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大班社会教案:不开心小树
大班社会活动不开心小树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社会活动不开心小树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大班幼儿园社会活动课,目标班级为3-4岁儿童。
社会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互相合作、沟通交流和分享。
本教案的教学活动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了解树木的生长过程和价值,在游戏中学习爱护环境。
二、教学目标1.了解树木的生长过程和生存环境,并知道树木对环境、人类社会的作用;2.增强大班幼儿接触自然的方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3.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公仔小树木、模拟泥土、肥料等;2.教学工具:幼儿园切割工具、玩沙桶、水桶、小铲子等;3.教学环境:开放的室外场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首先,请班主任老师介绍本次教学内容,并简单介绍树木的生长过程和价值。
2. 组织活动1.用模拟泥土和肥料填充大玩沙桶,把公仔小树木种植到模拟泥土中。
说明:老师在幼儿园的废弃沙箱中加入了一些土壤和肥料,以备在幼儿园的社会活动中使用。
在活动开始前,需要班主任老师将之前留存的公仔小树木拿出来,并协助幼儿组织活动。
2.让幼儿用小铲子和小水桶为小树浇水,同时指导幼儿如何合理浇水,并介绍生长树木的水相关知识。
说明:老师需要给出明文指导,并在进一步操作中配合幼儿,帮助幼儿学会如何适当为树木浇水。
3.教师提供种植、浇水和喂食小树的道具供幼儿互相借用,鼓励幼儿在合作中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说明:教师需要提供种植、浇水以及喂食小树的道具,让孩子们互相借用,鼓励他们在合作中共同行动。
在使用道具时,教师需要给出针对性的引导指导。
4.告诉孩子们树木能够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在游戏的过程中养成爱护环境的观念。
说明:老师需要从侧面介绍树木对大自然的重大影响。
孩子们将在游戏中养成爱护环境的观念。
3. 游戏结束公仔小树植在模拟土壤中,并被施肥和浇水。
活动结束后,幼儿需要告诉老师他们对此次社会活动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本次社会活动是针对大班儿童开展的,以提高幼儿对大自然的理解,加强他们对环保方面的意识培养。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不开心的小树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不开心的小树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的意识。
2. 帮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幼儿的同情心。
3. 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1. 准备一颗玩具树,代表不开心的小树。
2. 准备彩色纸张,用于制作树叶。
3. 准备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三、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不开心的小树,引导幼儿观察小树的特点,引发幼儿对小树的关注。
2. 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小树不开心,以及怎样让小树开心起来。
3. 制作树叶:教师指导幼儿用彩色纸张制作树叶,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装饰树叶。
4. 绘画表达: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笔和颜料在纸上绘制自己心中的不开心的小树,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
5. 分享: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幼儿表达自己对不开心小树的感受和建议。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幼儿将作品带回家,与家长一起讨论不开心小树的故事,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
2. 环境教育: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植树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植树的乐趣,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的意识。
3. 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不开心小树的角色扮演,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幼儿的同情心。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不开心小树的关注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制作树叶、绘画表达环节的创意和表现,评价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3. 倾听幼儿在分享环节的表述,了解幼儿对不开心小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六、活动步骤1. 展示不开心的小树,让幼儿观察小树的外貌和表情,引导幼儿猜测小树为什么不开心。
2.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了解不开心小树的原因,例如:没有朋友、环境污染等。
3.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帮助不开心的小树,例如:给小树浇水、施肥、清理垃圾等。
4. 教师分发材料,指导幼儿制作树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装饰树叶。
5. 引导幼儿将树叶挂在不开心的树上,观察小树的变化,让幼儿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不开心小树》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不开心小树》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不开心的情绪表现,学会表达和调整自己的情绪。
2. 培养同理心,学会关心他人,主动帮助别人化解不开心。
3.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心理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导入:讨论不开心的情绪表现,如哭泣、生气、沉默等。
2. 故事分享:《不开心小树》,引导学生了解不开心的原因及影响。
3. 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化解不开心,如倾诉、转移注意力、寻求帮助等。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模拟化解不开心的场景。
5. 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开心是正常的情绪,关键要学会调整和化解。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不开心小树》。
2. 角色扮演道具:不开心小树、动物角色头饰等。
3. 心情卡片:用于学生表达自己的情绪。
4. 教学视频或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或不开心的情况,引出主题。
2. 故事分享:讲述《不开心小树》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
3. 小组讨论:提问学生如何帮助不开心小树,鼓励分享自己的经验。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场景。
5. 分享感受:让学生谈谈扮演过程中的感受,引导他们学会关爱他人。
6.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强调学会调整情绪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涵盖了不开心的表现、原因及化解方法。
2. 反思教学方式: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是否掌握了调整情绪的方法,是否能够关心他人。
4.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于不开心情绪的理解和应对策略的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反馈,评估他们对故事内容和相关概念的兴趣和理解。
