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山川颂

合集下载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一专题第一模块祖国山川颂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一专题第一模块祖国山川颂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第19页
3.作者写自己生平到过不少有名风景区时 ,突出写了黄果树等大瀑布雄壮宏伟气势, 这样写有何用意? 【提醒】 作者写黄果树等大瀑布,既写出 了瀑布壮美,更有作者独特专心;瀑布含有 象征意义,它象征着祖国雄壮宏伟,令人感 到我们祖国也像这大瀑布同样宏伟、壮美, 令人振奋。
第20页
4.写扬子江发展历程,从“最先它但是是雪山冰岩 下面滴沥小泉”到“汇成了茫若无涯、浩浩荡荡大江 ”。这一段用了如何修辞? 有何深层意义? 【名师点拨】 这一段用了拟人、比方等手法,用 准确词语,把大江发展历程写得形象生动,并且富 有哲理:事物发展壮大,大多是通过许多艰难曲折 和起伏,这也正象征了祖国发展壮大历程。
第33页
知能优化演练
第34页
美文佳作欣赏
腾飞吧,祖国 敲响那一排铜质编钟,浑厚而清亮左音右韵由远 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和几十年缤纷花季, 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起层层 涟漪,响起阵阵回声,在亿万炎黄子孙心中凝结
一个主题:祖国母亲!
第35页
我们以《诗经》关雎歌喉, 以屈原《橘颂》音韵, 以 古风与乐府、律诗与散曲, 以京剧与秦腔、梆子与 鼓词唱响您历史恢弘岁月辉煌, 唱响您壮丽山河亮 丽风景。我们以岳飞一阕《满江红》, 以文天祥一 腔《正气歌》, 以鲁迅一声《呐喊》, 以朱自清一道 《背影》, 唱响您不屈脊梁与骨气, 唱响您不屈尊严 与神圣。 我们以瞿秋白手中那束野花, 以方志敏身上那份清 贫, 以杨靖宇腹中那些草根, 以刘志丹胸前那块补丁, 以焦裕禄窗前那盏油灯, 以孔繁森雪原上留下那串 脚印, 唱响您坚韧与顽强, 唱响您灵魂与精神。
第32页
这可不是山体滑坡,这道大沟是人工炸出来,听说 ,这山崖相称坚硬,工人用长长绳索悬挂在绝壁上 打炮眼,两三天才干打好一个,难度相称大。炸了 大六个月,才炸出这道沟。这是干什么? 为了修 快速游览电梯。这回剑门关“破”了相了。 [合用话题] 本材料可用于“保护与破坏”“利益”“保护文物从心 做起”“开发与保护”等相关话题或材料作文中。

《祖国山川颂》ppt课件

《祖国山川颂》ppt课件
《祖国山川颂》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祖国山川概览 • 山川风光展示 • 山川文化传承 • 山川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结语
01 引言
CHAPTER
主题介绍
01
02
03
祖国山川
本课件的主题为《祖国山 川颂》,旨在展示中国壮 丽的山川风光和丰富的文 化底蕴。
公民参与与责任担当
环保意识
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通过宣传 教育等方式,让人们认识到保护 山川的重要性,自觉参与到山川
保护的行动中。
志愿服务
鼓励和支持公民参与志愿服务, 如环保志愿者活动、义务植树等
,共同为山川保护贡献力量。
社会监督
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对破坏山川 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 ,促使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予
以制止。
06 结语
CHAPTER
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与敬仰
热爱祖国山川
通过展示祖国壮丽的山川风光, 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 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敬仰自然之美
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之美,培养他 们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对未来的展望与期许
展望美好未来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未来为祖国的繁 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他们的 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丰富多样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中国的气候带和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形成了丰 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包括森林、草原、沙漠、高原等。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得天独厚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铁 矿等,以及众多珍稀动植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 的条件。

