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裂纹的产生及防止措施
焊接裂纹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以下为焊接裂纹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一起来看看吧。
1、焊接裂纹的现象在焊缝或近缝区,由于焊接的影响,材料的原子结合遭到破坏,形成新的界面而产生的缝隙称为焊接裂缝,它具有缺口尖锐和长宽比大的特征。
按产生时的温度和时间的不同,裂纹可分为:热裂纹、冷裂纹、应力腐蚀裂纹和层状撕裂。
在焊接生产中,裂纹产生的部位有很多。
有的裂纹出现在焊缝表面,肉眼就能观察到;有的隐藏在焊缝内部,通过探伤检查才能发现;有的产生在焊缝上;有的则产生在热影响区内。
值得注意的是,裂纹有时在焊接过程中产生,有时在焊件焊后放置或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才出现,后一种称为延迟裂纹,这种裂纹的危害性更为严重。
2、焊接裂纹的危害焊接裂缝是一种危害大的缺陷,除了降低焊接接头的承载能力,还因裂缝末端的尖锐缺口将引起严重的应力集中,促使裂缝扩展,最终会导致焊接结构的破坏,使产品报废,甚至会引起严重的事故。
通常,在焊接接头中,裂缝是一种不允许存在的缺陷。
一旦发现即应彻底清除,进行返修焊接。
3、焊接裂纹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由于不同裂缝的产生原因和形成机理不同,下面就热裂缝、冷裂缝和再热裂缝三类分别予以讨论。
3.1、热裂纹热裂缝一般是指高温下(从凝固温度范围附近至铁碳平衡图上的A3线以上温度)所产生的裂纹,又称高温裂缝或结晶裂缝。
热裂缝通常在焊缝内产生,有时也可能出现在热影响区。
原因:由于焊接熔池在结晶过程中存在着偏析现象,低熔点共晶和杂质在结晶过程中以液态间层存在形成偏析,凝固以后强度也较低,当焊接应力足够大时,就会将液态间层或刚凝固不久的固态金属拉开形成裂缝。
此外,如果母材的晶界上也存在有低熔点共晶和杂质,则在加热温度超过其熔点的热影响区,这些低熔点化合物将熔化而形成液态间层,当焊接拉应力足够大时,也会被拉开而形成热影响区液化裂缝。
总之,热裂缝的产生是冶金因素和力学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防治措施:防止产生热裂缝的措施,可以从冶金因素和力学因素两个方面入手。
控制母材及焊材有害元素、杂质含量限制母材及焊接材料(包括焊条、焊丝、焊剂和保护气体)中易偏析元素及有害杂质的含量。
焊接冷裂纹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

焊接冷裂纹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1.原因:1.1材料的选择不当:焊接材料的化学成分不合适,或者材料含有较高的残留应力,容易导致冷裂纹的生成。
1.2焊接过程中的热输入不合适: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和焊接速度不合理,容易造成焊缝和母材之间的温度差异,从而导致冷裂纹的生成。
1.3焊接残余应力:焊接后,热量的收缩导致焊缝和母材之间的残余应力,这些应力容易导致冷裂纹的生成。
1.4接缝设计不合理:接缝的形状和尺寸设计不合理,例如锯齿形的接头,容易导致应力集中,增加冷裂纹的风险。
1.5焊接过程中的不合理操作:焊接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操作,例如焊接速度太快或太慢,焊接温度不稳定,都会增加冷裂纹的发生风险。
2.防止措施:2.1合理选择焊接材料: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确保化学成分符合要求,并且没有过高的残余应力。
2.2控制热输入:控制焊接过程中的热输入,一方面要保证足够的热能输入,使焊缝和母材温度均匀,另一方面要避免过高的热输入,以免造成过大的残余应力。
