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合集下载

浅析老子朴素辩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老子朴素辩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老子朴素辩证思想及其 当代价值
李 丹
( 漯河 市委 党校 ,河 南 漯 河 4 6 2 0 0 0)
摘 妻:老子是我国哲学文化的先驱, 《 道德经》是其思想代表著作。 “ 道”是老子整个思想的核心及基础。老子思想体系内容博大精深 , 朴素
辩证 思想 是 老子 思想 中的精 华 。深 析老 子 的一些 重要 思想 ,汲取 精华 ,有利 于 当代社 会 生存 发展 。 关键 词 :朴 素辩证 思 想 ;无 为而 无不 为 ;治 大 国若烹 小鲜
“ 博 ”; “ 广” “ 广”二部不分 , 如 “ 店”写作 “ 痦 ”。
俗字是伴 随着文字的产生而产 生的。在汉字字体演变的整个历史 进程 中,俗字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俗字从整体上看 ,大部分是趋于 简化的 ,符合 汉字的发展趋势 ,现在我们通 用的汉字中有一部分就是 敦煌历文中的俗字 ,比如:粮 、娘 、酿 、麦 、门、间、虫 、无 、胶 、 万 、斗 。它们主要分 两类 :一类为形声字 ,如:粮 、娘 、酿 、胶 ;一 类为符号代替类 , 如 :麦 、门、润 、 间 、无 、 斗 、贤。 大部分的俗字都在流传过程中消失了 ,比如那些给不需要意符的 字增 加意符产 生的俗字 , “ 圜”俗作 “ 菌” , “ 瓜 ”俗作 “ 蘸”。 位移俗 字 , “ ”俗作 “ 藕”, “ 奁 ”俗作 “ 匿” , “ 峰 ”俗作 “ 辜” 。混用 俗字 , “ 店”写作 “ 店”, “ 净 ”俗作 “ 净 ”。音近 更代俗字 , “ 受”俗作 “ 寿 ,” , “ 瓶”俗作 “ 平 ” 。类化俗 字 , “ 彭… ’ 字类化作 的 “ 壹乡。合文俗字 , “ 菩提”合文成 的 “ 口”, “ 菩萨”合文成 的 “ - 一 t - + ' - ”, 等等。这一批俗字通常都随着时间的推移 而消失 了。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老子生态自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核心理念是“道法自然”。

自古以来,老子的哲学思想就对中国人的处世方式和世界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现代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一种独特而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本文将从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和其当代价值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1. “道”是自然的本原老子主张“道”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本原,是人类行为的准则,是营造和谐生态环境的最高指南。

他提出了“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随着自然规律而存在,人类应当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不要与自然为敌,而是与自然和谐共生。

2. “无为”是自然的法则老子强调“无为”,指的是不作为、不干预,以此来表达对自然的尊重和顺应。

他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自发自然地运行,在其中不需要过多的人为干预。

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中,应当学会放下过多的欲望和干预,顺其自然,与自然相处,做到与之和谐共生。

3. “柔弱胜刚强”是自然的道理老子提出了“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强调柔弱和谦逊的美德。

他认为,自然界中柔弱的一方往往能战胜强大的对手,因为柔弱可以适应环境变化,而刚强则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毁灭。

人类应当向自然中的柔弱一方学习,不要过于自大傲慢,而是要保持谦逊和顺应自然的态度。

4. “物我一体”是自然的观念老子倡导“物我一体”的观念,认为人类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和依存关系。

他主张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不要盲目侵占自然资源,而是要与自然相融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当代价值1. 培养环保意识老子生态自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理念对当代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启示。

在当代社会,人们应当借鉴老子的思想,树立环保意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资源,不要盲目开发和污染环境,而是要与自然和谐共生。

2. 倡导节约型生活老子提出了“柔弱胜刚强”的观念,这一观念对当代社会倡导节约型生活有一定启示。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包括阐述自然观、生态观和治理观。

这些维度综合构建了老子在生态自然方面的思想体系,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

老子的自然观是基于无为而治的原则。

他认为自然是一个自由自在、无为而治的整体,具有自身的规律和循环。

他将自然比作“大川”,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进程和运作方式,人类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而不是违背它。

