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与基因工程以及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评价

合集下载

基因工程(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基因工程(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营养成分变化
转基因食品在营养成分上可能存在变 化,可能影响人体对营养的吸收和利 用。
转基因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长期影响未知
由于转基因生物的长期影响尚未 完全明确,因此存在潜在的健康
风险。
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可能对生殖 系统产生影响,但需要更多研究来 证实。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转基因食品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正 常功能,增加过敏和感染的风险。
保转基因生物的释放不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03
世界卫生组织(WHO)
关注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开展相关风险评估和监测。
各国转基因生物监管政策
美国
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负责监管转基因食品, 要求转基因食品必须经过安全评 估和标注。
欧盟
对转基因食品采取严格的监管措 施,实施了严格的审批和标识制 度,以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 择权。
03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评估
环境安全性评估
生态平衡影响
转基因生物的引入可能会对原有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影响生物多 样性。
基因污染
转基因生物可能通过花粉、种子等途径传播,造成基因污染,影 响非转基因生物。
对天敌的影响
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对其天敌产生影响,改变原有生态平衡。
食品安全性评估
过敏反应
转基因食品可能含有新的过敏原,引发过敏反应。
研究人体对转基因食品的免疫反应,以了解其对人体 的影响。
04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监管
国际转基因生物监管机构
01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负责制定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国际标准,促进各国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与
交流。
02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

基因工程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评估

基因工程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评估

基因工程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评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基因工程技术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转基因生物也开始在农业、医学等多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基因工程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评估。

一、转基因生物的定义和特点转基因生物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体中,从而赋予目标生物体新的特性。

这些外源基因可以来自同一物种,也可以来自不同物种。

通过转基因技术,人类可以为生物精确地选择和导入特定的基因,以实现某种预期的特性。

转基因生物的特点在于其具备与自然界中物种基因不同的性状,以及这种性状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影响。

二、基因工程的安全性评估1.实验室研究在进行基因工程实验之前,科学家需要进行充分的实验室研究。

这些研究通常包括对外源基因的导入和表达进行实验室观察和验证。

通过这些实验,研究人员可以评估转基因生物的基本特征、表达模式以及是否成功实现预期目标。

2.生物学特性分析除了实验室研究之外,科学家还会将转基因生物引入到特定的生物环境中,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

这些分析往往包括对转基因生物的生存能力、繁殖效果、遗传稳定性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了解转基因生物在生物系统中的表现和影响。

3.食品安全评估对于转基因农作物而言,其中一个重要的安全性评估是食品安全评估。

科学家将转基因农作物进行全面的食品安全性评估,包括检测转基因农作物中的外源蛋白质的含量和活性、评估食用后对人体的影响、了解食用该转基因农作物是否会引发过敏等细致的研究。

这些评估结果有助于判断转基因作物是否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4.环境风险评估对于转基因作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环境风险评估是另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

科学家将转基因作物种植于合适的环境中,通过监测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来评估其对环境的风险。

这些评估包括转基因作物的传播性、与非转基因作物的杂交情况、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等。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原则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原则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原则转基因技术是新一代基因工程技术,它可以将任何动植物的基因特性转移到其他动植物中,使得转基因生物具有新的特性和性能,如抗病能力、抗虫能力、耐冻性和优质营养能力等。

为了保障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原则的法规和规范。

一、认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首要任务是认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一般来说,食品安全性认识涉及食物中的治安指标、有害物质含量、风险分析等内容。

科学家们依据已有的生物学原理和有关研究结果,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评价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二、识别和评价转基因食品的不同性:不同转基因食品具有明显的不同性,因此,在识别和评价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时,必须考虑不同类型食品的不同性。

有些转基因食品可能与传统食品具有相似性,而有些可能具有较大的不同性。

为了更好地识别和评价转基因食品的不同性,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对转基因食品的组成和性状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分析转基因食品的不同性,并识别与传统食品之间的有效差异。

三、评估转基因食品的风险:食品安全包括纯粹的食品毒理学风险和食品危害风险。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中,主要考虑的是转基因食品的分子毒理学风险,也就是使用转基因技术制造的转基因食品中有毒物质的含量是否超标、细胞遗传毒性的研究以及抗性抗药性的发展情况等。

针对转基因食品的风险,科学家应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以确保食品安全性。

四、结合评价和控制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制定规范仅仅是一个开端,实现安全性还需要科学家们不断地完善和改进评价体系,而且还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制定法规和规范,搭建安全评价体系和风险控制机制,落实转基因食品安全审查制度,客观地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全面控制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以确保社会的食品安全和公众的健康。