2.3使用预热和后热处理:对于容易产生冷裂纹的材料和结构,可以采用预热和后热处理的方法来减少焊接过程中的残余应力。
2.4设计合理的焊缝:在设计焊缝时,应尽量避免锯齿形的接头,可以采用圆弧形或其他形状,以减少应力集中。
2.5严格控制焊接过程参数:焊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焊接速度、焊接压力和焊接温度等参数,确保稳定和合理的焊接条件。
2.6检测和治理裂纹:焊接后应对焊缝进行严格的裂纹检测,如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等,一旦发现裂纹,应及时采取治理措施,包括打磨、退火或重新焊接等。
2.7人员培训和操作规范:通过人员培训,提高焊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减少不合理操作的发生,从而减少冷裂纹的产生。
总结起来,焊接冷裂纹的产生主要是由材料的选择不当、焊接过程中的热输入不合适、焊接残余应力、接缝设计不合理和焊接过程中的不合理操作等原因造成的。
为了防止焊接冷裂纹的产生,应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控制热输入、使用预热和后热处理、设计合理的焊缝、严格控制焊接过程参数、检测和治理裂纹,并加强人员培训和操作规范。
碳钢焊接裂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碳钢焊接裂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碳钢焊接裂纹是在焊接过程中出现的裂纹,造成焊接接头的强度降低,严重影响焊接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下面将介绍碳钢焊接裂纹产生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1. 焊接材料不合适:焊接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到焊接接头所需的强度和韧性,如果选择不当,容易导致金属在焊接时发生冷脆现象,增加裂纹的产生机会。
2. 焊接过程中的热应力:焊接过程中,金属受到高温和冷却后的收缩影响,产生热应力。
如果热应力过大或者集中,容易导致焊接接头产生裂纹。
3.焊接参数控制不当:焊接参数的控制包括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等。
如果焊接参数选择不正确或控制不当,容易导致焊接材料热输入不均匀,产生过高的焊接应力,导致裂纹的产生。
4. 板料表面缺陷:板料表面的缺陷,如油污、氧化皮等,会降低焊接接头的材料强度,容易引起焊接裂纹。
1. 合适的焊接材料选择:根据焊接接头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确保焊接接头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2. 控制焊接过程的热应力:通过合理的焊接顺序和过程控制,减少焊接过程中的热应力,降低焊接接头的应力集中,防止裂纹的产生。
可以采用预热、焊后退热等措施来控制焊接过程中的热应力。
碳钢焊接裂纹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焊接材料不合适、焊接过程中的热应力、焊接参数控制不当以及板料表面缺陷等。
为了预防焊接裂纹的产生,需要合适的焊接材料选择、控制焊接过程的热应力、精确控制焊接参数以及清洁和处理板料表面等措施的综合运用。
碳钢焊接裂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碳钢焊接裂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焊接裂纹是焊接过程中最常见的缺陷之一,对焊接接头的强度和密封性能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碳钢焊接裂纹的产生原因很多,主要包括焊接应力、合金元素含量和焊接过程中的操作不当等。
