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学习指南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课程标准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650201建议课时数:84学时适用专业:中药专业或中药制剂专业先修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用植物学等学分:5学分一、课程描述(一)课程性质及功能《中药化学实用技术》是高职高专中药专业、中药制剂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技术课程,实践性强,是培养相关专业中药制剂提取分离专门人才的一个必备环节。
该课程主要介绍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性质、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等基本知识,着重培养学生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基本技术与技能,同时注意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提高素质为一体,注重培养学生实践际操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
本课程主要服务于中医药产业,为中医药行业培养岗位技能型人才,其在中药制剂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主要作用是:培养从事中药调剂、中药制剂产品生产、检验等工作,掌握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基本技能,能胜任中药提取工、中药制剂检验工等相关工作岗位,综合素质好的高技能人才。
因此,本课程的功能是:使学生具有中药制剂产品开发和生产等方面技能,为将来学生从事中药制剂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及中药及其制剂质量控制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医药生产、药品营销企业以及医院中药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技能,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设计思路(一)课程设计根据本课程在中药人才培养方案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定位(课程衔接见图1),针对与课程密切相关的三大就业岗位群(中药制剂生产岗位群、研发人员的助手岗位群、药学服务岗位群)需求,基于工作过程的需要等等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要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完成工作所需要的知识点、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要求,并兼顾学生考取相关工种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结合在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和中药制剂生产的实际工作任务,设计课程的教学项目,选择教学内容,制定学习目标。
本课程在实践教学中设置了基本技能训练、中药成分的提取分离制备、中药制剂生产等实践教学项目内容。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课程标准(2稿)-连云港.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3200124 建议课时数:102 学分:6适用专业:中药制药技术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中医学基础、药用植物学后续课程:中药鉴定技术、中药炮制技术、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制剂分析技术一、前言1.课程的性质该课程为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中药制药技术的一门专业平台及核心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国家药品标准为依据,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提取、分离、鉴定中药中活性物质,认识和了解中药有效成分和质量控制的一门专业基础应用性课程。
其任务是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药用植物学、中药方剂学等课程实施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现代科学理论、方法与技术认识中药中化学成分的化学结构、性质。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掌握中药中所含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中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结构特征和分类、外界条件对这些成分含量的影响;熟悉中药中所含有效成分的鉴定方法。
对于学好其它后续相关课程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中药生产和质量控制工作奠定基础。
2.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中药制药技术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试行)》而设置,以培养学生掌握中药现代化生产所需的知识、技术和工艺,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其职业态度为目标。
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按照认知规律,遵循职业技能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形成规律,从而设计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各类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技术——技能实训”三大模块设计教学单元及21项教学任务。
以中药提取分离和检识为任务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通过具体专项实训项目的实施执行相应工作任务,并进行与工作任务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进而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并不断开发教学资源,从而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锻炼机会。
