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
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种常见的肠胃药物,这种药物是用于肠胃系统的疾病,例如肠胃反酸,溃疡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也是比较严重的,对人体的伤害也是比较大的,所以,人们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在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时候要注意一些不良反应,下面就来看看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的介绍吧。
喹诺酮类抗生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良反应:一、胃肠道反应在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中,以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
大约有3%~5%的患者在服用该类药后会出现食欲不振、上腹部隐痛、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症状。
最近几年,随着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的问世与剂型的改革,其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已有所降低,即使发生,症状也较轻微。
因此,只要遵医嘱服用,并注意在饭前服药,服药后及时进餐,绝大多数患者可以避免这一不良反应的出现。
二、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临床统计显示,在服用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依诺沙星(氟啶酸)的患者中,约有2%的人会出现嗜睡、头痛、头晕及肢体麻木等轻微症状。
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这些反应主要与服药剂量过大、服药时间过长有关。
这是由于喹诺酮类药物可透过血脑屏障,如果一次使用剂量过大或服药时间过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量就会增大,从而可影响大脑边缘系统的功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所以,在服用喹诺酮类药物时,一定要严格控制药量,不可随意增加用量和服药次数;同时应注意用药的持续时间,一般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应控制在5-7天左右。
如果服药期间出现了上述症状,就要及时减少剂量,必要时可停药或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
从以上的介绍来看,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比较多的,因为这种疾病对于人们的伤害是比较轻微的,所以,一般也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任何的不良反应对于身体都是有一定的伤害,人们在使用之前就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与合理应用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与合理应用【摘要】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抗生素药物,其在治疗细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喹诺酮类抗生素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如肠道不良反应、神经系统毒性等。
合理应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常见不良反应、合理应用建议、注意事项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研究认为,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需要引起重视,但通过合理应用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在临床治疗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治疗各种细菌感染病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作用机制、合理应用、注意事项、相互作用、临床治疗、重视、减少发生、重要性1. 引言1.1 研究背景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神经系统、肝脏、心血管系统等多个方面,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了解和分析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对于指导临床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进行深入分析,为临床医师提供相关的合理应用建议,提高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最终实现更好的临床疗效。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喹诺酮类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为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提供有力的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为临床医生提供合理应用建议。
通过深入了解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特点,可以帮助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选择药物、监测患者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研究还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于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正确应用,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带来的风险。
通过本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指南,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1.3 研究意义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其具有较好的杀菌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感染性疾病。