为了预防焊接裂纹的产生,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焊接裂纹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焊接应力: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是裂纹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焊接过程中,瞬时的高温会使焊接区域的材料发生热膨胀,然后在冷却过程中产生收缩。
由于冷却速度不均匀,焊接接头中会出现应力集中区域,从而形成裂纹。
2. 合金元素含量:合金元素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焊接裂纹的形成。
焊接不锈钢时,焊接过程中的铬元素会在高温下形成碳化物,从而增加了焊接接头的脆性,容易导致裂纹产生。
3. 操作不当:焊接过程中的一些操作不当也会导致焊接裂纹的产生。
焊机的电流和电压设置不当、焊接速度过快或过慢、焊接溶池过大等,都会使接头产生过高的应力和应变,从而导致裂纹的形成。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来减少或防止焊接裂纹的产生:1. 控制焊接应力:通过合理设置焊接参数、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和焊接序列,可以降低焊接区域的应力水平。
采用预热和后热处理可以减少焊接应力的产生,使接头冷却过程均匀。
2. 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针对不同的焊接材料,选择合适的合金元素含量,以降低焊接接头的脆性。
选择合适的填充材料和焊接工艺,以减少裂纹的产生。
3. 合理的焊接操作: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焊接工艺规程进行操作,确保焊机电流和电压设置正确,并控制焊接速度和焊接溶池的大小。
在焊接过程中还应注意预热温度、热输入量以及冷却速度等参数的控制,以减少焊接应力和应变。
4.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定期对焊接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和焊接参数稳定。
定期检查焊接接头的质量,发现裂纹及时修复,避免扩展和蔓延。
针对碳钢焊接裂纹的产生,需要从焊接应力、合金元素含量和焊接操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焊接裂纹形成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焊接裂纹形成的原因及防止措施焊接裂纹是在焊接应力及其它致脆因素共同作用下,材料的原子结合遭到破坏,形成新界面而产生的缝隙。
它具有尖锐的缺口和长宽比大的特征,易引起较高的应力集中,而且有延伸和扩展的趋势,所以,也是最危险的焊接缺陷。
裂纹常有热裂纹、冷裂纹以及再热裂纹(消除应力处理裂纹)。
一、热裂纹形成及防止常见的热裂纹有两种:结晶裂纹、液化裂纹。
结晶裂纹是焊接熔池初次结晶过程中形成的裂纹,是焊缝金属沿初次结晶晶界的开裂。
而液化裂纹是紧靠熔合线的母材晶界被局部重熔,在收缩力的作用下而产生的裂纹。
结晶裂纹产生的原因:焊接时,熔池在电弧热的作用下,被加热到相当高的温度,而受热膨胀,而母材却不能自由收缩,于是高温的熔池受到一定的压力。
当熔池开始冷却时,就以半融化的母材为晶核开始处结晶。
最先结晶的是纯度较高的的合金。
最后凝固的是低熔点共晶体。
低熔点共晶物的多少取决于焊缝金属中C、S、L等元素的含量。
当含量较少时,不足以在初生晶粒间形成连续的液态膜。
焊接熔池的冷却速度极快,低熔点共晶物几乎与初析相同时完成结晶。