高职《中药化学实用技术》教学的体会与思考

生的焦虑心理 ,提 升学生 的积极性 ,树立信 心。在双 语 教学过程 中,教师教案 、板 书 、习题和试卷 均采用 英文 ,课堂讲授 时才涉及 中英 文的切 换 ,其 中最难把 握 的是 中英 文 的讲授 比例 ,毕竟 学生 的英 语 水 平和 专业 知识 掌握 程 度 不一 致 。不 能 拘泥 于 中英 文 的授 课 比例 究竟是多少 ,而应结合学 生的实 际水平 ,了解 他 们 到底 能在 多 大程 度 上接 受用 英 文 授课 。 在讲 授 过程 中 ,尽可能英 文授 课 ,遇到 复杂的会计知识 也尽 量 考虑用简单的英文来 表达 ,复 杂 问题简单化 。教师 要 注 意维 护学 生 的 自尊 心 ,经 常 鼓励 取得 进 步 的学 生 ,帮 助学 生逐渐 树 立 自信 心 。 5 培 育轻松 的 学习氛 围,改革教 学方法 ,提 高双 . 语 教 师综合 素 质 双语教学 过程 中,轻松 、活跃的课堂 气氛易消 除 学生 的紧张感。学生 的参与度至 关重要 ,双语 教师之
收 稿 日期 : 2 0— 5 2 01 0 — 3
作 者 简 介 :邓 晓 迎 ( 9 1 ) 18 ,女 ,广 东 食 品 药 品 职 业学 院 助 教 ,研 究 方 向 : 中药 药 性 理 论 与 临 床 应 用 。
业 生 才 能 获 取 较 多 的 就 业 机 会 ,而 双 语 教 学 正 是 提 高 学 生 专 业 能力 和 综 合 素 质 的 一 个 重 要 途 径 。 双 语 教 师 应 帮 助 学 生 理 性 分 析 就 业 形 势 。 当 今 社 会 人 才 流 动 性 加 大 , 经 济 发 达 地 区 城 市 均 放 宽 政 策 以 吸 引 优 秀 人 才 。 大 学 生 要 戒 骄 戒 躁 , 目光 长 远 ,努 力提 高 自己的综 合 素质 ,为 将来 工作 的提升 搭建坚实平台 。 2. 帮助 学生树立 信 心 心理学家认为 ,学 生在学 习过程 中,保持适 当的 焦 虑是必 要 的 ,而 焦虑 不 足则 会 使学 生 不思 进取 和
《中药化学》课件——绪论

咖啡因、小檗碱、山道年、地高辛、西地兰、阿 托品、长春新碱等。
70年代以后
羟基喜树碱—抗癌 高三尖杉酯碱—抗白血病 天花粉蛋白—引产 青蒿素、蒿甲醚、双氢青蒿素—抗疟
(六)中药化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更注重以活性为指标追踪有效成分的分离,
我国尤为重视建立符合中医药理论的活性指 标,更能体现中医药特色。
新方法:
直接研究血液中的有效成分,观测含药血清 的活性,作用器官、作用靶点,并且采用现代色 谱和光谱技术,对含药血清进行化学成分的提取、 分离和结构鉴定。建立中药提取物,药物胃肠代 谢物、含药血清、药物肝脏代谢物等化学成分的 指纹图谱,采用计算机处理,阐明活性成分的来 源和代谢途径,为中药的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 供科学依据。
分离出的有效成分种类以生物碱、二 萜、三萜、黄酮类居多。
20年代,我国开始研究麻黄碱(左旋麻黄碱),
使麻黄碱成为世界性常任药物。麻黄碱具有兴奋 中枢、收缩血管、增强汗腺、唾液腺分泌,缓解 平滑肌痉挛等作用,是麻黄平喘的主要成分。
30年代发现了延胡索乙素(消旋四氢巴马丁)、
汉防已甲素(粉防已碱)、汉防已乙素(防已诺 林碱),均有镇痛作用。
1769 酒石酸(酒石) 1975 苯甲酸(安息香) 1778 乳酸(酸乳) 1785 苹果酸(苹果)
卢勒(Rouelle) 柏格曼(Bargmann)
1773 尿素(脲) 1776 尿酸(脲)
1822 瑞香苷 1830 苦杏仁苷
1、酒石酸的制得,揭开了序幕。 2、植物中有机酸的研究促成有机化学及植物化学的形成。
从单味药研究向中药复方研究发展。 更注重多学科的密切配合(如药理学、药代
动力学、分子生物学等),吸收新技术、新 方法并结合中医药理论和传统经验。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答案【高职《中药化学实用技术》教学的体会与思考】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答案【高职《中药化学实用技术》教学的体会与思考】《中药化学实用技术》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是中药专业、中药制药专业的必修课程。
由于这门课内容较多、涉及知识面广、天然化学结构复杂、理化性质、较为抽象,教学中学生难以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全部内容。
如何突出这门课程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需求?笔者在两年的教学过程中,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改革思路有以下几点体会与思考:一、充分利用多媒体,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内容《中药化学实用技术》涉及的大部分内容为中药成分的化学结构式,在以往板书为主的教学模式中,板书花费的时间较长,不能系统直观地展现所有信息,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而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化学结构式变得直观、标准,增加相关的图片,图文结合,信息量增大,不但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课堂内容也更为丰富和生动。
同时,将一些提取分离的原理和方法做成动画,把枯燥难懂的教学内容以动态立体的方式呈现,也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在听和看的过程中同步思考和理解。
二、对重点难点在不同章节中重现,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并使其学会应用本门课的内容安排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提取分离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第二部分结合各类理化性质特点,介绍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两部分有重复有交叉,在第一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大多反映内容较枯燥无味,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到后面的学习。