喹诺酮类不良反应

喹诺酮类药物为临床常用抗感染药,对其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尤为引起注意[1,2]。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其多年来不良反应报告及药物相互作用。
发现该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在骨骼、皮肤、心脏、中枢系统等均有不良反应报告,并与多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现概述如下。
1 不良反应1.1 软骨毒性资料来源主要为萘啶酸、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
儿童及青少年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可能由于其对关节软骨的损害导致生长发育受阻。
主要影响新生或幼小动物的骨骼增长板(除骺-关节复合体外)。
一般为一过性、可逆性改变,对症处理或停药即可缓解。
1.2 皮肤过敏反应及光毒性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后,别可能出现光敏反应或严重过敏反应。
如皮肤潮红、瘙痒、皮疹、红斑、血管性水肿等,停药后症状大都消退。
光敏反应好发于女性,陶然[3]等报道,1例女性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给司帕沙星片0.2g,qd,po,5天。
在服药4天出现手背、颜面部皮肤明显的均匀色素沉着,可能由于沉着在皮下的药物,引起局部皮肤的炎症性反应,经紫外线照射后出现皮肤的色素沉着,因而服药期间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1.3 对心脏的毒性作用详细临床资料显示,少数病人使用司帕沙星出现QT间期间隔延长500mg以上,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变。
因而,司帕沙星应避免与其它已知可增加QT间隔或引起心动过缓的药物共同给药。
1.4 对中枢神经系统(CNS)[4]的作用到为止,仍不能确切了解喹诺酮类药物对CNS作用的分子靶位或受位。
中枢神经毒性反应包括头痒、眩晕、疲倦、失眠、视觉异常和噩梦,严重的神经毒性作用很少。
一般报道病人的发病率在10%以上,且女性比男性的发病率要高。
1.5 对胃肠道的作用[5]一般报告恶心、呕吐、上腹部隐痛、食欲减退等,而且剂量愈大,不良反应发生率愈高。
最严重的是消化道出血。
1.6 泌尿系统不良发应类药物易产生结晶尿,尤其在碱性尿中易发生。
特别是儿童可能导致特异反应性肾功能衰竭。
因此孕妇、哺乳妇女和未成年者不宜用本品。
喹诺酮类药物有哪些不良反应

1. 跟腱断裂动物实验表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能永久性损伤幼年动物承重关节部位的软组织,产生承重关节及其它关节病。有研究发现喹诺酮类药物和蛋白质降解有关,服用该类药物可能造成严重的胶原蛋白代谢紊乱,造成跟腱断裂或者肌腱炎的发生率升高。该类药物在我国使用十分广泛,应警惕儿童永久性软组织损伤及成人使用引起跟腱损伤的危险。
喹诺酮类药物Βιβλιοθήκη 意事项:1.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
2. 18 岁以下未成年患者避免使用本类药物。
3. 制酸剂和含钙、铝、镁等金属离子的药物可减少本类药物的吸收,应避免同用。
4. 依诺沙星、培氟沙星等与咖啡因、丙磺舒、茶碱类、华法林和环孢素同用可减少后数种药物的清除,使其血药浓度升高。
5. 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避免应用本类药物。
7. 全身性损害为报告最多的不良反应。在严重病例中,全身性损害主要表现为过敏样反应和过敏性休克,其他包括发热、寒战、多汗、乏力、水肿等。其中,过敏性休克主要为速发型变态反应,多数经治疗或抢救后治愈,也有少数患者死亡。
8. 神经 / 精神系统损害喹诺酮类药物可通过血脑屏障,因此该类药品的神经 / 精神系统损害较为突出。严重病例中,神经 / 精神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震颤、抽搐、椎体外系外反应、幻觉等,严重者出现癫痫大发作、精神分裂样反应、意识障碍等。
5. 帕珠沙星的肾损害在帕珠沙星的严重病例中,严重肾损害比例相对较高。表现为尿频、血尿、蛋白尿、结晶尿、尿液浑浊、肾功能异常、少尿等。
6. 血糖异常等其他反应加替沙星引起血糖异常等不良反应已分别在《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进行了警示,该产品已禁用于糖尿病患者。此外,还发现洛美沙星、莫西沙星、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也有引起血糖异常的报告,包括低血糖反应和高血糖反应。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心悸、出汗、面色苍白、饥饿感、肢体震颤、一过性晕厥等现象,应考虑患者出现血糖紊乱的可能性。左氧氟沙星引起的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等不良反应已进行了警示。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论文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论文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广泛使用的合成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它们作用于DNA酶,干扰DNA复制和细胞分裂过程,从而杀死细菌。
然而,喹诺酮类药物也存在着一些不良反应,这些反应可能会导致患者严重的健康问题。
首先,喹诺酮类药物可能产生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这些反应通常在治疗开始后的几天内出现,并在疗程结束后逐渐消失。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反应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次,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例如,头痛、头晕和失眠是常见的反应。
更严重的反应包括抽搐、意识状态改变和病理性心理病理症状,如幻觉和妄想。
这些反应通常在高剂量下出现,但也有报告显示在常规剂量下可发生。
第三,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和药疹。
这些反应可能是对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
在极少数情况下,严重的皮肤过敏反应可能会导致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或剥脱性皮肤坏死症,这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
此外,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引起肝脏和肾脏功能受损。
