钾:2K + 2H2O = 2KOH + H27. 亚硝酸与溴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氮气:KBr + HNO2 = KCl + N2 + H2O8. 铝与氯化银反应生成铝氯和银:2Al + 3AgCl = 2AlCl3 + 3Ag9. 溴和铜反应生成亚溴化铜:Cu + Br2 = CuBr210. 硫和氧反应生成二氧化硫:2S + O2 = 2SO211. 钠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2Na + Cl2 = 2NaCl12. 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Zn + 2HCl = ZnCl2 + H213. 硫酸与钠氢碳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硫酸钠:H2SO4 + NaHCO3 = CO2 + H2O + Na2SO414. 铝和氢氟酸反应生成氟化铝和氢气:2Al + 6HF = 2AlF3 + 3H215. 氧气与锌反应生成氧化锌:2Zn + O2 = 2ZnO16. 二溴化碳和纯氢反应生成氯化碳和氢气:CCl2Br2 + 4H2 = CCl4 + 2H217. 铂和氯反应生成氯化铂:Pt + Cl2 = PtCl218. 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反应生成亚硫酸和三氧化硫:2SO2 + NO = SO3 + NO219. 锑和硫反应生成二硫化锑:Sb + S = Sb2S320. 铜和硫酸反应生成亚硫酸铜:Cu + H2SO3 = CuSO3 + H221. 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化氢和硫酸钠:2Na + H2SO4 = H2S +Na2SO422.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水和氧气:2H2O2 + 2MnO2 = 2H2O + O2 + 2MnO23. 氨和二氧化氯反应生成盐酸和氮气:2NH3 + 3Cl2 = 6HCl + N224. 铜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氮氧化物:Cu + 4HNO3 = Cu(NO3)2 + 2NO2 + 2H2O25. 碘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硫和碘化钠:2Na2S2O3 + I2 = 2NaI + Na2S4O626. 锌和硫反应生成硫化锌:Zn + S = ZnS27. 硫酸和氨水反应生成硫酸铵:H2SO4 + 2NH3 = (NH4)2SO428. 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和二氧化碳:3Fe + CO2 =Fe3O4 + CO29. 二氯甲烷和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二氯甲烷:Cu + CH2Cl2 = CuCl2 + CHCl230. 硫和氟反应生成二氟化硫:S + F2 = SF231. 铝和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和铝硫化物:2Al + 3H2S = Al2S3 + 3H232. 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2H2 + O2 = 2H2O33. 锌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硫酸锌:Zn + H2SO4 = ZnSO4 + SO2 + H2O34. 硝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硝酸钠:Cu(NO3)2 +2NaOH = Cu(OH)2 + 2NaNO335.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反应生成亚硝酸和三氧化氮:2SO2 + 2NO = 2HNO2 + N2O336. 铁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硫酸亚铁:Fe + H2SO4 = FeSO4 + SO2 + H2O37. 大气中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和硫酸:SO2 + H2O = H2SO3 + H2SO438. 氯和氧反应生成二氧化氯:Cl2 + O2 = ClO239. 锰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锰和硫酸锰:Mn + H2SO4 = MnO2 + H2O + SO240. 铝和氯反应生成氯化铝:2Al + 6HCl = 2AlCl3 + 3H241. 硫和锌反应生成硫化锌:Zn + S = ZnS42. 氧化锌和铜反应生成氧化铜和锌:2CuO + Zn = 2Cu + ZnO43. 二氯乙烷和溴化钾反应生成溴乙烷和氯化钾:KBr + ClCH2CH2Cl = BrCH2CH2Cl + KCl44. 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和硫酸钠:H2SO4 + 2NaOH = 2H2O + Na2SO445. 