第二部分与基础化学的关系密切,而在结构和性质上各类化学成分虽有很大差异,但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学生对基础化学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很难听懂并理解所讲的内容。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中药专业和中药制药专业学生对中药的知识相对掌握得较牢固,在介绍提取分离方法的时候从一些应用实例讲解入手,由具体到抽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而在后面的各类成分提取分离中,再一次将原理和操作技术作简单的回顾和提示,这样举一反三不但使学生加深了理解,也使学生将所学内容融会成一个整体,学会应用。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Practical technique of Chinese Medicine Chemistry)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Practical technique of Chinese MedicineChemistry)Practical techn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 ChemistryThe | application materials | courseware and lesson plans | study guide | | teaching video simulation training exercises | | case examination | evidence materials | interactive teachingA training projectTwo training projectThree training projectFour training projectFive training projectSix training projectSeven training projectEight training projectNine training projectTen training projectEleven training projectDoes training guide"Chinese chemical training practical technical guidance"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free anthraquinones in rhubarb five training project[Objective] trainingThe 1. is capable of using reflux extraction method to extract total anthraquinones in Rhubarb2. proficient in pH gradient extraction of free anthraquinones in rhubarb were isolated.3. correct judgment of color reaction and TLC results [training] principleRhubarb contains emodin anthraquinone glycosides, the use of training of anthraquinones in Rhubarb can be soluble in ethanol and extraction, according to the solubility of free anthraquinones and anthraquinone glycosides in water and ether in different extraction separation method. The separation of free anthraquinone is the use of anthraquinones in different acidic, using pH gradient extraction.[materials] trainingRound bottom flask condensing tube mortar bath separatoryfunnel beaker flask dish tube chromatography cylinder pH dipstick TLC silica gel CMC-Na rhubarb powder95% 5%KOH 5%Na2CO3 5%NaHCO3 chloroform ether and ethanol hydrochloride 0.5%NaOHXinhua filter paper chromatography (20cm * 7cm) - benzene ethyl acetate (8: 2) benzene methanol (8: 1) toluene ammonia 0.5% magnesium acetate 1% Rhein chloroform solution1% emodin solution 1% aloe emodin chloroform solution[training] stepsTotal 1. ethanol extract preparationExtraction of anthraquinonesTake crude rhubarb powder 50g, 500ml in the round bottom flask, add 95% ethanol to the higher degree of powder was born, the water bath heating reflux for 2 to 3 hours, while hot filtration. The residue with 95% ethanol and then heat for two times, while the three ethanol extract with hot filtration. The concentrated extract of ethanol, ethanol extract obtained.2. extraction of Total Anthraquinone, lipophilic and hydrophilic constituentsThe total amount of water ethanol extract suspension, add 150ml of ether at 500ml extraction funnel, full oscillation after the placement, pour out the ether layer, add 50ml of ether shake,placed, pour out the ether layer, with the method of the operation 6 times, until the liquid ether color is shallow, with ether liquid the ether solution containing total anthraquinone.3. anthraquinone monomer separationSeparation of RheinSeparatory funnel to 250ml ether solution containing free anthraquinone in aqueous solution with 5%NaHCO3 20ml, shaking. Place the stratification, released lower NaHCO3 solution, in another triangle flask, the ether solution retained in a separatory funnel,Add 5%NaHCO3 15ml solution extraction time, every time after the shaking extraction, placed layered time should be slightly longer, so as to avoid the ether solution mixed in lower water solution, affect the separation effect. In the process of extraction, such as ether can be added