这些反应主要表现为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血清谷丙转氨酶的升高和肝功能异常。
在极少数情况下,喹诺酮类药物也可能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
另外一些报道表明,长期服用喹诺酮类药物可能会导致肾功能受损,最终引起肾衰竭。
最后,喹诺酮类药物还可能引发其他反应,如低血糖、肌肉或关节疼痛,以及心律不齐等。
这些反应通常较为罕见,但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总的来说,喹诺酮类药物虽然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
医生应该在给予患者喹诺酮类药物前进行充分的评估,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和药物史,以及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充分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良好的治疗效果。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评价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评价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感染病。
然而,这类药物也存在着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
本文将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评价。
首先,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不适、头痛、晕眩、腹泻、恶心等常见症状,还有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心律不齐、肝功能损伤、过敏反应等。
其中,心律不齐是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可能导致心脏猝死等问题。
因此,在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心律。
其次,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药物剂量有关。
大剂量的使用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剂量。
另外,长期使用喹诺酮类药物也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定期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避免因长期使用药物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此外,不同类型的喹诺酮类药物具有不同的不良反应。
例如,诺氟沙星在治疗骨关节感染时,可能会增加肌腱炎和肌腱断裂的风险;而莫西沙星则容易引起显微镜下的血尿和白细胞尿或者粪便假阳性。
最后,评价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治疗效果,如果药物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其他药物,则可以接受一定的不良反应风险。
其次是患者的自身特征,如年龄、肝肾功能、用药史等,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用药方案。
最后是药物的安全性,在治疗时需要尽可能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总之,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常用的抗菌药物,其治疗效果显著,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反应。
在应用这类药物时,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降低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同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需求来评价喹诺酮类药物的安全性和适应症,从而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广泛使用的抗菌药物,通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等。
喹诺酮类药物包括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氧氟沙星等。
虽然这些药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和广谱性,但由于其药理作用机制和药代动力学特点,孕妇、哺乳期女性、儿童、老年人、肝肾功能异常患者以及曾经出现过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等易感人群应慎用或避免使用该类药物。
下面我们针对喹诺酮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进行详细说明。
一、胃肠道反应喹诺酮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较为明显,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上腹部胀痛、胃灼热感等症状,尤其是在空腹或饭后不久使用该类药物时,这些症状更容易出现。
一般情况下,这些胃肠道反应都是轻度的,不需要特殊处理,若出现呕吐或腹泻症状,可以暂时停药或减量服用。
二、神经系统反应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如头痛、头晕、昏迷、抽搐等症状。
其中抽搐是最严重的反应之一,其发生率虽然较低,但一旦出现应及时停药,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心血管系统反应喹诺酮类药物也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包括心动过速、心悸、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尤其是老年患者、存在心血管疾病或病史的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应慎用该类药物,并遵从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四、肝肾功能反应喹诺酮类药物在肝脏和肾脏的代谢和排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它们也可能对肝肾功能产生负面影响,使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尤其注意。
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时,应注重肝肾功能监测和相应处理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五、过敏反应与其他药物一样,喹诺酮类药物也有产生过敏反应的可能性,包括皮疹、哮喘、过敏性休克等。