老子的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人类与自然的合作关系,而不是对抗关系。

这种自然观对于当代社会,尤其是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很多借鉴和启示。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愈发严重的背景下,人类需要积极拥抱自然,顺应自然的规律,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老子的生态观强调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他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与其他生物和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他提倡尊重自然、爱护生态环境,提倡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

老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反对人类对自然的过度掠夺和破坏。

这种生态观对于当代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背景下,人们需要重新认识和尊重自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并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模式。

老子的治理观强调无为而治和谦虚谨慎的态度。

他认为过度干预和控制会破坏自然的原有秩序,人类应该保持谦虚而谨慎的态度,顺应自然的自发演化。

老子主张以德治国,倡导无为而治的治理方式。

这种治理观对于当代社会的治理理念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信息爆炸和社会变革加速的时代,政府和管理者需要反思权力的运用方式,采取适度的干预和管理,给予个体和组织更多自主权,以实现社会稳定和个人自由的平衡。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当代价值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念。

在当代社会,人们过度追求物质财富和个人利益,忽视了自身与自然的联系。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醒人们重新认识自然,重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老子》中的道德观与人生智慧

《老子》中的道德观与人生智慧

老子中的道德观与人生智慧[引言]《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之一,作者为道家学派鼻祖老子。

在《老子》中,他阐述了许多关于道德观和人生智慧的思想。

本文将深入探讨《老子》中的道德观与人生智慧,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1. 道德观老子的道德观强调返璞归真、自然至善。

他认为,宇宙间万物皆为“道”的体现,而“道”具有无为而治、柔弱而胜等特点。

在追求道德上,他主张退让谦逊、无欲无事以达至高境界,强调个人修养和内心平和。

1.1 返璞归真老子认为人们应该回归初心,摆脱功利心态,追求纯粹、朴素的道德行为。

他提倡保持内心的平衡和简朴度日,通过放下欲望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安宁。

1.2 无为而治老子认为,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不要过度干预,而是通过一个自然的方式去解决。

他认为一种无为而治的状态能够带来最佳结果,因为每个人和事物都有自己的天性和规律。

1.3 柔弱而胜老子强调以柔弱战胜坚硬,以无为取胜有为,体现了非暴力与和平主义的思想。

他反对武力与暴力,主张以柔克刚、以和制敌。

2. 人生智慧《老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对于我们面对现代社会中各种挑战和困境同样具有深远的启示。

2.1 追求内心平和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感到压力巨大。

《老子》中提倡保持内心平和,适时调整自己的节奏和状态,不要被外界影响所困扰。

只有通过保持内心平静,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境。

2.2 尊重自然、顺势而行《老子》中的道德观也呼吁我们要尊重自然,并找到合适的方式去顺应时势。

这意味着我们要善于观察和适应变化,并以柔软的方式去应对问题,而不是强行抗拒。

2.3 追求简朴,减少欲望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常常陷入追求物质和享受的过程中,沉溺于无尽的欲望。

《老子》主张简朴度日,摒弃浮华的外表和功利的心态,提醒人们追求内在的满足感和内心的宁静。

[结论]通过分析《老子》中的道德观与人生智慧,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并且对现代社会同样具有深远启示。

从返璞归真、无为而治、柔弱而胜等观点来看,《老子》给予了我们反思当下生活方式及价值取向之重要启示。

评析老子中的道家思想

评析老子中的道家思想

评析老子中的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而老子则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

在《道德经》中,老子阐述了他对道、德、无为等概念的独特看法,这些思想对中国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评析老子中的道家思想,以期深入理解其核心观点和价值观。

一、道的本质及其作用老子将道视为宇宙中最根本、最深奥的存在。

他认为道是无形无体、无处不在的,包容万物,是宇宙、自然万物的原始本源。

道具有无穷无尽的表现形式,既是万物的来源,也是万物的归宿,以其无限包容性和无条件给予的特性而深受道家弟子推崇。

在老子眼中,道是一种超越人类认知的存在,无法被凡人理解或言喻。

在人们追求享乐、物质财富的同时,老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一著名观点,即宇宙起源于道,万物沿着各自的道路发展。

他强调人应当追求与道相合、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摒弃功利心,追求心灵上的平静与满足。