volatile. With NaHCO3 extract, pay attention to the color, carefully adding hydrochloric acid to adjust pH2~3 under stirring, observe the acidification process of color change, the precipitates were collected and weighed after drying.The separation of emodinRemain in a separatory funnel ether solution, with 5%Na2CO3 solution every 15 ~ 20ml above the same extraction method several times until the extract color is shallow, about 6 ~ 7 times, with Na2CO3 extract, carefully adding hydrochloric acidto pH2~3, to be placed in precipitation, were collected by precipitation water washing, dry to the surface plate, after drying and weighing.The separation of Aloe EmodinRemain liquid separating funnel ether, 0.5%NaOH aqueous solution by 15ml extraction of 3 ~ 4 times every time. The ether solution with distilled water extraction of 2 ~ 3 times, to wash away the lye. Extract with NaOH and water, adding hydrochloric acid to adjust the pH2~3 placement. Filtration precipitation, precipitation was collected, washed, dried to the surface plate, after drying and weighing.The separation of chrysophanol and emodin -6- etherEther liquid retention, recovery of the ether round bottom flask, placed. Were collected by washing, precipitation, dry to the surface plate, after drying and weighing.4..(1) test were taken: alkali crystallization of anthraquinone compounds a test tube, add 1ml ethanol solution, addend drops of 5% potassium hydroxide solution was red reagent shake.(2): take the test of magnesium acetate crystallization of anthraquinone compounds a test tube, add 1ml ethanol solution, addend drops of 0.5% magnesium acetate reagent, produce orange, red, purple and other colors.(3) TLC identificationAdsorbents: silica gel CMC-Na plate.Sample: 1% different anthraquinone components in chloroform solutionReference: 1% Rhein emodin chloroform solution; 1% chloroform solution; 1% aloe emodin chloroform solutionAgent: benzene - ethyl acetate (8: 2); benzene methanol (8: 1)Color: Observation of ammonia was observed after spraying 5% potassium hydroxide solution(4) the paper chromatography detectionSupport agent: Xinhua filter paper chromatography (medium and 20cm * 7cm)All 1% samples: Anthraquinone chloroform solutionReference: 1% Rhein emodin chloroform solution; 1% chloroform solution; 1% aloe emodin chloroform solutionSolvent: tolueneChromogenic agent: 0.5% magnesium acetate methanol solution[training] thinking1.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using the pH gradient extraction separation of free anthraquinone extraction process if the emulsification phenomenon, should be how to deal with?2. chrysophanol and physcion in similar structure, please design separation method.Should pay attention to what the 3. safety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Report extra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free anthraquinones in rhubarb trainingThe class name of school training time1. training objective2. tell the extraction principle of free anthraquinones in Rhubarb3. procedures: (1) anthraquinone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process of rhubarb(2)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and paper chromatography process4. training recordsThe extraction results recordedThe extraction rate of extract extract weight (%).Rhein (g)Emodin (g)Aloe emodin (g)Chrysophanol and physcion (g)Results test recordThe conclus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phenomenon of the