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并作——老子的大生命观及其当代价值

合集下载

老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老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二)居卑不争,以柔克刚的竞争之道 居卑不争,
道德经》 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 是以圣人欲上民, 《道德经》:"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 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 天下之至柔, 《道德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 坚". 道德经》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道德经》:"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 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 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 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道德经》 78章说 章说: 天下莫柔弱于水, 《道德经》第78章说:"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虚怀若谷, (三)虚怀若谷,有容乃大的立世之道
《道德经》:"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道德经》 知不知, 不知知,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是以不病. 是以不病." 道德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道德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 者有力,自胜者强. 者有力,自胜者强." 《道德经》:"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道德经》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道德经》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 《道德经》:"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 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道德经》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道德经》:"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老子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其生态自然思想影响深远,对于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本文将从基本维度和当代价值两个方面来探讨其生态自然思想。

一、基本维度1. 自然观。

老子认为宇宙是一个有机体,万物相互依存、相互联通,各物之间的关系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人类作为整个宇宙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持平衡与稳定。

2. 倫理观。

老子提出了“道”的概念,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源,是诸事万物的自然规律。

人应该顺应道而行,依据人类属性和情感与环境和谐相处。

敬畏大自然,爱护生命,尊重生态,追求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3. 生命观。

老子把人与自然、生命联系起来,认为人的生命与自然生命相互交织,人的身体与大自然相通。

他倡导珍爱生命,珍爱自己,珍爱他人,唯有保持心灵平静,心态坦然,人才能不断发现与体验自然的神奇与美妙,从而达到心灵的升华。

4. 发展观。

老子认为,宇宙万物是永恒发展的,而这种发展是循环的、往复的。

人们应该注重自然现象的循环与往返,以自然现象作为自己成长发展的榜样和阶梯。

同时,他也强调了“无为而治”的理念,认为人类应该尽量遵循自然规律而非进行人工改变,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当代价值1. 增强生态意识。

老子让人们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宇宙、人与自然的和谐,提高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在当代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珍视自然资源,建立和谐稳定的人与自然关系。

2. 推进可持续发展。

老子在其发展观中强调循环发展,即发展应该遵循环往复的规律。

在当代,我们需要重视可持续发展,使发展不损害生态环境,不削弱人类福利,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

3. 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老子倡导尊重、爱护大自然,提高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发现创新能力,进而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当前人类与自然关系不平衡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逐步回应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形成和谐的人类与自然秩序,建立更加美好的未来。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老子生态自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的重要一环,其对中国的哲学、宗教、政治和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包括自然观念、自然界的规律性、生态伦理和宇宙观念等。

当代社会,特别是在面对环境问题的挑战时,老子生态自然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自然观念是其基本维度之一。

老子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应当与自然和谐共处,不应当随意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

他提倡“无为而治”,认为人与自然应当相辅相成,顺其自然,不应当过度干预自然的发展过程。

这种自然观念在当代社会也具有重要的价值,特别是在面对气候变化和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时,引导人们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推动人们逐步转变为更加理性、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另一个基本维度是对自然界规律性的认识。

老子提出了“道”和“德”的概念,认为宇宙间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规则和秩序,人应当依循这种规则去生活。

他认为人应当适应自然界的规律,不应当随意干涉自然界的运行。

当代社会,人类对自然界规律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需要深入研究和理解自然界的规律性,以便更好地应对环境问题的挑战。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还包括宇宙观念。

老子强调宇宙万物的相互关系和相互联系,认为宇宙间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

他提出了“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宇宙观念,强调宇宙间存在着一种绝对的和谐。

在当代社会,人们需要重新审视宇宙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协调宇宙间的各种力量,促进全球范围内的生态平衡和和谐发展。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是指老子关于自然生态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则。

老子认为,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万物和宇宙。

万物都是由“道”生成和维持的,万物之间存在着相互联通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按照自然规律而行,不要人为干扰和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

老子追求和谐、平衡、无为而治的自然状态,主张养生、保护生态环境,提倡“无为而得”的生活方式。

老子认为,自然是至高的存在,人应该谦逊地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1. 生态环境保护:老子提倡顺应自然,不要人为破坏自然生态平衡。

在当代社会,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提醒我们应该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资源的消耗,还自然以清洁和谐的环境。

2. 社会和谐发展: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规律,不要强行干预和改变自然的发展轨迹。

