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学习技巧

合集下载

专升本中药化学知识点总结

专升本中药化学知识点总结

专升本中药化学知识点总结中药化学是一门研究中药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学科。

中药化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中药的提取、分离、鉴定、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药效评价、贮存稳定性等方面。

本文将对中药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中药提取和分离1. 提取方法中药的主要成分通常都存在于中药材的植物组织中,因此需要进行提取工作。

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浸提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中药材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

2. 分离方法中药中的化学成分通常是一系列天然产物的混合物,因此需要进行分离工作。

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柱层析法、薄层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化学成分的性质和需要进行有选择地选用。

二、中药化学成分1. 生物碱生物碱是中药中常见的一类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

生物碱的结构通常含有多环芳香烃,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

常见的生物碱包括阿霉素、吗啉等。

2. 皂苷皂苷是中药中的另一类重要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皂苷具有糖苷和甾醇两部分组成,可以通过水解反应得到糖基和甾醇基。

常见的皂苷包括人参皂苷、田笋皂苷等。

3. 多酚类化合物多酚类化合物是中药中常见的一类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等生物活性。

多酚类化合物的结构通常含有苯环和酚基,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

常见的多酚类化合物包括黄酮类化合物、鞣酸类化合物等。

4. 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是中药中常见的一类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通常含有苯环和吡喃环,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

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包括槲皮素、山奈酚等。

5. 生物多糖生物多糖是中药中的另一类重要化学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等生物活性。

生物多糖的结构通常由多个单糖单位组成,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

常见的生物多糖包括蘑菇多糖、人参多糖等。

三、中药化学分析1. 鉴定分析中药的鉴定分析是中药化学的重要内容,包括对中药材和中成药的成分和质量进行确定和鉴别。

中药化学学的背诵口诀

中药化学学的背诵口诀

中药化学学的背诵口诀一、为啥要有背诵口诀中药化学的知识那可老多了,又杂又乱,就像一团乱麻。

要是没个口诀,光靠死记硬背,那可太难了。

这口诀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把那些复杂的知识给梳理得井井有条,让咱们记起来轻松又愉快。

二、具体的背诵口诀1. 生物碱类生物碱,碱性强,氮原子,是关键。

如果它在环中间,碱性可能会变弱。

这就好比一个人在人群中间,力量可能会被分散一样。

就像麻黄碱,结构简单碱性强;而吗啡碱呢,结构复杂碱性就没那么强啦。

生物碱沉淀反应多,碘化铋钾来帮忙。

红棕色沉淀就出现,鉴定生物碱真方便。

就像一个小侦探,有了碘化铋钾这个工具,就能轻松找到生物碱这个“小坏蛋”。

2. 黄酮类黄酮类,颜色艳,结构特点记心间。

C6 - C3 - C6,这个骨架不能忘。

就像盖房子,这个骨架就是房子的大梁,没有大梁房子可就塌了。

黄酮酸性有强弱,7,4' - 二羟基,酸性强得没话说。

5 - 羟基酸性弱,就像班级里的同学,有的同学力气大(酸性强),有的同学力气小(酸性弱)。

3. 蒽醌类蒽醌结构很特别,两个苯环夹中间。

羟基位置很重要,酸性强弱它来定。

如果羟基在α位,酸性就比较强;要是在β位呢,酸性就相对弱一点。

这就像在跑道上,不同的起跑位置(羟基位置),会影响到跑步的速度(酸性强弱)。

蒽醌显色反应妙,碱液反应颜色变。

红色、紫色真好看,就像魔法一样神奇。

4. 香豆素类香豆素,有内酯,碱性水解开环快。

一旦酸化又闭环,这个特性真奇怪。

就像一个小弹簧,拉一下(碱水解开环),再一松(酸化闭环)又恢复原样了。

香豆素荧光性质好,紫外灯下瞧一瞧。

蓝色荧光真漂亮,就像夜空中的小星星在闪烁。

5. 木脂素类木脂素,结构繁,多个碳环手拉手。

氧化聚合常发生,形成新的化合物。

这就像小朋友们手拉手做游戏,有时候会组合成新的队形(化合物)。

木脂素提取有方法,有机溶剂来帮忙。

石油醚、乙醚和氯仿,把木脂素全带上。

三、口诀的使用技巧1. 要理解口诀背后的知识不能光死记口诀,得知道每个口诀对应的知识点是什么。

中药化学记忆诀窍归纳名师资料汇编完整

中药化学记忆诀窍归纳名师资料汇编完整

中药化学记忆诀窍归纳名师资料汇编(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中药化学记忆归纳※五碳醛糖:木糖、阿拉伯糖、核糖六碳醛糖:葡萄糖、甘露醇、半乳糖甲基五碳糖:鸡纳糖、鼠李糖、夫糖六碳酮糖:果糖糖醛酸:葡糖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记忆口诀:阿拉不喝五碳糖,给我半缸葡萄糖鸡鼠夹击夫要命,果然留痛在一身。