sampleAlkali magnesium acetate test testRheinEmodinAloe EmodinChrysophanol and physcionRecords of the results of TLCThe standard solution of sample solutionRhein and emodin aloeemodin rhein and emodin and aloe emodinSpot colorThe origin to the spot center distance (CM)The distance from the origin to the edge of the solvent (CM) RfSchematic diagram of tlc:Records of the results of paper chromatographyThe standard solution of sample solutionRhein and emodin aloeemodin rhein and emodin and aloe emodin Spot colorThe origin to the spot center distance (CM)The distance from the origin to the edge of the solvent (CM) RfSchematic diagram of paper chromatography:5. training summary and discussion6. thinking training7. teacher commentsTeacher signature date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raining test of free anthraquinones in RhubarbProject skill testing standard score score remarkscall1, choose the right balance placed smoothly 22, each weighing before adjusting the "0" 2。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学习项目一中药中生物碱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1.能够运用中药化学成分常用的提取分离方法等知识,对中药中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等实践操作。
2.能够运用生物碱类成分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鉴定技术等知识,进行中药中生物碱类成分提取分离鉴定等实践操作。
3.学会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的常用方法及原理。
4.学会生物碱类成分提取、分离、鉴定的常用技能。
5.熟知生物碱类成分结构类型、提取、分离、鉴定的原理。
6.了解生物碱类成分的存在及生物活性。
7.能熟练进行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操作。
8.能熟练应用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常用鉴别方法。
学习项目二中药中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1.能够运用黄酮类成分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鉴定技术等知识,进行中药中黄酮类成分提取分离鉴定等实践操作。
2.学会黄酮类成分提取、分离、鉴定的常用技能。
3.熟知黄酮类成分结构类型、提取、分离、鉴定的原理。
4.了解黄酮类成分的存在及生物活性。
5.能熟练进行黄酮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操作。
6.能熟练应用黄酮类化学成分常用鉴别方法。
学习项目三中药中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1.能够运用醌类成分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鉴定技术等知识,进行中药中醌类成分提取分离鉴定等实践操作。
2.学会醌类成分提取、分离、鉴定的常用技能。
3.熟知醌类成分结构类型、提取、分离、鉴定的原理。
4.了解醌类成分的存在及生物活性。
5.能熟练进行醌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操作。
6.能熟练应用醌类化学成分常用检识方法。
学习项目四中药中香豆素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1.能够运用香豆素类成分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鉴定技术等知识,进行中药中香豆素类成分提取分离鉴定等实践操作。
2.学会香豆素类成分提取、分离、鉴定的常用技能。
3.熟知香豆素类成分结构类型、提取、分离、鉴定的原理。
4.了解香豆素类成分的存在及生物活性。
5.能熟练进行香豆素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操作。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课程标准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650201建议课时数:84学时适用专业:中药专业或中药制剂专业先修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用植物学等学分:5学分一、课程描述(一)课程性质及功能《中药化学实用技术》是高职高专中药专业、中药制剂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技术课程,实践性强,是培养相关专业中药制剂提取分离专门人才的一个必备环节。
该课程主要介绍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性质、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等基本知识,着重培养学生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基本技术与技能,同时注意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提高素质为一体,注重培养学生实践际操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
本课程主要服务于中医药产业,为中医药行业培养岗位技能型人才,其在中药制剂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主要作用是:培养从事中药调剂、中药制剂产品生产、检验等工作,掌握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基本技能,能胜任中药提取工、中药制剂检验工等相关工作岗位,综合素质好的高技能人才。