二、道德与无为老子对道德的理解与西方哲学传统中的伦理观念有所不同。

他认为道德并非一套具体的规范或道义准则,而是一种对自然的顺应和无私的行为方式。

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这一道家重要思想,即通过无为而实现事物的最佳状态。

老子认为,人们常常因为私欲和个人意志而破坏了自然和谐的状态,而无为则是一个人以道的意愿为主导,不推动、不干涉或执着于某种目标,反而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在无为的境界中,人能够顺应自然的变化,主动放下欲望,达到心灵的宁静和内在的和谐。

三、反思尊卑、合理减少欲望老子对尊卑观念和欲望的反思是道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人们常常通过对比来决定尊卑的次序,喜好贵族气质和地位,这导致了社会阶级之间的不和谐。

与此同时,老子强调欲望的压制与减少。

他认为欲望是苦难和不平静的根源,追求无止境的欲望只会导致痛苦,而减少欲望则能够使人更加满足和平静。

在老子的思想中,物质上的贫穷并非不幸,更多地依赖于内在的修养和自律。

他主张减少物质欲望,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满足。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之一,其代表作《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其中蕴含的生态自然思想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主要包括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等基本维度,并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从这些基本维度出发,探讨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天人合一老子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顺其自然而行,与自然相融相通,不应过分干预和破坏自然界。

在老子看来,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应该尊重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对自然进行过度开发和破坏。

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已经成为当代生态环保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天人合一的观念更显重要。

老子的这一思想告诉我们,人类活动不能脱离自然环境,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球家园。

二、顺应自然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不要人为地去干预自然,而是要按照自然的规律去行事。

这反映了老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态度。

在当代社会,随着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老子提倡的顺应自然的思想更加深刻。

如果我们可以像老子所说的那样,不去人为地去破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规律,那么我们就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无为而治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理念,主张顺其自然,不要强行干预,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

这一思想与当代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契合。

在当代社会,人们对各种事物都习惯用强制手段加以干预和管理,往往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思想告诉我们,有时候,顺应自然、顺应事物的规律,不要过多地强调干预和管理,或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老子的这一思想可在当代社会中得到启示,为我们提供解决诸多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它包含了对自然的尊重、顺应自然规律、减少人为干预等多个方面的倡导和教诲,为我们提供了在处理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方面的思考和方法。

老子的哲学思想对当代人生指导的意义

老子的哲学思想对当代人生指导的意义

老子的哲学思想对当代人生指导的意义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被认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对今天的人生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尽管距今已有数千年,但老子的思想依然具有普遍性和时代性,对当代人生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一、道法自然:返璞归真的生活哲学老子的哲学思想强调返璞归真,主张遵循自然之道。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追逐物质和功利,追求高薪、名誉和地位,但却忽略了内在的平衡和个人的真实需求。

老子的思想引导我们回归自然,摒弃虚浮的欲望,寻求内心的安宁与生活的平衡。

当代人应当通过减少物质欲望,减少对外在影响的依赖,追求心灵上的自由和内在的满足。

只有当我们真正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内在的真实和平衡,我们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幸福和内心的安宁。

二、无为而治:积极无为的处世哲学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原则,主张通过顺势而为,不强求主观的干预。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过于焦虑和努力,但往往效果并不理想。

老子的无为而治强调顺势而为,不要过度干涉自然和外界的事物,而是在适当的时机和情境下,顺势而为,以最小的力量达到最大的效果。

当代人应当学会放下过度的控制欲望,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

只有当我们不再过度努力和控制一切,而是顺时应变,善于选择和把握机会时,我们才能达到更好的成就和更轻松的心态。

三、柔弱胜刚强:温和和平的处世智慧老子的哲学思想赞扬柔弱胜过刚强,主张以温和、合作和平的方式处理事务。

在当代社会,竞争与冲突日益加剧,人们常常以强者的姿态对待问题和他人。

然而,老子的思想提醒我们,通过柔弱和相互理解,我们能更好地处理矛盾、减少摩擦、促进和谐。

当代人应当以柔弱和平为导向,通过理解和协作来解决问题。

只有当我们以和平和善意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权益和需求时,我们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结合老子的哲学思想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结合。