大班社会教案:不开心小树

大班社会教案:不开心小树第一章:导入1.1 教师准备一张图片,展示一棵不开心的树,引导幼儿观察树的状态。
1.2 教师向幼儿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这棵树看起来不开心?”引导幼儿观察和表达。
1.3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不开心小树,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树会不开心。
第二章:探索原因2.1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导致小树不开心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2.2 教师通过故事或图片,展示可能导致小树不开心的原因,如缺少水分、养分、阳光等。
2.3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帮助小树恢复开心状态。
第三章:实践操作3.1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如给小树浇水、施肥、修剪等,帮助幼儿亲身体验照顾植物的过程。
3.2 教师指导幼儿观察操作后的变化,引导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小树的影响。
3.3 教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第四章:情感关怀4.1 教师引导幼儿关注自身的情绪,讨论在遇到困难时如何寻求帮助和支持。
4.2 教师通过故事或情境扮演,引导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幼儿的同理心。
4.3 教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情感经历,引导幼儿学会表达和调节情绪。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幼儿对不开心小树的认识。
5.2 教师带领幼儿反思自己在照顾小树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幼儿提出改进措施。
5.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其生长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责任心。
第六章:了解情绪6.1 教师通过图片、故事或视频,介绍不同的情绪,如开心、生气、伤心等,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情绪。
6.2 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绪体验,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6.3 教师讨论情绪对人的影响,以及如何管理和调节情绪。
第七章:情绪角色扮演7.1 教师准备不同情绪的场景,邀请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不同情绪下的行为和感受。
7.2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体会,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接纳不同情绪。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不开心的小树

一、活动名称: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不开心的小树二、活动目标:1. 了解不开心的情绪表现,学会关心他人。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三、活动准备:1. 图片素材:一张不开心的树木图片。
2.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
3. 音乐、故事课件。
四、活动过程:1. 导入:出示不开心的树木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树木的外貌和表情,引发幼儿对不开心情绪的讨论。
2. 讲述故事《不开心的小树》:讲述一颗小树因为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导致周围的小动物都不愿意和它玩耍。
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不开心情绪的表现和影响。
3. 分组讨论:引导幼儿分组讨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不开心情绪时的表现和处理方法,以及如何关心他人。
4. 创作环节:鼓励幼儿运用画笔、彩泥等材料,创作一个表达不开心情绪的场景或角色。
引导幼儿在创作过程中释放情绪,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5. 展示分享: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情体验。
引导幼儿学会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情绪。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本次活动内容,共同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他人。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情感角”,让幼儿在角区内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舒适,让幼儿能够放松参与活动。
2. 引导幼儿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避免负面情绪的积累。
3. 尊重每个幼儿的观点和感受,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创作。
4. 在活动中,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支持和引导。
七、教学方法:1. 故事法:通过讲述故事《不开心的小树》,引发幼儿对不开心情绪的兴趣和关注。
2. 分组讨论法:鼓励幼儿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创作法:引导幼儿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创作,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情绪表达能力。
4. 分享法: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心情体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八、教学内容:1. 情绪的认识:让幼儿了解不开心是一种常见的情绪,每个人都会有。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不开心的小树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不开心的小树一、活动目标1. 了解不开心的情绪表现,学会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2. 培养同理心,学会关心他人,主动帮助他人。
3. 发展社交技能,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4. 培养审美情趣,提升绘画和创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不开心的小树》2. 画纸、画笔、彩泥等绘画材料3. 角色扮演道具:小树、小动物等4. 音乐CD:《快乐颂》三、活动过程1. 导入:讲述故事《不开心的小树》,引导幼儿关注小树的情绪变化,讨论不开心时的表现和解决方法。
2. 情境体验: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开心的小树与周围事物的互动,感受情绪传递。
3. 绘画表达:请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不开心小树,鼓励幼儿用色彩和画面表达情绪。
4. 创作展示:将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灵感,互相欣赏、学习和鼓励。
5. 音乐疗愈:播放音乐《快乐颂》,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舞蹈,感受快乐情绪,缓解压力。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家长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共同引导幼儿学会调节情绪,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快乐角”,让幼儿在闲暇时自由发挥,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3. 社会实践:组织幼儿参加公益活动,如关爱留守儿童、帮助孤寡老人等,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五、活动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引导幼儿解决不开心的问题。