因此,本课程的功能是:使学生具有中药制剂产品开发和生产等方面技能,为将来学生从事中药制剂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及中药及其制剂质量控制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医药生产、药品营销企业以及医院中药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技能,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设计思路(一)课程设计根据本课程在中药人才培养方案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定位(课程衔接见图1),针对与课程密切相关的三大就业岗位群(中药制剂生产岗位群、研发人员的助手岗位群、药学服务岗位群)需求,基于工作过程的需要等等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要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完成工作所需要的知识点、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要求,并兼顾学生考取相关工种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结合在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和中药制剂生产的实际工作任务,设计课程的教学项目,选择教学内容,制定学习目标。
本课程在实践教学中设置了基本技能训练、中药成分的提取分离制备、中药制剂生产等实践教学项目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系列资料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学习指南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二〇一一年七月《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课程学习指南《中药化学实用技术》是药学、药物制剂技术等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是研究中药中常见化学成分的结构、性质及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的基本知识和相关实践技能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主要服务于吉林省医药产业,为中药行业培养从事中药调剂、中药生产、中药检验等工作,掌握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鉴定基本知识技能,胜任相关工作岗位的高技能人才。
在听取相关行业专家意见基础上,课程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按照工作过程,构建服务于工作岗位技能需求的课程体系。
根据工作岗位和实际工作过程要求,创新设计了基于中药材、中药制剂拟检验化学成分提取分离过程的教学情境一“基本技能训练”、教学情境二“成分制备项目”以及基于中药前提取过程的教学情景三“药厂实地实训”。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理实一体化”“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并根据相应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地点进行拓展,突出学生能力为本位,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
本学习指南,将从基本技能训练、成分制备项目和药厂实地实训三个教学情境分别进行阐述,以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本门课程。
教学情境一基本技能训练学习目标识记:1.掌握各种提取、分离和鉴定的操作技术、适用范围和操作要点2.熟记各类成分的溶解性3.熟悉鞣质、有机酸、糖类、蛋白质和酶的结构特点及一般性质4.了解溶剂的极性和选用原则以及提取液的浓缩方法理解:1.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各种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的基本原理2.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各种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的影响因素3.能够按照各类成分的结构特点,理解各类化学成分的溶解性能应用:1.熟练应用各类化学成分的溶解性能,按照相似相溶原则,在提取、分离中药化学成分的操作过程中,正确选用溶剂2.熟练利用中药化学其他成分的结构特点和一般性质,在提取、分离精制的过程中,有效除去杂质3.熟练应用各种提取操作技术对中药成分进行提取4.熟练应用各种分离操作技术对中药成分进行分离学习指导情境一是中药化学课程学习的开篇语,通过本内容的学习,明确本门课程在药学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有的放矢的学习,为具备较强地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岗位实践操作能力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研究中药化学成分需首先从提取工作开始,合理设计提取方法和正确的提取操作将为下一步分离精制纯化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中药化学成分提取的方法和技术时,注意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对溶剂提取法的各种方法所用仪器、溶剂种类、特点及适用范围进行比较区别,有助于加深理解。
实际应用时,根据欲提取化合物的性质和具体情况灵活选用。
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和技术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各自的基本原理却差异较大,准确理解各种分离方法的原理有助于根据需要选用适当的技术。
使用系统溶剂萃取法、两相溶剂萃取法、沉淀法、透析法和分馏法往往能除去杂质却难以获得单体化合物,若能结合结晶、重结晶法和色谱法,可获得很好的分离效果。
色谱法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分离纯化和鉴定化合物的一种有效方法。
学习色谱法应注意明确区分各种色谱技术的固定相与移动相,通过各种固定相的比较,掌握其分离的基本原理,最终能结合被分离化学成分的性质具体选用。
可通过后续教学过程中实例分析的学习,更深刻体会到本情境所介绍的各种提取分离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中药品种,不同的有效成分进行具体分析,灵活运用。