《祖国山川颂》正宗

《祖国山川颂》正宗

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 一刻也不能分割 无论我走到哪里 都流出一首赞歌 我歌唱每一重高山 我歌唱每一条河 袅袅炊烟 小小村落 路上一道辙 啦…啦… 你用那母亲的温情 和我诉说 我的祖国和我 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是海的赤子 海是浪花的依托 每当大海在微笑 我就是笑的漩涡 我分担着海的忧愁 分享海的欢乐 啦…啦… 永远给我碧浪清波 心中的歌
祖国山川颂
黄药眠
关于“颂”:
“颂”,是一种文体。最早见于《诗经》,是一种诗 歌形式,主要用于王室、宗庙祭祀,是乐歌、舞歌,以颂 扬功业仁德为主。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颂者,容 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强调颂的写作应“敬 慎”“典雅”,描写虽近似赋,但不流于过分华靡之境。 《艺文类聚》中也说道:“颂,诗之美者也。”可见,颂 的文体特征在内容上多为赞美歌颂,写法上多用铺叙。 “颂”作为文体,后世更为宽泛,凡是以赞美歌颂为主题 的都可以称为“颂”。
1、本文写了祖国的哪些美景? 诵读时在书上划出来。 2 、除了写祖国的美景,文中还写了什么? 为什么还要写这些内容?
本文写了祖国的哪些美景?
珠穆朗玛峰、黄土高原、西双版纳、华北平原、 黄河、原始森林,椰林碧海 、青青牧场…… 群山、冈峦、沟谷、沼泽…… 春天(古墓荒冢、残砖废瓦、春草……) 夏天(姑娘、云雀……) 秋冬(果子、黄叶、羽云、星光、雪莲……) 晨光落日 扬子江、大海、黄果树瀑布、家乡小溪
本文的语言特点
①诗化的语言——极有表现力; ②直抒胸臆——极有感染力; ③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排比等 表现手法:渲染、铺陈、以点代面、 象征 ———极有立体感

黄药眠这里是以祖国为歌颂对象,以祖国 山河的壮丽秀美为赞美内容,采取的是全景式 的描画与铺陈的方式,它超越了时空的界限, 对心中的祖国山河美景一一加以铺叙,既有对 传统的秉承与借鉴,又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与思 考,整个文章读来大气磅礴,深情动人。 抒情的语句如:第1、2节,第5、8、9、10 节开头,第36节等。 这篇文章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非常丰富和成 功,比如第4、5、11段的排比手法,第11、22、 31段的拟人手法,第26、33、34段的比喻手法 等等,这些都与“颂”这种形式有机地结合在 一起,增强了表达的效果,使描写对象更加具 体生动,富有立体感。

《祖国山川颂》教案

《祖国山川颂》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祖国山川颂》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领域:语文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祖国山川颂》。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3)认识并掌握一些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祖国山川的美景,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赞美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自然山川的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祖国山川颂》;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结构。

难点:分析课文的表达技巧;欣赏祖国山川的美景,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1)教师出示我国著名山川的照片,引导学生欣赏并说出名称。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这些山川的故事或特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祖国山川颂》,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山川地理位置、特点等。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分析课文的表达方式,如描绘手法、修辞手法等。

4. 合作探讨(2)每组选取代表性句子,进行朗读和分享。

5. 实践活动(1)学生尝试仿写课文中的描绘手法,写一段关于自己家乡山川的描写。

(2)学生互相交流,评选出最佳作品。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祖国山川颂》。

2. 绘制一幅自己喜欢的祖国山川景色画,并附上简要文字描述。

3. 写一篇关于我国山川美景的短文,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祖国山川颂》。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回答有关课文的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绘手法,写出关于自己家乡山川的优美段落。

祖国山川颂语文教案

祖国山川颂语文教案

一、教案主题:祖国山川颂语文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祖国山川的诗歌,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祖国山川的诗歌,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诗歌材料,包括诗歌文本、译文和解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祖国山川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祖国山川的感受,引出本课的主题。

2. 诗歌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对诗歌进行逐句解析,解释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3. 讨论与分享: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4. 写作练习:教师给出一个与祖国山川相关的主题,让学生写一首小诗,表达自己对祖国山川的感受和热爱之情。

学生可以参考课堂上学习的诗歌进行创作。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诗歌朗读、讨论分享和写作练习。

2. 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分享和写作作品进行评价。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鼓励积极学习和主动参与。

七、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祖国山川的美丽,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 邀请一位诗人或作家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歌创作和文学欣赏。

3.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表达能力和才华。

八、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收集一些描述祖国山川的诗歌,包括古代和现代的作品。

2. 图片资料:准备一些祖国山川的图片,用于导入和辅助教学。

3. 写作材料:提供一些写作纸张和笔,方便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祖国山川颂读后感

祖国山川颂读后感

祖国山川颂读后感《祖国山川颂》读后感。

《祖国山川颂》是一部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作品,作者通过对祖国的山川景色的歌颂,表达了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部诗歌作品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祖国的壮美和伟大,也让我更加热爱祖国,更加珍惜祖国的美好。