※氧苷:醇苷:红景天苷、毛茛苷、狼芽菜苦苷酚苷:天麻苷、水杨苷氰苷:苦杏仁苷硫苷:萝卜苷、芥子苷氮苷:腺苷、巴豆苷碳苷:芦荟苷、牡荆素苷※萘醌:紫草素、易紫草素菲醌:邻菲醌:丹参醌ⅡA、ⅡB对菲醌:丹参新醌甲、乙、丙※简单香豆素:伞形花内酯、七叶内酯(秦皮)呋喃香豆素:补骨脂内酯吡喃香豆素:白花前胡、紫花前胡异香豆素:茵陈炔内酯其他香豆素:黄檀内酯※五味子:联苯环烯型木脂素厚朴:新木脂素※黄酮:C6-C3-C6 具有基本母核2-苯基色原酮的一系列化合物※黄芩:黄芩素;黄芩酮类葛根:大豆素、葛根素、异黄酮类(氧苷、碳苷)银杏叶:木犀草素类(总黄酮醇苷、萜类内酯)槲皮素槐花:总黄酮、黄酮醇类陈皮:橙皮苷、二氢黄酮类满山红:杜鹃素、二氢黄酮类※单萜:香叶醇、薄荷醇、龙脑、环烯醚萜:栀子苷、京尼平苷、梓醇、梓苷、玄参苷裂环环烯醚萜苷:龙胆苦苷倍半萜:青蒿素(单环)、莪术醇(双环)二萜:叶绿素、VA、穿心莲内酯(抗菌消炎作用)、银杏叶内酯(治疗心血管疾病)、雷公藤甲乙素内酯四环三萜类:羊毛甾烷型(猪苓酸)、达玛烷型(20S原人参二醇)、(黄芪)五环三萜类:齐墩果烷型:齐墩果酸(甘草、柴胡)乌苏烷型:乌苏酸羽扇豆烷型:羽扇豆醇、白桦醇(酸)※螺旋甾烷型:L拔揳皂苷元、剑麻皂苷元、(知母)异螺旋甾烷型:D薯蓣皂苷元、沿阶草皂苷元※柴胡:Ⅰ型:柴胡皂苷a c d e 环氧醚键Ⅱ型:柴胡皂苷b1 b2 异环双烯类Ⅲ型:柴胡皂苷b3 b4 △12齐墩果烷Ⅳ型:柴胡皂苷g 同环双烯Ⅴ型:齐墩果酸衍生物※A/B B/C C/D C17取代基强心苷:顺、反反顺不饱和内酯环(甲型多数,乙型蟾酥)甾体皂苷:顺、反反反含氧螺杂环胆汁酸:顺、反反反戊酸生物碱性状:※液体:烟碱、槟榔碱具挥发性:麻黄碱、烟碱具升华性:咖啡因、川芎嗪有色:小檗碱、蛇根碱黄;药根碱、小檗红碱:红色具荧光:利血平(吲哚)※亲水生物碱:季氨碱:厚朴碱、小檗碱含N-氧结构的生物碱:氧化苦参碱小分子生物碱:麻黄碱、烟碱酰胺类:秋水仙碱、咖啡碱※既能溶于酸水,又能溶于碱水:具酚羟基或羧基:槟榔次碱(羧基)、咖啡碱(羟基)具内酯或酰胺:苦参碱、喜树碱※汉防己甲素的极性小于汉防己乙素,可溶于冷苯氧化苦参碱的极性大于苦参碱,难溶于乙醚※共轭体系下降:秋水仙碱杂化方式:四氢异喹啉>异喹啉诱导效应:苯异丙胺>麻黄碱>去甲麻黄碱空间效应:莨菪碱>山莨菪碱>东莨菪碱氢键效应:钩藤碱>异钩藤碱※川乌中生物碱毒性:双酯型>单酯型>无※生物碱多分布于双子叶植物中毛茛科、马钱子、茄科、豆科、罂粟科、防己科、吴茱萸、小檗碱(宝马别逗罂粟,防己终于小破)※酸性顺序:-COOH >2个以上β-OH>1个β-OH>2个以上α-OH>1个α–OH 5%NaHCO3 5%NaHCO3 5%Na2CO3 1% NaOH 5% NaOH香豆素具荧光,香豆素母核没有荧光※溶解度:花色素>二氢黄酮>异黄酮>黄酮醇>查耳酮※黄酮类酸性由强至弱的顺序7,4´-二OH>7或4´-二OH>一般酚羟基>5-OH5%NaHCO3 5%Na2CO3 0.2%NaOH 4% NaOH※鞣质性质:吸湿性;还原性;与蛋白质沉淀;与FeCl3反应;与重金属沉淀;与生物碱沉淀※生物碱沉淀试剂:碘化铋钾试剂:不宜仲胺碱反应,咖啡碱、吗啡、麻黄碱碘化汞钾碘碘化钾硅钨酸苦味酸雷氏铵盐:与季氨碱反应,条件酸性水溶液※不同种类糖水解难易程度呋喃糖苷>吡喃糖苷酮糖苷>醛糖苷五碳糖苷>甲基五碳糖苷>六碳糖苷>糖醛酸苷2.6去氧糖苷>2去氧糖苷>6去氧糖苷>2羟基糖苷>2氨基糖苷※生物碱显色反应:Mandalin :1%钒酸氨的浓硫酸Maquis :含少量甲醛的浓硫酸,吗啡,可待因Frohde :1%钼酸,吗啡蓝色渐转棕色※Molish反应:葡萄糖反应,α萘酚-浓硫酸※萘醌显色:Feigl Kesting-Craven※蒽醌显色:Feigl 醌类及其衍生物无色亚甲蓝反应:苯醌及萘醌Borntrager反应:羟基醌类Kesting-Craven:醌环上被取代,苯醌、萘醌与金属离子的反应:含α羟基或邻二酚羟基蒽醌※羟基香豆素:具有荧光;Gibb´s反应与Emerson反应;异羟肟酸铁反应作用于内酯环;Kedde反应,作用于五元环※香豆素反应:异羟肟酸铁反应作用于内酯环;Gibb´s反应:酚羟基对位活泼氢Emerson反应:酚羟基对位活泼氢三氯化铁反应:含酚羟基※三萜皂苷与甾体皂苷显色反应:醋酐浓硫酸:Lieberman-Burchard三氯乙酸(Roson-Heimer反应):洋地黄强心苷不饱和内酯环显色反应:Baljit;Legal反应;Kedde;Raymond(巴乐渴了)※木脂素中药五味子、厚朴、连翘、细辛(母子颇连心)※含皂苷中药:三七、人参、合欢皮、黄芪、商陆、甘草、柴胡(三人合黄商甘柴)※甾体皂苷:请体谅在冬天干活的母亲※含马兜铃的中药:细辛、防风、马兜铃、关木通、寻骨风、青木香、天仙藤(细防马关寻青天)第一课怎样才能省力1、【重点】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滑轮)(轮轴)。