因此连续冷却的金属熔池虽然受到收缩应力的作用也不至于产生晶间裂纹。
当低熔点共晶体量较多时,情况就不同了,初次结晶的偏析程度较大,并在初次结晶的晶体之间形成晶间液膜,当熔池冷却收缩时,被液膜分割的晶体边界就会被拉开就形成了裂纹。
这是主要原因,另有两个其它原因:一是焊缝金属所经受的应变增加速度大于低熔点共晶物凝固的速度;另外,初生晶体的张大方向和残留低熔共晶体的相对位置的影响。
可见,关键的措施就是:1、应严格控制焊缝金属中C、S、P和其它易形成低熔点共晶体的合金成分的含量,这些元素和杂质的含量越低,焊缝金属的抗裂纹能力越大。
当焊缝中C>0.15%,S>0.04%就可能有裂纹出现,如果母材中含碳量很高,就要控制焊接材料的成分,以使混合后的碳含量降下来。
2、改变焊缝横截面的形状也就改变了焊接熔池的结晶方向,使之有利于将低熔点共晶体推向不易产生裂纹的位置。
碳钢焊接裂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碳钢焊接裂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摘要】碳钢焊接裂纹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残余应力过大、焊接工艺不当和材料选择不当。
为了预防碳钢焊接裂纹的产生,可以采取控制残余应力、优化焊接工艺和选择合适的材料等措施。
综合考虑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避免裂纹的产生。
碳钢焊接裂纹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只有综合考虑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避免裂纹的产生。
【关键词】碳钢焊接、裂纹产生原因、预防措施、残余应力、焊接工艺、材料选择、控制、优化、合适材料、综合考虑、预防措施效果、避免裂纹。
1. 引言1.1 碳钢焊接裂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碳钢焊接裂纹是在焊接过程中常见的缺陷之一,其产生原因复杂多样。
主要包括残余应力过大、焊接工艺不当、材料选择不当等因素。
在焊接完成后,焊接区域内会有残余应力存在,如果这些应力超过了材料的承受范围,就容易导致裂纹的产生。
焊接工艺的选择和执行对于裂纹的产生也有很大的影响。
如焊接电流过大或过小、焊接速度不恰当等都会导致焊接区域受到过大的应力而产生裂纹。
选择不当的材料也会导致碳钢焊接裂纹的产生,例如材料强度不匹配或者选用了易焊接但容易开裂的材料。
为了预防碳钢焊接裂纹的产生,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是控制残余应力,可以通过热后处理等方法来降低焊接区域的残余应力。
其次是优化焊接工艺,确保焊接参数的选择合理,以及焊接过程中的操作规范。
最后是选择合适的材料,确保材料的强度和焊接性能符合要求,避免出现材料选择不当导致的裂纹问题。
碳钢焊接裂纹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
只有综合考虑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避免裂纹的产生。
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保障碳钢焊接的质量和安全。
2. 正文2.1 碳钢焊接裂纹产生的原因碳钢焊接裂纹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残余应力过大、焊接工艺不当和材料选择不当。
残余应力过大是碳钢焊接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焊接过程中,因为固相变化和组织结构发生变化而产生的残余应力会导致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焊缝区出现应力集中,最终导致裂纹的产生。