在使用该类药物过程中,如出现严重的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处理。
综上所述,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广泛使用的抗菌药物,但因为其不良反应较多,特别对特殊人群应慎重使用或禁忌,重视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严格按医嘱用药,定期进行监测和复查,才能防范不良反应的发生,更好地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对感染性疾病进行有效控制。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与合理应用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与合理应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菌药物,因其疗效卓越及广谱性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是,随着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对其合理应用进行探讨。
1.胃肠道反应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包括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这些症状一般轻微,但也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原因可能是喹诺酮类抗生素与人体内的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破坏了肠道菌群平衡。
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治疗作用是通过抑制细菌DNA合成实现的,而这也与人体细胞DNA 的合成有关。
因此,喹诺酮类抗生素也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昏睡、抽搐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幻觉、思维混乱等症状。
3.心血管系统反应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后,可能出现QT间期延长、室性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系统反应。
这种反应主要与药物对心肌细胞电活动的影响有关。
4.肝脏反应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后,肝脏反应也是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严重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黄疸等症状。
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药物性肝损伤。
5.肌肉骨骼系统反应长期应用喹诺酮类抗生素也可能对肌肉骨骼系统产生影响,如肌肉痛、关节炎、肌腱炎等症状。
1.严格控制使用适应症喹诺酮类抗生素虽然疗效卓越,但应用也应严格控制,遵守药物使用的适应症范围,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2.选择合适的型号和剂量喹诺酮类抗生素有很多型号和剂量,而合理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型号和剂量的药物对人体的影响是不同的,应根据患者情况和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
3.合理的药物组合喹诺酮类抗生素与其他药物在合理的药物组合下,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4.严格掌握用药时间和疗程合理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也包括控制药物的用药时间和治疗疗程。
合理的用药时间和疗程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而且可以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喹诺酮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
喹诺酮类药物最早上市的品种是萘啶酸,于1962年人工合成,自1978年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问世后,在其母核4-喹酮上引如了不同的活性基团,合成了系列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洛美沙星、氟洛沙星、氨氟沙星、莫西沙星、司帕沙星等,其中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是国际公认的较好品种。
该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生物利用较高、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其作用机制为抑制DNA螺旋酶,与其它抗生素作用机制完全不同,无明显的交叉耐药性,故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喹诺酮类药物自问世以来优势显而易见,有关的不良反应报道也逐渐增多,由于这些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反应的严重程度与合并用药、滥用药物、患者生理状况都有密切的因果关系,未能引起临床医师足够重视,特别在偏远山区医疗单位和诊所滥用喹诺酮类药物时有发生,为此,笔者把近年来报道的喹诺酮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1 对骨关节的损害
动物实验已证明,该类药物对未成年动物的主要骨关节可造成软骨水泡样变性,关节腔出现渗出,严重者可导致软骨基质腐解,其损害程度随着动物年龄减小而增大。
儿童常规用量是否发生骨关节损伤。
尚缺乏确切的证据。
但国内有研究表明:孕妇服用环丙沙星后可引起胎儿软骨损伤。
为此,专家仍然主张16岁以下的儿童应慎用这类药物,同时,在该类药品说明书中已警示禁用于儿童及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但是滥用现象仍然存在。
王增信报道小儿服环丙沙星致关节疼痛20例分析。
患儿女9例,男11例,年龄4~15岁,口服环丙沙星为0.8g/例,1.0~1.6g4例,1.8~2.4g 8例,72.4g 6例。
分别于服药的第四天、第七天和7天以上出现关节疼痛,经影像学检查,关节腔有轻度渗出的6例,有明显渗出的3例,无改良的11例。
上述病例在发现症状时停药,引起局部热蹩,加服维生素C、补钙等常规治疗,结果恢复正常。
2过敏性休克
喹诺酮类药物主要过敏反应有:局部红肿、皮疹、荨麻疹及光敏反应,在过敏反应中过敏性休克对患者的危害最大,甚至引起死亡。