中药化学

中药化学

如何复习中药化学发布时间:2011-12-31 作者: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和阐明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内容包括中药化学成分的基本结构和分类、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鉴定、结构解析、构效关系以及生物合成途径等。

在学习(复习)中药化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以“化学结构”为核心中药化学包括的诸多研究内容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的基础是其化学结构。

化学结构决定了相应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理化性质又决定了相应的提取分离和检识鉴定方法。

因此化学成分的结构与分类是中药化学的一个核心问题,掌握了这个核心,其他内容就迎刃而解。

在学习时,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核心不动摇,在牢牢掌握这个核心的基础上,去学习其他内容。

2、以“总论”为基础《中药化学》第一章“总论”介绍了许多在研究中药各类化学成分时,需要使用的一些共性知识、技术与方法。

运用这些知识、技术与方法研究各类化学成分,是考试时经常、反复涉及到的内容,而在后面章节介绍各类化学成分时,这些考点似乎并未出现,或虽然出现过,也是蜻蜓点水,一划而过,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关键在于学习和掌握“总论”知识。

掌握了“总论”部分的知识,后面章节与此有关的内容,就可略过,不必细看。

即使书上没有相关内容,而在考试中遇到了(这种情况在中药化学考试中非常普遍),也可从容应付。

因此,以“总论”为基础,学习好“总论”知识,灵活运用“总论”知识解决各类成分的实际问题,在复习时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以“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为主线《中药化学》共包括12章内容,除去第一章“总论”和第十二章“中药化学在中药研究及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其余十章分别介绍了十余种各类化学成分。

在学习各类化学成分时,必须以“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为主线。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一》中药化学基础学习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一》中药化学基础学习

执业医师考试《中药一》中药化学基础学习在执业药师的中药学习中,有部分考试内容对化学有所涉猎。

然而,对于非化学专业来说,这些内容犹如天书,看得人云里雾里。

本次将从简单的化学元素开始,从零解读简单的化学知识。

一、化学元素学化学元素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原子。

原子是什么东西呢?原子是一种微粒,是构成一般物质的最小单位,也称为元素。

简单理解,原子是非常非常小的粒子。

我们说的化学元素就是原子,是由原子核及核外电子构成。

而组成物质的主要元素包括碳(C)、氢(H)、氧(O)、氮(N)、磷(P)、硫(S)等。

这些符号一般是根据元素拉丁文的首字母大写表示,如果有重复的字母,则用前两个字母表示。

从化学的角度,这些元素都是以化学的方式阅读,如C不是英文字母的读音,而是读作碳;O读作氧。

以此类推。

二、化合物单个原子是元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则组成化合物。

我们常说的碳水化合物就是由碳(C)、氢(H)、氧(O)构成,而蛋白质是以碳(C)、氢(H)、氧(O)、氮(N)为主要构成。

简单的化合物如氧气、二氧化碳也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氧气的化学表述形式是O2(两个氧元素组成),二氧化碳的化学表述形式是CO2(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而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则比这些复杂的多,但同样离不开基本元素C、H、O、N。

三、化学键原子想要形成化合物,就需要通过化学键将元素连接起来。

不管是C、O还是N,这些元素周围一般都是连接H元素,一个化学键连接一个H。

如CH3、OH、NH3等。

除了单键连接,还有双键或者三键连接,如CH2=CH2(烯),C=O (羰基),CH≡CH(炔),C≡N(氰基)等。

具体示例如下:氢(H)元素周围只能连接一个键,氧(O)元素周围只能连接两个键,氮(N)元素周围只能连接三个键,碳(C)元素周围只能连接四个键。

具体表述如下:四、官能团官能团是化学结构式中的其中一部分,这部分能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常见的有羟[qiǎng]基(-OH)、羧[suō]基(-COOH)、羰[tāng]基(-C=O)、醛[quán]基(-CHO)、醚[mí]基(R-O-R’)等。

(整理)中药化学学习要点.

(整理)中药化学学习要点.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提取一.中药化学成分提取的溶剂按极性由弱到强的顺序如下石油醚(pet.et)<四氯化碳(CCl4)<苯(C6H6)<二氯甲烷(CHCl2)<氯仿(CHCl3)(密度大于水)<乙醚(Et2O)<乙酸乙酯(EtOAc)<正丁醇(n-BuOH )<丙酮(Me2CO)(可与水混溶)<乙醇(EtOH )(可与水混溶)<甲醇(MeOH)(可与水混溶)<水(H2O)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在提取不同极性的化合物时,应选用相应极性的溶剂,比如用石油醚提取小极性化合物,用水提取大极性化合物。

水溶性成分一般易溶于水,如生物碱、有机酸类、鞣质第二节:分离一.常用分离方法1.分馏法此法是利用液体混合物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的分离方法。

适用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分馏法可分为常压分馏、减压分馏、分子蒸馏等。

2.结晶法此法是利用混合物中的各化合物在溶液中溶解度不同而析出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

而精制和纯化固体成分时宜选用结晶法。

注意选择容易蒸干和利于重结晶的溶剂来进行。

(例如:Et2O不宜蒸干,也不宜用于重结晶,不应选择)3. 萃取法此法是利用不同化合物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进行分离、对于分离极性较大的成分(例如亲水性成分),选用正丁醇-水。