综上所述,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原则是用于评价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法规和规范,是保障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基因工程技术和转基因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基因工程技术和转基因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基因工程技术和转基因生物安全风险评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基因工程技术日益成为研究生命科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改变生物体内基因的序列,使生物体具有更加优秀的性状或者新的生物功能。

然而,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些人对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问题开始担忧。

本文将就基因工程技术和转基因生物安全风险评估进行一些探讨。

为什么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是一种将目标基因按照要求进行组合和改变的技术。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生产出更加高产、优质的农作物,以及能够抗病病虫害的作物品种。

同时,在生物医学领域,基因工程技术还被用来研究人类遗传疾病,并寻找治疗方法。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基因工程技术具有很多优点。

通过改变生物体内的基因,可以让生物体具有更加优秀的性状或者新的生物功能。

作为一种新型技术手段,基因工程技术不仅可以为人类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也为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打开了崭新的局面。

什么是转基因生物转基因生物又称为基因改造生物。

它是在基因工程技术的帮助下,将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进行相互转移或插入,从而创造出新的生物体。

通过转基因技术,我们可以在原有物种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特性,例如抗虫减药、提高产量等等。

被转移的基因来自于其他品种或者来源于人工合成。

转基因生物是一项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和生命科学研究的技术。

目前,在全球有许多国家选择使用转基因技术,来为自己的国家创造出更加先进的农业生产和基因工程技术。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问题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一些人开始担忧转基因生物的安全问题。

他们担心转基因生物会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人们开始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和评估。

为了评估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我们需要了解转基因生物的明确来源以及其在生物体内的转移和传播情况。

我们需要了解它们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

在评估转基因生物的影响时,我们需要采用多种科学方法和工具。

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范本

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范本

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范本引言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GMF)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植物或动物的基因进行人为改变,使其获得新的性状或改善原有性状的食品。

由于其特殊性质和作用,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成为引起广泛关注的议题。

本文将以____字的篇幅,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

一、转基因食品的定义和分类转基因食品是指将外源基因导入食品中,改变其生物特性的食品。

根据来源,转基因食品可分为植物类转基因食品、动物类转基因食品和微生物类转基因食品。

根据处理方式,转基因食品可分为转基因原料食品和转基因成品食品。

转基因食品的定义和分类对其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程序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应遵循科学、规范、综合、透明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沟通。

风险分析是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的基础,通过研究转基因食品的特性和潜在危害,确定潜在风险;风险评估是对潜在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确定潜在风险的具体水平;风险管理是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措施降低潜在风险;风险沟通是向社会各界传递食品安全信息,提高公众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认知。

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指标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生物学安全性、化学安全性、物理安全性和营养安全性。

生物学安全性是评价转基因食品是否对生物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化学安全性是评价转基因食品是否含有或释放出有害物质;物理安全性是评价转基因食品是否满足物理性能要求;营养安全性是评价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类正常营养需求产生负面影响。

四、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方法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测试、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

实验室测试是通过对转基因食材的生物学特性、化学物质和物理性能进行分析,评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动物试验是通过将转基因食物喂养给实验动物,观察其生理、病理和生殖状况,评价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害。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与管理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与管理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与管理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转基因食品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物,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公众一直存在诸多疑虑和争议。

本文旨在全面解析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与管理,从科学角度出发,深入探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依据、方法以及管理策略,以期帮助公众更加理性、科学地看待转基因食品,同时也为相关监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本文首先将对转基因食品的基本概念进行阐述,明确转基因食品的定义及其产生背景。

接着,将重点分析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依据,包括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方法和技术,如基因毒性评价、过敏性评价、营养学评价等。

还将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策略进行梳理,包括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监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等。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为公众提供一个全面、客观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与管理视角,同时也期望能够为政府和相关机构在制定转基因食品管理政策时提供科学依据。

最终目的是推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健康发展,为人类的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贡献力量。

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是一个复杂且需要多方参与的过程,其目的在于确保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不构成潜在风险。

这一评价涉及多个领域,包括遗传学、毒理学、生态学、营养学等,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和手段。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需要从基因层面开始。

科学家需要分析插入的外源基因是否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如过敏反应、毒性作用等。

这通常涉及到基因序列分析、基因表达产物分析等方面的工作。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还需要关注其在生态环境中的影响。