在当代社会,社会和谐发展是重要的目标,需要尊重自然规律,遵循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实现社会的平等、公正、可持续发展。

3. 个体修养与健康生活:老子主张“无为而得”,即顺应自然,顺从自然的发展规律。

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和竞争压力,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提醒我们要放下功利心和虚荣心,适应自然的变化,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保持个体健康和心理平衡。

4.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制度: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而行。

在当代社会,我们面临着紧迫的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制度,减少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5.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老子提倡顺应自然,尊重他人,与他人和谐相处。

在当代社会,人际关系复杂多变,人们往往为了个人利益而争斗不休,滋生各种矛盾和冲突。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提醒我们要尊重他人,保持谦逊和宽容,以互相理解和合作来解决问题,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可以为我们指导合理生活,保护环境,建立和谐社会提供借鉴和启示。

老子的自然观及其现代教育内涵

老子的自然观及其现代教育内涵

老子的自然观及其现代教育内涵•相关推荐老子的自然观及其现代教育内涵【摘要】老子的想象集中体现在《道德经》一书中,老子阐释了其对自然的理解,“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其主要的思想,在现代社会兼容并包的背景下,老子的自然思想也给我们很多教育启示,将其自然无为思想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可以起到更好的教育意义,施教者要效法自然,顺其本性,少言多做,身教胜于言教;学习者要淡泊名利,顺应自己的本性而学;社会要改变单一的衡量人的标准,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关键词】老子;自然观;现代教育;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老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道法自然”这一命题中,尽管他的思想更多的表现在哲学方面,但其对现今教育亦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老子的自然观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文化遗产,不管我们将老子的“自然”理解为“自然界”还是“人文自然”,抑或是一种自然状态,其背后都是一种不可言说的永恒规律――“道”。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老子的重要思想,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认识论、宇宙生成论只居次要地位,老子思想的实质是“自然主义”,是“无为”政治。

法自然、宗无为是老子思想的核心,道法自然的思想,集中体现了老子的自然观念,体现了老子对万事万物的认识。

对此,老子强调说:大德之人的行为,都是遵循大道的自然规律,而不是完全无所作为。

他的自然观念,从自然和社会两个角度来讲,集中体现在道法自然和人法自然两个方面。

从《道德经》看,有许多是反对教育,反对学习,甚至主张愚民。

如“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富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少私寡欲,绝学无忧”(《道德经》第十九章)。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道德经》第三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而老子是真的反对教育,反对人民素质的提高吗?其实不然。

就从老子留下《道德经》这本书而言,表面上是为了出关而作,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老子思想的现代价值

老子思想的现代价值

老子思想的现代价值历史文化学院专门史龚勤 2012113123摘要:老子是古代中国的著名思想家,其主要思想都体现在《老子》一书中。

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其中很多道理即使放到现在亦是皆准的,对我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文将从生态思想价值、人生指导价值和管理思想价值三个方面对老子思想中的现代价值进行探讨。

关键词:老子《老子》生态思想价值人生指导价值管理思想价值一、生态思想价值(一)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所谓“天人合一”指的是人与自然万物具有一致性。

《老子》中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①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②老子认为,“道”是独立无偶的实体性存在,由它分化成“阴阳”二气,而“阴阳”二气相动互渗则形成了“冲和”之气,最后由“冲和”之气产生了天地等千差万别的事物。

一方面,老子打破了“天为一切之最高主宰”的观念,将“道”视为天地万物产生的根源;另一方面,老子认为人与自然万物同源同构,道家的另一位思想家庄子也有“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③的言论。

因此人应当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老子思想中所体现的“天人合一”观念反映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就是将人与自然界中的其他事物平等看待。

人类并不优越于其他万物, 只是自然界中的普通一员。

作为其中一员,人类不仅不应该为了一己私欲随意破坏自然环境,而且应对自然抱以感激之情,尊重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保护万物共有之家园。

(二)自然无为无为思想是老子思想的精华之一,《老子》中“无为”二字出现在八个不同章节,而无为思想则贯穿全书始终。

《老子》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④就是说,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而道则取法于自然。

