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1钻石分析

合集下载

第5章1钻石

第5章1钻石


覆膜:覆钻石膜,改善颜色。 高压加热处理: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研制,将浅黄
色Ⅰb型钻石结构中的分散N原子在高压下聚集变为 Ⅰa型钻石,使颜色变浅。

放射性辐照改色:永久性、色心致色(K级以下),如黄色钻
石改为绿、浅蓝色、粉红色;褐色钻石改为天蓝色、绿色。

辐照改色钻石的鉴别:
a. b. 辐照改色蓝钻石不含B,绝缘。 颜色仅限于表面,色带的形状和分布位置与琢型和辐 照方向有关。从亭部轰击圆多面型钻石时,从台面观 察可见“伞影效应”——颜色呈伞状围绕亭部分布; 从冠部轰击——腰棱处可见深色环;从侧面轰击—— 靠近轰击源一侧颜色明显加深。 在594nm处常有明显吸收线,但加热后可消失。天然 钻石在产出同时也可能受到放射性影响。
一步分为下列两类:
•Ⅱa型:含N极少,以自由状态的N存在,不含B,具最
高导热率,室温下导热率是铜的6.5倍,不导电。约占 天然金刚石2%。 •Ⅱb型:不含N,但含B、Be、Al等,具半导体性。罕 见,约占天然金刚石0.1%以下。 ※钻石的化学稳定性较高。无裂隙或包体的钻石,在真空中 加热至1800℃后快速冷却,不会给钻石带来任何损害。但在 CrSiO4中加热至200℃可变为CO2,在氧化环境中加热至 650~870℃也可燃烧变为CO2。
2、钻石的仪器鉴定
(1)硬度测试
钻石是最硬的物质,测试硬度无疑是一种最有
效的鉴定方法,但有破坏性,须谨慎使用。
将宝石的腰棱在刚玉硬度板上小心刻划,若能
划动,可确定为钻石。
(2)热导仪测试
钻石及其仿制品 热导仪 热导仪
显示仿制品
显示钻石 观察双折射
钻石
莫桑石
(3)反射仪测折射率:2.417
(4)测定密度:3.52

钻石的颜色分级

钻石的颜色分级

第二章钻石的颜色分级第一节钻石的颜色与分级1、钻石颜色分级的对象浅色的、近于无色的钻石。

黄色系列或开普系列的钻石是颜色分级的主要对象。

2、钻石的颜色和彩色钻石钻石的颜色是由钻石对可见光具有选择性吸收所引起。

彩色钻石:是指当钻石的色调加深到一定程度,变得醒目而鲜艳时,就成为相当吸引人的宝石。

彩色钻石是由杂质元素、压力、放射性元素的辐射等造成。

彩色钻石的稀有程度依次为:红、绿、蓝、紫红、粉红、褐、黄。

Z比色石可以作为确定黄色彩钻的界限。

3、颜色分级及其发展(1)质量相同的条件下:最高色级与次高色级(如D与E)钻石在价格上的差异可达50%,较低色级两相邻的色级间(如I和J)价格差异仅10%—15%。

(2)发展:钻石分级进行系统的评价开始于19世纪中叶,巴西的钻矿是世界钻石的主要来源。

早先评定色级所用的术语直接地反映了这种情况,Golcondo代表颜色最好的钻石,其后依次为Bagagem、Canavieras、Diamantinas、Bahias。

19世纪末,随着南非钻石的发现和大量开采,其产量远远的超过了巴西,色级的用语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新的流行于钻石贸易中的国际性的术语:Jager、River、Top Wesselton、Wesselton 、Top Crystal、Crytal、Top Cape、和Cape。

20世纪50年代,美国宝石学院对钻石色级作了划分,并采用了新的术语,把颜色从无色到浅黄色分成了23个级别,并分别用英文字母D到Z——给予标定。

70年代前后,对钻石的4C分级的研究和标准的设立也有了新的发展。

1963年德国队钻石分级术语作了定义,1969年Scan.D.N.问世,1970年德国又对钻石分级补充了切工分级的部分内容,1974年CIBJO钻石分级标准出台。

