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高分子物理课件8第3章-3
合集下载
高分子物理课件第三章 (1)

i
1605.9 19.12 ( J 0.5 / cm1.5 ) 84
如果
1 - 2 1.7 ~ 2.0 则聚合物不溶
Hildebrand公式适用于非极性或弱极性
2 2 d2 + p + h2
强极性时要使用Hansen公式:
式中:下标d、p、h分别表示色散力、极性力和氢键力
Logo
如尼龙 -6 是亲核的 , 要选择甲酸、间甲酚等带亲电基 团的溶剂;相反聚氯乙烯是亲电的,要选择环己酮 等带亲核基团的溶剂。 在聚合物-溶剂体系中常见的亲电、亲核基团,其强 弱次序如下:
1, 2 – 分别为溶剂和高分子的体积分数 1, 2 – 分别为溶剂和高分子的溶度参数
VM – 混合后的体积
溶度参数
溶度参数 =
1/2 =
E CED V
提示: 先计算摩尔体积, 再计算 CED, 最后计算. (注意单位)
Example: 完全非晶的PE密度 为ra=0.85g/cm3, 如果其内聚能 为2.05kcal/mol单体单元, 试计 算其溶度参数.
高分子-溶剂相互作用参数1小于1/2原则
1 1 2
良溶剂
1
1
1 2
1 2
status
Why?
劣溶剂
35
Logo
(四)溶剂化原则(适用于极性高分子)
聚合物的溶胀和溶解与溶剂化作用有关。 溶剂化作用:指广义的酸碱相互作用或亲电子体 (电子 接受体)-亲核体(电子给予体)的相互作用。 溶剂化原则:极性高分子溶解在极性溶剂中的过程,是 极性溶剂分子(含亲电基团或亲核基团)和高分子 的(亲核或亲电)极性基团相互吸引产生溶剂化作 用,使高分子溶解。溶剂化作用是放热的。因而对 于有这些基团的聚合物,要选择相反基团的溶剂。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3-自由基聚合反应-B

乳液聚合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乳液聚合体系的主要组分有:单体、分 散介质(主要是水)、引发剂和乳化剂。单 体一般不溶或微溶于水。 注意:引发剂为水溶性!引发剂的分解 温度决定聚合温度。
乳化剂的作用
乳化剂,乳液聚合体系的重要成分。它可
以使互不相溶的油(单体)-水转变为稳定的、难
以分层的乳液。
它通常是一些兼有亲水的极性基团和疏水
M v 1/ 2 1/ 2 2 fkd kt I kp
动力学链长公式:
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式:
k Ae
E RT
1 1 E p Ed Et Ap 2 2 ] k exp[ 1/2 RT Ad At
综合活化 能为负值
温度升高,k值变小,亦即动力学链长或 聚合度下降。
数均聚合度:单体的消耗速率与大分子的生
成速率之比
Rp 单体消耗速率 Xn 大分子生成速率 Rt +Rtr
则当终止机理为偶合终止时: X n 2v
忽略链转移
C、D分别 为偶合、
为歧化终止时:
Xn v
v 偶合、歧化终止共存时: X n 歧化终止 C 2 D 的百分数
温度对聚合度的影响
第五节 自动加速现象
R p k M I
1/ 2
单体浓度下降, 聚合速率下降
孰是孰非?
单体浓度下降, 聚合速率却加快?
