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译文完整版

合集下载

《圆明园的毁灭》 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 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2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

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相关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

原为清代的皇家御苑。

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基本建成。

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

全园占地5200余亩,方圆20多华里。

全园建筑总面积超过故宫。

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园的总称,占地甚广。

圆明园是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

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5处景观,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

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全解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全解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全解课文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部分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我们要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下面是《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全解,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重点生字估:gū揣测,大致地推算:估计。

估价。

估一估。

古同“贾”,商人。

估gù 〔估衣〕出售的旧衣服或原料较次、加工较粗的新衣服。

笔画数:7;部首:亻造句:他的估计没有错,果然是这样。

损:(損)sǔn减少:损失。

损耗。

损益。

增损。

亏损。

损兵折将。

使失去原来的使用效能:损坏。

破损。

易损。

使蒙受害处:损害。

满招损,谦受益。

用刻薄的话挖苦人:损人。

刻薄,毒辣:这话太损了。

益增笔画数:10;部首:扌造句:这一战损兵折将,一定要好好休养生息一阵。

皇:huáng君主,亦指神话传说中的神:皇帝。

皇后。

皇宫。

皇储(已确定的皇位继承人)。

皇权。

大:皇皇巨著。

冠冕堂皇。

对先代的敬称:皇考(对亡父的尊称)。

古同“遑”,闲遐。

古同“惶”,恐惧。

姓。

笔画数:9;部首:白造句:这种言辞是对封建皇权的挑战。

组:(組)zǔ结合,构成:组成。

组合。

组阁。

组织。

组编。

因工作和学习的需要而结合成的小单位:互助组。

创作组。

合成一体的(文艺作品):组诗。

组画。

组曲。

组舞。

古代指丝带:组缨(系冠的丝带)。

组绶(玉佩上系玉的丝带)。

量词,用于事物的集体:两组电池。

笔画数:8;部首:纟造句:同学们分成四个小组,轮流值日。

般:bān样,种,类:这般。

那般。

百般。

般配。

暴风雨般的掌声。

古同“班”,散布,分布。

同“搬”。

笔画数:10;部首:舟造句:老太婆的百般刁难没有让他气馁。

征:(③征⑦徵)zhēng远行:长征。

征途。

征夫。

征人。

征衣。

征帆(远行的船)。

用武力制裁,讨伐:征服(用力制服)。

征讨。

征伐。

征战(出征作战)。

南征北战。

召集:征兵。

征募(招募兵士)。

征集兵马。

收集:征税。

征粮。

招请,寻求:征求。

征稿。

征婚。

征聘(招聘)。

征询(征求意见)。

证明,证验:征引(引用,引证)。

《圆明园的毁灭》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圆明园的毁灭》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圆明园的毁灭》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第一段呢,它主要就是给咱们引出圆明园这个地儿。

就好像是在说,嘿,朋友们,我要给你们讲一个超级厉害的地方,那就是圆明园。

它可不得了,就像一颗超级璀璨的明珠一样,在咱们中国的历史长河里闪闪发光呢。

它的存在那是相当的耀眼,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就像是一个宝藏一样,等着人们去发现它的美和伟大。

第二段呀,这一段就开始具体地描绘圆明园的布局和建筑啦。

你能想象吗?那里面的建筑就像是一个个小世界一样,有各种各样的风格。

中式的亭台楼阁,那是充满了咱们中国传统的韵味,雕梁画栋的,美极了。

还有西式的建筑呢,就像是从欧洲搬过来的一样,那种洋气的感觉和中式的古典融合在一起,简直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就好像是一个超级大的魔法世界,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惊喜。

这里的布局也是非常巧妙的,每一处都像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艺术品,走在里面,就像是走进了一个梦幻的仙境。

再说说第三段,这一段着重讲的是圆明园里的收藏。

哇塞,那里面的宝贝可太多啦。

各种名人字画,就像是把历史上所有的大画家、大书法家的作品都集中到了一起。

还有那些奇珍异宝,什么金银珠宝啦,古董文物啦,感觉全世界最珍贵的东西都跑到圆明园里去了。

这些宝贝不仅仅是值钱,它们还承载着很多的文化价值呢。

每一件宝贝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就像是一群小精灵,在圆明园里讲述着过去的辉煌。