亚硫酸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2H2SO3 + O2 = 2H2O + 2SO246. 铜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硫酸铜:Cu + 2H2SO4 = CuSO4 + SO2 + 2H2O47. 硫酸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氢和硫酸钠:H2SO4 + 2NaCl = 2HCl + Na2SO448. 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铝:2Al + 3CuSO4 = 3Cu +Al2(SO4)349. 硫和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铜:Cu + S = CuS + SO250. 二氯乙烷和重铅反应生成有机铅化合物和氯化铅:2PbCl4 + ClCH2CH2Cl = Pb(ClCH2CH2Cl)2 + PbCl2。
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
5e-
KClO3+6HCl
KCl+3Cl2↑+3H2O
氧化剂
还原剂
分别用双线桥法,单线桥法表示下列反应的 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还原 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1)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失去3 × 2e-
3Cu+8HNO3(稀)
∆
2)当反应物中变价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 变化不单一时(即同时有升高和降低或有部分 变化部分不变时)通常采用逆向配平法。(当 确定化合价升降的公倍数后,先确定产物氧化 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系数,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确定其它物质的系数)多用于歧化反应或部分 氧化还原反应。
S + NaOH === Na2S + Na2SO3 + H2O
b、所有的 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c、有单质参加的 化合 反应和有单质生成
的
反应分都解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
—氧化反应: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 升高的过程 —还原反应: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 降低的过程
—氧 化 性: 物质具有 —还 原 性: 物质具有
得到电的子性质或能力; 失去电的子性质或能力;
可以判断氧化性Cl2>S
g、其他因素
①浓度:浓度越大,
如氧化性:浓H2SO4>稀H2SO4 浓HNO3>稀HNO3
如还原性:浓HCl >稀HCl
②温度:如热的浓H2SO4比冷的浓H2SO4氧化性强
③酸碱性:如KMnO4溶液的氧化性随溶液的酸性 增强而增强。
A
C
7、下列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的关
化学氧化还原反应 (详解)

分析表示方法(补充作业)
■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学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 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1)一种单质还原一种化合物的一种元素:
2e-
H2+CuO=Δ=Cu+H2O
4e-
氧 化 剂:CuO 还 原 剂:H2 氧化产物:H2O 还原产物:Cu 氧 化 剂:O2 还 原 剂:CO 氧化产物:CO2 还原产物:CO2
3O2=2O3这类反应中,无化合价变化,一定不是 氧化还原反应
2、根据方程式回答问题 MnO2+4HCl==MnCl2+2H2O+Cl2 1)上述反应产物MnCl2中,Mn元素显[ ]价。 2)以上反应中的氧化剂为[ ],当有10个MnO2 参加反应时,有[ ]个电子发生转移。
参考答案:(1)+1; (2)MnO2 ;5
0
+2
0
1、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
2H2+O2=2H2O反应中,H2是还原剂 B、MnO2+4HCl = MnCl2 + 2H2O + Cl2的氧化剂是Mn
氧化剂、还原剂指的是物质,被氧化、被还原指的是元 素,故氧化剂是MnO2