在诗中,作者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来描绘祖国的山川景色,比如“波涛汹涌的大海”、“巍峨壮丽的群山”、“蔚蓝的天空”、“翠绿的原野”等等,这些诗句让人仿佛置身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中,感受到了祖国的壮美和伟大。

同时,作者还通过对祖国山川的歌颂,表达了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让人不由得为祖国的壮美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在读完《祖国山川颂》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祖国的壮美和伟大。

祖国的山川河流,是那样的壮丽和宏伟,祖国的大好河山,是那样的美丽和迷人。

这让我更加热爱祖国,更加珍惜祖国的美好。

同时,我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祖国的伟大和强大,祖国的山川河流,是那样的雄伟和壮丽,祖国的大好河山,是那样的美丽和迷人。

这让我更加自豪和骄傲,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祖国一定会更加美好幸福。

总之,《祖国山川颂》是一部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秀诗歌作品,通过对祖国的山川景色的歌颂,表达了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部诗歌作品让我更加热爱祖国,更加珍惜祖国的美好,也让我更加自豪和骄傲,更加坚定地相信,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祖国一定会更加美好幸福。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祖国的美好幸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祖国的山川河流更加壮丽和宏伟,让祖国的大好河山更加美丽和迷人。

愿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一草一木寄深情——黄药眠《祖国山川颂》一文的赏析

一草一木寄深情——黄药眠《祖国山川颂》一文的赏析

一草一木寄深情——黄药眠《祖国山川颂》一文的赏析
黄药眠的诗《祖国山川颂》,以深情而又庄严的语调唱出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文中让人引以为豪的是“一草一木寄深情,握手祝福走天涯”的诗句。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赤子之心般的热爱和祝福,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历历在目,令人动容。

此外,本文中不仅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而且还隐含着作者对祖国的希望,期望祖国辉煌昌盛,让全世界都铭记着我们的祖国:“遍野风光最灿烂,祖国威严让万国敬畏”。

这也使得整篇诗多了一份气势磅礴、浩大的感慨。

最后,作者以“景物伴身体渐轻,祖国情怀焕发新生”的诗句,结束这首热烈的祖国之歌。

祖国山川颂全文

祖国山川颂全文

祖国山川颂是黄药眠于1941年创作的一篇现代散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祖国山川的赞美。

全文如下:我爱祖国,也爱祖国大自然的风景。

我不仅爱祖国的山河大地,就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砖一瓦,我也感到亲切,值得我留恋和爱抚。

我们有头顶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有莽苍的黄土高原,有草树蒙密的西双版纳,有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有一泻千里的黄河,有浩浩荡荡的扬子江,有兴安岭的原始森林,有海南岛的椰林碧海,有西北诸省的广阔无垠的青青牧场,还有说不尽的江湖沼泽……祖国的大地山河呦!哪一个地方不经过劳动者双手的经营,哪一个地方没有流过劳动者的汗,淌过战士们的血?我爱我们祖国的土地!它。

不过,尽管受了磨难,它还是默默地坚持着。

我爱祖国的文化。

我爱祖国的语言。

祖国的语言有一种韵律美,有一种形象美,有一种音乐美。

我爱祖国的语言,它在我心中是一首美丽的诗歌。

我爱祖国的文化。

祖国的文化古老而深邃,源远流长。

像珠穆朗玛峰一样高耸入云的山脉,像扬子江一样奔腾不息的河流,像我们伟大的祖先一样优秀的诗人和作家,像故宫博物院一样雄伟壮观的建筑,像春节的庙会一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像长城一样伟大而又坚固的防御体系,抵御着外来的侵略和压迫。

祖国的大地山河呦!哪一个地方不经过劳动者双手的经营,哪一个地方没有流过劳动者的汗,淌过战士们的血?我爱我们祖国的土地!狂风曾来扫荡过它,冰雹曾来打击过它,霜雪曾来封锁过它,大火曾来烧灼过它,暴雨曾来冲刷过它,帝国主义的炮弹也曾轰击过它。