(3)带有产地色彩的旧术语被更新的主要原因:由于20世纪初中叶在非洲诸国、前苏联的钻石矿藏纷纷被发现和开采,南非不在是钻石的唯一来源,南非钻石产量下降到世界总产量的30%以下。

钻石基础知识

钻石基础知识

2.热膨胀性 钻石的热膨胀系数极低,温度的突然变化对钻石影响不大。 但是钻石中若含有热膨胀性大于钻石的其他矿物包体或存在裂 隙时不宜加热,否则会使钻石产生破裂。KM钻石的处理就是利 用了这一特性。 3.可燃性 可燃性是指物质在空气中能够燃烧的性质。钻石在绝氧条件 下加热到1800℃以上时,将缓慢转变为石墨。在氧气中加热到 650℃将开始缓慢燃烧并转变为二氧化碳气体。钻石的激光切割 和打孔净度处理技术就是利用了钻石的低热膨胀性和可燃性。 但对钻石首饰进行维修时,应避免灼伤钻石。 (七)亲油斥水性 钻石对油脂有明显亲和力,这个性质在选矿中被用于回收 钻石,在涂满油脂的传送带上将钻石从矿石中分选出来
2.光泽,透明度 钻石具有特征的金刚光泽,金刚光泽是天然无色透明矿物 中最强的光泽。值得注意的是观察钻石光泽时要选择强度适中 的光源,钻石表面要尽可能平滑,当钻石表面有熔蚀及风化特 征时,钻石光泽将受到影响而显得暗淡。 纯净的钻石应该是透明的,但由于矿物包体、裂隙的存在, 钻石可呈现半透明,甚至不透明。 3.光性 钻石为均质体,偶见异常消光。 4.折射率及色散 钻石的折射率为2.417,是天然无色透明矿物中折射率 最 大的矿物,所以抛光良好的钻石具有很强的光泽和亮度。 钻石的色散值为0.044,也是所有天然无色透明宝石中色散 值最大的矿物。强的“火彩”为钻石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同时 也是肉眼鉴定钻石的重要依据之一 5.多色性 钻石属均质体矿物,无多色性。
10倍放大镜
放大镜是宝玉石鉴定中最常用的一种工具,一般要求放 大10X,因为一般宝石的净度都以10倍放大镜为标准。 使用方法;放大镜尽量贴近眼睛,然后把宝石向放大 镜靠近,直到看清楚。 用10X放大镜观察宝石可以获得以下信息: (1)表面损伤—刻痕、凿痕和表面瑕疵 (2)切磨质量—小面的准确性和对称性、弧面形宝石 的圆度等。 (3)抛光质量—火痕、表面光洁度等。 (4)内部瑕疵和初始解理。 (5)包裹体类型和组合特征,与宝石结构、构造的关 系。 (6)颜色的分布和生长线,以及某些人造宝石和弯曲 生长线。 (7)由透过锆石、电气石、橄榄石等宝石的小面边棱 重影而确定其较强的双折射率 (8)拼合宝石的接合面、光泽的变化和扁平气泡等。