聚合程度提高将导致: 体系黏度增大
链增长 反应 小分子单体扩散 不受影响,增长 速率kp变动不大
链自由基与 单体接触
链自由基与 链自由基接 触
链终止 反应
链自由基运动手 足,双基终止困 难,kt显著下降 聚合速率加快, 分子量迅速增加
高分子物理ppt文档

相应考点 • 狭义的高分子化学,指高分子合成和高分子化学反应。 • 高分子合成:第2—8章 • 高分子化学反应:第9章
相应考点(P2)
• 高分子物理的内容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 • 高分子结构:包括单个分子的结构和凝聚态结构 • 高分子性能:主要指粘弹性 • 分子运动统计学
• 高分子物理是研究高分子___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的 科学
• 着火点以上只燃烧不爆炸
• 不是在密闭的玻璃容器里,没有尖锐的物体作为载体,不会伤人
• 在密闭容器里,实验室用的GAP试剂是少量,不足以产生那么高 的能量,杀伤力不高
7
关于含能材料
• 举例二:从事含能材料的女生们 • 很多女生参与含能材料的研究 • 美女老师王晓青、李晓萌
• 结论:含能材料不危险
• 研究方向:功能高分子材料
14
年份
历 年
2011
分 2012
数 2013
线 2014
2015
历年报考信息
总分 310 325 320 315 345
政治 45 45 45 45 45
英语 45 45 45 45 45
历年报考信息
• 报考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 专业代码:080500
• 考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101) 英语一(201) 数学二(302) 高分子物理(829)
• 学院在有两大研究方向:化工类和金属类。化工类有爆炸科学与 技术国家级实验室。金属类有装甲与反装甲国家级实验室。
• 学院在中关村校区有自己的实验楼,在西山校区(位于海淀区) 有自己的实验区
4
专业
• 本科阶段叫高分子材料专业 • 研究生阶段叫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工类)
其他材料
北航高分子物理橡胶弹性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高分子物理基础 • 橡胶弹性基础 • 橡胶弹性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 • 实验与实践 • 总结与展望
课程背景
高分子物理是研究高分子材料结构和性能关系的科学,而橡胶弹性是高分子物理的 一个重要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橡胶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 此对橡胶弹性的研究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高分子转变与松弛
转变温度
高分子材料在不同的温度下会表 现出不同的性质,这些温度点称 为转变温度,如玻璃化转变温度
和熔点等。
松弛时间
高分子链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 种状态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时
间称为松弛时间。
松弛过程
高分子链在松弛过程中会发生各 种变化,如链段的运动、分子间 的相互作用等,这些变化会影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国内顶尖的航空航天类高校,开设了高分子物理橡胶弹性相 关的课程,以满足国家对高分子材料领域人才的需求。
课程目标
01
掌握橡胶弹性基本理论, 理解橡胶材料在不同应 力下的响应机制。
02
学习橡胶材料在不同环 境下的性能表现,了解 其老化、疲劳等特性。
03
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合成、 改性及加工技术,为实 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 实践指导。
案例描述
详细描述案例的具体应用场景、技术要求和 实现过程。
案例分析
分析案例中橡胶弹性的表现和作用,以及其 对整体系统性能的影响。
案例总结
总结案例的实践经验,提出对未来橡胶弹性 应用研究的启示和建议。
本课程总结
课程内容丰富
本课程涵盖了高分子物理橡胶弹性的 基本理论、应用实例和实验方法,为 学生提供了全面的知识体系。
0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 实践能力,为我国高分 子材料领域的发展做出 贡献。
CONTENTS
• 引言 • 高分子物理基础 • 橡胶弹性基础 • 橡胶弹性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 • 实验与实践 • 总结与展望
课程背景
高分子物理是研究高分子材料结构和性能关系的科学,而橡胶弹性是高分子物理的 一个重要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橡胶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 此对橡胶弹性的研究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高分子转变与松弛
转变温度
高分子材料在不同的温度下会表 现出不同的性质,这些温度点称 为转变温度,如玻璃化转变温度
和熔点等。
松弛时间
高分子链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 种状态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时
间称为松弛时间。
松弛过程
高分子链在松弛过程中会发生各 种变化,如链段的运动、分子间 的相互作用等,这些变化会影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国内顶尖的航空航天类高校,开设了高分子物理橡胶弹性相 关的课程,以满足国家对高分子材料领域人才的需求。
课程目标
01
掌握橡胶弹性基本理论, 理解橡胶材料在不同应 力下的响应机制。
02
学习橡胶材料在不同环 境下的性能表现,了解 其老化、疲劳等特性。
03
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合成、 改性及加工技术,为实 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 实践指导。
案例描述
详细描述案例的具体应用场景、技术要求和 实现过程。
案例分析
分析案例中橡胶弹性的表现和作用,以及其 对整体系统性能的影响。
案例总结
总结案例的实践经验,提出对未来橡胶弹性 应用研究的启示和建议。
本课程总结
课程内容丰富
本课程涵盖了高分子物理橡胶弹性的 基本理论、应用实例和实验方法,为 学生提供了全面的知识体系。
0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 实践能力,为我国高分 子材料领域的发展做出 贡献。
高分子物理课件第三章

假设已有j个高分子被无规地放在晶格 内,因而剩下的空格数为N-jx个空格。那么 第( j+1)个高分子放入时的排列方式Wj+1为多
少?