建筑钢结构焊接裂纹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措施

建筑钢结构焊接裂纹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措施建筑钢结构是目前常见的建筑结构之一,它具有高强、轻量、简洁美观等优点。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钢结构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焊接裂纹的产生。
本文将探讨建筑钢结构焊接裂纹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措施。
一、焊接裂纹的产生机理焊接裂纹主要可分为热裂纹、冷裂纹、应力裂纹。
1.热裂纹焊接时,由于局部加热,使钢材产生热变形。
当其塑性变低且残余应力积累时,钢材易于出现裂纹。
热裂纹主要是由于热应力造成的。
2.冷裂纹一般在焊后自然冷却时出现,这种裂纹的发生对于焊接工艺、材料和钢结构的使用情况等很敏感。
冷裂纹主要是由于低温下的脆性造成的。
3.应力裂纹应力裂纹主要是由于因材料、尺寸和结构等造成永久性变形产生的应力,使焊缝发生断裂。
这种裂纹的主要表现是在进行负载、温度等变化时,在原有断口处产生裂纹。
二、焊接裂纹的防止措施1.材料选择焊接材料的选择并不是随便选用,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专业的材料并在正确的离子层选择。
2.焊接工艺合理的焊接工艺非常重要。
在焊接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控制焊接的速度和节奏,以避免局部高温、局部残余应力的发生。
此外,焊接的工艺应掌握得当,包括电极的选择、焊接电流、焊接时间、频率等,以确保焊接缝有足够的强度。
3.质量控制如果缺乏质量控制,很容易忽略焊接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如使用的电极、焊接速度和温度控制等,这将极大地影响焊接接头的质量。
因此,应及时检查焊缝的质量,减少焊接裂纹等质量问题的发生。
4.故障修复当发现要素问题后,应及时进行修复。
例如,当发现焊接过程中电极受到污染时,应停止焊接并更换电极。
当发现焊接过程中有缺陷时,应及时纠正,以确保焊接的质量。
5.不断改进工艺不断改进工艺也是防止焊接裂纹的重要措施。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随着工艺的提高,新的焊接方法和材料的出现,改进工艺是防止焊接裂纹的重要手段。
总之,建筑钢结构焊接裂纹对建筑钢结构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影响,为防止焊接裂纹的发生,应注意材料的选择、焊接工艺的合理性、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并不断改进工艺。
焊接裂纹成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焊接裂纹成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1、焊接裂纹的现象在焊缝或近缝区,由于焊接的影响,材料的原子结合遭到破坏,形成新的界面而产生的缝隙称为焊接裂缝,它具有缺口尖锐和长宽比大的特征。
按产生时的温度和时间的不同,裂纹可分为:热裂纹、冷裂纹、应力腐蚀裂纹和层状撕裂。
在焊接生产中,裂纹产生的部位有很多。
有的裂纹出现在焊缝表面,肉眼就能观察到;有的隐藏在焊缝内部,通过探伤检查才能发现;有的产生在焊缝上;有的则产生在热影响区内。
值得注意的是,裂纹有时在焊接过程中产生,有时在焊件焊后放置或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才出现,后一种称为延迟裂纹,这种裂纹的危害性更为严重。
常见裂纹的发生部位与型态如下图所示。