第三章 钻石及饰品鉴赏

第三章 钻石及饰品鉴赏

简称“4C”标准
17

一、重 量——carat weight
1907年国际规定,用“克拉”(Carat,简写为ct)作为计量
钻石的重量单位,1克拉=0.2克=200毫克。 1克拉以下的宝石计量单位用“分”,1克拉=100分, 1分=0.01克拉。 钻石重量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第三位逢9进1。
钻石的价格=D2×K
圆多面琢型
23
圆明亮琢型切工的完美比例:
24
冠部主刻面 星小面 上腰小面 腰棱直径 台面直径
冠部角度
34°30′ 40°45′
16.2%
冠 部 高 度
腰部厚度 1%
亭部角度
43.1% 下腰小面 亭部主面
亭 部 高 度
底尖角度
小于0.25克拉的有57个面;大于0. 5克拉的有58个面;
25
• 为什么是完美比例?
地幔中的金刚石由于造山运动、地壳隆起或下沉,火山 爆发等原因,使金刚石矿形成次生砂矿或裸露于地面。
7
§3-5 世界金刚石储量、产量与产地
1、世界总储量 全球金刚石总储量约为25亿克拉,分布于30多个国家: 澳大利亚:约6.5亿克拉 俄罗斯: 约6.5亿克拉 扎伊尔: 约5亿克拉 博茨瓦纳:约3.5亿克拉 南非: 约2亿克拉
二、哈气法 在钻石上呼一口气,若是钻石则其表面凝聚的水雾应比 其它物品上的水雾蒸发得快,这是因为钻石具有高导热性。
三、铅笔鉴定法 先把钻石用水湿润,然后再用铅笔轻轻的刻划,在真钻 石的晶面上,铅笔划过的地方,是不留痕迹的,而如果不是 钻石,而是玻璃、水晶等材料,就会在表面上留下痕迹。 四、硬度检验法 钻石是已知最硬的自然生成物质,没有什么东西可在钻 石上划上痕迹,若能划上痕迹的则绝非钻石。

钻石的性质

钻石的性质
全内反射: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入射光线将在光密介质中全内 反射。
宝石材料的折射率越高,其临界角越小。
钻石的临界角仅为24°26″,远小于其他许多宝石;成品钻石的亭 角在40°左右时,来自冠部的入射光即可全内反射.而其他宝石 则需要大得多的亭角,因而也就要深得多的亭部,给镶嵌带来困难
宝石的反射率可以换算,折射率越大反射率越大。
第五节 钻石的其它物理性质 一、润湿性
钻石的表面不能润湿,不能呈薄膜状附着在其表面,仅 能以水滴状存在。
二、亲油性
钻石具有明显的亲油脂性,在首饰佩带过程中很容易将油 垢、污垢吸附在表面。亲油性被用在钻石的回收上。
三、化学的稳定性
钻石对于化学腐蚀剂如氢氟酸、盐酸、硫酸和硝酸, 具有很高的稳定性。钻石在这些试剂中清洗不受损失。
白光通过内反射 分解成组成色
宝石的色散值是用选定的两种不同波长的光--弗朗霍夫 谱线的B、G线(686.7nm 和430.8nm)所测得的折射率 的差值。
钻石的色散值为0.044
火彩:所有透明宝石都能或多或少地使光产生色 散.一些宝石当在灯光下转动时,从某些刻面会显 示明亮颜色的闪烁。这种效应称为火彩。
第一节 钻石的力学性质
一、硬度
硬度是指宝石对刻划的难易程度,承受摩擦的能力以及抵抗更 硬物质压力的能力。
钻石的摩氏硬度为10,是自然界中迄今已知的最硬的材料。虽 然钻石的硬度随结晶方向有一 些变化--差异硬度,但不论是 沿任何方向,钻石的硬度依然比其他任何材料要高许多。
1、刻划硬度(麾氏硬度)
指矿物之间抵抗刻划能力的相对大小
一力学性质一力学性质二光学性质二光学性质三热学性质三热学性质四电学性质四电学性质五其它物理性质五其它物理性质第一节第一节钻石的力学性质钻石的力学性质一硬度硬度是指宝石对刻划的难易程度承受摩擦的能力以及抵抗更硬物质压力的能力