第四段可就有点让人心痛啦。

侵略者就像一群强盗一样,闯进了圆明园。

他们可不管什么文化价值,什么美丽的建筑,他们眼里就只有那些金银财宝。

这些坏蛋在圆明园里肆意地抢夺,就像蝗虫过境一样,把能拿走的都拿走了。

那些拿不走的呢,他们就残忍地破坏,把好好的建筑都给毁了。

这一段读起来真的让人特别气愤,就好像是自己心爱的东西被别人抢走还弄坏了一样。

最后一段呢,就是讲圆明园被毁灭后的样子了。

曾经那么辉煌的一个地方,现在只剩下一片废墟。

那些残垣断壁就像是在无声地哭泣,诉说着曾经遭受的苦难。

它就像一个受伤的巨人,倒在了地上,让人看了心里特别难受。

圆明园简介翻译

圆明园简介翻译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

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总面积达350公顷,比颐和园的整个范围还要大出近千亩。

圆明园有“万园之园”的美称,原有亭台楼阁140多处,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

历史上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

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

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园已初具规模。

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亲临圆明园游赏。

雍正皇帝于1723年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

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优游享乐,并于此举行朝会,外理政事,它与紫禁城(故宫)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称为御园。

Located in the Eastern Haidian District, where is also western suburbs of Beijing, Old Summer Palace used to be a royal imperial garden during Qing Dynasty(1636-1912)with a total area of 350 hectares in the form of an inverted triangle, which is about a thousand mu bigger than the Summer Palace. With the reputation of " pearl of gardens ",it has more than 140 original pavilions. The building area of Old Summer Palace is as large as the Forbidden City, and the water area matches that of the Summer Palace. Historically, Old Summer Palace is composed of the Garden of Perfect Brightness Proper , the Garden of Eternal Spring and the Garden of Elegant Spring (Wanchun Garden) which are adjacent to each other and commonly known as the Old Summer Palace.Old Summer Palace was originally given to the royal teenager Yinzhen (later Emperor Yongzheng) who is the fourth son of Emperor Kangxi by his father as a gift. And in the 46th year in the reign of Emperor Kangxi (AD 1707), the palace begun to take shape. In November of the year, Emperor Kangxi had a trip to Old Summer Palace in person. When Emperor Yongzheng ascended the throne in 1723, he expanded the original park, and in its south built a Zhengda Guangming Hall and a Qinzheng Hall as well as the duty rooms of the cabinet, the Six Boards and the grand council of state to provide tranquility for the emperor to settle government affairs. Emperor Yongzheng, Qianlong, Jiaqing, Daoguang and Xianfeng had been living in the Old Summer Palace for leisure and enjoyment, and they also rehearsed daily rites and dealt with state affairs here. In other words, it played the same political role as the Forbidden City did, and both of them are the political center of the country, so the emperors of Qing called it "the palace park".——王朝烨。

小学《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

小学《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

小学《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文情并茂的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

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圆明园的毁灭》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

写作时,首尾呼应,题目是“毁灭”,但主要写它的辉煌,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

圆明园被灾小古文

圆明园被灾小古文

圆明园被灾小古文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是中国古代宫苑之一,也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

然而,一场惨烈的灾难将这座园林推向了悲愤和哀伤的边缘。

这场灾难,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康熙时期,圆明园开始了漫长的修建过程。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君主对圆明园进行了不断的扩建和美化,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华丽、最宏伟的皇家园林之一。

园中的湖泊、山岳、亭台、楼阁,一片秀美景色,令人心生向往。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

在1860年,圆明园受到了空前的浩劫。

这一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焚烧抢掠,其中最惨重的地方便是圆明园。

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寒冷的冬天。

火焰吞噬了整个园林,震天的爆炸声,哭喊声此起彼伏,圆明园的辉煌瞬间化为乌有。

惨不忍睹的景象深深地刺痛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对于这座宫苑的毁灭,人们无法接受,愤怒填满胸腔。