“道法自然”就是指“道以自然为归;道的本性就是自然。

第九讲老子的生命观

第九讲老子的生命观
顺应自然
老子主张顺应自然,不要过分追求和抗争。知足不辱的思想与此相契合,让人 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力,从而更加珍惜现有的,顺应自然的安排。
知足不辱对现代人的启示
01
追求内心的平静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被各种欲望和物质所裹 挟,内心难以平静。知足不辱的思想提醒人们要关注内心 的需求,追求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老子生命观的现实意义
生命教育
老子的生命观对于现代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提醒我们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关注生命的自然状态和发展规律,避免对生命进行过度的人为干预和破坏。
生态保护
老子的生命观也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他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 相处,而不是肆意破坏生态环境。这对于当今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心理健康
老子的生命观还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他主张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然状态,避免过度的欲 望和追求,这对于缓解现代人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02
老子生命观中的道法自然
Chapter
道法自然的内涵与意义
道法自然的概念
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指的是万物按照自身的规律发 展变化,不受外界干预,达到一
道法自然在生命观中的体现
尊重生命
老子认为生命是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人类应该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不要随意伤害和 破坏生命。
顺应自然
老子主张顺应自然,不要逆天而行。他认为人类应该遵循自然界的规律,不要过度开发 和破坏自然环境,保持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无为而治
老子提倡无为而治,即不要过度干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他认为人类应该让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变化,不要过度干预和破坏其内在平衡。

老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老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二、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及其 当代价值
(一)“道法自然”与尊重规律
《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法自然。” “道法自然”:一是指“道”是以其本来状态 存在的,二是指”道“是因顺其固有态势运 行的。引申开来,前者揭示了事物存在的客 观性,后者揭示了事物运行的规律性。 “道法自然”思想的当代价值:启示我们要尊 重事物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尊重事物的客观 性和规律性,是人类一切活动取得成功的关 键。
(二)《老子》其书
1、《老子》即《道德经》 《老子》又名《道德经》,道教尊其为《道德真经》, 分《道经》和《德经》两篇,共81章。 《道德经》内容丰富,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军事、 法律、伦理、心理、逻辑、医学、养生等诸多领域。 《道德经》中心范畴是“道”和“德”,其中“道” 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 2、《道德经》中的“道” “道”的基本含义:一是指宇宙万物得以产生的终极 根源;二是指自然事物的运动规律;三是指社会人生 的基本准则。 “道”的基本特征:内涵的抽象性、特性的自然性、 存在的永恒性、功用的广泛性。
(四)适可而止、知足常乐的生存 之道
• 《道德经》:“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 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 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 《道德经》:“罪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道德经》:“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 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二)“以奇用兵”与广告技巧


老子思想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 义。它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 重、相互宽容;人对待社会要有关怀之 心和理性精神;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不应 是征服,而应是敬重;人对待自己的生 命要善加养护,保持身心和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学报
第 38 卷 第 6 期
” ,“我” 哪里还顾及他人、 了,人人都应该为 “我 社会乃至天地万物的死活。我们早已忘记天地万物 和我们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系,我们看似在争夺土 地和资源,看似战胜了其他的物种,看似获得了利 益最大化,其实就像挖自己的肉来吃,放自己血来 喝,每得到多一嘴的满足, 就离死亡又近了一步。 :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 老子说 其不自生也, 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2 ] ” 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 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是因为它们的一切运作都是
中心,忽视非人的自然界亦有其内在价值和生存权 利,因为我们知道生物品种越多,科学发展的开放 性和创造性才越大。我们可以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 和功能,设计水母耳风暴预测仪; 我们可以仿效蜻 蜒在飞机的两翼加上了平衡重锤,解决因高速飞行 而引起振动这个令人棘手的问题; 我们甚至可以模 仿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制成冷光源将发光效率提高 十几倍……我们知道如果肆意伤害本已濒临灭绝的 物种,我们将在还没有开始研究更多大量有价值的 动物、昆虫、菌类、无数的植物品种前,甚至在还 没有来得及给这些物种命名前,就已经把他们歼灭 了,同时也歼灭了自己的未来。 在一个万物并作的世界里,我们不会因为功利 和狂妄而无知愚蠢地污染与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江 河湖海、天空大地,因为我们知道这样我们得到只 是天天贬值的钞票,失去却是永远无法恢复的山林 耕地。若干年后,地球将被全部破坏,即使那些钱 还没有烂掉,我们也无法再买来一片天然之地用于 享受。 : “善者吾善之, 不善者吾亦善之, 得 老子说 ” 对善良的人, 我报之以善良, 对不善良的 善。
DOI: 10. 13937 / j. cnki. sjzjjxyxb. 2015. 06. 022
— — 老子的大生命观及其当代价值 万物并作 —