第5章 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4

第5章 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4

steel or, lead. Platinum and white gold are, at present, the most popular materials.
White gold(白金) is an alloy of gold (i.e., it is gold and silver or palladium(钯). This is where the concept of Karat (开,克拉) comes in. Karat is a measure of the purity of the material.
2. 晶粒越细,塑韧性提高
细晶粒材料中,应力集中小,裂纹不易萌生; 晶界多,裂纹不易传播,在断裂过程中可吸收较 多能量,表现出高韧性。
晶界在塑性变形中的作用
协调作用:协调相邻晶粒变形
障碍作用:阻碍滑移的进行 促进作用:高温变形时两相邻晶粒沿晶界滑动 起裂作用:晶界阻碍滑移晶界应力集中
Strength or elongation
Cu
回答:为什么钻戒不用纯金而是用白金作为托 架的问题?
利用合金固溶强化理论,白金的硬度显然比纯金的高 ,以保证钻石不会从戒指中脱落。
4)屈服现象与应变时效
①屈服现象
上屈服点:试样开始屈服时对应的应力
下屈服点:载荷首次降低的最低载荷 屈服伸长:试样在此恒定应力下的伸长
拉伸试验时, p 接近于恒定。

m'
塑形变性前,ρm很低,v很大,τ 很大;这就是上屈服点 高的原因。
3. 弥散强化 4. 加工硬化
6. 应变时效
7. 柯氏气团 8. 形变织构
Questions?
1. 为什么工程上很少用纯金属?

第五章:竞争者分析与竞争战略选择

第五章:竞争者分析与竞争战略选择
“国家竞争优势是由汇率、利率、政府赤字等变量所驱动的总体经济现 象”、
“国家竞争优势缘自廉价与充沛的劳动力”、 “竞争力取决于政府政策,政府的产业目标、保护政策、奖励出口以及 补贴等手段”、 “各国的管理模式(包括劳工关系)差异造成了竞争力的不同”等等观 点。
波特认为:
“寻求国家的‘竞争力’,其实是个错误的问题。”我们不能只看整体 经济表现,而必须先认识决定生产力的因素,以及生产力成长的速度。接下 来从细部着手,针对单个产业和产业区间的表现,了解生产力。我们必须知 道,有商业价值的技能和技术是何时及如何创造出来的,这些问题只有针对 特定产业进行全面观察才能得到解答。波特从产业着手研究国家的竞争力和 竞争环境特色的。
Company Logo
补充材料3: 迈克尔·波特从竞争战略角度提出的利基战略思想,也有人认为
(例如安索夫),集中/聚焦战略本身就是利基战略。他还研究了衰 退行业的战略选择,认为利基战略是战略选择之一——放弃其它业务, 专注于某个有竞争力的狭小业务。在波特的战略框架中,利基战略的 核心思想是选择一个相对狭窄的行业/市场,然后集中资源于这个市 场,并在这个市场中采取低成本或差别化的竞争战略。
讨论:
钻石模型对我国行业竞争优势建设的启发
Company Logo
国家竞争各阶段:
波特从国际竞争的角度出发,根据每个国家的产业表现以及竞争优 势的来源,提出国家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
生产要素导向(factor-driven)阶段、 投资导向(investment-driven)阶段、 创新导向(innovation-driven)阶段、 富裕导向(wealth-driven)阶段。
Company Logo
讨论1:
1、知识经济背景下对波特竞争理论的解读 模式创新比竞争战略选择更为重要吗?