常见裂纹的发生部位与型态2、焊接裂纹的危害焊接裂缝是一种危害最大的缺陷,除了降低焊接接头的承载能力,还因裂缝末端的尖锐缺口将引起严重的应力集中,促使裂缝扩展,最终会导致焊接结构的破坏,使产品报废,甚至会引起严重的事故。
通常,在焊接接头中,裂缝是一种不允许存在的缺陷。
一旦发现即应彻底清除,进行返修焊接。
3、焊接裂纹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由于不同裂缝的产生原因和形成机理不同,下面就热裂缝、冷裂缝和再热裂缝三类分别予以讨论3.1、热裂纹热裂缝一般是指高温下(从凝固温度范围附近至铁碳平衡图上的A3线以上温度)如下图所示所产生的裂纹,又称高温裂缝或结晶裂缝。
热裂缝通常在焊缝内产生,有时也可能出现在热影响区,如图所示。
原因:由于焊接熔池在结晶过程中存在着偏析现象,低熔点共晶和杂质在结晶过程中以液态间层存在形成偏析,凝固以后强度也较低,当焊接应力足够大时,就会将液态间层或刚凝固不久的固态金属拉开形成裂缝。
此外,如果母材的晶界上也存在有低熔点共晶和杂质,则在加热温度超过其熔点的热影响区,这些低熔点化合物将熔化而形成液态间层,当焊接拉应力足够大时,也会被拉开而形成热影响区液化裂缝。
总之,热裂缝的产生是冶金因素和力学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防治措施:防止产生热裂缝的措施,可以从冶金因素和力学因素两个方面入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焊接裂纹与防止措施填角焊接作业时常会出现部份焊道龟裂的情形,要如何预防与降低填角焊道龟裂的发生率?近年来随着机械、能源、交通、石油化工等工业发展,各种焊接结构也不断朝向功能性与大型化发展,部分焊接结构还需要在高温、深冷以及强腐蚀介质等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因此各种高强度钢、高合金钢及特种合金的应用也日益增多,然而这些材料往往都比较容易产生各种焊接裂缝。
通常焊接裂纹可能出现在焊道和热影响区的表面,也可能出现在内部。
部分焊接裂纹相当微细,不容易以肉眼检查发现,甚至使用放射线检测、超音波检测等方法也常造成漏检。
若要预防与降低焊接裂缝的发生,首先要识别它们的型态、特征与发生原因等,可以有助于焊接工程师找到防止裂纹的适当施工设计方案。
以下将按照焊接裂纹的种类与防止措施以及焊接设计详细说明。
焊接裂纹的种类与防止措施焊接裂纹的种类繁多,产生的机构与敏感条件也各不相同,有些焊接裂纹在焊后会立刻出现,有些则可能在焊后依段时间后才产生,也有些昰在使用过程中,在一定的外界条件诱发下产生。
因此,焊接裂纹的复杂性使得焊接裂纹缺陷比其它的焊接缺陷的预防更加困难。
焊接裂纹大多按照裂纹之产生的部位、型态与发生之机制来分类。
图1乃常见焊接裂纹的发生部位与型态。
表1与表2分别显示一般热裂纹与冷裂纹发生原因与防止措施。
当我们足够清楚掌握各种焊接裂纹的基本知识之后,我们不难发现,焊接裂缝缺陷是可以透过充分的焊接设计与施工来预防的。
例如,主要构材之焊道起点与终点应焊上与母材同样材质之导焊板,再予焊接即可防止焊接缺陷发生,最后再将首尾之导焊板予以切除并磨平,而溢焊部位则视需要予以磨平以免应力集中。
其避免或减低之改善措施与方法包括了彻底依照标准与规格要求来施工,以及焊后可由目视、使用焊道规或认可之样本比较等方法测出,再来补强与修正。
图1常见裂纹的发生部位与型态表1常见热裂纹发生原因与防止措施表2常见热裂纹发生原因与防止措施适当之焊接设计焊接设计应考虑母材之可焊性、焊材与母材之匹配、焊接效率、焊接方式、焊道尺寸、焊接变形及接合板挫屈等因素。
举填角焊道为例来说明,根据美国焊接协会钢结构焊接法规(AWSD1.1)之规定,填角焊道分为三类,如图2所示,包括理想之焊道、可接受之焊道宽度以及不可接受之焊道,其中不正确的焊道尺寸包括填角焊道之喉深不足、凸面过长、焊蚀、搭迭、脚长不足与熔合不良。
美国焊接协会钢结构焊接法规与我国钢构造建筑物钢结构设计技术规范也都规定填角焊道之最小尺寸如表4所示。
填角焊最小脚长尺寸是由接头之两部分中较厚板来决定,但不得大于较薄板之厚度。