第( j+1)个高分子的第一个“链段〞可以放在Njx个空格中的任意一个格子内,其放置方法为:
N jx
但第( j+1)个高分子的第二个“链段〞只能放在 第一格链段的相邻空格中,其放置方法为Z: N jx1
kln11 kln1
同理,每个B分子的熵变为
SBkln2
SAkln1
SBkln2
总混合熵为体系中各个分子奉献之和
Sm N1SA N2SB
k(N1ln1 N2 ln2) R(n1ln1 n2 ln2)
S m k (N 1 ln 1 N 2 ln 2 )
真正反映混合熵强度的是单位体积的熵变, 即平均每格位的熵变
溶剂 甲苯 环己烷 苯 苯 水 甲苯 甲苯 正庚烷
温度 25 34 25 70 25 20 25 109
0.37 0.50 0.40 0.19 0.40 0.45 0.39 0.29
高分子溶液混合自由能
由于
F M H M T SM
那么将HMkTN12 S ,M k (N 1 ln 1 N 2 ln 2 )
体积分数 φ1 ; 每一个大分子生成[1-2]对的数目为: [(Z-2)x+2]φ1≈〔Z-2〕x φ1〔当x很大〕 N2个大分子生成的[1-2]对数目为:
AB
A、B单元体积分数各为1、2
P 1 2(Z 2 )N 2 x1 (Z 2 )N 12 因 x N 为 1 2 N 1 2
每生成一对ε12就要破坏半对ε11和半对ε22:
121122212
高分子物理第3章-高分子溶液的粘性流动

分子量越小,分子的体积越小,在流动过程中,不仅 会从载体间较大空隙通过,还会从载体内部的小孔通 过,经过的路程长;而体积大的大分子量的分子只能 从载体间的空隙通过,经过的路程短,所以最大的分 子会最先被淋洗出来。
(2) 体积排除机理
溶质分子的体积越小, 其淋出体积越大. 这种
解释不考虑溶质与载体间的吸附效应以及溶
光散射
粘度 GPC
重均
粘均 各种
绝对
相对 相对
107
107 107
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分配效应, 其淋出体
积仅仅由溶质分子的尺寸和载体的孔径尺寸 决定, 分离完全是由于体积排除效应所致, 所 以GPC又被称为体积排除色谱(SEC,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GPC曲线
浓度响应
W(M) 大
淋出体积或淋出时间
小
M
淋出体积代表了分子量的大小--M;
特性粘度的测定
两种方式进行外推
3.1
sp [ ] c c 0
2.9 2.7 2.5 2.3
PS/苯溶液 Ewart, 1946
sp c
ln r [ ] c c 0
ln r c
0
0.04
0.08 0.12 0.16 Concentration, g/dl
最为重要的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与分子量分
布的方法
solution
solvent
体积大的分子先 被淋洗出来 体积小的分子后 被淋洗出来
浓度检测器
(1) 测定原理
淋出体积:自试样进入色谱柱到淋洗出来,所接收到的
淋出液的体积,称为该试样的淋出体积Ve。 当仪器与实验条件确定后,溶质的淋出体积与其分子量 有关,分子量越大,其淋出体积越小。
高分子物理第三章高分子溶解

V
聚合物分子链有强极性基团或有氢键,分子
间作用力大,机械强度、耐热好
300-400 J/cm3之间,聚合物适合做塑料
分子间力的数量级概念
聚乙烯 = 16.2(J/cm3)1/2 内聚能密度 = 262 J/cm3 分子量50000的聚乙烯,50,000 cm3 /mol 内聚能: 13,100 kJ/mol C-C键能:83 kcal/mol = 346 kJ/mol
M1122
溶剂化原则、氢键的形成
广义酸碱理论
亲核基团: 亲电基团:
O
O
CH2NH2> C6H4NH2> C N(CH3)2> CNH
O
O
> C CH2 > CH2 OCCH2 > CH2OCH2
SO2OH> COOH> C6H4OH> CHCN
> CHNO2 > CHCl2 > CHCl
Example: 尼龙-6为强亲核性的, 选择甲酸、间甲酚等强亲电性溶剂 PVC为弱亲电性的,可选择环已酮、四氢呋喃等弱亲核性溶剂 PAN可选择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
行
如何计算HM ?