珠宝鉴定与鉴赏知识作业指导书

珠宝鉴定与鉴赏知识作业指导书

珠宝鉴定与鉴赏知识作业指导书第1章珠宝基础知识入门 (3)1.1 珠宝的定义与分类 (4)1.1.1 按来源分类 (4)1.1.2 按性质分类 (4)1.1.3 按价值分类 (4)1.2 珠宝的组成与性质 (4)1.2.1 矿物组成 (4)1.2.2 物理性质 (4)1.2.3 化学性质 (4)1.3 珠宝文化与历史传承 (5)1.3.1 古代珠宝文化 (5)1.3.2 中世纪珠宝文化 (5)1.3.3 近现代珠宝文化 (5)1.3.4 我国珠宝文化 (5)第2章珠宝鉴定方法概述 (5)2.1 珠宝鉴定的意义与目的 (5)2.2 常见珠宝鉴定方法简介 (5)2.2.1 观察法 (5)2.2.2 比对法 (6)2.2.3 实验室检测法 (6)2.2.4 仪器检测法 (6)2.3 珠宝鉴定工具与设备 (6)第3章宝石学基础知识 (6)3.1 宝石的结晶学与光学性质 (6)3.1.1 结晶学基础 (6)3.1.2 光学性质 (7)3.2 宝石的化学成分与分类 (7)3.2.1 化学成分 (7)3.2.2 宝石分类 (7)3.3 宝石的硬度与密度 (7)3.3.1 硬度 (7)3.3.2 密度 (7)第4章宝石的鉴别特征 (7)4.1 钻石的鉴别特征 (7)4.1.1 硬度 (7)4.1.2 折射率 (7)4.1.3 密度 (8)4.1.4 色彩和透明度 (8)4.1.5 内部特征 (8)4.2 红宝石与蓝宝石的鉴别 (8)4.2.1 矿物成分 (8)4.2.3 密度 (8)4.2.4 色彩和透明度 (8)4.2.5 包裹体和生长纹 (8)4.3 翡翠与玉石的鉴别 (8)4.3.1 矿物成分 (8)4.3.2 硬度 (9)4.3.3 折射率 (9)4.3.4 密度 (9)4.3.5 色彩和质地 (9)4.3.6 结构特征 (9)第5章珍珠鉴定与鉴赏 (9)5.1 珍珠的形成与分类 (9)5.1.1 珍珠的形成 (9)5.1.2 珍珠的分类 (9)5.2 珍珠的鉴别特征 (9)5.2.1 形状 (9)5.2.2 大小 (10)5.2.3 光泽 (10)5.2.4 表面特征 (10)5.2.5 珠层结构 (10)5.3 珍珠的质量评价与保养 (10)5.3.1 质量评价 (10)5.3.2 保养 (10)第6章金银首饰鉴定与鉴赏 (10)6.1 金银首饰的材质分类与标识 (10)6.1.1 材质分类 (10)6.1.2 标识识别 (10)6.2 金银首饰的工艺特点与鉴别 (11)6.2.1 工艺特点 (11)6.2.2 鉴别方法 (11)6.3 金银首饰的保养与清洗 (11)6.3.1 保养方法 (11)6.3.2 清洗方法 (11)第7章现代珠宝首饰设计鉴赏 (11)7.1 珠宝首饰设计风格与流派 (11)7.1.1 现代主义风格 (12)7.1.2 民族风格 (12)7.1.3 艺术装饰风格 (12)7.1.4 时尚风格 (12)7.2 珠宝首饰设计元素与构成 (12)7.2.1 形状 (12)7.2.2 材质 (12)7.2.3 色彩 (12)7.3 珠宝首饰设计师及其代表作 (13)7.3.1 卡地亚(Cartier) (13)7.3.2 范克克拉夫斯(Van Cleef & Arpels) (13)7.3.3 宝格丽(Bulgari) (13)7.3.4 蒂芙尼(Tiffany & Co.) (13)第8章珠宝市场与投资 (13)8.1 珠宝市场概述 (13)8.1.1 珠宝市场现状 (13)8.1.2 珠宝市场发展趋势 (14)8.1.3 市场参与者 (14)8.2 珠宝投资策略与风险 (14)8.2.1 投资策略 (14)8.2.2 投资风险 (14)8.3 珠宝拍卖与收藏 (15)8.3.1 珠宝拍卖 (15)8.3.2 珠宝收藏 (15)8.3.3 珠宝收藏建议 (15)第9章珠宝鉴定证书解读 (15)9.1 珠宝鉴定证书的权威性与种类 (15)9.1.1 权威性 (15)9.1.2 种类 (16)9.2 珠宝鉴定证书的内容解读 (16)9.2.1 证书基本信息 (16)9.2.2 珠宝基本信息 (16)9.2.3 鉴定结果 (16)9.3 珠宝鉴定证书的查询与验证 (16)第10章珠宝养护与维修 (17)10.1 珠宝的日常养护与清洗 (17)10.1.1 日常养护方法 (17)10.1.2 清洗方法 (17)10.2 珠宝维修与修复技术 (17)10.2.1 维修方法 (17)10.2.2 修复技术 (17)10.3 珠宝养护与维修注意事项 (17)10.3.1 避免过度清洗 (18)10.3.2 选择专业维修机构 (18)10.3.3 注意养护周期 (18)10.3.4 妥善保存 (18)10.3.5 定期检查 (18)第1章珠宝基础知识入门1.1 珠宝的定义与分类珠宝,广义上指的是那些具有一定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宝石、玉石及贵金属饰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放大观察
A、表面特征(面棱及腰围)
硬度最大,因而不易磨损,故表面光
洁没有擦痕,刻面棱平直而锋利,面棱 一般较尖锐。
未抛光钻石腰围常呈独特的微粒状或蜡状外观,
而仿钻腰围面常显得较平滑或有一系列平行琢 痕。
钻石腰棱处有时可见须状腰、残留原始
晶面及三角形凹陷(蚀象)或生长纹。
B、内部特征
2、钻石的仪器鉴定
(1)硬度测试
钻石是最硬的物质,测试硬度无疑是一种最有
效的鉴定方法,但有破坏性,须谨慎使用。
将宝石的腰棱在刚玉硬度板上小心刻划,若能
划动,可确定为钻石。
(2)热导仪测试
钻石及其仿制品 热导仪 热导仪
• 3、力学性质
解理:具八面体{111}完
全解理 。
比重:3.52(±0.01)。
硬度:10,不同晶面各方向
的硬度有差异。 Ⅰ型钻石 硬度大于Ⅱ型,无色钻石大 于彩钻。即使在同一晶面上, 不同方向硬度也有差异。