这包括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等。

科学家需要通过长期的生态学研究,了解转基因作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状况、繁殖能力、对病虫害的抗性等方面的情况。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还需要进行营养学评价。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转基因食品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了植物或动物的基因组,使其具有特定的性状或特性。

这种食品在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其安全性。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科学界和公众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然而,通过科学研究和实践验证,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首先,转基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经过了严格的安全评估和监管。

在转基因食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科学家们会对其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确保其在人体健康方面没有负面影响。

此外,相关部门也会对转基因食品进行严格的审批和监管,确保其上市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不会对消费者造成危害。

其次,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也得到了许多权威机构和科学组织的认可和支持。

例如,世界卫生组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权威机构都曾发布声明,认为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一样安全,没有证据表明其对人体健康有害。

这些权威机构的支持和认可,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另外,大量的科学研究也证实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许多研究机构和科学家对转基因食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验,结果显示,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在营养价值和安全性上并无显著差异。

长期以来,人们在实际饮食中对转基因食品的消费也未出现明显的健康问题,这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提供了有力的实践证据。

然而,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议仍然存在。

一些人担心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或者可能会引发潜在的健康风险。

但是,这些担忧大多是基于偏见和误解,缺乏科学依据和实际证据支持。

在实际生产和消费中,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综上所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经过严格的评估和监管,得到了权威机构和科学组织的认可和支持,以及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一样安全可靠。

因此,我们应该以理性和科学的态度看待转基因食品,相信科学,相信数据,相信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基因工程技术及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

基因工程技术及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

基 因植物 产品商业 化 , 14 / 的耕 地种植 的是 转基 因作
物 ,其 中转基 因抗 除草 剂 大豆 占美 国大 豆总 面积 的
5 %,转基因玉米 占总面积 的3 %。美国市场上 已有近 5 0
4 0 种食品来 自转基 因生物 。据 国际有 关方面的预测, 00  ̄2 l年 ,全世界的转基因食物 的种植面积将增至6 0 OO 00 万h ,市场总收入将达到3 m 万亿美元 ,其 中种子收入将 达到 10 亿美元。随着GMO的发展 ,近来在全球范围 20 内引起一场转基因生物、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的争论 。支
中 国 食 物 与 营 养
2 0 年第 1 08 期
F o n ti o ia o da dNurt n i Chn i n No. , 2 0 1 08
基 因工程技术及转基 因食 品安全性评价
张 丽娜 , 陈 一 资
( 川 农 业 大 学食 品科 学 系,雅 安 四 65 1 ) 2 0 4
1 9
( )转基 因技术将异源基因从一 生物转入另一 生 1 物 ,虽然其D A可以精确地切割 ,但不能将新基因准确 N 地植入另一生物 中,从而影响这一生物其他基因的基本 功能。科学家无法预见植物基 因化后产生新的、未知的 蛋 白质 ,也不能完 全准确 的预见对受体 的影响 。
威特研究所教授 普兹泰发现老 鼠食 用转基 因土 豆之后 免疫系统受 到破 坏 ,普兹泰进一 步推论 ,很 多消费者 也像被用于试验 的老 鼠一样食用 没有经过严格 鉴定的 转基 因食 品。该消息的发布 ,使 世界各 国如 日中天的 转基 因热潮蒙上 了一层 阴影。这 样 ,转基 因食 品安全 性 问题 的研究就成为转基 因技术研究 的一个重点 _ 。 5 ] 我国对转基 因产品的研究 自2 世纪8年 代以来 ,取 0 0 得突破性的进展 [ 。通过生物遗传信息的人为操作进行 6 1 转移 ,使植物 、动物和微生物的生物特性发生改变 ,利 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打破生物种属间的 自然隔离屏 障, 新 的遗传工程体正源源不断问世 。这一新的发展势态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用一对性状杂交,子一代全 为显性性状,子一代之间自交,子 二代为: 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
分离定律的实践意义
真实遗传:基因是纯合的生物,可以繁衍和 自身一样的子代。 杂合体不能真实遗传 白化病:为单基因病,其致病基因是隐性的, 基因为AA、 Aa的正常,aa则为病人,但Aa 的后代会出现病人。禁止近亲结婚;杂交稻, 不可做种子
为何选择豌豆? • 豌豆是一种自花授粉的植物,人工去雄比较方便, 容易栽种、分离和杂交,还具有一系列稳定可遗 传的性状,非常巧合每一染色体上只有决定同一 性状的基因,豌豆的7对性状正好分别位于仅有 的7条染色体上。 • 但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无法解释不同性状位于同 一染色体上相距不远的情况,同源染色体上的不 同对基因所控制的不同性状并不是自由组合的— —连锁和交换定律
连接酶:DNA片断的”缝衣针”
转 筛
(1)获得目的基因
到哪里去找目的基因?一般来说, 人的基因,要从人体的组织细胞中去 找;小鼠的基因要从小鼠的组织细胞 中去找。 从组织细胞中可个基因。 如何从中把需要的基因找出来? 采取“钓”的办法。这个办法通常称 为印迹法。
肽类药物。
(2)用于提高奶酪产量
生产奶酪的凝乳酶传统上来自哺 乳小牛的胃。现在可以通过基因工
程办法,用酵母生产凝乳酶,大量
用于奶酪制造。
(3)转基因动物和植物
转基因动物首先在小鼠获得成功。 现在转基因动物技术已用于牛、羊, 使得从 牛/羊 奶中可以生产蛋白质药 物。称为“乳腺反应器”工程。
转基因植物亦已在大田中广为播
子(后来称为两个等位基因)控 制同一性状。这样的生物体称为 2n 个体。 • 遗传因子可以区分为显性和隐性。
•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是各自
独立的。
(2)孟德尔提出了杂交、自交、回交
等一套科学有效的遗传研究方法,来 研究遗传因子的规律。孟德尔创立的
这套方法一直沿用到 1950s,才被分
子遗传学方法取代。
(2)目的基因的扩增
用上面的方法“钓”出的目的基 因,数量极少,所以,接下来必须经
过扩增,亦称为基因克隆。获得相当
数量的目的基因后,才能继续下一步
操作。
(3)PCR —— 把寻找目的基因和 扩增目的基因两步操作并成一步。
PCR 法,又称多聚酶链式反应,
是近年来开发出来的基因工程新技术,
它的最大优点是把目的基因的寻找和 扩增,放在一个步骤里完成。
增值和表达,从而得到期望的由这个外
源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
所以,基因工程的操作包含以下步骤: 获得目的基因 构造重组 DNA 分子
转化或转染
表达
蛋白质产物的分离纯化

