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公开课课件.ppt

合集下载

7《开国大典》课件(共76张PPT)

7《开国大典》课件(共76张PPT)

同学们想一想,你知道这掌声想要表 达什么吗?
尽管民族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 但热爱领袖的心却是相同的。“掌声”表示 人民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 ,也表明人 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
开国大典时天安门盛况
我们接着学习第11—13自然段,同 学们齐读课文,一方面读出阅兵场面的 庄重、威武,一方面读出群众的激动与 自豪之情。
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国人民为
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同学们想一想人民群众为什么如此激动?
以前,中国被迫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 一些领土也被割让出去了。今天中国站起来 了,成了亚洲和世界强国了。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 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 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 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 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 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 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 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当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 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之后,文中用“这庄 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两个长句 子,表达了什么意思?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 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 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 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 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 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同学们说一说第2段是按什么顺序写 的?表示顺序的词语有哪些?
这段话是按方位顺序写的。表示顺 序的词语有“北面”“再北面”“向 南”“南面”和“场中”。
地点: 首都北京 时间: 1949年10月1日 参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6开国大典公开课PPT

26开国大典公开课PPT

南京大屠杀
说一说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了 哪些地方,会出现什么样的场景?放飞想象的翅膀,描绘一下。
这声音传到了农村,田间地 头,村前村后,锣鼓喧天。 人们拥出家门,载歌载舞, 欢呼着:“毛主席万岁!中 国共产党万岁!”
这声音传到了学 校,同学们手拿 鲜花,挥舞彩带, 唱啊、跳啊……
本文的 中心句
代表游行队伍。
除了光亮,还象征着人 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 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 光明。
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写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
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表达了 人民
当家作主的喜悦感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顺序错落了,你能重新排列吗 ?
(3) 升国旗时的情景。 (5)毛泽东宣布政府公告。 (1)开国大典前的会场情况。 (6)阅兵式的盛况。 (8)开国大典后,游行队伍退出会场。 (7)群众游行的情景。 (2)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4)放礼炮时的情景。
开国大典会场
参加开国大典的群众
开国大典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开国大典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 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
宣读公告
阅兵游行
阅兵式的盛况伍游行的情况
大典前
大典时
典礼
领袖出现 宣告新中国成立 升旗
宣读政府公告
阅兵式
群众游行
本文是按_开_国_ _大_典_ _进_行_ 的顺序叙述的。
毛主席在宣读公告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幅图 描写的是什么场景?体现了什 么?
阅兵式
典礼后,紧接着是阅兵式。朗读11、13自然段,找 出描写阅兵队伍的词句。
朗读指导
在朗读这一部分的时候,要怀着崇敬的心 情,读出阅兵队伍的整齐、威武、雄壮,读出 群众情绪的热烈。

7《开国大典》课件(共33张PPT)

7《开国大典》课件(共33张PPT)

典礼过程
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 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奏国歌 2 典礼开始 1
开国大典
高潮部分
4
升国旗
5 宣读公告
作业布置

1.摘抄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2.结合最后一题习题,寻找类似
句子并思考其中的修辞手法。
开国大典
第二课时
温顾旧识
促 1.上节课,我们将课文划分成了几个部分?分别是什么? 销
四个部分,分别是群众入场、举行典礼、阅兵仪式、群众游行。
2.典礼的过程主要是哪五பைடு நூலகம்部分?
五部分分别是典礼开始、奏国歌、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 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和宣读公告。
精读课文
促 销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暴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 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初读课文,你觉得开国大典的场面是怎么样的?
促 销
隆重的 庄严的
热烈的
认写生字
zhèng

bīn

zhǎn
lán
盏栏
huì

baò

xuān

zhì
yuè
zhì
tǎn

lóng
shè
帜 阅 制坦 距 隆 射
认识多音字
lóng (隆重) 隆
lōng (轰隆隆)
shè (射击)

yè (射干)
yì (无射)
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手法,起到了强 调和震撼人心的效果。表达了全中国人民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无
比自豪的心情。
为什么国家宣布成立这一刻,那么多人欢呼,那么激动?

开国大典课件(共39张PPT)