Hildebrand equation
对于非极性聚合物溶解于非极性溶剂中(或极性 很小的体系), 假设溶解过程没有体积的变化, 则 有:
H M 12 [12]2 V M
1, 2 – 分别为溶剂和高分子的体积分数
1, 2 – 分别为溶剂和高分子的溶度参数
VM – 混合后的体积
扩散慢,不能透过半透膜
胶体溶液 胶团 10-10~10-8m
扩散慢,不能透过半透膜
真溶液 低分子
<10-10m
高分子物理课件8聚合物的屈服和断裂

解:=0, n=0
=45, s=0/2
0=30MP 0=40MP
先,拉断
(2).已知材料的最大抗张强度为30MP,最大抗剪强度为
10MP,试问此材料是受张力破坏还是剪切作用下形变?
解:=0, n=0
0=30MP
=45, s=0/2 0=20MP
先,发生形变
8 聚合物的屈服和断裂
Shear bana
在细颈出现之 前试样上出现 与拉伸方向成 45角的剪切滑 移变形带
8 聚合物的屈服和断裂
(3) Crazing 银纹
银纹现象为聚合物所特有,它是聚合物在张应力作用下, 于材料某些薄弱地方出现应力集中而产生局部的塑性形 变和取向,以至于在材料表面或内部垂直于应力方向上 出现长度为100µm、宽度为10 µm左右、厚度约为1 µm 的微细凹槽的现象
(a) Different
T
temperature
T
Temperature Example-PVC,Tg=80℃ Results
a: T<<Tg b: T<Tg
0°C 0~50°C
脆断 屈服后断
c: T<Tg (几十度)
50~70°C
韧断
d: T接近Tg
70°C
无屈服
8 聚合物的屈服和断裂
(b) Different strain rate
要 非常迅速。 特 ➢屈服应力对应变速率和温度都敏感。 征 ➢屈服发生时,拉伸样条表面产生“银纹”或“剪切
带”,继而整个样条局部出现“细颈”。
8 聚合物的屈服和断裂
Strain softening 应变软化
弹性变形后继续施加载荷,则产生塑性形变,称为 继续屈服,包括: ➢应变软化:屈服后,应变增加,应力反而有稍许 下跌的现象,原因至今尚不清楚。 ➢呈现塑性不稳定性,最常见的为细颈。 ➢塑性形变产生热量,试样温度升高,变软。 ➢发生“取向硬化”,应力急剧上升。 ➢试样断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 单轴取向PET薄膜的拉伸强度随方向的变化
300
250
200
拉伸强度,MPa
150
100
50
0
0
20
天所关心的重要材料之一:
例2 双轴取向有机玻璃断口的分层状形貌
热空气 有机玻璃飞机舱罩 的成型示意图
取向与韧性
非定向有机玻璃 定向有机玻璃 定向有机玻璃
单轴取向可以吗? 为什么取向可以提高韧性?
3.5.2 混溶性(miscibility)与相容性(compatibility)
1)混溶性:分子水平上的混合(理想)或取得单相材料预 期性能。共混物性能介于组分性能之间,性能可调节范围 很宽(“通用性”) 2)相容性:组分之间有良好的粘结性,共混物有良好的综 合性能。 3) 混溶的判据:透明、均相、单一Tg等 不混溶的判据:不透明、分相、双(多) Tg等。
• 先对纤维进行拉伸,使分子链取向,以得到高的拉伸 倍数和高的强度; • 在热空气或者水蒸汽中迅速地吹一下,使高分子的链 段部分地解取向,并可以消除内应力,使纤维具有一定 的弹性。
2. 在薄膜加工中的应用
对于薄膜材料来说,要求有二维强度,需要 双轴取向才能获得好的力学性能。在生产上广泛 采用双轴拉伸和吹塑工艺来进行加工。 双轴取向与未取向薄膜的力学性能比较
小分子取向为什么不明显?