中等极性采用氯仿-水。

小极性采用石油醚-水。

而甲醇、乙醇、丙酮均不能从中药水提液中萃取亲水性成分。

PH梯度萃取法:在对于酸性不同的化合物的分离中,可分别用5%NaHCO3、5% Na2CO3、1%NaOH进行萃取。

分别萃出强酸性成分、中等酸性成分、弱酸性成分4.透析法:基于样品组分分子大小不同而分离。

5.层析法:一般为色谱层析,根据不同化合物在不同色谱柱上的色谱行为不同而进行分离。

(1)离子交换层析法:适用于有机酸类、生物碱类、黄酮类、香豆素类的分离(2)硅胶柱层析法:吸附色谱。

硅胶作为吸附剂用于吸附色谱时其为极性吸附剂(3)聚酰胺柱层析法:氢键吸附。

中药化学350知识点总结

中药化学350知识点总结

中药化学350知识点总结中药化学作为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现代中药学研究的基础。

中药化学是研究中药药材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及其结构、性质、作用机理及质量评价等问题的一门学科。

本文将从化学成分、药物活性、分析方法等方面总结中药化学350的知识点。

一、化学成分中药具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酚类化合物、多糖、黄酮、皂苷、挥发油等。

这些成分具有不同的药理活性,对于中药的药效都起着重要作用。

1. 生物碱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碱基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中药中。

生物碱的结构复杂多样,包括吲哚类生物碱、吡咯类生物碱、喹啉类生物碱等。

常见的中药生物碱有阿霉酸、茴香碱、烟碱等。

2. 酚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是中药中常见的一类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作用。

常见的酚类化合物有儿茶酚、黄酮、鞣酸等。

3. 多糖多糖是一类具有多个单糖单位组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广泛存在于中药药材中。

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肿瘤等生物活性。

4. 黄酮黄酮是一类具有苯环和噻吩环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活性。

常见的中药黄酮有芦荟素、花青素、槐黄素等。

5. 皂苷皂苷是一类含有糖基和萜类基团的天然产物,具有抗菌、抗炎、解热等药理活性。

6. 挥发油挥发油是中药中常见的一类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挥发油主要是指具有强烈香气的有机化合物,如薄荷油、薰衣草油等。

二、药物活性中药的药物活性是中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药物活性具体表现为药理学、药效学、毒理学等方面的作用,反映了中药的药用价值。

1. 药理作用中药化学研究中,药理学是一个重要内容。

药理作用主要指中药对生物系统的影响,包括对心血管、神经、内分泌等多个系统的影响。

2. 药效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治疗效果的学科。

中药化学研究中,常常通过药效学研究来评价药物的临床效果,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案。

3. 毒理学毒理学是研究物质对生物体的有害影响的学科。

中药化学研究中,毒理学是一个重要内容,包括对中药药材和制剂的毒性评价、毒理机制等研究。

中药化学备考知识点总结

中药化学备考知识点总结

中药化学备考知识点总结一、中药药物的基本概念及分类1. 中药药物的基本概念中药药物是指使用中药原料或中药饮片制备的药品。

中药药物包括单味中药制剂、复方中药制剂、中药注射剂、中药颗粒、中药片剂等多种剂型。

中药药物的制备和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2. 中药药物的分类根据中药药物的来源、性味、功效等特点,可以将中药药物进行不同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根据来源分类:中药药物可以根据其来源进行分类,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

(2)根据性味分类:中药药物可以根据其性味进行分类,包括寒热温凉性味,苦辛甘酸咸五味等。

(3)根据功能分类:中药药物可以根据其功效进行分类,包括清热解毒、祛湿利水、活血化瘀、补益气血、安神宁心等。

二、中药药物的化学成分及药效1. 中药药物的化学成分中药药物的化学成分是指中药药物中所含的各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主要包括有效成分和辅助成分两大类。

(1)有效成分:中药药物的有效成分是指具有明显药理活性和临床疗效的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类、皂苷类、多糖类等。

(2)辅助成分:中药药物的辅助成分是指在制备过程中起辅助作用的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鞣质、脂肪油等。

2. 中药药物的药效中药药物的药效是指中药药物在机体内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主要包括药理学作用、药代动力学作用、临床疗效等。

(1)药理学作用:中药药物的药理学作用是指中药药物在机体内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主要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心血管系统作用、内分泌系统作用等。

(2)药代动力学作用:中药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作用是指中药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主要包括药物在体内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生物利用度、药物半衰期等。