开国大典课件(共39张PPT)
体会:人民对新中国的无比热爱。
在典礼进行中,有几次写了掌声?
3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体会:社会各界人士对毛主席的拥 护和爱戴。
这三次掌声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民内心的自豪、激动
在典礼进行中,有几次写了掌声?
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2每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2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种“点面结合”的方法,既有整体感 受,又有特点,表达了对人民军队的赞 美和为人民军队感到自豪的情感。
面对阅兵场面,人民的表现是怎样的?
3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 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 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
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已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地点:首都北京
典礼场面恢弘
哪句话写出了参加典礼的人数很多?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
洋,
红旗翻动
像海上的波浪。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群”
比作“海洋”,把“红旗”比作“波浪”生
动形象地展现了参加典礼的人数之多,场面
之热闹以及人们兴奋、激动的心情。
再读课文
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圈出会场
同学们,1949年10月1日,全世界的目光都聚 焦在了中国的大地上,聚焦在北京天安门广 场,因为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 府将在这里宣告成立,那么今天让我们跨越 时空的隧道,一起去参加这举世瞩目的“开国典礼"。
开国大典
开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盛大的典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天举行了盛大的典礼。
课后小结
课后小结
本文围绕“开国大典”按开国大典的准备、举行、阅兵、游行、胜利的顺序展开叙述。运用点面结合、场面描写等方法,表达了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学习本文,学生要了解中国人民解放的伟大意义,理解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感受新中国成立时的喜悦,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本文围绕“开国大典”按开国大典的准备、举行、阅兵、游行、胜利的顺序展开叙述。运用点面结合、场面描写等方法,表达了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开国大典》PPT教学课件

《开国大典》PPT教学课件

宣 阅制 坦 距 隆射
“宣”和“坦”最后一笔的横都要写得长一点 儿,托住上面的部分,使整个字平稳匀称。
学写字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bào
书写时注意右下的部 件不是“水”。
互动课堂
联系课文题目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的隆重典礼。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开国 大典写了哪两部分内容?
对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光明充满了整 个北京城”,你是怎样理解的?
双关
这句话不仅是说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更 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全中国永远摆脱 了黑暗,获得了光明。
结构梳理

总体情况



具体过程
时间 地点 参加人员 会场的位置 和布置 群众入场 举行典礼 阅兵式 群众游行
热烈 庄重
主题概括
阅兵式
群众游行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早上 六点群众入场,下午三点举行典礼,典礼上毛主席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着升国旗、奏国 歌、鸣礼炮,毛主席宣读公告。典礼结束后,阅兵式开 始,最后群众游行。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开国大典
第2课时
复习回顾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 个场面?
桌子前面,拿起笔在纸上写着,我一直写到深夜。
我反复地写着同样的一句话:占人类总数的四分之
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巴金
课堂演练
一、选词填空。
宣告 宣读 宣布 1.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 宣读 )中 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2.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 宣布 )典礼开始。 3.这庄严的( 宣告 ),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 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人教部编版《开国大典》PPT公开课(共14张PPT)

人教部编版《开国大典》PPT公开课(共14张PPT)
开国大典于_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在首都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估从计人此数过____上___了___幸。 福的生活。句子点出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 主席台。
开__国__大__典__于___________,__估_意_计_年人义_数__。___月__此______时__日__人在。首民都举群行众,参的加典心礼情的成是员有激__动___、___兴___奋_,、有_喜___悦___的___。_,有__________
““五光星明红充旗满升了起整来个以了北此京”表城掌示”什中握么的开?“光国“中明大国”除人典了民指的从光时此亮站间外起,、来还地了象”点征是着什、人么参民意加解思放?典了此礼,时的摆群脱众成了的员黑心和暗情统是人治怎数,样,前的途?了一解片会光明场。主席台 此时人民群众的的心情布是置激情动、况兴。奋、喜悦的。
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比“朝着”“看着”主席台 更能反映人们热切盼望见到新中国的缔造者毛主席的心情。
三十万人一齐欢呼,一齐欢跃,你 能想象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
品读句子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 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 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 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课文原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不仅写出人多的气势,而且表达出人们喜悦、激动的心情。
开__国__大__典__于___________,__估__计_年人_数__新___月__中______国__日__成在。首立都举了行,,参人加典民礼翻的成身员有做__了___主___人___,_,不有_再___受___压___迫_,有了__,________

《开国大典》课件(共31张PPT)

《开国大典》课件(共31张PPT)