教学情境二成分制备项目学习目标识记:1.掌握常见中药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和理化性质2.掌握常见中药成分的提取及分离方法3.熟悉常见中药成分的基本鉴别知识4.了解常见中药成分的分布、存在及生物活性5.了解常见中药材中含有的主要成分结构类型理解:1.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常见中药成分的概念2.能够根据常见中药成分的结构,理解常见成分的基本理化性质3.能够根据常见中药成分的理化性质,解析常见中药成分的提取分离工艺4. 能熟练地利用图书馆、电子期刊、网络课程等资源,查阅药学相关专业文献资料应用:1.熟练掌握常见中药成分的提取、分离的各项基本技能2.学会应用常见中药成分的特殊性质进行中药成分的鉴别3.学会应用化学方法、色谱法鉴定常见中药成分的操作技术学习指导通过学习各类常见中药成分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鉴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使学生具备能够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分离和鉴定常见中药成分的实践操作能力。
为进一步学习本专业的后续课程,如药物制剂分析等奠定基础。
为学生适应岗位需求,从事药学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任务一黄酮类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学习黄酮类化合物时,应注意结构分类依据及各类型的结构特点;颜色与交叉共轭体系的关系及助色团(-OH、-OCH3等)的种类、数目及位置对颜色的影响;特别要搞清楚酚羟基的位置、数目对酸性强弱的影响。
pH梯度萃取分离法、聚酰胺柱色谱法都与其酚羟基的位置和数目有关。
黄酮类化合物显色反应与结构有关,应注意在鉴别中的应用。
如四氢硼钠反应是二氢黄酮类的反应。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与溶解性、酸性强弱等性质有关,应用时可根据性质不同而选择合适的溶剂及提取分离方法;能够判断不同吸附剂分离时的洗脱顺序,能够应用薄层色谱、纸色谱法鉴定黄酮类化合物。
任务二蒽醌类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学习时应遵循“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规律,通过分析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总结出该类成分的理化性质(溶解性、酸性等),进而分析提取分离方法并进行色谱及结构测定。
例如,在从大黄中提取分离检识5种游离蒽醌成分时,重点分析它的结构特点,进而得出它们之间的酸性有差别,利用这一性质可采用pH梯度萃取法从大黄中提取分离5种游离蒽醌成分。
任务三香豆素类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学习香豆素的结构,首先要记住香豆素基本母核,并注意结构中C的标号,进而了解其主要分类。
香豆素的主要性质表现在荧光性、溶解性、内酯环的性质和酚羟基的性质。
7-羟基香豆素由天蓝色荧光,用于鉴别香豆素。
学习香豆素内酯环性质时,要能够应用到具体操作中,首先看懂反应原理,了解其能与碱加热开环溶于水,遇酸环合沉淀的原因,在采用碱溶酸沉法从中药材中提取此类化合物时,方能选择合适的碱液浓度和实验时间,保证提取效率。
此外应熟悉检识内酯结构的反应试剂有哪些,试剂加入的顺序如何,反应结果如何等。
香豆素结构中的酚羟基,可发生三氯化铁试剂反应、重氮化试剂反应、Emerson试剂反应,用于鉴别不同酚羟基取代的香豆素。
任务四挥发油类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学习挥发油首先要正确理解挥发油的概念和化学组成,围绕挥发油具有挥发性、为混合物和具有亲脂性这三个主要的特点,来学习总结挥发油的性质、提取方法、分离方法以及鉴定方法。
任务五生物碱类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在学习生物碱的结构时,要注意基本骨架类型及其结构特征,应特别注意,生物碱中氮原子结合状态及碱性大小的分析,如季铵碱的碱性强是因为羟基以负离子形式存在,类似无机碱,酰胺中氮原子收羰基的吸电子诱导,使其电子云密度减少,碱性极弱。
生物碱碱性大小要综合判断,一般来说,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为氮原子的杂化方式,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及空间效应。
当空间效应与诱导效应共存时,空间效应占主导地位。
当共轭效应与诱导效应共存时,共轭效应占主导地位。
在学习生物碱的理化性质时,要注意溶解性和碱性与提取分离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有机溶剂和酸水提取总生物碱,利用游离生物碱与生物碱盐的溶解度差异和碱性差异,采用萃取,结晶,pH梯度等方法进行分离。
可利用生物碱的沉淀反应来鉴别生物碱。
任务六皂苷类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皂苷的学习首先应该从主要结构类型开始,进一步进行理化性质的学习,这些是学习皂苷的基础。
利用皂苷的溶解性可以进行皂苷和皂苷元的提取,利用皂苷的溶解性、胆甾醇沉淀反应可以进行皂苷的分离工作,用一般方法无法分离的成分,使用色谱法可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
只有掌握皂苷类药物的主要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基本知识,才能达到药学岗位职业要求。
教学情境三药厂实地实训学习目标识记:1.掌握常见中药材鉴别知识2.掌握中药前提取的生产工艺流程3.掌握中药前提取车间的生产工艺流程对应的质量监控点4.熟悉中药制剂生产GMP的具体要求理解:1.知道中药前处理提取生产线应必备哪些生产设备,掌握设备使用、日常维护保养及简单故障的排除技术;2.理解在大生产前,要依据中药提取依据法定制法进行放样处理3.理解中药前提取车间生产设备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应用:1. 明确生产用处方来源,掌握依据法定处方,放量成制剂处方2. 能够进行基本设备的使用、并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及简单故障的排除3.根据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性质,解决简单的生产问题或改革工艺学习指导本教学情境的教学内容是依据“中药制剂前处理、中药材提取工艺研究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过程设计的生产工艺路线整合改造而成,讲授采用以案例为主线,将学生在校所学知识联系到具体的生产工序环节,同时阐明工序应用的设备、设备的工作原理,主要作用,生产要求环境的洁净级别及人员操作注意事项。
讲解中展示了大量的实物图片,使同学们的思绪随着物料的投入,经中间各生产工序环节,最终得到产品。
案例中讲述工艺设计环节,正是教会同学们未来用专业知识指导生产的切入点。
本情境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使课程内容越发贴近实际大生产。
药厂实地实训这一教学内容将理论教学的知识点,一一对应的分散到生产的各环节,让同学们学会如何应用理论知识指导生产。
使同学们深知学有所用,学必有用,学了就会用。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精品课程资源5.学习指南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课程组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