受 力
3 取向单元:
概念回放: 链段是高分子中能独立运动的最小单元
非晶态高分子:a) 链段取向; b) 分子链取向; 高弹态:链段取向 粘流态:分子链取向 玻璃态:?
a)
可在高弹态实现
b)
可在粘流态实现
●晶态高分子:
概念回放: 高分子晶体含有晶区和非晶区两部分
非晶区:链段、分子链取向 晶区:晶粒取向
v) 红外二向色性 (Infrared Dichroism)
— 晶区与非晶区的取向。
vi) 偏振荧光法 — 非晶区的取向。
i)光学双折射法
(Birefringence anisotropic method)
各向同性样品:nx= ny = nz
—晶区和非晶区取向度的总效果, 反映的是链段取向 原理:取向方向和未取向方向 的折射率不相等 双折射度∆n:材料在不同方向 上的折射率之差。 单轴取向: 双轴取向:
小结
高分子取向的现象、实现的途径 高分子的取向单元和取向方式 取向导致的结构和性能各向异性 解取向问题 取向度的测定方法 取向的应用
讨论:取向与结晶的异同?
结晶:三维有序;
热力学稳 定! 热力学不稳定!
取向:只在一维或二维、在一定程度上有序; 未取向的高分子是各向同性(isotropic)的, 取向后的高分子呈现各向异性(anisotropic)。 取向方向上:原子间化学键结合; 垂直于取向方向上:原子间(分子间)范德华作用。
1)单轴取向(Uniaxial Orientation)
纤维纺丝
薄膜的单轴拉伸
Ex > E未取向
σx > σ未取向
Ey= Ez < E未取向
σy = σz < σ未取向
例:聚乙烯纤维生产
聚乙烯溶液 烘箱
冷却
纤维卷
2)双轴取向 (Biaxial Orientation)
一般在两个垂直方向施加外力。 如薄膜双轴拉伸,使分子链取向平行薄膜平面的任意 方向。在薄膜平面的各方向的性能相近,但薄膜平面 与平面之间易剥离。 薄膜的双轴拉伸取向
性能 抗张强度(MPa) 断裂伸长率(%) 冲击强度(kJ/m2)
聚丙烯 未取向 双轴取向 20~40 130~250 300 2 400 15
PET薄膜 未取向 60~70 3.5 5 双轴取向 140~250 35 25
3. 在塑料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通过双轴取向以后,塑料制品的抗张强度、断 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都大大提高。 飞机透明机舱罩的制造----PMMA
↑ 共混物薄 膜的光学 透明性 ↑ 共溶 剂法 ↑ 玻璃化 转变温 度法
4) 共混聚合物的表征: ★混溶性; ★相区形态与尺寸分布; ★相分离; ★界面粘结
聚合物-聚合物对混溶的热力学判据:
Δ G M = ΔH M − T ΔS M Q ΔS M > 0
ΔG M < 0
∴当ΔH M ≤ 0时, GM < 0 混溶 Δ
●长而柔
知识回顾:
3.1 高分子的晶态结构 3.2 非晶态结构 3.3 液晶态结构
内因: 链结构 外因: 温度等 晶区+非晶区
本讲内容:
3.4 取向态结构 3.5 共混高聚物的结构 3.6 科研小报告---高聚物凝聚态结构的 复杂性 3.7 前沿进展介绍:单链凝聚态结构简介
3.4 取向态结构
The Orientation Structure of Polymer
θ = 0,
当完全不取向时,即 f =0 时,
1 cos θ = 3
2
θ = 54 44′
o
2. 取向度的测试方法
取向单元?