( 皖南医学院 临床医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
要: 老子的生命观不是仅限于个体生命层面 ,而是将个体生命与社会、自然紧密联系在了一 起。人类唯有去除自身的贪婪、自私、妄为之心,效法天道以天地万物生命为贵,树立万物并作
[3 ] [2 ]
,我 们 都 是 开 天 辟 地 天地万 物 本 源 于 “道 ” “道” 的孩子,都是来自同一次宇宙大爆炸, 来自 同一个单细胞生命起源,人类和天地万物有着共同 的基因,彼此紧密联系,都是大自然生物链中的不 可或缺的一环。天道不会对人特别关爱,他对人和
收稿日期: 2015 - 11 - 15
的大生命观,才能在与天地万物共生共荣中达到人类生命的长存 。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日益恶 化的今天,老子的大生命观思想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 关键词: 万物并作; 老子; 生命; 道
中图分类号: B223.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875 ( 2015 ) 06-0128-04
益,施与生同时施与死,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祭 。 “天地不仁, 祀的刍狗一样, 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 天道之善正在于平等地对待天 以万物为刍狗。 地万物,他让人类生也让万物生,他让人类死也让 万物死,但是死又是为了新生命的产生而做出的必 要牺牲。天道在平等地对待天地万物中体现了天道 之善,最终了成就一个生生不息、万物并作的自然 界。然而,这种天道之善人类却无法接受。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Vol. 38 No. 6 第 38 卷 第 6 期 2015 年 12 月 Journal of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Dec. 2015
[2 ]
二、人道之恶
毫无疑问,任何生命体都有求生的自私,连森 林里的树木也会为了争夺阳光与水分而盘根错节地 相互默默绞杀。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 智力最高, 自私也最大,人不仅厌恶与己争夺生存的人,人甚 至厌恶平等对待万物的天道。 人认为天道只能贵 人,只应该为人服务,如同一个自私自利的孩子认 为母亲对兄弟姐妹的好都是错的, 只应该对自己 好,只应该让全部人都为 “我 ” 而活, 否则她就 不是一个好母亲。 人类在这一 “心智模式 ” 下, 对自身以外的 的一切就 怀 有 基 本 恶 念, 从 而 造 就 了 “强 梁 者 ” : “故物或损之而 行为,产生了人道之恶。老子说 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 ” 天下万物有时会因减 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损而增益,有时会因增益而减损。别人的教训,我 : 也引以为戒 “强行霸道的人不得好死。 ” 我将这 , “强梁者 ” 是指以 句话作为施教的宗旨。在这里 自私心态去过度索取收集打击甚至欺压侮辱其他生 [2 ] 。“坚强者死之徒, 柔弱者生之徒。 ” 命的人 一个 为满足 个 人 极 度 自 私 欲 望 而 肆 意 践 踏 他 者 生 命 “的强梁者” ,必然 “不得好死” 。 其实,若为求生、为自卫、为合理正常利益的 索取甚至杀戮是符合天道的。正如狼吃羊并不会使 羊灭绝,因为狼不是为了炫耀取乐而杀羊 ,也不会 为了长时间占有过多的私产而猎杀羊 ,狼吃羊是为 了生存,并且如果没有狼在羊群周围威胁 ,羊就会 退化和过度繁衍,最终羊也会因生存资源匮乏而灭 绝。同理, 在山区里生活的猎人无法开垦田地耕 种,就需要为了生存而打猎。但是,当超越了生的 标准与要求,超越了个体的需求,为了追求不必要 的物欲或者情欲而需要其他生命付出不必要的代 , 违背了天道之善, 必然 价,就变成了 “强梁者” 被天道恶而灭之。 几十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强化了人类 “强梁 者” 的心态与行为, 人类为了满足日益膨胀的私
15 : 30
作者简介: 陈健 ( 1987 —) ,男,安徽定远人,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皖南医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老子的大生命观及其当代价值 健: 万物并作—