不过,尽管受了磨难,它还是默默地坚持着。

一到春天,它又苏醒过来,满怀信心地表现出盎然的生意和万卉争荣的景色。

这就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祖国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我们应该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家园,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第5小节说到祖国“尽管受了磨难,它还 是默默地坚持着”,这“磨难”可分为哪几 类?文中表现出祖国土地的一种什么精神?
• 明确:磨难可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两 类。文章表现出祖国大地历尽沧桑苦难, 仍然顽强奋斗,充满对胜利的信念,并最 终迎来光明前程的精神。
2.第14小节对春景的描写“繁盛的花木掩映 着古墓荒冢,绿色的苍苔披覆着残砖废瓦。 人世有变迁,而春天则永远循环不已,生生 不息”蕴涵着怎样的哲理?
课前检测 字词积累 莽苍(mǎng ) kēng qiāng 铿锵( ) 晨曦( xī ) 斑斓(bān lán ) 湖泊( pō ) 澄澈(chéng )
汲水( jí ) 盎然( àng ) 丘壑( hè ) 鹰隼( sǔn ) 蹒跚( pán shān ) 耸峙( zhì )
语感积累
在下列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 • ①我爱我们祖国的土地!狂风曾来[ 扫荡 ] 过它,冰雹曾来[ 打击 ]过它,霜雪曾 来[ 封锁 ]过它,大火曾来[ 烧灼 ]过它, 冲刷 暴雨曾来[ ]过它,帝国主义的炮 轰击 弹也曾[ ]过它。不过,尽管受了磨 难,它还是默默地坚持着。一到春天,它 又苏醒过来,满怀信心地展现出盎然的生 机和万卉争荣的景象。
新课探究——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文共36个自然段,以“山川”为主线, 试分为三部分,并概括主要内容。 2、黄药眠在本文中是以什么为歌颂的对象呢? 3、速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祖国的哪些山 川美景? 4、除了写祖国的山川美景,文中还写到了什 么?为什么还要写这些内容?
应用学习
• 1、全文共36个自然段,以“山川”为主线,试分 为三部分,并概括主要内容。
返回
应用学习
• 夏日的风像一个淘气的小孩,一会儿神清气 爽,送来凉风习习,轻抚着我们的脸;一会 儿满脸杀气腾腾,掀翻了瓦房的顶,拔起了 大树的根;一会儿又扭着腰肢和杨柳冒跳起 了伦巴。 • 夏日的风耍起了野,见谁不顺眼就与谁作对。 这不,它跟王大叔结仇,寻找时机,狠狠在 年报复了一番,把王大叔辛辛苦苦搭起的大 棚撞翻了身。
盎( )然 汲( )水 晨曦( ) 采石矶( ) 龙湫( ) 吟哦( ) 涟( )漪 瞭( )望
•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 蹒跚: 形容走路摇晃的样子。 • 云蒸霞蔚: 蒸:上升;蔚:弥漫。像云霞升腾弥 漫。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 茫若无涯:形容水或其他事物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 振聋发聩:聩: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声音 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 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3、速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祖国的哪些山 川美景?
• 明确:第4小节:珠峰、高原、西双版纳、 平原、黄河…… • 第11—21小节:祖国大自然的春夏秋冬四季 美景。 • 第22—24小节:祖国的晨光落日。 • 第25—35小节:扬子江、高山大海、黄果树 瀑布、家乡小溪。
返回
返回
4.除了写祖国的山川美景,文中还写到了什么?为什 么还要写这些内容? 祖国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这决定 了她的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长期生活 在这里的人们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创造了适合自己 生存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 文化,从而与别国区别开来。因此,对个体来讲, 祖国不仅是其出生的国度,而且给他提供了生存的 环境与文化的背景,同时赋予他继承、延续并创造 这种文化的使命。所以,文化、语言、人民都成了 山川、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
• ② 解题义: 题目中的“颂”字,点明了文体,表示这是 一则散文,内容上多是赞美、歌颂,写法上多用铺陈。 “祖国山川”表明了本文颂的内容与对象。
课前预习
• • • • • • • • • 1、注音或写字。 莽( )苍 铿锵( ) bān lán( ) pán shān( ) 汀( )泗桥 丘hè( ) 楸( )树 双颊( )