4、光学性质
颜色:无~浅黄(褐、灰)系列,粉、红紫、黑、蓝、
绿、红、深黄、橙黄。无色至黄色系列绝大部分为Ⅰa 型;蓝色、淡蓝色钻石大部分为Ⅱb型,如“库里南、 希望”等名钻。 大多彩钻颜色发暗,颜 色艳丽的彩钻极罕见。彩 色成因: ⑴少量N、B和H原子进人 晶体结构形成各种色心。 ⑵晶体塑性变形而产生 位错、缺陷,对某些光的 吸收而呈色。
钻石呈色的四个主要原因
(1)黄至棕黄色钻石的颜色:N原子代替C原子形成电子色心 而产生。有两种形式: a、孤立的N原子代替C原子,如Ⅰb型; b、N原子可移动聚合在一起形成多个N原子集合体。 (2)蓝色钻石:B原子代替C原子形成空穴色心。少数含H杂质 的钻石也呈蓝色。 (3)粉红色钻石和褐色钻石:在高温和各向异性压力的作用 下发生晶格变形而产生的颜色,在极端情况下可形成紫 红色钻石。 (4)绿色、蓝绿色钻石:长期天然辐射作用而形成。若辐照 时间足够长或辐照剂量足够大,可变成深绿色甚至黑色。 有时还可形成蓝色和黄褐色。