若超出则应有充分之预热,以确保焊接之质量。
如经应力计算需要时,焊接尺寸可大于接合部之薄板厚度。
表3提供各种板厚之填角焊最小脚长尺寸,表4显示填角焊之全焊道宽度与最大凸面长度之关系。
表3填角焊道之最小脚长尺寸表4填角焊之全焊道宽度与最大凸面长度关系a.理想焊道剖面图b.可接受之焊道剖面图c.不可接受之焊道剖面图图2填角焊道剖面图如何减少潜伏裂纹在潜弧焊之平角焊道上出现纵向裂纹的原因为何?如何防止与避免?潜弧焊接制程一般是应用于桥梁、厂房、大楼钢构、化工设备制造、货柜制造、造船等工业,也因为这些产业与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在这些应用上的焊接质量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纵向裂纹之形成原因采用潜弧焊技术焊接平角焊道时,若焊道金属表面发生纵向的长条形裂纹如图1所示。
通常这种焊道表面的长条形裂纹是属于热裂纹中的结晶裂纹。
这种焊接裂纹的发生原因可以用图2来说明,当左侧焊道逐渐冷却时,焊道与母材会存留部分的焊接热应力,使得A板会受焊道收缩影响而微微向左偏离中心线。
但当右侧焊道完成后,焊道的凝固收缩热应力,加上右侧焊道的焊接热量连带产生左侧焊道的体积膨胀,此热应力现象将造成A板的向右拉回现象与增加左侧焊道热裂的发生机率。
当左右两侧焊道开始逐渐冷却时,焊道的体积收缩效应也会使热裂的情况逐渐恶化。
这种情形也曾出现在钢构件刚完成焊接时并无龟裂产生,却在逐渐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在其中一侧焊道上显现长条形的裂缝。
图1:焊道终焊端附近的纵向裂纹图2:焊接裂纹的产生原理图3:结晶裂纹种类与发生位置示意图通常结晶裂纹比较容易发生在以不纯物较多的碳钢或低合金钢为母材的焊道中,结晶裂纹一般只产生在焊道表面,大多数呈纵向分布在焊缝中心在线,也有一些呈弧形分布在焊缝中心线之两侧,而且这些弧形裂纹与焊道波纹呈垂直分布,如图3所示。
一般来说纵向裂纹较长、较深,而弧形裂纹较短、较浅。
此外,弧坑裂纹也属于结晶裂纹,产生在焊道的收尾处弧坑中呈星状分布。
由结晶裂纹的型态、分布和裂纹走向可深入发现,无论是纵向裂纹或是弧形裂纹,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裂纹在中都是沿一次结晶的晶界分布,特别是延柱状晶的晶界分布,焊道中心的纵向裂纹正好位于以焊道两侧生成的柱状晶的结合面上,焊道中心线两侧的弧形裂纹则位于平行生长的柱状晶界上。
因为焊道结晶时先结晶的部分会较纯,后结晶的部分含不纯物与合金成分较多。
随柱状晶的的不断长大,不纯物与合金成份也不断被排挤的到焊道的中心或平行生长的柱状晶交界处。
这种成分偏析的现象会使这些交界处富集了较多的不纯物或合金元素。
当焊道凝固收缩时,造成了收缩拉应力,往往晶界间的共晶承受不了这种收缩应力,结果就在交界处形成了结晶裂纹。
避免结晶裂纹的焊接措施要避免结晶裂纹的产生,首先必须考虑如何减少焊道中不纯物含量,以及如何以适当的施工方法来降低变形对焊道的影响。
降低焊道的不纯物含量降低焊道中不纯物含量的方法包括母材与焊材两方面,在工程中由于母材材料不合格而产生的结晶裂纹的实例相当的多,例如某钢构厂的钢板的连接焊道表面多处都出现了结晶裂纹,经化验分析查明母材中的碳、硫与磷成分都远远超过规范标准值,导致焊道中的不纯物含量也相对提高,而造成结晶裂纹的发生。
然而,透过选用不纯物相对较低、成分均匀且质量稳定的焊材,可大幅降低结晶裂纹发生的机率。
适当的施工方法通常焊道的喉深不足或渗透不足也会增加纵向裂纹的发生机率。
焊道通常扮演承受两端钢板的拉伸应力与压缩应力的关键角色。
焊道的喉深若是不足或渗透程度不足,意味着能够承受应力的截面积(蓝色)缩小了,如图4所示,如同细线无法悬吊重物一般,相当容易发生断裂。
就如同图2所示,只要右侧焊接凝固的收缩应力大过左侧焊道的承受力,左侧焊道就会立即出现龟裂现象。
一般来说,焊道的喉深非常容易由目视及量规来判断是否符合标准,然而,焊道的渗透程度就比较不易由目视来观察,必须透过非破坏检验技术来量测,或透过焊接条件试作与进行破坏性的金相试验来观察焊道熔深的渗透程度是否符合标准。