4.谈谈本文最后两小节“小溪汇入大海,群山默默 相送,流水化作羽云,回首瞭望望故乡”,有何寓意? • 明确:最后两小节的描写,令人想到母与子的关 系,祖国与游子的关系,里面包含的象征意义是 明显的。结尾两段既富有诗意,又含象征意义: 那化作羽云的流水,多么像远离祖国的海外游子。 语出自然,一颗深沉挚热的爱国心呼之欲出,跃 然纸上。 • 这些都带有象征意味,作者用群山目送小溪汇 入大海、流水化作雨云回首故乡的山水情谊,象 征了游子与祖国间的依依深情,是作者内心爱国 情感的真切流露。
祖国山川颂
黄药眠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在人类的语言中,有一个最神圣最永恒最具有不 朽价值的词,那就是祖国。 在中外文学的长河中,作家们对祖国的歌唱从未 间歇。 俄国诗人普希金说:“要把心灵里的美丽的激情 献给祖国。” 法国大作者雨果说:“人民不能没有面包而生活, 人民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 我国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也以“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情倾诉了拳拳报国之情。 鲁迅以“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指 祖国)”来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
• 明确:这里的“春天”,既指自然的春天, 更指社会主义的春天。写春的勃勃生机时, 将人世沧桑、春天永恒的哲理蕴涵其中。
3.第26小节中,想起扬子江的发展变化有怎 样的象征含义? • 明确:这一段用排比、拟人等手法,用准 确的词语,把大江发展的历程,写得形象 生动,并且富有哲理:事物的发展壮大, 大多是经过许多的艰难曲折和起伏的,并 且这样写,也象征了祖国发展壮大的历史。
• ②我时时徜徉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天地里, 捉摸 [ 体会 ]最细微的感情,[ ] 尽的神韵,更[ 陶醉于 ]诗人们对大 自然叹为观止的描画。当我读到得意的时 候,就不觉反复吟哦,悠然神往。
新课探究——第二课时
1.第5小节说到祖国“尽管受了磨难,它还是默默地坚持 着”,这“磨难”可分为哪几类?文中表现出祖国土地 的一种什么精神? 2.第14小节对春景的描写“繁盛的花木掩映着古墓荒冢, 绿色的苍苔披覆着残砖废瓦。人世有变迁,而春天则永 远循环不已,生生不息”蕴涵着怎样的哲理? 3.第26小节中,想起扬子江的发展变化有怎样的象征含义? 4.谈谈本文最后两小节“小溪汇入大海,群山默默相送, 流水化作羽云,回首瞭望望故乡”,有何寓意?
•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写对祖国山川的热爱 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亮明主旨,在结 构上起总领作用。第2自然段由大至小,更显浓浓 的爱国之情。
• 第二部分(3~34自然段),从不同角度将爱国主题 具体化。 • 第三部分(35~36自然段),以故乡的小溪为依托, 写小溪汇入大河,群山默默相送,流水化作羽云, 回去瞭望故乡,写作者对祖国的依恋之情,升华 主题。 返回
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黄药眠(1903——1987),原 名黄访、黄恍,广东眉县(现 眉州市)人,中国现代作家、 文艺理论家,北京师范大学一 级教授、博导。他是北师大文 艺学学科的奠基人,一位学者 型的北师大教授。作品有《面 向着生活的海洋》《沉思集》 等。
文学常识
(2)文体知识
• ① 关于“颂”: “颂”,是一种文体。最早见于《诗 经》,是一种诗歌形式,主要用于王室、宗庙祭祀的乐歌, 舞歌,以颂扬功业仁德为主。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 “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强调颂的写作 应“敬慎”“典雅”,描写虽近似赋,但不流于过分华靡 之境。《艺文类聚》中也说道:“颂,诗之美者也。”可 见,颂的文体特征在内容上多为赞美歌颂,写法上多用铺 叙。“颂”作为文体,后世界定更为宽泛,凡是以赞美歌 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为“颂”。
艺术鉴赏
• 本文的语言特点: • ①诗化的语言; • ②直抒胸臆; • ③修辞手法丰富。
找一找
仿句练习
• • • • • 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它的装束。 春天,它穿起了万紫千红的艳装; 夏天,它又披着青葱轻俏的夏衣; 秋天,它穿这金黄色的庄严礼服; 冬天,它又换上了洁白而朴素的银装。
示例: 1、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着它的画卷。春天, 它画出了万紫千红的油画;夏天,它画出了 绿树葱葱的水彩画;秋天,它画出了黄澄澄 的蜡笔画;冬天,它画出了白雪皑皑的水墨 画。 2、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着它的角色。春天, 它是清新淡妆的少女;夏天,它是丰满浓妆 的少妇;秋天,它是金光灿灿的成功女性; 冬天,它是饱经风霜的老年学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