透明度:透明
光泽:金刚光泽


光性:均质体
折射率:2.417 色散:0.044,中等,
但在天然宝石中较
高。
发光性:在LW下大多数钻石有蓝白、绿、黄、红色等
荧光,少数在SW下有荧光。有些可发磷光。在X射线下, 大多数钻石发中-强的蓝-白色荧光。
吸收光谱:无色—淡黄褐色系列钻石在415nm有强吸收
带,423、435、465、478nm有弱吸收线。褐色钻石在
504nm有强吸收线。
• 5、包裹体:
常含有石墨、金刚石、铬透辉石、铬尖晶石、石榴石、
橄榄石、刚玉、云母、角闪石等细小矿物包体。
云状物(云雾状白色或灰色包体组成)、羽状纹(裂
隙、生长纹和解理等。
金刚石包体
铬透辉石包体
石榴石包体
6、热性能、电性能: Ⅰa型导热性最差(含N高的导热性差), Ⅱa型 导热性最好,Ⅱb型是半导体。 7、其它:亲油性、疏水性、热膨胀性非常低。
一步分为下列两类:
•Ⅱa型:含N极少,以自由状态的N存在,不含B,具最
高导热率,室温下导热率是铜的6.5倍,不导电。约占 天然金刚石2%。 •Ⅱb型:不含N,但含B、Be、Al等,具半导体性。罕 见,约占天然金刚石0.1%以下。 ※钻石的化学稳定性较高。无裂隙或包体的钻石,在真空中 加热至1800℃后快速冷却,不会给钻石带来任何损害。但在 CrSiO4中加热至200℃可变为CO2,在氧化环境中加热至 650~870℃也可燃烧变为CO2。
第五章
主要宝石各论
钻石 刚玉 绿柱石 金绿宝石 其它宝石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第一节
钻 石
• 钻石(Diamond):
指宝石级金刚石。
由于钻石具许多优越性质, 如硬度最大、折射率高、光 泽强、色散强等,加工后不 易磨损、永远光彩夺目,故 被誉为“宝石之王”。
钻石代表永恒之心,燃烧永恒之火,表达永恒之爱。
一、钻石的基本特性 二、钻石的鉴别 三、钻石的4C评价
四、钻石矿床类型及主要产地
五、世界名钻欣赏
一、钻石的基本特性
• 1、化学成分
C(99.95%),常含少量Si、Mg、Ca、Al、Mn、N、 B、H、Be、Fe、Ti、S、Cr等杂质元素50多种。
以适当角度照明,有时可见内部或延伸到表 面的一些细微而直的透明纹理。
钻石常含固态矿物包体;天然仿制品常含气液 包体;人造仿制品一般较纯净,偶含气泡、未 熔粉末、铂(铱)晶片等包体。
金刚石包体
片状石墨包体
石榴石包体
钻石是单折射宝石,无面棱重影现象。而有些 仿制品(如金红石、锆石、合成碳硅石等)具有 明显双影,以此可区别于钻石。
钻石琢型是根据全反射
原理计算出来的。
莱索托诺言 603ct 将宝放在有字迹的纸上,钻石没有透视现象,而大多数仿制品有程度不同的 透视现象。
(3)倾斜试验:将台面向上,置于暗背景中
(4)亲油性试验:粘手,用油性笔在钻石表面划 时可留下清晰而连续的线条。 ⑸托水性试验:水滴在钻石表面隆起较高。
• 2、结晶形态
晶系:等轴晶系。 晶形:多呈八面体、菱形十二
面体、立方体及其各种聚形。 晶面常有生长纹及蚀象。
钻石的双晶依(111)最普遍,可成接触双晶、星状 穿插双晶或轮式双晶。 其中,三角薄 片接触双晶具有 典型的扁平三角 形外观,双晶结 合处环绕钻石有 明显的青鱼骨刺 纹(贸易中称 “结节”)。
据 N含量及存在形式,金刚石分为Ⅰ型和Ⅱ型: Ⅰ型含微量N,按N的存在形式进一步分为: • Ⅰa型:含N较多(0.1~0.3%),N以聚合状态(小片 状)存在。约占天然金刚石98%。 • Ⅰb型:含N较少,以原子状态存在于晶格中。约占 天然金刚石0.1%以下,大多为人造金刚石。
Ⅱ型不含或含极少量氮,按是否含B以及导电与否可进
镁铝榴石包体
片状石墨包体
二、钻石的鉴别
• (一)钻石的鉴别特征及方法
• (二)天然与合成钻石的区别
• (三)优化处理钻石的鉴别 • (四)钻石与仿制品的区别
(一)钻石的鉴别特征及方法
1、钻石的肉眼鉴定 (1)外观特征
具典型的光泽、亮度和火彩特征,即强金刚光 泽、高亮度、火彩强而柔和。
(2)透视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