目的基因 基因载体 载体:DNA分子的”交通工具”

内切酶:DNA分子的”手术 刀”
总 体 技 术 路 线

重组体
灰身长翅 B b v V b V b b V v b v b b v v B V
×
b v b v
b v
41.5%
41.5%
8.5%
B b V v
8.5%
灰身残翅 黑身长翅
黑身残翅 灰身长翅
亲组合:(41.5%+41.5%)占83%
重组合:(8.5%+8.5%) 占17%
• 交换(crossing over):两个同源染色体上对应 节段上相互交换,引起遗传因子基因间的交换重 C S 组。
果 蝇 用 做 遗 传 研 究 有 其 优 • Fruit Fly,Drosophila melanogaster,(SEM X60). 势 • 染色体4 对,形态各不相同,容易区别。基因组 长1.8×108bp,有12000 个基因。推测人类80% 的人类基因与之有同源性。已发现100 余个人类 疾病基因在果蝇中发现。
细胞内总DNA 的提取与分离
基 因 文 库 的 构 建
紫 外 分 光 光 度 计 测 定 DN A 的 纯 度
反转录人工互补DN)DNA 片断混合物通过电泳分离。 (3)电泳后,通过印迹技术转到酯酰 纤维薄膜上,以便操作。 (4)用已知小片断DNA 作为探针, 互补结合需要找的基因片断。 (5)探针DNA 片断已用放射性元素 标记,使胶片感光后可看出。
c C c C S C s s S s
c S
c s
二、基因是一段 DNA 序列
“遗传因子/基因”的设想一经提 出,便推动人们去寻找,去探索 基因在哪里? 基因是什么?
1、基因在染色体上
显微镜技术与染色技术的发展,
使人们注意到,细胞分裂时,尤其是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和孟德尔
提出的等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相当一致,
印迹法的关键是“分子杂交”,利 用碱基配对的原则,用一段小的已知的 DNA 片断去寻找(“钓”)大的未知 的基因片断。 探针 DNA 片断从何而来? 根据目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只要 其中 N-端 15-20 个氨基酸序列,按 三联密码转为 40-60 核苷酸序列,人工 合成,即为探针 DNA 片断。
其中的目的基因能否表达,表达效率
高低,还有很大差别。表达通常是指
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合成。基因工
程的最后一步,是把所获得的蛋白质
分离纯化,得到蛋白质产品。
2、基因工程的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已经在医学、工业、 农业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在医学上的应用
基因工程被用于大量生产过去难
以得到或几乎不可能得到的蛋白质-
PCR 反应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 —— 90 C 高温下,使混合物 的DNA 片断因变性而成单链。 第二步 —— 50 C 温度下,引物 DNA 结合在适于配对的DNA片断上。 第三步 —— 70 C 温度下,由合成酶 ( DNA 高温聚合酶)催化,从引物 开始合成目的基因 DNA。
0 0 0
PCR 的三个步骤为一次循环,约需 5-10 分钟。每经一次循环,所找到的
遗传和变异是遗传学的重要内容。
子代总是与亲代 相像, 又有一些不像。
基因工程技术和应用
1、基因工程技术
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的核心部分。 基因工程的操作可以简述如下:
将外源基因(又称目的基因,是一 段 DNA 片断)组合到载体 DNA 分子
中去,再把它转到受体细胞(亦称寄主
细胞)中去,使外源基因在寄主细胞中