整个园区成为了一片废墟,残破不堪,尽管这些年来有人尝试修复,但任重而道远。

人们望着这些残垣断壁,心痛不已,同时也凝聚起要保护国家文化遗产的决心。

对于圆明园的毁灭,我们不仅感到悲痛还要思考其中的深刻意义。

这场灾难不仅仅是对一个园林的摧毁,更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践踏。

圆明园作为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不仅仅承载着皇家的荣耀,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明。

在近代以前,中国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

然而,近代以来的战乱和外来侵略,让中国陷入了痛苦和危机之中。

圆明园的毁灭,无疑是这个时期中国痛苦历史的缩影。

我们不仅仅应该悼念这一灾难,更要思考如何保护、传承中国的历史文化。

圆明园被灾,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这场灾难告诉我们,保护文化遗产是每一个国民的责任。

只有当每个人都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历史文化。

此外,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当加大力度,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确保文化遗产的传承。

圆明园毁灭的历史事实永远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教训,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只有当我们保护好历史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们国家的文化事业。

圆明园御制诗

圆明园御制诗

圆明园御制诗《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上下天光》上下天水色,水天上下鲜。

只疑霄汉里,仿佛画中悬。

波涌流金影,桥横落玉环。

蜃楼真可即,片片漾银澜。

衍生注释:- “上下天光”:这是描绘圆明园景色的词汇。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这里主要表现水天相接的景色。

- “霄汉”:指天空。

此处说景色之美,让人怀疑是在天空之中。

- “流金”:用来形容水面上波光粼粼,像流动的金子一样,描绘水在光照下的状态。

赏析:主题上,这首诗主要围绕圆明园的“上下天光”这一景色展开,描绘其极美的水天景色。

情感方面,充满了对圆明园这一美妙景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在表现手法上,首联“上下天水色,水天上下鲜”直接点明主题,描绘水和天的色彩相互交织的景象,采用了对仗的手法,强调了水天的融合。

颔联“只疑霄汉里,仿佛画中悬”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把眼前的景色和天上的霄汉联系起来,同时又将其比作悬挂的画,写出景色犹如仙境般美好。

颈联“波涌流金影,桥横落玉环”进一步描写景观细节,流动的波光如金,桥如落玉,视觉效果极佳。

尾联“蜃楼真可即,片片漾银澜”用蜃楼来形容景色的如梦似幻,同时银色的澜波再次强调了景色的美妙。

作者介绍:关于这首诗的作者具体情况难以确切考证。

但从诗歌对圆明园的熟悉与细腻描写来看,作者可能是一位有机会深入圆明园,欣赏园内景色,熟悉圆明园四十景的人,也许是宫廷内的文人墨客或经常在圆明园活动的官员之类的人物。