过敏休克的发生率低,以环丙沙星为例,据国家药监局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
不良反应的780例中,
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为0.6%。
口服给药极少发生,绝大多数为静脉滴注。
特别提示:有其它药物过敏史、患有并发症的高龄患者,术中、术后预防感染用药时应严加防范。
吕玉萍报道环丙沙星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患者男,81岁,因胸闷,憋气5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咳嗽1周人院。
诊断为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级,急性支气管炎。
查体:T36.8℃,P88次/分,BPl30/90mmHg,神志清,心律不齐,可闻及早博,因患者对青霉素过敏。
选用环丙沙星注射液0.2g静脉滴注,首次静脉滴注约30ml,发生过敏性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
张锐报道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1例,患者男,42岁,诊断为急性尿结石入院,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4g静脉滴注,约2min时,患者突然胸闷,憋气,全身潮红,手足发胀,口唇紫绀,立即停药,给氧,症状加重,出现大汗淋漓,双下肢震颤,血压为0,大小便失禁,意识丧失,经对症治疗,1h症状缓解,2h时恢复正常。
李林艳等报道,术中静脉滴注培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1例,患者女,32岁,无心血管疾患,有磺胺药物过敏史,在硬膜外及全麻插管下行直肠癌根治术,术者嘱培氟沙星0.4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给药2min后,出现严重低血压和心动过速。
麻醉医生排除了麻醉过深,术中失血等因素,怀疑培氟沙星过敏性休克,并停止静脉滴注,给予抗过敏处理,20min 后恢复到手术初始状态。
在麻醉医生配合下,再次缓慢静脉点滴,约2min后再次出现严重低血压和心动过速,确诊为培氟沙星过敏性休克。
黄玲等报道洛美沙星过敏性休克抢救成功1例,患者男,36岁,因患复杂性尿路感染,在门诊性病专科治疗,医生给予天门冬氨酸洛美沙星100ml静脉滴注,约输入90m1(约62min)时,患者出现头晕,胸闷,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冷汗,呼吸困难,脉博为0,不省人事。
立即停药,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8mg,吸氧,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mg,30min后患者神志恢复,再经常规治疗,约50min时,全身出现荨麻疹,面色潮红,全身瘙痒难忍,未作处理,上述症状约30min后逐渐消失。
3 精神异常
由于喹诺酮类药物亲脂性较强,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以假性递质与r-氨基丁酸(GABA)受体结合,增高了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喹诺酮类药物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有:头晕、头痛、精神失常、幻听、幻视、癫痫等。
因此,不宜用于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史者,对从事车船、驾驶者也应慎用。
曹彬等报道,环丙沙星致严重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3例,1例患者男,65岁,诊断为肺部感染,给环丙沙星0.2g静脉滴注,速度3mg/min,于用药后1h,患者出现用力拍打床面、打人、骂人、幻觉、不配合治疗。
静脉注射安定可入睡10min,醒后仍躁动,2h精神异常表现逐渐消失。
该患者无既往病史及药物过敏史。
1例患者,46岁,因全血细胞减少,确诊为急性骨00性白血病,因肛门溃疡,加用环丙沙星0.2g/d,静脉滴注,于用药后1h,患者出现全身不自主抽动、点头样动作、四肢抽搐、神志清楚,肌肉注射安定后,症状暂时缓解,但反复发作,上述症状持续1小时,既往无癫痫病及精神病史。
1例患者男,70岁,因左肺感染,入院后急性呼吸衰竭,经治疗缺氧状态改善,神志清楚,由于被感染细
菌对环丙沙星敏感,故加用环丙沙星0.2g静脉滴注,当天晚上失眠,全身抽搐,四肢抽搐明显,停药2天上述症状消失。
刘吉祥等报道,甲磺培氟沙星引发严重精神症状2例,1例患者,男,48岁,因右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为预防感染,给予甲磺酸培氟沙星0.4g静脉滴注,于输液后70min,突发胡言乱语,继而呼之不应,口吐白沫,停药后给氧,用地米10mg静脉注射,症状消失。
1例患者男,35岁,因面部挫裂伤,左胸软组织损伤,术后给予甲磺酸培氟沙星0.4g,2次/天,于用药至第三天晚上22时,出现意识模糊、答非所问、认人不清、诉头昏、想吐、手脚弹动,经对症处理,于清晨恢复正常。
李楠等,报道,左氧氟沙星致精神异常2例,2例患者在给予左氧氟沙星0,2g,2次/天静脉滴注,1例于第三天,另1例于第七天给药时,分别出现幻觉、视物倒错、图像模糊、无意识哭笑、脱衣、躺地、答非所问,停药后,精神异常症状逐渐消失。
4 急性肾功能衰竭
喹诺酮类药物主要以原形从尿中排泄。
较易引起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周风华报道,患者女,75岁,因腹痛,腹泻,4~5次/天,稀水便伴呕吐,无肾脏病史,给予环丙沙星静脉滴注,于第二天用药时,开始出现少尿至无尿,恶心呕吐加重,经诊断为急性肾衰竭,停药后,进行血液透析好转。
包胜军报道1例,14岁的女性患者,因腹痛,腹泻呕吐2天,门诊就诊给予环丙沙星0.2g,静脉滴注,1次/天。
共6次,上述症状缓解。
患者出现胸闷,脱水收入院,入院后再次给予环丙沙星时,患者出现高热,腹痛,白细胞增高,经病理检查,诊断为药物性急性肾功能衰竭,以上病例提示有脱水,失血患者,特别是有上述症状的老年人,在用该类药物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每日尿量和尿液酸碱度,避免造成药物性肾功能损害。
5 其它严重不良反应
据加拿大药物不良反应通讯报道,加拿大卫生部门收到了4例可能与使用环丙沙星有关的耳聋和听力下降报告,其中3例在接受环丙沙星 1.0g/天治疗,1周内出现上述症状,停药后听力恢复,1例接受环丙沙星0.8g静脉滴注,1周内出现上述症状,发展为部份永久性耳聋。
张黎明报道1例,因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给培氟沙星0.4g静脉滴注,1次/天,共7天,患者出现听力下降,停药1周左右恢复正常。
3周后,因胆囊炎复发,再次应用培氟沙星,又出现听力下降,停药2周后,听力逐渐恢复正常。
提示该类药物应避免与其它耳毒性抗生素联合使用。
郑宜等报道1例患者因感冒、
咳嗽数日,给环丙沙星20ml(约含40mg)雾化吸入,3次/天,于用药13天后出现四肢末端散在紫斑疹,同时伴血尿,呈酱油样,腰痛、心悸、乏力。
入院诊断为过敏紫癜性肾炎。
由于年龄大,且有多器管合并症。
治疗无效死亡。
本例为吸入给药,剂量虽小,但用药时间过长,对于高龄患者,应引起注意。