下课! 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XX月XX日
பைடு நூலகம்
~~~~~~~~~ ~~~~~~~~~~~~~~~~~~~~~~~~
比喻
这句话用上了比喻
的修辞手法,将人群 比作海洋,将翻红的 红旗比作波浪,说明 当时的人很多,热情 高涨。
自主学习
批一批:默读课文,你还能从哪些地 方感受到开国大典气氛的热烈庄严、群众 的激动喜悦,在相关句子旁作批注。
读一读:试着读出气氛的热烈庄严和 群众的激动喜悦。
小结
如果说叙述典礼的部分主要表达的是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激动、兴奋的心情, 那么,记叙阅兵式的部分,运用点面结合的 方法来写场面,更侧重于表达为人民军队的 出色表演而自豪的感情。
1 课后小结
课 后 小 结
《开国大典》是一篇记叙文,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小学语文教材。作品讲述了1949年,中华人 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盛况。 学习本文,学生要了解中国人民解放的伟大意义,理解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所做出的巨大贡 献,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感受新中国成立时的喜悦,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 的热爱之情。
2 课后小结
课 后 小 结
本文围绕“开国大典”按开国大典的准备、举行、阅兵、游行、胜利的顺序展开叙述。运用点面 结合、场面描写等方法,表达了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学习本文,学生要了解中国人民解放的伟大意义,理解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所做出的巨大贡 献,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感受新中国成立时的喜悦,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 的热爱之情。 本文围绕“开国大典”按开国大典的准备、举行、阅兵、游行、胜利的顺序展开叙述。运用点面 结合、场面描写等方法,表达了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开国大典 课件(共35张PPT)

开国大典 课件(共35张PPT)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
旗。
恭敬地看
这句话表明人们对国旗无比尊重,也表达了他们为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当家做主人而感到无比激动、 无比自豪的心情。
句段导读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 起来了。
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五星 红旗升起来,代表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 翻身当家作主,真正“站”起来了。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4):会场情况。 第二部分(5~10):典礼盛况。 第三部分(11~13):阅兵仪式。 第四部分(14、15):群众游行。
整体感知
段意串联法
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的,重点描写了以下几 个场面:群众入场、典礼仪式、阅兵盛况、群众游行。
人民群众对毛泽东主席的热爱之情
句段导读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表现了人们热切盼望见到主席的心情。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 成立了!”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它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 此当家做了主人!
句段导读
人多,场面壮观
当家作主,情不自禁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
积累词语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观看盛大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 瞻仰:恭敬地看。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 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 无比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 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彭水民族中学
形式线的运用(水平线、垂直线、倾斜线、曲线、波浪 线、锯齿线、对角线)
彭水民族中学
总体色调(暖调、冷调、黑白灰) 画面整体呈现暖红色基调。 画面的喜庆气氛是由地毯、红柱、灯笼和广场上的红 旗的红色基调所形成的, 同时红色也有一种庄严与隆重的感觉,有力地烘托了 开国大典的主题。
彭水民族中学
彭水民族中学
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 在读《开国大典》写一篇500到1000字的 鉴赏短文!
彭水民族中学
1972年,去掉了刘少奇。这都违反了历史的真实性。在197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使该画恢复了它的原状貌。
彭水民族中学
本课小结
《开国大典》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 毫不走样的“复制”,艺术的真实,不是生活的真实。 艺术的表现,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
《开国大典》一直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 。 它深入人心,也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新中国建设者的爱国 情感。
煌壁画用色的特点。
彭水民族中学
作品中哪些方面制造了笔触肌理的变化(平涂,渲染、厚涂)
画家在描绘红地毯时,还独具匠心地在颜料中加入砂粒而 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使这幅 画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彭水民族中学
按正常视觉规律,在毛泽东的右前侧应有一根天安门城楼的 大红柱子吗?
注意观看细节?
彭水民族中学
猜一猜高岗的长袍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借鉴了民间美术和 传统工笔重彩的表 现手法
彭水民族中学
认真观察栏杆是什么材质?
质感在颜料中掺上锯木的木屑和沙子
彭水民族中学
《开国大典》的历史遭遇
历史画,1954年后,第一次国家领导人中涂掉了高岗;
彭水民族中学
《开国大典》的历史遭遇
整幅画给人呈现出喜庆热烈的气氛。
彭水民族中学
同学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 新中国的成立 喜庆 美好的未来
彭水民族中学
2、构图要素分析 (1)作品的形状(长卷形,方形,竖幅,圆形构图等)
作品为纵横式构图。
彭水民族中学
近景,中景,远景的分析 (强调,减弱,夸张,变形,寓意,平衡,对称,放射, 平稳,动荡,锐利,圆滑,柔弱,刚强)
局部色调如何对比(邻近色、类似色、补色)
(色相、明度、纯度)
单纯的色彩,强烈的对比。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
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
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对比。
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
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
的欢庆气氛。柔进了中国画法的工笔重彩绘画技巧和敦
彭水民族中学
同学们:这段视频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彭水民族中学
同学们想一想作品的标题,艺术家是谁,年代,规格,种类? 《开国大典》艺术家:董希文。长310厘米,宽176厘米,
创作于1951年,属于布上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彭水民族中学
描述人物,景物的数量,形态,表情,动作等。
彭水民族中学
描述作品给自己的感觉是什么?选择适当的形容词来描述(悲 伤、欢乐、压抑、激情)
大胆突破使广场顿显阔大,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不小的气势
彭水民族中学
从画面中读出什么
彭水民族中学
主席的的讲话显现什么?
彭水民族中学
还能看到什么?
鸽子:世界和平
彭水民族中学
主席穿的什么服装?
彭水民族中学
写实
彭水民族中学
认真观察栏杆是什么材质?
汉白玉 偏黄 为了体现中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古国
彭水民族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