在当代社会,人们往往只关注自身利益,忽视了他人和社会。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是指老子关于自然生态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则。

老子认为,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万物和宇宙。

万物都是由“道”生成和维持的,万物之间存在着相互联通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按照自然规律而行,不要人为干扰和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

老子追求和谐、平衡、无为而治的自然状态,主张养生、保护生态环境,提倡“无为而得”的生活方式。

老子认为,自然是至高的存在,人应该谦逊地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1. 生态环境保护:老子提倡顺应自然,不要人为破坏自然生态平衡。

在当代社会,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提醒我们应该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资源的消耗,还自然以清洁和谐的环境。

2. 社会和谐发展: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规律,不要强行干预和改变自然的发展轨迹。

在当代社会,社会和谐发展是重要的目标,需要尊重自然规律,遵循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实现社会的平等、公正、可持续发展。

3. 个体修养与健康生活:老子主张“无为而得”,即顺应自然,顺从自然的发展规律。

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和竞争压力,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提醒我们要放下功利心和虚荣心,适应自然的变化,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保持个体健康和心理平衡。

4.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制度: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而行。

在当代社会,我们面临着紧迫的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制度,减少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5.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老子提倡顺应自然,尊重他人,与他人和谐相处。

在当代社会,人际关系复杂多变,人们往往为了个人利益而争斗不休,滋生各种矛盾和冲突。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提醒我们要尊重他人,保持谦逊和宽容,以互相理解和合作来解决问题,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可以为我们指导合理生活,保护环境,建立和谐社会提供借鉴和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居卑不争,以柔克刚的竞争之道 居卑不争,
道德经》 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 是以圣人欲上民, 《道德经》:"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 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 天下之至柔, 《道德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 坚". 道德经》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道德经》:"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 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 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 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道德经》 78章说 章说: 天下莫柔弱于水, 《道德经》第78章说:"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虚怀若谷, (三)虚怀若谷,有容乃大的立世之道
《道德经》:"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道德经》 知不知, 不知知,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是以不病. 是以不病." 道德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道德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 者有力,自胜者强. 者有力,自胜者强." 《道德经》:"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道德经》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道德经》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 《道德经》:"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 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道德经》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道德经》:"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适可而止, (四)适可而止,知足常乐的生存之道