(a)喉深不足(b)渗透不足图4:焊接变形与焊道龟裂示意图适当的施工方法必须考虑板厚、厚板的开槽、焊接条件与焊接方法。
以厚板为例说明,一般钢板厚度超过17.5mm就必须开槽,如图5所示。
焊接方法应采两道以上的焊接来施工,第一道应加大焊接电流或降低移行速度来达到充分渗透的目的,第二道焊接时再以适当的焊接条件来满足喉深与角长的要求。
当潜弧焊之平角焊道有足够的熔深渗透与喉深,焊道自然具备足够的能力来承受焊接变形的影响。
图5:焊接坡口及焊道示意图在焊道终端部位时常出现龟裂?如何防止与避免?采用潜弧焊技术焊接长焊道时,常在终焊端附近的焊道金属内发生纵向裂纹如图6所示,通常这种裂纹是属于热裂纹中的结晶裂纹。
这种焊接裂纹的产生原因可以用图7来说明,当焊接电弧接近焊道终端时,焊道受电弧热在A-A方向膨胀变形,同时在B-B方向发生张开变形,而终端之导焊板的拘束力虽会限制其变形,但导焊板在电弧热的作用下也会连带产生B’-B’方向的膨胀,因而使B-B方向的变形应力限制作用产生松弛,使得产生焊道终端部的结晶裂缝。
图6:焊道终焊端附近的纵向裂纹图7:焊接裂纹的产生原理结晶裂纹通常容易产生在单相沃斯田铁钢、镍基合金、铝合金以及不纯物较多的碳钢与低合金钢中,结晶裂纹一般只产生在焊缝中,大多数呈纵向分布在焊缝中心在线,也有一些呈弧形分布在焊缝中心线之两侧,而且这些弧形裂纹与焊道波纹呈垂直分布如图8所示,一般来说纵向裂纹较长、较深,而弧形裂纹较短、较浅。
此外,弧坑裂纹也属于结晶裂纹,产生在焊道的收尾处弧坑中呈星状分布。
图8:结晶裂纹种类与发生位置示意图结晶裂纹之形成机构从金相来进一步观察结晶裂纹的型态、分布和裂纹走向可深入发现,无论纵向裂纹还是弧形裂纹,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就是裂纹在中都是沿一次结晶的晶界分布,特别是延柱状晶的晶界分布,焊道中心的纵向裂纹正好位于以焊道两侧生成的柱状晶的结合面上(图9),焊道中心线两侧的弧形裂纹则位于平行生长的柱状晶界上。
因为焊道结晶时先结晶的部分会较纯,后结晶的部分含不纯物与合金成分较多。
随柱状晶的的不断长大,不纯物与合金成份也不断被排挤的到焊道的中心或平行生长的柱状晶交界处。
这种成分偏析的结果使这些地方富集了较多的不纯物或合金。
它们会形成共晶组成,这种共晶组成之熔点一般都较低。
例如,碳钢与低合金钢的焊道含硫量偏高时,能形成FeS,它与铁所形成的低熔点共晶只有988℃。
因此在结晶后期,当相对较纯的焊道金属已凝固为晶粒时,这些残存在晶界中的低熔点共晶尚未凝固,并且呈液态薄膜状,覆盖在晶粒的表面,切断了某些晶粒之间的连结。
在焊道凝固时,由于液态金属的比容小于固态金属,所以在固液相变时会产生很大的收缩变形,造成了收缩拉应力,晶界间的共晶承受不了这种拉伸应力,结果就在此处形成了结晶裂纹。
图9:结晶裂纹形成机构示意图降低焊道的不纯物含量在工程中由于材料不合格而产生的结晶裂纹的实例相当多,例如某化工厂的不锈钢管道的连接焊缝处都出现了结晶裂纹,经化验分析查明碳、硫与磷成分都远远超过规范标准值,结果出现了结晶裂纹,之后采用低碳碱性焊条,利用碱性焊条较强的脱硫与脱磷能力,同时再减少焊接熔合比,以减少母材的熔入量,来大幅降低焊道的不纯物含量,因此使得焊道发生结晶裂纹的机会大幅降低。
适当的施工处理一般来说,焊接的冷却速度越大,变形之应变速度越大,越易于产生热裂缝,因此,针对容易产生热裂缝的钢材必须采用适当的预热措施。
以手焊条或半自动焊接时,采用适当的摆动可使焊道成形良好,有利于减少结晶裂纹的产生。
在焊道收尾处稍做停留并做适当摆动,最后再后退提起收弧,如此可以减少焊道收尾处的凹陷与弧坑裂纹适当的焊接顺序施工中应该合理的安排焊接顺序,设计原则是要尽量使焊道能在较小的刚度条件下进行焊接,例如类桶型容器的焊接一般都是先拼接各桶节的纵焊道,然后再焊接各桶节的环焊道,这样不仅为了施工方便,同时也是为了减少焊道上的横向收缩应力。
适当的导焊板设计为了要减少上述的终端结晶裂缝,除了增加导焊板的宽度,甚至用千斤顶治具对导焊板两侧加一定的压应力,来防止这种终端结晶裂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