C、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物是化合物,各元素有一定的价态,产物有单质, 元素呈0价,有化合价改变,是氧化还原反应 D、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四、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5、反应条件 [方法]反应条件越苛刻,体现的性质越弱 [注意]被比较物质要与同一物质反应;被比较的性质要是 被比较物质在反应中体现出的性质。 [例题]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来制取氯气; 用高锰酸钾跟浓盐酸在室温下也可以制氯气;历史上还曾 用“地康法”制氯气,这一方法是用CuCl2作催化剂,在 450℃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跟氯化氢反应制氯气。比较以上 三个反应,可以认为氧化剂的氧化能力从强到弱的顺序 为 . 参考答案:KMnO4 > MnO2 > O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锌和盐酸发生的置换反应:
Zn + 2HCl
0
+1
ZnCl2+H2
+2
0
还原剂(电子的供体):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组成元素 的氧化值升高的物质,它的反应产物称为氧化产物。 例如:CH4、Zn 氧化剂(电子的受体):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组成元素 的氧化值降低的物质,它的反应产物称为还原产物。 例如: O2 、H+
3+ 2+ 2+
E (Cl2 /Cl- ) 1.360 V
在标准状态下,上述电对中氧化型物质的氧化能力由 强到弱的顺序为: 3+ 2+ 4+
Cl2 >Fe >I2 >Cu >Sn
还原型物质的还原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Sn 2+ >Cu>I >Fe2+ >Cl
第三节
氧化还原平衡
一、电池电动势与化学反应Gibbs自由能变的关系
(一)标准氢电极
标准氢电极是用镀有一层疏松铂黑的铂片作为电 极导体,插入 H+ 浓度为 1mol· L-1 的酸溶液中,不 断通入 100 kPa H2,使铂片吸附氢气达到饱和。吸 附在铂片上的H2 与溶液中的H+ 建立了如下平衡:
2H+ (aq) 2e H2 (g)
这种产生在298.15K, 100 kPa H2 饱和了的铂片 与 H+ 浓度为1mol· L-1的酸溶液之间的电势差,称为 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 势为零。
Flash-原电池.swf
(二)电极和原电池符号 Cu-Zn原电池的电池组成式是: (-)Zn|Zn2+(c1)‖Cu2+(c2)|Cu(+)
书写电池组成式要注意以下几点:
1、半电池中用单竖线“︱”表示物质的相界面, 同一相中的不同物质用逗号“ ,”隔开,用双竖线 “‖”表示盐桥。 2、溶液中的溶质须在括号内标注浓度;气体物质 须在括号内标注压力。当溶液浓度为1mol· L-1 或气 体分压为100Kpa时可不标注。 3、习惯上负极写在盐桥的左边,正极写在盐桥的 右边,电极的极性在括号内用“+”,“-”号
原电池中,电子输出处,称为负极;电子输入 处,称为正极。 正极反应 负极反应 Cu2+ + 2eCu Zn Zn2+ + 2e-
电池反应:正极反应和负极反应所构成的总反应. Zn + Cu2+ Cu + Zn2+ 电池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而正极反应就是 还原半反应,负极反应就是氧化半反应。
负极:流出电子的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流入电子的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电极:将惰性导体浸入含有同一元 素的两种不同氧化值的离子溶液中所构成的电 极。如将Pt浸入含有Fe2+、Fe3+的溶液,就构成 了Fe3+/Fe2+电极。 电极组成式 Pt| Fe2+(c1),Fe3+(c2) 电极反应 Fe3++ eFe2+
4、气体电极:将气体通入其相应离子溶液中, 并用惰性导体作导电极板所构成的电极。如: 氯气电极 电极组成式 Pt|Cl2(p)|Cl- (c) 电极反应 Cl2 + 2e2Cl-
图
金属电极的电极电势
(二)标准电极电势
电极电势的绝对值是无法求得的,但从实际需要 来看,知道其相对值即可。因此可以选定某个电极为 标准,按照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 规定,以标准氢电极(standard hydrogen electrode, SHE)为标准电极,并规定它的电极电势为零,将待测 电极和标准氢电极组成一个原电池,通过测定该电池 的电动势(electromotive force),就可求出待测电极电 势的相对值。
(四)标准电极电位的应用 (1) 电极电位值愈高, 表示氧化还原电对中氧化型物质 得电子的能力愈强,是较强的氧化剂; 电极电位值愈低 , 表示氧化还原电对中还原型物质 失电子的能力愈强,是较强的还原剂。在表8-1中, 最强的氧化剂是MnO4-,最强的还原剂是Na。 (2) 较强的氧化剂其对应的还原剂的还原能力较弱, 较强的还原剂其对应的氧化剂的氧化能力较弱。 (3) 较强的氧化剂和较强的还原剂相互作用,向生成 它们较弱的还原剂和较弱的氧化剂的方向进行。
SHE 0.000 00V
标准氢电极装置图
(二)电极电位的测定 测定某给定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时,可将待测标 准电极与标准氢电极组成下列原电池: (-)标准氢电极 待测标准电极(+) 测定出这个原电池的电动势,就是待测电极的标 准电极电势。