i) 光学双折射法 (Birefringence anisotropic method)
—晶区和非晶区取向度的总效果,反映链段取向 ii) 声波传播法(Sound velocity method) —晶区与非晶区的平均取向度,反映整个分子链的取向情况 iii) 宽角X射线衍射法 (Wide-angle X-ray diffraction) — 测定晶区的取向度与取向分布 iv) 小角激光光散射 (Small-angle Laser light Scattering) — 测定晶区的取向度与取向分布
Ex= Ey > E未取向
σx = σy > σ未取向
Ez < E未取向
σz < σ未取向
2. 性能各向异性(anisotropic): 拉伸取向对涤纶纤维性能的影响
拉伸比 密度 (20℃) 结晶度 (%) 双折射 (20℃) 拉伸强度 断裂伸 (克/旦) 长(%) Tg(℃)
1 2.77 3.08 3.56 4.09 4.49
— 测定晶区的取向度与取向分布
判断: 未取向结晶高分子的宽角X射线衍射图像为 A. 衍射环 B. 弥散圆 C. 衍射点
全同立构聚丙烯薄膜在不同伸长率下的宽角X射线衍射图
3.4.4
取向研究的应用
1. 纤维的拉伸和热处理
如何制备得到有弹性的纤维? PET(涤纶):10%~20%弹性伸长,如何实现? 链段和分子链?
生活中的取向:(课后思考!)
拉面
Lotus root
3.4.3 取向度的概念与测试方法
(The Degree of Orientation )
1. 取向函数
(Orientation function)
取向角
1 2 f = 3cos θ − 1 2
(
)
cos 2 θ = 1
单轴取向: 当所有的分子链均沿一个方向排列,即 f=1 时,
1.3383 1.3694 1.3775 1.3804 1.3813 1.3841
3 22 37 40 41 43
0.0068 0.1061 0.1126 0.1288 0.1368 0.1420
11.8 23.5 32.1 43.0 51.6 64.5
450 55 39 27 11.5 7.3
71 72 83 85 90 89
ΔG M < 0
∂ 2 ΔG M >0 2 ∂φ 2
当ΔH M > 0时, 只有ΔH M < TΔS M 时才有ΔGM < 0
完全混溶的条件是:
5) 聚合物-聚合物对的混溶性举例:
PS/PPO;PVC/丁腈橡胶:混溶 PS/PVME: 有条件混溶; PS/PMMA;顺丁橡胶/天然橡胶:不混溶
混溶体系: 60年代末:Bohn 在一篇评述中列出了13种; 70年代末:Olabisi等在高分子合金专著中列出180种。 混溶体系往往由含酰胺、氨酯、羟基或羧基等质子给体的 聚合物与含醚、酯或吡啶等质子受体的聚合物配对而成。
较多的组分为连续相。分散相的形状随组分含量的增 加从球状 → 棒状 → 层状。
A(白色)B(黑色)二元共混物相结构模型
80:20
60:40
50:50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结构 (数字表示S 与 BD 的比例)
40:60
高抗冲聚苯乙烯的胞状结构
苯乙烯-异戊二烯星形嵌段共聚物
ii)两相连续
取向与液晶的异同?(课后思考)
3.5 共混高聚物的结构
3.5.1 聚合物多组分体系的分类 3.5.2 混溶性与相容性 3.5.3 非均相共混聚合物的结构
Polymer Blend & Polymer Alloy Multicomponent polymer
3.5.1 聚合物多组分体系的分类
1) 聚合物-增塑剂体系(均相),如增塑聚氯乙烯; 2) 聚合物-填充剂体系(多相), 如炭黑增强橡胶、纤维增强塑料、泡沫塑料等; 3) 聚合物-聚合物共混体系(均相或多相), 如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互穿或半互穿网络等。
几种塑料取向前后的力学性能比较
PS 性能 拉伸(Mpa) 伸长率(%) 未取向 35~63 1~3.6 双轴取向 49~84 8~18 3 PMMA 未取向 52~72 5~15 4 PVC 双轴取向 未取向 双轴取向 50~77 40~70 100~150 25~50 15 50 2 70 10
冲击(kJ/m2) 0.25~0.5
3.5.3 非均相共混聚合物的结构
1) 聚合物-填充剂体系:高聚物基体为连续相, 填充剂为分散相。分散相的形状取决于填充剂的形 状,如 球状:炭黑、玻璃珠、泡沫中的闭孔等; 片状:云母; 棒状:纤维; 网状:泡沫中的开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