· 129· 欲,肆无忌惮地破坏者周边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 , “天之道, 不争而善胜, 不应而善应, 境。然而 不召 而 自 来, 繟 然 而 善 谋。 天 网 恢 恢, 疏 而 不 [2 ] ” 失。 老子认为天道之善不会放过作恶之人, 但 他不是针对一个恶人进行复仇,而是对整个行恶的 物种进行报复, 而且复仇之手由人类自己扼向自 己。 今天你为了一己私利可以生产毒大米 、制造死 猪肉,明天你或者你的家人就可能受到放射水 、苏 丹红、地沟油、 绝育鱼、 农药菜、 毒奶粉的伤害, 最终整个人类会死于自己生产的毒物 ; 今天你可能 为了金钱而不顾自然环境而砍伐森林 ,污染水源和 空气,明天你将找不到一片绿林净土。在这样一个 “恶” 的环境中,天地万物都将深受其害, 无法独 善其身。人类以为自己在和他人、自然作战,其实 在自己和自己作战,输者输,赢者也输。
在谈及老子的生命观时,很多学者都认为老子 : “老子具有丰富的 有 “贵生” 思想。如李霞认为 重生、珍 生 思 想, 体 现 了 一 种 积 极 的 生 命 价 值 ” 然而,老子的生命观绝不是仅仅限于个人 观。 生命层面,而是将视野扩大到了人与社会关系以及 人与自然天地万物关系的范围。他从天道的高度将 人的生命紧紧系在大自然的生物链上 ,将人类当做 大自然的一分子来看, 告诫人们人道要遵从天道, 否则不仅会给天地万物带来无法挽回的灾难 ,也会 危及到人类自身存亡。
[2 ]
不为了自己的生存, 所以能够长久的存在。 因此, 人类应该效法天道,忘记一己私利,超越小我,融 入大道,与天地万物共同创生万物并作的自然界 。 三无为。无为的真意是无掉人为的东西,把人 为的东西恢复到天然。正如好的园林设计莫过于修 造的自然自在,人在其中流年忘返,却浑然不知什 么地方被设计; 好的老师会让孩子们忘记正在学 习,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增长了智慧 。可见,无为 不是不干活,无为干的活比有为更难、更累、更有 积极意义; 无为是在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 ,充 , 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无为是对 “以人宰天 ” “人定胜天 ” , 盲目发挥人 的 主 观 能 动 性 的 否 定; 无为是对天道遵循,天道也必然佑之。所以老子教 :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万 导世人 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夫 [2 ] ” 唯不居,是以不去。
一、天道之善
: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 老子说 ” 老子将生 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道 ” 是宇宙大化流行中生 的本源归结于 “道” 生不已的生命力。 五千言的 《道德经 》 中总共出 , 其 中 大 部 分 与 生 命 本 源 相 关。 现了 73 次 “道 ” ,生 , “道家之 [ 正如红尘老师所说 道] = [ 生] 存,生育,生机,生发,生的方向,为自己生和天 下生做的一切事,使生命延续的力量与法则。违反 。 ” 这些,即不合于 [ 道]
[2 ]
三、亡羊补牢
“圣 人 不 病, 以 其 病 病。 夫 唯 病 病, 是 以 不 [2 ] ” 病。 圣人之所以没有缺点, 正因为他能正视缺 点。只有正视缺点,才能没有缺点。面对着满目疮 痍的自然环境,面对着陷阱重重的人类社会,现代 文明就像从悬崖向下坠落的列车,还没有坠地前人 们还以为列车再飞,其实下一秒就可能撞到地面粉 身碎骨。人类到了必须冷静剖析自身缺点的时候, 决不能再坐以待毙,亡羊补牢或未为晚也。 天道以关爱天地万物之生为善,人道之善只关 注自己,这种伪善正是天道所恶。人类想一直长存 在天地之间,必须放下人道的伪善,遵循天道的大 善,像天道那样爱人类也爱天地万物, 唯有这样, 天道才不忍灭之。 那么人类如何才能放下人道之恶,持起天道之 善呢? 两千年前的老子给我们开出了药方: 知足、 “甚爱必大费, 多藏必厚 [2 ] ” 亡。故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可以长久。 知足 的本义是只取个人所需的资源,不过多摄取。知足 的前提是有基本的生存资源,不至于有生存和安全 的危机。在此前提下,知足可以让消耗慢下来,让 大自然和全体生命都有喘息和再生的机会 ,不知足 则会把自己和其他生命的机会一并夺走 。知足不是 倒退,而是尊重自然的理性; 不知足不是进步,而 : “祸莫大于不知 是违反天道的自取灭亡。正所谓 [2 ] ” 足; 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二无私。当前 社 会, 人 已 经 把 自 己 看 得 太 重 无私与无为。 : 一知足。 老子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