E 待测-已知
根据IUPAC的建议,定义任何电极的相对平衡电位 (标准电极电位)为以下电池的平衡电动势: Pt,H2(100kPa)∣H+(a=1)‖Mn+(a=1)∣M 并规定 电子从外电路由标准氢电极流向待测标准电极的电极 电位为正号,而电子通过外电路由待测标准电极流向 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位为负号。
氧化还原反应实质: (1)反应过程中有电子得失,使得元素氧化值发生 变化。 (2)电子得失可表现为电子的转移或偏移。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根据其电子转移方向的不同 被拆成两个半反应: 总反应 Zn + Cu2+ 或 Zn - 2e还原半反应 Cu2+ + 2e0 +2
Cu + Zn2+ Zn Zn2+ Cu
(三)常用电极类型
1、金属-金属离子电极:将金属插入到其盐溶液 中构成的电极。如Zn2+ /Zn电极。 电极组成式 Zn|Zn2+(c) 电极反应 Zn2+ + 2eZn
2、金属-金属难溶盐-阴离子电极:将金属表面涂 有其金属难溶盐的固体,然后浸入与该盐具有相 同阴离子的溶液中所构成的电极。如:Ag-AgCl电 极,在Ag的表面涂有AgCl,然后浸入有一定浓度 的KCl溶液中。 电极组成式 Ag,AgCl(s) | Cl-(c) 电极反应 AgCl + eAg +Cl-
例题 在 298.15 K、标准状态下,从下列电对中选择出 最强的氧化剂和最强的还原剂,并列出各种氧化型物质的 氧化能力和还原型物质的还原能力的强弱顺序。
Fe3+ /Fe2+ , Cu2+ /Cu, I2 /I , Sn 4+ /Sn 2+ , Cl2/Cl
解:查表得:
E (Fe /Fe ) 0.769 V; E (Cu /Cu) 0.3394 V; E (I2 /I ) 0.5345 V; E (Sn 4+ /Sn 2+ ) 0.1539 V;
二、电极电位的产生
当把金属浸入其相应的盐溶液中, (1) 金属表面的原子由于本身的热运动及极性溶剂分子 的作用,有生成溶剂化离子进入溶液,同时将电子留 在金属表面的趋势,金属愈活泼,金属盐溶液浓度愈 稀,这种趋势就愈大; (2) 同时已溶剂化的金属离子也会受到极板上电子的吸 引,有重新沉积于极板上的趋势,金属愈不活泼,金 属盐溶液浓度愈浓,这种趋势就愈大。
Zn+ CuSO4
Cu + ZnSO4
原电池: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的装置。 盐桥:一支倒置的U型管,管中填满了用饱和 KCl(或NH4NO3) 溶液和琼脂调制成的胶冻。
盐桥的作用: ①构成原电池的通路 ②维持溶液的电中性. 原电池由两个半电池组成. 半电池又称电极, 每一个电极都是由电极导体和电解质溶液组成。 分别在两个半电池中发生的氧化反应或还原反 应,称为半电池反应或电极反应。原电池的两极所 发生的总的氧化还原反应称为电池反应。
当金属溶解速率与金属离子的沉积速率相等时, 建立如下平衡:
如果金属溶解的趋势大于金属离子沉积的趋势,金 属表面带负电,而金属表面附近的溶液带正电; 若金属离子沉积的趋势大于金属溶解的趋势,金属 表面带正电,而金属表面附近的溶液带负电。 这种产生于金属表面与含有该金属离子的溶液之 oxd / red ) 间的电势差称为金属电对的电极电位( 金属电极的电极电位主要取决于金属和金属离子 的本性,此外受离子浓度和温度的影响。
0
+2
氧化半反应 Zn2+ + 2e-
氧化半反应和还原半反应不能单独存在,必 须同时并存,在反应过程中得失电子的数目必须 相等。
半反应的通式为 氧化型 + ne还原型 Ox + neRed n:半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 氧化型物质(Ox):得到电子,氧化值较高的物质; 还原型物质(Red):失去电子,氧化值较低的物质; 氧化还原电对:氧化型物质及其对应的还原型物质 通常写为:氧化型/还原型(Ox/Red) 如 Cu2+/Cu、 Zn2+/Zn 氧化型应包括氧化剂及其相关介质,还原型 应包括还原剂及其相关介质. MnO4- + 8H+ + 5eMn2+ + 4H2O
第六章
氧化还原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第二节 电池电动势和电极电势 第三节 氧化还原平衡 第四节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第五节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一、氧化值
氧化值: 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表观荷电数,这种荷电数由 假设把每个化学键中的电子指定给电负性较大的原子而求 得。 (1) 单质:原子的氧化值为零。 (2) 单原子离子中原子的氧化值等于离子的电荷数。 (3) O:正常氧化物中皆为-2;在过氧化物中为 -1; 在超氧化物中为-1/2;在OF2中为+2。 (4) H :一般化合物中为+1;在金属氢化物中为-1。 (5) 卤族元素: 氟的氧化值在所有物中均为-1。其它卤原 子的氧化值在二元化合物中为-1,但在卤族的二元化合 物中,列在周期表中靠前的卤原子的氧化数为-1,如: BrCl;在含氧化合物中按氧化物决定,如ClO2。 (6) 中性分子所有元素的氧化值代数和等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