•连锁群(linkage group):许多基因按照一 定的顺序排列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相互连锁, 构成一个连锁群
•连锁是生物遗传中的普遍现象,一个生物具 有的连锁群数目往往就是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 对数
亲代
灰身残翅 B B v v
×
黑身长翅 b V b V 黑身残翅
F1侧交 F1 B 配子 v B b F2 v v
2、孟德尔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律
他用两对性状杂交,子一代全
为显性性状,子一代之间杂交,子 二代出现四种性状,其数量比例为
9:3:3:1
3、孟德尔学说的要点
依据上面的试验结果,孟德尔认 为,每株豌豆植株中的每一对性状,
都是由一对遗传因子所控制的,遗传
因子有显性因子和隐性因子之分。
当一株植株中控制某一对性状的 一对遗传因子均为隐性因子时,该植 株才表现出隐性性状(如白花或绿色 豆粒)。其他情况下,包括一对遗传 因子均为显性,或一个显性一个隐性, 均表现出显性性状(如紫花或黄色豆 粒)。这一点在分离律实验中看的很 清楚。
目的基因扩充一倍。经过 20 次循环, 即可扩增 106 倍,总共只需几个小时。
(4)构造重组 DNA 分子
首先要有载体。
载体有好几种,常用的有:
质粒--环状双链小分子DNA,适于
做小片断基因的载体。
噬菌体DNA--线状双链DNA,适于
做大片断基因的载体。
其次要把目的基因“装”到载
体中去。“安装”的过程,需要 好几种工具酶,其中关键的酶叫 限制性内切酶 此酶识别一定碱基序列,有的
还可切出“粘性”末端,使得目
的基因和载体的连接非常容易。
(5)转化/转染—表达—蛋白质分离
把构造好的重组 DNA 分子送进寄 主细胞,亦需要适当的技术方法。若受 体细胞是细菌,通常称转化;若受体细
胞是 动/植 物细胞,通常称转染。
基因枪法
高压气体基因枪
手提基因枪
重组 DNA 分子进入寄主细胞后,
生命
最重要的
本质之一 是性状特
征自上代
传至下
代——遗

今天,从遗传学研究衍生出来 的基因工程技术,已构成生物技术 的核心,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出极大 的潜力。
第四讲
从基因到基因工程
一、 孟德尔学说奠定了遗传学基础
二、 基因是一段DNA础
在孟德尔以前,人们看到遗传
所以,确定基因在细胞核中,在染色
体上。
摩根实验室用果蝇为材料的工 作,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 布规律。
2、遗传物质是 DNA
随着生物化学的发展,蛋白质、 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逐渐分离、纯化出 来。各方面的实验证据表明,基因的 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而是 DNA。 格里菲斯的实验证明遗传物质可以转 化进入细菌,改变细菌特性。爱弗莱 的实验证实,进入细菌改变特性的遗 传物质是 DNA,而不是蛋白质。
思考题
5、连锁和交换定律 • 摩尔根以果蝇为研究材料,研究连锁、交换和伴 性遗传等,把遗传学和细胞学结合起来,确立并 发展了染色体的遗传学说。 • 把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gene),因此染色体 遗传学说也称基因学说。 连锁( linkage ) 连锁群(linkage groups) 交换(crossing over)
当两对性状一起加以研究时,显性 和隐性的基本规律仍与上面相同,但要
加上一条,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在传代中各自独立,互不干扰,出现自由
组合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