《道德经》:"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 道德经》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 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 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 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道德经》 罪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道德经》:"罪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道德经》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 《道德经》:"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 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 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二)老子生命哲学的生态学意义
生态学产生于对人类本身的生命关怀, 1,生态学产生于对人类本身的生命关怀,而 道家生命观正具有强烈的生命关怀. 道家生命观正具有强烈的生命关怀. 生态学的核心观念是其地球生态系观念, 2,生态学的核心观念是其地球生态系观念, 它强调的是一种天人整体观念, 它强调的是一种天人整体观念,这一观念正 是道家所提倡的. 是道家所提倡的. 3,生态学的一个基本观念是认为自然物亦有 其内在价值和生存权利,人类应爱护自然, 其内在价值和生存权利,人类应爱护自然, 应有自然关怀, 应有自然关怀,道家生命观正包含着强烈的 自然关怀. 自然关怀. 道家的生态伦理学思想所包含的善待自然, 4,道家的生态伦理学思想所包含的善待自然, 爱惜万物的价值取向对我们具有十分重要的 启迪,指导乃至警示意义. 启迪,指导乃至警示意义. 5,老子天人关系学说中所包含的生态智慧已 受到西方很多科学家的高度重视. 受到西方很多科学家的高度重视.
四,老子的处世艺术及其 现代启示
(一)"反者道之动","祸兮福所倚" 反者道之动" 祸兮福所倚" 的人生智慧
老子的名言: 祸兮福之所倚, 老子的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 伏." 老子提出的人生智慧告诉我们: 老子提出的人生智慧告诉我们:事物永远是 处于变化之中的,矛盾随时都可能发生转化. 处于变化之中的,矛盾随时都可能发生转化. 当我们处于顺境时,不能忘乎所以, 当我们处于顺境时,不能忘乎所以,而要居 安思危;当我们处于逆境时, 安思危;当我们处于逆境时,也不要悲观丧 而应坚定信念. 气,而应坚定信念.
道德经》中的" 3,《 道德经》中的"德"
道德经》中的" 是指" 《道德经》中的"德"是指"道"的功用或 显现,是事物得于" 而形成的内在特质, 显现,是事物得于"道"而形成的内在特质, 是人对于" 的认识和把握. 是人对于"道"的认识和把握. 老子将"德"分为"上德"和"下德". 分为"上德" 下德" 老子将" 道德经》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道德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 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德" 天地之德,自然之德; "上德":天地之德,自然之德; 下德" 人间之德,社会之德. "下德":人间之德,社会之德.
2,"无为而治"提倡一种人性化管理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的人性化管理:信任部下,尊重他们的 无为而治"的人性化管理:信任部下, 无为而治 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他们的工作不作过分 的干预. 的干预. 无为而治"与原则,规章,纪律相辅相成. "无为而治"与原则,规章,纪律相辅相成. 无为"管理的含义:该严则严,该宽则宽, "无为"管理的含义:该严则严,该宽则宽,宽严 得当,宽严适中. 得当,宽严适中.
1,《老子》即《道德经》 老子》 道德经》 老子》又名《道德经》 道教尊其为《道德真经》 《老子》又名《道德经》,道教尊其为《道德真经》, 道经》 德经》两篇, 分《道经》和《德经》两篇,共81章. 章 道德经》内容丰富,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军事, 《道德经》内容丰富,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军事, 法律,伦理,心理,逻辑,医学,养生等诸多领域. 法律,伦理,心理,逻辑,医学,养生等诸多领域. 道德经》中心范畴是" 其中" 《道德经》中心范畴是"道"和"德",其中"道" 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 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 道德经》中的" 2,《道德经》中的"道" 的基本含义: "道"的基本含义:一是指宇宙万物得以产生的终极 根源;二是指自然事物的运动规律; 根源;二是指自然事物的运动规律;三是指社会人生 的基本准则. 的基本准则. 的基本特征:内涵的抽象性,特性的自然性, "道"的基本特征:内涵的抽象性,特性的自然性, 存在的永恒性,功用的广泛性. 存在的永恒性,功用的广泛性.
老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安徽大学哲学系教授 李 霞
一 , 老 子 其 人 其 书
(一)老子其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春秋末期思想家, 春秋末期思想家,世界文 化名人, 化名人,生前曾任周王朝 的国家图书馆管理员, 的国家图书馆管理员,晚 年辞官隐居. 年辞官隐居.
老子》 (二)《老子》其书
(二)"无为而治"与管理 无为而治" 艺术
提倡"无为" 是老子思想的一大特色. 提倡"无为",是老子思想的一大特色.老子的 无为"不是指一无所为,无所作为,而是" "无为"不是指一无所为,无所作为,而是"为" 的一种极高明的方式和手段, 的一种极高明的方式和手段,其基本含义是反对违 背事物的自然特性而勉强作为, 背事物的自然特性而勉强作为,强调要因顺事物的 自然规律,以顺应自然的方式去作为. 自然规律,以顺应自然的方式去作为. 老子的"无为而治"在现代管理中的启示作用
无为而治"提倡一种"抓大放小" 1,"无为而治"提倡一种"抓大放小"的领导 策略
"抓大放小":小事"无为",大事"有为". 抓大放小" 小事"无为" 大事"有为" 领导者应处理好三对关系: 管向" 管事" 领导者应处理好三对关系:"管向"与"管事"的 关系, 管总" 管分"的关系, 管帅" 关系,"管总"与"管分"的关系,"管帅"与 管将"以及"管兵"的关系. "管将"以及"管兵"的关系. 抓好大事则事半功倍,专管小事则事倍功半. 抓好大事则事半功倍,专管小事则事倍功半.
3,"无为而治"提倡一种"自然化管理" 无为而治"提倡治"的自然化管理:因势利导,尊重现实, 无为而治"的自然化管理:因势利导,尊重现实, 顺应规律;为当为之事,不为不当为之事. 顺应规律;为当为之事,不为不当为之事. 老子将管理者区分为四个层次: 太上,不知有之; 老子将管理者区分为四个层次:"太上,不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无为而治"的名言: 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 "无为而治"的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