2. 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绘画和创作能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 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在情绪调节中的作用,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快乐,缓解压力。
4.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情绪发展,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
六、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不开心的情绪是正常的,但要学会适当的调节方式。
2. 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学会倾听他人的感受,并给予适当的安慰和支持。
3.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不开心的小树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不开心的小树一、活动目标1. 了解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关爱环境的意识。
2. 通过故事讲述,培养幼儿同理心,学会关心他人。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4.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团队协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不开心的小树》2. 画纸、画笔、彩泥等绘画材料3. 树木环保知识卡片4. 音乐《种树歌》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周围环境,发现不开心的树,引发幼儿好奇心。
2. 故事讲述:通过课件讲述《不开心的小树》的故事,让幼儿了解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
3. 讨论:为什么小树不开心?怎样让小树开心起来?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
4.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环保活动,如为小树浇水、清理周边垃圾等,培养幼儿关爱环境的意识。
5. 绘画表达:邀请幼儿用画笔或彩泥表达自己对不开心的小树的想法,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四、活动总结1. 回顾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幼儿同理心。
2. 分享环保活动成果,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成就感。
3. 展示幼儿绘画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邀请家长参与树木保护活动,如家庭种树、环保宣传等,培养幼儿关爱环境的习惯。
2. 环境教育:组织幼儿参观植树基地,了解树木生长过程,进一步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3.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幼儿参加社区环保公益活动,如垃圾分类、绿化家园等,提高幼儿的社会责任感。
六、活动步骤1. 教师通过图片或者实物展示一棵不开心的树,让孩子们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棵树为什么不开心的?”2. 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引入故事《不开心的小树》。
3. 教师讲述故事,并在适当的时候暂停,提问孩子们:“你们觉得小树为什么会不开心?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4. 故事结束后,教师引导孩子们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不开心的树?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让树开心起来?”5. 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后,教师总结:“帮助不开心的树,就是帮助我们的环境,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幼儿园大班教案《不开心的小树》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不开心的小树》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识四季变化,了解春夏秋冬的不同特点。
2.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用言语和行为表达情感。
3.培养幼儿的关爱和关注他人的能力,学会爱护周围的植物和环境。
二、教学内容1.诗歌:《小树好不开心》2.绘本:《不开心的小树》3.绘画:画一幅跟季节相关的画,课堂上布置作业,让家长帮助完成。
三、教学流程Step 1:导入环节教师播放一段短视频让幼儿猜测四季,然后由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每个季节的特点,如春天天气变暖,花儿开放等。
Step 2:诗歌朗读让幼儿围坐在一起,听教师朗读《小树好不开心》的诗歌。
在诗歌朗读结束后,教师提问幼儿:“小树为什么不开心?”引导幼儿自主思考和回答。
Step 3:展示绘本教师展示绘本《不开心的小树》,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片,问幼儿:“小树有什么感受?”,“你们看哪里让小树不开心了?”等,让幼儿先说自己的想法。
Step 4:阅读绘本教师朗读绘本,同时边读边指出图片中的物品和动物,引导幼儿认知。
Step 5:模仿小树教师将一些道具带入课堂,让幼儿模仿小树,比如:倾斜身体、垂下头来、收回树枝等。
Step 6:绘画活动教师告诉幼儿,小树不开心是因为它不喜欢季节的变化,那么我们可以可以画一幅跟季节相关的画,既可以让自己开心,也可以让小树开心。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幼儿当场布置作业,让家长帮助幼儿完成。
Step 7:反思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课程内容,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为什么小树不开心?”等问题,激发幼儿思考和表达能力,同时对于今天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
四、教学反思本堂课是以《不开心的小树》这本绘本为基础,让幼儿认识美丽的四季变迁。
此外,我们还结合了课文朗读、动画观看、模仿小树等多种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关心环境的意识。
在课程设计上,我们采用简约而不失重要性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的幼儿园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不开心会受冷落,开朗的人会有更多朋友
2、通过游戏让幼儿寻找如何让自己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的方法。
活动准备:
表情脸谱若干,《不开心小树》课件,磁带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唱《哈罗、哈罗》进活动室
二、放录音,引出故事,讲述第一段:《不开心的小树》
1、放课件《不开心的小树》,师讲故事“开头——小树也着急起来”
2、幼儿表现“不开心小树”,引导幼儿体验不开心的情绪,
不开心样子,怎么样了?他们都到哪里去了?
(点击开心小树)
3、师生共同表现“开心小树”,引导幼儿进一步体验快乐。
三、引导幼儿尝试将消极情绪向积极情绪
1)帮小树情绪转化,让幼儿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师:1、谁帮小树想想办法让他也变的开心起来?
2、你们帮助小树,现在你们的感觉怎么样啊?
2)、自身情绪转化,初步学习自我情绪调节
游戏:《情绪对对碰》
问题一:我摔了一绞,很疼,不开心?
问题二:暑假里很久没见朋友了,想他们了,不开心?
四、延伸活动:
请你们用动作把你们的办法表现出来,看看你们是怎么样从不开心变得开心?幼儿合着音乐表现,教师边总结,结束……
文库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