(3)临床疗效:中药药物的临床疗效是指中药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对疾病所产生的治疗作用,主要包括治疗感冒、消化不良、失眠等各种疾病的疗效。

三、中药化学的基本理论及方法1. 中药药物的提取和制备方法中药药物的提取和制备是中药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之一,主要包括水提取、蒸馏提取、溶剂提取、微波提取、超声波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等多种提取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化学学习技巧
一、以点带面法
中药化学理论部分除绪论外包括两部分内容。

前部分是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一般方法,后部分是各重要类型化学成分结构、性质、提取、分离、鉴定和结构测定等内容。

中药化学的这个
学科特点就决定了它常常要根据某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了解该成分
的重要理化性质,再利用其理化性质进行提取分离、检识和结构研究,所以有关中药化学提取、分离和鉴定的一般方法就渗透于后面各章
之中,成为学习中药化学的基础,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首先抓住“一般方法”这个点(尤其是提取中的溶剂提取法,分离中的萃取法、结晶法和色谱法,鉴定中的UV、IR、NMR、MS),以带动后面各重要类
型化学成分的学习。

譬如色谱法在生物碱、黄酮、香豆素类等化合
物中的应用都是要以色谱法的原理和具体方法为基础的,而蒽醌类和
香豆素类化合物中的UV、IR、NMR,黄酮类化合物中的UV、NMR,强心苷、皂苷中的UV、IR,也都要以光谱法原理和规律为基点。

再从每
一类型化学成分来看,要抓住“结构和性质”这个点,才能理解和掌
握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的具体应用。

例如,黄酮类化合物因其结构
中含酚羟基,具酸性;又因为不同的黄酮类化合物中羟基数目和位置
不同,酸性就可能不同,溶解于碱液的规律就不同,为此可用碱溶酸沉
法提取,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

二、归纳概括法
归纳概括法适用于中药化学学习中的许多方面,只要有异同点就
可归纳总结。

该法不仅有助理解记忆,而且可以同时联系和掌握不同
章节的有关内容。

例如,各重要类型化学成分的基本结构和溶解性对
于初学者来说,比较难记,如果将这些不同类型的基本母核(以结构式
出现)整理于同一表格中,并且在环的数目、功能基的种类和碳数目
等方面归纳出它们的异同点;将具有甾体母核的化学成分类型如强心苷、皂苷、胆汁酸、甾醇、昆虫变态激素和蟾酥中强心成分等在结
构特征、溶解性方面进行归纳,这样通过表格记忆就可得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同样,也可将苷、苷元、生物碱、蒽醌、黄酮、皂苷和萜类
等各类化合物在水、亲水性有机溶剂(如EtOH、MeOH)、亲脂性有机
溶剂(CHCl3、Et2O)、酸液和碱液中的溶解通性归纳列表,找出其共
性和特殊性。

又如,学生通过整本教材的学习后不难发现,在生物碱、蒽醌、香豆素、木脂素、黄酮、皂苷章节中出现有酸溶碱沉法或碱
溶酸沉法或pH梯度萃取法,对此可将这三种方法应用的结构原因、
规律及其操作过程中的注意点(如调pH、加热时间等)进行归纳。


物碱是因为结构中含有具有孤电子对的氮原子,黄酮、蒽醌、皂苷是
因为结构中含有酚羟基或羧基,而香豆素或木脂素是因为结构中有内
酯结构。

再将生物碱碱性大小的影响因素、蒽醌和黄酮中酸性大小
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这样就可从中深刻理解化合物结构、性质和提取、分离方法之间的密切联系,体会到这三种方法的应用范围。

1.归纳总结:
例如对于中药各剂型的制备,均需要寻找适宜辅料。

辅料的选择原则,只需记住八字方针,安全、高效、稳定、易得。

学习中,结
合各剂型的特点,就很容易地将各附加剂的要求列举出来。

所以,
只要掌握了各剂型的特点,结合以上八字方针,即可轻而易举地回
答出所需附加剂的性质要求。

2.理清复习思路:
首先应建立一个清晰的复习思路,把教科书上独立介绍的板块之间联系起来,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提高学习效率。

如可用
图表的形式将药剂学每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总结:内容简介(介绍一章
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剂型的定义、特点、分类、质量要求→制备的
工艺流程→质量控制,通过比较可较容易地区分各种剂型的相同与
不同之处,增强章节与章节之间的联想,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你感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