运用片段:例子一:在一次历史文化旅游分享活动中,有人在介绍圆明园的美丽景色时说:“大家可以想象古代圆明园的那种美啊,有这样描写‘上下天水色,水天上下鲜。

只疑霄汉里,仿佛画中悬。

’你看,那时候水和天仿佛都融为一体,就像在仙境画里一样,真的太可惜如今很多景色我们看不到了。

”例子二:在学校历史文化课堂上,老师讲到圆明园的景观。

老师说:“同学们,圆明园曾经有很多绝妙的景色。

当时的人这样描述‘波涌流金影,桥横落玉环。

’那波光像金子在流动,桥就像掉落的玉环,这得是多么美啊,希望大家能从这样的描写中感受到圆明园曾经的盛景。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王英琦,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圆明园的毁灭》知识点一、生字组词:毁:毁灭毁坏销毁坠毁烧毁诋毁估:估计估测低估估算估量评估拱:拱卫拱桥拱门拱手众星拱月辉:光辉辉映星月交辉金碧辉煌煌:辉煌殿:宫殿殿堂大殿桂殿兰宫陵:丘陵陵墓陵园陵寝中山陵览:阅览游览浏览展览博览群书境:环境境界国境边境身临其境宏:宏伟宏大宏观大展宏图宽宏大量唐:唐朝唐装荒唐唐突颓唐不安闯:闯进闯练闯祸闯荡闯关东闯江湖统:统一统领统率统治传统血统销:销毁报销销售花销销声匿迹奉:奉命奉献信奉奉行奉公守法二、多音字:量:liáng称量liàng量体裁衣还:hái还有huán归还三、形近字:拱(拱手)供(提供)境(环境)镜(镜子)销(报销)消(消失)四、词语解释:不可估量:本文中指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译文:
亲爱的中国朋友们,大家好!
中国朋友们,大家好!
能够参加此次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纪念活动,我感到非常荣幸。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入侵素有“中国凡尔赛宫”美誉的北京圆明园(法国人称之为夏宫),在大肆破坏、劫掠及焚烧之后,这座著名的园林宫殿尽毁于一旦。

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我们更愿意纪念战事凯旋,见证国家盛事,共享铭刻民族荣耀的时刻。

因此,能够参加此次活动,荣幸之余,我也略感惊讶。

因为我深知,做出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的决定,对于中国政府(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圆明园管理处而言,实非易事。

此时此刻,我也感到十分激动。

和在座各位一样,我强烈谴责英法联军当年的野蛮劫掠行为,对于他们犯下的罪行,我感到无可宽恕。

中华民族是圆明园劫难的直接受害者;我虽不是英法联军的后代,却仍应以一个法国人的身份,铭记并反思这段历史。

因此,尽管人微言轻,但与伟大诗人、文学家维克多*雨果一样,我也为圆明园的劫难而倍感悲恸。

也许大家还记得雨果在圆明园被毁后所写的那篇著名文章,在此请允许我重提那封重要信件中的几个内容:
今年三四月份,我曾有幸来到中国,为年轻学子们做巡回演讲。

期间,听众们经常提及圆明园被劫文物的归还问题。

1860年之后,原属于圆明园西洋楼大水法的两尊铜兽首流失国外,并于2009年由收藏者皮埃尔*贝尔杰加以拍卖。

此则新闻已在中法两国乃至世界各地引发巨大反响。

就我个人而言,我为贝尔杰先生的行为感到遗憾,并且更希望能看到他将这两尊铜兽首归还中国。

参考译文:
1979年,我第一次来到北京。

从此之后,我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

2000年10月,我再次以游客身份来到北京。

在一个美丽的秋日里,游览了如今的夏宫——颐和园之后,我很想去参观几公里外的圆明园遗址。

十几年前的时候,这座皇家花园仅有一部分得以重建,其他地方仍然是荒凉的废墟。

参观过后,我百感交集。

一想到当年那些欧洲人,尤其是英国人和法国人,竟然将这座世界上最美丽的宫殿劫掠一空、付之一炬,我的心中便满是痛苦、愤怒和羞愧。

如果圆明园仍然存在,如果她能够躲过那场浩劫,那么她也会像紫禁城和长城一样,闻名于中外。

回到巴黎之后,我去了两家中文书专营店——友丰书店和凤凰书店,向他们询问
是否有专门讲述圆明园历史的书籍。

据店员回答,除了部分图书里有关于鸦片战争的只言片语,法语及英语都没有相关专著。

这时候我想到,自己作为历史学家,也曾在索邦大学长期从事研究工作,那么,我为什么不能亲自撰写一部关于圆明园的书呢?
这段历史值得研究和铭记,虽然法兰西和英吉利这两个民族会因此蒙羞。

对于这段不光彩的历史,英法两国的历史学家大多选择刻意地去回避。

2003年秋天,由我所著的《圆明园大劫难》一书正式在法国出版,至今已经再版四次。

毫不谦虚地说,此书在法国出版界已取得一定成功。

该书出版后,巴黎华文报纸《欧洲时报》社社长杨永菊女士立即购买了版权,2005年夏末,中法文化年之际,浙江古籍出版社(徐忠良社长今天也在座)出版了该书的中文版本。

同时,该书出版也得到了法国驻中国大使馆以及中国驻法国前大使吴建民先生的大力支持。

在此,我对他们深表感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